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关于三年级语文教案内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五篇,欢迎参阅。
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一
《搭石》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美”。
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4、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
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5)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
(3)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朗读感受美。
4、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赞颂美
1、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齐读最后一句,读出内心的感动。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我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
读读句子: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二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读懂诗句,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体会田园风光的美丽。
2、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2、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流程:
1、导入。
师:看大屏幕,明确学习内容?
生:指名读诗。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南宋大诗人范成大所写的一首诗。我们先一起认识作者。
生:读作者介绍。
师:板书。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们能读懂什么?
解题。
2、初读诗文。
3、指导朗读。
4、细细品读感悟,借助图片理解诗意。
5、诗意简析。
6、拓展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7、总结:
师: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其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滋养了无数炎黄子孙。因此,古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学们应多学习、多积累,让它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闪烁光茫。
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三
《女娲补天》
【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浅显易懂,应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置之喜爱。本课设计重在让学生体验语言实践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紧紧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天塌地裂后的可怕。通过创设情境,抓住典型,让学生边想象边说在水深火热中人们的处境。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等词语。
2、能正确朗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四字概括。
3、读出第一自然段韵味,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补天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天塌地陷后可怕的场面。
【教学准备】
《女娲补天》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猜神话故事
2、感悟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
自由读。
指明读。
齐读。
2、感知全文
天塌地裂
求神降雨
造船救人
找石补天
三、品读“可怕”
1、说天塌地裂的夜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品读“天哪,太可怕了!”
3、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抓住大、大窟窿等词语感悟可怕
4、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抓住一道道深沟感悟可怕
5、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抓住围困、挣扎等词语感悟可怕
6、创设情境,感受可怕画面读
7、合作朗读,体会可怕
四、回归文本,设疑结课
1、根据板书,回顾全文
2、设疑结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四
《观潮》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结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部分来写文章。
3、重点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能读懂些什么。
二、教学准备
1、生字、词认读幻灯片。
2、钱塘江潮的录像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看课题《观潮》,你能想到什么问题。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观潮的地点、时间、简单概括当时的情形)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2、重点交流的几个字:
"若"为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右,不是古;
"昂"的左下不要多一撇;
"崩"的形近字区别,嘣,蹦,繃,漰等;
"震"注意下面部分是辰字。
3、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词,提出来集体交流。
4、用上课文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话。
(三)了解文章结构
再读课文,自由找伙伴分工朗读课文。集体评议哪种分工方法好。
可能的几种情况:1、四人小组朗读,每一个自然段,对此种读法加以肯定。
2、三个小组朗读,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分工,对此方法要表扬,是正真的读懂了课文。
老师点拨,这篇文章就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潮来前)
1、明确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的观潮地点是在海宁市盐官镇;这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潮来前的情形是怎样的,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特点非常平静);
二是当时的人们(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
3、指导朗读该段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课本以外有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3、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够背诵该部分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后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发挥,一个词、一句话等等都可以)
(二)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1、听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分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请学生体会"闷雷"一词,播放闷雷的声音与潮水来时的声音,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说明潮水越来越近)
(3)人们的反应:人声鼎沸、沸腾起来(反衬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张的用法,的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
2、看到的:(研读句子,同时落实感情朗读)
(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重点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以及与潮水来时的关系。明白"白线"指的就是潮水。)
(2)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越来越近,越来越急,越来越高)
(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比喻,把翻滚的潮水比作白色城墙)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比喻,给浪潮以特写镜头,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三)三读,看谁读得好
感情朗读,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抓住表示时间的词给课文分段。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段,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并与课文比一比,看谁写得更好。
二、教学过程
(一)指导分段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早上,午后一点左右,霎时)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概意思。
(二)观看录像,进一步了解钱塘江大潮
1、观看录像,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2、试着用自己的话给录像配上解说词
3、集体交流,看谁的描述最准确,最能吸引人。
(三)作业:
1、检查课文背诵情况
2、听写词语
3、完成作业本相关作业
小学三年级语文优秀教案五
《找骆驼》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8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积累“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并和伙伴们分角色演一演。
3、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沙漠里行走,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骆驼)
2、对了,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于是,他急得到处找。
出示课题,33、找骆驼(齐读课题)。
3、生字:骆
4、学生质疑
师: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这位商人是怎么找骆驼的,他究竟找到了没有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演示课文动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听到些什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习生字:跛驮忿哄啃
(1)小组读生字。(出示)跛驮忿哄啃
(2)书写:驮忿
读词语:(出示)骆驼、牙齿、详细、不紧不慢、指点、走失
(3)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
商人:有礼貌、着急、忿忿。
老人:不紧不慢、胸有成竹。
2、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导读句子:(出示)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理解词语“果然”,练习造句。
4、想一想: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5、说话练习:(出示)老人看见(),就知道();又看见(),想到();还看见(),所以知道()。
6、交流并板书:观察分析归纳结论
7、(出示)老人看见这些现象是怎么想的呢?
8、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9、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和小伙伴合作演一演。
3、(出示)比一比,组成词语。
跛()齿()忿()
玻()龄()芬()
4、(出示)想一想、说一说:
(1)骆驼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2)因为路的左边有些蜜,右边有些米,所以。
(3)因为,所以,骆驼缺了一颗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