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 >

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 刘骏 四年级

在教学⼯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课前准备:

师: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

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扣问课题

1、引出作者:孩子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文中的大树是谁吗?

生:季羡林

2、介绍一下季羡林:

季羡林(1911--20__),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

3、揭题导题: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

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10年

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

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

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

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

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贴纸:为什么让?

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

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

季羡林回答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

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

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

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

注意: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

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1)(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读看。

(2)同样的道理,第二句应该怎么读。齐读,突出德国。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请一名学生读完)问:季羡林想赞美德国的什么?——美丽,所以我们要把朗读的重点落在——美丽。听老师读。

(2)我还是采用刚才那样重读的方法突出美丽这个词的吗?——不是——那我是怎么做的——在美丽后面停顿久一点、那你们也来试试看。

(3)生读句子

归纳学法:原来我们在朗读时为了突出重点,可以采用重读,也可以采用停顿的办法。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不要问为什么这样读?)

(1)停顿教学,“如”是好像的意思,“入”是进入,我们平时读书停顿往往是在一个词语读完之后,虽然这里的“如”和“入”是单个字,但是实际上表示一个词语,所以要做此停顿。

(2)介绍山阴道的美丽故事:东晋王献之一日由我们现在的浙江绍兴去往诸暨,途径一条山阴道,其风景甚美,于是他写下了这一妙句:“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此言一出,山阴道就从此声名远播,很多文人雅客就把“山阴道”奉为风景极美的地方。

(3)齐读。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概括方法:概括内容一定要清楚,简洁,明了。发现了没有,原来有时候题目拿来概括课文内容!

三、一品“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感受花美

(1)交流

(大屏幕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配乐批注,开展语言训练

(3)生自由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点评。

(5)关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团锦簇

老师发现你抓住了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谈了自己的读书收获,你说什么是花团锦簇?

学生交流:

预设:花非常的多

那可能会有哪些花?

这些花都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板书)

从哪里还可以看出德国街头的花很多?——任何,家家户户,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姹紫嫣红

什么是姹紫嫣红?

预设:花有很多种颜色。

哪些词语也可以用来形容花的颜色多?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是的,从这么多颜色,我们可以读到,这的花很——美(板书:姹紫嫣红)

(6)朗读训练,引读

你看,所有的花聚集在一起,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这就是

——花团锦簇。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蓝的像——海。这就是

——姹紫嫣红。

走在这条街上,抬头向上看,这家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过那条街,那家的窗子前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

走过任何……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7)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8)交流想象的画面

(9)分组朗读,读出花的又多又美

师:多美的意境呀!此时此刻,如果我们走在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德国街头,能不使人感到惬意舒服吗?现在带我们男女生分组读读看,看看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能把德国街头的花读得又多又美。

(10)感悟花美

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德国的什么美?——花美(板书)

(11)背诵句子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就把它刻在心里,记住她,一起来背背看吧,真不会背,可以偷偷看一眼。

四、二品“如何让别人看花”,感受行为美

1、教师引导:是啊,德国的确是一个爱花的民族。那么,德国人是如何做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3、交流:句中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德国人种花是让别人看的

种花的地点——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自己在屋子里看花的角度——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4、摸摸你的脊梁,文中“花的脊梁”指哪里?(花梗,花的茎,花的杆)

5、出示图片,理解花的脊梁

6、师:在家里,德国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他们仍然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板书:临街而种)

7、激发情感,感性朗读

现在你们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句?

学生交流(敬佩、赞美)齐读

8、引导理解莞尔一笑,体会德国人种花给被人看的行为美。

(1)什么是莞尔一笑。

(2)走进画面,情景再现,师生表演“莞尔一笑”

(3)你从女房东的莞尔一笑读出了什么?

预设:德国人认为种花给别人看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

9、引导感受行为美

这是你又觉得德国人什么是美丽的啊?——行为美!(板书)

五、三品“为什么让花给别人看”,体会风土人情美

1、师:家家户户种花,家家户户的花都临街而种,虽然在家只能看见花的背影,可是倘若出去——又是怎样的场景,找出那句话?

2、出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种境界是怎样的境界?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2)从哪里可以看出德国人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

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引读:

是啊,德国人就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个时候别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时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书)

3、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

(1)其实何止德国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在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做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2)学生交流,师引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扫地,借阅书本

4、扣“又”,引导理解风土人情美

孩子们,课文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师:什么是“又”,又表示以前也是这样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以前是什么时候啊——季羡林爷爷在德国留学的那十年。

说明了几十年来,无乱风雨怎样变幻,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德国人种花的习惯没有变。

如果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是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

5、此时此刻,你觉得什么极美——风土人情!(板书)

六、回顾“美丽不变”,升华课堂

1、现在你们懂了吗,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的是什么没有变?

花的美丽没有变;种花的行为没有变;风土人情没有变

2、季羡林爷爷说的美丽就是:花美、行为美、风土人情美。

七、朴实拓展,抄录“美丽”

孩子们,美的东西值得我们珍藏,拿出我们的采蜜本,选择其中的一种美,把相关的句子抄下来。(播放音乐)

八、板书

美丽没变?

花团锦簇

花美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

风土人情美

我为人人

行为美临街而种

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沟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的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续写“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

教学重点:

课文的1—5自然段,了解山沟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地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课文的6、7自然段,知道“金钥匙”指的是什么,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我们已经上了四年学了,那谁能说说你们每天都是怎样来上学的呢?

