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 >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

时间: 新华 四年级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预先设计师生活动和教学资源,制定实施教学的具体方案。写好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方便大家学习。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1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学情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当然,教师在设计中必须不破坏童话的原汁原味,还要巧妙加料把味调得更浓,这就是得凭借教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畅想。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读童话,而且也为成为一个小童话家而汲取养料。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学习目标:

1、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2、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同享。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自由推荐。

同学们,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久久迷恋。有了童话,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1、你能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童话故事吗?(自由推荐)

2、老师也向大家推荐一篇童话故事,它就是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相信同学们学了之后会有不少收获。(点击出示课题)

二、提炼主线,品读感悟

1、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个童话故事,划划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集体交流,互谈感受。

3、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对这句话有很深的感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引导体会:句子中的“我”指谁?(巨人)巨人的冷酷、任性你从哪些词句中能感受到?

4、学生研读,作记号。

5、自由交流,朗读体会:

1.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体会:你能把巨人的话说得更明白些吗?(我不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

巨人说这句话时他是怎样想的?(孩子在花园里乱蹦乱跳,会踩坏绿茵,会折断花枝,会破坏花园的美,我就不能欣赏花园的美了;我自己的花园凭什么让你们玩耍……)

指导朗读:巨人想得如此自私,怪不得他这样生气,你能读出他的冷酷无情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自由读、齐读)

2.……砌起围墙,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师深入发问:巨人他把自己与孩子,与社会隔绝开了,让自己独赏花园的美,他难道不冷酷吗?

3.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他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指导朗读:蒙在鼓里的巨人他没弄明白春天又到花园来的原因,竟把带来春意的孩子再次赶走,还训斥他们,你能把他的无情读出来吗?(指名读、赛读)

4.“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指导朗读:巨人为孩子的再次到来而生气,虽也为孩子逃窜后花园的`又一次冷清而不解,但更为一个小男孩的不听训斥而愤怒,你能读好他的大声叱责吗?(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5.师小结:从巨人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任性、冷酷,(出示冬景图)看着图,你还明白了什么?(师适当引导:是巨人剥夺了孩子们的欢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

6、巨人知道自己的任性和冷酷导致的不幸后果了吗?是呀,他经孩子的提醒终于醒悟了,他明白了什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出示春光图,看着图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引导学生明白有孩子的地方充满了孩子天真烂漫的欢声笑语,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给人以蓬勃的朝气。)

7、巨人明白孩子给春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为以前的任性和冷酷而后悔,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8、醒悟后的巨人不再冷酷、任性,我们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还和孩子们同嬉戏共玩耍。)

9、(出示春光图)看啊!他们玩得多开心,你们能向人们描述这幅幸福的画面吗?(学生自由叙述)

三、写告示牌,懂得分享。

1、巨人获得了幸福,他的幸福来源于什么?(宽容、善良,愿意与别人共享美好的东西)

2、是呀,巨人变得不再自私无情,他学会了给予、奉献。他想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欣赏到花园的美丽,特意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帮他写块告示牌。

3、小组交流,合作写告示牌。

4、集体反馈,出示:

我的花园会因你们的到来焕发生机与活力

四、拓展延伸。

出示书名,推荐:我们从童话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宝物,王尔德写的很多童话与《巨人的花园》一起编印成一本书,书名就是《巨人的花园》,请小朋友们课后认真读一读,也可以互相推荐好的童话故事,希望大家会获得更多。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区别“漂、游、跑”的意义。

2、继续根据要求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清亮”和“清脆”的不同。

3、通过对文中词句的理解,感受小溪流活泼欢快,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继续预习课文并从反馈交流情况入手。

教学难点:

预习理解的正确性。

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唱歌的小溪流吗?你们听过小溪流唱的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文井所写的《小溪流的歌》,去认真感受一下这首永唱不衰的歌吧。

2、引出课题,小溪流究竟唱着怎样的.一首歌呢?

二、阅读教学:

1、这是一首怎样的歌?

2、出示关于描写小溪流向前奔流的句子,让学生填写完整。

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唱着歌),(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

小溪流(笑)着往前跑。

小溪流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渐渐地,又有许多别的小溪流来跟他汇合。

3、读第2、3小节,思考:你觉得小溪流的奔跑有着怎样的特点?

