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教案模板五篇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的状况,而且要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教案模板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的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安排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岸、屋”4个字。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
识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有时候,我们推开窗,会发现天地之间好像挂起了一道巨大的纱帘,房屋、树木、行人都隐隐约约的,看不真切。原来,是淘气的雾孩子来和我们捉迷藏啦!雾孩子是怎么和我们捉迷藏的呢?学完《雾在哪里》,我们就明白啦!
出示谜语。
满天满地似白烟,不熏不呛性子绵。风儿吹来轻轻飘,太阳一晒就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出示山川、树林雾气弥漫的图片。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2)教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回顾谚语。
预设: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说说你知道的与雾相关的谚语。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4.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见过的雾。
(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湿度很大等。)
5.理解课题。
(板书课题)“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哪里”带有疑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随文识字,整体把握
1.看动画,听教师范读: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雾怎么样?(淘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词。
3.识记生字。
(1)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再进行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说“湖岸”,河的两边叫“两岸”。
(2)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日字旁,引导学生理解没有太阳就“暗”,有了太阳就“明”,知道“暗”与“明”是一组反义词。
(3)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组的词最多。
雾(大雾)(雾气)淘(淘米)(淘气)于(于是)(终于)暗(暗中)(黑暗)
岸(上岸)(海岸)街(大街)(上街)梁(房梁)(上梁)甚(甚至)(甚于)
至(至今)(至此)切(亲切)(关切)躲(躲藏)(躲避)失(消失)(失去)
4.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①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②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③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④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然后同桌互相细读并点评。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观察探究,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于是、无论、海岸、房屋。
2.指名读词语。
注意,“论”的声母是“l”,“岸”是零声母音节。
3.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于、论、岸、屋”。
指名朗读并组词,其他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笔顺。
4.教师讲解书写要领并范写。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书空练习。
[于]第二笔横较长,第三笔竖钩的竖段落到竖中线上。
[论]左窄右宽。第一笔点与第二笔不要贴上;右上部撇稍收,捺舒展,盖住下部,最后一笔竖弯钩的竖段落到竖中线上。
[岸]“山”要写得扁一些,第五笔撇要写舒展,第六笔横在横中线上。
[屋]字形上短下长,第三笔撇要写得长而舒展,“至”的各笔画要写得紧凑些。
5.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后,在田字格中描红,再各写两遍。要求做到书写正确、端正。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思考:“雾”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点几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词卡:淘气。
3.课件出示雾自言自语的句子。
①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②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③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④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⑤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示范指导。
(2)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3)在小组内交流: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4)课件出示,填一填:雾把( )、( )连同( )、( )都藏起来了,最后把( )也藏了起来。
(5)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明确,完成填空。
雾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海岸都藏起来了,最后把自己也藏了起来。
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雾,还知道雾很淘气,藏起了很多东西。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学会了“于、岸、论、屋”等字的书写,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字也写得越来越漂亮,真是太棒了!
2.作业:把《雾在哪里》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2.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的,体会其中蕴含的生活情趣。
要点把握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雾宝宝,大家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淘气。)淘气的雾宝宝把课文中学过的字词拼音也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们吗?谁读准了词语,拼音就会出来哦。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认读正确,显示拼音。
淘气于是变暗岸边街道桥梁甚至躲藏一切消失一片雾
2.回顾课文:雾把什么都藏起来了?
