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规范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小编给大家分享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参考,方便大家参考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怎么写。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三、方法与过程:
通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解释课题:自然之道。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检查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学生答,教师板书。
3.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4.检查对错,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即考察了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也了解了在初读课文中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你们看昨天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天的课文就读的有意义。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今天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通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可以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3.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内容吗?那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遍。看看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内容。)在这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
引导学生理解,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不但如此,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出示最后一句,说说写了什么?跟后面有没有联系?这里给后面的故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渗透。
(三)学生默读课文,独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要完成这个任务,在细读的时候,就要有自己的感受(板书——有感受)什么感受呢?我给举个例子,比如你从课本中有什么发现,发现字里行间藏着什么意思,还有你对课文上所说的事情有什么体会,又如你有了什么想法等等,都算感受。(板书:发现、体会、想法)要想在读的时候有感受,就要一遍读一遍想,哪里有想法就应该画出来,有什么感受就简单得写下来,就是一边读一遍写写画画,也就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录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大约进行十分钟。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交流感受,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句子。
1.在交流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有感情的朗读(结合四、八自然段进行)体会人物的心情、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重点理解向导的话。
3.再次感受文章的结构:发生、发展、。
(五)总结。
我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作为人类,该如何才能真正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是语文教学的1个“小天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好一定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来绝对想不到的收获。为此,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播放课件:火烧云)多美的火烧云啊!它让人入迷,让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教师创设了情景,以富有激情的导语,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美在于它的“变”,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又都具有变化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景物美,品味语言美。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整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使学生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了深1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最后又读这一段,不仅读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读出自己的这份热爱。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A、四个“一会儿”说明火烧云颜色变化快。
同时投影对比句子:
a、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b、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B、红彤彤、金灿灿……说明颜色变化多。
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理解了书上写颜色的词,教师又说:那么我们试着把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让学生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此时又引导;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么美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火烧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3)读出感悟
“学生通过理解,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感的欲望,而朗读无疑是的表达方法。”此时运用进行多种形式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课堂上,让每1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在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时,布置学生先自由读读四~六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想象体会,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谈个人对文句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进行品词品句的训练。如比较句子:
a、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b、马是跪着的。
使学生感受到第一句,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作者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并融入自己的想象,在瞬息万变中,捕捉了清晰、印象深刻的造型,动静结合,寓情于物,强化了火烧云的变化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了火烧云的美,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课件展示一组火烧云变化的图片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呢?”让学生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然后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绘美丽的火烧云。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不但能更好的理解文本,也有利于突破重难点,这样的拓展,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最后,师生进行问答式引读。这样使原本难懂的内容在“读,思,议,读”的过程中,沿着作者的思路,上升到高尚的思想意境中去,从而升华了情感,轻轻松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读着《火烧云》我们不由赞叹作者生花的妙笔,那是源自作者认真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于是,最后的课外作业拓展请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写除夕的烟花、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我们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同时也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3
目标分析:
1、体会科普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2、感受科学家的辛苦研究的过程。
3、读准凶猛、笨重、迟钝、凌空、不仅、顿时、描绘、鸽子等词语。区分顿钝的写法,明白凌空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受科学家的辛苦研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体会科普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辨析导入
1、出示恐龙和鸟的图片,说起恐龙,说起鸟类,你想到了什么?
2、科学家告诉我们,齐读出示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你读懂科学家的话了吗?一位朋友转述了科学家的话,我们一块来看一看。你认为有什么不妥吗?出示: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学生发现一支漫长的不能少,谈为什么。
瞧,科学家用词多准确啊!科学家们无论在研究工作中还是在文字表达中,都严格遵循着认真、准确的原则。真值得我们学习。
3、今天,我们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一块跟着科学家们探索恐龙世界的一个秘密。(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全文,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出示词语:
凶猛笨重迟钝茹毛饮血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敏捷轻盈
师:读着这两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个词能概括两者的不同。
出示二者似乎毫不相干,结合这些词语你能说说,恐龙和鸟在哪些方面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三、细读课文
1、刚才我们说到科学家们得到一个推论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深入研究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记录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板书)
早在19世纪引起注意
之后研究大量化石
提出假说
3、围绕假说,质疑理解。
(1)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假说?出示句子: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理解血缘关系和后裔的区别,从很可能体会用词准确。
(2)为什么这个假说在科学界立不住脚?到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话。
(3)这种还未得到证实,未找到证据的理论就叫假说
4、继续交流:记录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板书)
20世纪末期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这次发现意义重大,科学家们更是欣喜若狂,你能理解科学家的心情吗?如果你是科学家,面对这次重大发现,你想说些什么?
