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 >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 冰纯2 五年级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下面由我来为大家整理关于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工具:配乐录音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师: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瑰丽的传说呢?

  华灯初上,漫步街头,放眼满街的明灯,你想到了什么?皓月当头,仰望星空,你又想到些什么呢?

  (屏显夜晚星空的美丽图片)(出示课题)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尝试背诵这首诗;

  2、理解运用联想和想像;

  3、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情感。

  (让学生齐读)

  三、作者简介

  师:郭沫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我们前面学习《聊斋志异》时的一副对联就出自他手谁能告诉我对联的内容?

  生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师:这是郭沫若先生写在《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先生故居前的一副对联郭沫若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文化人,在他的前面我们可以加上许多的评价,例如文学家、学者、古文字学家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作为诗人的郭沫若,有怎样的特点。

  (屏显郭沫若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这位文质彬彬,非常儒雅的先生就是郭沫若,请大家齐读他的介绍。

  (生齐读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师:画横线的地方就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星空》,请大家掌握。

  四、自主学习:朗读训练。

  1、听录音朗读,在听准字音的基础上,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2、边听边在书上标记节奏和重音。

  五、检查自主学习情况: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读出诗歌的轻重和停顿。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六、合作学习

  分组读:要求:四人小组读,可以是组长读,也可以是组长点名读,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节:其余同学在书上划出诗中写了哪些事物?并讨论事物中,哪些是当时诗人眼前所见之物?哪些是诗人想象的事物?并找出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分析、解读全诗:(一)、诗人眼前所见之物: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出示联想的定义:联想:这由某人或某物而引起与之相关联的人或物的思维,就叫联想

  联想时抓相似点

  拓展训练:联想:儿子→父亲老师→蜡烛

  蜜蜂→农民花伞→蘑菇

  (二)、诗人想象的事物: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浅浅的天河等

  出示想象定义:这种在头脑中对已知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就叫想象。

  拓展训练:由下边的图形你又能想到什么?

  七、合作探究

  想一想:诗人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从哪里看出?

  展示交流,归纳小结:“定然”“定”都表示肯定的语气这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八、再读课文(配音乐)

  要求:读出情感美:齐读2、3、4节,找出诗人的想象中天上有什么人在做什么事?

  讨论交流: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自由地过天河,天街闲游。

  九、合作探讨:1、议:聪明的你们,能够想象得出,牛郎织女还会做些什么呢?

  小组各抒己见

  示例:

  牛郎织女正在天街闲游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小雨,他们会带着他们的孩子在桂花树下躲雨,嫦娥姐姐会用桂花来款待他们呢!

  看图片,再分组议一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与诗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本质区别在哪里?

  小结: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只能够(七夕相会)

  诗中的牛郎织女却能够(自由来往)

  2、进一步探讨:诗人为何在诗中对民间传说进行如此大的改动呢?

  播放背景音乐(牛郎织女的两种生活)

  出示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资料:本诗写于1921年,中国当时军阀混战,时局动荡,民不聊生,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他理想的生活,于是把希望的目光移向浩瀚的宇宙,借助奔腾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表达他对人压迫人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追问)背景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象,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展示)因为那时候的诗人希望大家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美好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

  十、再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这首诗总的原则是要把握美好、自在、幸福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用欣喜的语气,上扬的语调。

  十一、尝试背诵:(老师配音)一人尝试背诗,其它同学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再现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奇特的想象。

  十二、大家来背诗。

  十三、老师寄语:想象是心灵的翅膀,有了想象,我们的心灵就能飞翔 。

  十四、课堂小结: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十五、检测反馈:

  下列诗句,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象?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3、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4、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十六、跟踪练习: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附我授这节课后的反思:

  教学反思:我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节课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通过联想、想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我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但老师应该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

  总之,这节课效果较好。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黄昏》原载《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月20日出版.

  在散文《黄昏》中,作者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或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象征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

  散文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茅盾对大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十分传神,并使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形声词.

  茅盾先生那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黄昏》,词句是金色的,文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如果不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那风雨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白色恐怖的残忍,就无法体验出散文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2,教师相机介绍作者的生平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题

  1,"黄昏"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示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哪里的黄昏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3,师生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4,学习生字.重点区分:躁和燥,溶和熔.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书后词语.

  2,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了黄昏时哪些景物

  (1)哪几个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海浪 重点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试着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风

  (3)还写了什么 (夕阳和海鸥)

  2,画出文章中作者想象的部分.

  3,默读画出的部分,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交流有关的句子.

  5,组织讨论: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不一样的黄昏.

  四,试着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五,作业

  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设计方案二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2,说一说自己看到的黄昏的景色什么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关注书中标有拼音的字,把字音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教师指导朗读: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不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说一说,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写了哪里的黄昏

  2,课文中哪处的描写,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二,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1,看来,作者笔下海上的黄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就回到课文中,请你再来默读课文,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2,逐段交流:

  重点体会和指导朗读:

  (1)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愤怒的白沫.

  这是作者看到的吗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3)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4)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从课文描写的景物和想象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小组交流.

  2,交流讨论.

  四,作业

  写一写自己眼中的黄昏.

  表达

  板块教学提示:

  本板块收纳了《野草》,《琥珀》,《荔枝图序》三篇文章.

  《野草》引用了两个故事来说明草的力量,同时告诉我们,生命力是世间最顽强最神奇的力量.

  《琥珀》一文向读者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要认真领会科学家的推理猜想方式.

  《荔枝图序》是一篇咏物小品,是作者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序文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形,色,香,味等特色,为我们展示了荔枝独特的风采.

  注意学习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介绍事物.学习介绍事物的顺序.并努力将介绍性文章写的生动,有趣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