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一年级 >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 刘骏 一年级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湘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洞、庭、湖、祖、担、仓、谷”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教具准备:

自制的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见过洞庭湖吗,它美丽、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你想去看看吗?

板书课题。洞庭鱼米乡

二、自读课文,弄清图意,随图文识字

1、自由轻声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看看课文中有几幅图,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1、现在我们来自由读读课文,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大声读,可以在心里读,也可以和同桌读。要求:遇到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娃娃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游戏:捞鱼儿)你瞧,这些鱼儿活蹦乱跳的,多可爱呀,哪些小朋友愿意来认一认它们?

重点指导:“祖、仓”两字都是平舌音,“庭”是后鼻音;“担”是多音字,在这篇课文中读“dàn”。

4、指名认读上面的词语。齐读。

四、试读课文

1、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2、指导读好长句。

A、美丽的洞庭湖,是祖国江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B、宽阔的湖面上,碧波荡漾,船儿来往,鱼儿蹦跳。

C、洞庭湖畔,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春天,禾苗青青;夏季,稻浪滚滚。

D、是呀,鱼汛季节,鲜活的鱼儿,一筐筐,一担担。

E、真的,收割季节,金黄的谷子,一袋袋,一车车。

F、美丽富饶的洞庭,是祖国的大鱼库、大粮仓。

五、练习写字

1、记生字

学习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学习生字,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记住的生字最多。

2、交流记字巧办法。

3、指导书写

“庭”是半包围结构,应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书写,即先写“广”部,再写“廷”。

“稻”右下部分的“臼”不能写成“白”。

“湖”是左中右结构,注意三个部分应写得紧凑。

六、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按笔顺描红。

3、抄写生字。(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为什么说洞庭湖是鱼米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读感悟

1、小朋友,请你们再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洞庭湖是鱼米乡?

2、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子进行理解和感悟。

(1)“宽阔的湖面上,碧波荡漾,船儿来往,鱼儿蹦跳。”

从“船儿来往”理解捕鱼的人很多?从“鱼儿蹦跳”理解洞庭湖的鱼儿鲜活肥美。

(2)“是呀,鱼汛季节,鲜活的鱼儿,一筐筐,一担担。”。

通过朗读,体会洞庭湖是个大鱼库。

“一筐筐,一担担“这么的鱼,难怪爷爷说“洞庭是个大鱼库”。

板书:大鱼库

师述:如果你以为洞庭只是个大鱼库,那你就错了,不信,你接着往下读。

(3)“洞庭湖畔,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春天,禾苗青青;夏季,稻浪滚滚。

引导学生从“一望无际”“禾苗青青”“稻浪滚滚”来理解洞庭粮食作物的多。

师述:到了收割的季节,那丰收的景象更是喜人。你看

(4)“真的,收割积极,金黄的谷子,一袋袋,一车车。”

怪不得爸爸这个种田能手都夸“洞庭是个大粮仓”。

板书:大粮仓

师述:不光如此,我们的洞庭湖还有更多的画面让你惊叹。引读第8段

板书:花园、果园、菜园、荷塘

小结:美丽富饶的洞庭,是祖国的。(引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生字检测巩固。同桌互相检测,统计全对的同学,再根据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确定是否需补救教学。

二、我会说

用“美丽的洞庭湖,是”句式说话。

三、我会读

1、词语练习

明珠宽阔鲜活美丽一望无际富饶来往稻田

2、同桌分段读课文,互相评议。

四、我会写

选择你愿意写的几个字写一写,说说为什么选这几个字,评一评谁写得好,谁写字进步大。

六、自我评价

自己评一评,能得多少,就画多少,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一、教材说明:

这是湘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洞庭湖画卷,突出了洞庭美丽、富饶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画面感强,且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是一篇训练语言、发展思维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

1、在朗读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结合句子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想象语言描述的优美画面,体会洞庭湖的美丽富饶以及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句子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洞庭湖盛产鱼米的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难点:想象语言描述的优美画面,体会洞庭湖的美丽富饶,体会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

