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大全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且让学生能够对“荷、珠”等字组词。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荷、珠”等生字并进行组词。
教学难点:借助拼音、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上课!
(老师好!)同学们好!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副美丽的画面。(教师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画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同学们,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荷叶啊?(圆圆的荷叶)那么在这圆圆的荷叶上到底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儿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片新的课文:荷叶圆圆(老师板书课题:荷叶圆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课本,先听老师为你们读一遍,注意听清楚要求,老师在读的时候请你们拿起你们的笔,在课文中圈出你们不认识的字宝宝,大家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了吗?(听清楚了,老师范读)
2.好了,现在有哪位同学为我们分享一下他找了哪些生字宝宝?(学生汇报找出的生字宝宝,教师在此时适当地纠正学生的读音,在这儿多叫几个学生起来汇报他找出的生字。)
3.那老师这儿也给大家找出了一些生字宝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出示带有生字字音的幻灯片,师生读生字。)
4.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认识一下他们(老师介绍生字)那你们能对他们进行组一些词吗?(学生进行组词)那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呢?(学生介绍识记的方法)
预设:加一加,组词法,组合法,减一减,联想法。
5.现在我们在来读一下这些生字(师生齐读)哪位同学愿意做我们的小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来读啊?注意在领读的时候每个字要组一个词。谁愿意来做我们的小老师。(多叫学生领读,在此时纠正同学的读音)
6.现在我们是照着拼音读的那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吗?一字两遍读(师生齐读),好了,那老师现在要增加难度啦。我们来一个字一个词,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谁愿意做火车头。(开火车)
三、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1.如果把字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将字带入文章中进行朗读。开始!(学生自由朗读)
2.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呢?(多叫几个同学起来为我们朗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3.看来大家都已经能够将字宝宝带入文中去读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吧。(学生齐读课文)
四、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荷叶圆圆中学到了什么啊?
预设:学到了好多字宝宝
预设1:我知道了荷叶的形状
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啊。那么在荷叶中到底给哪些小动物提供了好处呢?这个就留作我们下节课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在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下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大全2
【教学目标】
1、认识“兔、冬、早、块”等10个生字,会写“飞、老、鸟、早”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小白兔机智沉着、关心别人的品质。
【内容分析】
《兔兄弟和老鹰》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故事讲的是兔兄弟利用自己身体的颜色,巧妙地躲过老鹰的袭击。课文中蕴含着这样的科学常识:有些动物可以利用自己身体的颜色,迷惑敌人,躲过袭击,从而保护自己。课前可让学生收集青蛙、大青虫、蝉、斑马、长颈鹿等动物图片。老师准备生字课件、朗读内容课件、图片课件等。
【学生分析】
小学生最喜欢看的是小动物最后摆脱了困难,取得了胜利,本课适合学生的阅读品味。小白兔利用保护色的原理机智地脱离了被老鹰追捕的危险,这一原理不需要学生了解透彻,只要求学生大致明白一些道理即可。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识字、读文、明理;第二课时写字、积累、实践活动,拓展思维(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聊天引入课题。
1、小朋友喜欢玩游戏吗?都玩过些什么游戏?(学生汇报)“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怎么玩?谁来说说老鹰的样子?表演一下可以吗?课件出示老鹰让学生观察。(并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老鹰凶猛,专吃比它弱小的动物。)
2、谁见过兔子?喜欢吗?(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小灰兔和小白兔)
3、引入课题:有一天,可爱的兔兄弟与凶猛的老鹰之间发生了一件事。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事吗?等会儿,我们学课文便知道了。
板书课题:22。兔兄弟和老鹰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故事(放录音):注意听准每个字音,想想兔兄弟和老鹰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听后学生汇报,听懂多少说多少)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圈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
3、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拼拼音,查字表,问同学或老师)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4、同桌互相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就教教他,也可问其他同学,每人读一遍。
5、脱离具体语言环境识字:①点击课件认读生字;②做与字宝宝交朋友的游戏;③开火车领读生字;④全班齐读生字。
6、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中,再大声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感知内容,明白道理。
1、教师范读课文,说说老师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不好?应该怎么改正?
2、小组分角色帮读,比比看谁读得最好。
3、找自己的好朋友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学生可下位找学生伙伴)
课件出示:
①兔兄弟怎么知道老鹰来了?
②小白兔想出什么办法?它的办法好吗?
③老鹰为什么没发现小灰兔和小白兔?
4、在学生交流汇报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
(1)小鸟在天上飞,较早发现了老鹰,把消息告诉了兔兄弟。
指导朗读:
①鸟儿见到老鹰时有什么表现?“乱飞”、“大喊”说明了什么?怎么读这两个词试读一次好吗?出示课件:忽然,鸟儿们乱飞起来,对兔兄弟大喊。
②鸟儿怕老鹰为什么还把消息告诉兔兄弟?鸟儿的话怎么读?谁来读读鸟儿的话?出示课件:“不好了,老鹰来了,快藏起来!”。
③让学生自由表演、朗读:忽然,鸟儿们乱飞起来,对兄弟大喊:“不好了,老鹰来了,快藏起来!”
