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无效性。什么才算好的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
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的含义。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华佗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其中一位有名的医学家——华佗的故事。(板书:华佗读准多音字:华huà)
2、简介华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随机出示课文第一节。
3、出示课题:第一个发现麻醉剂的人
(1)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中的“发明”能否改为“发现”?
(3)讨论:发明与发现的不同用法。(发现是已经存在了,而发明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创造新事物的活动。)
那么华佗发现了什么,从而发明了麻醉剂?
二、感知课文,了解华佗。
1、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默读课文。
2、回答问题:华佗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1)华佗发现病人动手术时很疼痛。
(2)华佗发现喝酒之后人会昏睡,手术就不会有痛苦了。
3、从这些发现中你觉得华佗是个怎样的人?(关注病人、善于观察)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写了华佗从医生涯中的两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出示表格:
手术看到听到想到
给小孩动手术活蹦乱跳
给喝醉酒的汉子动手术
2、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交流随机解决:“活蹦乱跳撕心裂肺惨叫呻吟任人摆布沉思”这些词在文中的意思。
(2)根据表格,老师穿插指导朗读,尤其是两个问句。
①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②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通过改变句式和反复朗读,体会华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高尚医德)
(3)练习说话: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痛苦,人们十分惊讶。华佗也觉得很奇怪,就问抬汉子的人:“?”抬汉子的人回答道:“。”
3、两件事虽小,可是给了华佗启发,使他思考,更促使他去研究。(板书:思考研究)
4、齐读课文第2—7节。
5、引读第8节,然后完成填空:
从此华佗(),()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成了世界上()。
6、比较句子:
①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②从此,华佗留心搜集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入睡,手术结束后才苏醒。
(1)分组读句①②。
(2)体会“时时、处处、昏昏、慢慢”等叠词的作用:更表现出华佗对医学的执著,对病人的关心。
(3)齐读句①。
7、学到这儿,请你用一句话说说华佗是怎样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
8、(出示最后一节),用赞美的语气齐读。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师总结: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这个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说明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地位。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要为中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2、作业:(1)完成课后说写双轨道的练习。
(2)收集的古今中外发明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病孩:痛苦挣扎——深感不安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华佗醉汉:任人摆布——陷入沉思合成麻沸散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蟋蟀是怎样建筑住宅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认识蛐蛐吗?它的学名叫蟋蟀。你对蟋蟀有哪些了解?
2.蟋蟀不仅会叫、好斗,而且有高超的建造住宅的本领。今天我们来学习《蟋蟀的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布置预习
1.学习本课生字,说说书写时注意的问题。
2.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画下来并读一读。
3.读课文,想想蟋蟀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4.质疑。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按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生字的音、注意“宅”、“慎”、“址”、“骤”是翘舌音。“燥”是平舌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
4.组词练习
慎()址()掘()崛()搜()
镇()扯()倔()屈()艘()
燥()操()澡()蔽()朴()
躁()噪()藻()撇()仆()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哪部分写了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蟋蟀出名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至7自然段):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8至10自然段):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下蟋蟀为什么因唱歌和住宅而出名?
六、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部分分几层意思写蟋蟀住宅的特点?
(1)住址的选择;
(2)使用的工具;
(3)屋内外的情形。
2.逐层深入理解:
第一层:
(1)“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慎重”什么意思?找出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体现在什么地方?
(3)蟋蟀有特别好的挖掘工具吗?柔弱的工具指什么?
第二层:
指名朗读,自由说说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
第三层:
(1)图文对照,默读思考:蟋蟀的住宅从外部到内部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师生交流归纳,板书:伟大的工程
(3)指名读第三层。“伟大的工程”对什么而言?(柔弱的工具)
3.指导学生用赞叹的语气朗读第二段。
七、小结
让学生对照板书总结蟋蟀住宅的特点。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
2.作者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动工时间,再写怎样挖掘,最后写不断整修)
3.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同桌讨论。
(1)勾划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2)“休息一会儿”和“不大一会儿”说明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又说明什么?
(3)蟋蟀是随什么来对它的住宅进行长时间的修整?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4)“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说明了什么?
4.汇报自学情况。
5.让学生总结第三段内容,并让学生用简炼的词语进行板书:(初寒动工、不懈工作、长期整修)
6.教师归纳讲解。
蟋蟀建筑住宅非常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可见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板书:辛勤劳动)
四、小结
播放录像,思考:这篇课文是怎样介绍蟋蟀住宅的?