课件、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老师在课前就布置你们去搜集了解关于洞庭湖的有关资料或信息,大家找到了什么资料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1)学生汇报。

(2)教师补充介绍: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座葱翠常绿的小山,名叫洞庭山,洞庭湖便因此而得名。湖区面积1 .878万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湖的南边是湖南省,北边是湖北省。洪水期间的湖泊汪洋似海,面积有3900平方千米,容积达一二百亿立方米。其南有湘江、资水、沅水、澧水四水汇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与长江相通,湖水最后在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是的鱼米之乡,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

(3)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洞庭鱼米乡》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新课

1、整体感知洞庭湖是鱼米乡

(1)课件出示洞庭湖的美景图,学生欣赏,初步感受洞庭湖的美丽和富饶。

(2)在小组内说说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边读边思考:

A、美丽富饶的洞庭湖是祖国的什么?

B、课文哪部分讲洞庭湖是祖国的“大鱼库”?哪部分讲洞庭湖是祖国的“大粮仓”?

(5)录音机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2、细细品读,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出喜欢的语气。

(3)指名读,说说自己喜欢句子的原因。

(4)学习第一自然段。

A、齐读。

B、找出本段中的生字词语读一读,结合句子来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洞庭湖祖国

C、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指名说)

D、结合本段文字出示标有洞庭湖的地图,让学生知道洞庭湖的位置。

(5)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A、分小组读课文,比一比哪一组读得好。

B、结合课文理解“大鱼库”、“一筐筐”、“一担担”。

C、从哪儿可以看出洞庭湖是个大鱼库?(指名说并相机板书)

船儿来往鱼儿蹦跳一筐筐一担担

D、课件出示洞庭湖鱼汛季节时的捕鱼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爷爷说,洞庭是个大鱼库”。

板书:大鱼库

E、学生想象捕鱼时,人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学生小组内交流并指名汇报)

F、如果你以为洞庭只是个大鱼库,那你就错了,不信,你接着往下学习。

(6)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七自然段。

A、分角色读。

B、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C、检查学习效果。

a、指名读生字新词,结合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

湖畔一望无际稻田粮仓谷子

b、指名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师生共同评议。

c、课件出示洞庭稻谷丰收图,学生观察,并从课文中找出形容粮食作物多的词语,指名汇报并板书。

d、看到这丰收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呢?

e、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找找看。

f、洞庭不但是个大鱼库,而且还是个大粮仓。

板书:大粮仓

D、洞庭湖丰收的景象让我们陶醉了,我们把这几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7)欣赏歌曲《洞庭鱼米乡》,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画面。

听完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8)学习第八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

B、思考:这一自然段里描写了什么事物?作者把什么比作一幅画?作者喜爱它吗?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师生合作完成)

C、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D、欣赏歌曲《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再次感受洞庭湖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9)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A、学生齐读。

B、在文中理解新词“富饶”。

C、这段话讲了什么?(学生说)

D、教师说明:这段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知道了洞庭湖在祖国所处的重要地位。我们要爱美丽的洞庭湖,要爱我们的家乡,更要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师生合作练习背诵。

三、拓展延伸。

1、文中的洞庭湖那么美,请大家用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吧!

2、我们的家乡也很美,我们该用什么行动来爱它呢?(说一说,写一写)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草、的、空、灯、过”5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折折撇”。

2、正确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课文。

2、正确读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认读“里、星、么、入、太、中”

2、用以上字口头组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借助拼音,正确读课文,师注意正音。

2、出示生字,学生在文中画出,认读。

“草”是平舌音,“珠”和“着”是翘舌音。空”“晴”“盲”等字是后鼻音。学生反复认读。

“的”“与”“着”应读轻声,在朗读中师进行指导。

3、指导书写。

(1)分析字形:“草”与“空”是上下结构,“的”“灯”是左右结构。

注意各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

(2)指导书写:注意“的”“空”“过”等字的“点”。“灯”的火字旁与“火”字进行比较,注意笔画的变形。

(3)学生书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2、展开一定的想象,能背诵课文。

3、培养人文情怀。

重点难点:

1、掌握字义,朗读课文。

2、展开想象,学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指名板写。

3、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文。

1、指名朗读,齐读课文。

2、师领读,注意停顿,本课的句式基本相同,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露珠/是小草的/眼睛

3、学生反复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生字词不达意意及课文的表达方式。

4、听录音,试背诵课文。

三、拓展。

1、领读诗句的时候,可借助图画,展开联想。

2、讨论:我们应怎样帮助盲人爷爷。

3、学习课文:“————是——————的眼睛”的表达方式,补充句子。

如:窗户是楼房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

花朵是树林的眼睛,萤火虫是星空的眼睛。

路灯是街道的眼睛,月亮是夜空的眼睛。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补充句子。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2、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一定的想象,背诵课文。

3、学会关心别人,关爱他人。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5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难点:展开想象,尝试按课文的句式说话、编诗句。

三、教学准备

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1、美丽的夜空挂满了亮晶晶的小星星,知道吗?这些小星星还会眨眼睛呢!不过,它只对聪明的孩子眨眼睛。(屏幕上出现夜空美景图并配有《小星星》的音乐。)

2、如果哪个小朋友能读准星星上面的词语,星星就会朝你眨眼睛。(屏幕上出现带拼音的词语。)

3、谁想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些字?

4、如果拼音不见了,你还认识它们吗?一起来,试试看。(屏幕上去掉所有的拼音。)

(二)自由选读,体会诗境

1、(板书:是的眼睛)让我们来看看课文,自己读读。待会儿把你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2、最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屏幕上随机出现相应的诗句及画面,教师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①“露珠是小草的眼睛”引导学生联想:如果这可爱的露珠长在花儿的脸上,那它就是花儿的,如果露珠

长在树叶的脸上,那它就是树叶的——。

②“星星是天空的眼睛”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受、朗读。

③“湖泊是大地的眼睛”引导学生想象,这水汪汪的眼睛都映出了些什么

呀?白云映在眼睛里像,太阳映在眼睛里像,湖泊边的芦苇像。

④“灯塔是航船的眼睛”(课件演示)师描述:天黑了,浪睡了,大海静悄悄的,只有灯塔妈妈睡不着,睁着眼,看看有没有还没回家的船宝宝。

3、小草、天空、大地、航船都有自己的眼睛,我们小朋友也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每天,眼睛都在告诉我们世界的美丽。春天,我们会看到。冬天,我们会看到。这世界多美呀!假如我们没有了这眼睛会怎样呢?小朋友,闭上眼睛体会一下,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4、这位老爷爷就是一位盲人,他什么也看不见,多么不幸呀!小朋友,怎么帮他呢?(屏幕上出现课文中送盲人过街的画面。)

5、理解:“我牵着盲人过马路,我就是盲人的眼睛。”(屏幕上出示这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三)朗读挑战,尝试背诵

1、老师很想跟你们比一比朗读,谁敢跟我比?不过,我在课前读了很多遍,可你们才读几遍,为了公平起见,老师再给你们一点时间,再读一读,信心十足了再举手。

2、学生自由练读。

3、师生比赛朗读,共同评价。(预计学生朗读会有各种层次,教师可相机评价,随机变换比赛方法,教师朗读后也可让学生评价,如学生夸奖老师后,老师还可传授朗读方法。)

4、学生尝试背诵。

5、播放一首有关《小星星》的童谣作为对学生的奖励。

(四)句式迁移,创编诗歌

1、昨天我在家里试着用课文中的这个句式作了两句诗呢,不过,我把它藏在画里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猜出我作的诗句吗?(出示挂图)指名看图仿

说:是的眼睛。

2、(预计学生会有多种回答,教师以鼓励为主,适时调控,如有超越教师的思维范围的答案,只要合理便要及时肯定。)

3、你还能想象出什么是什么的眼睛呢?