4、组织交流:

(1)第2小节从“快乐”入手。圈出小溪流动作的词语。

(2)朗读小溪流、小树叶、小蝌蚪的句子,想像有趣的情景。

(3)第3小节围绕“不怕困难”来交流,抓住“轻轻跳跃、一股劲儿、什么也阻止不了”等词语。

(4)出示课后“阅读新体验”中的第三小题,思考为什么小树叶和小蝌蚪的行动都不用“跑”?

(5)最后一小节,扣住“不知疲倦”,归纳出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活泼快乐、积极向前永不停息的前进之歌。

三、拓展训练:

1、思考:想想还会遇到哪些事物,代表哪些困难?哪些是积极的好朋友,又会给予哪些帮助?

2、推荐阅读《小溪流的歌》原文。

四、总结全文

板书:

小溪流的歌

活泼欢快不知疲倦勇往直前

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

教学效果反馈:

这是一则童话故事,学生很乐意去学。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自自主去学习,通过感知指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语气去体现人物特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大致知道了小溪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很可爱。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小溪流和枯树桩和枯草的对话很感兴趣,因此我抓住了这一契机,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去体会去比较,使他们更清晰地体会到了小溪流那永不停息的精神。

在作业练习中,少数同学对文章的主旨认识不够清晰,完成“读写双通道”时,有些离题。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3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文章介绍的是高科技知识,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又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表现了少儿科普文章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习课后的生字,掌握“培训、夏令营、兴致勃勃、喷射、侦察、某地、自豪、资源、矿藏”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

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教学准备:

生:预习课文;生字、生词卡片;课前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

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齐读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卫星的课文。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二、观看有关卫星的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各练习拼读两遍。

2、用生字卡指名拼读、正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训、营、侦、讯”等字的读音。

3、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在田字格上书写。

(1)注意“喷”字的笔顺。

(2)注意“勃”字左下部分“子”横变提。

(3)注意“豪”与“毫”、“培”与“陪”、“训”与“讯”的区别。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生字。

4、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水平方向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成为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

兴致勃勃:兴趣很高的样子。

炽烈:形容火旺盛、猛烈。

扶摇直上:形容迅速往上升。

宛如:好像。

大显身手:形容充分显示自己的本领。身手:指本领。

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云图:云的图片,是辨认天空云况和云状的参考依据。从气象卫星发送来的云图,能显示大范围的云况。卫星云图是气象研究和预报的参考资料。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或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或西印度群岛一带海洋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

庄重:语言、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红外相机:利用红外线作为光源的一种摄影装置。

雷达:一般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又多又好,来不及观看。暇:空闲。

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办法和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

2、读后汇报。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造卫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人造卫星的一些知识,这一堂课我们由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

学法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1、围绕“这五种人造地球卫星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展开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边读课文边画出描述每一种卫星各自特点和功能的语句。

(2)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几遍。

(3)学生组成几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5)引导学生总结这几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先写它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功能。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种人造地球卫星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三、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1、引导学生讨论:

(1)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离不开人造卫星?是哪种人造卫星作出的贡献?

(2)你们还打算让这些人造卫星为人类做什么?还想发明什么人造卫星为人类服务?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演。

先在小组内表演,再推荐面向全班表演。

四、总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二、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读好不同卫星的语气,体会它们各自的心情,表现出各自的本领。

(侦察卫星说话时很得意,气象卫星很庄重,导航卫星活泼有趣,通信卫星说话时很有把握,资源卫星内心很自豪。)

三、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带点的词语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2、约莫过了十来分钟,卫星脱离火箭,循着一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

四、拓展延伸

1、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口头介绍一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2、你还知道有哪些人造卫星?能说说它们的特点吗?

3、你还知道哪些航天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五、总结

1、齐读全文。

2、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了解了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同学们以后要多读科普读物,主动学习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并能有条理地介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这种动物吗?了解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指名逐段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读完后,指名说)

2、查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

(2)猜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

(3)根据动作选配词语: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的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再读课文,说说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筛选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5、班级汇总各小组的问题。

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集体研讨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

①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猎食性……像鸟类……

④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飞向了蓝天。

2、集体研讨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

如,(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部分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2)“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思考: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1)出示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这部分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第3、4自然段,小组讨论: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时间繁衍生息的情况各自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支撑整个身体生活习性上数千万年后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长几十米……身体形态、性情上庞大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体态、生活习性、体表变化上。

