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那么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具准备
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学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20、雪孩子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位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议论: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变成水)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让学生看课件,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2、指导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
休息的"息"
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想想说说
1、看图8,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六、续编故事
《雪孩子又回来了》,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正确书写3个生字
3、指导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答课后练习题: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
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道-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处"横"中间看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相接向右伸展
三、复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⑴理解题意,"又"字连用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左边一栏说的是动作,右边一栏说的是特点
⑵学习练习可说老师纠正
2、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讲评小结
《雪孩子》教学反思
因为这是首篇不注拼音的课文,上这节课之前,已经和学生一起把生字用习惯的方法识记掌握了,课文也通过多种方式读得比较通顺,流利了。这篇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我在课件的制作上努力呈现得像一本图画书,力求课件的演示能像绘本一样展现,如大量的简单的黑色背景上仅仅出现一句话或一个字,一个词,以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或是白色的背景上呈现一幅生动的图画再配上简单的一两句话,按照故事的发展一页一页地往后翻。
另外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入了三段动画片,其实没有动画片的引入学生也能从课文的朗读中感悟到雪孩子的美好品质,但权衡再三没舍得去掉。现在的许多动画片色彩过于艳丽让很多孩子审美疲劳,情节过于浮夸缺少教育意义,音效等动静过于嘈杂容易让孩子浮躁,许多动物失去原型,搞得"四不像"弄得很多孩子"指鹿为马"等,总之现在的许多动画片堆砌了些文化垃圾。而《雪孩子》这个动画片带给大人和孩子的是无限的美感和启迪,画面是那种老美术电影制片厂精心绘画制作的,现在的孩子很少有机会看到,学生在看动画片时精心欣赏并沉浸其中,而且学生有时欢喜有时忧的表情告诉我,虽然浪费了一点读书的时间,但也有很重要的收获。
关于教学设计,我觉得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是比较有效果的。如: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一句话"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读这句话,有的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反映出雪的信息。接着出示第一幅插图,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小白兔,分别用"咦","哦!","啊!"续说句子,学生如临其境般的面带一种或疑惑或兴奋或顿悟或咏叹的表情和语气,使语言的感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尽情地描述中也使雪后的场景更加开阔,更有感染力。又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三段时,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如果你拥有了这样一个小伙伴,你喜欢吗,你高兴吗顺势引导学生欢欢喜喜地,高高兴兴地读这一段,感觉学生读得也比较有气氛。
对同一篇课文,对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如在朗读课文第八自然段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有的学生读出了难过,因为雪孩子舍己救人,小白兔失去了雪孩子;也有的学生读得高兴,理由是小白兔得救了,而且雪孩子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一件好事。学生不同的见解代表了个性化的审美价值,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本课教学的不足有下面几点:
1,整段整篇的朗读少,最后缺少全文的朗读展示环节。
2,老师的语言还需要推敲锤炼,如在读完第五自然段后,让学生说读后感受到危险了没有,有的学生就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是很明白,问题缺少实效性。
3,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缺少评价,导致后面学生的朗读缺少提升。
4,课文中有些词句挖掘不够,如"自己却化了","他飞到了空中"中的"化"和"飞"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点明了由"雪"到"水"又到"汽"的变化,但课堂上没有进行引导。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铜、队”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 地方? 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⑴ 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⑴ 预设学路1:
① 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② 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帆)
③ 师: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你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⑵ 预设学路2:
① 师:前面是什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师:(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了?(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这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考考你。通过了,我们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稻(禾字旁跟禾苗有关)
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师: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向你们招手呢,小村子美吗?谁想用朗读来表现它。(出示: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自由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赛读)。
⑶ 预设学路3:
① 师: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看到了什么?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你会读这两个词语吗?(出示:石桥、翠竹)并且认识“桥”“翠”。特别注意“桥”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② 师: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
同学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那那些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认的出吗(开火车认读,玩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
四、诵读全文
1、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景色呀,都在我们的课文里。快来读读吧。翻到课本第16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评价)
3、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读)
师: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看到的美景,尽情地读一读。(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出示词,认读词语
2、出示课文,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二、创境学文,培养语感
1.出示图片,感受美景。教师不由自主状随着学生一起说出:海鸥,沙滩,军舰,帆船;垂柳,稻田,鱼塘,果园;翠竹,小溪,石桥,飞鸟。
2.感受美景,导入数量词。
(1)感受美景,感受数量词。师:这些东西美吗?我们再次来欣赏。师口中念念有词:啊,一只漂亮的海鸥;啊,一片美丽的沙滩??