引导学生用“雾真淘气啊,把……藏了起来”的句式说一说雾来时的景象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更深入地认识这个淘气的孩子。(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课文第3~6自然段。
想一想:雾把景物藏起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的句子,逐句指导朗读理解。
(1)预设句一: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①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大雾中大海的景色,说说是什么样子的。
②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学生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被藏起来的事物,由海水到船只,再到蓝色的远方,几乎涵盖了海面上的所有景物,再与“都看不见了”相连,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整片大海被浓雾笼罩的情景。
(2)预设句二: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①指导学生用调皮的语气读一读。
②教师引读,学生自主理解“霎时”的意思,给“霎时”找近义词。(立刻、瞬间。)
③播放视频(碧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明亮的太阳挂在天空。接着,一阵雾飘过来,什么都看不见了),说一说雾藏万物的情景。
④比较预设句一,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3)预设句三: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①指名读句子。
②通过范读、模仿读等各种方法反复朗读,帮助理解“甚至”一词。
明确:在大雾之下,远处大的事物,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都看不见了,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大雾遮蔽了一切,更令人感受到大雾笼罩万物的神奇景象。
③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顿号停顿的时间要比逗号稍短一些,“甚至”“一切”可以适当加重语气。
过渡: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最后,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3.第3、4、6自然段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
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4.读第9、10自然段,理解填空。
(课件出示)雾把藏了起来。不久,大海连同,
天空连同,海岸连同,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预设:(1)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再用课件显示完整句子。
(2)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写出了雾散之后所有事物显现出来的景象。朗读时,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5.出示三组对比图,说一说感受。
一组是大雾中的大海和雾散后的大海,一组是大雾中的天空和雾散后的天空,一组是大雾中的城市和雾散后的城市。
预设:生1:我很高兴,一切又能看清楚了。
生2:我觉得雾真有趣,原来一切都看不见,现在又全都露出来了。
生3:我有些疑惑,雾把自己藏到哪里去了?
6.理解雾的消失。
(1)提问:雾消失到哪里去了?
(2)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给出科学解释。
7.仿照下列句式练习说话。
雾把藏了起来,无论是,还是,都。
(1)课件出示云雾弥漫的小院、树林、学校的图片,启发谈话:同学们,淘气的雾孩子又来到了美丽的小院、茂密的树林、可爱的学校的上空,他把谁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又是什么样的?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说一说,再在小组内交流。
(3)指名说,教师点评,应多鼓励,也要指出不足并加以指导。
说话示例:
雾把小院藏了起来,无论是小花、小草,还是小鸡、小鸭,都看不见了。
雾把树林藏了起来,无论是百灵鸟、小松鼠,还是奔跑的梅花鹿,都看不见了。
雾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花坛里的花草树木,都看不见了。
8.自由朗读全文,注意体会雾孩子的心情,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不久、散步、一切。
齐读词语,自由读,还可选一两个词语造句;观察生字“久、散、步、切”的结构特点及关键笔画。
2.教师书写,学生跟随书空。教师逐笔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如本课出现的“久”和“于”。教“散”“步”时,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久]横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捺从田字格中心处起笔。
[散]左右均宽,要写得紧凑些,注意左边长,右边短。第五笔是竖,不是竖撇。右部末两笔撇、捺交叉舒展,捺脚超出上部。
[步]注意笔顺,上边宽、扁,下边窄、长。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下边不是“少”,右上边没有点。
[切]注意笔顺。左边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刀”,撇不出头。
3.学生在田字格中先描红,再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书写汉字,师生共同评价。
注意:学生评价他人的字,要从字的笔顺是否正确、结构是否正确等方面来说,要有礼貌、得体。
四、介绍资料,拓展延伸
1.学生搜集关于雾的资料,科学地了解雾。
2.课件出示有雾的天气图,教师相机补充介绍。
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称为雾。我们看到的雾一般是白茫茫的,随着温度的升高,雾逐渐散去。雾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科学地认识雾,减少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课外查阅资料,了解雾霾的危害,办一期关于“保护环境,减少雾霾”的手抄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语文教学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读图、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雾”“淘气”“岸”“躲”“消失”等词的意思。
2.借助课题,利用文中表示地点的词句有序表达雾的行踪,体会雾的活泼与淘气。
3.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细读语段,照样子说清事情,进一步感受雾神奇可爱的淘气形象。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题,能利用文中表示地点的词句有序表达雾的行踪;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细读语段,照样子说话,进一步感受雾的淘气和神奇。
【设计理念】
童话之美,在于语言和形象,由文本传出,驻足心间。本课教学基于童话故事的文体特点,以“淘气”为线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展开学习过程,与小雾孩共同历经的心里路程,品语词之美,悟形象之趣。
【预设过程】
(一)、板块一:识“淘气”,感知“雾”的样子
1.看图识雾:
(1)写“雾”。
(2)看图激趣:这是山里的云雾,这是城市里的大雾。在我们眼里雾是白白的,浓浓的,但是有一位作家他说雾是什么呢?