4、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体现了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哪些信息?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小结积累

1、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将这样的语句誊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板书]

6、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恐龙中的一支飞向蓝天

[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在证实假说的过程中,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着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因此,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5

【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同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同学探究意识,培养同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天性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4、读题、解题:

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局部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屏:

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⑵猜词语竞赛,出示字屏:

颜色多,绚烂多彩──五彩斑斓在空中回旋地飞──飞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局部──点睛之笔。

⑶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

(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⑴先自身读。

⑵再讨论。

⑶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身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6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u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u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u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u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u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4、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u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

5、小结板书。

(1)教师引读板书。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意味着——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

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1交流。

2想像: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

3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

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

附板书:

整整19年匈奴苏武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气节握抽刀自尽举旌节

痛斥卫律持忍受折磨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案 导语: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

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

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

(二)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

(①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②③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④⑤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⑥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

(三)过渡语:

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练习,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词语:小鸟蓝天恐龙)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指名生读)

2、师:谁能任意选择其中的词语说句子呢?

3、师:在人们的脑海中,恐龙体骼庞大,小鸟娇小轻盈,它们之间似乎毫不相干。但是,近年来科学家们却有这样一个重大发现:(多媒体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全班齐读句子。

4、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呢?(鼓励学生质疑)

5、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合作学习一篇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师板书,全班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2、(大屏幕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

3、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互助理解,相机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解答质疑,理解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读了课文后,课前的疑问有答案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谁先来说说,恐龙的一支演化成了鸟儿,科学家们找到的依据是什么?

2、(多媒体出示句子)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自由地读读这两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理解“欣喜若狂”“点睛之笔”)

(2)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证实了恐龙的一支最终演化成了鸟儿,那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飞向蓝天的呢?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恐龙演化成鸟儿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征,用笔在书上划一划。(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学习。

3、全班交流:

(1)恐龙演化成鸟儿经历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征?读一读你划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利用多媒体完成表格)

(2)你觉得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有趣吗?那现在就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时期练习读一读,待会请你读给大家听。(学生练读,展示朗读)

(3)学生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语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演化的过程说一说。

(4)师:课后把这个有趣的演化过程说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吧!

4、师: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多媒体出示,全班齐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师:老师想把这句话这样改一改,行不行?(多媒体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师:课文中还有不少这样语句表达准确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5、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教师总结全文。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9

教材分析:

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篇童话,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已的花园里玩,很生气,就筑起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只有冬天,直到一天孩子们从墙洞里爬进来,春天也就来了,后来在孩子的启发下,世人拆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世人生活在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教学时一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你们都读过谁写的哪些童话呢?请你告诉大家。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读了故事的名字,你最想知道什么呢?这篇文章将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们带着思考进入故事。

二、整体读文,把握。

1、自已读课文,边标自然段,边画出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

2、小组互相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再指名提出不懂的词句。重点解决: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喧闹(喧哗热闹)、训斥(训诫、斥责)、叱责(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这几个词在理解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句子解决,如洋溢一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句子,孩子们在花园里玩时是什么样子?使学生体会孩子们在玩时的快乐。再联系生活,什么时候洋溢着欢声笑语?然后让学生自已说句子。

还有隆冬、瑟瑟、冷酷可能学生也有不懂,也可联系句子,或是用换词法,或让学生想象、做一下动作,马上就可以理解。

4、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名分段读故事,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纠正个别读音如:火辣辣后两个字读平音。

5、指名说说课文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是围绕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还写的。

三、总结拓展

1、巨人在回来前,回来后,醒悟后态度的变化,使花园也发生了不同的情况,多神奇呀,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讨论。

2、请小朋友们在课下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比比谁读的童话最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在课下你们又读了多少童话故事呀?请大家来简单交流一下自已的感受吧!读了这么多童话,你有什么收获呢?

2、今天我们就继续来阅读《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请一个小朋友先来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这个故事吧!

二、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们自读故事,分别画出,巨人回来前,巨人回来后,巨人醒悟后花园里的情景。

2、交流巨人回来前和回来后的句子。指名分别读这些句子。

A、指导回来前的句子。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呀?是呀,花园里多美呀,用你陶醉的样子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回来后呢?请同学们把惨状突出出来,冷。指名读,指名评,再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生气地把孩子们赶跑了,请同学们找出巨人赶孩子们时说的话。

4、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的,他的动作、神情如何?根据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分组比赛读,再指名做动作读。

5、读了这三句话有什么感受呢?