五、朗读全文
找出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巢穴比作人的住宅的句子,并讨论其妙处。
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七、布置作业
运用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然后写一篇短文。要把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教学步骤
一、教案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⑴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chōnɡ)
如履平地(lǚ)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
僦赁(jiù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
⑵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5、多媒体显示第三段译文,学生共同评点。
译文如下:
吴中地区有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一个个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逆流而上,出没在万仞高的巨浪之中,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而旗尾一点也不沾湿,以此来显示他们的技艺。
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四、理清文章思路,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2、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写。
选两位同学描述,其余同学补充。
学生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教师点拨: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多媒体显示: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教师点拨:这个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3、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五、课堂小结
我们领略了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的雄奇壮美,感受了自然的非凡魅力。最近又获喜讯,海宁市已于20__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旅游景点及联合国《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遗产。到那时候,与钱塘江潮有关的一切艺术作品将会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遗产。江山如此多娇。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中是自豪的。让我们继往开来,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吧。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指导: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大多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换体裁,如这次训练要求把词改写成记叙文;可以改换人称,如把词中的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下列补充练习:
多媒体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
⑴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⑵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⑶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⑷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3、完成课上的改写练习。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4
一、设计理念: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其教学核心是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内容浅显、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教学中从古代教学六艺入手,并也故事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并通过朗读指导与评价感知人物形象,领悟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活动中大胆质疑,发表独特见解,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二、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8课的一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回家后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并且要有恒心有毅力。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本课,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直白,故事情节读一两遍就能了解,纪昌的品质也不难体会,重要的是理解“只有练好了眼力,才能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道理,并明白故事的寓意: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并且要有恒心有毅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品读——交流——演练——提升——练笔”五步曲,以有效的突破重难点,达到学习这则寓言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两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理解“注视”、“聚精会神”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尝试复述故事。
3、通过比较异同,品味有关词句,体会纪昌专心刻苦、有毅力等品质。
4、了解寓意,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能联系情景发表意见。
四、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揭题:
1、看图猜寓言,小结,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为什么学?向谁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3、解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学?
(1)、课件出示古代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并逐一解答。
(2)、课前小故事:纪昌向飞卫学射的原因。
(故事内容:话说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纪昌也是当时出色的猎手,他听说飞卫被称为天下第一神射手,隐居在鹿台山,就历尽千辛万苦找到飞卫想比试比试。他先抽出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下了天上的一只飞鸟,飞卫摇了摇头。接着,纪昌又抽出第二只箭,嗖的一声,射中了水中的游鱼。世人说,这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最难射中的了,可是在飞卫的眼中,这只是雕虫小技。只见飞卫抽出一支箭,不经意的那么一射,射中了一片正在飘落的叶子,这片叶子也只是停了那么一下,就继续向下飘落。就这一射,让纪昌心服口服,他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从此下定决心向飞卫潜心学习射箭。)
(设计意图:“兴趣是良师”。从学生熟知的寓言故事入手,让学生看图猜寓言;接着结合课前资料,图文解答古代教育六艺、教师绘声绘色地讲纪昌向飞卫学射的故事,弄清纪昌向飞卫学射的原因。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直奔本课主题,既省时又高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放声读课文。
2、读生字词:虱子妻子百发百中
3、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解决课题质疑的问题,再串联起来回答,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纪昌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个做事有恒心,有毅力,注重练好基本功的人。)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通过课题质疑,自读课文、交流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主体内容,教师也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归纳。)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过渡:纪昌是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从课文哪些自然段给你这样强烈的感受?(2、3自然段)
(一)细读“练眼力”
A、自由读2、3自然段中最喜欢的句子,找出你感受最强烈的语句。
B、找出飞卫向纪昌提出联系要求的句子读。(共2处,点名读)
C、读读纪昌怎么练习的句子(共2处,点名读)
D、找出练习的结果的句子(共2处,点名读)
小结:你们发现两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都用了夸张的写法)怎么写出来的?(先写飞卫提出要求,再写纪昌怎么练习,最后写练习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读找找中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和表达顺序,明白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品读课文,走进“第一次练眼力”。
师:自由读第一次练眼力的句子,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
A、课件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B、交流:“睁大”、“注视”,你为什么关注这些词?做注视的动作,在书中找句子,什么才叫注视?
C、师:刚刚你们眨了多次,也难怪你们,眨眼睛是正常的生理活动,我们的眼皮就好像眼睛外面的一副窗帘,它经常要开开关关的工作,正常的人一分钟要眨十多次眼睛,如果你两分钟不眨眼睛,眼睛就会流泪、会发酸的。
D、看动画:纪昌躺在织布机下练眼力的情景。你们的眼睛怎样?你们有什么话要对纪昌说?(不能放弃、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艰苦的练习才能成才……)
E、领读这句话:
教师:第一天(第十天、第一百天、第七百天、第七百三十天),妻子织布时,
学生接读:“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F、就是这个注视,花了730天,两年后,终于有了成果,
课件出示句子:有沙子进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晚上睡觉,整夜不用闭眼睛了。
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
师:这些都是他联系成果的表述,你认为,你要向他人叙述他的本领高,你最愿意选择哪一个句子跟别人说?为什么?
G、出示句子:
有沙子进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晚上睡觉,整夜不用闭眼睛了。
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不会眨一下。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________________
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自己试着读一读,齐读,把这个成果读好)
(设计意图:教学这一环节,让看视频纪昌躺在织布机下练眼力,学生看自己的手指一分钟,层层深入师生配合读,直观教学、学生自己演示、教师激情带读,使学生逐步深入走进纪昌,深入文本,理解纪昌学习的恒心与毅力,寓意就在这一看一演一读中不言而喻。)
(三)、品读课文,走进“第二次练眼力”。
我们来看看第二次练眼力,飞卫有提出了哪些要求?
(1)、出示句子: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shī)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2)、师:他怎么做的?那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为什么?