2.初知形象。
引出故事: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指名读,这位作家说雾是什么?
理解“淘气”:怎样的孩子是淘气的孩子?
3.揭题。
(二)、板块二:知“淘气”,练说“雾”的行踪
这个淘气的雾孩子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看看读书要求。
1.自由读文,提出要求:
2.读一读: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3.想一想:雾在哪里?用“——”画出句子。
4.反馈导学:雾在哪里?(出示句子)
(1)雾先来到哪里呢?(板画大海)
(2)再来到哪里?
识“岸”:看看图,找找岸边在哪里?跟着放大镜一起去看看,你找对了吗?岸,就是靠近水边的高地,所以上面有个山字头。海边的高地是——(板画海岸)
拓展:河边的高地——湖边的高地——
(3)接着雾又来到哪里?(板画城市)这是海岸边的城市。
①识“躲”:你能给躲换个词吗?(藏)还可以换什么词?
②比较:如果把他换成(飘)读读看,你觉得哪个字更可爱更淘气?指名读。
(4)最后雾去哪里了?联系上下文理解“消失”。
(5)小结。
(6)完成练习一:填一填。
(三)、板块三:读“淘气”,品味“雾”的活泼
1.自由读第3段,思考:
他把什么藏起来?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大海、船只、海水和蓝色的远方)
(1)理解“蓝色的远方”以及与大海的关系。
如果只能用这里一个词来回答雾把什么藏起来,你觉得哪个词最正确呢?
(2)句式练说:雾还会把大海里的什么藏起来呢?
(出示图+句式)
2.反馈导学:
(1)重点指导:读好雾说的话。
(2)读出淘气的语气。
(3)齐读语段。
3.小结:活泼淘气的雾孩子竟然把大海都藏起来,他还把什么藏起来呢?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板块四:说“淘气”,体会“雾”的神奇
1.读4-9段,要求:
学习要求:想一想,选择一处地方和同桌说一说。
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 )。
2.反馈导学
3.写一写完成练习二:选择一处地方写。
4.小结: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白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见了。瞧,这就是大雾笼罩下的世界;最后雾孩子藏来藏去,把自己也藏起来。这时,世界上的一切又都出现了。多么神奇淘气的雾孩子啊!
结课:孩子们,在今天的童话故事里,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朋友,那就是——雾孩子,在作家的眼里,他是淘气的孩子,那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
语文教学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偏旁记字、借助图片等方法,正确认读“雾、淘”等12个生字,理解“甚至、无论”等词语的意思;会写“岸、屋、散”等8个生字。
2.在语言、图片情境中展开想象,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感受雾的淘气。
3.整合教材资源,能够仿照课文用“无论……还……都……”说话,交流雾给景物带来的神奇变化,了解雾的自然特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承旧知,建立情感,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在诗人的文字中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这使我们感受到想象像一个小精灵一样,为我们插上翅膀,在语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现在,我们就和这个小精灵朋友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吧。(板书:想象)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篇课文,温习单元要素,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
二、做游戏,积累词语,导入新课
1.看偏旁,学生字。
同学们,你们看,精灵朋友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偏旁:我们来玩“偏旁交友”游戏吧。
看到你能想到哪些生字朋友? (雨、露、雪、雷、霧……)
2.比字义,有发现。
看这些带雨字头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带雨字头的字一般与天气有关)
3.多拓展,多积累。
雨:你能用“雨”字说几个词语吗?(阵雨、下雨、雨水……)
露:你在哪里见过露珠?
