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 >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 冰纯2 五年级

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最终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1:一个苹果

教材分析

《一个苹果》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教学中应注重抓住人物神态、外貌、语言等描写体会人民军队中战友间的深厚情谊。自读感悟,在读中再现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品质;同时自然渗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精神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多年来比较重视古诗文的教学和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住宿生居多,大多来自农村,阅读习惯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预习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查找资料的能力。因此: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及英雄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中抓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喜欢合作的特点,引导学生读中想象,合作学习,体会人物精神,以保证教学理念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用心去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渴望,而又互相谦让的这种高大的形象和高尚的品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吗?

2.(出示志愿军战士渡过鸭绿江,挺进朝鲜的图片。)激情谈话:1950年10月,为了保家卫国,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英明决策:抗美援朝。在这场血与火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出示上甘岭战役的多幅图片)1952年秋,敌人为了攻占上甘岭的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终于迎来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乃至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涌现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役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一个苹果

3.读课题,读出自己初步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书导航”:

(1)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文章讲了有关一个苹果的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遇到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可以划一划。(生读书、标画、思考。)

2.汇报交流:文章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生汇报师板书: 捡到苹果给连长传苹果分吃苹果)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几段?怎样分?(生分段、汇报、评价。)

三、深读课文,感悟战友间的爱

1.教师过渡:对防炮洞里的八个战士来说,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个苹果,最想吃这个苹果呢?

板书:都需要 都想吃

2.师小结:3.7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弹30余万发;一万余人,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缺员很多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个战士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3.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防炮洞,走近可敬可爱的战士们。在文中找一找描写每个战士神态、动作、语言、外貌等的句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都需要水,都需要苹果?继续找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课件:温馨提示:先自己找、读句子——然后体会一下为什么感动——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全班交流。指名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为什么感动?

预设交流以下语句:(重点让学生自己谈理解,谈不到的地方教师引导、点拨,师生交流。)

(1)火线运输员——“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血迹斑斑。”“连长,……吃了润润喉咙吧!”“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谈体会。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苹果来之不易。“固执”怎么理解?你体会到什么?

(2)连长——“自从二十四日我连出击开始,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我的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烟熏火燎”怎么理解?出示对比句:“七天了,我没有喝过水。我的喉咙干极了。”哪一句写的好,好在哪里?

“我望着这个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八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擦得很干净”和“他满身尘土,血迹斑斑”形成鲜明对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青里透红、诱人的香味”说明了什么?指导读出连长对苹果的渴望。

(3)“我身旁的步话机员……这个爱说爱唱的小伙子白天黑夜都守在步话机旁……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从“他的嘴唇……血丝。”你读出了什么?小李出神地看着我,然后给了伤员小蓝,它可能在想什么?

(4)“小蓝是……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四周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从“黑黄黑黄、嘴唇干得发紫”你体会到什么?从“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这个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5)“吃苹果也要做一番动员……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出示连长的话:“……就是十个八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通过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当时尽管每个人都干渴难忍,但想到别人也需要水,应该把苹果留给别人,把困苦留给自己。

四、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音乐起,指名读。

2.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放炮洞里格外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但是战士们心里真的很沉静吗?你从哪里知道的?他们心里极不平静,流着泪,这是什么的泪水?领会“幸福”和“骄傲”的内涵。“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的感情堵住了。”“强烈的感情指的是什么?”

3.指导读,带着我们深深的敬意,读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战友间的感情。

4.放飞想象,发展创新思维。

假如你就是防炮洞里其中的一位战士,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呢?你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少年,聆听了他们的故事后,你会对这些可爱的战士们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升华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零下20度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毅然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所以当时的随军记者魏巍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也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斗志以及战友间关怀体贴、团结友爱的伟大精神,他们在上甘岭坚守了二十四天,歼敌两万五千人,终于迎来了战役的胜利,迎来了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六、作业超市

1.继续搜集抗美援朝的故事。

2.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好的句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2: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设计意图]

根 据课文的体裁、内容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真切地领略到黄山奇松的奇特动人,激发起他们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赞叹、向往之情,应做到以下几 点;1、通过相关手段,引导把握奇松特征。播放黄山奇松的相关录像或者展示相关图片,都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黄山之松的形象,把握各种黄山之松(迎客松、陪 客松、送客松……)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2、凭借重要词语,引导感悟文中情意。本篇课文中,“枝干遒劲”、“饱经风 霜”、“郁郁苍苍”、“依依不舍”等词语,无不生动地表现出黄山奇松鲜明的个性特征,显示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无比赞叹之情。3、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 达方法。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总分总构段方式;点面结合;比喻拟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录像、课文录音、投影片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时间]

2008年11月11、12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1、你知道松树有哪些品种吗?

2、从课题看“黄山松”有什么特点?

3、质疑:你还想了解“黄山松”的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你从这两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理解“四绝”“情有独钟”)

2、第一句中是怎样引出黄山的?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词语。掌握词语。

2、钢笔描红。

3、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屹立(yì chī) 玉屏楼(pín pínɡ)

陡崖(dǒu tú) 宾客(bīnɡ bīn)

二、组词。

陡( ) 屹( ) 誉( ) 卧( )

徒( ) 吃( ) 举( ) 臣(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 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被誉为(跟说:“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也就是(跟说: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投影展示黄山四绝图片),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跟说:“情有独钟”)。(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瞧!山顶 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奇)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

二、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读时,可以在书上圈一圈,划一划,可以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

(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指导)

(1)迎客松:(多媒体展示迎客松图象)

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

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④ “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 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同样,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讨论)是啊,岁月的 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 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②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③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假如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

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③你能用“不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吗。(指名说)

④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1、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

2、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吗?(齐读)

(2)陪客松:

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①“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②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3)送客松:

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①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盆景”。)(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形成的”)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②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

③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说

④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4)玉屏楼:

过渡: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齐说) “奇”,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谁先发现?(指名说)“玉屏楼”

②对!就是玉屏楼,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所以它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绝胜处”是什么意思?也就说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的观松处。

这一自然段先总写玉屏楼是最佳的观松处,然后分别写了三大名松。如果给这一自然段划分层次,该如何划分。(讨论:可分为二层或四层)请用“//”在每一层后面标出。

现在,大家想不想登上玉屏楼去看看黄山的三大名松啊!现在有个好机会,想不想试试呀。(出示“争当小导游”投影片,介绍三大名松的“奇美”)

四、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3、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4、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图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5、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

6、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7、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

8、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五、总结:

黄 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出示黄山 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六、拓展:

学写广告词:“元旦假期快到了,___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旅游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七、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松树。

作业设计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黄山松( )。它们或( ),或( ),或( );或( ),或( ),或( )。

2、被誉为“( )”的黄山,以( )、( )、( )、( )“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 ),更是( )。

二、写导游词(要示写出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教案3:忆读书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女作家冰心,她创作的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众多,并译成各种文字。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一定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择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心情。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应该怎样读书?

作业设计:

搜集读书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