5、交流,创设情境,师引读:
师: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终于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师:几代科学家们风餐露宿,上山入地,多少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寻找这样的一块化石,如同大海捞针。
师:这枚小小的化石带人们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大大加快了科学家们研究的步伐。
6、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出示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本来指什么?点睛之笔在文中又指什么?
7、看了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在这漫长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生活上的困难,有技术上的困难,有资金上的困难,但他们从没有放弃过。而今他们的研究有了这么重大的突破,你想对科学家们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四、小结提升,质疑引出下节课内容。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目睹了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的过程,还领略了他们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再来看看这凝聚了科学家心血的研究成果吧,齐读第二段。
2、如果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今天来到我们的课堂,你想向他了解什么?
小结: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下节课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3.布置课外作业: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书本等渠道了解一下恐龙的一些知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课前播放美好春天的视频
2、图片、课件、爱心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话春天,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一段视频,你看到这些春天的美景有什么感觉?
你们还想到那些词啊?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美好的感觉。
2、是呀,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老师也很喜欢春天。所以,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享受春天的诗歌,你能用享受的语气读一下吗?(诗歌内容是摘自课文中的美好景象部分)
生有感情的朗读(《享受春天》)。
3、看来你们都很会享受春天。但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那里许许多多的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们正饱受战乱之苦……
(放战争残酷场面的视频)
师:看了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学生说出对战争的感觉,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春天美好与战争残酷产生不同的感觉。
4、战争太可怕了,所以我们心中呼唤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课题《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设计意图:因为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孩子对战争很陌生,所以,先给他们播放春天美好的视频,再给他们播放战争残酷的视频,让美好与恐怖进行实际景象的对比,使学生对美好生活与战争残酷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情感。我发现两段不同的视频放完后,孩子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 1、要读准字音。2、想想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
(大屏幕: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生字词,一起读一下!
齐读生字词。
3、恩,大家读得不错。现在谁来回答: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呢?
学生回答
4、你说得真好。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我采用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的方法,通过自由朗读,通过回答“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个整体感觉。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一)品读第一至四节
1、小组合作学习:(大屏幕出示:合作要求)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在书上用蓝线标出原来宁静美好的句子,用红线标出遭受战争破坏后景象的句子。)
学生小组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汇报小组合作成果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课件上填空)
3、师:全填对的举手。恩,很不错。现在老师还想知道你们读的怎么样。谁来读第一小节。
(大屏幕出示第一小节画面)一小组齐读。
指生评价
4、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边美好景象的时候是怎样的?这边遭到战争破坏后又是怎样的?这种把好的事物和不好的事物放在一起写的方法叫什么?
生:对比。
师:那我们读书的时候把好的事物和不好的事物也应该怎样读?
生:对比着读。
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读一遍?
5、老师有感情范读
学生评价
6、说的非常好,你们想不想用老师的方法来试一下?
生齐读第一段。
7、读得很不错。现在同学们用老师总结的方法:读得时候,要注意语调的变化,要融于自己的感情,特别是最后那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要读出那种强烈的指责的情感。好,现在请同学们用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和你自己领悟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朗读2——4小节。现在开始。
8、学生小组合作美读2——4小节,教师巡回。
9、小组展示读
10、同学们都会读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第1——4小节。
全体学生齐读1——4小节
【设计意图:1、借助课件生动的画面,将自然界原本的美好景象与因战争破坏的景象进行对比,深化了学生对战争的破坏性认识,从而激起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呼唤。2、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只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3、采用反复朗读,体现阅读教学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不仅了解了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二)学习第5小节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激情。是呀,可恶的战争带来了那么多灾难,所以我们心中怎么样啊?(呼唤和平)。我们心中呼唤和平。请同学们用呼唤和平的语气读最后一小节。“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1、全体学生齐读第五小节
2、读完后,教师指课件上的“祈盼”两个字问:同学们这两个字音读什么?
