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包含合理的教学流程,其中包括引导课程、教授新知识、复习巩固、课堂总结以及布置作业等环节。好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理解“妒忌”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最喜欢的名著,交流其中印象深刻的内容,进而引出课题《草船借箭》。
四、初读
生字词:“妒”的书写、辨析
内容:课文主要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顺利的&39;借得十万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一)知天文(大雾弥漫)
1、诸葛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天气实施计划?(雾大,“江上的人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射箭)
2、能不能猜猜诸葛亮让船“一字摆开”的用意呢?(“一字摆开”便于统一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
3、为什么还要让军士们擂鼓呐喊呢?(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4、读到这,你想对诸葛亮说些什么?
(二)识人心(草船受箭)
1、曹操上当了吗?(雾很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射箭便是)
2、从这里能感受到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3、如果你是诸葛亮,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
4、有感情朗读。
六、品读
想象一下,草船借箭事件之后,曹操、鲁肃、周瑜会有怎样的表现?
七、小结作业
作业:周瑜嘴上说自己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对诸葛亮真的是心服口服了吗?请大家课后去看一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下节课一起来分享你的体会。
八、板书设计
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2
一、初读感知,梳理内容
1、古时候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你搜集了哪些故事,咱们来交流交流?(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以弱胜强的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大家注意“忌”字的写法,上下结构,上边是自己的“己”。
2、课题中关键字在“赛”,围绕“赛”字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课文主要讲了(田忌与齐威王赛,赛了两次,第一次齐威,田忌输了,第二次齐威王输了,田忌赢了。)
4、同学们真会学习,一下子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弄懂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咱们来看看第一次比赛,他们怎么比的?谁来说说?
我请两位学生上台用准备好的教具马匹进行演示比赛过程。
5、田忌输了,三场下来,田忌都败了,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他会怎样想呢?
6、一个“垂头丧气”不仅让你们看到了田忌的神情,还描摩到他的内心。他把失败的原因都推到马儿头上去,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
7、齐威王获得胜利,此时在做什么事情?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的夸耀自己的马。
生活中你有得意扬扬的时候吗?
二、锁定重点,深入探究
1、就在齐威王得意洋洋之时,田忌却与他进行第二次赛马,结果反败为胜,从这不同的结果中,大家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想问点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解决孙膑用什么方法反败为胜。
2、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孙膑到底用的什么办法?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
预设:
我知道,同样的马,孙膑只调换出场序,用田忌下等马对齐威王上等马,输一场,用上等马齐威王中等马了,用中等马对齐威王下等马,2比1胜了。
师:你真会读书,这其实是文中描述的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咱们一起来看看。
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师:第一场比赛齐威王胜了,他一定沾沾自喜,自认为胜券在握。
3、第二场呢?(输了)齐威王(有点心慌)。
大家做做心慌的样子。他紧张啥?(有点不相信自己怎么输了。)师:第三场?(又输了)。此时齐威王:目瞪口呆。
他输得糊里糊涂。此时齐威王是云里雾里,看不分明。咱们来看看第二场比赛,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
(生:仍然是先出上等马,接着中等马,最后下等马。)
而孙膑就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使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正像文中所说
(生齐读: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师孙膑为什么就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呢?在第二次比赛之前,田忌与孙膑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请个同学读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感受。
(生读3-9自然段。)
5、刚才咱们弄明白了他想了什么办法,现在可进一步思考,孙膑他凭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三、延伸追问,补白想像
1、孙膑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就断定自己一定能取胜?胸有成竹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形容做事非常有把握。)
2、他为什么那么胸有成竹?刚才齐威王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输了,他多么希望有双慧眼,把这糊涂看得清清白白,真真切切,谁借给他一双?(生:孙膑。)
3、孙膑用他的慧眼看到了什么?オ使自己这样有把握胜利?(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4、田忌失败了,只是认为自己的马差;齐威王胜了,只是认为自己的马强,但孙膑却认为快不了多少。什么叫快不了多少?
