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一、课文分析
这首诗时当代使人柯岩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当时正值“X”后期,噩梦将过,光明即来。诗人用“种子的梦”为题,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新生的寄托。作者在诗中运用浅显、形象、人性化的语言来向我们描述种子的梦。诗中把种子比作“沉默的鱼”,用拟人化的写法表现出种子的美好梦想:在寒冷的冬季,种子默默地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吸收着养分,积蓄着力量,梦想自己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抒发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二、说教学重点及确立依据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文大意,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唤起学生创造性想象,走进种子幸福美妙的梦境。这一重点的确立依据语文课标高年段诗歌教学目标“朗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引导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另外深刻领会诗人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是本讲文字背后的内涵,渗透于教学环节中,体现疑问教学的人文性。
三、说教学难点及确立依据
这首诗运用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语言含蓄、意味深长,有关作者及作品《种子的梦》的资料学生搜集较困难,另外学生对诗歌创作背景,深入领悟诗人身处逆境不畏艰难,坚定信念、憧憬未来的生活激情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方法
高年级阅读倡导自读自悟,注重个性化理解文本大意。鉴于诗文语言细腻而深沉的特点,我选择“读悟结合法”,读中悟,悟中读,充分感悟文本,以诗文为凭借,让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放飞思维与想象。另外从班级实际出发贯彻“点拨法”、“对语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作用,构建民主、和谐的智力活动空
五、教学流程预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积累语言,理解感悟诗文大意,唤起学生无穷的想象。
3、深刻领会诗人对明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畏惧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4、渗透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坚定信念,憧憬美好生活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诗歌。
2、感悟诗文大意,唤起学生创造性想象,放飞思维、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深入领悟诗人身处逆境不畏艰难、坚定信念、憧憬未来的生活激情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背景音乐:钢琴曲《梦》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师介绍:泥土中的种子;破壳待发的种子;长出嫩叶的种子。
师:看完后,你想对种子说些什么?
[生自由谈感想]
师:是啊,就是这样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有着自己美好的梦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种子的梦》(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效果。
1、读一读
[词语,齐读两次]
2、填一填
这篇课文是我国当代女诗人( )的作品,全诗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 )-( )小节,第二部分是( )-( )小节。
[指名回答]
3、想一想
你希望这节课能解决哪些疑问?
[自由质疑]
三、展示目标
师:除了这几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还有这样几个任务:(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师: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完成任务,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课件展示金钥匙内容)
师:现在就带着你这把金钥匙来打开知识之门吧!
四、导学探究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1、种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
2、种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怎样实现它的梦想的?
3、种子的梦想是什么?
[小组合作,品读,感悟,理解。中相机插入叠词的作用,指导朗读]
[反馈交流]: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生活的环境。文中的哪一段写出了这些?
(指导朗读)
师:即使这样恶劣的环境,种子依然在孕育着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回答]
师:面对困难,种子并没有放弃希望,它在——[生接读:一点一滴地积攒着力气]
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为了希望在努力着,同学们,你们说这是一粒怎样的种子?
(板书:不畏艰难乐观向上)
指导朗读,感悟
这样一颗种子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呢?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五、感悟意境
诗的语言非常优美,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诗中优美的语句吧!