(3)、生交流:“每天”、“聚精会神”(什么意思?找出近义词: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4)、师:他聚精会神地盯着虱子,肯定有干扰他的事情发生,你说说看会有哪些干扰他的是呢?(生说)
师领读:A、飞虫叮咬,他依然每天
B、风吹动头发,脸上痒痒的,他依然每天
C、雨滴打在脸上,他依然每天
生接读“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5)、出示句子: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A、你有什么话要说?(生:那只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课件纪昌的本领很到家了,芝麻打的小虱子在他眼里像车轮一样大,真是不可思议,令人无法想象。)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还有,原文这样写道:(课件出示)
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B、自由读,你是不是模模糊糊懂了它的意思了?点名说意思,一起读这个句子
C、师生古筝配乐,配合读2、3自然段
(设计意图:纪昌练眼力的部分是寓言的教学重点,在语言表达上也是重中之重,是人文精神与语言发展的结合点,教学分四步:一读,让学生将自己对机场的评价从读中得出;二品,注重重点词句,咬文嚼字;三交流,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四读,从古代原文中体会感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品质与文章内涵。这样有层次的教学,让学生的语言发展与精神感悟得到了同步提升。)
四、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师:是需要这样的练习,但作者写练开弓、练射箭一起写了几句话?在书上找一找。可是连眼力用了两大段,这是为什么?练眼力是学习射箭的什么?(基本功)这说明了练好基本功(很重要)纪昌最终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他的师傅飞卫有百步穿杨的本事,而纪昌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请看原文,说大致意思,读句子。(课件出示):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师:同学们,我们对纪昌的本事赞不绝口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他付出的艰辛。
2、学习了这篇寓言,你向纪昌学到了什么?(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3、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师: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有这件事,我们也会想到其他的学习,
要想写的一手好字,就要()。
要想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要()。
要想学会电脑操作的本领,就要()。
4、课件出示名言,齐读。
师:最后,老师送你们几句话,也许能成为你生活中一个无声的老师,希望这些无声的老师能常伴你的左右,伴你成功!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成功来自于恒心、毅力,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
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配乐,小练笔。
师:同学们,据我所知,练射箭,不仅要练眼力,还要开弓放箭,是不是还要臂力呢?第三次纪昌有去找飞卫,飞卫还是不满意,飞卫说了什么?
(1)课件出示:纪昌第三次去拜见飞卫,飞卫说:“虽然你的眼力已经练得不错,但你的臂力还不行,你回家再好好练练吧。”纪昌回家后,有开始练习起来。
_________
小练笔:1、发挥你的想象,怎样练臂力?结果怎样?
2、交流写的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设计练笔是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深挖教材,以飞卫练臂力为题材,让学生发挥想象,模仿前面飞卫练眼力的部分写话,学以致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训练了其口语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纪昌学射
睁大眼睛注视认真刻苦
练眼力射箭能手
(基本功)聚精会神地盯有恒心、有毅力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
3、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重点难点: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中,感受并学习父亲的执著和勤劳。积累并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1、同学们我们家家都有菜园?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家的菜园吗?(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课题,最后梳理问题: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疑难字词可以请教学习工具或老师。
2、检查认读字词:课件出示: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解释词语。(先指生说词语的意思。再出示注释)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开垦菜园的?他又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勾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想想从这些词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简单的写在空白处。
2、感悟交流重点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忍不拔、对土地的
热爱,带着感受朗读课文。重点研读:
(1)“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荒!’”(勤劳)
(2)“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勤劳、吃苦)
(3)“父亲没有气馁,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坚忍不拔)
(4)当我问能否长出豌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对土地的信赖)
(5)“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对土地的保护、热爱)
(6)拾粪肥田。“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为了肥土、对土地的热爱)
3、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归纳:
①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
②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③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读描写父亲的句子,想想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读“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弱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说说这个比喻说明了我和父亲对菜园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这个情感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表达,是哪一个词。(爱、精心伺候)
四、体会精神,拓展延伸
1、父亲的菜园收获的是什么?收获的`仅仅是四季的蔬菜吗?作者收获了什么?你呢?”(收获的是一种人生精神:坚毅、勤劳、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热爱土地、热爱劳动)你此时心里的感受是什么?(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付出辛苦,遇到困难、挫折不气馁,永远保持自信,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2、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如,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体现不畏艰辛、坚忍不拔的句子。(课件出示)
五、总结全文,提炼方法
1、父亲的精神令人钦佩,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父亲的这种精神的?(总结归纳出本文的写作方法:选取典型事例,具体描写人物的言行。)
2、父亲虽然平凡,却有一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伟大的精神,正是这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佩之情再读课题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6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囊、级、露”等13个生字,会写“念、级、段”等13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5.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仿写一段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老虎的图片)(课件出示2)
师:同学们都认识着这张图画吗?
师:老虎有什么本领?
