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 >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

时间: 新华 三年级

设计教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好的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二、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学生自由感知,次序不定)

o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o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指名读,请小老师给他评一评。指名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提问: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重点指导:

o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你能读懂了吗?谁能加动作读一读?全体学生起立加动作读写小鹿的句子。

o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为什么?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教师看着屏幕配乐读该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2.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要求: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四、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述:树多、景美

分述春夏秋冬

总结:花园宝库景色美丽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2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分板块研读“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段落,在汇报交流中重点落实“海底”一段的教学,感受西沙群岛的美。

课前准备:

1、自制CAI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3、制作“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研究小组的标志牌。

4、课桌摆放成四个板块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展需识境

1、交流学生搜集的资料中最有价值、最精彩的一句话。

2、看录象。

(师:我们知道西沙群岛在我国的最南端,它离我们很远很远,大家想不想走近它?你看,老师带来了关于西沙群岛的一段录象,请大家静静地听,细细地看。)

3、用简要的话说说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

4、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西沙群岛特点的一句话。

(课件出示: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二、板块研读,合作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笔在文中圈圈,课文是从哪几个地方来

写出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

2、指名回答,随机出现关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四个图示。

3、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

4、确定四个小组长,发给“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研究小组的标志牌,用10秒钟时间把兴趣相同的同学带到相应的位置,成立各“研究小组。”

5、小组快速讨论:你们想围绕自己所选定的内容研究什么问题?

6、问题聚焦:课件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段话中,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7、研究方法:读——找——议——品

8、各小组投入研究。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三、汇报学习,落实目标

1、提出要求:一个小组在汇报时,另外几个小组要认真听,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并欢迎你随时亮己的观点,作些补充。

2、哪个小组想最先上来汇报?着意落实“海底”板块的汇报学习。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

A、“珊瑚”

(1)读文中写珊瑚的这句话,品味珊瑚的形状美、色彩美。

(2)欣赏一组形状各异的珊瑚的照片,进行分层句式训练。

(3)谁能把文中写珊瑚的这句话读得很美?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3

课型:

新授。

教法:

自主学习法。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读本课的十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重点:

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

难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搭”什么意思?想想,不知道可以查工具书,乘、坐的意思。组词,“搭船”是什么意思?“顺便乘坐船”的意思。揭示课题“搭船的鸟”,这又是什么意思呢?顺便乘坐船的鸟。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我们就去学习今天的课文吧。

板书:风铃草

二、初读课文

1、明确这堂课的要求: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自由读两遍课文;读第二遍的时候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

3、将画出的生字再在课文中读两遍。

4、分组读课文,评出小组里读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读。

5、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全班评价。

6、自愿读课文,看谁想读,勇敢地站起来读。

三、认读生字

1、出示小黑板,齐读生字,先读带点的字,再读词语。

2、指名读生字。

3、读生字卡(单个字)。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自由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1.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好处。

2.阅读语段,通过品味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想象情景。

难点

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船的鸟》。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捕鱼吃的翠鸟。)

2.齐读第1自然段。教师相机出示“小船”的图片。

三、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观察

1.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

4.交流读后的体会。

师: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这只翠鸟有哪些特点?请在文中画出来。

6.教师板书这只翠鸟的特点。

羽毛——翠绿

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嘴巴——长、红色

7.交流讨论,作者抓住了翠鸟的什么特点来进行观察和描写。

8.教师总结: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展开想象和与同类事物作比对翠鸟进行了描写。

四、品读第3自然段

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中的问句。

师:那么这只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小组内交流。)

五、品读第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说说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描写翠鸟捕鱼时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3.从这些动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

4.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指名学生回答这只翠鸟搭船是要干什么。(捕鱼吃)

六、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1.这次旅途刚开始是怎样的?后来呢?是什么使这次旅行发生了变化?(指名学生说)

2.一次普通的平常之旅,因为翠鸟的出现,使得整个旅行充满了快乐,这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七、升华主题,出示小狗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你们能像作者那样仔细观察,然后写下来吗?(学生书写)

搭船的鸟

翠鸟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从文中找有关的词句,发现作者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并再次通过体会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去引导学生感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用上这么准确的动词。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感悟老婆婆虽然贫穷但心里却充满阳光。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微笑能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微笑的魅力,在生活中善待每一个人。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真诚的微笑能带给人们快慰,让人释怀。

三、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四、教学用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对《礼物》这一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

2、导学提纲

(1)、人们常用“穷得揭不开锅”“穷得家里开天窗”来形象家里穷,那老婆婆吃住条件怎样呢?哪些词语写出了老婆婆的“穷”?

(2)、老婆婆生活环境是如此艰苦,那她是怎样面对生活的呢?

(3)、生活贫穷、外表不美丽的老婆婆却受到人们的尊敬,这是为什么呢?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相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个人体会,让我们来碰撞思维的火花。

4、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体会,并与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5、展示评价

对导学提纲中的问题,小组长汇报,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给予及时的评价,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预设一:面对家境如此穷困的老婆婆,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预设二: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老婆婆虽然穷,但她生活的怎样?请用用几个词语概括。

预设三:这礼物究竟“神奇”在什么地方呢?

6、质疑解难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说说出来,让我们来共同解决。

(三)导学归纳

7、学生归纳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字词句、写作手法、情感体会)

8、教师指导

老师对同学们整体表现做出点评,提醒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

(四)拓展训练

9、拓展运用

(1)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哪些人到过老婆婆那里?各式各样的人接到老婆婆的礼物都产生了神奇的作用,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除了课文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些人?讨论交流。

(2)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没有神奇的礼物要送给别人呢?你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吗?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

10、编题自练

同学们,请你们当一回小老师。根据这节课的知识,编一道试题考考同桌,加油哦!看看哪一位同学编的题比较好!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学写翠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3、能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进行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搭船”一词。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搭船的鸟)。哪位同学知道“搭船”的意思。(顺便乘坐船)你有过搭船或搭车的经历吗?(有)我们这一课的题目是《搭船的鸟》,同学们,鸟会搭船,奇不奇怪?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只(翠鸟)。

2、出示翠鸟图片。我们一起跟翠鸟朋友打个招呼吧。——你好,翠鸟!一生读翠鸟的简介

(二)学习字词

师:我们一起把翠鸟朋友的名字写出来吧。

1、出示翠字。请你观察“翠”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上面不是“羽”,下面“十”的竖不能往上写得太长。)

2、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指板,跟老师书空。在你的练习本上写两个。注意你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同桌检查并修改。

3、翠鸟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它的朋友,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它们吧。

①现在老师想找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些词语朋友,哪位同学想来展示。同学们举手都很积极,我们来排火车领读吧。(排火车儿歌)

②刚才的小老师领读的真棒,你们认识这些词语朋友了吗?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他们吧!

