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要内容是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包括学具)、教学过程(包括反馈检测题等)、板书内容、补充教材、教材前后知识点的衔接、当今科技动态等,侧重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火烧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评赏,教师的点拨,了解火烧云色彩的绚丽和形状的变化多端。激发学生爱美、爱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1.评点中了解火烧云的特点。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整体入手,捕捉重点。
1.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那绚丽的霞光把地面照射成了一个多彩奇妙的世界,而天空的火烧云又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神奇、美丽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颜色、形状)
2.指名学生读书,师生评点
评:读的流利、正确,洋溢着喜悦之情。
语言活泼,充满了对火烧云的喜爱。
3.过渡
二、师生互动,精读精评。
1.自由朗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2.讨论,交流:
生评:颜色多:红通通、金灿灿……
师点:屏显相关文字、颜色。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
生评:颜色多: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
师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天空可能有的其他颜色。
生评:颜色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师点: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含义。
(屏显以下文字:)
(1)、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2)、有时红通通的,有时金灿灿的,有时半紫半黄,有时半灰半百合色。
生评:形状多:马、狗、狮子
生评:形状变化快:一会儿、眨眼间、跑着跑着……
师点: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看,天空里又飘来一朵云。(屏显动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展开想象,说出云朵的变化。
3.小结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又多又快,同学们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
引导学生说出:五光十色、瞬息万变
三、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1.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2.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3.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火烧云的神奇与美丽,选择你最喜爱的一段,用最饱满的感情读一读。
4.齐读。(屏显动画,音乐伴奏)
四、迁移运用,内化情感。
1.同学们,学完《火烧云》,你最想干什么?(看火烧云)老师这里有一段火烧云的录像,我们一起来欣赏。(屏显动画)
2.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多变的云》,可以运用学过的词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要求说真话,吐真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古诗两首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①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②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①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óngmǒ 相宜xiāngyí
③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④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①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②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③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④学生自由背诵。
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①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②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孔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词句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图片、认识爬山虎
1.组织学生交流观看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爬山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爬山虎的样子,并说一说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2.鼓励学生介绍爬山虎,并说一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朗读课文、认字解词
1.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解决。
2.交流学习成果,指名读幻灯片上的字词。
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题,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默读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解决部分疑问,再梳理问题。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它的叶尖为什么一顺朝下?
(2)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写了几部分内容?
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脚的样子。
1.读相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脚的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画一画,看看谁画得最正确。
3.同桌互相看看画得是不是像课文所写的那样。
4.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齐读第4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把课文背诵下来,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的积累。
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学校的爬山虎,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老师要求大家观察爬山虎并作记录,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读一读自己的观察记录。
1.读记录并说一说和作者的观察有何相同和不同。
2.对比作者的描写,集体评议大家的描写。
体会词语、品读句子、演说特点
句子一:(爬山虎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1.反复朗读,找出能展现爬山虎叶子特点的词语。
2.讲一讲自己有什么感受,并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用得恰当。
3.带着理解和感悟仔细品读。
句子二:(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的方,反面伸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1.讨论回答:这三句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哪几方面的特点。
2.从“叶柄、六七根”等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仔细认真,描写准确生动。)
3.以“我是爬山虎的脚”为题,向大家演示自己的特征。
画一画、演一演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1.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并试着换一换这些词语,然后集体评议、对比优劣。
2.指名在班上说一说,可以边说边在黑板上图示。
3.同位之间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感悟作者是怎样把意思写清楚的。
听读思考
1.听老师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后回答。
爬山虎的脚在触墙前后有什么变化?爬山虎的生长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探讨。
读“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说自己的体会。
谈启示、说方法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从这一课中受到的启发。
(可提示学生从作者的观察顺序、作者的观察方法、文章围绕一方法和时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些方面去谈。)
小练笔
1.观察一种植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