4、像这样一句一句很美的句子合起来就是一首小诗呢!大家想不想作诗呀?这样吧,四人小组每人想一句,合起来作一首诗,怎么样?

5、小组合作作诗。

6、集体汇报交流。

(五)自选方式,课外延伸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我们写的诗,小朋友!可以将你的诗配上插图贴在你的床头,也可以写在卡片上送给你最喜欢的人,会上网的小朋友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把你写的诗发到网上,让好多好多人都能看到你写的诗。

(播放《小星星》的歌曲,屏幕上小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和小朋友说再见。)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的:

1.学会ai、ei、ui3个复韵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ai、ei、ui的四个声调。

教学重点:

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及四声。

教学难点:

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标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卡片,读字母:a、o、e、i、u、ü。

2.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23个声母朋友和6个单韵母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复韵母朋友好吗?那么什么是复韵母呢?请大家看黑板:

板书:10.ai、ei、ui

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ai、ei、ui的音形

(一)学习复韵母ai的音形

1.学习ai的音

(1)请2个同学到前边来,让他们挨得很近。问:你们发现什么了?

(2)出示图:ai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也背靠背地挨在一起。那么这个字母怎么读呢?

(3)指名读ai。教师结合学生发音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发ai音时,先张大嘴巴发a的音,口形由大变小很快滑向i,a读得重,i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气读成ai。

(4)教师讲后范读,学生继续体会发音方法。

(5)采取个别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练习,达到读准音。

2.记住ai的形

(1)问:你们看复韵母ai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

(2)再读,同学读读ai的读音。边读边记住ai的形。

(二)学习复韵母ei的音形

1.学习ei的音

(1)出示ei图:ei问:你们能不能用学习ai的音形方法学习ei的音、形呀?4个同学为一组讨论,一会儿我们请每组的代表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2)请小组派出的小老师给大家讲ei的音形。(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用力在砍一棵枯树,小男孩发出的声音就是ei的音。请大家看枯树和小男孩手里拿的kan刀,共同构成ei的形。ei是由单韵母e和i组成的。)

(3)教师结合小老师的讲解要进行鼓励表扬,发给他们组一朵小红花。和他们学得一样好的小组也奖励一朵小红花。

(4)如果学生读得不准,教师适当进行必要讲解。

(三)学习ui的音形1.出示ui图:ui

(1)问:谁能自己试着借助图画来学习ui的音形?学生自学。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学的?

(3)请同学汇报学习结果:(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围着围巾,我借助“围”的音学习ui的读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和搭拉下来的围巾,加上小辫子上的花合起来就是ui的形。)

(4)教师纠正发音方法。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形由圆到扁,逐步交成i的音。最后读成ui。

(四)总结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1)师讲:复韵母ai、ei、ui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一个整体,发音时,要先发第一个韵母的音,再从第一个韵母的音向第二个韵母的音快速滑行,改变成第二个韵母的口形,口形由大逐渐交成i的口形。

(2)用这样的方法再试着读读ai、ei、ui,体会方法。

第二课时ai、ei、ui

一、学习复韵母ai、ei、ui的四声

1.读ai、ei、ui3个复韵母

2.按顺序读6个单韵母a、o、e、i、u、ü,告诉学生他们是好兄弟,老大a,老二o,老三e,老四i,老四u,老六ü。

3.ai、ei、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在标调的时候,应该标在谁的头上呢?我们来学一首标调歌。二、板书出示标调小儿歌:

6个兄弟标调号,

没a找oe,

iu并列标调号,

谁在后面送给谁。

(1)学生读读儿歌

(2)想想什么意思?

3、.结合刚才的小儿歌试着给3个复韵母标调号。

(1)出示aiaiaiai

eieieiei

uiuiuiui

请同学想想应该怎样标调号?

(2)请同学到黑板上把复韵母标上四声调

4.学生练习读四声:

(1)自己读(2)同桌读(3)齐读(4)按顺序读,不按顺序读。

湘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优秀六年级教案

17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