6、当巨人把孩子们赶孩子们时,在桃树下有一个小男孩却没有跑,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八自然段想象一下: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指导学生想象劝说巨人回心转意的语言技巧,例如开始对巨人说话要婉转,然后再让他醒悟)下面我们就来读读下面的部分,请划出巨人醒悟后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巨人这时说的话,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呢?该怎样读呢?读好巨人的心情变化。

7、读了这篇童话后小朋友们是否有什么体会或发现。请谈一谈。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三、拓展练习

1、先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进行再次体会,可以几个人表演,也可以再去读读有关段落,也可以与同学就哪个人展开评论。并把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在课下自搜集自已喜欢的童话。

第三课时

一、交流各自所读的童话

将各自搜集到的自已喜欢的童话,互相交流,然后小组结合商量以自已的形式汇报展示。挑个别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

二、改童话。

其实,我们人人可以创作童话。首先,让我们来改一改。

角色变换一下:把巨人变成智慧爷爷的角色,

把小男孩变成小巫的角色,题目变成《小巫的花园》。起因是:小巫和伙伴们在玩耍时发生了矛盾,于是他便把伙伴们赶出了自己家的花园,故事便开始了。

师生共同改写。

三、编童话。

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它故事语言生动,情节奇异。它按人物形象,通常见的有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人物都是人,但这些人的性格、行动、等都特别离奇夸张,比如《皇帝的新装》。拟人体童话,是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非人类的事物具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主要描写自然的人特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越常人和自然的、妖或宝来展开情节,如《神笔马良》。让我们学着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从童话的宝库中得到更多的宝物。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创编一篇童话。先想好要揭示的道理,然后用一个故事通过对比的方法寄托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1520分钟后交流。

1、请每位同学介绍自己编写童话的题目。

2、选择其中的1———2篇由作者诵读,全班同学共同帮助修改,使之成为一篇优秀习作。

3、同学们每小组选出一篇童话进行练习表演。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蒙迪的坚定信念,体会人物的内心。

2、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重点:理清叙述顺序和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内心,理解重点句。

教学教具: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方法:

启发提问、点拨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自由轻声读课文

1、课文中有一句话对“永不放弃”这个词语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请同学们找一找画下来。指读点题句:您可以不改动这个“F”,但我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理想!理解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在读这个句子时,应把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不打算放弃”、“自己的理想”,能够表达他态度的坚决)

2、想象一下,他说这话时。眼睛里会放射出什么样的光芒?

3、谁能扮演一下蒙迪把这句话读一读,让同学们无论从语气中或是眼睛中都能看出你态度的坚决。(2-3人朗读)

4、齐读感受蒙迪态度的坚决!

5、探究正确的理想观:你打算向蒙迪学什么?(看最目标、永不放弃)

描绘梦想部分

1、明确学习方法: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坚定的说这句话呢?文中还有表达他情感变化的段落和句子,请大家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句子)——体会(关键词)——悟(内心)——究(正确的理想观)进行小组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2、共同探究

回答问题重点理解兴高采烈、详尽词语的意思。

体会感情:描述梦想是蒙迪会是一副什么表情?(兴奋)。指名读(2-3人)

评价梦想:你觉得蒙迪的梦想是一个什么样的梦想?(目标远大、美好、也一定是他很早以前就有的理想)

三、“实现梦想”部分

1、引疑: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担心吗?自读课文:说说他是怎么做才获得成功的?(脚踏实地、不断追求)

2、体会人物内心:想蒙迪会把那份得F的作业放那?看到时他会说什么?想像画面、体会人物品格!

四、小结

1、重点理解:克利亚老师最后说的那句话怎么读?(高兴、赞赏)指读。

2、人物评价:你如何评价克利亚老师?不同见解给与鼓励!

