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德育语文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小编带来四年级德育语文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级德育语文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沟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的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续写“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
教学重点:课文的1——5自然段,了解山沟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课文的6、7自然段,知道“金钥匙”指的是什么,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我们已经上了四年学了,那谁能说说你们每天都是怎样来上学的呢?
总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的很羡慕你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多关心你们呀,每天都起得很早,为你们准备早点,送你们上学。一年365天,天天如此。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更是关爱有加。那你们知道生活在大山的孩子他们每天又是怎样上学的呢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去看看大山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齐读课题《山沟的孩子》。
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
①山沟的孩子每天是怎样上学去的?
②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的上学?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请你赶快在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采用自读、画批、交流感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结合课文的内容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用“——”划出说明干沟的孩子怎样上学的语句。用“~~~”划出说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语句。
3.把你划出的语句认真地读读,看看你有什么想法吗?把你的想法在书商进行简单的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交流第一个问题:通过读书,你知道山沟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了吗?
①先读读你划的句子,再说说从中你所了解到的。
②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山沟的孩子上学的路这样遥远,你能够通过读让别人感觉到吗?
③结合课文引导想象:这么远的路,而且还是山路,你能想象出他们在上学、放学时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师:是啊!山路弯弯曲曲,山路磕磕绊绊,远处,狼在嚎,犬在叫,黑夜中一闪一闪的星星好像是狼的眼睛。孩子们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心情怎样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④指导朗读1——5自然段。
⑤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教育自己:
山沟的孩子就是这样上学的,与你们自己进行对比,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过渡:山沟的孩子上学既然这样困难,可他们为什么还要去呢?
3.交流第二个问题:山沟的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①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②提问:什么是“金钥匙”?山沟里真的有这样的钥匙吗?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的“金钥匙”的?
③他们为什么要寻找这把神奇的金钥匙呢?结合书上的语句进行回答。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④山沟的孩子能找到“金钥匙”吗?为什么?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
师:山沟的孩子为了能够改变家乡改变山沟贫穷落后的面貌,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相信,祖国也会相信,山沟的孩子一定能够找到这把神奇的金钥匙的!齐读第六、七自然段。
四、德育渗透。
山沟的孩子就是以这样的一种态度、这样的一种精神来对待学习的,那么想一想你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呢?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对学习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吗?
五、品味赏读,背诵积累。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
2.与全班交流,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六、续写结尾,课外延伸。
师:山沟的孩子们为了寻找改变山沟贫穷面貌的“金钥匙”,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从黑夜启程,在他们的努力下,他们一定会迎来绚烂的黎明。
“绚烂的黎明”是什么意思?它后面的省略号省的是什么?你能结合课文进行想象,把省略号补充完整吗?想一想写成一段话。(回家作业,明天交流)
四年级德育语文教学教案2
知识与技能:
1、在预习时,通过自主努力,学习本课13个生字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三部分,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3、体会课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学、回家情景,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困难,感悟山沟里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可贵品质,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疑
出示河南山区一所小学的一位同学所穿的破旧鞋子
二、初读课文
播放轻音乐伴奏带《高山流水》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
三、精读课文
第一部分
1、播放自制动态图片:课文插图“上学路上”的电闪雷鸣,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山沟孩子每天上学情景的句子。
2、播放音频文件《狼嚎》,想象孩子们在上学路上遇到的困难,体会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的上学心情。
3、播放视频文件《安康小学生大火把上学》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
1、播放视频《山沟里的孩子》纪实片,想象山沟孩子学习时的情景,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2、连续静态图片,展示山沟学校、桌椅、师生上课的静态图,思考“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第三部分
组织小组编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1、理解“黑夜”“……”的深意
2、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自己现在的学习情景,体会山沟孩子不怕困难,感悟刻苦学习的精神。
四、巩固应用
布置作业:想象山沟孩子学习时的情景,再写一两段话
四年级德育语文教学教案3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作家王宜振把我们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诗歌世界,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首文字,韵律都很优美的诗歌《小草之歌》,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2、板题
3、齐读课题
4、结合上节课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谈谈小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答)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草。
