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 >

语文s版三年级上13课古诗两首教案

时间: 冰纯2 三年级

  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语文s版三年级上13古诗两首教案,供大家参考。

  语文s版三年级上13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语文s版三年级上13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新邱区新发小学 张爽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抓住重点字,如“所”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

  三、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导读(引导学生感语诗句的韵律、停顿。如:句尾的抑扬,声音的长短)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

  5.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前3个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范写。(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的字)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

  五、布置作业

  把诗背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背古诗《所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引出新课。

  2.介绍作者。

  三、回顾《所见》学习方法,运用此方法自学课文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四、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陈述本组学习情况。

  2.全班共评。

  五、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师范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尾)。

  3.学生练读(可用多种形式练读)。

  4.背诵古诗(可采用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5.拼诗游戏(可检查学生背诵及识字情况)。

  六、指导书写(后3个字)

  重点指导“黄”字的中间一横要长些,教师要大胆放手相机示范。

  评价作业。

  七、课后作业

  自己创作两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四、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五、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直”、“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六)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七)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八)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振捕闭

  小  池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