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看日出教案
《看日出》这本书中的这66封信写于1975年到1987年,是吴冠中写给作者天津建筑学院教授邹德侬的。当时吴冠中受命到青岛作画,邹德侬教授和另外两个同伴在一个月中日夜相随。。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五年级语文看日出教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看日出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观察日出所产生的不同感受。
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写法。
3.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自然之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如何借助衬托、对比等写法,表现壮观和瑰丽的日出。
难点:文章细述两次未见的日出,并引述海涅、屠格涅夫关于日出的描写,对后文描写日出起了什么作用。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去观察天空,并完成200字左右的描写性小作文。
观察前指导:
①用心灵去亲近自然。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景物会有不同的体验,受到个性、心情、角度等等的影响。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②观察要细致。可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观察,如:天空的颜色,天上各种景物的特点和变化等。并用心体验:这些景物景象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想和想象?
③描写也要细致。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来帮助表达。
批改时注意:①真实的个性化的感受。②生动细致的观察与描写。
(二)安排本文的预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以讲评上一课时的小作文引入。讲评的着重点:能观察和写出景物的基本特征;孩子的个性化体验形成的不同情趣;描述景物的语言的生动性。
现在我们来阅读欣赏《日出》,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和描写日出的。
(二)解题
参见本教材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介绍写作时间与背景。
(三)学习新课
让孩子挑选他们喜欢的段落来朗读(可集体读,也可分组或一个一个轮流),并谈谈为什么喜欢这个段落。
1.朗读指导:注意重音与节奏。如:
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
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
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重音:“.” ;停顿:“/”)
2.讨论:作者的描写跟刚才你们的描述是不是完全一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关于日出、特别是色彩方面的新词句有哪些呢?
引导学生注意本文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以及采用修辞产生的效果等。
(1)细致写出日出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天空呈现的色彩变化。如:
清冷的淡蓝色 黑沉沉 红带 红海 暗红色的光 黑色无边 磁蓝色 墨蓝色 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 红得透亮,闪着金光 更红更亮的小片 晶光耀眼 整个世界大放光明
(2)采用比喻产生的表达效果。如:
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伏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
问:海涅的这组句子中,“一片白浪的海”“洪水泛滥”到底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云海和它的状貌。作者实际是站在布罗肯高峰上,他说“群山像是伏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像是”,“使人以为”就是说并不是真的,“伏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山峰的大部是被云海所遮蔽,给人造成了错觉。这里用了借喻的手法,写出晨曦微明中从高峰远望,云海茫茫给人的印象。
提示:如果直接写“云海”,因为常见,就很难给读者新鲜的冲击力,而作者这么一写,就把他那份独特的感受,细腻而生动地推到读者眼前了。
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上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
问: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诞生过婴儿的母亲”来比喻整个宇宙?这个比喻与后面的议论有什么关系?
——与文章所表达的歌颂祖国的主旨相关,因而对后面以议论抒情的方式来歌颂新中国起到铺垫的作用。写作年代是1958年,新中国刚成立9年,全国正处于政治理想的激情中,作者亦同。
提示:比喻是散文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目的是使表达的事物生动形象。但是,用什么来比喻是有讲究的。使用比喻,要注意在感情上,语言风格上的一致性。
(三)布置作业:
1.本文重点字词练习:解释词义,完成加点的字的注音写字。
萧瑟 绯红 拂拂 无羁 簇拥 瑰丽 黛色
2.背诵最后一段。
五年级语文看日出教案2
【重点难点提示】
1.了解并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常识。
2.学习并体会戏剧剧本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了解戏剧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
4.揣摩与体会人物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戏剧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描绘人物性格的手法。
难点
1.仔细揣摩并领会戏剧语言的潜台词。
2.欣赏名著名篇中精彩段落的艺术特色。
3.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4.培养并提高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关于戏剧
一、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除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外,还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体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二、戏剧剧本的构成
戏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三、戏剧剧本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多,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戏剧情节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是通过表现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且要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因此,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戏剧文学,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矛盾。