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 >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教案

时间: 冰纯2 三年级

  课堂教学目标是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比较难写的部分。需要授课教师对此章、节的教材,要有全面的认识和较深的理解。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语文版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篷、淅、沥、咚、絮”,积累词语“淅沥、音乐厅、花絮、发芽、品尝、凉丝丝、甜蜜蜜”,正确读好象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节。

  3. 说说比喻和拟人的作用。

  4. 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象声词的不同形式,并能正确读好。

  2、 在品读中感受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课前准备:查找描写四季的雨的词句。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说话,揭示课题

  1. 第一课我们学了一首有关春天的诗,一起背背看。

  2.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春雨的散文。出示课题:3.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3. 作者简介:陈木城 台湾彰化人,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二.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2. 自读课文,想一想:根据提示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A. 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B. 雨中观雨,感受春雨,体会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3.以小组形式学习生字新词

  三.检查反馈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1-14节写了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

  15-20节写了雨中观雨,感受春雨,体会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3. 出示生字新词,并理解

  淅沥 音乐厅 嗵嗵嗵 花絮 凉丝丝 播种 甜蜜蜜

  淅沥——象声词 花絮——比喻各种有趣的零碎新闻。

  四.学习课文,朗读感受

  轻声读1-14节,思考:小雨发出了哪些声音?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1.丁丁东东 (篷顶的波浪板上、铁皮的屋顶上) 滴滴答答(树林的叶子上) 淅沥淅沥 (油加树上) 啪啦啪啦(相思树上) 哗啦啦(羊蹄甲树上、面包树上) 啪啪啪(小伞上)咚咚咚 嗵嗵嗵(地面上)

  2.因为物体本身的质地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作者的象声词运用得非常准确。

  4. 指导朗读

  a. 把象声词读出来

  b.体会比喻和拟人的作用,读出感情来(讲解不要出现术语,重在朗读)

  1) 整座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2) ……好像就是一面鼓……

  3) 于是,春天听到了雨的鼓声,醒来了。

  4) ……品尝一下这大地的乳汁……

  五.感情朗读全文

  六.选择喜欢的句子或小节背一背

  七.练习说话

  1、用几句话说说春雨

  2、说说四季的雨,要有其特点。

  作业设计:抄写字词。摘录象声词。

  板书设计:

  3、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淅沥

  嘀嗒

  声音 哗啦

  啪啦

  春雨 演奏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教案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2003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文字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3、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默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主要写什么事及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三、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单元备课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