雾:想象一下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自然现象,说说这个词语:一( )雾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一片雾有关系,我们一齐读读课文的题目。(出示课题)这一片雾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入课伊始,抓住“雾”这个生字,由偏旁部首到字,由字到词,由词到词组推进性训练,并自然过渡到课文第1自然段内容的学习。)
三、初读文,借自学单,初识雾孩子
1.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小声读读课文,标上自然段。请你借助课文中的拼音把不认识的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比较长的句子请多读几遍,和同桌一起完成自学单。
(设计意图:把课堂整块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和学习伙伴交流,促进学习的主动性。)
2.交流自学单,关注学生觉得有意思的句子,相机出示、学习生字词。
淘气 于是 变暗 岸边
躲 街道 桥梁 甚至
一切 消失
(1)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课文中的一片雾是什么样子?(板书:淘气。将“淘”字标红。)难怪作者亲切地叫他“雾孩子”,请你和他打个招呼吧。(板贴图片)
(2)于是,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
他把天空连同太阳怎么样了?(回答问题,读好长句子。)
辨析形近字:区分“于”和“干”的字形,识记生字“于”。
(3)他躲到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字理识字:“躲”(形声字。“身”表义,表示把身体隐藏起来;“朵”表声,朵的古文字形体像花朵下垂的样子,表示要隐藏起来就得低垂下身子,本义是躲藏身体。)
(4)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指名说,你怎样识记“暗”和“岸”?怎么区分?(出示字典中的解释并辨析)
师贴图片:变暗的天空和海岸。学生送两个字卡宝宝“暗”和“岸”回家,贴到黑板画面中正确的位置。
3.游戏复现生字:同学们,我们今天又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朋友,它们在哪里呢?一起看屏幕,它们呀,就躲在雾孩子的身后和我们捉迷藏呢!快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在自学和同伴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全班交流。通过交流有意思的句子,初步感知雾孩子的淘气可爱,同时运用图片、语境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有侧重地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
四、再读文,想象画面,走近雾孩子
1.寻找雾孩子,发现雾的踪迹。
(1) 雾藏藏躲躲,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同学们,请你们快看看课文和插图,找一找雾来到了哪里。(出示词条:海上、岸边、城市的上空)
(2)哪位同学能把这些词条按顺序贴到黑板上?你们发现什么了?
(3)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雾孩子的行动轨迹。现在,就请你想象着雾孩子的样子,快来读读这四个句子吧。
有一天,雾飞到海上。
雾来到岸边。
他躲到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通过按顺序贴词条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梳理出文章的主要脉络,感受雾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到处跑着玩儿,也说明雾是从海上向岸上弥漫的科学常识。)
2.认识雾孩子,感受雾的淘气。
(1)同桌互动,标注雾的淘气。
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声读课文,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雾孩子的淘气?把相关的语句用“ ”标注出来。
②和同桌交流你们的自学成果,谈一谈你的感受,可以互相补充。
(2)师巡视,适时指导。(要点:标注句子,可以抓住关键词语。)
(3)全班交流,想象画面,体会淘气。
雾飞到海上 (出示第3、4自然段)
①对比关联,想象画面,读好雾的语气。
比较这两段课文,你发现了什么?(这两段很像,都是先写雾孩子说了什么,再写做了什么,最后写结果是什么。)
谈谈雾孩子的淘气任性。
预设1:得意中带着小任性,就是孩子的特点。
预设2:一个“藏”字,把雾孩子的淘气写得淋漓尽致。
想象雾孩子的样子,他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谁能带着表演,选择一段读,读出雾孩子说话的语气?
②品读“暗”字,想象情境,感受雾的神奇。
角度1:体会“变暗”——暗:日字旁,与太阳有关。他把太阳都藏起来,使四周变暗,体会雾的力量。
角度2:体会“快”——联系上下文感受,“霎时”变暗了,广袤的天空、耀目的太阳都被雾极快地藏了起来,体会雾的速度。
你能想象当雾把这些景物都藏起来的场景是什么样子吗?
带着想象,师生接读: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雾孩子把最广阔的天空和最明亮的太阳都迅速藏起来了,这时候,无论是——(生:天空。)还是——(生:天空中的太陽。)都——(生:看不见了。)这是多么神奇啊!
(4)回读片段,读好雾的淘气。
我们一起读读第2~4自然段,再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既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感受雾孩子的任性和淘气,也有对文字的想象,感受雾的力量和速度的神奇。落实单元要素,学生通过展开想象,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
雾来到岸边
①雾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②想象画面,词卡识字。
雾把海岸和城市藏起来了,一边读,一边圈,雾把哪些景物藏起来了?