(三)翠鸟外形

1、同学们,你看,翠鸟朋友也在向我们打招呼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

2、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翠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先看阅读提示。(课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做批注,简单写一写你的感想。

3、找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他找到的句子。

4、请你观察图片,来夸一夸翠鸟吧!这只小鸟给作者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所以作者忍不住感叹:多么美丽啊!板书:翠鸟外形美

5、你喜爱这只翠鸟吗?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读出翠鸟的美丽。指生评价:请你来说说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自由朗读,细心体会,想象画面。

6、作者如何会把翠鸟写得这么漂亮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按一定顺序抓特点观察)补充《翠鸟》片段,品味比较,感悟如何写生动。

7、我们也来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吧!请你观察图片,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只大公鸡。(做好评价)出示教师写的片段,请学生评价,进一步感悟写法。

(四)翠鸟捕鱼

1、翠鸟不但外形美丽,它还有一种特别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看视频。它的本领是什么?——(捕鱼)

2、同学们,我们一起回到课文中,找到文中描写翠鸟捕鱼的句子,认真读,细细品,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的。板书翠鸟:动作快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下这一自然段,读出翠鸟的敏捷。

请同学们端起课本来,齐读这一自然段。

4、同学们,作者是如何把翠鸟捕鱼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呢?板书留心观察

5、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位小伙伴,他对我们说:同学们,把观察到我捕食的过程说一说,写一写,谁说的最生动我就和谁交朋友!可以用上这些动词:比如:爬、吞、伸、卷、盯等。找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一下你的观察所得。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擦亮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去留住生活中的美吧。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水泥、排列、规则、迟到”等词语,运用联系生活、查字典词典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水泥道的美。

3.感悟作者对秋天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梧桐树树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2.寻找能体现秋天美丽的物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出示梧桐树的叶子)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片叶子像什么吗?

2.是呀,在作家张秋生的眼中,这梧桐树叶就像是金色的小巴掌。(板书:金色巴掌)那铺满这样叶子的水泥道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新课。

3.板书补全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实物引出,唤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一拼,也可以问问同桌,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生由读一读要求会认的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自己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认,交流识记方法。

(3)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考一考。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其中生字是带拼音的。开火车读这些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水洼wā脚印yìn凌línɡ乱增zēnɡ添棕zōnɡ色雨靴xuē

(2)课件中的词语去掉拼音,请同学读一读。

(3)抽读、开火车读字卡。教师强调:“增、棕”是平舌音。

洼印凌增棕靴

(4)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认?其他同学有哪些好方法呢?

(5)教师适当点拨:

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靴子?(课件出示图片:皮靴、雨靴)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学生来读一读。

(1)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2)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4)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自读课文,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注重生字学习,通过同桌合作交流、互相检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在重点点拨时,通过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形近字比较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2.理解词语。

(1)课文中有哪些词语你不懂?找一找不理解的词语,把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来理解这些词语,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重点点拨以下句子中的词语。

①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点拨: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明朗”的近义词是“晴朗”。出示晴朗的天空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明朗”。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句子。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点拨:出示“熨帖”在字典中的解释:A.舒服;B.(事情)完全妥当。引导学生联系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明确选择“A”,“熨帖”在句子中可以理解为“落叶舒服地粘在水泥道上”。

③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凌乱”。同时,请学生找出“凌乱”的反义词来理解“凌乱”。

(3)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我______________时,天开始______________,院墙外的水泥道上铺上了很多的______________,就像铺上了一块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寻找近义词和反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课文插图等方法。最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观察示范,指导写字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铺泥晶紧院印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写。

3.学生汇报交流认为难写的字,教师重点点拨。

(1)铺: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甫”不要少写一个点儿。

(2)印:不要忘了左边的横,右边是“卩”,不是“阝”。

4.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教师临写,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5.投影展示,师生评价。

6.出示词语,指名读。

铺满水泥亮晶晶紧张大院脚印

7.练习书写词语。

8.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意图:经历观察、交流、示范、临写的过程,指导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在菱形十字格中写好“落、荒”等13个生字,会写“阵雨、荒野”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认读识字,运用菱形十字格写字。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情况提出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学校生活,引入课文话题。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自己对“花的学校”的认识或想象,引入下一阶段的预习。

过渡:有谁能说说,“花的学校”在哪儿?花儿们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放假?你觉得他们在学校里都学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嗯,说得真好!看来你们认真读了课文,想象力真丰富啊!《花的学校》这篇课文的作者发挥了神奇的想象力,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所特殊的学校。他可真厉害!现在,有谁帮老师介绍一下作者?

二、初读课文,布置任务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按步骤完成学习任务。

自读要求:

(1)第一关:汉字大本营。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认读,能使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评选“写字小明星”)

(2)第二关:阅读展示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评选“优秀小主播”)

(3)第三关:大脑。尝试读懂课文内容,用“?”在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评选“大脑”)

三、再读课文,解决任务

1.第一关:汉字大本营。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2)指导归类识字。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书写规律,在菱形十字格中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书写生字。

书写指导:

[臂]上边部分写得舒展些,略扁。“月”字做底,撇变竖。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指正,对写得好的同学给予“写字小明星”的鼓励。

2.第二关:阅读展示台。检测朗读情况。

3.第三关:大脑。检测思考质疑情况。

(1)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互助解答。

(2)教师汇总、点拨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注意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到课文学习中解决。

(3)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划分的依据并归纳每一层写了什么。

(5)依据这一阶段的表现,评选“大脑”。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小结: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不仅会读、会写生字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还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出了课文的层次,甚至还互相帮助,解决了很多疑问,连续闯过了老师布置的三大“关口”,大家真了不起!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3.提醒学生摘抄、积累。

(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泰戈尔的名句。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萝、卜、愁、沾、晾”五个生字,正确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3.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4.尝试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一边读一边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教师梳理问题)

2.教师谈话:这些问题老师也想知道,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今天的童话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课文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胡萝卜、发愁、沾到、晾尿布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故事?

4.接下来的故事会和什么有关?

三、自主阅读,进行猜想。

1.通过初读,我们知道了胡萝卜先生每天为刮胡子而发愁。你能说说“发愁”是什么意思吗?借机理解“发愁”。

2.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得刮胡子,结果漏掉了一根胡子。结果这根胡子变得怎样了?读2—4自然段,和同桌说一说。

3.默读5—8自然段,想一想,小男孩用这根长胡子做什么?想象一下小男孩的心情。

4.当胡萝卜先生路过鸟太太的家时,会发生什么事?请大胆的猜想,全班交流。

5.故事还没有结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先自己想,然后小组同学说一说。

6.全班交流。说说:你在什么地方做了预测?你为什么这样想?

