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教案简案四年级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说、谈、问、讲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恰当的安排。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有关小学生语文教案简案四年级,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语文教案简案四年级1
认知目标:
认真读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小节。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3、4。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读读,推荐给同桌。 3、师按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交流学生喜欢的语句,及时纠正读音。并让学生说喜欢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第2节,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平静,人山人海、昂首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平静”,配上音乐,学生自己读读。 4、交流读,引导学生抓住“横卧、笼罩、屹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注意及时请学生评价朗读的情况。 5、师生对读,请学生体会朗读成功的原因,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3、4小节,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交流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出现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交流“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抓住比喻,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学生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后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具体。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的大潮。()。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图片。
小学生语文教案简案四年级2
一、说教材
《观潮》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第六组文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条理,并深入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继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领会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 领会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二、说教法。 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我选择以下几种主要教学方法。 1、自学阅读和教学结合法。引导学生参加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加以点拨、指导、总结; 2、演示教学法。让学生观看实景录像,增强体验; 3、注重语感训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领会课文描绘的潮水壮观景象。 三、说学法。 1、课前自学。学生根据课文“预习”要求自学,读准字音,理清文章条理,提出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学收获或问题,在小组间交流、讨论,在互帮互助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程序设计。 (一)汇报疏导,理清条理。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课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学情况,能有效反馈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以学定教”,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加以点拨疏导,将零碎知识理出头绪,理清文章条理,学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二)观看录像,增强体验。 实践证明,课堂上如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是事半功倍。因为活泼生动的音像能刺激人的多种感官,使人的思维进入兴奋的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所以在理清文章条理之后,通过播放潮来时的实况录像,学生身临其境,增强感受。同时,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把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说出来!学生有感而发,为深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体现自主,调动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只有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所以,在落实各个环节教学时,要体现自主,突出主体。如在学习“潮来时”这一段,安排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生评价,并引导学生说说感受。这样的教学,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训练语感,体会感情。 朗读具有移情作用,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欲望和美学感受。而《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尤其是潮来时,气势雄伟,景象壮观,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落实单元训练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感情。环节设计从课前整体感知的泛读,到理解课文后的比赛读、表演读,到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师生评价读出感情,增强了朗读的层次性和目的性。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既训练了语感,又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五)质疑问难,拓展思维。 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如课前安排课题质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精讲过程中安排质疑,有利于信息反馈,调整教学;学完课文后安排质疑,不仅能解惑,还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语文教案简案四年级3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学生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势,学生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如果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学生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学生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