3、思考: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学生发言,适时点拨。

五、布置作业

搜集与本科内容相关的格言警句。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11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2、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板书: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板书:惩治官绅)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西门豹很客气地“请”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时,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目的是要吓唬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板书:破除迷信)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4、指名分角色读这部分。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

引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2、补充题目:()的西门豹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五、作业布置: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神奇。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发音干扰而读错,要提醒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字典弄清字音。本课要求会写的11个字,大都笔画繁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准确识记并书写。

2.阅读理解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读后有什么体会或发现。

3.表达运用

让学生在明白了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可以与同学合作读一读、演一演、议一议。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课题,解题趣

1.板书课题,揭题导入。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童话,题目是《巨人的花园》。

(2)课件出示:巨人的花园。

2.简介作者,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19世纪后期英国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主要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快乐王子》《石榴屋》等。

(1)师介绍作者,引导: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2)生齐读课题,交流回答。

3.看题观图,初识巨人。

(1)师:这个课题很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说说你的理由。

(2)生交流。(预设:巨人)

(3)师引导: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

(4)课件出示巨人图片。

①师引导:这就是巨人。把他跟他身边的孩子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②预设:太超常了。

③师小结:童话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的奇妙。(板书:奇妙)

【设计意图】这节课一开始就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因为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裁是沟通学生语感和意境的枢纽。所以本次课我从情趣基调入手,用“巨人”这个形象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之境”,从而让学生对童话中的奇妙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板块二学习字词,析词趣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引导:《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花园去瞧瞧吧!

(2)读故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①师指名读阅读要求,并指导:读童话可不能像读普通课文一样,而是要像讲故事一样读。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还要想办法认识不会读的字词。

②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会认的字:硕(shuò)允(yǔn)砌(qì)覆(fù)啸(xiào)缕(lü)搂(lǒu)颊(jiá)

会写的字:硕(shuò)允(yǔn)砌(qì)牌(pái)禁(jìn)惩(chénɡ)踪(zōnɡ)啸(xiào)私(sī)颊(jiá)拆(chāi)

①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硕、拆”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允”读“yǔn”,不要读成“yǒnɡ”;“砌”读“qì”,不要读成“qiè”;“颊”读“jiá”,不要读成“xiá”。

②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③指导写生字。

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交流记忆方法。

④师引导生观察字形,明确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示范写字,并指导书写。

(2)词语归类。(课件出示三组生词)

叱责北风呼啸快乐欢叫

自私冰雹疯闹增添春意

脸颊小鸟歌唱立刻逃走

拆除桃花盛开景象可爱

①生自由读词,边读边想: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②师指名读词并交流这三组词。

③师小结: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描写的是巨人、花园、孩子。

④师指导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注意读出词语的味道。

⑤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词亦需“语境感”。词语归类中的三组词语分别指向巨人、花园、孩子,这种词语上的运用妙在其营造的语境,让学生的语感和境感在诵读中得到了融合。

板块三初识人物,感文趣

1.师引导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预设:巨人)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

2.生交流,师引导生用上“开始、后来、最后”等词,概括地说一说。

示例1:巨人给我留下了自私的印象。我是从巨人突然回来,见到孩子时的样子看出来的。

示例2:巨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知错能改,我是从一开始巨人把孩子们赶走,然后明白了有孩子们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这些情节中感受到的。

3.师小结:这位同学用上了“一开始……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说清楚了。看来,抓住主人公的形象,的确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明明是同一个巨人,同学们却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说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用心体会。初读课文时巨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设计意图】就课程而言,写法决定读法,读法决定教法。《巨人的花园》是篇童话,在感知环节将“文体意识”融入其中,授之以渔,让学生懂得抓住主人公形象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心。

教学难点:

1.能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2.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爱因斯坦,去看一看他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请同学们根据上一节课的内容来说说看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几次见面?(三次)

过渡: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次见面中去看看爱因斯坦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二、第一次见面

1.请同学们默读1-3自然段,去找找第一次见面时的爱因斯坦是怎么样的呢?(指名回答)

2.出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鞋子。”(齐读)提问: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觉得爱因斯坦怎样呢?