7.听老师续讲故事,看看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当鸟太太看见胡萝卜先生风里飘动的长胡子,高兴地说:“可以用它来晾宝宝的尿布呀。”

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你瞧,鸟太太和鸟宝宝笑得多开心啊,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干净舒适的尿布了。

鼹鼠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他们挨着个,但不是前面的撞了后面的,就是后面的踩了前面的。

这时,鼹鼠老师看见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突然有了好主意。

她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自己牵着胡子走在最前面。这样,小鼹鼠顺利地过了马路。

当鸭子先生对掉落在地上的书正发愁时,看见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说:“这下我总算找到捆书的绳子了。”鸭子先生剪下一段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把书捆成两包,然后,拎着书一摇一摆地走了。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他的长胡子飘在后面,不知不觉被许多人剪下,派上了许多用处。

胡萝卜先生想为自己配一副近视眼镜,就走进白菜小姐开的眼镜店。配完眼镜,白菜小姐说:“如果你用长胡子做绳子,把眼镜系住,就不怕找不到眼镜了。”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一根长胡子系住了眼镜。

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梁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系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8.最后,胡萝卜先生还会为他的胡子发愁吗?

9.说一说,原文中的故事你想到了吗?我们有的同学虽然想的和文中不一样,但是有理有据,这样的预测也是对的。

四、归纳方法,拓展延伸

1.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你认为预测应该注意到什么?

2.归纳,总结:(1)依据内容和生活常识来预测。(2)预测要有依据。(3)当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基本内容不同时,及时修正自己的想法,接着预测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

3.拓展练习:读题目,猜猜可能写了些什么?

《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帽子的秘密》《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

五、课堂总结,提出希望

1.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能大胆预测,合理预测,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小小故事王。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富”等11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富”等12个字和“群岛”等27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参”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概括各自然段意思,知道一个自然段讲一个中心意思,讲这个中心意思的'句子叫关键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别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4.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5.在教科书中选一幅图,写几句话。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5。

教学准备:

教师:“富”等11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富”等11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祖国美好山河的内容和热爱、赞美祖国美好山河情感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3.小结:通过对单元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关于祖国美好山河的内容,以及表达热爱、赞美祖国美好山河的情感的。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知道什么是关键语句及其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

(2)习作要尝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释题。

1.板书课题:18富饶的西沙群岛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什么地方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祖国的西沙群岛。)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想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什么内容?(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想向我们介绍西沙群岛其中的一个内容是富饶。)

4.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西沙群岛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西沙群岛的“富饶”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课文除了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还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什么?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饶”“设”“瑰”。

(3)多音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参”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参”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③小结:“参”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

(3)PPT出示会写字词“浅绿、交错、挺、鼓起、数不清、厚厚的、宝贵”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

预设:

问题1:西沙群岛在我国南海的西北部,是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追问: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知道的?指名回答。预设:我是从课文的第1句话知道的。PPT出示中国地图,简介西沙群岛地理位置,及行政所属。)

问题2:西沙群岛的“富饶”在课文里指的是物产丰富。

问题3:课文除了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还介绍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追问:你是从课文的哪句话知道的?指名回答。预设:我是从课文的这句话知道: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粗知课文大意。

出示任务:借助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桌议一议,课文讲了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提示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简单说一说。)

3.反馈指导。

预设:课文讲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小结:阅读写景状物的课文,在初读课文时,抓住描写的景或物,用简单句式说说这个景或物怎么样,这样,就粗知写景状物的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了。同学们做的真好。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1自然段: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第3自然段:西沙群岛海底景象奇丽。

第4自然段:西沙群岛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或:西沙群岛海里鱼非常多)。

第5自然段: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第6自然段: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3.小结:课文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西沙群岛在祖国领域中的位置,点出了西沙群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第2—5自然段通过具体的描写,告诉我们,西沙群岛是怎样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了西沙群岛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展望了西沙群岛美好的前景——更加美丽富饶,与第1自然段呼应,课文的结构就非常严谨。

四、学习“关键语句”。

(一)感知“关键语句”。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默读第5自然段,联系下文想一想,“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话是说西沙群岛的鸟怎么样?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句话是说西沙群岛的鸟很多。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读后想一想,这个自然段里具体写鸟多的句子有哪些?按顺序标上序号。然后读一读,看看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鸟多的?点出有关词语。

个体学习,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这个自然段里具体写鸟多的句子是第2、3、4句(即除了第1句)。

表现鸟多的词语:各种海鸟遍地鸟蛋厚厚的鸟粪

追问:这三句话,围绕这个自然段哪句话写?(指名回答。预设:这三句话,围绕这个自然段的第1句话:“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写的。)

5.小结:(以这个自然段为例说明)一个自然段讲一个中心意思。如果这个自然段里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中心意思的话,那么这句话我们叫它做“关键语句”。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借助这句关键语句来理解这段话的意思;习作时,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语句来写一段话。

(二)阅读课文,继续了解“关键语句”。

出示任务:默读第2、3、4自然段,根据梳理课文条理的结果想一想,它们有没有关键语句?如果有,用横线画出来,看看其他句子怎样围绕关键语句写的;如果没有,你能写出来吗?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第2自然段:

关键语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接着的句子,例举了具体的颜色,颜色的具体状况以及造成五光十色的原因。

第3自然段:

没有关键语句;可在段首补上:西沙群岛海底景象真奇丽!(追问:如果在这个自然段后补上,可以怎样写?指名回答。预设:西沙群岛海底景象多奇丽啊!)

第4自然段:

关键语句:西沙群岛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第1句话说西沙群岛的鱼成群结队;第2句列举了各种各样鱼的样子;第3句说西沙群岛的鱼多得数不清。

3.小结:同学们真会运用学到的新知来读书!关键语句有时会在一段话的开头,比如第2、5自然段;有时会在一段话的末尾,例如第3自然段。由于关键语句概括了这段话的意思,我们可以利用它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利用它概括一段话的意思。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谁能说说什么叫关键语句,它有什么作用吗?(指名回答。预设: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体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说话练习,感悟主题。

(一)了解“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的?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先订正画出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练习。说话评议标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有关语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

第3自然段的语句。

第4自然段的第1、2句。

说话指名2、3位同学汇报,评议后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的?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先订正画出有关语句,然后才说话练习。说话评议标准: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有关语句:

第3自然段的语句。

第4自然段的语句。

第5自然段的语句

说话,指名2、3位同学汇报,评议后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提问: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西沙群岛什么样的情感呢?