师生激情齐颂全诗。
[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六、课堂延伸
种子的梦是美好的,诗人的梦是美好的。同学们,你们的梦想呢?说说自己的梦想,用你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梦吧。
[生课堂练笔]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
教师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小组交流:
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四)师总结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
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
5.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抄到好词本上,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典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2.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把成语写下来,并给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孙悟空龙宫借宝
教材说明
〔解题〕
《孙悟空龙宫借宝》是一篇神话故事。
本文是依据《西游记》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改编的。《西游记》是16世纪我国的一部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小说描写了唐太宗时僧人玄奘取经的故事,神猴孙悟空是主角。这部小说反映了劳动人民蔑视神权、反抗压迫、坚决与自然抗争和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品质,讽刺、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现象。《西游记》第三回写孙悟空拜师学艺圆满,回到花果山后,降伏各路妖怪,去东海龙宫要来兵器和金冠、金甲、云履,又去幽冥界把猴类有名者一概勾去。孙悟空这些叛逆行为触动了大天尊,派太白金星到花果山招安孙悟空。本课是根据孙悟空去东海借如意金箍棒这一段编写的。
通过对这一段故事的叙述,赞扬了孙悟空蔑视神权、敢于反抗封建势力、热烈追求自由的可贵精神。
课题《孙悟空龙宫借宝》,是一个主谓句,点明本文的主人公、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场所。“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光辉的形象。他是破石而出的美猴王。他大闹天宫,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除怪。他善于“以暴抗暴”、知难而进,百折不回,是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龙宫”,神话传说中龙王居住的宫殿。
〔结构分析〕
本课故事是按事件发展顺序写的,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策划借宝”“借宝途中”“借到宝物”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四个老猴建议孙悟空去龙宫借宝。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孙悟空使“避水法”神功下到海底,来到龙宫。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讲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到宝物如意金箍棒。这部分是本课重点,作者用很大的篇幅讲述借宝的过程。文章写龙王先后命手下取来长杆大刀、九股叉、方天戟,孙悟空都嫌兵器太轻而不满意。龙王惧怕孙悟空,只好把这根如意金箍棒送给孙悟空。这一段由浅入深、由轻及重地写孙悟空4次换兵器,表现了孙悟空的神力神威。
〔语意理解〕
“我们这铁板桥下的水直通东海,大王为什么不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跟老龙王借件兵器呢?”
在《西游记》中,江河都通大海。大海中住着龙王。龙王是有鳞有须能兴云做雨、会变化的神灵,管理大海中的世界。海分东、南、北、西四海,各有龙王,分别是: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这句话是老猴向孙悟空建议到龙宫去寻找兵器,是故事的起因,由此引发出一段“龙宫借宝”的故事。
“悟空走到桥头,念动咒语,使一个避水法,‘噗’的一声,跳进水中。”
“咒语”,旧时僧、道、方士等自称可以驱鬼降妖的口诀。《西游记》中的仙神都能念咒语,施法术。“避水法”,指孙悟空用的使水回避自己的法术。这句写孙悟空去龙宫的情形,表现出他高超的法术和无畏的精神。下文中提到的“巡海夜叉”,指在海中担任巡逻警戒任务的长相丑而凶的水族士兵。
“大王,我们看这猴头不是寻常之辈。我们海里的那根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天突然霞光艳艳,瑞气腾腾,会不会是注定了该遇上这猴圣?”
“寻常”,平常。古代以8尺为“寻”,倍寻为“常”,“寻”和“常”都是很平常的长度。“寻常之辈”,指平常人。本文龙婆称孙悟空“不是寻常之辈”,是说孙悟空是很特异、不是平常的人。“定底的神珍铁”是一根能变化的铁棒,传说把它立在天河入海处,以镇大海,使海安定。“瑞气”,吉祥之气。这是龙婆与龙女对龙王说的话,她们认为定海神珍铁应归孙悟空所有。她们的话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以前边孙悟空三换兵器的过程为据认定孙悟空是非凡之神。第二层,从神珍铁异常的吉祥的表现,认定神珍铁的主人要出现。第三层,以前两层为根据,认定孙悟空是神珍铁的主人。这是龙婆、龙女在动员龙王让出神珍铁,进而引出下文:相看神珍铁、耍弄神珍铁、借得神珍铁。这段前提到“鳜都司”“鲅大尉”“鳝力士”“鳊提都”“鲤总兵”,都是海中的兵将,《西游记》中把大海里的各种各类水生动物,都写成龙王的兵将,也如人世间一样有官职。比如“鳜都司”,即由鳜鱼担任都司。
“老龙王和龙子龙孙吓得胆战心惊,躲闪不及,虾兵蟹将缩头缩脑,魂飞魄散。”
这句写孙悟空得到金箍如意棒后十分兴奋,尽情舞弄后龙宫上下震动。“胆战心惊”,胆在颤抖,心在惊跳,形容十分害怕。“魂飞魄散”,魂吓飞了,魄吓散了,形容非常惊恐。孙悟空公然在龙宫中,在龙王及龙子龙孙、虾兵蟹将面前尽情舞弄如意金箍棒,极大地震慑了龙宫上下,使之惊恐万状。这句极写孙悟空神威之大,充分表现了对神权、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蔑视与否定,尽显孙悟空无畏、自信、敢于抗争的精神。
〔写作特点〕
1.以现实为基础的神话世界,体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的故事情节。