(1)他为什么不刮胡子呢?为什么头发蓬蓬的呢?联系我们生活中怎样的人才会这样呢?原来他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拘小节”。(板书:不拘小节)

(师:如果我们直接说爱因斯坦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你们会认同吗?可能不会相信,通过对胡子、眼睛、头发等细致的描写,会更加有说服力,更加生动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拘小节的科学家。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2)爱因斯坦怎么把卧室里的鞋子都穿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回答,他可能思考问题太认真、太入迷,以至于忘了换鞋子。)

3.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呢?在第一次见面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很爱思考呢?(指明回答)

4.出示: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1)什么是“一边……一边……”呢?就是同时进行两个动作。同学们,你们平时走路的时候会思考学习上的难题吗?不会,他可真是爱思考!(板书:爱思考)

(2)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读的真好,你抓住了“友好地”这一提示语。被撞后的爱因斯坦还如此有礼貌,可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宽容、平易近人)

(3)被撞后的爱因斯坦道歉后立刻低头向前走去,他急着干嘛去啊?哦,他又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了,他真是爱思考,舍得不浪费一丁点时间。

过渡:小女孩回到家后,她的父亲听了这件事后是如何评价爱因斯坦的呢?“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伟大的人!”

5.小女孩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不伟大)

出示: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伟大的人”呢?

(1)谁能用陈述句的语气来说一说这句话呢?

(2)在小女孩的眼里,他只是一个连衣服都穿不整齐的“普通人”。

过渡:那么爱因斯坦会觉得自己伟大吗?下面我们自由地来读一读4-6自然段,看看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三、第二次见面

1.请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一位同学扮演爱因斯坦,一位同学扮演小女孩。老师来念旁白。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向爱因斯坦一样爱思考哦!

预设学生回答

(1)爱因斯坦明明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但却不觉得自己伟大。他很谦逊诚恳。(板书:谦逊诚恳)

(2)在小女孩的眼中,任何人都只是身边的普通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都是天真无邪的表现。

(3)然而成熟的爱因斯坦也跟着小女孩“胡闹”。出示: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调皮、友善)(板书)也感受到了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2.提问:找一找第二次见面中用了哪些笔墨来写爱因斯坦不会穿衣服呢?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

(1)衣衫不整是怎样的呢?引导同学们用第一次见面时的外貌描写来陈述。

(2)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思考。爱因斯坦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将“一面……一面……”与“一边……一边……”联系起来理解,都是表示两个同时进行的动作。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也来试试造个句。

(师:为什么在这里不进行详细的外貌描写了呢?如果再写,就和上文重复了。在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爱因斯坦的一系列小动作来突出他不拘小节、爱思考之外的友善和调皮。)

过渡:爱因斯坦虚心地像小女孩请教穿戴要领,他只是随便问问的吗?不是,他真的去做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第三次见面的情况。

三、第三次见面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说的穿戴要领有用吗?(有用)

出示:“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的整整齐齐。”提问:从这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不仅友善、调皮,而且真的去认真听取了小女孩的话,他真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请同学们呢快速浏览课文第6自然段,读一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对话,想一想这两个人仿佛是什么样的关系啊?(朋友)

3.一个严谨的科学家能和一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为朋友,可见这位科学家非常的友善、有童心,同时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对小女孩的喜爱。

过渡:就因为爱因斯坦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他们两成了好朋友,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姑娘的母亲的好奇心,她不知道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有什么共同话题。

四、总结延伸

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聊些啥呢?

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么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提问:什么是“只好”呢?就是除此以外什么都不会做了。可爱因斯坦真的什么都不会做了吗?不是的,因为他非常的谦虚。

2.小女孩的母亲之所以好奇是因为把爱因斯坦看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爱因斯坦伟大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既可)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但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而是因为他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他爱思考、生活不拘小节;他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拥有一颗童心;他善于和小朋友相处,十分喜爱小朋友……这些品质让他变得伟大。

3.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旨在通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相处过程来体现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在我们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好,通过一些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把人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课后多读读一些写人的文章。

板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思考不拘小节

谦逊诚恳友善调皮有童心

“伟大”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14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陈醉云多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饱含着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与赞美。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带给他们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学生通过朗读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可能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因此,在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领悟文章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提升,使学生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鸡冠花、归巢、率领”等词语。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语言,摘录积累好词佳句,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迷人,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读熟课文,回忆经历的乡村生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乡下就是指农村,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了解到的乡村生活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呢?(学生自由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去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装饰、罩衣、归巢、结瓜、鸡冠花、率领时令、向晚

2、指导书写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丽风景?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乡下人家这几幅风景的特点。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4、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像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中心句,即全篇文章都围绕这句话来写。

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文本,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那乡下人家到底独特、迷人在哪?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幅风景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

第一句。

装饰(出示)读句子,瓜多,色彩明丽,体会色彩美?

分析对比。石狮子和大旗杆一般是在什么地方能看到的?给人什么感觉?