指名回答。预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

6.小结:这句话概括了课文全文的内容,所以它是这篇课文的关键语句。

(二)介绍西沙群岛。

出示任务:根据自己的喜欢,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中选择一个方面,用上下面的起始句或结束句,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注意用上自己的话和课文的语句,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可以自己起一个起始句或结束句。)

起始句:西沙群岛的风景是那么的优美!……西沙群岛的物产是那么的丰富!……

结束句:……西沙群岛的风景真优美!……西沙群岛的物产真丰富!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2、3位同学汇报,根据评议标准评议后,依据评议意见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三、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三课时

一、运用关键语句小练笔。

(一)看图说图意,形成关键语句。

1.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关键语句”,及其在阅读和写作上的作用,并且利用课文内容,用“关键语句”进行了说话练习。接下来,我们就要尝试用关键语句写几句话了。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四幅图画)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画,思考:它们呈现的分别是什么地方?各表现的是什么动物?这些动物怎么样?然后用一句话说说每一幅图画的图意。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图1:海底礁石上,一群黑黄相间的鱼在游来游去。

图2:海底珊瑚丛中,红黑白相间的小鱼在穿梭。

图3:在海底,一只海龟伸长脖子在觅食。

图4:海面上,一群海鸥在飞翔。

(二)选一幅图,用关键语句,先说后写。

1.出示任务:选其中的一幅图仔细观察,根据关键语句,想象动物是怎样活动的,然后用关键语句为起始句,说几句话。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评议,提建议:

(1)是否围绕关键语句的意思说;

(2)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3)可以怎么修改或补充。

2.反馈指导。

指名2、3位同学汇报,根据小组评议标准评议后,依据评议意见个体再练说,再指名汇报。

3.出示任务:根据两次评议的意见,自己再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个体操作。写完后读给同桌听,互相提建议,再改一改,然后誊抄下来。

二、总结。

通过《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我们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是指能概括表达一段话主要意思(或全文内容)的句子。它可能在一段话(或课文)的开头,也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课文的结尾)。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或课文全文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把一段话或习作写好。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优(优美)犹(犹有)浅(浅绿)钱(金钱)挺(挺威武)蜓(蜻蜓)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挺”,右边不是走之底“辶”,是建字底“廴”(音:yǐn)。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五、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六、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你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的话写下来。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有趣的汉字,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中有不同的含义。

2.培养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成语,丰富自己的词语库。

3.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讨论,在讨论中乐于表达,提高分析和说话的能力。

4.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在有趣的小故事中明白标点符号的作用,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6.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进行口语交际。

7.学习写一件事。

8.学写毛笔字,学习写“弯撇、竖撇”。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汉字构成的特点,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

2.积累成语。

3.正确灵活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练习。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生字卡、灯片。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经过了一个单元的学习,今天我们来放松一下,跟老师一块儿去语文乐园玩玩吧!

二、有趣的汉字。

1.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有“鬼”字的词语;“鬼”字在各个词语中的意思都不相同。)

3.: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里意思不完全一样。

4.小组交流,拓展: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汉字也是这样,在不同的词语里面有不同的意思?举例说一说。

三、词语超市。

1.现在我们快乐的小火车开到了词语超市,进来看看吧,超市里都有些什么东西?自由认读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你能发现这个超市中词语的特点吗?

3.给这个超市命个名吧?说说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4.游戏:我当老板开超市。

提出规则:

可以先确定一个字,以它为首开一个词语超市。如:“百”——百年树人百花齐放……

可以选择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开一个词语超市。如:对牛弹琴画蛇添足……

词语写得最多的小组被评为“优秀超市”。

四、有趣的标点。

1.过渡:大家通过自己开超市又积累了不少词语,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讲一个故事。师讲述《有趣的标点》的故事,出示小黑板:

契约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2.想一想财主和长工各是怎么念的?指名试念。

3.师标注:

财主:“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长工们:“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4.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还遇到过或听过哪些妙用标点的事?说听听。

五、。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

2.小组学习。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3.轮流汇报讨论结果,指名。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观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教师

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6.反馈:展示优秀作业,表扬优秀字例和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阅读欣赏。

1.读《我给老师当“老师”》这个标题,你想到了什么?

2.默读短文,想想短文的主要意思。

3.找到不懂的地方和同桌商量商量。

4.理解内容后,指名读短文。

5.小组讨论:这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

a.选材新颖。

b.有概括,有事例。

6.:阅读短文的方法。

三、推荐阅读。

第三、四课时

一、谈话示范,切入主题。

1.教师讲述最近发生的,大多数同学都知道的一则新闻或新鲜事,引起共鸣。你们有同学也听说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报纸、广播、电视)

2.刚才老师是怎么介绍的?你们听清楚了吗?

3.评一评老师刚才播报的新闻(或新鲜事)。(引导学生从表达的态度、声音、表情到内容的选择和事情的叙述顺序进行。)

4.:选材、听、说要注意的问题。

二、实际演练:新闻发布会。

活动安排:

1.热身(初赛):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初赛。每个组员轮流将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的新闻或新鲜事,讲述给组内成员听。评选出一个代表参加“新闻发布会”。教师随机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指导。

2.新闻发布会。每组初赛所选出的代表轮流做新闻发言人。其他同学则是小记者,在发言人发言之后,进行提问。

3.活动评奖。

A.优秀“新闻发言人”:

以“发言是否态度大方,有礼貌,信息正确,表达清楚,条理分明”等为依据进行评选。

B.优秀“记者”:根据“记者”提问“是否态度大方自然,有礼貌,表达清楚有条理,抓住问题关键和观众(读者)兴趣”进行评选。

4.优秀“记者”和优秀“发言人”答“记者”问。(如:你认为该怎样当“小记者”?你获得优秀“发言人”的经验和体会是什么?)

三、活动。

1.在刚才的新闻发布会上,大家听到了哪些新闻和有趣的新鲜事?

2.指名回答,并说说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其实,把你刚才所说的写下来就是一了。

四、习作。

1.理清思路,列出提纲。

2.根据提纲完成,题目自拟。

五、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征。

2.掌握弯撇和竖撇的运笔方法。

3.能区别弯撇和竖撇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正确书写带有弯撇和竖撇的例字。

教学重点:

区别弯撇和竖撇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

运笔的方法及例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范字挂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知识最牢固:激发兴趣。

1.复习出示:“十”“士”“工”,说说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复习横和竖的运笔方法。

2.出示课件:“厂”“斤”“井”三个字,并将这三个字中的竖撇和弯撇,用红色突出,并渐渐从文字中跳出来。

教师介绍:这些淘气的笔画从生字家里面跳出来了,它说如果你能喊出它的名字,并且知道怎么书写,它就乖乖地回家。你们愿意送这个调皮的宝宝回家吗?

板书:弯撇竖撇

二、我的眼睛最亮:找出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征及异同。

1.出示范写的笔画,小组合作交流:找出弯撇和竖撇的形态特点。(指名回答。:弯撇斜而弯,但比斜撇稍直带弯;竖撇上段直,撇尾向左出尖,比弯更直一些,弯处没有弯撇长。)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运笔方法,学生跟着书空。

a.逆:逆锋起笔。

b.折:折笔右下斜顿,以写出撇头的方角。

c.转:稍转向左下或下行笔。

d.提:写竖弯撇笔锋离纸时,借下行之势提笔,形成尖细的&39;撇尾。

把这些运笔的方法步骤说给同桌的听一遍。

3.刚才大家都看得非常仔细,现在老师还要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将弯撇和竖撇的幻灯片重叠。观察一分钟,指名回答:重叠后你发现了什么?强调弯撇和竖撇的不同点。

4.你们这些小朋友可真不错,不仅把我的名字叫对了,还知道了我的写法,现在我想回家了,你想知道我回家后跟其他笔画宝宝是怎么住的吗?(课件演示:弯撇和竖撇都回到“厂”“斤”“井”中。)如果你能把我住的位置大声地说给所有的小朋友听,我将会送你一张“智慧卡”。想得到它,就先睁大你的眼睛看清楚吧!