(2)导入数量词,出示课题。大家看,像一只、一片、一艘这样的词我们把它叫做“数量词”(板书:数量词)。你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并用笔把它们划出来吗?
3、指名用我们书本中的数量词来说一说呢?
4、我还能说(看谁说的多)
三:指导书写,练习背诵。
师:读了,说了,同学们的嘴巴越来越灵活了,老师还想检验下同学们字写得好不好,大家有信心吗?
1、(课件出示“园、旗、领、群”等字。)
⑴ 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⑵ 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顺。
⑶ 学生照样子书写。
⑷ 写完后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和结构美。
2、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 3、师生“对口令”游戏:老师说数量词,学生说出相应的事物。
4、(课件出示全文),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试着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游戏“找朋友”
2、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数量词学的这么好,老师有一首“数量词”歌也不错,想送给你们。大家听听吧??(出示课件)
一盆花、一杯茶、一棵树、一台电视、一辆车、一幅画、一双鞋、一件衣服。
3、大家想生活中的例子,也学着说说。(视时间灵活处理要作为课内延伸或作业)
4、出示图片,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课件出示)。
5、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一说。(小练习)
【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
“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挂图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挂图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滩、椰”等9个生字,结合生活经历,借助想象,感受四组词语所呈现的不同地貌和相应的自然风光。(重点)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积累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结合生活体会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一两个词语;从语言、动作中感受雾、风的顽皮、淘气,体会句子的有趣。(重点)
3.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图意,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重点)
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字。
5.背诵民谣《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感受民俗文化。
6.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情趣,激发阅读绕口令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字典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容易写错的字的汇总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魔法城堡图片,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同学们,语文王国是一个丰富多彩、趣味多多的世界。那里有一座语文魔法城堡,里边有很多神秘、有趣的内容。让我们快快走进这座魔法城堡,去探究语文的奥秘吧!
二、多种方法,趣味识字
1.过渡:(课件出示魔法城堡墙上的四幅画:海滩、沙漠、高原、悬崖)同学们,魔法城堡墙上的这四幅画中有一些词语宝贝,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2.学生自由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一拼。
3.请小老师领大家读。
4.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5.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哪幅画,依据学生意见,相机出示有关那里风光的视频。
(1)播放有关海滩风光的视频。
①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出示椰树、贝壳的图片及词卡,识记生字“滩、椰、壳”。
(2)播放沙漠风光的视频,请学生观看。
①出示胡杨树图片,认识胡杨树。
②出示骆驼图片,识记生字“漠、骆、驼”。
③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还在哪里见过骆驼。
(3)播放有关高原风光的视频。
①出示雪莲、骏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两种事物。
②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骏”:俊—骏。
(4)展示悬崖、青松、雄鹰的图片。
①出示词语“悬崖”,指名读。
②识记生字。给“悬”“崖”组词。
6.趣味练习,巩固生字。
(1)词语图片对对碰。读词语,把词语贴在相应的图片下。
(2)抽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卡片,开火车轮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答。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过渡:(课件出示词典小精灵)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到魔法城堡的第二层里,这里住着词典小精灵,它可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现在,词典小精灵想要考一考我们,过了这一关,我们才能继续向上探索哟!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题目)
●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
1.指名说一说如何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2.课件播放查字典查“亏、申、丹”的动画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方法:先看看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然后找到部首所在的页码,数一数这个字除去部首有几画,在相应的笔画下找到这个字,根据这个字后面的页码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字了。
3.出示查字典儿歌,学生一起读一读。
小小字典用处大,我有困难请教它。
先数部首有几画,部首目录找到它。
看清页码去检字,去掉部首查几画。
对照页码找到字,会读懂义乐开花。
4.指导学生查独体字。
(1)课件出示“亏、申、丹”这三个字。
(2)教师指出:“亏、申、丹”这三个字的部首分别为“一、丨、丿”。
5.开展查字竞赛,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表格。
6.同桌互相检查。
7.为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同学颁发“查字典小能手”奖章。
●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选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1.课件出示下面的词语:
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云雾缭liáo绕寒风刺骨ɡǔ鹅é毛大雪电闪雷鸣mínɡ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这些词语。
3.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说一个词语,教师相机点击词语,学生说完自己想象的情景后,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4.小组合作,给词语分分类,从中选择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
1.课件出示句子。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雾把大海藏了起来。
◇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juàn,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2.学生先自由读句子,再采用多种方式读句子。
3.引导学生说说句子好在哪里。
4.同桌互说以后,再在小组内说说,明确:这些句子是拟人句,把雾、风当成会说话、会思考的人来写,生动、形象,读起来很有趣。
四、观察想象,训练写话
1.(课件出示写话图片)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一说: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谁?