这句话,作者通过对比的写法,这种最平凡的事物把农家小屋点缀得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

小结:既有生机勃勃的动态美,又有赏心悦目的静态美,富有生活气息。

齐读句子,边想象画面。

(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美美地读一读,想想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画下来,简单写自己的`感受选择画面,小组分工。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时令”是什么意思?那“依着时令”就是

1、这里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用了两个词来形容,你能找出来吗?它们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说既朴素又华丽呢?

小结: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真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看看这“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农家小院真是迷人,一起来读这句话。

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探”,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俨然一位阅兵的将军,斗志昂扬,又如一个尽职尽责保护家人的丈夫。运用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天高地阔地吃”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如果你在这种环境中吃饭有什么样的感觉?和你平时在家吃饭的感觉一样吗?

小结:嘴里嚼着美食,鲜花陪伴,虫鸣悦耳,还这样天高地阔地吃饭,能说不独特、迷人吗?(齐读)

2、第六自然段:(出示图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注意读出标点的作用)

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累了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小结:本文向我们展示了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思考: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大多出自谁之手呢?

归纳:赞美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生活家园的美好品质。

三、揣摩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

1、出示最后一段。重读关联词语。

明确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交叉运用。

2、作者把景物写的生动,洋溢着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得益于一种修辞手法——拟人(三次)

练笔:乡下人家的冬季风景如何呢?想象一下,写几句话,用上拟人的修辞方法。

四、展示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谈谈看照片的感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体会。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自读阅读链接《在天晴了的时候》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1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装饰、率领、觅食、和谐、倘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画面。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感受田园风光的独特美好,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

2.大家都听过这首歌吧,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扫清字词障碍。(可借助工具书,与同桌、教师讨论交流来完成)

2.把课文读通顺,找出概括乡下人家生活的一个自然段。

3.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

4.默读课文,看看其他几个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之处?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自然段加个小标题。

(1)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间再互相讨论。

(2)让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教师选择最合适的小标题板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冒春笋竹林鸡觅食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瓜架秋虫鸣月下人入梦

三、小结

课后,请大家继续读课文,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欣赏那乡下人家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想象画面,品读感悟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美丽的乡村画面,再次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之处。

2.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谈谈自己读后的所感所悟,组内同学纠正、补充。

3.分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拟人的表达方法。

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2.采用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的生活环境。

(1)课件出示句子,品读色彩之美:

课件出示三: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绿绿的叶。

①引导学生抓住“青的、红的、绿绿的”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瓜果色彩的明丽。

②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读出这一份色彩之美。

③师:你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瓜架下,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别有风趣的装饰,看到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课件出示句子,感受对比之妙:

课件出示一: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可爱多了。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城市和乡下的对比,写出了乡下人家独特的房前装饰,衬托出农家小屋的别致亲切、质朴自然。

师:这就是对比的妙处,今后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对比手法,你的文章也会更生动。

(3)课件出示句子,感受拟人之美:

课件出示二: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从土里探出头来。

小结:“探”字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受到嫩笋的长势迅速,如同一个淘气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三、回顾全文,总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

2.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问题:

(1)课文是按怎样的空间和时间顺序描写的?

(2)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2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空间(1~4)屋前:种瓜、养花

屋后:种竹、养鸡、养鸭别致生动

时间(5~6)夏天:傍晚门前吃晚饭

秋天:夜晚听歌入梦乡自然和谐

总结:(7)总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房前屋后漾祥和瓜田篱下溢浓情

[教学反思]

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进行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我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专心、认真,难怪诗人最喜欢他,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喜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

生指名读

生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17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

3、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4、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5、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再现全文

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写写生字,记记新词

chaoshimitang

l·归()装()()食()若

2.guanlu

冠率

guanshuai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

1、组内品读,交流感受。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

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厂。(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c、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体现了宁静、和谐的农家生活画面)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乡村淳朴、宁静的生活以及作者朴素自然的表达方法。

3、体味语言,感情朗读。

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体会课文最后—‘自然段,进—步深化主题。

A、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怎样理解这句话?

B.同桌交流。

C.全班交流。

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画面。

2、仔细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3、认真抄写或默写你喜欢的部分。

阅读链接

1、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2、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四年级教案大全语文下册篇18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多媒体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这就是几亿年前,主宰着整个地球的生物——恐龙!

