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教案的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1
一、导入 揭题
同学们都知道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
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导入 :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
2、单击:出示思考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
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
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讨论思考2: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
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
六、实践活动
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
二、总结
三、作业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
教会学生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母语的思想感情。交流课后搜集的春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
(课前播放《拜新年》的乐曲)
一、导入
1、随着一曲热闹的《拜新年》,我们感觉农历新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大红(春联)
2、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23、春联(学生朗读课题)
3、下面,请小朋友拿起书本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你对春联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那么,春联都有哪些内容呢?请小朋友自己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一小节。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3、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把描写春联内容的语句用“----”画下来,把相关的春联用波浪线画下来。
4、交流:请学生说一说
5、你对哪一内容的春联最感兴趣?
● 学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B、学生交流
C、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D、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学习“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你从哪里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
B、用这句春联来形容我们太仓这几年的变化也再合适不过了!你能联系实际来谈谈我们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吗?
C、用自豪、高兴的语气来读读
6、请学生回忆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两条春联的?
7、还有的两幅春联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习,同桌间也可以开展合作学习。
8、交流
●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可以联系自己的家庭说)
●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9、课文一共向我们介绍了春联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是用哪些词语把它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10、对,为了表示并列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11、那么,这四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对春联的饿内容用一个词语来说(板书:各种各样)
12、配合朗读这些内容的语句
13、那么,诵读、张贴这些春联都有什么作用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小节头和尾,想想你有了解了什么?
14、请学生朗读,再来说说
1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请小朋友自己再仔细读读这几句春联,你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请学生朗读二、三小节。把写出它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交流:
● 对仗
A、什么叫对仗?在课文的第三小节中,把它的解释画下来!
B、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请学生说说它对仗的特点。
C、刚刚学过的春联,你也能来说一说吗?
D、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3、老师这儿有一些春联写好后,被一阵风给吹乱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运用春联要求对仗的特点,帮我对一对吗?
4、出示、学生对春联,请他们说说理由
5、春联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讲究声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你愿意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这个特点吗?
6、请学生朗读两条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教师带过第四小节
四、课外拓展
1、让学生课前搜集的春联在小组中介绍,说明白,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给其他小伙伴讲讲春联的意思
2、指名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春联,想送给谁,祝愿他什么?
3、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了春联的内容和它的特点,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是趣味无穷啊!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着语文知识,老师真心地希望小朋友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小朋友们,请把眼睛闭起来,想像画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视着树上鸣叫的知了。这种情趣,你有过吗?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
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所);骑牛写文章(牧);人才进了门(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
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哇,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老师跟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你们愿意吗?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
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只蜻蜓,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
(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