5、师:老师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老师走到谁面前,谁就读一小节)(伴乐)。
小结: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声音真好听。
6、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并解决了两道自探题,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1)小草之歌中的“之”相当于什么?(生答)师:那小草之歌,也就是——小草的歌。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课题。
2)看第二题:按结构、内容,诗歌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
师小结:上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小,老师真高兴。
二、学习诗歌,理解感悟
(一)学习1~3小结
1、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朗读1~3小结,并根据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2)生提问。
3)师:老师归纳了几道自探题,找同学谈一谈。(出示)(自探题下写有自探方法),学生在下面边读边自探。
2、解疑合探
1)这一部分写了小草什么特点?回答、板书:索取很少。
2)修辞方法:拟人。
小结:把小草比作人进行自述,显得生动、亲切、易懂。在写作时,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形象。
3)“我向大自然索取很少。”什么意思?(生答)师: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含义,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小草不渴求什么,只有阳光、雨露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带来绿意。
3、找2组女生读1~3小节(一组三人)(要读出对小草的喜爱)。
师小结:小草是渺小的,他却那样乐观、自信;小草是弱小的,他却那样勇敢坚强。让我将小草的喜爱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齐读课题。
四年级德育语文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卑、亢”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小约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自食其力的事情。
3、使学生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小约翰自食其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己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了解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用“?”在文中标出。
4、把《成长》的故事讲给父母听,请他们也谈谈听后的感受,与家长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女孩儿乌塔》让我们了解和外国孩子丰富的成长经历,我们今天学习的《成长》,再一次让我们了解国外家长与我们不同的教育理念,国外儿童不同于我们的成长故事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
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自读自悟,交流体会。
1、默读课文,就自己的感受写批注,提出自己的问题。
2、集体交流
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成长”提出的。
(出示“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这样”的成长是指怎样的成长呢?
为什么说“因为这样更利于它的成长”?
3、抓住重点段落深入体会
体会1——6自然段
(1)“自言自语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许装两块钱。”(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渴望得到两根香肠,但他又从来不买两根。)
(2)当“我”表示要多给他一根香肠时,他用手推让说:“不要。两块钱买一根,还可以喝一听可乐。”如果你是他,此时你会怎样做呢?
(3)从小男孩的态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
(4)齐读第六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样,会产生很多疑问,你当时会想些什么呢?
语言训练:听了他的话,我琢磨:也许他的父母不太喜欢他,也许他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好,也许————,还也许————。
(5)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小男孩面对自己爱吃的香肠,却又不舍得买呢?
体会第7—13自然段
(1)“我”看到了什么情景,使“我”恍然大悟?(“我”看到在一个大雪天,约翰的妈妈开着汽车陪他给每家每户送报纸,每月可以拿到八十元的报酬。但他仍然花两块钱买一根香肠和一听可乐。
(2)此时,你心中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你明白了什么呢?
①约翰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冒着大雪坚持送报纸。
②约翰家不是没有钱,是他自己这样做的,他这样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所得。
③约翰的妈妈其实很爱约翰,在大雪天陪他送报,还用这种方式鼓励他做事要坚持不懈。
(3)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你想对小约翰或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四、超越文本、升华情感
1、文中最后写到“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其实约翰的父母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培养他的生活能力。使他的成长过程中懂得节俭、自律、做事有责任心。因为这样更利于他的成长。
2、同学们老师相信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和约翰一样的经历,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说一说吧!
五、延伸主题、总结全文
是啊,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总会有很多难以忘怀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成长经历中,吸取有益于自己成长的东西。
同学们,你们喜欢约翰吗?就让我记住他吧!问中有几处是对约翰外貌描写的句子。
(1)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2)请大家把它抄到自己的采集本上。
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是的成长还在继续。因为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可以在成长中获得快乐、在成长中懂得道理!
四年级德育语文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交流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欣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
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从“时间先后顺序”、“不同情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仔细”、“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爱因斯坦遇小女孩)等。
联系前三句,最后一段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出示句子:④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考,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学生自找、自读、自练,准备交流)
3、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交流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需要一种平等的交流,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洁,知识渊博,完美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具体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对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