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所有语文老师都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每一篇语文教案都是语文老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分享你的语文教案。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在____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二)《新课标》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1、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说课稿: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等。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2)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比较认真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
3、情感目标:
(1)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2)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的意识。
确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二、说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结合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采用了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去体验、思考、领悟,并启动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动手做做看》既是课题,又是文章主题,我便顺水推舟如下导入:“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3课《动手做做看》,请大家先来动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如此直截了当,一语双关,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呼应课题。
接着,我以“偷梁换柱”之法,将文中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拿来考学生,创设一个师生问答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可算作一种知识。学生与文中小朋友的年龄相仿,有着相类似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和心理活动与文中有着极强的雷同性。这样,就利于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下一步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和感情朗读打好基础。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后,教师由摇身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笑问:“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你们不觉得熟悉么?在哪见过?”在学生恍然大悟间,教学戏剧性的进入第二程序。学生此时学习习兴趣倍增,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第二程序是全课的重点部分,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在这里实施体现,教学重、难点也要在这一程序中解决。诸多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基于此,我确立了“逻辑推进,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将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分散到两大环节中,如:第一大环节(1——5自然段)围绕朗志万提出的问题,从几个小朋友不同的表现着手。第二大环节(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绪变化,以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如此,每个环节都围绕课文内容这个中心,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并恰当的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依据上述理念,这一程序中,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再次感受、体验,将领悟内化,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同时启用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巩固教学重点,落实能力目标。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这一程序设计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回味教学难点。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最后一环节,我布置学生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外,拓展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在设计上力求简洁、直观、条理清晰。既概括本课要点,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进而辅助教序,提高学习效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2
一、说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它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一切对于小学生来讲是生动有趣的。这首诗歌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向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课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几点:
1、认识4个生字,会写“盏、慌”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诗歌内容,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由于这是一首诗歌,我把教学教学重难点定为: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一些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说教法:
1、引导先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前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学指南的要求,先学课文,完成一些相对应教简单的练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式解决问题。
2、“以读代讲”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丽,同时包含丰富自然知识的儿童诗,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范读、小组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积累语言。
3、“举一反三”法。针对本课特点,二、三、四、五节的结构都是一样的。我首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节,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4、“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学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结合我校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先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学习,读中感悟,这体现了先学后教的要求。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堂课的开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创设中,应该做到新颖,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的情境,从而产生好奇心,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学开始,我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了两个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会怎么做?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会怎么做?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区分在不同的地点迷了路要用不同的方法。然后我顺势导入课文: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办法分辨方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老师范读一遍,让学生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如字音、节奏等。接着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按着老师的方法读诗歌,然后把本课的生字读一遍。这样,学生对于课文的生字和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对白天、晚上、阴雨天和冬天这四种情况下寻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并不一定到位。由于第三、四、五节的结构都与第二节相似,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读读第二节,通过朗读、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紧接着学习生字“忠”,然后进行词语积累,引导说话,除了“忠实的向导”还可以“忠实的……”。接下来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五节。同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稠”和“稀”的意思。
(4)多种形式朗读,突出重点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本诗是写自然科学常识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5)游戏巩固,指导书写
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对课文有个总体的认识,我设计了游戏“喜羊羊回家”,
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检测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顺其自然地过度到指导书写。
五、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寓学于乐。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兴趣十足。
2、朗读感悟,积累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教学更应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3、自主实践,发展能力。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激励赞赏,体验快乐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
一、说教材: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鸟饲养的念头。
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漂亮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使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动态的东西所吸引,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学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益。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生实际,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2、朗读体会法:教学时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对比理解重点词语:教学时通过读句子,分析两个对比句的异同,并说说哪个用得好,好在哪里,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突破难点。
四、说学法:__x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对了这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__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出示课题(齐读)
3、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翠鸟的特点,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三个方面呢?
(指名回答,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有关翠鸟的录像,看看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有什么特点?
5、小结: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看图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默读第一自然段,按要求把有关的词语找出来。
3、指名说说你找到的词语,再齐读。
4、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
(爪子——羽毛——眼睛——嘴)
5、板书:爪子(红色)羽毛(漂亮)眼睛(透亮灵活)嘴(尖、长)
6、重点理解描翠鸟羽毛的三个比喻句。
7、用喜欢、赞美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
2、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
(指名回答)
(2)比较句子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翠鸟捕鱼的录像。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
(翠鸟)说课,标签: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
(4)板书:捕鱼:蹬飞叼飞(动)
(5)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6)汇报讨论情况。
(7)比较句子
(8)指导朗读
4、小结:
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
2、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
3、板书:峭壁上
4、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总结全文
1、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课外延伸
1、欣赏鸟类的图片
2、课外延伸
读一读描写翠鸟羽毛颜色、外形、捉鱼动作的句子,再把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自选课文中的一部分内容,如,“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用彩色笔画一幅画。
请你以“我喜爱的鸟”为题,仿照《翠鸟》抓住事物特点来写介绍自己所了解的鸟。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4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脑筋”这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画好作品)——着急(弄脏作品)——更满意(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再通过三幅画,理清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更满意”的情感变化。从而形成了“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表演,并在表演中去体会玲玲的“满意”;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拓展,联系生活,重视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节课中,在理解端详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在生活中,同学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否像玲玲一样动脑筋思考,将坏事变成好事呢?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自由交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
四、教学反思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个教学过程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课堂评价语言也比较苍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评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通过读文,让学生喜欢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读词语。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琼斯太太那只淘气又可爱的猫——莫格。看!它给我们带来了这些词语呢。谁来读一读?