这可是我们最常见的凌空翱翔的鸟儿。

这两者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但科学家们惊人的发现,它们之间却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一位作家用准确生动地语言,把科学家们的探索发现写成了一篇科普小文。今天就让我们循着科学家的探索之路,开始我们的神奇之旅吧!请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

a)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朗读,读准生字的音,对难读的句子或段落你可以多读几次。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看谁把课文读得最通顺、最流利。

b)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吧(出示词语)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谁来读;谁再来读一读(你读的很正确)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光把词语读正确还远远不够,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词,你来读,你读,你的脑海里浮现怎样的画面?

(鲨鱼正张开血盆大嘴,吞吃猎物;狼群撕扯猎物,血腥、恐怖的场面)

再来读一读,对!这才叫读出词语的味道来。(对!读出词语的意思来了。)

下面我们想想词的意思,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来!

你读(温顺可爱:读的好,仿佛看到乖巧的小白兔;凌空翱翔:读不好,想象一下鸟儿展翅高飞的画面,再读,有感觉了。读的好,仿佛看到长空翱翔的雄鹰。

女同学读:轻灵、敏捷;男同学读:笨重、迟钝)

同学们读得真好,读词语,读句子和读课文一样,都要读出它内在的意思读出自己内心的感悟。

③现在再让你们读课文,你们能把它读得有声有色吗?请选择你认为难读的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语段来读。谁能抓住机会!(你读得字正腔圆,象个小播音员。你很努力,也很勇敢向困难挑战。你读的很正确、很流利。你的声音真好听,象百灵鸟)

c)初读了解内容

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读得身临其境,谁能说说这次神奇之旅,你有什么发现?(你的眼睛真亮;你有很大的收获。)

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儿童科普文章讲究语言的准确、生动,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一、二自然段,去感受科普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吧!

a)出示第一段

①自由的来读一读第一段

就这样读,对语言的准确生动,大家可能感受不深,老师给你一参照物,你们上下对比,反复读读看,肯定有很多发现。

②同桌同学先交流一下

③谁来谈谈自己的发现?你还可以从那些地方体会到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第一句

(生:凶猛、笨重、迟钝写得特别生动,感受到恐龙的特点。

师:你体会的真好,说得多么形象,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谁再来读?

师:对于写鸟的句子,你们有何高见?

生:用上轻灵、五彩斑斓,我感到了鸽子小巧玲珑,多么的可爱,孔雀的羽毛是多么的鲜艳美丽。

师:多么机灵,多么漂亮的鸟儿呀!你能把她读好吗?

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这句话,请粗犷的男生来读恐龙的句子,请温柔的女生用甜美的声音读写鸟的`句子。我们换一下角色,也能读——读得真不错,更让人惊喜。)

④你还可以从那些地方体会到语言的准确和生动?谁有自己另外的见解?

第二句

(生:一支用的非常准确,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能进化为鸟类。

师:是呀,如果没有“一支”,那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的重量级的恐龙也飞上天,那真令人难以想象!可见,这“一支”用的多么准确。

师:恐龙的演化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经过几亿年的漫长岁月,沧海桑田。这“漫长”能省吗?

师:凌空翱翔,多么令人向往!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b)小结学法学习第二自然段:

刚才我们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生动,用词的准确。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哪些地方也让我们体会到语言的准确与生动?自由读第二段并在书上圈、画相关词句。

i.出示句子

这句话哪些词用的非常准确,一种小型、很可能,她不能肯定,还只是一种猜测。科学就需要严谨用词啊!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article/2人、齐读

科学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假设呢?是因为早在————

我们也来看一下恐龙和鸟的骨骼结构,注意到了吗?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ii.还有谁找到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辽西的发现——

画卷指什么?辽西的发现是什么?这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做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那就自豪、兴奋地读一读吧!

iii.看见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老师也心理痒痒的,我们合作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半句,你们接下去读,看看我们合作的是否密切?你看,这样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结构是多么严谨呀!这就是科普文章的又一大特点。

四、总结

这是一篇多么有趣的科普文章,生动的描绘激发同学们无穷的想象,准确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推断。我知道,同学们心中还有很多疑惑,如恐龙的哪一支是怎样演化为鸟类的?等等问题。下一节课再让我们班的陈老师带你们继续神奇的探索之旅。

6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