(学生自由说。)
(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看到这个词语,你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课件出示3)
出示提示语:我(谁)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结果演砸锅了。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课件出示4)
演技 撤换 砸锅 笨拙 逗乐 殷切 半晌 豁虎跳 撇嘴 头罩 羡慕(易读错)
角色 四脚着地 直冲脑门 露脸 哄堂大笑(多音字)(课件出示5)
窝囊 糨糊 亏得 窟窿 比划 将就 打瞌睡(这组加粗字)(轻声词)(课件出示6)
接连不断 唉声叹气 垂头丧气 踱来踱去 通情达理(成语)(课件出示7)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囊、级、露、角、羡、殷、豁、撇、霉、亏、哄、拙、砸”(课件出示8)
“囊”应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角”是多音字,在“三角”中读“jiǎo”,在“角色”中读“jué”;“豁”应读一声,不要读成四声。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念、级、段、俩、练、裤、改、逃、亏、挖、堂、砸、锅”(课件出示9)
指导书写:“念、堂”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中间宽一些;“级、段、俩、练、裤、改、挖、砸、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段”的第一笔是撇,不要写成横。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布置作业,巩固所得
1.熟读课文。
2.把每个字认真写三遍,同桌互相检查纠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
3.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4.学会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字词,掌握内容
1.听写词语。(课件出示11)
班级 一段 兄妹俩 排练 连衣裤
改变 亏得 挖了 哄堂大笑 砸锅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体会心理
1.(出示提示句)(课件出示12)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看着同班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我……
老师挑选演员分派角色的时候,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不好时,我……
老师鼓励我说演老虎不用豁虎跳时,我……
在老师指导我怎样演老虎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是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演得窝囊时,我……
演出时,我听到台下一阵哄堂大笑时,我……
演完时,我……
演哥哥的小朋友又笑话我不会豁虎跳,我……
我至今还不明白……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
3.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三、创设情境,仿写心理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么?(说一说)(课件出示17)
试卷发下来了,我只考了86分,而且错得都是计算题,我……
放学路上,我……妈妈做了许多好吃的菜,可我……妈妈问:“期中试卷发下来了吗?考了多少分?”我……我慢吞吞地把试卷拿给妈妈,妈妈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我心想……可没想到妈妈看了我一眼,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安慰我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自己找找原因,争取下次进步!”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
四、变换题目,开导作者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引导学生说:“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五、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板书设计: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期待 自信 紧张 不明白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7
学习目标:
1、欣赏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展开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讨论释疑,教师点拔。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联想,引入文题。
(1)、出示名为《星星的思念》、《摘星星》、《紫色的星月》三幅图片,并出示图示解说。学生欣赏。
(2)、激发学生欣赏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回忆学过的诗文,描绘出你心中的最美的星星。
(3)、教师点评,导入文题。
同学们描述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星星,说得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那么在文坛泰斗巴金爷爷的笔下,深蓝色的天空中密布的繁星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景致和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巴金爷爷23岁时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繁星》。
(教师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巩固字词。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巴金创作情况。
(2)、出示字词,自主复习,加深印象。
三、初步欣赏,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配乐朗读。
(按时间顺序出示三幅图片:《孩子数星星》、《呼唤星星》、《船上看星》)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配乐)
(3)、小组成员互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为什么?
四、逐步感知,深入体会。
(1)、出示问题。
(作者写了自己三次看星星的情况,每次看星星的感受是什么?)
(2)、指名配乐朗读,领悟精美片断。
(3)、学生作答,教师引导。
(第一次:甜蜜、温馨,繁星如母亲。第二次:亲密、投机,如伙伴。第三次:舒适、信赖,如知心朋友、母亲。)
五、比较欣赏,拓展思维。
(1)、阅读材料片断,感知内容。
(2)、学生比较鉴赏。
(你喜欢《繁星》或《天上的星星》片断哪些文字和语段?为什么?)
(3)、教师小结。
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向巴金爷爷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好习惯,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再次欣赏配乐朗读,总体感知,达到情感的陶冶和升华。)
(4)、出示小诗,朗读体会。
六、课后作业。
赏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8
教学内容:
《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2、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一个晴朗的夜空动物们开音乐会,青蛙打鼓,蝴蝶跳舞,百灵鸟唱歌,一片歌的海洋,其中有一位小提琴王子非常惹人注目,小提琴拉得很棒,孩子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这节课去它舒适的家做客,了解关于它的一些秘密好吗?
课件出示课题:蟋蟀的住宅。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会读的字作标记,查字典自学)
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
(1)出示课件: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
(2)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
(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特点、建造)
三、小组合作,梳理课文。
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经过整理后汇报上来。
1、交流、梳理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
出示课件: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
交流学习成果。(出示课件:慎重选择、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简朴、清洁、卫生;加深加阔、不断修整)
四、小结课文,课堂练习。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
1、抄写生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随机指导“搜、抛……
2、选择正确读音。(出示课件)
洞穴(xuéxuè)粗糙(zàocāo)
慎(shènsèn)重即(jíjì)使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出示课件:
隐蔽——柔弱——简朴——慎重——
五、作业布置:(出示课件)
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
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7课《蟋蟀的住宅》(出示课件:课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小蟋蟀那舒适的家。上节课新学的字词大家还记得吗?课件出示词语。大家对字词掌握的真棒,相信在这节课里我们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都写了哪些内容?谁能简单地说说。(出示课件:特点、修建)
2、咱们再认真默读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信你们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边读边做批注。
3、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呢?从住宅特点和修建这两方面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到小组中交流一下。
二、研读“住宅特点”部分。
1、(出示课件)“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
向上倾斜,利于排水。骤雨袭来,小家伙在这九寸深、一指宽的安乐窝里高枕无忧。有个安稳的住宅多好哇!
谁想读读这两句话?
谁来比划一下九寸是多长?大约30厘米。“九寸深,一指宽。”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读出你的感受。
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课件对比显示第二自然段整段。)
这儿正好符合他的选址要求:排水优良,阳光温和。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别的昆虫可不会这样,他们……(找个临时的隐蔽所。)
不会精挑细选,随随便便找个窝就住下来,这就是随遇而安,可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一定要慎重选址……)
原来小蟋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住宅,和他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是分不开的呀。而且这样宽敞舒适的住宅是他一点一点挖掘的。自己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小蟋蟀。谁读给我们听听。
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这样宽敞安稳的家,咱们一起读:(出示课件:“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呢。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3、关于住宅的特点,还有同学想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吗?