做游戏:给词卡排排队。(词卡内容:房屋、树木、小黑猫、海岸、行人、街道)同桌合作按课文中的顺序摆景物词卡,借助词卡认读词语。
课件演示,反馈活动结果,复现词语。
③随文识字,体会雾的淘气、神奇。
ɑ.调换词语顺序,对比句子,感受“甚至”表示的程度之深,不仅有大的静止的建筑物,还有小的动态的人和动物。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 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行人和小黑猫,甚至房屋、街道、树木、桥梁 ,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你能试着用“甚至”说一句话吗?
b.展开想象,理解“一切”,感受“一切”表示的范围之广。
展开想象,练习表达:同学们,雾不仅把高大的房屋、桥梁,静止的街道、树木藏起来了,甚至路上走动的行人、墙角游戏的小黑猫都藏起来了,甚至还有 ________,还有________……雾把你们说的都藏起来了,用一个词就是——“一切”。
④回读课文: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多么淘气多么神奇啊!让我们再来读读第6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读中。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辨析、拓展的方式在具体的语境中充分理解“甚至”的意思,进而理解“一切”的意思。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突破词语理解的难点,使学生深刻感受到雾孩子的淘气。)
雾躲到城市上空
①想象补白,读好雾孩子的话。
雾孩子把一切都藏起来了,再也没有可藏的了。想象一下,他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会怎样说呢?
雾( )说:“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②我们来感受一下雾把自己藏起来以后景物的变化吧。(指名读第7~9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比插图,上勾下连,感受到雾孩子藏起自己后景物的惊喜变化。学生在感受雾孩子心情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语言,揣摩文体,体会童话故事的巧妙有趣,感受雾孩子的淘气可爱。)
3.揭秘雾孩子,揭示雾的秘密。
(1)指名回读全文。
(2)同学们,课文学习到这里,你知道“雾在哪里”了吗?(课文中提及的三个地点)
(3)出示资料,揭示科学常识。
秋冬季节,白天温度比较高的时候,空气中会飘浮着许多水汽,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使离地面比较近的空气中的水汽在凌晨时凝结成小水珠,这就形成了雾。雾消散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由于太阳公公出来了,温度上升使得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也会把雾吹散。
(4)课文最后雾孩子消失不见了,他把自己藏在哪里了?(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回读全文,追寻雾在哪里,借助补充资料,揭示有关雾的科学道理。)
4.放飞雾孩子,合理想象雾的神奇。
(1)对比不同段落,发现特点,合理想象。
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他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指名对读句子,发现“无论……还是……都”这个相同句式。
联系生活,发现“大海”与“海水、船只”、“天空”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强调想象的合理性。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句子中景物元素之间的关联,明确地提出想象应具有合理性。)
(2)链接新旧知识,想象情节,训练表达。
①雾还会来到哪里?把什么藏起来呢?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想象,试着说一说。
链接一:《黄山奇石》《日月潭》和本单元的《敕勒歌》《夜宿山寺》等课文,展开想象補白情节,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链接二:本单元《语文园地七》的“识字加油站”板块提供的地理位置和动植物。
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看不见了。
②全班交流,分享想象内容。
黑板上这些黄色的词条的后面有很多景物,你翻开哪一张,就用这个句子说一说吧。(景物词卡:沙漠、悬崖、日月潭、黄山)
③全班展示,要求:认真倾听,生生互评。教师评价,适时指导。
④你还可以说其他的地方和景物吗?
