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 >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 新华 五年级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读懂课文,弄清“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l.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诺贝尔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教育学生学习诺贝尔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对和平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诺贝尔将自己的巨大财富贡献给全人类,引导学生体会其心灵之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课外,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以了解诺贝尔本人;课外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并通过感情朗读以完成本课的教学。

(二)学生学法

自学、自悟、讨论、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最后的辉煌”的意思,体会诺贝尔对祖国、对世界、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

(二)难点

了解描写诺贝尔的两件事及其两件事之间的联系。

(三)解决办法

通过自学、感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及感情朗读突破重、难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学、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诺贝尔的故事和图片,都有谁带来了?

(教师鼓励搜集资料的同学,请他们介绍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也可通过实物投影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教师总结并导入:那么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又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揭示课题并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拿不准的字音和生词提出来请其他组同学帮助或教师指导。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最后的辉煌”指的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议答。

(l)“最后的辉煌”指的是诺贝尔在他临终之际将他的巨额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对人类科学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课文写了诺贝尔两件事。一是写诺贝尔是伟大的发明家和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拥有巨额的财产;二是写诺贝尔临终之际将所有财产捐助给祖国及全人类,做为医学教育事业及奖励基金。

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正因为诺贝尔创造了将近二百万英磅的财产,才为晚年的捐助创造了条件。

(学生汇报时,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其他小组补充。)

4.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l)学生默读勾画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学生采用读句子、抓词语、谈理解的方法汇报交流,彼此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4)指导朗读。朗读时重点指导学生抓句子,以体会诺贝尔对事业的执著以及对祖国、对全人类的无私的爱。

(四)学生质疑,谈感受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谈感受后,教师总结。)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可以协助同学理清思路,让同学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知,比方: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知。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同学自由朗读,假如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惊涛骇浪,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示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同学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同学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同学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俺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同学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身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俺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俺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刺猬的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刺猬相处的和谐融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对刺猬有多少了解?谈一谈。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时刺软眼盲。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因此有利于农业消灭害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三、精读1—5自然段

1.师:作者在散步时,意外发现了一只刺猬,这无疑是作者的意外之喜。对于刺猬来说,跟作者的不期而遇,意味着什么?

2.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然后交流。

3.预计交流内容:刺猬很害怕……相机指导朗读。

4.让学生带着体会再读1—5自然段。

四、精读6—11自然段

1.师:看着这只可爱的刺猬,作者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用呢帽把它带回了家。刺猬被装进了呢帽,在黑暗的世界里,等待它的是什么呢?

2.默读课文,然后交流。

3.作者又是怎样对待它的呢?从中你们体会到什么?相机有感情朗读。

五、精读12自然段

1.自由读文,看从文中了解了什么?

2.交流。

3.想象一下:作者还会怎样善待刺猬?

4.小结。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4

(一)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谈)

对,这是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唱的一支歌,它传唱了近半个世纪,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壮族民间故事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刘三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读准生字表中的会认字,并记住它们。

2.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第一件:莫怀仁的管家仗势要抢阿牛射中的野兔,刘三姐路见不平,用歌声大灭了管家的威风。

第二件事:是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莫怀仁想霸占茶山的阴谋,莫怀仁恼羞成怒想用“提亲”的鬼主意陷害刘三姐,刘三姐提出要想结亲就对歌摆擂台。

第三件事:写“对歌”的情景。这部分重点描写了刘三姐和乡亲们在对歌中击败了财主和秀才们。

3.以上两项内容在小组或全班交流。

(三)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1、结合课文说一说刘三姐的机智勇敢和莫怀仁一伙儿的蛮横和愚蠢表现在什么地方。

刘三姐:敢于揭露财主及其走狗的伎俩,敢于仗义执言,敢于用智慧来讽刺和斥骂财主及其走狗。莫怀仁一伙儿:想霸占别人的劳动果实,想霸占茶山,诬陷刘三姐的哥哥欠债,想要强娶刘三姐。

2、结合具体的歌词,想一想刘三姐的机智有哪些具体表现,你是怎么理解刘三姐山歌内容的。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山歌中所说明的道理,引导学生体会山歌中所运用的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运用语言斥骂和讽刺莫怀仁一伙儿的巧妙之处。不必向学生讲述修辞知识,只需要引导学生明白这些修辞表达了什么内容和取得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即可。

(四)整体感悟课文。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一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读了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巩固练习。

按下面要求从课文中找出成语。

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疾恶如仇、仗义执言、扬眉吐气)

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狼狈不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幸灾乐祸)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4.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力争写得具体、生动。

课前准备

1.“洗脚”公益广告片段的课件。

2.本单元中四篇文章的插图。

3.公益广告片段;刘翔的图片;音乐《丹顶鹤的故事》;

4.搜集古今中外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情引入,交流感受

播放电视广告。配音:每天晚上,年轻的妈妈打好热腾腾的水,给年迈的老奶奶洗脚。她日复一日不变的行为,温暖了奶奶苍老的心灵。她不知道,无意中,她教会了自己的孩子──感恩。

看了这则公益广告,你有什么感受?

