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能会使用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只不过是没有认真地进行总结、归纳、梳理,上升到理论而已。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揭题:
1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 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 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 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4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2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
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 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
6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 学生自学(读、说、背)
2 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 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背诵第1—4自然段。
3 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 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 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1 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
2 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3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5 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1 齐读第6自然段。
2 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3 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1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
2 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
五、作业 :
1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
2 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
5、烟台的海
海 人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春 活泼 勤劳播种
夏 宁静 人海相依
秋 高远 充实忙碌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紫桑葚》,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事呢?
二、通过课文后的“学习链接”,我们可以对许世友同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咱们快来读读吧。
(学生自由读“学习链接”中的内容,读后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三、这样一位上将将军是怎样对待普通的老百姓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一定有很深的感受。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主要内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总督司令员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喂养人民群众家的蚕宝宝的故事。)
四、孟良崮战役是我中国人们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战斗十分激烈,从1947年5月13日一致激战到16日,最终全部歼灭国民党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共歼敌三万二千余人。由此可见,孟良崮战役是十分紧张激烈的。徐世友同志在如此激烈的战役中,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感受徐世友同志是个怎样的人?
五、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学习了一些读懂写人文章的方法,谁来回忆一下?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抓住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通过环境描写体会人物。)
六、就让我们利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了解徐世友同志。我们可以在令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作适当的画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先进行自学画批。
2、自学后可以在学习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
3、在全班交流。
(通过大家的交流感受到徐世友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还不忘关心、爱护老百姓的崇高精神。)
七、如果请你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将给别人听,你准备怎样讲呢?
1、回忆一下简要复述的方法。
(抓住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还可以先编写一个提纲,再练习简要复述。)
2、我们就自己选择方法来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3、指名在全班进行简要复述。
八、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
九、布置作业:
简要讲述一个你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故事,和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敬仰他。
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重点: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五年级s版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20个生字。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导入
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
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
3、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同学互读,读得正确流利。
三、理清文章结构(分段)
1、默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着“酿”字发生的事,可分为几部分?
2、学生默读,小组内讨论分段。
3、全班交流:
课文记叙了围绕“酿”字发生的一件事。可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感到很苦恼,晚饭吃得也不香。”)讲在上语文课时,东东发现老师把“酿”字读错了,立即向老师提出来。班里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使他担心老师会记他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劝他向老师认错。他感到很苦恼。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上语文课”到结尾)写老师坦诚地向同学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四、熟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酿”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默读课文说说,东东感到苦恼的原因。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用笔画出原因。
2、想象着东东的心情读读。
六、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用笔画出“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三、引导质疑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出示小黑板:
(1)东东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
(2)第二天上语文课,看见老师一进教室,东东就有些紧张,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生怕老师看他。老师站在讲台上,坦然地环视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吓得心突突乱跳,一动不敢动,担心老师挑他的毛病……
(3)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1)读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东东的心理有担心、紧张、高兴)
(2)读出这种变化。
(有感情地朗读)
(3)再读东东的心理描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为什么东东会有这样的变化?)
四、深入学习课文
(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
(二)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1、东东为什么会感到委屈?
出示小黑板:
下课时把教案放在窗台上,不是跟男生掷飞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1)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位女教师?
(2)下课时,她还可能和同学在一起玩什么?你能用“不是……就是……”说说吗?
(3)这样的教师你喜欢吗?
(4)带着喜爱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2、出示小黑板:
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她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1)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2)想象一下东东听了老师的朗读,他联想到什么?
(3)这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教学水平高)
(4)怀着敬佩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3、出示小黑板:
他高兴地坐下来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那该有多好啊!这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1)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
(2)听了刘老师的话,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刘老师知错就改)
(3)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4、你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
五、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完成课后练习123。
4、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6、酿
尊敬 纠正
东东 老师
感谢 表扬
责
怪
奶奶
小学五年级s版语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