(就是彼此之间马都差不多。)
5、也就是田忌的中等马虽然比不过齐威王的中等马,但是胜过齐威王的下等马。(生:我从第二次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来读读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6、同等级较量,田忌只能败给齐威王,如果调换顺序就能出奇制胜,还是那句话,齐读(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师:他这样一说,田忌瞪了他一眼,生读: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师:如果再赛,田忌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字——输。只有在什么情况下,オ能让他赢?生:换马。
7、此时孙膑已是(生:胸有成竹)。
可见,就在这之前,孙膑已经想好了对策,因为他那双慧眼已经看出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再读: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8、田忌看得出来吗?齐威王看得出来吗?而孙膑却看得出来,此时,你觉得孙膑怎样?
预设:孙膑非常自信。
我觉得孙膑非常细心,连那小小差距都看得出来。
9、师:孙膑真是善于观察。赛马场上是风驰电掣,这就一会儿功夫,他竟然把这细微差别,谁的马快,快多少;谁的马慢,慢多少,看得如此(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0、小练笔
课文结束时,只写了齐威王的表情,没有写田忌,田忌会是啥样神情?此时田忌最想干什么?田忌会对孙膑说什么?请大家拿起笔,简单地写一写。
交流。
预设:
你们可知道,当时田忌问了孙膑这样一句话,想知道吗?
田忌说:孙膑老兄,你怎么就知道当时齐威王不会调换顺序,如果他调换顺序,咱们不就慘了!
孙膑说:因为齐威王得意洋洋炫耀自己的马,他得意忘形了,不会调换序的。生: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他一心想,如果再比,取胜的还是他,他打心里是不会换马的。
11、总结:哦,原来这一切,都被孙膑料定了,是呀!会观察善分析,再用高超的计谋,打破常规,才能出奇制胜。
四、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史记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课下同学们不妨去读一读,读史使人明智。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晃”,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3、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从具体生活情景表现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祖父的园子》,今天,我们就走进园子,一同感受她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初读情况,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点拨。
(1)根据检查情况,教师指导难点、易错点。
字音:瞎xiā铲chǎn拴shuān瓢piáo逛guàng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指导。
易错字:拔、瞎、承、瓢。
(3)主要内容:本文写了作者回忆童年跟随外祖父在园子里“劳动”和玩耍时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场景。
3、文中的园子具有怎样的特点?
(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4、文中写了园中发生的哪些趣事?
(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追蜻蜓、浇水等)从发生的这些趣事中初步感悟“我”和祖父的性格。
5、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个儿时的园子呢?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感受那个令作者念念不忘的园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更近一步走近萧红的童年生活的园子,走进她和祖父的园子,去感悟那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园中景、园中事以及园中情。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记得哪两个段落集中描写园子吗?(生举手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生:丰富多彩、生机勃勃、自由自在)
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1)对园子总的印象。(第1~3自然段)
①出示第1~2自然段,从这两个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种类繁多;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而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段落,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第4~15自然段)
①默读第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出示句子:“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是“我”童年的乐园。)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第16~19自然段)
①朗读第16~19自然段,思考:从这几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出示句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④“我”在园子里轻松舒适地入睡引导学生关注两个“不用”说明“我”困了就睡,无拘无束。
3、有感情地朗读16~19自然段,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三、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多读几遍。
2、课后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去感受作者童年的美好。
[教学板书]
2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自由自在
祖父:宽容、慈爱
童年的乐土
精神的家园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轻快、优美的文笔详尽地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整节课以学生自读为主,并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文中孩童般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自读,大部分能理解课文内容,加上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学生朗读时都富有情感,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__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6、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6
第十八课:送你一片绿荫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归纳每一段的内容。
3.能抓住要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植绿护绿的意识。
4.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要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并归纳每一段的内容。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趣的生命时钟》,了解了说明文这种文体。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说明文,了解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
2.(齐读课题)在预习中大家了解到,这篇文章讲了谁送给谁一片绿荫?(指名答)
为什么作者要把自己当作爬山虎,以第一人称“我”来写这篇说明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新颖、亲切)
3.爬山虎向大家推荐自己,介绍自己,课文第1段有一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请找一找。(自荐)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自荐”的意思。(相机指导生字“荐”)
二、交流预习情况
1.请7名同学做爬山虎的代言人,以第一人称“我”来介绍爬山虎,各朗读一段。(自由朗读做准备、指名读、评议)
2.学生汇报预习生字新词情况,不明白的地方集体探讨解决。(总结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经验理解等多种学法,指导交流“扦插”“中旬”等词的意思,相机指导生字)
三、整体感知,学习归纳每一段的内容
1.课文是怎样介绍爬山虎的?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每一段的意思。(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2.指名交流每一段话的意思(学习借助关键词、中心句、综合每句话的意思归纳段意的方法)。
第1段:讲“我”属葡萄科,善爬山爬墙,在环保中能发挥作用。
第2段:讲“我”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第3段:讲“我”茎、叶的特点及作用。
第4段:讲爬山虎能有效利用空间,大面积绿化覆盖进行制氧。
第5段:消除人们对“我”容易引起墙壁潮湿的`疑虑。
第6段:消除人们对“我”容易招引壁虎的疑虑。
第7段:讲“我”适应性强,易于栽种。
四、感悟课文内容,深入了解爬山虎
1.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一定对爬山虎有了不少的了解。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评价一下爬山虎,并说明原因。(学生思考、发言)
2.交流:无私、攀爬好手、环保先锋、绿荫使者、绿色屏障……
3.总结:那一片青青的爬山虎不愧为绿荫使者、环保先锋,让我们再次随着课文走进爬山虎。(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了解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的作用
1.课文是怎样形象、具体地介绍爬山虎的特点的呢?