理解“祈盼”
3、一张课桌、一间教室对于我们来说算什么要求呢?可是对于战火的孩子竟然用“祈盼”,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战争)
师:是呀,这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所以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呼吁和平,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板书)
4、理解“春天”
师: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同学们这里的春天除了我们大自然里所说的春天,还指什么呀?(就是没有战争的春天,就是和平环境下的春天。)
5、理解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就是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享受幸福,享受快乐……
6、说心愿
享受和平,享受幸福,享受快乐等等还有很多美好的心愿。我想你们也有很多美好的心愿对战火中的孩子说是吧?先在小组里说
7、现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你的心愿卡上写下你的希望,写下你的祈盼。
学生写心愿卡,教师巡回。
8、指生交流心愿卡
9、多么美好的愿望。老师相信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战火中的孩子他们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0、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心愿再读一遍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写心愿卡,达到升华感情的效果,同时通过模仿创作,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师:同学们,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也是世界儿童共同的心愿,1986年在美国纽约举行了世界儿童联欢会,会上世界儿童代表签署了《儿童和平条约》。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然后说一下,从《儿童和平条约》中你读出了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
3、哪位同学说一下,你从条约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4、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希望再读一遍第五小节,“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生有感情齐读(轻松愉快的音乐起)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美好的心愿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课后给大家留两个作业
1、继续完善你的心愿卡和同学交流。
2、写一写,你能为和平做什么?
下课!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全世界人民、全世界儿童的心愿,我们每个人都有维护和平的责任。激发他们热爱和平,呼吁和平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0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希望 祈盼
↙ ↘
制止战争 呼唤和平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想象画面,明白快乐应与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童话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令人遐想的,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巨人的花园,看到了巨人的花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景象,请你再轻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巨人花园景象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边读边划句子)
二、读文想象,感受体验。
师:请大家来读一读你划出的句子。(指名回答)
师:老师把大家找到的句子用小黑板写出来了(出示小黑板)老师想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一下,每句话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A、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B、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C、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的游戏。
D、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指名同学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再回答)
生:我感受到了巨人的花园很美,可一会是春天,一会是冬天……
师:是的,巨人的花园就像小孩儿的脸一样,一会儿一变,一会儿花红柳绿,一会儿冰雪覆盖,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与巨人对待孩子们的态度有关)
师:是的,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边划)
师:请同学读一读!(指名读)师小黑板出示: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我们来看一看,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指名学生读)
师:这时巨人说话时应该是什么样的语气?
生:很生气。
师:谁能读出巨人的生气!(再指名学生读)
师:巨人可能会想些什么呢?(生想象回答)
师:巨人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有一天早晨巨人发现孩子们又在花园里玩耍,于是他又发脾气了……(指名读第二句话),这时巨人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他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生想象回答)
师: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什么反映?课文中有一个词。
生:纷纷逃窜。
师:“纷纷逃窜”是什么样子?说明什么?(生回答)
师:请同学再来读一读巨人的这句话。(指名读)
师:其他的孩子都逃跑了,只有一个小男孩没有跑,于是巨人大声叱责到……,请一个同学来学一学巨人的样子,可以加上动作。(指名读)巨人此时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生想象回答)
师:同学们刚才都想象的不错,请你试着再读一读这三句话。(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三句话,你又什么感受?