二、开拓视野,感受“感动”

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这些故事。

1.讲古代感动的故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2.随机设问:你为什么而感动?

3.不仅我国古代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更是层出不穷。小组说说感动的故事。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讲讲。

4.不仅有许多感动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更不乏感动的图片或音乐。

5.配乐引出《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却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音乐响起)

听了这个故事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6.出示刘翔的图片。这是谁?你喜欢他吗?说说他的故事。

再听刘翔获冠时响起的国歌声。同学们,当我们再回到二年前的希腊雅典,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你感动吗?为什么?

7.小结:感动是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因为我们善良,所以我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

三、互动交流,重温“感动”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

指名说话。

一位同学说完后,请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引导学生说最感动的地方,说清感动的原因。

2.组织小组进行“感动20__”比赛活动(根据上课时间自由调整),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拟定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开展活动。在音乐《感恩的心》中结束。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笔下的园子是一个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园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十年代有这样一个人,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

(课件出示: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简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的一个部分,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生字(出示8个生字)

(2)范写“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去,将课文大声地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分别是第2、13小节和第3——12小节)

三、感悟园子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小节,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学习第2小节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2)迁移写法

这一小节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

2、学习第13小节

(1)这一小节又告诉我们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相机板书:、自由、快乐)

(2)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你最想做这自由的园子里的什么?

自由地说说你在这个园子里怎么快乐怎么自由。

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

(若学生说到黄瓜时,顺势讲解“谎花”:“谎花”你见过吗?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了个“谎”,简称“谎花”。

(4)是啊:(引读)

要做什么,——;要怎么样,——,

我们在课堂上想打瞌睡就打瞌睡,想唱歌就唱歌,想玩就玩,想走出去就走出去,自由吧?

(话锋一转)可能吗?不可能。倭瓜、黄瓜可能吗?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快乐自由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四、分析写法,练笔迁移。

1、读着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不禁在想:作者萧红女士运用了哪些写法,才让我们对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温馨可爱、生机盎然、自由自在有这么深切的感受的呢?请大家再读这两小节。

排比、拟人、比喻

6个“愿意——就”

总分段式

2、练笔(用我们的笔也来写一写这个园子,看看这个园子在你的笔下有什么不一样的美。)

a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想象,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的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有这样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童年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记忆,读起来非常动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齐读课题——

师:这园子里蜂子——学生读课文,出示第二段

(是呀,这园子真―(美、五彩缤纷、充满神秘、充满生机)

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13节。(感受快乐和自由。)

▲师:谁来读第13自然段[出示13节]

读着读着,文中哪种气息扑面而来啊?(自由)

师:看看,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

师:是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你愿不愿意请个同学一起来帮你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妙的感觉读出来?(生请)你是一起读,还是请她读?(生:请她读。)你觉得怎么样?

师:还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份自由?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师:它是爬上架还是爬上房,由自己决定。黄瓜结不结果,由自己决定。玉米长多高,由自己决定。蝴蝶飞哪里去,由自己决定。这是一份多么自由的感受啊。

▲师:这段话写得非常特别,看看哪个句式出现得最多?“愿意……就……”不觉得罗嗦吗?生:有一种自己决定的感觉,不觉得拘束。给人特别自由的感觉。

师:让人感觉到那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怎么能把这份随心随性的自由读出来呢,

指名分读(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

师:分不出谁更自由,它们都是那么自由。

三.学习我和祖父在园中的段落。

▲师:是啊,在这个园子里,仿佛连空气都弥漫着自由。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蔬菜、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我呢?

生:我也是自由的。

师: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课文其他的段落,用上“在这个园子里,我愿意……就……”说说我怎么自由?

师:同学们捕捉了许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画面。细读出滋味,好好地去读读这些画面,细细品品,读着读着,有什么感受。

▲师:还清晰地记得昨天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忍俊不禁,我知道,同学们已经被课文深深吸引,哪个镜头最吸引你?