比较句子:
第1组:
①我生长得很快,绿化覆盖面积很大。
②一根茎粗2厘米的藤条,种植两年,墙面的绿化覆盖面积便可达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后,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墙面攀满。
第2组:
①我的叶片较大。
②我的叶片较大,宽10至20厘米。
这两组句子中,哪一句说得更具体、形象?用了什么方法?
2.总结: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说明让人感到更准确、形象,让被说明物真实可感,让读者有更真切的了解,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
二、学习运用列数据的方法进行片断写作
1.列数据的方法是我们写作中经常用到的。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把事物描写得更具体、形象,帮助我们准确表达。
2.例如:
(描写乐山大佛的语句)它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
3.你能运用列数据的方法,把下面的语句描写具体吗?
(1)学校的操场很大。
(2)姚明的个子真高!
(3)我们的教室非常宽敞。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7
《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内容:这次作文的要求是写自己最心爱的一种东西。要讲清楚它的特点,抓住这个物品的外形特点、来历以及你觉得‘心爱”’的理由写清楚。由这一东西产生的联想,能够让别人读了你的文章体会你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爱的东西,也都有自己的喜爱之情。也会由此而产生联想。但要把它表达出来却有困难。不容易把它写清楚。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写出感情。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本组学习了联想的的写作知识,再这次作文中要得到应用。
2、巩固本单元的的写作知识。
过程和方法
1、课前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东西仔细观察写好初稿。
2、教师根据学生的初稿,找出范文,利用事物投影,引导学生分析评讲文章。
3、学生分组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态度。
2、善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2、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教具准备
1、作文描写的事物。
2、例文两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愿不愿意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他人一块欣赏?那就把你写的文章拿出来吧。
二、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同学们的手稿我都看了。我觉得同学们写得都不错。象刘静、侯美燕、姜少丹、王路、周玉珊等同学尤其突出。但是我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命题不好,有的同学是这样命题的:写自己新爱的一种东西你认为好不好?
(2)字、词、句存在的问题,每个同学的作文中都存在,需要认真修改。
(3)没有达到这次作文的要求。
2、同学们记得这次作文的要求吗?
师出示要求:
(1)写自己心爱的东西
(2)写清特点
(3)写出联想
①师出示学生带来的玩具课件:玩具米老鼠(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喜欢它什么?请学生回答。
生答:耳朵特别大,象两把大扇子,它笑咪咪的,心里一定有高兴的事等等
师导,有个同学根据这个玩具写了一篇作文。
②出示课件:《我心爱的米老鼠》
要求学生轻声阅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思考一下,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作文的要求没有?