生:巨人很无情/很自私/很霸道……
师:是的,那么巨人这么无情这么自私,他会改变吗?请读读巨人的第四句话:“噢!是这么回事呀!”(小黑板出示)
师:我们联系上文看看是怎么回事,齐读: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可能会说些什么?(生想象回答)
师: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他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读一读第9自然段。(小黑板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这时巨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有点后悔,醒悟了。
师:体会巨人的这种心情,再读读的9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结合巨人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实例谈一谈)
师:从此,巨人把花园还给了孩子们,他生活再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快乐。齐读最后一段,想象一下巨人把花园的围墙拆掉之后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读完后,学生想象回答)
三、师小结:是啊,同学们,任性、冷酷唤来是寒冬;善良、宽容才会带来春天。让我们把快乐与他人分享吧,这样你才会感到幸福!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6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只有冬天永远留在那里,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之后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能和大家一齐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运用比较进行写作,如巨人回来之前和巨人回来之后花园的不同景色,春天来了花园内外的不同变化,孩子们进入花园和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的不同景色等等,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教材的这一特点,运用比较进行教学。
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了巨人不再时,孩子们在花园里快乐玩耍的情景,巨人回来了,花园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然后引导学生开始学习后面的文章,在学生初步了解巨人的加入给花园带来的变化之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从“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两个方面进行阅读。学生通过找句、品词,慢慢的感悟到,巨人不愿意让孩子到花园里来玩,所以春天永远不会来到花园里,是巨人的自私换来了寒冬,文章告诉我们有了快乐就应和大家一起分享。
其次是阅读,我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最后我安排学生说一说,比如巨人赶孩子们的时候是怎样想的,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但他没有说出来,又比如当巨人看到小男孩这种眼神后,他心里火辣辣的,为什么火辣辣的,却也没有写出来,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表达的潜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学生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你见过沙漠吗?了解沙漠吗?
谁能说说沙漠有哪些特点?(板书:沙漠)
2、提示课题(完成板书:沙漠中的绿洲)
3、质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罗马 ()劣()适 ()侍()良()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觉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1)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样分段。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时 恶劣() 侍()弄 适()宜 良()好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后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重点抓住“不是……而是……”“到处”“白茫茫”)
(3)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抓住“白”与“绿”的对比,体会。结合理解:“星罗棋布”并指导说话)
(4)指导朗读(重点词语要重读)
2、读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绍一下吗?
(3)学生交流
(4)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边读边找出描写迪拜美的句子。
(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用赞美、佩服的语气)
3、细读第3自然段
(1)质疑:学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2)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流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用——画出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4)学生交流
(5)师引读: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齐读)
(6)出示沙漠图
瞧!这样的环境书上用了一个词语不毛之地(结合理解)
师:但是,这样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
生:没有,师:他们从___________
(7)结合理解:纵横交错
(8)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说说读后你们感觉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生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第7自然段
(1)齐读,想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3)生交流
(4)师小结。
三、作业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二、指导造句
1、理解“纵横交错”、“适宜”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读
3、补充句子
4、指名学生说说
三、布置作业
课后当小导游互相说说。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8
教学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
挂图
自主预习:
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提练主线:
四次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简单描术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
(意图:“望文生义”这一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尤其是描写景物和场面的语言文字来说尤其重要。通过对题目的想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师:你能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提取关键词语:辽阔美丽、悠远宁静、马牛成群)
(意图: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该环节旨
观看画面,领略牧场风光
就让我们跟随画面去领略那迷人的牧场风光吧。(辽阔无垠的草原---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此时,你想用自己的话来赞荷兰吗?
和作者对话,体会写法
作者的千言万语在课文中汇成一句话,你发现了吗?课文中的这句话像一钉清新的线索,将课文的各个自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素养训练
通过指导小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有体验的读,有兴趣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合作探究
真正的荷兰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把课文中你认为特别美成印象特别深的句子画出来,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多读几遍,细细感受荷兰的独特魅力。
1、学生自由默读,品味课文,教师巡视
2、引导不家务事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想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出示句子:牛群吃草时——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你喜欢牛犊还是老牛?你会把它们比作什么呢?
(意图:结合对比喻句的学习体会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
出示语段:最后一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意图:在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语段的出现由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现。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两点:一是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读书;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从中汲取自己有用的知识,借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指导朗读时,主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和准确合理想象画面。
3、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介绍荷兰的其他特点?