生:第三自然段把我吸引了。

师:给大家读读。(生读,出示段落)你感觉哪里最有趣?

师:真有意思,还有吸引你的画面吗?(12节)

生: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看着满地的狗尾草,祖父是怎样的神情?祖父笑够了,才把我慢慢叫到他跟前,祖父虽然教我(出示11小节)

师:我发现这段话里有一个字重复出现了很多次,数一数?

从那么多“又”中,你读出了什么?能否读出调皮、贪玩

小结:作者的语言很朴实,但却那么充满着童真、童趣,勾起了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师小结: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或者是闯出点小祸殃,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我能够在园子里这样自由,这是因为……

师:是啊,正因为祖父的勤劳、他的宽容、他的爱,给萧红这么多的自由。所以,我眼中看出来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师: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祖父成了萧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在一篇文章中她这样写: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出示链接)生读。

师:读到这里,你能明白,为什么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在她心中,这还是一个的园子。

师:学到这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题目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正如萧红在书中写的:“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可以给你一个天堂,在这个园子里,祖父用他的宽容和慈爱,给了我一个天堂,在这个天堂里,我的瞎闹淘气也曾带给祖父许多的欢笑和快乐,这园子也是我用率真和可爱给祖父创造的天堂,所以作者称:读课题——————

师:在《呼兰河传》的尾声中,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园子。(出示链接。教师朗读)

师: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是什么?

师:你走进了萧红的心中。正是怀着对爱与温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萧红无论在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大气的文字写着这份爱这份温暖、这份自由!让我们一同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读课题——

师:当我们轻轻走出这个园子,回眸看它的时候,你的心中留下了什么?

师:萧红现在怎么样了?祖父的园子到底怎么样了?现在这个园子究竟什么模样?

师:同学们产生了太多新的疑问,好,带着这些疑问,走出课堂,去解决它。相信你的阅读视野也会不断拓展。

师:你课后打算给自己一份怎样的作业?

师:老师也有一个建议:文中祖父和我的趣事留给我们印象很深,相信你和你的家人朋友一定也有许多的趣事,学会捕捉,放大细节,你的文字也会像萧红那样自然流淌出来,记下爱和温暖的故事吧,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快乐童年。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快乐自由

爱温暖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抄写喜欢的语句。

3.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思想感情转变的原因,感受金色花的美丽、仙人掌的坚强,体会作者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从表面上看,学生对仙人掌这种植物比较熟悉,也有一部分同学看到过仙人掌开花。但是他们中几乎少有甚至没有人对仙人掌的顽强生长、努力开花的过程进行理性的思考。如今的学生,生活和学习状态养尊处优,做事缺少持之以恒、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作者蓝兮,从独到的视角观察品评仙人掌这一代表性植物,更给了不能甚至不会正确评价人物的学生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教学方法】

课后第一题体现了教学重点。建议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在学生自学之后,安排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在全班交流时,则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来回答。抄写词语和句子当堂落实,达到积累的目的。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篇课文,教师放下权威的架子,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以课后题目为自学指导,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准备】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2.观察仙人掌,了解仙人掌相关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谁家里养了花?养了哪些花?出示仙人掌图片,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养它?说说你对仙人掌的认识。(学生评价仙人掌。)

2.作者蓝兮看到人家阳台上养了许多花,也激起了养花的兴致,在这些花草中其中就有一盆仙人掌。

二、检查预习

1.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疑难字词的读音。

2.考考你:出示:煞棠渝戟穗榨怎么读?会写吗?谁能组词?

出示词语:闲情逸致不无遗憾肃然起敬无所顾忌始终不渝

煞是艳丽歪歪斜斜皱皱巴巴枯涸龟裂刀戟般凛凛叉开(什么样?)

3.自读或同桌互读课文,师巡视,注意第3、5、6、10、14等自然段的个别语句指导点拨。

4.再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深入学习

1.给课文分段,说说为什么这样划?按仙人掌生长的时间变化分段。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我”在阳台养了一些花,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许久后的黄昏,仙人掌长大了许多。

第三部分:(8—16自然段)久雨后的夏天,“我”发现仙人掌开出了异常美丽的金色花。

2.再读课文,想一想:随着仙人掌的生长变化,“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仙人掌成活出示:

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葱绿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8