(设计意图:借助翻词卡游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链接已学的课文,整合教材资源,适时提供支架。在运用语言的同时把教材其他内容融于其中,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如此,学生既可以打开思路,又可以有依据地想象,发展想象的合理性。)
五、整体回顾,情境写字,写好雾孩子
1.出示课后写字表,请你给今天要书写的汉字分分类,再说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情境写字,注意书写要点,全班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结合语境写字,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达成了本课写字的要求。)
六、拓展练习,推荐阅读
1.把《雾在哪里》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文里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在你的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3. 读一读推荐阅读书目《雾》。
(设计意图:利用课后习题,鼓励学生大胆合理想象。推荐阅读,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语文教学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认识“邮、递”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鲜、邮”9个字,会写“鲜花、邮递员”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3、能借助图画,仿照例句写句子。
4、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2、借助插图讲故事。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板书“小路”,指名读词。
(二)看,这条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出示开满鲜花的小路图片)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板书课题。
(三)“鲜”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鱼和羊,组成鲜)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记住“鲜”。你们看,这是金文、金文大篆、小篆里的“鲜”字,古时候,人们将鱼和羊混合在一起烹食,味道真是鲜美极了,所以古时候就有“鱼咬羊,其味鲜”的说法。
(四)强调“鲜”字的写法。(“鱼”作偏旁时,第八笔横改提;右边的“羊”,竖要写得直而正。)师范写,学生跟随老师书空“鲜”。
(五)指名读课题,强调“的”读轻声。齐读课题,读出小路的美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开满鲜花的小路》。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同桌互相认读双横线里的生字,检查字音。
(三)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教读时强调“漏、礼”是边音,“丧、籽”是平舌音,“懊、啊”是零声母音节,“堆”的韵母是“ui”而不是“ei”。开火车读,去拼音齐读。
(四)认读生词。
1、认读“邮局”“邮递员”“寄包裹”“领包裹”“包裹单”
(1)结合生活实际,介绍邮局的作用、邮递员的职责,读词“邮递员、邮局”。
(2)看图片理解“包裹”,读词“包裹”。
(3)人们可以到邮局将包裹寄出去,这就是“寄包裹”,读词“寄包裹”。也可以到邮局领取包裹,这就是“领包裹”,读词“领包裹”。
领取包裹时,得出示“包裹单”,出示“包裹单”的图片,读词“包裹单”。
2、小老师带读“刺猬”“绚丽”“花籽”“礼物”“懊丧”
(1)强调“刺猬”的“猬”连读时读轻声。
(2)读词“花籽”,出示“花籽”图片,这就是花的种子。将花籽播撒在土地里,就会开出鲜花。出示“鲜花”图片,引导学生找找画面中的“鲜花”有哪些颜色?颜色如此之多,景色如此美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这就叫“绚丽多彩”,读词“绚丽多彩”“绚丽多彩的鲜花”。
3、指名读,全班齐读“一个包裹”“一堆小颗粒”“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强调数量词的使用要准确。
4、开火车读词语。
5、读准多音字“啊”。
(1)出示句子: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强调“啊”在这句话里读四声。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多美啊!真美啊!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强调“啊”在句末词尾,这时的“啊”读轻声。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轻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用小方框标出来。
(二)全班交流后,认读词语:
邮递员 黄狗 鼹鼠先生 长颈鹿大叔 松鼠太太 刺猬太太
狐狸太太 小松鼠 小刺猬 小狐狸
强调“先生”“太太”“狐狸”连词读时,第二个字读轻声。
(三)这个童话故事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出场,多么令人期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一至五自然段,看看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松鼠太太之间发生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至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邮递员黄狗给鼹鼠先生送包裹单了,他会怎么喊?真响亮,只有这样,鼹鼠先生才会听见。(指名读句子)
“包裹单”读得真清楚,听了这样的喊声,鼹鼠先生才会清楚邮递员究竟送来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您的包裹单”,多么有礼貌的黄狗先生啊。(指名读句子)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师讲述第二自然段,鼹鼠先生真想快点领回自己的包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体会鼹鼠先生心情的急迫。
2、鼹鼠先生拿着包裹,来到松鼠太太家。指导朗读鼹鼠先生的问话。评价:一个“请”,一个“您”,读得真清楚,鼹鼠先生真有礼貌。(指名读句子)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鼹鼠先生多么想知道包裹里是什么呀,他知道了吗?