小组讨论。
师请学生回答,并结合要求具体谈一谈小作者是怎样达到要求的。
生:写清了米老鼠的特点,写出了喜爱之情,联想好等等
师小结:这篇作文为什么写得好?请学生回答。因为这篇作文符合这次作文写作的要求。所以这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③师出示课件:《小闹钟》病文
要求默读作文,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进行讨论,说说这篇作文达到了这次要求没有?请学生回答。
生答:没有联想,没写清特点等等
同学们能不能把这篇作文修改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发给学生作文材料。
分组修改。把修改的《小闹钟》的作文放在实物投影上讲给同学们听。
3、师小结:根据刚才的评改,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改好自己的作文?朗读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作文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生进行修改。
师巡回指导。
生交流修改情况。
4、请同学们谈这次作文的体会。
师结: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成就一篇好文章。
三、作业:继续修改,誊清。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板书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9
一、教学内容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我们十一册学习过《赤壁之战》,对于三国的&39;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哪些?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味如鸡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老马识途木牛流马
2、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
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知己知彼,善于运筹帷幄。是历史山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6、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能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最佳对策”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最佳对策”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扑克牌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师:你们平时都玩哪些游戏?
1.玩扑克牌,比大小。
游戏规则:双方每次各出一张牌比大小,由学生先出第一张牌,比大小采用三局两胜制。
(1)教师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3、5、7和4、6、8。
师:你选择哪一组牌和老师比大小?
学生选4、6、8这组牌时:
(生先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出法一一对应出牌:4—5、6—7、8—3)
学生选3、5、7这组牌时:
(生先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出法一一对应出牌:4—5、6—7、8—3)
师:为什么老师总能赢呢?这就是老师应用了数学中的对策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对策问题”。
板书课题:对策问题。
【设计意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例3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师:古时候的人们就懂得运用对策使自己取胜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就蕴涵了这样的问题。
1.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课件播放)
师:你知道孙膑用了什么对策让田忌转败为胜的吗?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师:是不是田忌一定要用孙膑这种策略才能赢齐威王呢?想验证一下吗?
师:表格验证,介绍填表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填表验证的活动来得出最优策略完成学习任务,在活动中把对策论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在情境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师:同学们,齐威王的三个等级的马都要比田忌的略强一些,田忌的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分别于齐威王的进行搭配,三局两胜。搭配时,要有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1)学生填表,探讨田忌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
(2)汇报交流,验证田忌赛马最优策略的唯一性。
师:填完表格,你发现齐威王一共赢了几次,田忌又赢了几次,田忌只有怎样才能赢?
(3)小结:田忌要想获胜要有什么条件?
①要让齐威王先出。
②用齐上――田下,齐中――田上,齐下――田下这样的策略才能赢。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有序了。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P106做一做
2.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学校下个星期举行跳绳比赛,我们班和四(2)班对阵:比赛规则是每班选派3名选手,三局两胜。
师:你们觉得我们班在比赛之前应该做些什么?利用怎样的策略获胜的可能性大?
(必须知道每位选手的大致成绩,这样才能合理的利用对策获取胜利)
课件出示资料:
四(3)班代表队四(2)班代表队
李明105个/分齐航110个/分
徐青90个/分王娜95个/分
贾梦婷60个/分李萌75个/分
师:请同学们帮助我排兵布阵,如何才能战胜四(2)班?
师:现在你明白刚开始时咱们玩牌时,老师总能赢的秘密吗?(将最大的牌对对方最小的牌,从而获取另两场比赛的胜利。)
【设计意图】让学生排兵布阵畅谈自己的经验,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11
设计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读、迁移延伸三个部分,体现了课堂的完整性;注重抓住课文的重点,摆脱通读通讲的毛病,注重课堂教学的发展性,摆脱了课时的限制;重视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设计特色:抓住重点词语切入教学内容,达到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农村小学也可以用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学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结合课文理解意思。
不理解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文:从文中提出几个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我想提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前检查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明白的词语,以便在课堂上释疑。)
二、课堂导读
(一)、解读课文。
1、让学生在小组中轮流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
才干的“干”应读gàn
草把子的“把”应读bà
调度的“调”应读diào
擂鼓的“擂”应读léi
丞相的“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一字排开”并连接起来?