《隔窗看雀》一文是我国现代诗人周涛写的一篇哲理小品文。课文语言优美,意蕴深刻。开篇从麻雀最日常的姿态写起,它们落脚、翘尾、轻飞……不亦乐乎。向我们介绍了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地自由地活着这样一种特质。文章最后,则在对麻雀平凡生活的诗意的写照中结束。在教学设计中有了以下几点想法

一、围绕目标 聚焦重点

本节课我将教学内容聚焦在体会麻雀的“忙碌”、“平庸”与“不羞愧”、

“不自卑”上,整合教学内容,延展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不同的教学内容对目标达成的作用不同,有的教学内容处于核心地位,对目标达成起重要作用,有的处于次要地位,对目标达成起辅助作用,有的则敷衍于目标的外围,看似没有直接发挥作用,但在目标生成时能很好的进行即时补充。聚焦重点就是要特别关注对目标达成起重要作用的内容,通过认真研读从中摄入语言的、情感的、审美的、文化的、精神的信息让学生得以熏陶、滋养。

二、立足学生 关注细节

上课伊始,让学生通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后麻雀留给你的印象,而不是让

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概括麻雀特点的词语,这样做很显然关注的是学生的主观感受,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还有随文指导学生写易错的“雀”字,让学生回忆在江汉路步行街看麻雀的感受等等无不是立足于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

三、将课文补白,帮助学生读懂作者未尽这言。

“补白”就是把作者没说完的话补充完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将自己融入到文本之中,读出作者的未尽之言,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主旨。在教学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时,我先让学生找出鸟类飞行的词语读一读,当你读到这些词时,你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对这句话进行补白。

它不会翱翔,只会___,也不会盘旋,只会____,它不能____,只会___。

让学生通过对鸟类飞翔的描述,借助形象的对比,麻雀不会……只会……,在对比中,进一步体会麻雀的平庸。在教学中渗透了描写方法的指导。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9

教学建议:

(一)本文行文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用了移步换景法;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情感体验。

(二)作者游览美景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我们称之为“游记”,游记需要记录些什么内容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一找,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让学生知道写游记要详略得当

(三)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想一想,试着用精炼的词语概括。

(四)“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

(五)建议教学一课时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的意思。

4.揣摩课文的表达特点,学习写游记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结合有关语句,说说独特的感悟。

3.从读文中揣摩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潜心读书,领悟写作方法,并且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文本,自学生字词。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孩子们,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你们都看过吧?那“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让我们心驰神往,你们知道是在哪儿拍摄的吗?(黄果树瀑布)

看来,你们都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先交流搜集的资料吧。

2.老师还搜集到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赞美瀑布的小诗,反复诵读之后,对文本的理解更深了,因此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3.你们看,叶圣陶先生激动地说:“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另一位作家吕游却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绘瀑布的生机。下面我们就随他去行走黄果树瀑布。(板书课题)

二、读中想象,品味语言。

1.——我刚下车……

(师配乐范读瀑布景色部分。生欣赏图片。)

2.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部分,边读边想像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生说、读。)

3.寥寥数句,雄奇壮美的黄果树瀑布如现眼前。请你们静静地读,细细地品,看看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诀窍?

谁来试着评析?(注意在读中要加强记忆)

4.这么美的文字,你们积累在头脑中了吗?

好,我们配乐赏景,齐声朗诵。

三、推本溯源,触景生情。

1.生读。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这雄奇壮美的瀑布脚下,你一定会浮想联翩,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吧。

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作者和你们一样,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推本溯源,来到了瀑布的上方。到底是谁给了它雄浑奇伟之气势呢?

这是一条怎样的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能够概括白水河特点的词语,然后再细读文本,想一想,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些特点?(在书上做好批注)

2.站在瀑布的源头,作者久久徘徊,思绪万千,他在想些什么呢?

(生谈论)

3.作者在赞叹、感慨之后忽有所悟——黄果树瀑布之所以雄奇壮观,其实就是一条普通的小河在其前进道路上的伟大献身!联系生活,你又有哪些感悟呢?

(生交流,师点拨)

四、习作指导,拓展延伸。

1.我们来回顾课文,请大家通读全文,想一想,怎样写好一篇游记?

