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写景类作文教案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四年级写景类作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写景类作文教案1
(一)概述
• 课名是《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是语文版中学语文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次次作文训练;
•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1课时,45分钟;
• 《作文教学:景物描写》是一次次作文训练。主要学习内容是从感觉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景物描写;初步学会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并根据视频内容进行符合主题的写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 学会调动五官、运用修辞手法来写景;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地描写景物;
过程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和通俗的事例让学生掌握如何选用感官角度和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景物。
• 通过两两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读与评中理解体会,不仅理解作文,也体验到协作学习的方法,提高评价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 在美文欣赏和视频写作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示疑、引导、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思考、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语文教学资源与校本教学相结合,以欣赏美文和生动的视频画面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描写景物;
• 从描写景物的实践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金山中学初一年七班的学生,这个班是平衡班,外地生占三分之二,整体语文基础一般。由于是初一新生,本人对班级学生了解不多,不过班上学生整体思维较为活跃,对语文作文有一定的感兴趣,能坦诚表达愿望;
• 学生对专门的作文训练课并不熟悉,这应该和以前小学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关系,学生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
• 任务驱动法
本课以“如何描写好景物”作为教学目标贯穿课堂,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就是通过对常见描写景物的方法的指导和欣赏美文来达成教学目标。
• 创设情境、注重讲、品,导、练四者相结合进行教学。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创设情境的工具;通过以互联网教学资源的搜索的应用为创新的方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加工的认知工具,
四年级写景类作文教案2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 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 (打一动物)。
这个谜语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个方面描写,才能让大家猜到是什么。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介绍写作手法
请看下面几组句子: 第一组
原句:有枚硬币落在地上。
有枚硬币(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二组
原句:他吃着饺子。(描写一个饿汉吃饺子的情形)
他一手端着醋碗,另一支手把整个饺子塞进嘴里,并不时地在嘴边扇扇风,嘴里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四年级写景作文教案}.
第三组
原句:他衣服湿了。
他上衣的前襟、裤子的膝盖全湿了。
【赏析】这三组句子,虽然每组的内容一样,但是每组的前一句不具体、而后一句具体。什么叫具体句?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具体句。什么叫不具体句?不能让读者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嗅得出来的句子,就叫不具体句。那么怎么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上面这几组句子:
第一组:这个句子,由原来的不具体句,改成描写具体细致的句子,是因为逐步扩充了三个内容:第一步----硬币从哪里落?第二步----硬币怎样落的?落地后的状况怎样?第三步----硬币落地后的响声怎样?
第二组:由原来的不具体句改成细致生动的句子,活灵活现地表现出这个饿汉的吃相,比原句增加了动作、神态、声音。
第三组:把“衣服”落实到“上衣的前襟、裤子的膝盖”等部位,这样使句子变得具体。
每个景物都是由不同的方面构成的,这些方面加起来共同反映了事物的整体。比如说:___有甜美的声音,可爱的脸庞,柔顺的头发等等。我们写景物的时候要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整体,因此,我们在写景物的时候要运用十八般武器——调动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口(有时候是舌头)、手等器官。这就叫做调动感觉法。
调动感觉法---指调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把句子描绘得具体细致生动。
如,原句:秋天来了,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四年级写景作文教案}.
视觉:就是眼睛观察到的事情,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等,还包括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如:秋天来了,落叶如断翅的蝴蝶,做着最后的盘旋。它们用尽最后的气力甩出极美妙的弧线,落地后仍不甘心,追着秋的舞裙飞旋……
听觉:就是耳朵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包括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如:秋吹着古老的风笛掠过树叶,叶儿仿佛受到了感染,你催促着我,我催促着你,笑着,闹着,从母亲的怀抱中挣脱。“我们长大了”,空气中满是叶儿幸福的呼喊。{四年级写景作文教案}.
味觉:就是舌头感觉到的味道,包括酸、甜、苦、辣等。如:谁说秋风苦涩,谁说秋阳无味,那飘过嘴边的片片落叶,不正如清爽的薄荷,沁人心脾!
嗅觉:就是鼻子闻到的各种各样的气味。如:秋叶洒落,叶间是风的气味,缝隙中,隐藏着片片叶子生命的芳香。今日的飘落,不能招得蜂蝶,却晃然间闻到秋叶如蝶香。
触觉:就是通过人体接触感觉到的。如:曾经有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我握在手中,却没有珍惜。直到失去后,回味起它那如棉的温柔,如花的脆弱,如石的坚毅,我才倍感懊悔。
针对性练习:请圈出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感官进行观察:
1. 在湛蓝的海面上,我听见海鸥和海浪声编织出一首自然交响乐。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
2. 厨房内传出阵阵的香味,正是母亲为我们准备的晚餐。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
3. 小狗用牠那温暖而湿润的舌头舔着弟弟,逗得他哈哈大笑。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
4. 在刺骨的寒风中,站在那冷落的街角上,人影疏落。忽然,远处
传来鞭炮声,原来新的一年来临了。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
5. 噢!那鲜红色的辣椒辣得我双唇发烫,喉咙干涸,你快给我一杯 冰水吧。
( 视觉 / 听觉 / 嗅觉 / 味觉 / 触觉 )
6. 水龙头哗哗啦啦地流出了水,令我感到一阵清凉。
四年级写景类作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习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2、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教学重点:
学习移步换景法,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用移步换景法,把文章写通顺,有条理地表达清楚。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谈话,引入教学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游览过许多地方,是吧?可大家知不知道,其实离我们最近我们除了双休日和节假日都要到的地方也是一处美丽的景点,被命名为花园式单位,知道在哪里吗?
2、生汇报
3、板书:校园。今天,老师想让你们做一回导游,带我参观一处学校的美景,你选哪一处?
4、全班交流。
5、学画思维导图。
二、 移步换景,有序描述。
(一)选择景点,设计线路。
1.引导学生选择景点,要求每人至少选择三处。
2.设计线路,给三处景点标上序号。
3.例文《颐和园》《美丽的校园》引路,学习文字描述。
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走进校门右拐来到操场,大操场的主要颜色是绿色,跑道的颜色为蓝色。上体育课或锻炼课,这里留下了我们矫健的身影和成长的足迹……再往前走一百米左右往右看,映入眼帘的是升旗台。每周星期一我们都会在升旗台下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又往前走,走到迎宾大道的尽头,穿过蓝色为主色调的篮球场,就来到了孔园。
A 读例文,找动词,学移步。
B 画线路图,学有方位的移步。
C 积累移步换景顺序的词语。
4. 完善思维导图,添加表示移步换景的顺序词。
5. 口语表达练习。
一进校门,
(二)描述景象,学抓特点。
1.你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点,请选一处,用1-3句话把这处景点的美写出来!
2.比较句子,引导学生运用五官通过色(视觉)声(听觉)味(嗅觉)情(触觉)等方面去观察景物特点。
3.修改自己描述的三个景点。
三、佳作引路,妙笔生花。
出示习作要求:
1. 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至少选取学校的三处景观介绍学校的美丽。
2. 每处景观用一段话描述。
3. 多种感官,细致观察,生动描写。
小学四年级写景类作文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