……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39;问题,留到深读课文后再进行解答。
二、深读课文
师问:在感知课文内容以后,你对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人有什么看法?(从学生的的回答中提炼出“妒忌”和“神机妙算”这两个词。并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板书:周瑜诸葛亮妒忌神机妙算)
课文中从哪件事来体现两个人的不同性格。(草船借箭)
(一)、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1、朗读对话,分组讨论(出示问题)
①、周瑜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吗?他为什么要这样问?(引导学生从“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
②、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找借口为难自己吗?他为什么要接受任务?(引导学生从诸葛亮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2、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二)、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齐读后出示问题,分组讨论:如果你也在场,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呢?(教师参与讨论,随机点拔引导。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从而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相机板书:人
天文地理)
(1)安排周密。从“准备二十条船,布置草把子和青布幔子,每条船上还站着二十个军士。把船连接起来,一字摆开,两面受箭。”等词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周密安排。
(2)熟悉天文地理。从“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雾还没有散”“顺风顺水”等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熟悉天文地理,对天气早有预测。
(3)了解别人。“得请你帮帮我的忙”,“不能让都督知道”,“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可见诸葛亮对鲁肃、周瑜、曹操的性格很了解。
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积
极思考给予赞扬,特别要鼓励那些有创见的看法,不要太强调学生见解的正确与否。
从我们刚才的分析,你认为诸葛亮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神机妙算)
三、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即兴表演课本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部分。
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上台表演。(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多表演几组。)
2、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画草图的方法,简述“草船借箭”的部分。(先指名让两三名学生复述,再让同桌进行相互复述。)
3、拓展作业
①、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故事。
②、抄写新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12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把上学期同学们有关理想的文章引入课堂,引发对梦想的谈话。
二、学习《我的写作梦》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我们班级墙报上的《理想》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抒发童年梦想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自学儿童诗,读通、读顺、把体会和不懂得地方作上记号。
回忆学习方法,用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的批注。
(三)同学们在下面自由交流。
1、老师巡回,参与讨论。
2、重点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一起思考。
3、对学习优秀的同学,注意提高要求。
(四)全班交流。
可以代表讨论小组,也可以代表个人。
(五)老师检测生字词学习情况。
注意区别形近字,重点解释“铅字”的意思。
(六)认真朗读课文。
三、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
(一)指名上台,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写和解释。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沉甸甸的信,就像是放飞的翅膀?
(2)“我”为什么决的邮筒像一只大大的储蓄罐,存进去的又是梦想?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三、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选择真实朴素的写作材料。
2、展开想象,用心理活动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3、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
四、你也写一首儿童诗?
板书设计:
1、我的写作梦
作品——放飞()
邮筒——秘密大吃一惊
一天天等待
储蓄罐——一个梦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13
学生视角:
草船是什么样的船?为什么文章中用了借箭?整个故事发生在原因、经过、结果怎样?生动的情节吸引着学生学生边读边思,激发着学生学习热情。
难点:抓住课文内容,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教师思考:
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学《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的过程中,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知过人。文章内容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鲜活,人物关系微妙,中心突出。教学中应把握好文章赞扬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中心,结合学生对文章已有的认知基础,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
重点:从草船借箭中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他的神机妙算。
设计特色:
课内外结合,长文短教,读中感悟。
信息资料: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之所能神机妙算使得借箭成功,是因为他具有知自己知彼、知天知地的杰出才能;认识诸葛亮识大体、顾大局的宽广胸怀。
2、帮助学生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方法一:
理由: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程序:
一、提示课题,点出借字。
据课题:你认为文章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哪个字是题目的中心词?全文突出哪能个字?
二、理出脉络,围绕借字。
A借箭的原因是什么?
B借箭的经过怎样?
C借箭的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并据以上问题给文章划分段落。
三、掌握重点,突出借字。
借箭的经示是第三段(按三段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干。
A、在借箭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强调不能让周瑜知道?
B、等到什么时候才去开船借箭?为什么等到这个时候?
C、把船停在哪里?怎样停的?为什么?
D、借箭时,诸葛亮表现怎样?说明什么?
E、你认为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知天---预测准三天内必有大雾,回来时顺风顺水。
知地----大雾中能所船信在受箭最佳的地方。
知人------鲁肃忠厚(保密备船)曹操多疑,不睹虚实,不敢轻意出击。
表现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才华卓越。并通过周瑜与诸葛亮的语言、行动的对比,表现出诸葛亮顾全大局,豁达大度的风范,反衬出周瑜气量狭窄,妒能忌贤,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加害诸葛亮的卑鄙行径。
四、复述巩固,抓住借字。
五、演读欣赏,体会借字。
方法二:
理由:文章中心主要是赞扬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是贯穿在文中的主要线索。
程序:
一、复习导入。
组织学生进行补题练习,
练习分清前因后果,训练有条理地表达。
()草船()借箭。
二、抓住中心词,突出重难点。
1、引导通读全文,思考: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结合中心词进行质疑,师生共同梳理。
(1)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诸葛亮为什么能做到神机妙算?
