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教案
科学的一体化教学案不仅是传承集体备课成果的载体,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江苏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教案,供大家参考。
江苏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教案1:金蝉脱壳
一、教材解读: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妙趣横生。如同这篇课文,它就给我们展现了金蝉脱壳的有趣过程及脱壳后奇妙的变化。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先写“我”发现了金蝉停在树皮上的裂口处,不动了。接着写金蝉脱壳的过程。最后写脱壳后金蝉的翅膀、身上的颜色的变化。全文观察顺序清楚,结构严谨,描写细腻,语言准确生动。学习这篇课文,我觉得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有主次、仔细观察事物和准确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细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应该说课文中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和脱壳后的变化内容都非常生动有趣,学生读来应该很感兴趣,所以,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采用“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议一议”的方法合作学习,弄清金蝉脱壳的过程及脱壳后的变化。另外,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金蝉脱壳的过程及脱壳后的变化上。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总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搜集蝉的资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并以此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_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1)★说话训练:(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你能用自己的话语将蝉脱壳的过程说给同学听听吗?)
(2)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脱壳前
脱壳中
脱壳后
江苏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教案2: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3、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个别字的意思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教学方法:
学导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活着一个才华横溢的哲学家,他主张“依法治国”,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就是韩非子。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寓言《自相矛盾》。
2、教师模拟文中情境,自夸手中的笔锋利无比,什么纸都能刺穿;手中的纸非常坚固,什么笔都刺不穿。看学生反映,导入新课。
二、 引导探学:
1、学生自读课文,并及时处理文中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3、教师指导古文的读法(速度慢,节奏缓)并范读。
4、学生结合课_释解释文中重点字词。
5、全班交流对文中其他词句的理解。
誉:称赞。 吾:我。 子:你。 莫:没有什么。
陷:刺穿。 或:有人。 曰:说。
6、教师引导学生翻译全文。
7、设问:楚国人听了别人问他的话,为什么“
——因为他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8、设问:你怎么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三、 开导活学: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3、小组表演这则寓言。
4、设问:
学习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示?
江苏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练习4教案3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7道题。第1、2题是字词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在书写时做到字写得正确、端正,间架结构匀称;能够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怎么样”的形容词,正确搭配词语。第3-5题是句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六种常用的标点符号;通过比较句子,了解像声词的作用,以便恰当运用把握依据,作出结论,仿照例句写句子。第6、7题是阅读训练,目的是训练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能按顺序把错乱的几句话连成一段边贯的话;读懂短文,知道短文写了什么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地写笔画较多的字,能写出恰当的词语跟指定的词语搭配。
2能正确运用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引号和问号。
3了解像声词的作用,能仿照例句改写句子。
4能把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顺序连成一段连成一段连贯的话。
5理解短文中的两个句子包含的意思。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句子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照样子写句子进行推理判断的逻辑训练。
四、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小黑板。
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1-4题,
(二) 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1题。
(1) 读题,明确什么叫写得正确、端正、匀称。
(2) 认读要写的字,教师示范。
(3) 学生书写,反馈评价。
2指导练习第2题。
(1) 读题,明确“春雨”“白雪”表示句子中的“什么”,要填写的是这些东西“怎么样”。
(2) 口头练习。
(3) 完成作业、反馈。
(甘甜)的春雨 (猛烈)的暴雨
(绵绵)的秋雨 (晶莹)的白雪
(暴烈)的狂风 (隆隆)的雷声
3指导练习第3题。
(1) 复习顿号、逗号、句号、引号、问号的用处。
(2) 独立完成作业。
4指导练习第4题。
(1) 比较每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 分组读用了像声词的句子和没用像声词的句子,体会运用像声词后句子的生动语感。
第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指导并完成第5-7题。
(二) 教学过程
1指导练习第5题。
(1) 读题,明确题意。
(2) 按要求完成作业。
(3) 把馈纠正。答案:
① 燕了冬天要迁徙到南方去。
② 张红可以参加夏令营。
2指导练习第6题。
(1) 读句子,弄清句子间的关系。
(2) 完成作业,反馈纠正。
答案:③②④①
3指导练习第7题。
(1) 读短文,思考: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
作者什么比小溪流?
(2) 再读短文,完成作业。
出示答案:①短文写清晨老爷爷在小街上疏通由于两个小伙子吵架而造成交通阻塞的事。
③ 人群和车辆都停下来,造成了交通的阻塞。
街上又上来又往,畅通地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