故事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都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故事的美好结局体现人民的意愿与理想。故事中的龙宫龙王,代表封建统治者,他们有权有势,欺压人民,人民便幻想一个大英雄与之抗争。孙悟空便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神力无边,勇敢无畏,能向龙王借来宝物,在龙王面前嬉戏耍弄,桀骜不驯,无拘无束,让人读后心中十分畅快。这正是现实人民所希望的。
2.人格化的神灵与动物特性的统一。
故事中的孙悟空与龙王都具有人的个性,还有超自然的神性,同时还保持着动物的本性。比如孙悟空,他是猴,又是人,又是神。他有情感,会思维,能说会道,这是“人”;他有七十二般变化,能腾云驾雾,这又是神;他活泼好动、动作灵活,偏袒猴类,这又是猴。他的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化莫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抓住孙悟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孙悟空这个聪明、勇敢的神话英雄人物的特点。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着故事的发展,拟定提纲,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谈话导读,揭示课题。
教师可以《西游记》为话题,让学生介绍它的作者及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⑵揭示课题。
在学生介绍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入本课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请学生按故事发展的顺序为每段拟一个小标题,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策划借宝、借宝途中、借到宝物。)
⑶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①默读课文,请学生概括地说一说故事的起因。
②请学生读第3自然段,动笔画一画孙悟空向龙王借了几次兵器,每次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龙王又是怎样表现的。这样通过画、说的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③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
⑷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①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每段的小标题进行练习。
②引导学生说一说复述课文的方法,掌握复述课文的要点。
③学生复述课文,大家评议。
3.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围绕课后练习中的讨论进行,加深学生对孙悟空的印象。
4.积累内化。
⑴把描写孙悟空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自选词语学生独立完成。
5.识字写字。
⑴认读生字。
可以小组同学互相检查或给要认的字注音等形式完成。
⑵书写12个生字。
①简单的字学生独立完成。
②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形近字。
耍———要 端———瑞 培———赔
③注意“率”和“撩”两个字的笔顺。
率:强调上面的笔顺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撩:注意右面上半部笔顺———
6.实践活动。
⑴可找来《西游记》读一读。
⑵把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资料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除《西游记》外,吴承恩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1300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取经,前后19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吴承恩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教学流程:
习作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哥伦布竖鸡蛋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记叙文,写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回到西班牙后,受到达官贵人的藐视,他巧妙地予以回击的事,表现了哥伦布超人的聪明才智,赞扬他在成功面前不骄躁,在讥讽面前不自卑,始终坚定地去探索未知的可贵品格。
哥伦布(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曾向葡萄牙建议向西环航以探索通向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1485年移居西班牙。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奉西班牙统治者萨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携带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船3艘,水手87名,从巴洛斯港出航。历时10个星期,于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两点,他与水手发现了新的陆地———美洲大陆。以后,他又3次西航(1493年、1498年、1502年),先后到达牙买加、波多黎各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晚年贫病交加,抑郁而死。
课题“哥伦布竖鸡蛋”是一个主谓句,点明本文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鸡蛋是椭圆形的,无法竖着立住,但是,哥伦布却办到了。这使读者产生疑惑与好奇,进而激发出阅读期待。这就是作者拟此题所要追求的引人入胜的奇效。
〔结构分析〕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受到达官贵人的忌妒、藐视与讥讽。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一次酒会上,面对讥讽,哥伦布与达官贵人比赛竖立鸡蛋,获得胜利。这是本文的重点,写了三个层次。其一,酒会上,达官贵人讥讽哥伦布。其二,达官贵人都不能把鸡蛋竖立住。其三,哥伦布稳稳当当地把鸡蛋立了起来。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对哥伦布竖立起鸡蛋的议论。议论有两类,达官贵人讪笑,认为这样竖立鸡蛋太简单;哥伦布认为,简单的事也需要人去发现、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
〔语意理解〕
“他是干什么的?他不是从意大利来的穷海员吗?像他这样的人,能穿洋过海?真是天大的笑话!”