(2)小灰兔听到鸟儿的消息有什么表现?谁来做做“慌了”的样子?(学生动作演示)小灰兔为什么会慌?怎么读小灰兔的话?出示课件:“这儿没有洞,往哪儿藏啊?”
(3)小白兔想出什么办法?这办法好吗?为什么?(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加深理解)
指导朗读:
①小白兔告诉小灰兔:“你藏到乱石堆里!”这句怎么读?谁来试试?
②小灰兔怎么说?(“哥哥,你怎么办呢?”)说明什么?怎么读?你试试好吗?
③“你快藏吧,别管我。”这句话谁会读?教大家读好吗?
(4)分角色朗读:老师读鸟儿的话,男同学读小白兔的话,女同学读小灰兔的话。(读完后评价谁读得好?他哪个地方读得好?)
(5)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什么?大家读读。“瞧了又瞧”什么意思?做做动作让老师看看。
(6)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老鹰为什么没发现小灰兔和小白兔?(明白道理)
5、教师小结:小白兔和小灰兔利用自己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相近,躲过了老鹰的袭击。
【拓展延伸】
1、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找青蛙、大青虫、蝉等动物图片,都找到了吗?说说这些动物的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有什么关系?
2、你还知道别的动物也可用自己身体颜色保护自己吗?
3、动物们遇到危险会用身体颜色保护自己躲过袭击,如果你生活中遇到危险怎么办?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大全3
我的预设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欢乐时光
通过激趣导入课堂,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猜数游戏)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先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游戏让学生们明白游戏的玩法,并制定出游戏规则,再次玩游戏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不同的人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为后期的写作打下基础,作好准备。
第二部分——分享快乐
在这部分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再次玩游戏,并让他们留心小朋友们的表现。玩后出示这么几个问题:在游戏中你特别关注的是……?猜的同学是怎么样的?下面看的同学又是怎么样的?你自己又是如何的?通过让学生回忆、说,把游戏中的场面描绘下来,但又各有侧重,能用几句话把某一方面的人的表现说清楚,说具体。
第三部分——再现欢乐
当学生能形象地把游戏的场景说下来时,就要求学生把它写下来,要求可选择“猜的同学”、“同学们的反应”、“自己当时的心情”中的其中一方面来写。其次,进行交流评价,有目的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片段,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评价,假如时间允许的话,就顺便把最近单元中讲到的“并列段式”进行渗透,让学生知道如果把这三方面的内容选择其中的两个放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并列段式”的训练,当然三个方面都写的话也行。
第四部分——欢乐无限
我设计时想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带着问题进课堂,又要带着问题出课堂。于是,在课的结尾设计了:这么好玩的游戏,还可以在同桌或四人小组中来玩。再让学生玩一玩,而后要求学生今天回家后,把课堂上的游戏介绍给爸爸妈妈,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把整个游戏过程写一写。
在整个过程的设计中我还是想的比较理想化,认为这些任务对学生来说是能够完成的,但结果却是那么的令人沮丧。一节课的安排我只完成了五分之三,课在40分钟内只进行到了让学生写而已,后面的交流评价和延伸都没来得及进行,下课的音乐早已响起了。要说遗憾肯定有,但更多的是反思,为什么跟预设相差那么大?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
回顾课堂——反思失误
课一开始,听说老师要带大家玩游戏,学生的积极性真的很高,马上进入了角色,当出示了课题——“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时,学生们纷纷猜测:“猜谜语?”“猜人?”“猜地名?”……学生显示出一种迫不及待。知道是“猜数”时,学生们都笑了。小宇第一个举手,我给了他范围在40——20之间,本以为他会猜上几次的,但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脱口而出“35!”一次猜对!我一下子蒙了,怎么办?本来要让学生说玩法和规则也忘了,手忙脚乱地说:“你真厉害!下面谁也想来猜一猜?”学生的兴趣来了,不约而同举起了手,我又叫了扬扬,范围在99——49之间,他猜了一次又一次,直到第七次才猜对,这时我才醒悟我的规则没有明确。(原定是次数不超过6次的)然后回过头来和学生一起制定了规则。这里我的阵脚已经有点乱了,而预计的玩两次也被我临时改为三次,那么这时请第三个学生上来时我应该抛给学生要求:你不仅是游戏的参与者,更是一个观察者。仔细观察游戏中不同人的表现,我也因为着急而忘了说,第三次游戏也就匆匆忙忙完成了。
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而意犹未尽时,我马上问道:“在刚才的游戏中,你特别关注到了哪些方面?”学生们一个个哑口无言,你看我,我看你,这时的我才意识到,原来刚才在第三次游戏之前我根本没有给学生要求,难怪他们会“莫名其妙”了。又一次的失误使我更紧张了。
接下来让学生来说说对游戏中不同人的观察所得,学生们说得更多的是游戏开始前的一些准备,而真正说到点的地方反而轻描淡写了,这让我更急了。刚开始学生只能以一句话来回答我的提问,本来预设是在提示学生说的基础上让他们来写的,但我心中一直琢磨着:学生说得这么“散”,让他们直接写行吗?于是临时起意让学生先接着刚才同学的发言,能不能组合成几句话?因此在时间上又花了不少,好不容易使学生有了正确的导向(自以为),让他们提笔写了,可时间只剩下10分钟了,我在心中说:“完了!交流根本没时间了!”心情也一落千丈,想不到第一次的尝试竟糟糕到如此地步……