2.引导学生想象,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小老鼠看到猫时的心情(大吃一惊、吓了一跳),体会小老鼠紧张、害怕的心情。
3.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观察图片中猫的面部表情,想象它准备做什么。
4.补充出示故事开头:“一天,小老鼠在电脑边玩耍,玩得正欢,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请同学们把这段话说完整。
5.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
6.评选“故事大王”。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自己想到的故事,看看谁讲的故事最生动、有趣。
7.组织写话。把想到的故事写下来,注意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总结:语文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的知识无穷无尽。在魔法城堡里,我们学会了几个生字,在字词句运用中我们还能读词语想象画面,积累了生动、有趣的句子,在写话中进行了写故事的练习。我们的收获是多么丰富啊!我相信这是一次快乐的神奇之旅。
2.拓展:把自己写的小故事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尝试着修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孙悟空图片)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真是令人羡慕。现在,我们走进生字王国,召集一些长得比较像的生字,看看能不能区分开它们,看看我们是否也具有火眼金睛。
二、火眼金睛,巧辨生字
1.第一关:错别字大会诊。(将“展示台”第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换成错别字,用课件展示出来。)
(1)同桌合作找一找错别字。
(2)大屏幕出示改正后的词语:棉被泼水带领展现散步南瓜
(3)指名读,齐读。
2.第二关:找不同。(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
(1)独立读第二组词语:纸巾低头战士土地今天口令
(2)仔细观察加点字,对比加点字不同的地方。
(3)全班汇报,指名说这些字的不同之处。
(4)齐读词语。
3.第三关:同音字大较量。
(1)读第三组词语:带领穿戴以后已经再见正在
(2)发现加点字的特点:字音相同。
(3)学生质疑,说一说自己区分不开的字。
(4)师生共同想办法区分同音字。
4.第四关:形近字大比较。
(1)出示第四组词语:果园圆心汽水气体心情晴天
(2)指名读。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区分形近字。(区分形旁,歌诀区分识记。)
(4)齐读,加深印象。
三、多种诵读,日积月累
1.出示《数九歌》,教师简单介绍“数九”的含义。
2.学生自由读。
3.多种形式诵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拍手读、齐读。
4.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与儿歌对应的内容。
5.教师简单讲解儿歌内容。
6.练习背诵。
四、自主探究,热爱阅读
1.过渡: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绕口令也是一种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形式。
2.课件播放《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分不清是鸭还是霞》里都有哪些事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出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重点读准“麻花鸭”和“五彩霞”。
5.思考交流:“麻花鸭”怎么会游进“五彩霞”,“五彩霞”又怎么会网住“麻花鸭”呢?
6.带着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绕口令。
7.赛读绕口令: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通句子,三要读出喜爱之情,四要读出绕口令的节奏。
五、拓展练习,互动积累
1.背诵《数九歌》。
2.回家教家人朗读绕口令。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了解火车票上的主要信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2.能展开想象,并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能在句子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
4.积累词语、句子。
5.阅读《画家乡》,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认识8个生字,积累词句。
2.结合生活实际,掌握留言条的写法。
3.积累句子,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重点)
2.能展开想象,并用“……像……”说说生活中的事物。(重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难点)
一、识字加油站
1.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指名说识字方法)
(2)引入新课。
2.学习识字加油站。
(1)观察车票,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小组讨论,互相当“小老师”,教教其他同学。
(3)指名读,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师适当引导、正音。
(4)“南昌”是地名,“铺、调、硬、卧”在火车票上是以词的形式出现的,可联系生活。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一、学习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情感目标
有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我们的祖国多么可爱!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那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出示课题《日月潭》齐读。
二、新课教学: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
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那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
环绕:围绕(造句)
茂盛:(植物)长得多而且茁壮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建筑:建筑物,(举例说)
清晰:清楚
朦胧:不清楚(说出反义词:清晰,清楚)
仙境:神仙居住的地方,多比喻景物优美的地方。(课文中说哪里是仙境呢?)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齐读课文。
8、日月潭美吗?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11、齐读。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新课教学: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你们觉得它美吗?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轻声,舒缓)
d、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说说自己的感受
c、指名读本段
d、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6、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老师手里有一些生词卡,小朋友你们能读好吗?(课后读读记记)
2、这些词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3、交流
4、小朋友你们自己再读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里有没有那些词、句可以住进我们的好词好句本的呢?