交流:

“厂”:由横和弯撇组成。横在上半米字格的中部起笔,弯撇起横头,在右下框的中部收笔。

“斤”:由平撇、竖撇、横和悬针竖组成。平撇在靠竖中线上段起笔,竖撇紧靠平撇尾,撇尖在左下格中部收笔,竖起横画中部。

“井”:由两横竖撇和悬针竖组成。上横短;下横长,写在横中线上;竖撇起笔比悬针竖低。

三、我的模仿能力最强:书写汉字。

1.复习写字和握笔姿势:“食拇捏笔一寸腰,两指弯成小圈圈;笔杆斜靠虎口上,掌心空虚如握球。”

2.在田字格中书写弯撇、斜撇及三个例字。

3.播放柔和的音乐,教师巡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

四、我是小小书法家:作品交流。

1.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仔细看看,你喜欢哪一个字,喜欢哪一个笔画?

2.看看自己的字,有哪些地方很漂亮,和别人不一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正?自己再写一个满意的。

3.评选出字写得最好的“小小书法家”和会评的“评论家”。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以后,心中有什么问题吗?

2.一位植物学家按一定的原理将各种花种在一起,制成了花的时钟,并根据花的开放来判断时间,他的这种做法奇妙吗?你想不想知道这位植物学家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制作的这个花钟呢?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来一起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型。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b.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C.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三、通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第一段: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第二段:揭示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第三段: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新词。

二、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a.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归纳现象

读一读: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填一填: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睡莲

万瘦菊烟草花

月光花昙花

议一议:作者用不同的句式来描述花的开放,这样的方法好吗?

赏一赏:将收集的文中几种花盛开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品一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b.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细读课文,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小组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了答案了吗?

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揭示原因: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

C.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

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

齐读课文,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3.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三、交流感想: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1.自制花钟。学习花钟的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开花的时间,按它们开花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植物的名称记录在自画的钟面上。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2.根据学校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2

教学目标:

1、在《皮字朋友多》这个识字歌谣中领悟汉字的某些造字规律。

2、积累词语和警句,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训练学生工整、规范地书写6个左右结构的汉字。

4、通过阅读欣赏短文,积累成语,明白道理。

5、练习向同学朋友推荐好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会与人分享幸福和快乐,并能结合活动写一篇习作。

6、学习写毛笔字,学习“竖提”和“横折提”两个笔画。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地积累字、词、句,并能学以致用。

2、通过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系统地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课外读物(数本)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生同唱《找朋友》: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在汉字大家族中,它们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忙找找好吗?

二、投影片出示歌谣《皮字朋友多》。

1、学生自读歌谣,小组朗读歌谣,教师趣读(长短轻重富于变化,外加一定表情或动作)歌谣。

2、指名上黑板找出“皮”字的朋友,圈出:坡、波、破、跛……

3、交流怎么识记这些朋友。

4、继续为“皮”寻找朋友(板书):疲、彼、陂……

5、学生趣读歌谣。

6、小结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发现汉字中的趣味奥妙,课后继续练习给其他汉字找朋友,编歌谣。

三、积累词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1、过渡:刚才认识了不少新汉字,原来学习汉字也有秘诀。只要掌握了好方法,就能学得轻松愉快。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一些词语和句子,相信我们的语言会更加丰富、精彩。

2、小黑板出示词语和句子。

①学生自读词句,同桌间讨论交流对词句的理解。

②指名读,小组读词句。

四、妙语连珠:我会说。

1、指名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相机用词说句。

2、“插花”游戏:小组合作,练说一段话,用上小黑板上的词和句。用得好的小组就给插花。看看哪一组插的花最多,最精彩。

3、小组派代表交流练说的话,教师相机指导并鼓励。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练习。

1、给其他汉字找朋友编歌谣。

2、把自己所在小组练习的说话内容修改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1、练习规范工整地书写汉字。

2、阅读欣赏两则成语故事,理解内容领悟道理。

二、比比谁写得好。

1、出示写字板,学生观察写字板中的范字。

2、认识并分析六个汉字

3、教师指导书写要点: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穿插避让,体现汉字的形体美;“愣、情、摇”均为左窄右宽;“顿”字第四笔写作竖提。

4、学生描红后再书写,教师巡视,规范书写姿势。

5、投影出示学生书写作品,讲评书写情况。

三、阅读欣赏。

1、录音机播放《少见多怪》。

2、学生自读《少见多怪》,同桌间交流对故事的理解: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指名说说成语“少见多怪”的意思。

4、说说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观众,你想对那个把骆驼当成马的人说些什么?

5、齐读短文。

6、举例说说我们身边“少见多怪”的事例。

7、学习《道听途说》,方法同上。

四、自选作业。

1、给这两则成语故事配上图画并写上自己的忠告。

2、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说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小黑板出示名人名言: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广阔无垠的生活海岸。(凯勒)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师:同学们一定读过许多书,那奇妙的神话、迷人的童话、生动的寓言……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美妙的文字、深刻的道理一定会让你回味无穷。良书即益友,如果我们能相互推荐一些好书,我想我们拥有的益友更多,我们的营养就会更丰富。

二、好书共分享活动。

1、指名上台推荐好书,教师相机板书推荐者所述说的内容。

2、调查了解推荐的效果。

①以举手的形式了解学生接受推荐的比例。

②让听众说说自己接受推荐或拒绝推荐的理由。

③你对被推荐的书预先想知道些什么?

3、小结推荐要点:

①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③你向同学们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可以举例说说你认为最有意思的部分)。

4、按推荐要点,有方法有技巧地推荐好书。(还可以手持这本书进行直观演说。)

三、比比谁推荐的书最有吸引力。

1、你认为谁介绍得最生动有趣。

2、你最想看谁推荐的什么书?为什么?

四、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好书共分享。

第四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求。

结合上节课的好书共分享活动,以推荐一本好书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叙述要清楚、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生动,字数不限。

二、习作提示。

1、首先拟题。

如: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格林童话》

我推荐《一千零一夜》

好书《十万个为什么》

2、结合推荐要点向同学们介绍这本书,简要地介绍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具体生动地介绍自己读这本书时感受最深、最有意思的地方。

三、自列习作提纲。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3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父、啦、鹦、鹉、悄”5个生字,会写“搭、亲、父”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突破重难点:

重点:了解翠鸟的样子和其捕鱼时的特点。

突破方法: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第2、4自然段认真品读,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翠鸟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展现,让他们更为准确地感受其样子美、捕鱼时动作快的特点。

难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引导学生从文中作者对翠鸟的细致观察与生动描述中感受“我”对翠鸟的喜爱,同时,还要借助画面,并从文中翠鸟“搭船”的行为中进一步体会翠鸟对人的信赖,从中真切感受人鸟共处的美好意境。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创境激趣法,借助游戏、多媒体课件、情境演示等方式,创设趣味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画面中,体会文章的情感;点拨指导法,在学生感悟词句以及文章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指导,让他们不断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读中想象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人物,体会人鸟情,激发对动物和自然的热爱之情;情境表演法,在准确感知翠鸟捕鱼特点的同时,进行情境表演,不断深化对文中动作词的理解,并更好地体会翠鸟捕鱼的动作之快。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翠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生字卡及“生字包”

学生:了解关于翠鸟的知识;自主阅读课文。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父、啦、鹦、鹉、悄”5个生字,学会“搭、亲、父“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翠鸟。

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图说图:

师:孩子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一只小船。

生:我还看到了船头上站着一只鸟。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这只鸟吗?