2、同声赞美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五、课后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启发得不够灵活,所以学生没放开,没能达到活而和谐的境界。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应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①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三、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①生字新词。②重点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读顺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①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②悬疑读文:读课文题目,“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意思?带疑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自主识字。
a.提示学生利用窍门,读准字音。找出难读难写的字,研究特点。
b.同桌交流,相互识认。
c.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难认难写的字,并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法,落实识与写)
读课文。
a.给足时间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读中点拨学生在难读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或与同学合作读。
b.交流练读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自然段读,相互推荐读,老师注意给学习较吃力的学生机会。学生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他人认真倾听,读完后由学生自己有重点地点评。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词句,教师要让学生读到位。
整体感知。说说初读课文的印象或说说故事主要写了什么。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再让其组织语言来说。尊重学生自己初步的读书感受和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认识字词,主要目的是让他们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读课文,读出自我发现
①自主探读:指导学生细读课文,读出重点,读出感情,与作者情感共鸣。提示学生联系课后连接语提示的内容读课文。
②心声吐露:
a.与同桌相互交流;
b.在全班展示自己的读书体会。教师做要点板书。
(设计意图:资助交流自己的看法,不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
①着眼学生感悟,抓点精读。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问学生有什么问题)
a.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怎么做?
b.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他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
c.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愚在哪儿?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②着眼学生体验。
a.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本文经典句子,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收获。)
(四)走出文本,开展实践活动
①导读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②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及拿出活动安排,全班交流。(要求选定组长,搞好分工,排好时间,并作好相关记载──可以以日记、活动报告、行动纪实等形式反映)
③学生分组行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也可结合后续的学习内容进行)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
4、选择阅读相关的文章,并选择一篇体会较深的,写下自己的点滴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将各部分连起来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掌握自主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
难点:抓有感受的句子,能联系课文、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的警示,学会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树立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原意识。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引导初读。
1、看到《“打扫”森林》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板书问题)
2、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在课文中探索你想了解的内容,注意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
3、认读生字词和多音字
遭殃 扫帚 灾难 腐烂 土壤 栖息 营巢 逞凶 繁殖 腐殖质
多音字:扫:扫帚、打扫
4、说说读了课文,你了解到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吗?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二、深读研究,实践语言。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过渡段。
出示句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2、可是事实并不如林务官所愿,自然界有它的生存规律,再读课文,找出大自然带给我们启示的一句话。
出示句子:原来,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3、小组合作,用生物链的形式画画说说森林里枯枝败叶、灌木丛、杂草和森林的联系。汇报时用“因为……所以……”进行语言训练。
全班交流后,根据对本文的理解画“生态平衡”图。
增强 增多
枯枝败叶→土壤肥力→森林、灌木、野草→昆虫、(鸟类)、兽类
(害虫)←←← 吃、咬、钻
(灌木砍了野草锄了)→(鸟儿飞了)→(害虫逞凶)→(树林毁灭)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生态平衡”的事例?
4、咬文嚼字,培养语感。
读第6自然段,画出第23句中的动词“吃、咬、钻、毁”等后,师问:这几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先试着把调换位置以后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原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试读,比较,说感受。)
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第5、6自然段,好好记住这个大自然的启示吧!(指导朗读)
三、拓展阅读,积累信息
课件出示: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资料。体会军事设备与响尾蛇有什么关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
官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教师介绍:仿生学
四、总结延伸,引导实践。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可见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让我们一起记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示,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推荐阅读《蛇与庄稼》、《鹿与狼的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学会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部分
三、拓展,深化主题
四、总结
五、听写生字、新词。
1、抽读词语卡片。
扩词。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你读懂了什么?
找出你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
小蓝裙带来了哪些变化?
