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体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好像。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点: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傍晚到夜幕降临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教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示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傍晚到夜幕降临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新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情况的了解。
(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教师指点、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深入感悟
1.小组汇报。
2.教师对学生汇报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引导,并适时提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入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新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这个故事。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过程与方法】
1.范读教学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2.设疑引导法:通过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究短文的寓意。
诵读法:短文生动活波,想象丰富,意蕴深刻,宜于诵读体味。
讨论法:针对教师提问展开讨论。
讲述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这则神话赞美了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精卫与《山海经》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
1.同学们,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生说。
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真多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一个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出自哪部书吗?(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民族等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说说神话的特点。
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读准确。
(1)打开课本,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
(2)同学们,读完了吗?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现在,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生硬,难读,生字多)
(3)我们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
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
2.教读难读的句子。
同学们,老师发现读这些句子时我们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
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倾听。教师领读两遍。
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感。
同学们,现在,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学生自由练习,评价鼓励。
4.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对照文中的注释,粗知这段话的大意,再去读的时候,就会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了。同学们借助注释,默读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时被淹死了,化为精卫鸟,立志要将大海填平)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句子的意思。
(3)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感受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1)出示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板书:溺而不返 堙于东海)
(3)想象说话: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大海会怎么说?精卫又会怎么回答呢?
出示: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____________________。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小结:不管春夏秋冬,酷夏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一只小鸟想用这种办法填平大海。真是谈何容易!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它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敬佩。(板书:坚韧不拔)
(5)感情朗读句子。
3.齐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交流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
3.除了中国古代神话,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神话故事,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
板书设计:
精卫填海
溺而不返 堙于东海 坚韧不拔
新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帝、少、曰”等6个生字,会写“帝、曰、溺”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准确地翻译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图画激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着什么吧!
(课件出示2)(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谁能来说说图中画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3.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精卫填海)
4.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精卫是干什么的?
生:精卫精卫要填哪里的海呀?
生:它把大海填平了吗?精卫用什么填海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真好,真聪明!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吧!边读边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生自读课文)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示例: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查字表中查……)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一会汇报,看哪一小组汇报的生字最多。(生以组为单位自学生字)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一名小老师到前边领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帝、少、曰、溺、返、堙”(课件出示3)
“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shào”;“曰”比“日”稍扁一些;“返”—“饭”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帝、曰、溺、返、衔”(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帝”的中间要宽一些;“曰”要扁
一些;“溺”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衔”各部分要匀称。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使学生初步懂得精卫不畏艰难,持之以很的精神,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意志和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欣赏成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搜集了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成语谁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
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指名讲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精卫填海)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文中都写了什么?从文中找到同学们上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指导朗读,理解词义。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课件出示6)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堙”:填塞。(课件出示7)
学生自由读,发表自己的看法。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提问:看你们读得真好,现在老师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帮我?只有认真看书、勇敢的小朋友才能找到一个又一个的答案。
问答方式导读,不添字不漏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是谁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叫做——(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什么和什么,(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哪里的大海里?(东海)(课件出示8)
(板书:精卫小树枝和小石子东海)
3.你们真勇敢,这么多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从刚才你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炎帝的小孩子去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和……投进大海里?那么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9)(生自由发言)(板书: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4.师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假如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自然灾害的发生呢?(生发言)
5.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吧。
6.全班齐读课文。
7.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当我们做事情没有恒心、没有毅力,或者没有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用来鼓励人们。最后,让我们再一起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2.编新“精卫填海”。
板书设计:
13精卫填海
精卫
小树枝和小石子 东海
善良勇敢、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新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新编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 小学教案模板
★ 小学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