房子内部情况。(出示课件:简朴、清洁、干燥)住在里面肯定很舒服。咱们一起读读这两句。(出示课件)
门前的平台。
劳累了一天的小蟋蟀,他也懂得要放松放松呀。(出示课件)读读吧。
月夜弹琴,多么会享受生活的情趣呀。想象一下,他会唱什么呢?
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舒适温暖的家呀!
学生谈到门前半掩的草。
噢,打了个比方,这丛草不正像咱们房子的门吗?多么形象呀!
蟋蟀为什么只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呢?这丛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别人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更安全吗?大家读读书,(出示课件:插图)能解答吗?(出入方便、通风、利于光线投射,也好排水。)
高,实在是高!这“半掩”的学问还真不小啊。难怪他再饿也绝不去吃这丛草,连碰都不碰。明白了吗?小小一丛草,安全护家门。住这儿真够安全、真够隐蔽的。
小结:瞧瞧这小家伙,他这房子地儿选得好,屋外屋内安全舒适,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和我们人的住宅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
读到这儿,我们不由产生这样一些疑问:蟋蟀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他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三、研读“修建”。
1、蟋蟀就用这样柔弱的工具修建了安逸舒适的住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8-10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的内容,快速浏览一下,谈谈你的发现和感受。
2、学生读句子说感受。
(1)第8自然段。
请大家画出表现蟋蟀修建住宅的动作的词语。(课件出示)
这个小不点,就是这样,用他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挖掘,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修建了是他身长10倍的住宅,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大家一起读读,感受感受。
(2)第9自然段。
多么勤劳的小家伙!你能读读这段吗?
(3)第10自然段。
法布尔还观察到主人靠这柔弱的工具用一生的时间来修整住宅。这小家伙真的是“不肯随遇而安”。谁想读读最后一段?
3、教师小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难怪法布尔在文中写到出示课件:“假使……伟大的工程”。全班齐读(出示课件:伟大的工程)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
2、大家再读读这三句话(课件出示),同样都是指蟋蟀的住所,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词语表达。你能体会出这样的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吗?
(1)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2)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3)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
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达,情感也会不一样。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而法布尔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就流露于这字里行间啊。
五、作业。(课件出示)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
特点:慎重选择建造:加深加阔
向阳、干燥、隐蔽……不断修整
简朴、清洁……
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
伟大的工程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9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教师抓住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另外请三个学生上来表演蝙蝠飞行的过程,使学生更直观了解课文。
2教学过程2.1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评论(0)学时重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评论(0)学时难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蝙蝠和雷达》教案
四年级语文《蝙蝠和雷达》教案
《蝙蝠和雷达》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这是一篇科普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飞机为什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飞行的安全,告诉人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作有所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蝙蝠的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探路的。
2、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交流仿生学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科学家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
2、弄清楚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
课前准备:PPT课件、蝙蝠和雷达图片各一张、三次试验表格。
教学过程:
出示蝙蝠、雷达图片引入
1、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器,它们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
二、品读课文第3自然段
师: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通过研究蝙蝠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么蝙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引起了科学家对它的关注呢?它夜间飞的本领有多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本领强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感受、体会。
3、用关联词:即使.....也......,造句。
师: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如此高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难道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够看清楚夜间的所有东西吗?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开始做什么?(试验)
三:出示课文4到6自然段内容。(合作、交流)
师:1、为了搞清楚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生汇报
3、谈谈三次试验结果证明了什么?
4、理解“配合起来”,对比读句子:
(1)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师:科学家三次试验证明蝙蝠是靠耳朵和嘴配合起来探路的。蝙蝠在飞行过程中它的耳朵和嘴是怎样互相配合的呢?
四、出示课文7自然段。(PPT)
1、齐读第7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过程的句子,体会蝙蝠飞行中耳朵和嘴的互相配合。
2、学生汇报找到句子及体会。
3、借助PPT图片来理解一下超声波。
4、让学生画蝙蝠飞行的示意图并说说蝙蝠的飞行过程。
5、角色扮演(请三个同学出来演示蝙蝠飞行过程)。加深学生对蝙蝠飞行过程的理解。
五、探究原理,解读雷达。
1、师: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安全问题。那雷达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请默读第8自然段,读后同桌互相说说你们的体会。
2、学生汇报体会。
3、学生写出雷达工作示意图,并讲解雷达工作的过程。
4、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从而使得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地飞行,假如有一天,蝙蝠和飞机相遇了,它们会说些什么话呢?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6、请学生汇报。
六、交流仿生学资料。
师:1、课前老师叫同学生收集了仿生学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们找到的资料吧!
2、学生交流分享课前找到的资料。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2、学生汇报。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从而发明了雷达,可见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善于观察,发现秘密,长大了发明出新的东西为人类服务。
作业。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你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启示,想要发明什么呢?以:我想发明......”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巩固延伸
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阿姨、奶奶、将心比心
母亲、护士、将心比心
人、人、将心比心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专心、认真,难怪诗人最喜欢他,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喜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
生指名读
生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练习,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词语:小鸟蓝天恐龙)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指名生读)
2、师:谁能任意选择其中的词语说句子呢?
3、师:在人们的脑海中,恐龙体骼庞大,小鸟娇小轻盈,它们之间似乎毫不相干。但是,近年来科学家们却有这样一个重大发现:(多媒体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全班齐读句子。
4、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呢?(鼓励学生质疑)
5、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合作学习一篇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师板书,全班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2、(大屏幕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
3、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互助理解,相机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解答质疑,理解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读了课文后,课前的疑问有答案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谁先来说说,恐龙的一支演化成了鸟儿,科学家们找到的依据是什么?