作者吕游在07年发表了一篇写作心得《写出自己就成功》,推荐给大家,希望作家的话对你们有所启发。另外老师还搜集到了几篇不同的《黄果树瀑布游记》,希望同学们对比阅读,拓宽思维。请学习委员放进班级资料册中,大家课下传看。

2.结语:孩子们,读万卷书,还要行千里路。课堂上,大自然的杰作尽收眼底;课堂外,我们的实践活动还要延续。愿你们寄情山水中,多途径、多角度去感受祖国锦绣河山的壮美。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二)读准生字,了解生词。

(三)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当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尽:完、光。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勿:别,不要。

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岂:难道。

使尽平生力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平生: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

(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段(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段(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六)作业。

1.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1题。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匿笑、祷告、嗅、摩、衍等字词,积累语言。

2、通过反复诵读,揣摩语言,初步体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诗歌轻松愉悦的意境美,温馨圣洁的情感美,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母子深情及诗人博爱的胸怀。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

教师以舒缓深沉的语气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05年6月的《语文新圃》上刊载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人家说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妈妈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经不在了。还听人们说,家里有狗,鬼就不会来了,可我家连狗也没有。我多想变成一条狗,夜夜守在妈妈的门口,那样妈妈就不再害怕了。”读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①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这个小故事导入,并适时提问,既开篇就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内心情感,又切入主题,一石二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出声朗读。(要求读得流畅,读准字音)

2、指明个别朗读。(穿插识字环节:匿、嗅、祷、摩、衍等)

3、思考讨论:诗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把诗中描绘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画面,用一句话概况)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在通读中扫除文字障碍,落实字词教学。

(三)美读探究

师:诗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该如何读出这孩子的个性与情感。诗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该怎样读出妈妈的心情?

1、小组合作品读,互相揣摩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于质疑专家,肯定自己。说不定学生的朗读更切近诗中孩子的真实情感。)

(四)助读感悟

师: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生自主讨论交流。

2、借助课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把儿童想象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既赞美了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着母爱的光辉。

师:从文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生各抒己见,体会情感。

2、介入资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

资料一、泰戈尔,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丧母,青年失去心爱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儿女夭折。但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对生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句式,写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一首小诗,或一段话,来表达你对父母的爱。

2、积累知识,收集有关母子之爱的诗文、名言或典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诗人。

设计意图:

作业①:为了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

作业②③:学习语文功夫在课外,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

总结:同学们,母子深情是人间至爱。母爱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一声轻轻的叮咛,一丝会心的微笑,甚至烦人的唠叨,严厉的斥责……都是浓浓母爱的表现。可我们有时却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请让我们学会珍惜,学会回报吧。

(八)板书设计

三、教学设计说明

《金色花》是一首优美纯朴的散文诗,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画。在“城乡共话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该如何教学这样的名篇,如何演绎文本的内涵?当然,我们可以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搜集大量歌颂母爱的诗文图画、名人典故及经典乐曲,借助多媒体演示,达到图文并茂,声情俱备的效果,从而淋漓尽致地演绎文本的主题,拓展深化文本的内涵。然而我在设计本案时,首先考虑到的是:假如在一个山区学校,教学设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该如何去教学新教材,如何去实践新课改?

我来自永嘉瓯北,据我所知,永嘉山区有的学校连幻灯机与录音机都还难以配齐,他们哪有条件用鼠标去点击新课程?那他们该如何实践新课改?带着这个困惑,在上学期的一次公开教学中,我尽量尝试用一支粉笔去演绎新课程,那次教学的课题是《两小儿辩日》,事后反映较好。

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我也不刻求形式与教学手段上的标新立异,而更求教学理念与方法上的革新。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力求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文本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情境渲染法、美读感知法与合作探究法,分三个环节——①初读感知,②美读探究,③拓展抒写,来演绎文本。在这些环节中

(一)返朴归真,以诵读为主。

以上三个环节,基本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原因有三:其一,诵读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像《金色花》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诗,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品味,能引起强烈的艺术感染作用;其二,“新课标”明确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品味、积累、熏陶,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与知识传授;其三,“读”是一种最普通最可行的教学手段,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品读和点评中,品味语言、感悟主题。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改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返朴归真,还语文课堂以“读”的本色。尤其在山区学校,由于其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更应充分发挥这古老的传统方法的优势与作用。

(二)更新理念,以学生为主。

我想,新课改最重要的应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而不是教学手段与设施的革新。所以,不管是城镇学校,还是山区学校,教师在课堂中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设计中尽量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还学生朗读、思考、探究、体验、发言的主动权。尤其在“品味语言,探究主题”和“拓展深化,抒写真情”两个环节,比如问题设计:①怎样的孩子,怎样的妈妈,一个问题提纲挈领,带动全文的品读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答案也不求统一标准,只要学生能在品读中体会出来,并说出理由即可,所以板书设计中也不书写统一答案,而以省略号代替。②真情表达“假如我变成了”句式写话,既学以致用,落实巩固能力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还增强了学生情感体验。旨在尽力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读他想读的,说他想说的,在学生自己的认知基础上与情感体验中,去解读文本,而不把老师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让学生自主思考、体会、探究,全方位“动”起来,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

以上是我设计本课的初衷,不知能否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实效,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多多赐教。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12

凡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并学会本课生字。

4、引导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一些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提醒部分要十分注意的读音

别墅(shù)邮差(chāi)窜(cuān)过似(shì)的逮(dǎi)住挨(ái)打摩(ā)平

3、快速浏览课文的&39;前四个自然段,想想它们都是凡卡信里的内容吗?