2、从哪读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一心想知道答案,却落了个空,鼹鼠先生该多失望啊,这就是“懊丧”。(读词“懊丧”)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四)借助板书说说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
邮递员黄狗为鼹鼠先生送来了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单。鼹鼠先生不认识包裹单里的小颗粒,于是去问松鼠太太,结果发现包裹破了,小颗粒漏在了来时的路上。松鼠先生很懊丧。
评价:同学们结合板书,抓住1—5自然段中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了出来,可真了不起。
(五)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递、原、局”。
(二)看结构。观察三个字的结构:半包围结构。
(三)看比例。强调: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注意包围部分和被包围部分之间大小的协调。
(四)重点指导。范写“递、局”:“递”字先写“弟”,再写“走之底”。“弟”的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五笔竖折折钩紧贴横中线;“走之底”第二笔写得要短小,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局”第一笔横折位置在上半格居中,内部饱满,第四笔横折钩稍微突出“包围圈”。
(五)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七)抄写词语“鲜花、原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导入
(一)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鼹鼠先生,他要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词语宝宝。指名读,齐读。
第一行:邮递员 邮局 寄包裹
第二行:刺猬 花籽 礼物 懊丧(强调“猬”的轻声、“籽、丧”的平舌音要读准)
第三行:绚丽多彩 五颜六色 花朵 簇簇(这些都是表现花朵的词)
第四行:一个包裹 一堆小颗粒 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数量词的搭配真准确)
(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出示上节课的板书,回顾第一至五自然段内容)
二、学习第六至十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鼹鼠先生很懊丧。时间悄悄地过去,春天来了,鼹鼠先生要去松鼠太太家做客。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2、出示句子:
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指名读句子,找找两句话的不同,不加这个“啊”可以吗?(体会“啊”表示惊奇、兴奋、开心、赞叹的情感。)
3、指导朗读。
这条小路开满了鲜花,多美啊!(指名读)
小路上的鲜花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呢?鼹鼠先生真奇怪。(指名读)
这条小路大变样啦!(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1、鼹鼠先生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沿途经过了谁的家门?默读第七至十二自然段,找出答案,用小方框标出来。(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松鼠太太)
2、房屋的主人们都看见了什么?用横线标出来。她们又说了些什么?用波浪线标出来。
3、全班交流。
句子一: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句子二: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句子三: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4、学习句一、句二。
(1)出示“鲜花”的图片,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自由说)
(2)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鲜花色彩丰富又鲜艳,这就是“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读词语)
(3)放眼望去,眼前出现的都是鲜花。指名读“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4)出示: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门前怎么样?(指名读句子)
哪里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指名读句子)
出示插图,指导学生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房子旁边、山坡上怎么样”。
自主选择地点再说一说,尝试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全班交流。
(5)如果你就是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看到这样的鲜花,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想些什么?(体会“惊奇”“奇怪”,读词语“惊奇地说”“奇怪地问”。)
(6)指导朗读两个问句,读出惊奇、奇怪的语气。
(7)还会想些什么?(体会“感谢”“赞叹”)
(8)这样的美景有谁会不喜爱呢?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真想感谢那位种花人。指导朗读两个感叹句,读出感谢、赞叹的语气。
(9)再细细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表达的是同样的感情,但使用的语言却不一样,请火眼金睛的你们,找一找两句话用词方面的不同。
同一个意思,作者却使用了不同的表达,语言多么丰富啊。(全班齐读)
(10)面对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的惊奇与赞叹,鼹鼠先生怎样回答的?(指名读,他也摸不着头脑呢!)
(11)师生合作读第七至十自然段,练习分角色朗读。
5、学习句三。
(1)松鼠太太看见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2)鲜花不仅色彩绚丽,而且到处都是,这儿一簇,那儿一簇,这就是“花朵簇簇”。指名读词。
(3)这儿成了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的乐园。指名读第11自然段。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还会在这里干些什么呢?(想象)
(4)看到这欢乐的画面,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指名读。
(5)出示: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这”指的是什么?从哪儿读出来的?(结合前文读懂“这”)
(6)长颈鹿大叔的花籽给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和温暖,这样的礼物就是美好的礼物。(体会赞叹、感激的情感。)
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7)听到松鼠太太的赞叹,看到这开满鲜花的小路,鼹鼠先生此时的心情如何?(快乐、开心、惊喜)
三、总结课文,表演朗读
(一)故事读到了这里,我们和松鼠太太一样恍然大悟,春天里盛开一路的鲜花,竟源于包裹里无意洒落的花籽。这美好的礼物,在每个人的心里播下了快乐、美丽和希望。
(二)分角色表演读课文第六至十二自然段,将这个美丽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四人小组合作练习读,指名一组戴头饰表演读)
(三)借助插图讲故事。
1、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尝试着讲讲这个故事。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呢?老师有个法宝。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有了这个本事,你就能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了。
2、我们来练习一下。
(1)出示: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指名读。
(2)怎么把这一句话变成三句话呢?师读: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生接读)
(3)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想:春风中,盛开的花朵会怎样?