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
人的双手可以让世界改变,只要努力工作,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
3、听写生字
读词语卡片。
扩词。
4、分段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3——8自然段。
小蓝裙给周围带来了许多变化,小姑娘更漂亮了、家里焕然一新、房屋整洁亮丽了、街道整齐清洁了。.。.。.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自由发言。
这些变化都是经过人们努力,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自由发言。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媒体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有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二、质疑激趣,引导了解课文梗概
1、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一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3、学生提问让其他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逐渐学生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4、读一读: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比较,从具体语言中体会人物性格
1、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昏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的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2、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倦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四、体悟主题,拓展升华
1、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2、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13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吃过冰糖葫芦吧,回忆一个你所吃过的糖葫芦的模样,好吗?(课件出示冰糖葫芦图片)
在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位卖糖葫芦的人,他的糖葫芦做得非常漂亮,味道特棒,在天津很有名气,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万年牢》的作者的父亲。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 、检查词语(课件出示):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火候、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三、围绕提示,深入探究
1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
(1 )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几件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
(3 )课文题目“万年牢”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几次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深刻含义?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做上记号。
2 、小组合作研讨。
3 、班内汇报交流。
4 、重点指导理解问题(3 ):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 、为什么叫万年牢?(板书:糖葫芦――万年牢)
B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自然段,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小组讨论。
出示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 、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板书:做生意――万年牢)
※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全班讨论。
出示句子:“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板书:做人――万年牢)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三处“万年牢”由做糖葫芦到做生意到做人,一环紧扣一环,叙事清楚,很有条理。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线索写事情的写作方法。
四、感情朗读,深入体验
齐读课文,谈谈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为人实在、做事认真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五、拓展理解,体会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实际生活中的生意人都是文中父亲那样吗?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
万年牢
糖葫芦――万年牢
做生意――万年牢
做人――万年牢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1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生字,会写12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进入那美妙的世界中。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想问得吗?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巨人是个怎样的人?巨人的花园里发生什么事了?花园有什么特点?
3.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出示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语。
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课文朗诵通顺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认读,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型。
2.你还能用这些生字组和课文不一样的词吗?
3.重点指导以下字的书写。
允应该读yǔn第三声,不要读成rǔn,yǒng。
“添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
4.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
五.抄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预习,画出能体现花园特点的句子。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
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
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能完成得比较理想!通过本节课,学生积累了很多优美词语,而且能通过默读,快速读等方式理清课文的条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但是学生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明白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一).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唤来春天的,()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三).
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本课小结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布置作业
1.语言积累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2.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重话、演童话的比赛
把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冷酷任性寒冬
巨人的花园热情好客春天
分享快乐幸福
教学反思: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后来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具体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2、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同享。
上完课后,蔡老师和石老师给我提了两条宝贵的意见,第一,在学习“同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呢?”这个问题的时候,由于我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出示了“当巨人外出,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玩耍,当春天来临时,花园里();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又();当巨人训斥孩子,孩子纷纷逃窜时()”这一系列的填空,结果好心办坏事,这些填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过于死板。两位老师认为,应该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说说原因,再回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细品味时,总是从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心里会怎么想,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学方式太单一。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感受异国的田园风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教师课前查阅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并自制课件。
(登陆荷兰旅游局网站可查阅大量图文资料)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课,整体感知