(不是,有的是凡卡的回忆,有的是作者的叙述,有的是凡卡信的内容)

4、再读课文,分别找出哪些是作者的叙述,哪些是凡卡信的内容,哪些是凡卡的回忆,并做上标记。

三、认识作者,自学生字

教师介绍作者

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作家。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做过店员,当过医生,后弃医从文。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13

有一次,父亲带着我,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顶。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爸爸和蔼地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此后,我一直把父亲的教导记在心间。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时装设计师。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朋友。她的毛衣颜色很素净,却编织得极为巧妙。

“多漂亮的毛衣呀!是自己织的吗?”我问道。

“不是,”她答道,“是维黛安太太织的,她在美国学的。”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闪现: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

我画了一张黑白蝴蝶花纹的毛衣设计图,请维黛安太太先织了一件。为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我穿着这件毛衣,参加了一个时装商人的午宴。结果,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当场就向我订购了四十件,约定两星期内交货。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蹊着一朵幸福的云。

“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当我站在维黛安太太面前时,她说,“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会有别的妇女会织的。我跑回维黛安太太家,向她讲了自己的想法。她觉得有道理。我同维黛安太太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两个星期以后,四十件毛衣从我新开的时装店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后来,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姑娘们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看来,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时装展如期开幕。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是一片布样。虽然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样。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

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⑴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⑵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⑴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⑵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

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____________?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

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呈现目标

三、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四、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五、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六、理解诗句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七、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读文,进一步感悟散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境及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6个一类生字,4个二类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抓住课文所描写的具体景物,感悟作者所展开的联想,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抓住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展开的联想,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

搜集茅盾的资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基础知识:

喇(lǎ)(喇叭)(喇嘛)

叭(bā)(喇叭)

鸥(āu)(海鸥)(鸥群)

燥(zào)(干燥)(燥热难当)

轰(hōng)(轰动)(轰鸣)(轰轰烈烈)

叠(dié)(重叠)(堆叠)(峰峦叠嶂)

焰(yàn)(焰火)(气焰)(势焰)

溶(róng)(溶洞)(溶解)(溶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什么?(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画面……)大作家茅盾笔下的黄昏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读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基础知识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分清段落。(1—4,5—13)

2.读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

(浪头、白鸥、风、夕阳、白鸽、笳声)

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认真读一读。

4.了解作者生平,学生汇报课外查阅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认真读文,通过作者对所见景物展开的联想,进一步感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指名读1-4自然段。

思考:作者主要描写了哪种景物?怎样描写波浪的?自己读一读。看到波浪展开了怎样的联想?(正步走的队伍、愤怒、冲锋号、喊杀声、一排怒似一排。)体会当时作者内心的情感,再读文。

2.自由朗读5-13自然段。

思考: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什么样的夕阳?(愤怒的、挣扎着的。)

(对明天、未来美好的憧憬与期待)

二、自由读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破折号的停顿。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黄昏

波浪太阳

正步走的队伍愤怒

愤怒燥怒挣扎着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17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七、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

2.班级交流。演读课文。

小学五年级的下册语文教案篇18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初步了解名言警句的意思。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对名言和诗句的理解,能用名人名言导行。

教学准备

1.高尔基的《童年》。

2.收集有关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人名言等以供交流。

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感受

1.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童年的课文,这些课文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小林和小东也被哪些事感染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大家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

2.学生阅读。

3.全班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4.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交流读书方法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全班交流。

3.归纳读书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读准确,通顺。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

3.指名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6.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你会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些话语,为什么?

7.练习背诵。

8.外收集有关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着重指导学生练习多层次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对句子意思的理解,不做过多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可简要给予解释。]

三、课外书屋

1.引入:给学生介绍高尔基和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请学生谈谈对《童年》这本书你都了解了些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介绍《童年》的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学生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教师小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二,五下回顾拓展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67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