2、师简单叙述上节课的内容。(莫格蹲在水边找鱼吃,身上被雨淋得透湿。等琼斯太太把它叫回来的时候,它一连打了九个喷嚏。琼斯太太赶紧用毛巾把莫格擦干,然后又给它为了点儿掺着酵母的牛奶,让莫格在火炉边坐着,自己带着雨伞买东西去了。接下来,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翻开书本94页,认真读课文4~5自然段,然后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用铅笔做上记号。)
二、童趣品文,体验童话。
(一)教学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勾画下来。
2、说一说你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3、出示“酵母把莫格发起来了„„”指名读。
4、莫格怎么会越胀越大?
5、酵母把莫格究竟发成了什么模样呢?
指名读句子,读出莫格的变化。边读句子边比划。
起初,它大得像一只绵羊。
接着,它大得像一头驴子。
后来,它大得像一匹拉车的马。
再后来,它大得像一头大河马。
最后,它把琼斯太太厨房的墙壁给撑裂了。
6、莫格怎么会把那么结实的墙壁给撑裂呢?
7、观看莫格的变化。我们一起去看看莫格的变化?请看大屏幕。
8、看到这种情景,你想说什么?
9、莫格的变化真是太有趣了!像变魔术似的,一点一点地变大,那怎么把这变化过程读出来呢?先自己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
10、指名读以上一段话,读出莫格的变化过程。师评价:莫格的身体胀得越来越大了。板书:越来越大 多有趣的变化呀!可我就是不大明白莫格变化的顺序,什么“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你们能帮我把它变大的顺序说一说吗? 指名说变化的顺序。
11、有了“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莫格的变化。 让我们把这些词一起读一读。 你们也能用“起初„„接着„„后来„„再后来„„最后„„”说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吗?
12、小结:莫格喝了掺着酵母的牛奶,趴在火炉边睡着了,身体悄悄地像面包似的发起来了,真是有趣极了!让我们再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个有趣的过程吧!
13、齐读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第五自然段。
1、你们还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有趣呢?
2、指名说。
(1)只见整座房子膨胀起来,歪七扭八的。看图理解“歪七扭八”。 “房子歪七扭八”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2)厨房里伸出粗大的猫胡子,大门里伸出大尾巴,爪子和耳朵分别从卧室的两扇窗户中伸了出来。
平时像头发丝般的猫胡子,现在有多粗?比划比划。
大门里伸出的猫尾巴有多粗?
那爪子和耳朵有多大呢?
难怪现在连房子也被它给撑裂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这个莫格的变化也太不可思议了!让我惊讶不已!
(3)琼斯太太回到家,不禁大叫起来:“天啦,我的房子怎么了?”
当琼斯太太买东西回来,看到这个情景,会是什么表情?指名读上面的句子。 琼斯太太的惊叫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莫格。莫格伸了个懒腰,多舒服呀!舒服的莫格可没想到,这个懒腰让整座房子都塌了。
3、齐读第五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莫格的神奇变化。
4、小结:真有趣!酵母让莫格神奇的变化,让琼斯太太的房子都装不下了。
(三)教学第六自然段。
1、这镇上的人们看到这幅情景,会怎么想?怎么说?
2、指名读句子。 镇上的人看到这情景都非常震惊,担心它会没完没了地长,最后把整座小镇给撑破。
3、人们有了这种想法,(师生合作)于是,可怜的莫格被赶出了城门。
4、如果莫格就这样没完没了地长,还会发生什么事呢? 学生尽情想象,自由表达,教师肯定。
5、会不会像你们说的那样,明天我们一起走进《面包房里的猫》(二)。
6、现在,有谁来给我们讲今天学的这个故事。看谁能把莫格神奇的变化讲给我们听一听?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伞”、“歪”指名学生读。
2、说一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伞”?
3、谁有好方法记住“歪”。
4、指导写“伞”
5、学生自己描红。
四、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面包房里的猫》(一),感受到了淘气的莫格因为喝了掺有酵母的牛奶,在火炉边睡觉时被发起来了。变化真是神奇,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 小学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