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有它-定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般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开端起着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的作用;发展指矛盾冲突向前发展;高潮是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顶点,并出现急剧转化的局面,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剧本的中心思想都得到充分的表现;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有的多幕剧在第一幕之前还有序幕,介绍时代背景、人物来历和剧情发展的原因;结尾之后还有尾声,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提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在戏剧文学中,故事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态度,一般都依靠人物的对话来完成。因此,戏剧的语言既要有高度的个性和充分的表现力,还要精练有力,简洁清晰,便于激发人们的想像,同时还应生动,字字句句都能打动观众的心弦,引起共鸣。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四、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戏剧冲突与人物性格应该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物性格要按照矛盾冲突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明朗化,以显示其个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矛盾冲突又要以塑造人物个性、人物性格特征来表现和发展,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五年级语文看日出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地学习不认识的字,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
2.学习写游记,通过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绘景物,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体会泰山的“高、美、险”的特点,感受日出前后天气的变化。
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听写练习:“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
2、多媒体出示多幅美丽壮观的泰山风景图泰山巍峨雄伟,峻拔壮观,历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它仰慕备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成千古绝唱。而泰山日出这一美丽壮观的奇景,又为它添上了绚丽的一笔,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为之前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去那儿走一走,看一看。
3、出示课题:17登泰山观日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填空:第___到___节写了“我”沿______、______、_______向上攀登,最后到达______的过程和一路上的所见所感,重点写了泰山之高、云海之美、山路之险峻。第___到___节写了____________,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磅礴气势。
2、讨论交流。
三、研读课文
品味词句,感受一下泰山的雄伟。
1、请学生读课文1—6小节,思考:默读课文1—6节,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登山过程的?(出示表格)时间地点景物
2、同桌讨论并填空。时间地点景物凌晨2时半山脚下整个泰山4点半中天门/天已微明对松亭山势、云海/南天门石阶7点10分日观峰日出
3、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作者在登山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他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板书:找一找)
4、(板书:品一品)抓住关键词句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并体会“我”由此产生的感受。
5、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高、美、险”的特点。
(1)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高”: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板书:雄伟担心指导朗读。
(2)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美”
山势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a.指名读。理解:“依稀可辨”。想像一下“马鞍俯卧”、“驼峰耸立”。
b.比较句子:(要求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相同点:都是写山的;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不同点:第一句作者把泰山比喻成高大的顶天而立的墙,而第二句是把泰山山势比作马鞍俯卧和驼峰耸立”)
c.同样是描写山的,为什么作者能把泰山做不同的比喻呢?(因为作者看山的角度不同,前者是仰视,后者是俯视。)云雾美: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d.正音:涨(zhǎnɡ)
e.比较句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描写山的句子采用了静态描写,而云雾则是动态描写。
引读:“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变幻莫测”(板书)让人产生“迫不及待”(板书)的感受。指导朗读。
f.小结:作者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势的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又采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云雾升腾、扩展幻化的美景,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g.读写结合,拓展积累。出示几副比较有特点的泰山云雾风景图,问学生变幻莫测的泰山云雾还会有哪些壮丽的景象?黄山的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_______________,有的如_______________。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情提示:注意写出山的静态美和云的动态美,注意排比句式。)
(3)出示句子,理解泰山的“险”: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板书:险峻齐读:再次体会比喻的生动、贴切。
6、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登山的快乐让疲累的我——备受鼓舞。(板书)
7、过渡:登泰山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先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观看泰山日出影像)
品味词句,感受一下日出的壮丽。
1、默读描写泰山日出的句子,用不同符号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天空颜色变化以及太阳逐渐变化的词语。
2、交流、板书观日出过了七八分钟出现鱼肚白不断扩大一会儿淡红色加深了一刹那出现一道弧边半圆挣脱地面
3、指导朗读:作者笔下的日出是美丽的,是壮观的。我们怎样才能把如此美丽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四人小组练习朗读,交流。
4、在音乐中师生合作读有关的句子,体会日出的壮丽。
四、小结
师:游览了雄伟的泰山,看到了日出壮丽的景象,你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家人。那就请你来试一试吧!赶快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