生:这只鸟的嘴巴尖尖的、长长的,腹部是黄色的,翅膀上是蓝色的。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你喜欢这只鸟吗?

生:喜欢。

师:那么这是一只什么鸟呢?孩子们,你们谁能准确地告诉老师?

生:这是一只翠鸟,我是通过朗读课文知道的。

师:不错!你们对翠鸟了解多少呢?

生:我只知道翠鸟喜欢捕鱼,别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翠鸟的小知识,让我们一看吧。

2、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师简单讲解,同时引出课题:这只站在船头的翠鸟这是要干什么呢?孩子们,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课题:搭船的鸟)。

3、指导学生齐读课题,注意“搭”读第一声,是指“乘坐”的.意思。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让学生通过聚焦画面对翠鸟有了初步的感知,同时又非常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朗读,疏通词句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朗读并想一想自己从听读中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的认知(知道了翠鸟的样子很美丽、了解了翠鸟会捕鱼……),教师肯定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朗读,教师提醒他们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同时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

(1)认读生字小游戏:教师将写有课文生字的卡片放在准备好的“生字包”中,接着指名学生从中抽取生字卡片,然后准确读出生字的读音,教师适时将读错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次进行易错读音生字集中强化朗读指导。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教师引导他们注意利用已有生字认知经验进行个性化识记(“鹦、鹉”两个字组合起来是鸟的名字,所以都有“鸟”,而左边的部分都是它们的读音……),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近字比较、熟字加偏旁识记法等记住生字的字形。

(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等特点,看看在书写的时候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聚焦“翠、嘴、吞”三个生字,并指名三位同学板演生字,其他同学进行书写,教师适时进行修正与范写指导。提醒学生注意:“翠”上面的“羽”要写得稍扁且竖钩变竖画,下面“卒”的中间部分要紧凑,另外最下面的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嘴”左边的“口”较小,右边上半部分的“此”写得略扁而宽;“吞”上展下收,上面的“天”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口”则要写得扁而阔。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描红临写四个生字,同时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检查书写情况,及时予以书写强调指导。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借助自主朗读与规范指导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并在此过程中有效夯实了字词句的朗读基础。

三、整体感知,认识翠鸟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概述每段话的意思。

(1)学生读书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教师适时予以点拨归纳(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我”和母亲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第2自然段写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第3自然段写小鸟引起了“我”的好奇;第4自然段写小鸟捕鱼本领很高;第5自然段写母亲告诉“我”小鸟是一只翠鸟)。

(2)指导学生试着根据每自然段的意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用简单的话讲清楚即可,教师再次补充归纳(主要写了“我”在雨中乘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2、过渡引入: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呢?孩子们,让我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翠鸟样子的段落,看看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黑板上张贴翠鸟的图片)。

(1)学生自读圈画,试着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翠鸟样子的词语。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样子美,同时引导他们再读文段,看看这段话中作者重点抓住了翠鸟样子的哪一方面特点来写的。

(3)学生继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段话主要是抓住了翠鸟的颜色来写的,同时引导他们看看都写了翠鸟哪些地方的颜色。教师适时归纳板书:羽毛、嘴巴,同时出示翠鸟以及鹦鹉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色彩美(板书:色彩鲜艳),并与鹦鹉进行对比,体会其“漂亮”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翠鸟的样子美。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课文语言文字的描述,建立了对翠鸟样子的认知,同时借助直观的媒体课件呈现,更进一步感受到它的美丽,初步激发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

这么可爱的翠鸟,它是搭船到哪里去旅行吗?孩子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对照大屏幕自主进行听写,然后反馈听写情况,教师抓住普遍出现书写错误的词语再次进行识读、书写巩固。同时指名试着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件出示翠鸟图片,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试着描述它的样子,并说说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的(抓住它的颜色),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利用词语听写、用词语串讲课文等形式,让学生有效进行了认知学习,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来描述翠鸟,巧妙实现了文本学习的内化过程。

二、精读课文,走近翠鸟

1、过渡引入:孩子们,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河面上行驶的小船上,你都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1)引导学生认真、正确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似乎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2)学生读书想象,与同学交流(似乎看到了雨下得很大,听到了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响……),教师适时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到看到的、听到的相关描写,体会雨下得很大的情形。同时抓住最后一句体会船夫在雨中摇橹十分吃力的样子。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画面感以及“雨大”的特点。

2、谈话激趣:雨停了,“我”看见一只美丽的鸟儿站在船头。孩子们,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时你会有什么想法?

(1)学生思考交流:

生:咦?这是什么鸟呢?怎么会这么美丽?

师:是的,上节课我们已经见识了它美丽的样子,因为它浑身都是鲜艳的色彩。

生:它是什么时候飞来的呀?我怎么没有注意到?

师:雨太大了,你确实没有注意到。

生:它这是要干什么?难道是想跟我们一起去外祖父家?

师:对呀,我们这可是要到外祖父家去呢,如果不是,你为什么会站在我们的船头上?

生:我要是能把这只鸟带回家,让它做我的朋友该多好哇!

师:确实是一只人见人爱的鸟儿!孩子们,课文中的“我”跟大家的疑问差不多,小脑瓜里一连冒出来三个问号。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2、3自然段,注意读己的疑问语气。

(2)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强烈的疑问感觉。

(3)讨论交流:当你读到第3自然段时,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体会“我”善于观察思考的特点。

3、过渡:这样一只美丽的翠鸟,还有一个本领呢,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翠鸟的“本领”是什么。

(1)学生阅读交流(捕鱼),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这段话中作者是抓住翠鸟捕鱼时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归纳板书:动作快,同时引导学生再读这段话,看看自己都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翠鸟捕鱼动作快的。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板书:冲、飞、衔、站、吞。

(3)课件聚焦这几个动作词,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都是动作词……),教师适时引导他们从这几个动作词中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神速,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整个捕鱼、吃鱼动作。

(4)情境表演:指名佩戴翠鸟头饰,表演翠鸟捕鱼的过程,师生,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抓住四个动作词体会动作“快”的特点。同时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引导学生边看边深化感知。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强调几个动作词。

4、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看看“我”是如何了解关于翠鸟的知识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母亲告诉我”这句话,懂得学习不一定都是来自课本,还有其他的途径(如观察自然、询问他人等)。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我”豁然明白的感觉。