二、新课教学
1、朋友你们自己先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2、交流
3、小朋友喜欢这篇课文吗?那你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起来吗
4、自由背诵
5、除了日月潭,你们还知道台湾有哪些好地方吗?
6、交流介绍
7、介绍收集材料的方法。
教学反思
《日月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作者以清晨、中午和雨中这三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他们不仅感受到日月潭的美丽,还大大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学过《看雪》,对台湾有一些了解,但是,他们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那里有所了解。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使文本的学习得以拓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一、借助插图,感悟美景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明确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中领悟词句意思、感受日月潭的秀丽景色。如:理解日月潭周围的环境时,学生对“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的理解,我结合文中的插图,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认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时,也是图文结合,感悟“圆圆的、弯弯的”等词语意思,了解日月潭的名字是依照形状命名的;欣赏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美景,利用直观的画面,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并在欣赏画面中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枯燥的讲解,又避免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自主地去感悟,真正实现了有效课堂。
二、同位合作、调动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同位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比如,认读生词时,让同位互读一遍,既能起到互相检查的作用,同时又能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还调动同位的积极性,帮助同位读正确,充分利用学习的资源;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又让同位合作读中午的景色,又一次给同位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变传授为自学、变讲为导,调动了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率,形成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并请同位上台展示朗读,因此,同位有合作学习的成就感。
三、抓住机会,训练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学习第二段时,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说话要有依据,比如,为什么叫日月潭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然后在交流时,要将依据说清楚,我让学生上台看着图片说,学生有了阅读,有了老师的提示,大多数同学都能说得有理有据,我还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因为所以”来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堂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我的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如在理解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时,我留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机会不多,更没有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想像的时间,感觉课堂不够生动,形式有些单调,应该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见解,敢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朝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向发展。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板书设计
第19课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藏起了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教学反思
《雾在哪里》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读来童趣盎然。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通过品读感悟,本文写作特点是抓住作者讲故事的叙述顺序,让后面的练笔有法可依。
一、激趣导入创情境
通过动态图,雾娃娃把城市藏起来,让孩子愉悦地走进本课,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通过渗透课外阅读识字,换偏旁、形声字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丰富识字板块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引发思考;借助辅助图形与线条,指导观察“岸”的结构,体会书写规律,让写字指导落到实处。
二、因学定教授之“渔”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这部分,我主要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增强识字教学的情趣,让识字教学指向意义的构建,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字义,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岸”。通过抓关键词把握文章结构,通过品读雾藏“大海、天空连同大海”的段落,引导学生先写雾说的话,再写雾做的事,最后写景色的变化。把握作者讲故事的顺序,在深入体会感悟时,初步感受作者的表达特点,为后续的仿写作铺垫,同时也做到授之以渔,读写结合。
三、赏词析句有策略
低年级的课文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识字,还要指导学生学习阅读。课标也指出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佐藤学教授提出,学习的本质就是与客观世界(文本)对话,与他人(同伴)对话,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我落实“对话教学”的理念,在写字,朗读,批注以及重点段研读等方面引导、串联,起到“对话中的首席”。
四、拾掇前行有余味
课已止,情未尽,教学也是门遗憾的艺术,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让我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书写课堂教学的新华章。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二(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一群灰色乌龟宽嘴巴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宽嘴巴大眼睛(鼓)绿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wāmāmayǒusìtiáotuǐ,kuānkuāndezuǐba,gǔzhedàyǎnjing,pīzhebìlǜdeyīshang,lòuzhexuěbáidedù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黑灰色长尾巴→长两条后腿→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小蝌蚪找妈妈》知识点
一、词语积累
(1)好词积累: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快活地游来游去
(2)数量词积累:
一群小蝌蚪四条腿
一只乌龟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
(3)读一读,记一记:
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二、近义词
快活——快乐连忙——急忙
摆动——摇动天天——每天
三、反义词
长——短宽——窄快活——烦恼
低头——抬头雪白——乌黑
四、句子解析
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心情。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礼貌。
2.“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游过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愉快心情。“笑着说”突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
五、问题归纳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谁?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鸭妈妈带着孩子游过来,小蝌蚪迎上去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在荷花旁边,你们快去找吧!”“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9)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示1)(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示2)(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课件出示3自学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课件出示5)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6)
zhùzuòchènɡɡǎnzhànrándǐsuìchuán
柱做秤杆站然底岁船
cáochēnɡyuányìlùnzhònɡliànɡkǎnɡēxiànzhǐ
曹称员议论重量砍割线止
1、指名领读,正音。注意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
“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平舌音。“然、站、杆、论、砍、线”是前鼻音。“称、秤、重、量”是后鼻音,“论”是边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都想出什么办法?(课件出示7)
(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称)
2.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课件出示8)
(曹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先把大象赶到船上,记下船吃水的位置,再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到原来的位置,然后称石头就行了。)
3.结果怎样?