2、(多媒体出示句子)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自由地读读这两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理解“欣喜若狂”“点睛之笔”)
(2)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证实了恐龙的一支最终演化成了鸟儿,那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飞向蓝天的呢?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恐龙演化成鸟儿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有什么特征,用笔在书上划一划。(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学习。
3、全班交流:
(1)恐龙演化成鸟儿经历了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征?读一读你划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利用多媒体完成表格)
(2)你觉得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有趣吗?那现在就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时期练习读一读,待会请你读给大家听。(学生练读,展示朗读)
(3)学生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语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演化的过程说一说。
(4)师:课后把这个有趣的演化过程说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吧!
4、师: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多媒体出示,全班齐读: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师:老师想把这句话这样改一改,行不行?(多媒体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师:课文中还有不少这样语句表达准确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5、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教师总结全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体会草原美丽与欢腾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草原美丽与欢腾的景象。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草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视频激趣。(4分钟)
1.介绍草原,揭示课题。
有一个地方水草肥美,风光秀丽,是世界闻名的的大草原之一。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进去,欣赏那里独
特的风光,请告诉听课的老师们,这个地方是哪里?(板书课题)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锡林郭勒大草原》,学生读题。提醒学生锡林郭勒是草原的名字,读的时候连贯一些,然后再读课题。
2.欣赏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有人曾感叹:“锡林郭勒大草原美得无与伦比,是一个一生中不得不去的地方!”这样的地方,谁想看?(示意学生举手表示)心动不如行动,眼睛赶快看到屏幕来吧,老师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
学生欣赏视频:剪辑过的配乐锡林郭勒草原风光同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
3.观后初步交流感受:看完了视频,你们感觉这里景色怎样?(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草原对我们这里的孩子是遥远而又陌生的。用音乐和丰富的图片对学生形成强烈冲击,让学生充分感受草原的景色特点、民族歌舞、学生在美的赞叹中交流对草原的初步感受,激起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整体感知,理清结构(3分钟)
过渡: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就知道大家被大草原迷上了,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走进文章和作者进一步交流来到草原后的独特感受。1.默读读课文。
2.再谈感受:看了视频,读了课文,现在你觉得锡林郭勒大草原怎么样?(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广阔而又美丽欢腾的世界
3.哪些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丽广阔?哪些自然段写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三、细读品味,感受美丽。(15分钟)
(一)细读品味第二自然段,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导语:广阔而又美丽,这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呢,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是什么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拿起笔把你见到的美景画出来。
1.自读第二自然段,汇报交流是什么让自己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
汇报交流:是什么让自己感受到了草原的广阔美丽:(实际顺序以学生汇报交流为主)
(1)草
A.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抓重点词语“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引导朗读并体会草原的美丽广阔。
“满眼绿色”就是你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都是绿色的,一起读这个词——满眼绿色。
“一直铺向远方”:请读“铺向”,铺向哪里?铺向远方,铺得这么远,请用读书声表达出来,再读——铺向远方。
“满眼绿色”“铺向远方”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想办法让老师体会到草原的广阔,草原的平坦,草原的绿。
【设计意图】“品词、品句、品读”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词眼让学生揣摩、体会,也体现了本年段读写训练要求:抓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有效扎实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B.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抓重点词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捉迷藏”体会野草的茂密,好玩。
“十来岁”就是十岁左右,我们班的同学现在这个年龄都可以称作是十来岁的孩子,站起来比一比,看看草有多深?在这么深的草丛里捉迷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好玩吗?(指名回答)那你们来告诉我,你们在里面——生读捉迷藏。现在你们都躲起来了,不想被人发现,你们怎么读?——生读捉迷藏。现在你们捉到了别人,心里很高兴,你们怎么读?生读——捉迷藏
(2)湖水
过渡:你还从哪体会到了草原的美丽?
A.请喜欢草原上的湖水的同学起立朗读句子: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B.结合图片理解“嵌着”的意思。
C.结合图片理解“清亮”的意思,草原上的湖水清得可以怎么样?
D.说话练习:湖水清亮极了,可以映出()
E.指导朗读:同学们,湖水这么清亮,带着你的想象,你的感受一起读这个句子吧。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式将对文本的感悟和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以说促悟的效果,体现了阅读教学积累运用、读写结合的要求。
(3)野花
A.就在这样的地方,还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有———(生读:鲜红的山丹丹花),有——生读:粉红的牵牛花,还有———生读:宝石蓝的铃铛花,这些花散发着——生读:阵阵清香。)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14
【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2、体会文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读议结合法、理解想象法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农历八月中旬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
2、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领略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伸出你们的手,与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观潮)
3、了解学生查阅资料情况,并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生字词。
1)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chōnɡ)如履平地(lǚ)
2)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方其远出海门(当时)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3、默读课文,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个方面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交流:农历8月18日午后一点左右,在海宁县盐官镇海塘大坝上,“我们”观看了钱塘江大潮。
4、理清文章脉络。
(1)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交流后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时间顺序)
(2)划分段落
第一段(1):讲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讲潮来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3、4):讲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5):讲潮头过后的景象。
(3)小结: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1、理解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2、理解“观”的意思。“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观“字,意思一样吗?(“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指景象或样子。)
3、思考: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何处?(读思之前,先让生理解“奇”的意思)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1、板书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看后学生谈感受,引出第一段。
二、重点研读,感悟壮观
1、《观潮》第一句就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描写对象,总领全文,点明题旨
2、“伟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你想用哪些词语分别这些方面的特点?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来临时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弄潮时勇敢矫健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人涌如潮。盛况空前概括起来就是:潮来之状——雄伟壮观,演习之形——精彩动人,弄潮之势——勇敢矫健,观潮之盛——盛况空前。
3、第四段中写观潮人数之多与上文写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有何联系?
