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时间: 冰纯2 五年级

  这篇课文选材具有鲜明的特色。作者颇具匠心地截取了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断,反映出人物的崇高境界。哀莫大于老年丧子,要经得起这莫大的哀痛,需要极大的意志力。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经过、结果、伟大意义,了解毛岸英个人及赴朝的缘由、牺牲时的实情实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同时用笔勾画出不理解的生词。

  2.出示生字,生读,注意纠音:“拟”,应读“nǐ”, 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 不要读成“zhù”;“殉”,应读“xùn”, 不要读成“xún”。

  3.提出不懂的生词,结合预习和全班讨论交流解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5.结合收集的资料简要谈谈抗美援朝战争和对毛岸英的了解,为学文作铺垫。

  三、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1)“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师提示: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可联系交流的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毛主席对他要求严格,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认真体会第八自然段

  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A、“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是父亲对儿子很自然的一种感情,毛泽东想到儿子奔赴朝鲜战场时, 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去相送,作为父亲,谁又不想和死去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呢?至此,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生练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B、“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中许多志愿军牺牲在了朝鲜土地上,进而换位思考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的想法: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 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 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4)“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从毛主席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谁来谈谈对这两句诗句的理解?“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6)“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我们不由得不说: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四、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以上的语句中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那么,这些语句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五、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五年级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_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悲痛心情,领略他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_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悲痛心情,领略他的伟人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_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悲痛心情,领略他的伟大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

  一、引入

  师: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让我们一起来吟诵。我读诗题,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_……

  生齐声背诵──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读毛主席诗词,我们感叹毛主席是一位充满英雄气概的革命家,这位心胸宽广、豪气冲天的共和国领袖,作为一位父亲,也同样关爱着自己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感受毛主席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和非比寻常的伟人胸怀。

  二、读通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师: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几名同学读一读。

  学生分段读。

  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吗?交流一下。

  拟:初步设计编制、起草。

  勋鉴: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多用于政界、文界。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鉴,审查,看。勋,功德,功劳。

  殉职:因公务而牺牲生命。

  踌躇:犹豫不决。

  黯然:昏暗的样子/心情沮丧。

  师:读课文,思考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并思考。

  师:请几名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文章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1:彭德怀司令员给毛主席发电报,告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主席很伤心。

  生2:毛岸英在朝鲜牺牲了,毛主席同意把他的遗体留在朝鲜。

  师:_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_听闻这个噩耗后克制住极度悲痛的心情,同意将毛岸英遗体葬在朝鲜,展现了_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板书:

  1950年牺牲悲痛葬于朝鲜

  三、品读重点句子和重点段落,体会毛主席为儿子的爱和作为领袖的博大心胸

  师:当得知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牺牲的消息,主席默默承受着多大的悲痛,又做了怎样的抉择?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主席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句子。

  生默读并划出相关语句。

  师:读一读。

  生读描写主席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句子。

  师:毛主席的悲痛和抉择源于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来自──

  生:朝鲜。

  师:是谁写的?

  生:彭德怀。

  师:电报的内容是──

  生读第三段。

  师:从收到这封电报起──

  生读四五段。

  师:主席自收到电报,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烟,他在想什么?

  生1:回忆和毛岸英在一起的时光。

  生2:回忆和儿子在一起的情景。

  师:读一读。

  生读“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这次怎么会──”

  师:儿子是地下党冒着生命危险救回来的,主席该是多么疼爱他,怎么忍心让他去农村艰苦的环境中?

  生1:锻炼他。

  生2:为祖国建设积累经验。

  生3:不脱离人民大众。

  师:儿子一次次与自己分离,又一次次相聚,虽然聚少离多,但父子的亲情是时空隔不断的。作为国家主席,_没有给自己的孩子任何特权,而是象锻炼一个普通青年一样锻炼他。

  父爱沉沉啊!

  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又有文化,完全可以找份悠闲的工作,他怎样会到枪林弹雨的战场呢?

  1950年10月,为抗击美帝国对中国的野心,_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

  毛岸英在家中遇到了准备出征的彭德怀,便要求入朝参战,并得到_支持。随后,他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除了彭德怀等几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

  11月25日,志愿军总部遭到美机轰炸,毛岸英不幸倒在汽油弹的熊熊火焰之中,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师:毛岸英参加保家卫国的战争,隐瞒了他的真实身份,那是因为──

  生1:不想搞特权。

  生2:做普通的战士。

  师:他是多么惦念父亲啊!

  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他想对自己的父亲说──

  生写一写。

  师:读一读。

  指名读“毛岸英想对父亲说的话。”

  师: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机会了。

  父子是心心相通的啊!痛失爱子,主席无比悲痛。他──

  生1:整整一天不说一句话。

  生2:只是一支又一支的吸烟。

  生3:情不自禁喃喃的呼唤。

  师:毛岸英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朝鲜首相请求──

  生:把遗体安葬在朝鲜。

  师:主席同意了吗?读7至10段。

  生自由读课文。

  师:主席同意把岸英葬在朝鲜,那就意味着──

  生:连遗容都看不见了。

  师:岸英去朝鲜前,主席工作忙,没见到最后一面,此时的他多么希望能……

  生:看看儿子的遗容。

  师:他却做出了非同寻常的决定──

  生:把儿子安葬在朝鲜。

  师:不能理解啊?毛岸英是国家主席的儿子啊!毛主席怎么能答应这个请求?

  生1: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了普通一个战士。

  师:读一读。

  生读第七段相关句子。

  师:身为国家领袖,忍着巨大悲痛,把自己和千千万万在战役中失去儿女的父母一样看待,把儿子像普通战士一样看待,这是怎样的精神?

  生1:无私。

  生2:伟大。

  生3:心胸博大。

  师:主席心胸博大是因为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

  他在电文上回复到──

  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板书: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金日成首先收到电文,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是说──

  学生猜诗意。

  师:“青山处处埋忠骨”一句: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精忠报国,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朝徐锡麟《出塞》。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生读: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师:1910年秋天,17岁的_离开家乡韶山到县城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师:从诗词可以看出,少年时的_就怀有远大的理想。毛主席以诗词做回复,是想说──

  生1:毛岸英是为了国家牺牲的,无论葬在哪里,他都是人民的英雄,何必非要葬在家乡呢?

  师:可是主席心中是何等的悲痛,电文稿下是──

  生: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主席再次承受失去亲人的伤痛。

  师: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毛岸英牺牲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板书:

  博大的革命胸怀。

  师辅助生总揽全文。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950年牺牲悲痛葬于朝鲜

  博大的革命胸怀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