课上到这就没了,后面设计的内容全没有实施,我黯然。
课后反思:
一、由于自己的信心不足,使得课上得条理不够清楚,再加上“首战受挫”,显得手忙脚乱。其实第一次猜对后,应该及时表扬他,同时和学生一起探讨玩法,然后再制定出规则,让学生对猜数增加信心。
二、第二次猜数前一定要给学生要求,使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这样对后来的说话起到铺垫的作用。说话时,教师的提问针对性再强些,不要摸棱两可。
三、在写之前再组织大家玩一次游戏,在观看的同时要求学生对自己要描写的同学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从而为写具体作好准备。
四、时间的控制很重要,作文课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他们才会进步地快些。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大全4
一、双基没有落实
我们一篇课文在初学时,应该先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我觉得初读课文不能少,不能为了引入的精美而忽略这一点,只有在学生会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读好课文。否则就会出现今天的结果,到了课的结束学生们还不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而是读得疙疙瘩瘩,拖长了调子。另外生字教学不能忽视,老师在课上真正拿出来教学的生字只有“点、飘、方”三个,可是在最后巩固的时候却一下字出来了13个(再、见、彩、方、空、清、落、飘、问、答、回、点、数),学生能读出来,我想这不是老师课堂上教的,而是他本身就已经会读了的。特别是题目中的“雨点儿”是儿化音,老师应该在一开始就要纠正学生的发音,强化的练习才会让学生真正掌握。
二、学生的发言要规范
虽然老师一再强调要把话说完整,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只是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说明平时的课堂上这样的要求比较少,所以孩子们还不太熟练。还有学生的发言声音比较轻,可能老师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分贝,可我就不行了,有将近一半的发言我没有听清楚呢。
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偏重
虽然这篇课文对我们大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学生的思维与大人是不一样的,一节课那么多的内容,我们的孩子接受得了吗?课文全部学完,再加上13个生字,还有朗读,一节课的密度太高,学生的负荷太重了。
当然,老师的教态是好,始终笑眯眯的,给人很亲切的感觉,这样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教师的语言也很流畅,导语设计的也很好,听来感觉很自然,说明课前还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的,而精美的课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其中有一个生字的教学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那就是“飘”,老师说:“你看,‘飘’有个什么呀?”(学生说:有个风)“恩,有个风说明雨点儿很轻,谁能让雨点儿‘飘’起来呢”(读读“飘”)。在这堂课上,我觉得老师在大局的把握上还可以,但在各个环节的处理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了。(纯属个人所见,不到之处请见谅,呵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大全5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大家都爱她。这是一年级第三单元的导读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就可以看出本单元是围绕保护自然环境而展开的、爱护地球这样一个深层次的道理,编者选用了形象有趣的童话故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来诠释。而12课《失物招领》则这篇课文写的是现实生活中一年级小学生去植物园参观而发生的一件事,通过文中小朋友的事来作典范,让学生明白无论我们在哪里都不能随手扔垃圾。内容很简单,作者设计得却很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那么谁会去认领这些“失物”?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通过朗读、观看插图以及结合学校最近一直提倡的“捡起一张费纸,捡回一个美德”这种活动意识融合。大部分学生的确能很好的明白课题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明白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当分析到课文最近一段唐老师望望张爷爷,张爷爷望望唐老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时。没等我提问就有孩子举手说:“老师,我知道,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了,因为那些小朋友能知错就改,并且领回了垃圾扔到了果皮箱。”不用我引领,孩子就能明白,这就说明他们理解课文了。这样的感觉不错。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所以这篇课文真正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想孩子们之所以能在短短一节课内深刻感悟,这与我们正提倡的“捡起一张费纸,捡回一个美德”也有很大关系,时时强调,处处做到,学生自然而然能保护环境,养成美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