按照曹冲的办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9)出示生字:“柱、杆、做、站、然、底、秤、岁、船”。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加一加:“木+主”是“柱”。“木”加“干”是“杆”。“立”加“占”是“站”,“亻”加“故”是“做”。
(2)换一换:“低”换掉“亻”加“广”是“底”,“沿”换掉“氵”加“舟”是“船”。
(3)(课件出示10)猜谜语:“山下有夕阳”就是“岁”。“平衡的禾木”是“秤”。
3、师重点指导“然、底”。(板书:然底)
(课件出示11)出示“然、底”田字格课件。
“然”上部左右两个长方形,紧紧靠在一起,“犬”改捺为点,整个字呈上收下放状。
“底”字,横不要写得过长,撇都要写成长斜撇,广字旁的上点在横画中间的上方。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反馈检查。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课外作业新设计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禾()()()
灬()()()
2、抄写本课会写的字。
3、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哪种最好?
答案:
1、禾(种)(秧)(稼)
灬(然)(黑)(燕)
2、略。
3、文中有两种称象的方法。一种是造一杆大秤称。曹冲的方法是把象赶到船上称。
曹冲的方法最好,最管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3、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柱子做秤杆站出来果然七岁上船曹冲议论
砍倒重量官员为止一条线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请学生讲一讲故事大概,其他同学补充。
4、继续学习《4曹冲称象》。(板书:4曹冲称象)
二、分步细读,重点感悟
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课件出示12大象图片)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
(课件出示13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课件出示14)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
4、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课件出示15图文)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图。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板书: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个词的语气。
三、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学生提问题,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四、完成课后第3题(课件出示16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后一个比前一个句子更具体、生动。)
五、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1)…才…(2)…到底…
3、练习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
答案:
1、略。
2、(1)…才…我的弟弟今年才两岁。
(2)…到底…你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3、略。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官员们造大秤
曹冲: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内容进行对比,即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4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段。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实物道具和课件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再……然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歌曲《我是一棵小树苗》。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梧桐手掌枫树
松柏服装桦树
耐心边疆银杏
水杉化石桂花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梧、掌”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预设: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
2、这些树分别有什么不同特点?
五、理解表达
1、看图识树。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内涵。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你知道下面句子的意思吗?
课件出示: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据图谈意。
预设: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预设: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预设: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3、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比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六、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杨、壮、桐……”等10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杨、壮、桐……”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木”字旁的字,“杨”等左窄右宽,“壮”右面是士,不是土,不是犬,“桐”注意把中间的竖写到竖中线上,“桂”右面是两个土,不是士。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七、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2、你还知道其它与树有关的谚语吗?
预设: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三年杨柳五年桐,七年杉树绿葱葱。
八、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树之歌》”,一起来闯关吧!
2、小组游戏,看看谁知道的木字旁的生字多。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另外组词:
轿(轿子)(花轿)
救(救命)(营救)
摩(摩的)(摩托车)
托(拜托)(托住)
防(预防)(防止)
渔(渔夫)(渔民)
货(货车)(货物)
科(学科)(科目)
考(考察)(考试)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下雨车,下雨车,边下雨来边唱歌。洒水车
长长一条龙,走路轰隆隆,跨河又钻洞,呜呜向前冲,载客又运货,运输立大功。火车
用脚踩,不需要用汽油的车。自行车
要排队等,一个一个投币才能坐的.车。公共汽车
失火的时候一定需要它帮忙。消防车
抓坏人的时候,警察就会开着它出来。警车
小朋友真棒!都猜对了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床铺种子好人分别
盛饭铺路耕种好客水分
重新高兴口号干净难忘
重点兴起号叫干活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3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巴—把爸吧
包—饱抱炮
方—放防房
青—清晴情
马—妈蚂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83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传家宝》
3、读了这3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3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鲁班造锯
1、读一读。
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相传木工用的锯,就是鲁班发明的。
有一回,鲁班领着大家建造一座宫殿,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让他的徒弟们上山去砍树。当时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棵。鲁班很着急,就亲自上山去看。
山很陡,鲁班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他的手指被一根小草划破了,流出血来。
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鲁班仔细一看,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他在手指上试了试,一拉就是一道口子。这可提醒的鲁班,他想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用斧子砍快得多吗?