这是达官贵人藐视、讥讽哥伦布的恶毒语言。上文交代了故事背景。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美洲大陆的航海家。鉴于他的功勋,哥伦布晋升了高官,并且受到国王与王后的重视。于是引起达官贵人的忌妒,有了藐视、讥讽的恶语。“达官贵人”,指职位高的官吏和地位尊贵的人物。达官贵人都属于上流社会,这些人长年吃喝玩乐,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养成严重的歧视贫民的畸形心理。面对哥伦布的出身、功绩与地位变化,自然升起极强的忌妒之心。讥讽的话共4句,3个问句,1个感叹句。第1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藐视哥伦布的低微出身。第2句用疑问口气回答第1句的问题,强调哥伦布是外国人,又是穷困的海员。第3句质疑哥伦布航海的业绩的可靠性,在他们看来,这么大的业绩应出自出身高贵的西班牙航海家。第4句是感叹句,污蔑哥伦布航海成功是谎言,是“天大笑话”,表达达官贵人的气愤与强烈的忌妒心。
“哥伦布沉默了一会儿。他从盘子里拿起了一个鸡蛋,对他们说:‘太太们,先生们,你们谁能把这个熟鸡蛋立起来?’”
这是哥伦布对达官贵人的还击。他面对达官贵人的藐视、嘲笑、讥讽,没有采取一般的做法———用愤怒、有力地语言去反击,或愤而拂袖离席。他反击的方法很巧妙,先“沉默了一会儿”,平静一下心绪,思考采取的态度与策略。他的沉默只“一会儿”,说明哥伦布非常聪明、成熟、有涵养,能迅速沉静并拿出对策。接着提出将熟鸡蛋竖立起来的挑战。熟鸡蛋是不可能立起来的,他知道达官贵人必败。以“挑战”对“讥讽”,让他们以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的惨败而自取其辱,实在是高明。哥伦布说话,既有礼貌,不失一个有修养的“上将”,又有挑战性;既平静,又充满自信和对达官贵人的蔑视。
“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谁能够最先突破。”
这两句话极具哲理性,是哥伦布的传世名言。第1句讲出这样的道理:创造不单指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发现并证实简单的未知,也是创造,也是对人类的贡献,因此,也是值得赞扬的。第2句说明只说不做,即或头脑再聪明,也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大胆而积极地去探索,并力争最先成功。第1句讲明创造的本质,第2句承接第1句鼓励人们率先实践对未知的探究。哥伦布用简单的问题抨击了达官贵人的傲慢与藐视,又用这两句话阐述深刻的哲理,回击了达官贵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写作特点〕
1.以简驭繁,以事说理。
本文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但作者却仅写了一个极平常又简单的事例:竖立熟鸡蛋。达官贵人面对一个小小的熟鸡蛋,束手无策,哥伦布却轻而易举地立了起来。最后从这个简单的事例中总结出了一番大道理。以简驭繁,以事说理,容易使人理解与信服。
2.对比的反衬作用。
本文写两类人,一类达官贵人,一类是哥伦布。前者傲慢无礼,愚蠢无能;后者谦和沉稳,聪明机智。前者浮躁妒嫉,后者冷静高雅。两相对比,达官贵人的举止言谈反衬了哥伦布的智慧与气度。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要想创造令人瞩目的伟业必须具备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实践、去发现的精神和自信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哥伦布离席而去时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一个煮熟的鸡蛋。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本课教学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1.激趣导入。
⑴教师拿出一个煮熟的鸡蛋,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竖鸡蛋。
⑵游戏结束,教师设疑,哥伦布是用什么办法竖起鸡蛋的?他为什么要竖鸡蛋?引导学生进入“快乐读书屋”。
2.读书交流。
⑴小组互动,小组内互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⑵集体交流。围绕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3.理解感悟。
让学生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检查识字。(小组交流,集中反馈)
5.实践活动。
搜集一些哥伦布的小故事,进一步了解他的业绩。
资料
〔哥伦布〕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伟大的航海家。他出生于1451年11月25日至1月30日之间。曾四次率领西班牙船队进行远航。1492年10月12日是人类历最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之一。哥伦布踏上了美洲大陆,勇敢地横越大西洋,开创了一个人类社会全方位交往的时代。1502年4月,哥伦布第四次扬起了探求新的土地和财富的航帆,但在航行中被痛风病和恶性疟疾折磨。1504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已精疲力竭了,1506年5月20日,作为海军上将、“印度”岛屿和大陆的国王和总督的哥伦布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作品,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四、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7)