总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的很羡慕你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多关心你们呀,每天都起得很早,为你们准备早点,送你们上学。一年365天,天天如此。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更是关爱有加。那你们知道生活在大山的孩子他们每天又是怎样上学的呢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去看看大山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齐读课题《山沟的孩子》。

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归纳整理学生的问题:

①山沟的孩子每天是怎样上学去的?

②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的上学?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请你赶快在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采用自读、画批、交流感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结合课文的内容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用“——”划出说明干沟的孩子怎样上学的语句。用“~~~”划出说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语句。

3.把你划出的语句认真地读读,看看你有什么想法吗?把你的想法在书商进行简单的批注,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交流第一个问题:通过读书,你知道山沟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了吗?

①先读读你划的句子,再说说从中你所了解到的。

②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山沟的孩子上学的路这样遥远,你能够通过读让别人感觉到吗?

③结合课文引导想象:这么远的路,而且还是山路,你能想象出他们在上学、放学时的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师:是啊!山路弯弯曲曲,山路磕磕绊绊,远处,狼在嚎,犬在叫,黑夜中一闪一闪的星星好像是狼的眼睛。孩子们走在这样的山路上,心情怎样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④指导朗读1——5自然段。

⑤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教育自己:

山沟的孩子就是这样上学的,与你们自己进行对比,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过渡:山沟的孩子上学既然这样困难,可他们为什么还要去呢?

3.交流第二个问题:山沟的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①读读你找到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②提问:什么是“金钥匙”?山沟里真的有这样的钥匙吗?你是怎样理解课文中的“金钥匙”的?

③他们为什么要寻找这把神奇的金钥匙呢?结合书上的语句进行回答。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④山沟的孩子能找到“金钥匙”吗?为什么?指导朗读第七自然段。

师:山沟的孩子为了能够改变家乡改变山沟贫穷落后的面貌,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我们相信,祖国也会相信,山沟的孩子一定能够找到这把神奇的金钥匙的!齐读第六、七自然段。

四、德育渗透。

山沟的孩子就是以这样的一种态度、这样的一种精神来对待学习的,那么想一想你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呢?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对学习有了什么新的看法吗?

五、品味赏读,背诵积累。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

2.与全班交流,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六、续写结尾,课外延伸。

师:山沟的孩子们为了寻找改变山沟贫穷面貌的“金钥匙”,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从黑夜启程,在他们的努力下,他们一定会迎来绚烂的黎明。

“绚烂的黎明”是什么意思?它后面的省略号省的是什么?你能结合课文进行想象,把省略号补充完整吗?想一想写成一段话。(回家作业,明天交流)

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作家王宜振把我们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诗歌世界,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首文字,韵律都很优美的诗歌《小草之歌》,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2、板题

3、齐读课题

4、结合上节课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谈谈小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答)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草。

5、师:老师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老师走到谁面前,谁就读一小节)(伴乐)。

小结: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声音真好听。

6、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并解决了两道自探题,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1)小草之歌中的“之”相当于什么?(生答)师:那小草之歌,也就是——小草的歌。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课题。

2)看第二题:按结构、内容,诗歌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

师小结:上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小,老师真高兴。

二、学习诗歌,理解感悟

(一)学习1~3小结

1、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朗读1~3小结,并根据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2)生提问。

3)师:老师归纳了几道自探题,找同学谈一谈。(出示)(自探题下写有自探方法),学生在下面边读边自探。

2、解疑合探

1)这一部分写了小草什么特点?回答、板书:索取很少。

2)修辞方法:拟人。

小结:把小草比作人进行自述,显得生动、亲切、易懂。在写作时,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形象。

3)“我向大自然索取很少。”什么意思?(生答)师: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含义,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小草不渴求什么,只有阳光、雨露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带来绿意。

3、找2组女生读1~3小节(一组三人)(要读出对小草的喜爱)。

师小结:小草是渺小的,他却那样乐观、自信;小草是弱小的,他却那样勇敢坚强。让我将小草的喜爱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齐读课题。

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释题,简介背景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诗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材简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星美南吉的作品。课文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不见了,鸟儿四处访问,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起回肠的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美丽的童话故事吧!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就是这棵去年的树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伤感和不舍,让我们带着怀念深切地呼唤这棵去年的树吧!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这篇童话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通过读课文,我们了解了鸟和树是什么关系?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1)“天天”一词说明了什么?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啊!你们有这样的朋友吗?(老师评价:;老师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了幸福,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一段。)

(2)分别时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听出鸟儿和树分别时的心情了吗?(伤心或乐观、难舍难分。)请你和你的同桌来练一下这组对话,好吗?(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请一对同桌读对话。(老师评价:老师发现这只小鸟说:“我明年一定回来”时,语气特别坚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再请一对同桌读。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像刚才那位男同学这样读出自己的个性,女孩子读小鸟。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啊,坚定些,再来一次,好吗?(女生读)小结:分别时是那么难舍难分,因为他们是朝夕相处的(好朋友)

(3)小鸟带着对好朋友的承诺飞到南方去了,等哪!盼哪!终于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来寻找她的好朋友了。可是,不见树的踪影。假如,你就是寻找好朋友的那只鸟,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焦急、伤心)千里迢迢,历尽了千幸万苦,还是找不到好朋友,真是心急如焚哪!请同学们用—————线画出鸟儿寻找朋友急切的话语,并指名读。(一次比一次焦急,一次比一次急切)

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教案

小学教案模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次备课

高中教案模板

1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