鲁班马上回去打了一把,拿到山上一试,果然又快又省力。
鲁班就这样发明的锯。
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制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锯。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读出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会写“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重点)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重点)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谜语,猜一猜:
青青蛇儿满地爬,
蛇儿遍身开白花,
瓜儿长长茸毛生,
老君装药要用它。
(打一植物)谜底:(葫芦)
教师口述:
小朋友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赛”,前鼻音“感慢”,后鼻音“藤”,边音“芦”在词语中念轻声等。
②识记生字
①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棵、想、怪、葫、芦、感、蚜、盯”。
②形近字比较识记:“赛一寒”,“盯一钉”“邻一领”“治一抬”。
③同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④熟字组词识记:藤:葫芦藤、丝瓜藤谢:谢谢感谢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葫芦芦荟芦苇枯藤藤蔓蚜虫菜蚜好啊是啊比赛赛跑感谢感动慢步慢走
(2)学习多音字:“更、要”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A.半夜三更,不知道谁在楼下大声说话。
B.今天下雨了,我出门需要打雨伞。
在这里,“更”读“gēng”,意思是“改变、改换”,还有一个读音是“gèng”,意思是“愈加、再”;“要”读“yào”,意思是“索取、希望、请求”,还有一个读音是“yāo”,意思是“求、邀”。组词如下:
更gēng(三更)(更改)要yào(需要)(只要)
gèng(更低)(更加)yāo(要挟)(要求)
②读一读:
A.今天气温比昨天更(gèng)低了?
B.被人要(yāo)挟,感觉很不好。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自言自语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是一种害虫。
奇怪人自己跟自己说话。
蚜虫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解决了阅读障碍,训练了学习生字的本领,增大了识字量。】
三、学习“会写字”
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①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棵、想、怪、谢、邻、盯、治”。
②形近字比较识记:“盯一钉”“邻一领”“治一抬”。
④熟字组词识记:言:语言言谈谢:谢谢感谢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想”上长下短,“棵谢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邻”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谢言想”的书写,学生练写。
“谢”:左中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身”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横折钩压住竖中线。“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这三个部分等宽,都要写得狭长一些,不要出格,。
“言”:呈倒梯形结构。这个字的横较多,注意不一样长,最上面的一横最长,下面的两横短,三横等距,口要写扁一些。
“想”上长下短,木的末尾捺改点,下面的“心”要写好,第二笔是卧钩,一定卧倒,三个点的位置排放好:第一点不要写在卧钩底下,在卧钩起笔的地方即可,第二点在卧钩上面,最后一点在卧钩收笔的地方。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生字的书写,按照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进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形容葫芦的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2)动词: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2.练习运用:仿写短语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细长的(枝条)雪白的(棉花)可爱的(小燕子)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自主合作解决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感到种葫芦的人太不听劝告,太蠢。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难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读了课文中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
①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②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小葫芦可爱吗?(可爱)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多么”“哇”这两个词强调了小葫芦的可爱。)
指导朗读:朗读时,要读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仿写:
例: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你能用“多么……哇”写句子吗?
多么坚固的小桥哇!
多么好看的芭蕉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看到葫芦上有蚜虫时,种葫芦的人是怎么想的?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从这句话你感到种葫芦的人对葫芦上的蚜虫怎么想的?
(他看到有蚜虫时,毫不在意)
他说了些什么呢?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叫“自言自语”?(低声自己跟自己说话。)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体现出种葫芦的人在自言自语,语音低细,信心满满。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邻居给他提了一个什么建议?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从邻居的话中你听出了邻居的内心是怎样的?(非常焦急)
朗读指导:用焦急的语气读读邻居的话。
邻居的话是一个什么句?
邻居的话是一个祈使句。
师讲解:认识祈使句
概念:祈使句是用来表示命令、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
作用:要求、请求或命令别人做或不做某事。
标志:句尾一般用“啊、吧”等语气词,句尾一般用感叹号或句号。
面对邻居的好心,他采纳了吗?(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你是怎么理解种葫芦人的话的?