5、指导学生将课文连起来朗读,注意读出翠鸟的特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角色体验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人物,并在此过程中自然融入到课文画面中,真正实现了近距离了解翠鸟的学习目标。

三、拓展延伸,课堂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文中的“我”怎样的情感。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翠鸟的感知,从中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板书:爱动物),并引导学生想象人和鸟共搭一船的画面,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会怎样(翠鸟会继续站在船头捕鱼,一直到“我”下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从画面中体会人鸟和谐共处的美好感觉,同时体会“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补充板书:爱自然)。

2、教师:正因为人不伤害鸟,才欣赏到了鸟的美丽与可爱。更因为鸟不害怕人,才出现了这么和谐、美好的画面,才发生了这么温馨、有趣的故事。孩子们,做个爱鸟爱自然的人吧,相信你也会遇见很多美好的瞬间。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4

学习目标:

1。 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5各1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 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 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 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 同座互读,正音。

3。 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

4。 小组读书比赛。

5。 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课堂练习

1。 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 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5

教学要求: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学问、学问,顾名思义,就是既要学又要问,光学不问,构不成完整的“学问”。问是学的手段,学是问的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发“问”,是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方法。

1、是鼓励学生“敢问”。现实中,有的学生怕出丑,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大胆问:有的学生迷信书本、迷信老师,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对问题发表新看法、新见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问,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敢提出异议,努力为学生发问创造宽松的条件。

2、要鼓励学生“勤问”、圣人孔子,堪称勤问的楷模。他向苌弘问乐、向老聃问礼。在日常生活中,逢事必问一个所以然,以至后来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__曾号召国人“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作为教育者,我们何不也教学生“学习孔夫子的‘每事问’”,凡事问个水落石出,弄得个清楚明白。

3、要鼓励学生“下问”。“下问”即不耻下问。要使学生懂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和长处。要学人所长,补己之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向自己的老师、家长和学问多的人学习,而且还要向比自己学问少的人学习。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发奋进取的求知精神。

4、要鼓励学生“追问”。就是要培养学生一问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求知欲望,克服学生对事、对物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坏习惯,做到剖根问底,而不浅尝辄止,在问的过程中,不断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要鼓励学生“善问”。好问是多思的前提,提倡学生多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加思索地乱问,而是要鼓励学生在多思的基础上勤问,思考后再问,有准备地问,有目的地问,问到点子上,在问中长进、在问中释疑、解惑。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6

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大自然的声音》讲述的是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讲述了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带刺的朋友》写一只小刺猬偷枣的经过。都是与大自然的景、动物相关的。让我们不知不觉中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小动物的可爱,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版块的内容。

课题内容简说

大自然的声音本文以清新鲜活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父亲、树林和鸟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边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非常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的事,表达了作者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通过记述作者仔细观察刺猬偷枣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注意“奏、聚”的读音,“琴、器、敲”的写法。正确读写词语“茫然、凝神静气、惊愕”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大自然的声音》第2~3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解小鸟、刺猬的生活习性。

4.学会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

2.划出重点词语、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如《大自然的声音》中的拟声词,《父亲、树林和鸟》中的叠词,《带刺的朋友》中的动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声音的美妙,读出父与子的对话,读出小刺猬的聪明与可爱。

4.总结各文章内容,认识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多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

21.大自然的声音……………………………………………………………………2~3课时

22.《父亲、树林和鸟》……………………………………………………………2~3课时

23.《带刺的朋友》…………………………………………………………………2~3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4~5课时

围绕本组专题内容“细心观察”,按“讲读课文——留心观察事物——写观察日记——收集故事——口语交际——习作”的顺序进行。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真观察,并依据课文合理想象,理解课文。学习《大自然的声音》中的声音写作特长,积累词语和句子。分角色朗读《父亲、树林和鸟》,感受父亲知鸟爱鸟的感情。朗读《带刺的朋友》,体会生动的语言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总而言之,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观察、多想象、多说、多写,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

21.大自然的声音

课题

大自然的声音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本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太美妙了”贯穿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前准备

1.收集风声、水声、各种动物的叫声。(教师)

2.课文内容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课文。

学习重点学习生字、词语。

学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2.收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教师)

一、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播放各种声音,把你听到的声音说出来是什么声音。

2.小结,板书上课题。

1.说说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2.齐读课题。

1.列举你知道的大自然中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识字(用时:22分钟)

1.自读课文,把生字圈出来,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交流识字方法。

3.认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1.读课文。

2.注意“奏、聚”的读音,“琴”不要多一笔点,“器”不要少一笔点,“敲”的右边不是“支”。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演奏()轻柔()

乐器()敲打()

3.写近义词。

美妙()温柔()

激动()汇聚()

三、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学习、再读课文,了解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中的声音?

1.学习、再读课文,了解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文中写了哪些大自然中的声音?

4.写出下面事物的声音。

流水声:________________

下雨声:________________

狂风声:________________

鸟叫声: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小结(用时:3分钟)

1.本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书写生字。本节课,认识了本课生字、通读课文,了解到课文是按总分的结构写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准备充分,用直观的声音吸引学生进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读课文,对内容有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这些声音。

2.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背诵第2、3自然段。

学习重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背诵第2、3自然段。

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用时:4分钟)

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有很多音乐高手,今天他将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齐读课题,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5.读拼音写词语。

yǎnzudǎjī

()()

jīdnɡmínɡjiào

()()

二、入境想象,美读感悟(用时:26分钟)

1.学生自读第2~4自然段,找出文中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呢?

2.细读第2自然段,体会微风和狂风的声音。

3.找学生读第3自然段,体会不同的水声。

4.出示小雨滴汇集到海洋的句子。

5.你喜欢这些风声、水声吗?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自然段。

6.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它们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

1.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

2.读写微风和狂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找出文中的象声词,想象这些不同的声音。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5.学生试背这两段。

6.第四自然段写了鸟叫,虫鸣和蝈蝈歌唱。

7.齐读第4自然段。

6.仿写象声词。

丁冬丁丁冬冬

嘀嗒___________

哗啦___________

7.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声音呢?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用时:5分钟)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配乐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用时:5分钟)

总结: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有新的发现,把你觉得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妙的声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此文,学生听到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的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浓厚,并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对大自然的观察,说、写出更多奇妙的大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声,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片段

大胆想象,美读妙悟,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教学重点)

师: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们听……”

(播放手风琴的变奏曲)

师:你们听出了音乐的变化了吗?

生1:我听出了一段音乐非常舒缓,一段音乐非常高亢。

生2:我听出了音乐有时很悠扬,有时很激昂。

生3:我知道舒缓的音乐是微风的声音,而高亢的音乐是狂风的声音。

师:同学们听得真是认真,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微风和狂风的句子。

(课件出示)

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呢?读时注音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狂风的雄厚读得急、猛。

(学生感情朗读)

师:读得真好,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下面的话)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赏析:随着手风琴的响起,时而舒缓的小夜曲,时而雄浑的交响乐,把学生带进了如此美妙的大自然,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读起课文来,情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7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提问:二年级时,我们学过哪个关于奶酪的故事?