付 饭 钱
教材说明
〔解题〕
这是一篇短小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一个穷人在一个地主开的饭馆门口站了一会儿,地主就以他吃了饭菜的香味为借口逼他付钱。穷人找阿凡提帮助。阿凡提摇钱袋让地主听钱的声音后说,账两清了,因为吃饭菜的香味就可付钱币的声音来清账。这个故事表现了阿凡提的聪明与机智,挫败了地主的贪婪与蛮横。
课文题目“付饭钱”是一个动宾词组,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个题目主语没有出现,简短醒目,有很强的吸引力,易于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结构分析〕
故事共9个自然段。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去划分,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一个穷人在巴依开的饭馆门口只站了一站,巴依就以他吃了饭菜的香味而逼其付饭钱。穷人认为不公,求助于阿凡提。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讲阿凡提对巴依说要代穷人付饭钱。他把钱袋举到巴依耳边摇几下,让巴依听钱币的声音后说,账两清了,吃饭菜香味只能付钱币的声音。阿凡提凭借智慧解决了问题。
〔语意理解〕
“可敬的阿凡提,我想求您一件事情,不知您肯不肯帮忙?”
这是穷人请求阿凡提帮助的话。“阿凡提”是x疆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的一个主要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别人解不开的问题,到了他那里都迎刃而解。他爱憎分明,刚直不阿,用智慧无情地嘲弄、抨击丑恶人物与丑恶事物。本故事是关于阿凡提故事中的一个。因为阿凡提乐于帮助穷人、善良的人,阿凡提成为心目中的智者,正义与美好的英雄,受到崇敬与爱戴。这位穷人说的话,体现了这一点。穷人对阿凡提用“可敬的”称呼,用语是尊崇的,商量的。
“‘帮助人是光荣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你说吧。’阿凡提爽快地答应了。”
这句话反映了阿凡提的优良品格。他把帮助别人看作是光荣与快乐的事。这种品格,贯穿于所有阿凡提故事的始终。这是阿凡提的灵魂,做人的准则。“爽快”,率直、痛快。“阿凡提爽快地答应了”,突出了阿凡提的品格,他没有一丝利己、顾己之心,毫不考虑参与斗坏人的利弊,他只想帮人,只要有帮人之机决不错过。
“昨天我只在巴依开的一家饭馆门口站了一站,巴依就说我吃了他饭菜的香味,逼我付饭钱。我当然不给,他就到卡子那儿告我。卡子决定今天判决。”
这3句话,是穷人向阿凡提介绍受欺诈的原委。第1句讲巴依的无理要求。“巴依”,阿凡提故事中的地主,或指富人。在阿凡提故事中,地主、富人德性都差,都残酷地剥削穷人。本故事中,巴依是个贪婪的人。他很有钱,穷人站了一会儿的那个饭馆仅是他众多饭馆中的“一家”。不进饭馆,或进饭馆没吃饭,不必付钱,这是商业公理。而巴依为了聚敛钱财,竟提出闻到他饭菜的香味也要付钱。这是荒谬的、无理的要求,欺诈穷人的残酷可见一斑。这一句话,活画出一个贪婪野蛮的地主的嘴脸。第2句讲巴依到卡子那儿告穷人。“卡子”,是阿凡提故事中执法的地方官。巴依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便恶人先告状。一方面他要变无理要求为现实,得到昧心的钱;另一方面,他知道卡子不可能秉公办案,他有钱,能左右卡子的判决取向。第3句话讲卡子决定受理此案并判决。案子曲直再明了不过,案子本为无稽之谈,卡子却受理,可以想到卡子在为谁办案,宣判的结果一定是穷人败诉,恶人得逞。这句话勾画出卡子的贪官形象。
“他吃了你饭菜的香味,我付给你钱币的声音,咱们的账两清了。”
这是阿凡提解决问题的办法,极为高明。阿凡提是个智者,其超凡的智慧在这句话中得到彰显。面对付饭钱这个问题,阿凡提采取迂回策略。阿凡提对正面付钱予以回避。闻味付钱本来就是非正常思维。阿凡提也采取非正常思维去解决付钱问题,这是“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按非正常思维,阿凡提想出巧招儿:吃饭菜香味,付钱币声音。从非正常思维看,这样就公平了。这种办法,既不使穷人受损失,又让巴依哑口无言。问题解决了,巴依阴谋失败了,穷人的财产与尊严保住了。
〔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有故事味。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记叙了一个“案子”的起因、过程与最后的解决办法。作者把丰富的内容浓缩在仅有450字的故事中。故事开头,直入情节。对事件起因不单独介绍,而用人物的语言带出。不细写双方如何策划,如何对阵。把阿凡提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用人物对话道出。问题解决了,故事戛然而止。全文无一废句,无一赘词,故事完整而生动,方方面面都交代得明明白白。
2.夸张幽默,有讽剌味。
作者把故事写得十分有趣。巴依提出在他饭馆站一站,闻了饭菜香味也要付钱的要求,不禁让人发笑。这里作者用了夸张手法,把人物和事件、普通的观念夸张到极至,从而烘托出一个贪得无厌、蛮横无理的地主形象。作者把阿凡提放到不讲道理的地主面前,让他也“不讲道理”:听钱币声音权当付钱。结果使巴依哑口无言。读了上半部分,读者为巴依的荒唐而耻笑;读了下半部分,读者又为阿凡提的智慧而叫好;读到结尾,读者已不得不为正义取得胜利而开怀大笑了。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付饭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阿凡提是个智慧过人,热心帮助穷人的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一个生字、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中感受阿凡提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