预设:
他认为叶子上的蚜虫和葫芦没有没有关系。
朗读指导:用奇怪的语气读出种葫芦人的话。
读一读,注意句子不同的语气。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比较朗读:第一个句子要读出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第二个句子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2)叶子上的虫还要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比较朗读:第一个句子要读出惊讶的语气,第二个句子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那个人最终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他不知道叶子和果实之间的关系,叶子有蚜虫他不治,于是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我是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心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非常后悔,心想: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我为什么这么愚蠢,眼睛只盯着葫芦,没想到葫芦和叶子的关系。
5.总结全文。
(1)小组讨论:你觉得种葫芦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固执己见,知识浅薄的人。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否则,会犯错误。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学会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葫芦》《小葫芦》
听读《葫芦》《小葫芦》,了解葫芦的外形特点和生长习性。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能把儿歌背下来更好呦!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治叶子上的蚜虫,最后葫芦都落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主题延伸
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我是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心爱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我会非常后悔,心想:我不该不听邻居的话,我为什么这么愚蠢,眼睛只盯着葫芦,没想到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我要的种葫芦-结小葫芦
是葫芦叶生虫-只盯葫芦要注意事物
邻居劝-只要葫芦之间的联系
结果-葫芦变黄、落了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我要的是葫芦》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忽略了“过程”。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习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不足之处:课堂节奏的把握,重难点的把握上不能游刃有余。今后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4、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祖国的感情。
5、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感悟词语的意思。
2、指导写字。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秋天的图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好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2、会认课文"苹果"中的"图"、"梨"、"笼"、"颊"、"浪"、"梁"、"燃"、"勤"、"劳"八个生字。
3、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
1、师:昨晚老师收到了秋姑娘寄来的一封信,信有两页,第一页是一副画,第二页是文字。你想看吗?(出示课件1)
2、学生看图说意思。
3、给画取个好听的题目。
4、导入课题"秋天的图画"(点击课件1出示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我们看了信的第一页,那第二页又写了什么呢?其实这一页的内容跟我们书上第4页是一样的,小朋友们先自己准备一下,看哪个小朋友能非常准确地读下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且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提示:可以问老师、问同学,还可以看书上小苹果中的拼音。)
3、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各自准备了一会儿,现在咱们先在小组中练习。要求是:
(1)、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2)、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3)、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各小组派一个代表读信的内容,读后评议。(出示课件2生字带拼音的课文)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①课件3演示:出示第一句话及山野画面
(提示:你喜欢不喜欢秋天,用喜悦、兴奋的语气和同学传一传这个消息)
②课件4演示:出示第二句话及梨树、苹果、稻海、高梁画面
(提示:这些果子可爱吗?表演动作、指读、范读、齐读、分组读)
③课件5演示:出示第三句话
(提示:这是个什么句子?谁会读?)
④课件6演示:出示第四句话和大雁飞行的画面。
(提示:看,快些往天上看,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赞美、自豪的语气),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4、这么美的景色不光要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更要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比一比看谁先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背出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四、实践作业:在大自然中找找美丽的秋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2、能正确端正地书写八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快乐识字
1、上节课我们一起解读了秋姑娘寄给老师的信,小朋友们帮了老师一个大忙,为了感谢大家,老师请你们吃果子。这是一棵苹果树,树上结满了果实,你们想摘到这些果子吗?不过呀,要摘到这些果子可不容易,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每个果子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谁把生字读准了,这个果子就属于你了。(出示课件7:一棵树,树上结满果子)
2、学生摘果子,认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3、总结识字方法,用自编的儿歌帮学生记字形: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4、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二、朗读背诵。
1、我们再来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然后读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哪个小朋友读不好的.,大家帮帮他。
2、比一比,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有感情,读出秋天的美丽。
3、说说秋天的美丽。
4、展示朗读、背诵(背诵时出示课件1)
三、拓展延伸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读一读有关秋天的课外读物。
四、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波、浪:都有三点水,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灯、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捺"变为"点";"作"字右边注意上面一横长,下面两横稍短。
字、苹: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丽:上面是一长横,不是两个短横。
劳:要与"旁"区分字形。
2、学生先书空,再描一个,写一个。
3、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梨树金黄的灯笼
秋天的图画苹果红红的脸颊好像图画
稻海金色的波浪一样美丽
高粱燃烧的火把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4)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是老师用自己温暖的手给予学生慈母般的爱。体会到爱的伟大力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8个字,会认13个字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他常这样握孩子的手,但在道格拉斯的心里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难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课时分配
教具准备
字卡、录音机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这画上有什么?(一只手)画的是谁的手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老师的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并且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3.我发现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生字学得怎样呢?老师考考你们。
(1)教师喊,学生找。
(2)学生喊,教师找。
(3)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
4.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生字很快就学会了,这首诗你们读得怎样呢?
