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时间: 冰纯2 四年级

  苏教版为凤凰国标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当前苏教版已通过审查的教材涵盖了中小学语文、数学、科学、音乐、品德、中学生物、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通用技术等各个科目。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课题独坐敬亭山课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亭"字,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情感,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批注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句,谁来背一背?

  2.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3.师板书课题,指导"亭"的写法,下面是"丁",不是"子"。

  4.指名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你了解了什么?

  二.初读本首诗,感知孤独

  指名读诗,说说有什么感受?(要求读正确、流利,并且有诗的节奏)

  三.探究诗意,理解孤独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首先把诗读正确流利,再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诗意,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生借助注释,字典要求理解字义,再同桌互相学习,逐句理解诗意。

  3.生汇报学习情况。

  4.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此时的李白是一种什么感受?

  (板书:孤独),也就是只有李白一个人,诗中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一句句的读,再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5.逐句理解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飞尽、独去"体会孤独。(板书:飞尽、独去)

  (2)师:是啊,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鸟,也听不见一声鸟鸣,连一片云都没有,这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呀?(沉静、死气沉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一句诗。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从"只有""相看"体会孤独。(板书:只有、相看)

  指名说说对这一诗句的理解。

  (4)师:此时只有李白和敬亭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也看不厌,多么孤独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6.结合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1.假如你是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此时你回对敬亭山说些什么?面对孤独的李白,假如你是敬亭山,你又会对李白说什么呢?

  生练笔,把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留白处。

  2.师生交流。

  板书设计:

  飞尽、独去

  孤独寂寞

  只有、相看

  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2

  《池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

  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

  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

  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

  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

  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

  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

  荷花池塘里。

  4、学生齐读题目。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

  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

  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

  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 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

  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

  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

  “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④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

  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

  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3

  1、读懂课文内容,领会刘备求贤的诚心诚意。

  2、利用改诗、写信的形式,加深对“一顾”、“二顾”的内容的理解。

  3、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

  教学重点:利用改诗、写信的形式,加深对“一顾”、“二顾”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刘备求贤的诚心诚意。

  教具准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今天学课文前,先来听一首歌。(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2、导入《三国演义》,简介之。

  3、揭题: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三国的故事很精彩,但是如果没有今天学的这个故事,三国的故事就什么都没有了。

  (2)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生谈话,检查自学情况:

  (1)谁三顾茅庐?刘备是何许人也?(简介刘备)

  (2)茅庐为何物?相机出现茅庐、卧龙冈、隆中、南阳等词,图示。

  为什么卧龙冈的草庐这样有名,因为茅庐里卧着一条龙,他是谁?(简介诸葛亮)诸葛亮有何才?(找出开头与结尾读一读)

  (3)“顾”是什么意思?说说课题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引:刘备三次拜访草庐中的诸葛亮,就能请出他吗?思考:刘备是凭什么请出诸葛亮?(诚心诚意、谦虚、耐心、人才意识)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中表现刘备以上方面的内容。

  3、指名回答,读后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刘备上前敲门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刘备斥责说:“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师:风雪之中见真情啊!)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师:皇宫前才下马步行,孔明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何等高啊!他多么怕马啼声惊扰卧龙先生啊!)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师:刘备这么诚心,他是在等着卧龙的腾飞。)

  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师:终于相见了,欣喜中不忘真诚,他日的期待化作深深的下拜。)

  四、三读课文

  (一)、读课文,改古诗,理解“一顾茅庐”的内容。

  1、让我们随着刘备,“一顾”茅庐。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3、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想起了一首古诗,那就是唐代贾岛写的《寻隐者不遇》。教师板书古诗。

  4、学生根据刘备“一顾茅庐”的内容,改写古诗。(这真是:隆中寻他千百度,先生不知在何处。他日再寻卧龙影,千辛万苦也不顾。)

  (二)、读课文,写信,理解“二顾茅庐”的内容。

  1、刘备就这样失望地回去了,他要请出诸葛亮,还要再顾茅庐吗?

  2、学生读课文第二节。

  3、刘备“二顾茅庐”就这样怏怏而归吗?总要留点什么?

  4、我记得《三国演义》中,刘备二顾茅庐后留下了一封信,现在这封信不见了,你能把它写出来吗?可以写什么内容?

  5、学生写信,教师巡回指导。

  6、选部分学生的信读一读。(师:备久仰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五、延伸

  课文除了写刘备,还写了张飞、关羽,还描写了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用呢?刘备三顾茅庐结果如何?我们下一节课再学。

  板书设计:

  主板书:

  刘备 诚心诚意 诸葛亮

  耐心

  人才意识

  谦虚

  副板书: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