表演课本剧用的一些道具。如角色的头饰、小钱袋等。
〔教学时间〕
建议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这个小故事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生动,人物角色活灵活现,学生对阿凡提的故事也不陌生,建议本课采用“以读为主,表演为辅,读演感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体会人物特点。
1.了解故事内容。
⑴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⑵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了阿凡提的什么故事。
2.体会角色。
朗读是学生体会角色的主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评议读、竞赛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读阿凡提的话,要引导学生表现出他的爽快、机智;读穷人的话要表现出穷人的无奈、恳求、着急;读卡子和巴依的话要表现出卡子的蛮横和巴依的贪婪。对人物特点,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进行感受,不必非得说出每个人物都怎样进行朗读。
3.表演感悟。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伙伴进行表演,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行有创意地表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扩展延伸。
(1)讲一讲有关阿凡提的其他小故事,丰富对阿凡提这个人物的了解。
(2)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喜欢阿凡提。
5.认识生字。(选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资料
〔阿凡提〕x疆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口头创作中流传很广的人物。他之所以广为人知,和一位甘肃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汉族同胞有关,他就是今年已到花甲之年的原x疆人民出版社编审———赵世杰。
1958年,第一本译为汉文的《阿凡提故事》首次出版,这是赵世杰利用5年心血,花了大量业余时间整理出来的。
“阿凡提”并非人名,而是一称号,来自于突厥语:“Efcndi”。意为“先生”“老师”,是对有学问、有知识人的尊称。《阿凡提故事》中的“阿凡提”的本名是“南斯尔丁”。他机智聪明、勤劳勇敢,富有正义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课文是什么体裁?结构是怎样的?(写景散文。“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是: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引导: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金字塔历史悠久。(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金字塔外观雄伟。(“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引导: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工艺精湛。(“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引导: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设计巧妙。(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答案不,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板书设计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金色的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近2000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
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4、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5、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联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摇篮”
现在——祸河原因(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3、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重难点
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教学媒体准备使用
准备“爬山虎”图片,提前布置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标出本组所学生字。
⑵小组读认,读中正音。