请5个同学读课文,一人一节。
三、精读课文,体味银杏树的爱。
1.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学,有没有信心?老师有个
小小的建议。出示:
a.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
b.通过读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c.小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2.学生按建议自学。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读,比赛读,评价读示范读。教师指导读。)(随机板书)
学习两个自然段。
4.自学其他的三小节。
5.指名配乐通读课文。(刚才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读的课文也特别棒,谁能勇敢的站起来,完整的读一遍课文给大家听。)
学习两个自然段。
4.自学其他的三小节。
5.指名配乐通读课文。
谁能勇敢的站起来,完整的读一遍课文给大家听。)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2、自己读,再思考这个问题。
3、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初步了解银杏树的爱。
六、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1、教师进行生字检测,会认的生字进行组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微型小组讨论难记字的记字方法。
(2)、学生当小老师教认生字。
(3)、小游戏:看谁抢的快。
七、教师总结全文。
说一下你的收获!
老师的手
班级上课家庭赐给
表扬佳肴永恒握手
兴致勃勃表里如一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5)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同学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激励同学自身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同学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同学自主学词学字:
⑴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⑵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⑶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考虑: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同学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一起解答。(庄严、耸立、绿树成阴、络绎不绝……)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202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6)
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中的长句子,能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并了解附加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会本课
教学难点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具准备ppt录音、录象、
教学过程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认字。(可采用查字典、请教别人、借助拼音识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帮字妈妈找宝宝”的识字游戏。 躲在每个课桌纸袋子里的是调皮的字宝宝,字妈妈正在焦急地找寻他们,随着字妈妈呼唤宝宝的名字,请热心的小朋友能够又准又快地帮忙找到字宝宝。如:字妈妈问:“飘落的飘在哪里?”,学生边举起找到的卡片边说:“飘落的飘在这里”。此游戏可分以下步骤完成:
(1)学生先自己认识一下字宝宝。
(2)教师扮演字妈妈,同位两人合作找字宝宝。
(3)请一位同学扮演字妈妈,其余同学找字宝宝。
(4)同位两人一人扮演字妈妈,一人找字宝宝。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板书: 秋天
秋天到了 小草、树叶 黄
凉风 落叶
田野里 果园里 其他地方
稻子 黄 苹果 大枣 红 打谷场
棉花 白 石榴 咧嘴 公路上
高梁 红 葡萄 水灵 田间、房前
个人修改
你对季节了解吗?我们来做猜季节的游戏。
教后反思:
教案
学科3《古诗两首》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ppt录音、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第3课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3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阴、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左右结构的字:阴、似。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七、总结: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1.背诵《敕勒歌》。
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草原风光。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2. 庐山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学生观看后,谈谈对庐山的印象。
庐山秀丽的风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望庐山瀑布
3.介绍诗人。
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师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李白的资料。
4.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望”是什么意思?
再读读课题,想想为什么用“望”不用“看”?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香炉:指香炉峰,庐山西北部的高峰。
生紫烟:“生”生出。“紫烟”指山顶的雾气在阳光照射下呈现的颜色。
九天:传说中天有九层,九天是最高层。形容天极高。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试着说说每句大意。
四、赏读诗文,理解诗意。
1.赏读第一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一句。指句读,齐读。
(2)观看,理解“生紫烟”中生的意境。(弥漫)
(3)为什么说是“挂”前川?
因为瀑布是从上面直泻下来,就像挂在山前。
2.赏读第二句。
(1)有语气地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2)观看,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写法及“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3.指导朗读,体会诗情。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节拍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在读中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1.让学生看着挂图,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背诵诗文。
2.同桌互相背诵。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评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背诵诗文的小能手。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尺、挂、流、烟,
2.记忆生字。
按结构记字。
独体字:尺
左右结构的字:挂、流、烟。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书写“流“。
七、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板书: 古诗两首
天 广阔、美丽
勒乐歌 野 牛羊
望庐山瀑布 飞 三千尺
壮观 夸张
疑 落九天个人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