2、引导学生分组研读课文,针对思考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建议,从知天、知地、知人三个方面,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强调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体会。
(抓住中心词,读书质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交流汇报,互相补充。共同操作,深刻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复述课文。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互相补充、评价,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师生共同利用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演示借箭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复述课文。
(培养合作交流意识,评价意识,动手实践能力。)
4、小结: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填空。诸葛亮是一个()的人。
三、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整体回顾全文内容,理解故事深层次的前因后果。(周瑜妒忌设局陷害;孔明大败失败周郎。)
四、再回课题,学后质疑、解疑。课题中的借换成取骗受偷行不行,为什么?
五、拓展表演,综合实践。
利用手中搜集的关于三国人物的资料,表演文中的故事。
资料:
1、《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罗贯中著。罗贯中,元末明初人,名本,号湖海散人,杭州人。《三国演义》的内容是描写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之间的历史事件,重点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及兴衰过程。它以三国历史为骨架,其基本轮廓和基本线索以及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与历史记载相去不远,但具体内容和血肉部分则出于虚构创作。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群众中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山东琅琊的一个官僚世家。
3、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总督东吴兵马。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东吴名将,周瑜死后,他总督东吴兵马。
5、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汉献帝时为丞相。
6、原著中对大雾的描写:上接高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反白昼为昏黄,变丹青为水黑。
7、原著本章小结:
浓浓雾露满长江,天地难分水渺茫,二十舟船能摆列,万余弩弓尽施张,
飞蝗透草摇天影,孔明今日伏周郎。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14
《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书:心爱之物的外形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
三、组织材料。(出示课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它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它是什么。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详细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小结:(出示课件7)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质疑导入。
1.这一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生读题)这是珍藏在萧红记忆深处的大园子!读课题。在她的作品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打开课本,把它找出来。
二、读说想象“自然之园”。
过渡:好,让我们到园中去漫步吧!(出示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相机指导把话说生动。)
2.眼前的画儿活了,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边读边想像,而且会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你们读这一段时有疑问吗?老师刚开始读到这儿时,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在写作文时总挑美丽的景色去写,为什么大作家萧红把这不太好看的白蝴蝶、黄蝴蝶也写下来呢?
4.总结:原来,她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眼中的自然状态下的园子。(板书:自然之园)
三、赏读感悟“自由之园”。
过渡:我们继续到园中去漫步!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读着,读着,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2.师:(引读)你们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中的一切—(点红本段中心句)
3.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拿笔画下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A、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
B、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就”字,有了它,自由的韵味全出来了,不信咱们来配合读一读,你读愿意的部分,我读就的部分。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C、是啊,这些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很想读,谁愿意和老师配合读。(句式拓展朗读:不愿意……就不……)你感受到什么?
D、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这次你要听清楚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哟!(句式拓展朗读:愿意在地上爬……愿意开两朵谎花就……愿意结一堆黄瓜就……)自由吧!
4.同样是自由,植物和昆虫的写法还有变化呢!谁来读出蝴蝶的自由(ppt出示蝴蝶那一句)
A、你们看,作者认为不太好看的黄蝴蝶、白蝴蝶又出现了,这一次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总结:这园子里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ppt出示: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睡醒”这个词了吗?如果把它改成惊醒行不行?
B、师生配合总结:是的,别小看了这个睡字啊,自然地睡醒才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花儿愿意睡到什么时候,就……鸟儿愿意怎么飞,就……,它若想要飞上天去,也……虫子愿意怎么叫,就……愿意和谁说话,就……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平时我的中心句在句首或句末,这个在句中。
6.是啊,园子里的一切景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来,我们一起再来配合着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7.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萧红眼里看到的自然之园。第十三自然段又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鲜活的、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其实,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本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自由呢?(是啊,我的心里自由,看到什么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古人说境由心生,高兴时看什么都好,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看什么都觉得自由。原来,这儿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自由之情!正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课文又是怎么表现我的自由的呢?默读3——12自然段,相信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许多自由的画面。概括地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自由的画面?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
引读:祖父……,生接……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
4.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是读起来却很洒脱,很孩子气,字里行间跳跃着两个字——自由,我们再来读一读。
5.我真的是在拔草、铲地、浇水吗?(瞎闹)文中有几个特写镜头,你觉得哪个镜头最有趣,让你有一种想和她一起玩的冲动?