大屏幕依次出示荷兰被誉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图片并配以悠扬乐声。
同学们,这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这里的田园景色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打开书,在阅读中去感受。
(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麽印象?)
二、诵读体验,品位语言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麽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把感受深刻的语句画下来再大声读读。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结合课外资料的补充,共同感受这令人陶醉的田园风情。
三、积累语言,拓展迁移
1、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语句,段落,全文均可)读后互评。
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荷兰“牧场之国的美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那磨不仅如此,你还对荷兰有那些了解?结合课前所查资料,展开想象说一段话。
出示:荷兰是 之国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正向同学们所说,荷兰无愧于“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美誉。这里的田园风光,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深深打动着我们,那麽今天课后就让我们把这美好意境记录下来吧。
出示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内容。
2、继续查阅资料,了解荷兰及其它国家的风光,把感受记在日记中或在夥妍队报中刊出。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16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因此,应让学生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诱发阅读期待
师:《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促进汉藏民族团结的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多媒体出示文成公主进藏图,并简要概述这一历史故事)不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讲述的故事远比老师刚才讲述的更具传奇色彩,相信大家一定愿意读一读。
(老师恰到好处的导入,能较好地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提出读书要求。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
(2)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与文成公主进藏有关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两点读书要求认真读课文,像学习《寓言两则》一样边读边想,争取读二至三遍后就能达到要求。
2.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自学课文。
(学生可默读,可轻声读,完全进入到边读边画的自学活动之中;教师一边巡视了解学情,一边指导个别同学的读书活动。)
(教师提出的读书要求清楚明白,学生在读书要求的引导下开展进行有效的阅读活动,与文本对话从容充分。)
三、对照检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教师检查学生认读“臣、婚、绢、豌、沼、吉、祥”后,分别请几名学生依次读课文,对错读、误读的地方教师给予即时纠正,个别难读的句子可组织全班同学齐读。)
2.在检查学生对课文中故事的整体把握上,教师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课文讲述了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的哪些事情?(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理清先后顺序。)
第二步:文成公主进藏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唐朝皇帝出了“区分马匹”和“辨认公主”两个难题来考察吐蕃使者的智慧。)
第三步:同学们按照文成公主进藏前、进藏中、进藏后给课文分段。(学生先自由思考,再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正确分段为:第1~4自然段为第一段;第5~13自然段为第二段;第14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四步: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如果大家能够按照顺序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就很棒了。为了让大家讲得更流畅一些,可以先对照课文做一做准备,重点关注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学生先自由准备,接着同桌进行了交流,最后老师请两位同学来讲述故事,师生可对两位同学的讲述进行点评。)
(层层推进的教学,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认知基础。)
四、巧设话题,交流阅读感受
1.设置话题。
师:我们对《文成公主进藏》有了整体上的了解,想必故事或多或少留给了同学们一些印象。请用一个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即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美丽、动人、神奇)
2.自读自悟。
师:请大家任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边读边体会,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
3.交流感受。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关键词句进行了体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4.画龙点睛。
师:文成公主进藏加强了内地与西藏的往来,请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西藏的哪些变化?
(学生发挥想象,畅谈西藏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发生的系列变化,深入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
(开放的话题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现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比较体会,渗透文学知识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是一个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与老师刚上课时讲述的历史故事相比,是不是更神奇更有趣?(生:是!)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其中的原因。
(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明白用树枝搭桥、剪羊毛铺路、背走乃巴山等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样写的&39;目的是为了增强文成公主进藏的神秘感,以及对文成公主的崇拜与爱戴,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略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文学启蒙教育,让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
六、扩展阅读,丰富文本感悟
教师下发教师用书中的“相关链接”——文成公主进藏的另一个传说。
(通过不同版本的阅读,提升学生对同一故事的感知深度。)
七、课外拓展,深化阅读进程
师:下课以后,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一幅壮锦》和《猎人海力布》两个民间故事,也可以广泛阅读其他资料上的民间故事,然后在班级读书会上进行交流。
(让略读课文成为联系课内课外的纽带,体现阅读资源的整合意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1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
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
慧”9个字,要求掌握的词语有“煮热、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我的三次对话,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教具】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描写山的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也写过爬山的周记,老师想问问同学们爬山给你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谈谈你的父亲说过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印象深刻。
2.今天我们来了解一对父子,听听他们在爬山的过程中有什么深刻的对话。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字词。
1、圈画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按预习笔记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找出父亲说的话画上记号,说说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出这些话的。
2、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齐读
(2)说说“我们”爬山与别人有所的`不同。
(3)“征服”还可以换成别的词?“征服山”和“征服自然”各是什么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斯、凝、煮、燃、慧”。
三、检测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生字
2.流利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预习提纲
二、展示交流
(一)继续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1)在课文中找到父亲第二字说的话,并指名朗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让其他同学思考。
(2)学生带问题思考说说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3)你能举一个自己尽力做一件事的例子吗?