是啊,在《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里,为了从小熊兄弟的手里骗走这块美味的奶酪,狐狸可真是费尽心机哪!

2、教师引导:奶酪的味道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品味品味吧。

出示句子:

①奶酪多诱(yòu)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tǎng)口水。

②他低下头,嗅(xiù)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

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奶酪的美味。

3、设疑激趣:看到这么香的奶酪,小蚂蚁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正文前面有一段学习提示,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2)关注学习提示,明确自学要求:

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第二遍,完成“学习提示”的第一项要求: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习字词。

(1)认读含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宣(xuān)布诱(yòu)人犹豫(yù)跺(duò)脚

处(chǔ)罚稍(shào)息

①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tiǎn)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yì)力,多强(qiáng)的纪律性啊!

②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fàn)不许偷嘴的禁(jìn)令。怎么办呢?

③当他们重新聚(jù)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2)小组交流,自主识记生字。

如:熟字加一加:诱=言字旁+秀;跺=足字旁+朵;等等。

(3)多音字“处”“稍”据词定音。

出示“处”字两种读音的字典义项,引导学生发现:“处”在“处罚、处理”等词语中读chǔ;在“别处、到处”等词语中读chù。

强调“稍”在“稍息”中读shào,在其他词语中都读shāo。

3、梳理故事内容。

(1)问题引导,简述大意。

教师提问:故事主要写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问题,并把答案串成故事大意: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们把一块奶酪搬进洞里。

(2)事件梳理,细化内容。

①默读思考。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蚂蚁队长做了哪些事情?

②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梳理。

起因:宣布禁令。

经过:发现奶酪;拽掉奶酪一角;支开同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奶酪渣。

结果:干活劲头更足,奶酪很快搬进洞里。

(3)自主练说,全班交流。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每部分的内容串连起来,说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角色表演,体会心理

1、师生合作表演课文第1—3自然段。

(1)师生合作表演。

请一名学生扮演蚂蚁队长,一名学生扮演小蚂蚁,其余学生扮演其他蚂蚁,教师读旁白。

(2)师生共同评议。

引导学生从文中画出相应依据,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3)根据评议再次表演。

2、学生自主表演课文第4—13自然段。

(1)小组合作表演。

①从文中画出提示语气、动作、神态的词句。

②分角色表演。

③从语气、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再表演。

(2)上台展示表演。

请一至两组学生上台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学生欣赏评议。

3、教师采访,各抒心声。

教师采访时,适时出示相应语段,学生根据扮演的角色说说内心想法。

四、聚焦人物,交流品评

1、教师出示学习提示第二项要求: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2、学生简要交流对蚂蚁队长的评价。

预设一: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尽管他很想吃奶酪渣,还是以身作则,遵守不贪嘴的禁令。

预设二:我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爱护弱小,让最小的蚂蚁吃掉美味的奶酪渣。

预设三:我不喜欢蚂蚁队长,因为他发布指令时过于威严,不够亲切。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借以佐证自己的评价,教师提示学生可重点关注蚂蚁队长的言行和内心活动。

4、学生交流,阐述理由。

五、小结学法,推荐阅读

1、小结学法。

教师提示:学习童话故事,可以根据角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人物内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推荐阅读。

一本无人翻阅的书,因为一只小小蚂蚁的到来,而让整本书里的文字全都变成了会走路的字,走进王一梅的童话《书本里的蚂蚁》,你会发现一只另类的蚂蚁,一个崭新的世界。

一块奶酪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我的心情实际上是特别不好的!感觉自己把这节课讲砸了!课堂上呈现的和自己设计这节课所设想的完全不同!如果一节课,学生的表现不好,那只能说是讲课人设计的不好!我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

首先我把课文处理得复杂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我却处理得像是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里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另一个问题是你喜欢蚂蚁队长吗?为什么?我在想,为什么这篇课文安排的是默读,而不是自由朗读?答案就是这篇课文不好读!我自以为让学生预习了,学生一定能够读好这篇课文,还幻想着学生能够读得非常精彩!于是我让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结果孩子们读得结结巴巴,声音还特别小!当朗读课文用了很长时间后,我就已经慌了神,底下的环节不用想也不会好到哪去!

我自以为设计了两个很巧妙的问题,抓住小蚂蚁们两次干活很卖力这个情节,引导孩子们去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悟蚂蚁队长的以身作则和爱护幼小,再相机去引领学生体会本文塑造人物所用的写作方法!但学生课文没有读好,理解自然肤浅,而且这些孩子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根本不可能长篇大论地讲述自己的见解,所以就显得整篇课文处理得支离破碎!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不尽如人意!

这篇课文虽然讲得令人遗憾,但我自认为在引领学生感悟语言的精妙和指导学生运用语言的这条道路上并没有跑偏!这算是一点安慰吧!比如开头让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以一块为量词的名词,还有生字词、多音字的处理,以及用争先恐后造句等等,这些基础的字词知识还算是夯得实吧!引领学生感悟作者在塑造童话人物形象上运用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文章在整个结构上的前后呼应虽然是蜻蜓点水,但也算是教给他们在写作上的一点点技巧和方法吧!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设计教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学情基础!这一点,一定要牢牢记住!

三年级上册最新教案语文篇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写景的精读课文。这文章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段落的写法。特别是描写鱼的一段,结构、句式都是孩子们写作的典范。我在预设这节课时,针对三年级孩子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去思考:

第一,突出“美”字。这课文的一个特点是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景象,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ipad中设置了很多珊瑚和鱼儿的图片,使学生在情境美之中学习语言美。

第二,突出“练”字。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重视语言的积累”,我又设计了第三课时,重点是积累语段和仿课文写片段,目的是通过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这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拓展,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学到方法,让他们在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材,也能够自己去发展学习。

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句子写具体、写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三和第五自然段进行教学。

(1)第三自然段围绕“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分别列举了气鼓鱼和飞虎鱼等说明了海底鱼儿数量多,鱼姿美。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话,如果把它当作中心句,随后从海鸟多、鸟蛋多、鸟粪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体了,也让我们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确是“鸟的天下”。

教学不足:

1、开头的导入不够灵活。总想快速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轨迹上来。结果,学生的思维有偏差时,有些急躁。后来为了显示的完整性,又把一些重要的词句处理,显得有些急切。

2、在教学设计时,预设课堂的容量较大,视频和最后的练习题没有时间做,讲课中如果多抽出时间重点体验学习课文的第三段和第五段,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会更加到位。

3、对课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够细致,引导不够到位,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彻,未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方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问难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学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问题都是教师设计的,教师的“主导”痕迹还是比较多的。

4、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贫乏,以后应该加强学习,丰富评价语言。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还应继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潜心搞好教学研究,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6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