交流咀嚼,预设如下: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一个“爬”字,一个“乱勾”,活脱脱的一个泥娃娃呀!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抢水瓢浇菜)
把这份自由、快乐大声喊出来!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6.师总结:在这个园子里,我想闹就闹,想玩就玩,等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不用——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你们看我的快乐、自由就藏在栽花、拔草、铲地、浇水甚至睡觉这些生活小事中。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叙事抒情。(板书:叙事抒情)
三、批注释疑“爱之园”
1.什么是自由,这就是自由,什么是快乐,这就是快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觉得这自由是谁给我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地方并不多,让我们回头默读3——12自然段,找出描写祖父的细节,凝神静气地读,把你的体会选择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2.同桌互相交流,如果你们关注的细节相同,那是心有灵犀,如果不同,那再切磋切磋。(一个劳动工具,传达着一份疼爱;一声嘱咐,透露出一份悉心;一张笑脸,无限宽容。)
3.是啊,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这园子就是祖父为我撑起的一方爱的天堂。(老师板书:爱之园)
4.现在,你还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5.总结: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这个园子不只是祖父的,它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再读题!
四、回忆课文,拓展阅读
1.同学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一生坎坷,悲凉。18岁,祖父就去世了。离开祖父,寂寞孤独的时光里,她常常回忆起和祖父一起——(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人疼爱是多么幸福啊!)
20岁时,她离开家乡,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遥望家乡的目光里,她仿佛又看见了园子里的景物——(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是多么快乐啊!)
3.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她提笔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ppt出示)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感受到了萧红的快乐、自由、无忧无虑,更感受到了祖父对她的爱,祖父对她的爱在萧红的心中化成了一首诗,又化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如果同学们想更多的了解萧红,就去读这本书吧!
附:板书
自然之园
叙事抒情
19.我和祖父的园子自由之园
借物抒情
爱之园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曹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议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高兴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态、语气作任何细致的描写,该怎样读才好呢?
(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指名分角争读3、4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
师:借箭成功了吗?读出书上有关语句。(生读出船两边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等语句)师:诸葛亮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雾,而他选择这一天行动恰好江面上有大雾,这是巧合吗?
(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到的)
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布置作业: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诸葛亮)(周瑜)
才干妒忌
因:十天造箭十万
果:三天借箭十万
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关键: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题把握课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小黑板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师生一起梳理问题)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通过知道什么,还想象知道什么,把学生带进课文内容中。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二)抓借箭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在生字旁书写一遍)、初步理解字义。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作者安排的材料补充完整。
(1)诸葛亮置备了草船,趁着大雾向曹操借箭。
(2)出示小黑板出示投影落实基础知识理清文章思路
(三)课后小结
教时
第二教时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录音投影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
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有感而发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二)导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划出对话进行研读:理解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就要交战(与造箭期限有关)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这是公事(要挟对方)军营里......(借军令进逼,暗示要立军令状)主动探究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指名读,同学评议。
3、分角色朗读对话。朗读欣赏评价促进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教时
第三教时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录音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听写词语:奉命撤退崎岖山涧居高临下斩钉截铁昂首挺胸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反馈: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一)巩固字词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挺有才干神机妙算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对比法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三)品评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骗来取代吗?为什么?
3、你还可以用别的顺序安排课文的内容吗?与课文的安排比,哪一种更合适。自由读、分组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学习如何更好地安排材料
课堂板书
草船借箭邀请鲁肃同去取箭船近曹营擂鼓呐喊曹操惊疑万箭齐发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课后小结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17
学习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考虑,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
教学准备
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2
、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身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身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身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一起解决。
五、指导书生字
1、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同学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誊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
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
教学准备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同学自身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同学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同学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身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同学汇报的顺序,引导同学深入体会:
A、同学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身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同学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身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
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洁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免费篇18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