⑶全班交流读,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听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规范。(自我表现)
4、选择两个词语造句。(小组交流)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意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⑴提出不懂的词语,共同交流解题。
⑵自由选择一组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么细致、具体?
4、分角色读“小林”“小东”的话。
5、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课后从其他阅读材料中摘录类似的语句,积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语故事
1、认识事物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学生通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4、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明白“观察”与成绩的必然联系。)
5、交流成语含义。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2、学生小组内读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老师巡回倾听,给予帮助。
3、抽读正音。
4、细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课后有兴趣的话,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两句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学写7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学写生字,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神奇的瓶子,只要对它说出心愿,就能想变什么变什么。小老鼠想变成什么呢?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
1、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看看老师把字音读准没有。老师读完后,请你将课文读准确。看看谁能将字音读得准。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将字音读准。
3、小组内认认课文中的生字,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课文。比一比谁的字音读得准。
4、全班集中反馈。
(1)、教师带读生字。
(2)、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读生字。
(3)、开火车读生字。
(4)、指名读生字。
(5)、全班一起读生字。
(6)、教师重点指导个别字音。
如:“瓶”、“想”、“被”、“累”,注意“瓶”、“想”是后鼻音,“累”是边音。
三、再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准确。
1、自己再读读课文,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将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利了。
2、以组为单位读课文,过会儿全班进行比赛。
3、全班比赛读课文,看看哪一组读得好。
4、全班齐读课文。
四、感受课文进行体会。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学习句子。
(1)、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不快活,它想变成别的东西。
(2)、小老鼠想变成什么?
(3)、小老鼠后还是不想变了。
五、指导写生字。
1、出示生字:“瓶”、“想”、“被”、“累”。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被”,注意“被”的偏旁是“衣”字旁。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六、课堂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五个,并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游戏“变变变”。在游戏中复习生字,进行激趣。
(2)、开火车复习生字,并给生字口头组词。
(3)、齐读生字。
(4)、全班齐读生字。
2、复习课文。
(1)、全班分小节读课文。
(2)、指名代表小组读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整”、“恶”、“糟”。
2、观察生字,说说要注意什么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整”,注意“整”的笔画较复杂。
4、教师进行范写。
5、学生观察后临写,并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6、教师巡视指导、点评。
三、课外拓展。
1、分小组试着完整地讲述《变成什么好》这个故事。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故事擂台。
3、评出擂主、奖励奖章。
4、小老鼠变了半天后还是觉得自己好,如果是你,你会想变成什么呢?
5、指名说自己想变成什么,并说说原因。
6、自己有什么优点,你发现了吗?
四、课堂作业。
把自己的优点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