(指名说)花朵会摇摆,会舞蹈,多么生动啊。
(4)仔细看看插图中的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和松鼠太太,他们还会干些什么,说些什么?结合插图大胆想一想。(指名说)小动物会追会跑,会笑会说,故事就生动了。
(5)现在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讲一讲,自己说给自己听。
(6)指名上台讲,点评是否能做到讲具体、讲生动。
(7)根据插图,结合想象,让故事中的小动物活起来、动起来、说起来,故事就会讲得生动又有趣,用这样的方法试着讲讲故事。(自己说给自己听,指名讲,点评。)
(8)同学们回家后,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美好的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好心情,这不也是一份美好的礼物吗?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全班交流)
(五)总结:珍惜得到的美好礼物,给予他人美好的礼物,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礼、邮、叔、堆”。
(二)看结构。观察四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
(三)看比例。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应该观察左右两部分高低宽窄的变化,其中“礼”左右均等,“邮”“叔”左宽右窄,“堆”左窄右宽,同时需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错落。
(四)重点指导。范写“堆”:“隹”的单人旁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直而长,四横之间等距,最后一横稍长。
(五)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七)抄写词语“邮递员、邮局、大叔、一堆、礼物”。
语文教学教案模板5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学习重点:学文中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夕、与”等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同学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做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
师说:是啊,谁不爱自身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
1、同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下面的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对准。
2、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神州、山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民族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
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出示生字)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词卡去拼音检查。相机纠:州——川 鸟——岛 与——写 族——旅
6、多媒体,读去拼音的词。
7、读通课文。生先自由练读,在四人合作读并正音。
8、质疑:课文我们读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
三、朗读感悟。
1、师说: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想去看看吗?(多媒体)
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
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看多媒体介绍台湾。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指导朗读第三句。
5、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6、师生交叉朗读全文。
四、读韵语,巩固识字。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五、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夕、与。(点名读)
2、观察:这两个字都是我们学过的熟字的一局部,是哪两个?同学讨论说出“夕、与”的重点笔画。
3、教师范写,同学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去拼音个别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齐读)
师说: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课文。那么,你们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吗?
2、认读词语师说:同学们可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登山峰”的游戏。(出示多媒体)
只有又对又快的把这些词语全部读对,才干胜利的登上珠穆朗玛峰。同学自由练读、开火车读词
3、有感情齐读课文
师说: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不只有珠峰,还有黄山、黄河、长江等许多秀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同学们要边看边想课文。(放多媒体)我们的祖国美吗?(美)那我们一起美美的把课文读一读吧!
二、课外拓展,课内外识字相结合
1、小组内展示各自收集的祖国山川名胜图片、资料,并当小老师带读自身做的词语卡。
2、评选出“祖国山河锦绣图”投影展示图片和词语,并作介绍。
3、多媒体出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让同学了解,渗透课外识字。
4、师说:我们的祖国山河锦绣,文化悠久,是谁将我们的祖国变得这样繁荣兴盛?56个民族人民的一起发明
5、问:你了解那个民族?说说看
6、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和相关词语。看看图,认认字,读读词。
三、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川、州、台、争、民、族生观察分析,同位间互相读读、记记生字,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2、指名说,相机组词。
3、师重点指导“民、族”
4、同学练习书写。
四、结束全文
1、问:同学们都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2、全班有感情朗诵全文。
语文教学教案模板五篇相关文章:
★ 小学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