明确: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如果说江潮图是一道自然景观的话,那么演习图、弄潮图及观潮图可视作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辉映成趣,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从而突出了人在与自然搏斗中的拼搏精神。
4、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引导理解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进一步感受大潮之奇:
(1)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①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②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2)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①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
②“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
③“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④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3)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衬托”手法:
关注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
(5)指导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2、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了解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同作者一同感受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3、作者怎样将这一天下奇观,展现给我们的?(作者按时间顺序和由远及近的顺序来介绍钱塘江潮,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音巨大、浪头罕见的特点来写大潮,同时通过人们的反应来衬托大潮之汹涌。)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3、4自然段。
2、积累优美词句。
3、找出文中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句子,并根据写作方法来仿写一场雨景。
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1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2、激起学生读的热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具准备:
歌曲《月亮船》
教法学法:
导读法
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师:师生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
3、解题。(走月亮的习俗)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教师配乐范读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小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
3、指名读课文。
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
5、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
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④引导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3、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1、指名范读,师评价。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评价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五、课后作业
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
板书设计:
走月亮
景美—————情浓
(调动感官走月亮)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16
教学目标: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难点
学习阅读中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经历,提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体验,品读感悟
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
(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
(3)小组分角色朗读。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1)师演生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三、探讨解决问题
1.理解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话中相关内容,品读体会。
点拔:豌豆苗的成长让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心情也开朗起来。这样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什么样子的?
像“一个小花园”又是什么样子?前后描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点拔:说小豆子像“一个囚犯”是因为青苔缝隙小,不能动弹,被裹得严实;说像“一个小花园”是因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现在豌豆苗要开花了,小女孩就拥有一个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园。
3.体会小豆子的发芽、开花,给窗子里躺着的生病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
2、小豆子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他们说,先说一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17
一、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描写“我”和阿妈在月光下“走月亮”时的所见和所感;全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情感深沉,充满了诗情画意。
重点:通过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通过课程的讲解,能与作者感同身受。
难点:因为“走月亮”这种习俗对于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如何联系孩子的实际,让他们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走月亮的快乐?
全篇文章思路:先切入孩子们散步经验,然后再让孩子们联系实际,然后抓住“奇妙”二字,贯穿全文的所见,所思,所感。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卵”“俗”的书写;
2.弄清楚作者走月亮时的所见、所思、所感。
3.联系自己生活体会,通过文字,感受作者为何在走月亮时感觉特别的快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月亮图)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它是那样明亮,那样柔和,古往今来,这一轮明月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沉醉,为之赞叹;李白曾经在月色写下了《古朗月行》,苏轼在月色中写下来《水调歌头》。如今的月色和那时的月色几乎也无太大的区别,那我们现代人会在月色下做什么呢?
2.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月色下做过什么事?
预设答案:散步、逛街、看星星
3.下面,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好朋友,他叫吴然,是白族人,生活在云南普洱,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看他在月色下做什么。
预设答案: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从题目知道了,吴然啊,他在月色下和阿妈走月亮。那请同学们将文章默读一遍,然后告诉老师,作者和阿妈“走月亮”的意思是他们在月色下做什么?
预设:我和阿妈手拉手在月光下散步还可以怎么说?
2.你从哪里知道的?
预设①:我从书上的第三小节中的这句话知道的(你可真会读书,观察的真仔细啊!)
预设②:书上说的——书上哪里告诉你的?——哪句话告诉你的?(追问)
师:你能把这段文字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老师在课前也去查了“走月亮”,引出资料——中国很多的地方,大家出于对月亮的喜爱,在月明之夜,身着盛装,一起在月光下散步,欣赏风景;(出示课文插图)
4.看——我和阿妈身着盛装,在月光下走着走着……这就是——“我和阿妈走月亮”
5.那,老师想问同学们,假如现在有个机会让你和妈妈去乡下,一个非常美的地方,晚上妈妈带着你在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悠闲地在月色下散步,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感受是什么?
预设:各种乡村的经历,目的是唤起孩子农村的经历。
6.那,我们的作者吴然,他在和阿妈走月亮的过程中,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从书中找出作者告诉我们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讲讲作者看到了什么?
预设:
①看到了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教师引导:那作者是如何描写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月亮的?(教授写作方法)
预设答: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了吗?作者不仅写自己看到的月亮,还写了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的月亮照亮的其他景物,真的是美啊。这个美,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作者使用的排比,这些景色从远处,写到近处,直接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月色图啊。
出示相应景色PPT图片
其他看到的景色,也是用这种“看到了什么?——作者如何描写?”(从修辞、从构图等方面评价。)
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从单个字,去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老师引导:这是什么景色?“流”字是不是用错了?换成其他的“散”字行不行?为什么?
其次,作者听到了什么?
类似分析……
再此,作者闻到了什么?
类似分析……
最后,作者想到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在与阿妈一起走月亮的过程中,感叹了很多次。这句饱含作者情感的话是什么?
预设: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2.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感叹?
