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教师是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水平和学生发展存在依存关系,即学生的发展取决于教师水平。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去干什?要求看图说一段话。
2.板书课题:
走,我们去植树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白读课文。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渎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煦: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符:与“附”比较。
版:与“板”比较。
乖:与“乘”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和煦:温暖。
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乖乖:不淘气,听话。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放录音范读全文。
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3.读—读,再抄写。(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
2.组词区别。
照( ) 符( ) 版( ) 乖( )
煦( ) 附( ) 板( ) 乘( )
二、细读课文
1镐碌趌、2节。
(1)白由读课文。
(2)讨论。
①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②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
引导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
指导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③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谁能在省略号处补充内容?
告诉学生“到处”和“青翠”要重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2.细读第3~6节。
(1)指名读课文。
思考:植树有哪些好处?
(2)读后交流。
(相机板书:绿色工厂绿色宝库增添新绿绿色希望)
(3)进一步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①讲解光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②“绿色宝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用处?指导读好第4节。
(“离不开”、“宝库”要读重音)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绿色的希望”指什么。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后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读第5、6节。
(4)练习背诵。
3.细读第7节。
指导朗读。
师述:植树的好处如此之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学生练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读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
四、布置作业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按名称、外形特征、作用三个方面写一段话。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泊船瓜洲》)
学 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背诵一首思乡的古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泊船瓜洲》这首诗,注意“间、数、重、还”的正确读音。
3.《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4.“间”的意思是( );“数重山”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5.“绿”的意思是( );“还”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6.诗集中集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称为诗眼。默读诗句,勾出诗眼,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7.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又”可以换成哪些词,与原句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一、古典音乐创设古诗情境,背诵怀乡古诗词。
二、明确古诗学习方法:解诗眼→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音:间、数、重、还。
四、自读自学“学习提纲”3.4.5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五、导读导悟重点、难点、疑点及“诗眼”,体会思想感情。
1.质疑问难,解决难点、疑点。
2.抓住“诗眼”“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联系全诗想象意境,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六、讨论“绿”“又”的准确、生动,领悟作者“用景”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古诗。
2.合理想象,把《泊舟瓜洲》改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3.积累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说说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七、改写古诗,积累古诗
第二课时(学习《秋思》)
学 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题目《秋思》的意思是()。
2.“见秋风”指作者看见了(),“欲”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诗的意思是()。
3.“复恐”的意思是( ),“说不尽”指说不完(),“行人”指( ),“临发”的意思是( ),“开封”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诗的意思是()。
4.默读古诗,勾出诗眼,联系全诗,想想全诗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一、创设古诗情境,复习古诗学习方法(解诗题→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二、整体感知。检查正角、流利地朗读课文情况,正音。
三、自读自学“学习提纲”1.2.3题,理句连意,说说古诗大意。
四、导读导悟“三点”“一眼”,体会全诗思想感情。
1.解决课文中“难点、疑点”。
2.指导学生抓住诗眼“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古诗。
2.合理想象,把“秋思”改写成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积累思念有乡亲人诗《乡愁》
七、改写古诗,积累古诗
第三课时(学习《长相思》)
学 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题目《长相思》的意思是( )。
2.“榆关”指(),“那畔”的意思是(),“千帐灯”的意思是()。这首词的上阕意思是()。
3.“聒碎”的意思是(),“梦不成”的意思是( ),“故园”指( )。这首词的下阕的意思是()。
4.默读全词,勾出“词眼”,联系全词,想想“这首词”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5.朗读、背诵全词。
一、创设音乐情境,明确学词方法(解题→解词→理句→连意→体情)
二、整体感知,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词
1.朗读、正音。
2.书写难字:榆、畔、帐、聒、园、此。
三、自读自学“学习提纲”1.2.3题,理句连意,说说全词大意。
四、导读导悟“三点一眼”,体会边塞将士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1.解决词中难点、疑点。
2.以词眼“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为核心,抓住“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夜深千帐灯”想象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五、回读古诗词三首,比较其中心、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
练习提纲
1.背诵、默写《长相思》
2.合理想象,把《长相思》改写成300字左右的记叙文。
3.积累思乡的词一首
六、改写《长相思》,积累思乡词一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5个汉字,在阅读过程中有重点地识记“蕊”字。
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全诗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1、本篇课文的前四节内容十分简单,通俗易懂。重点理解第五小节“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是我的宝贝;一切宝藏都在我的体内……”这句话。
2、学会仿照诗歌说话、续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直接板书“话”,提问:这是什么字?(话)一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再板书“大地的”,要求学生思考:大地会与谁对话?
3、师:大地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它到底和谁对话了,说了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地的话》。(多媒体出示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这是十分具有个性化的宽泛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导入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二、品读悟情。
1、教师配乐范读。
师:现在老师配上音乐把诗歌朗诵一遍,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大地在和谁说话?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设计意图:指导阅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这非常符合诗歌的特点,要在读中体会诗歌意境,教师饱含感情的范读,再加上音乐,让学生很快进入诗歌意境,对诗歌有个整体感受。]
2、学生自由读诗,自学生字词。
(1)自由地轻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同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以及理解情况。
(4)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生字词)纠正容易读错的音,比如“嘟噜”、“吐蕊”、“驱赶”等;重点识记“蕊”字。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的能力,这符合新课程“自主学习”理念。]
3、默读诗歌,理解内容。
(1)默读诗歌,并在书上做些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也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的问题。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诗并做批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4、分角色读,指导学生用“心”说话。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2)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自己就是大地母亲,你想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些什么?其他同学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大地的话,看能否听懂大地想对你说些什么?
(3)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接读课文前四节,教师点击相关课件(每一小节都制作动画课件),读后其余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用心说话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其他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学会了认真倾听;另外,评价别人,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换位抒情。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或大地体内的其他生灵,听了大地母亲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母亲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延续上一个环节,在与同位互相扮演大地向对方“表达说话”时,对方能够认真听,此时才能够让学生在换位思维后,感悟到大地的话语对说话的对方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感悟语言的作用和魅力。]
四、总结升华。
1、学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3、随机设疑: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板书:……)(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4、听课文录音,放动画课件,再次欣赏诗歌,感受大地的宽广胸襟。
[设计意图:课文最后一节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意在让学生明白大地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向大地上的所有的生灵表达:“你们都是我的宝贝,我的体内所有的一切都是宝藏。”并通过省略号的理解以及诗歌欣赏,为下文的续写做好铺垫。]
五、以说促写。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课件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
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以说促写,这是让学生实现思维的跳跃,这样的训练更接近诗歌语言,直接与课文内容对接,虽有一定的难度,但课堂的品位就高了,这才是真正对语言的拓展。]
六、课后拓展。(课件出示)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评比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能力。]
总评:
本教学设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通篇设计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较为深刻地感悟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而一遍又一遍地有效地与文本进行真情对话,在朗读中理解诗化的语言。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读通顺――读懂――有感情朗读,到最后由读来变成说,而且要用“心”来说,这就需要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及时有效。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地朗读课文后,由读大地的话变为自己就是大地来说自己的话,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知识,并以“说”促“写”,这样更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大地对万物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悟就能潜移默化地存在于孩子们的心间。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