2、理解父亲第三次说的话
(1)齐读本段课文。
(2)小组讨论
A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B说说这位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
(3)把父亲三次说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3.齐读最后一段,回答有什么新的感悟,说说学到了怎么样的智慧,并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检测反馈
1、巩固生字、新词,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2、拓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有哪些美景,听一听有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四、板书设计
爬山
不重要爬到山顶
重要是否尽了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重在说理,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启发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有过爬山的经历,也写过爬山的周记。教学伊始,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爬山感受,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语文简洁教案篇18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如“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铺路”
2.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的公仆的崇高品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
2.把握人物的角色的形象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试换小标题,训练学生从文章中抓出重点句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从徐帅教育子女的话中受到自立自强的思想教育。
2.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和观看视频课件,感受徐帅朴实无华,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使少先队员增强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和爱戴之情,继承革命前辈的革命传统和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重点研读《看门老人》,《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两个故事,感受徐帅朴实无华,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和体会三个小故事中蕴涵深意的词句,如“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铺路”等。
2.使学生体会到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崇高品质皆源于时时用“人民的公仆”来勉励自已, 甘为人民的公仆是这一切品质形成的内在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座右铭演示导入:
1. 师板书:人民的公仆。试问生什么是人民的公仆?明确:同学们,人民的公仆就是能够严于律已,平易近人,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2.师述;曾经有这样一位共和国的元帅,他亲笔书写了“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并把这5个大字悬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时刻勉励自己。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3.(演示徐向前元帅头像)他就是我们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元帅,徐向前元帅革命一生,功高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为此人民也亲切的称他为(生答预设:布衣元帅)
二、新授
(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课文讲了有关布衣元帅的几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的标题是什么?
2.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三个小故事,去感受一位共和国元帅的布衣情怀和公仆形象!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结合小标题说一说每个小故事写了件什么事?哪个故事最能体现题目说的“布衣元帅”?
(二)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现在就让我们随一位曾在徐帅身边工作过的干部和他的新娘一起去看望徐帅。
1.默读“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看看新娘在去见徐帅时想到了什么?令她没想到的是什么?在想到和没想到之间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动笔画一画,做下标注.完成自学要求后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1)不但新娘会这么想,我们每个人都会这么想。
(2)可是令新娘没想到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徐帅的住处、衣着、态度几方面去回答,并体会出朴实无华,生活俭朴,平易近人)故事中写新娘用了几个没想到(令学生读读后师引读:新娘怎么也没想到,新娘做梦也没想到,体现引读)
3.换小标题“比普通人还普通呢!(敬爱的徐帅啊,您的朴实无华,您的生活俭朴,您的平易近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您比普通人还普通的布衣情怀,难怪人们会亲切的称您为——布衣元帅,那么通过今天我们的学习,我们也要亲切的称您为-------布衣元帅。)
(三)学生分角色读第一和第三故事(重点研读故事三)
1.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第一个故事《一块地毯》和第三个故事《路是自已走出来的!“》,从徐帅和秘书,徐帅和女儿的对话中,你又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一心想着国家建设,弃小家,顾大家;对子女严格要求,如“告诫”“审问”“继续追问”“常常”“反复解释”)
3.换第一个故事的小标题“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
在故事三的教学中教师相机点拨:
(1)引导体会“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有成功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终能在人生这条路上,走出一片灿烂辉煌的成功来!同学们!人生的路是靠自己走的,不是因为别人,学会自立学会自强,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者。徐帅的这句话教育子女,教育身边的人,教育我们)
(2)“铺路”(文中有: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3)引导体会“审问”分角色读审问对话(教师引导学生读的评价)教师换位与学生延续继续追问(续审)
三、总结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不图享乐,心系国家的元帅,他认为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元帅,他比普通人还普通,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位严格要求子女的元帅,他告诫子女“路是自已走出来的!”,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徐向前元帅,(同学们,老师不仅要问,你认为徐帅能做到这些的根源是什么?因为他的心里时刻牢记,他要做“人民的公仆”)敬爱的徐帅啊!“人民的公仆”是您的座右铭,我们现在可以高声的说,您堪称“人民的公仆”
四、课件演示结束
同学们,徐帅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生前那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高大形象却始终在人们的脑海中浮现,大家想看一下徐帅生前的音容笑貌吗?
课件《布衣元帅》
敬爱的徐帅,您一生金戈铁马,叱咤风云,战功赫赫。然而,您功高不自傲,位高不自矜,德高不自居,您心系百姓,朴实无华,“人民的公仆”就是您一生品质的写照。敬爱的徐帅啊,您是一座巍峨的山,永远耸立在我们心中!请起立少先队员们!敬爱的徐帅啊!请接受少先队员最真挚的敬礼(音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