预设:开心、激动、难过、悲愤……
教师引导:总之,就是心情不平静的时候。那作者是在什么心情下感慨?
预设:高兴
教师引导:为何高兴?
预设:因为和阿妈走月亮。为何和阿妈走月亮就高兴,不仅高兴,还非常高兴。
教师引导:那作者为何不断地在感叹?而且还不止一次?你觉得他可能在感叹什么?
预设:因为月色太美了,因为月色下的景色太美了,因为月色下我想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因为与我一起走月亮的人是妈妈。
教师引导:所以,作者真的是单纯的在感叹月色吗?在感叹走月亮这种形式吗?
预设:并不是,是在感叹此时此刻的景色,此时此刻的心情,此时此刻的我和妈妈,此时此刻的美好。
教师总结:所以,同学们。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我们在不同心情下和不同的人的陪伴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啊。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对经常陪伴着我们的父母熟视无睹,不知道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老师希望你们从今天开始,能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与特别的人在一起时享受到的美好时光,并将这美好的时光记录下来。我想同学们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一定会觉得特别温暖。也迫不及待的想跟别人分享或者是记录下你与你最喜欢的人在一起时度过的美好时光。
请同学们以“美好时光”为主题,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快乐时光,下节课我们请同学给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和幸福。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以“美好时光”为主题,结合自己实际生活写一段话来分享你的快乐时光,下节课我们请同学给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和幸福。
四年级语文教案大全篇18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请欣赏。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些画面你们熟悉吗?
师:对,这就是大家生长的地方——乡村的美景。同学们,我们周围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再次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师手势,生齐读课题)去领略我们乡村生活的美妙。
2、从中心句切入,展开探究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课文,快速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作者对乡下人家感受的句子。用铅笔作上记号,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抽生答)
师点击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找得真准。来,一起读一读吧!(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写什么?
师相机板书:独特迷人
春夏秋
师边板书边问:“独特”“迷人”分别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师:那作者都写那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快拿起笔,到书中去找找吧!先看自学提示,自由读一读。(师点击,手势)
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二)组内品读,交流感受。(师巡视,适时点拨、表扬。)
(三)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屋前搭瓜架]
师: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真浓,讨论得这么激烈,你们一定也会给老师更多的惊喜。
师:来,哪些同学被屋前(板书: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你觉得这段中的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出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师边说边点画面)
师相机点击:句子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提示: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师:“装饰”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呢?
师:这里“别有风趣”指的什么呢?
师:这装饰真够独特的,是用有生命的瓜来装饰的。
师:谁来补充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师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妙处。
师:是呀,这句话的前部分说了有生机的藤和叶,后面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旗杆,这样形成了鲜明的——
生接:对比
师:对了,这句话就是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女生读对比的前半句,男生读对比的后半句。体会体会这个对比句。
师:体会到了什么?(可爱)
师:是呀,这就是对比的好处,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别具风趣的装饰的可爱表现出来?
师:他读得怎么样?(抽生读、评价读、跟读)
[门前种鲜花]
师过渡:房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
师:对,有花。有什么独特、迷人的吗?
谁来读读重点句子,我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点击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朴素中带着几分……
师:听了他的朗读,我们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眼前的情景呢?
师点击图片:瞧,它们开得多欢呀!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师:而且这些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难怪作者说——(生接读)这真是一派——(生接读)
师: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是什么?
师:又是乡下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
师出示句子:几场春雨……
师:这句话美在哪里?
师:你能边读边做“探”出头来这个动作吗?
师:多可爱的小笋芽呀!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
师:多好奇,多调皮呀!就用这种语气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写得这么形象生动的句子,我们把它背下来吧!
师:会背的同学起立,一起背一背。(师出示相应的画面)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幅雨后春笋的美丽画面。
[鸡鸭]
师:我们乡下的植物生机勃勃,富有情趣,动物们也不甘示弱,谁来读读描写鸡觅屎的这一段?
师:谈谈你的体会吧!从哪里感受到的?
师:多温馨、多威武啊!
师: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
师:你觉得这鸭子生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师:好,带着我们的真切感受美美地读读3、4自然段。
师: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是城里无法找到的风景。
师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人快乐、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真像一个大家庭。
[门前吃晚饭]
师:欣赏完我们乡下白天独特迷人的美景,其实夏天的傍晚更令人陶醉。这么美的风景,你要怎么去欣赏呢?生:我们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多好的学习方法呀!那好,请喜欢这幅画面的小朋友起立,一起读读吧!
师:同学们一定都有在自家小院吃饭的经历吧!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么平淡,但平淡中带有和谐甜美,来,带着你们的亲身体验再读一读。(齐读)
[秋夜催眠曲]
师:秋天到了,我们乡下的夜里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师:书中是怎么写的?女生读给大家听听,男生闭上眼睛欣赏。
师:男生评价一下,我们的女同胞读得怎么样?(根据学生情况,适时点拨,配乐朗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听得都快睡着了!这秋夜梦幻半的美真是更令人陶醉。
[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这里到了冬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可以干些什么?请自己站起来说说,把你的快乐和我们一起分享。
师:真是美不胜收,其乐融融。
三、整体回顾,感悟中心。
师:同学们,你们的交流你们的朗读,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现在我们真可以大胆地、自豪地说(出示课件)生接读:我们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点击课件)
师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是美,让我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做一个创造美的使者吧!
四、课外美餐
师:伴着欢快的乡间小路,我们赶快到课外去美餐一顿。请看——课外美餐,自由读。(同时播放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