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是他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重要的措施。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思路
《升国旗》是鄂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重以及祖国的热爱。引导学生感悟升旗仪式的自豪感和快乐感。本课时主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并且联系起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发出激动、自豪的心情,由此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本课目标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两条绿线内的七个字,学会3个生字,认识两个新笔画:提、斜钩。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星期一早上,我们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都要做什么?
生:升国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在我们的首都北京,每天当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门安广场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设计意图:一上课,让学生回想每个星期一早上我们都要做什么,一下激活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仿佛回到了升国旗时那庄严的时刻,为进一步学好课文打下了基础。
二、课前热身
1、根据拼音轻声读课文
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老师检查:
先出示拼音,再出示汉字
升国旗 人山人海 立正 国歌 高高升起 敬礼
三、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图画
师:这幅画上有什么?
生:这幅图上画了很多人在看升国旗。
师: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生读课文)。
2、互动学习
(展示国旗)师: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的?
生: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红色是以前军人打仗流下的。
师:对,红色象征革命,黄色象征光明。五星红旗上面有五颗金色的五角星,这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向着一颗大星代表全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富强。
师:你在哪里见过五星红旗?
生:在学校、、奥运会……
师:你知道奥运会上为什么要升国旗?
生:因为他们拿冠军,得金牌了,有的人还哭了。
出示刘翔拿冠军时的图片,问:刘翔为什么要身披国旗?
生:因为国旗代表中国,刘翔拿冠军是代表中国得了金牌。
师:哪你自豪吗?谁来自豪的读读这一句。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了解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什么,然后再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从而使他们体会到拥有这们的国旗是多么自豪。
师: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会听到什么?
生:我们还会听到国歌。
出示句子:国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徐徐升起升起。
3、播放国歌,全班齐唱国歌。
师:唱国歌有什么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师: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应该立正,敬礼。
师:这里的“您”指什么?为什么在这里用“您”而不用“你”呢?
生1:因为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生2:因为我们要尊重国旗。
师:向国旗立正敬礼,表示小朋友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谁来把对祖国的尊敬、对祖国的热爱读出来?(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
逐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4、学习4个生字。
师:再来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小组讨论每个细节,师范写,生在书本上描红。
四、延伸拓展
你了解我们的祖国吗?
我们祖国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我们祖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的首都是:北京
★设计意图
进一步加深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要爱国旗,更爱我们的祖国!以后在升旗的时候能庄严地向国旗敬礼,遵守纪律,达到教学目的。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材课题
徐悲鸿画马
教材分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变序教学策略,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 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徐悲鸿画马的特点,积累词句。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奔马图》,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出示八骏图】。
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八匹马。这是八骏图.它是我国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三声马)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出示词语】
生:自由读词。
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师: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师:他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你可以去查一下资料,你会了解有关徐悲鸿更多的事。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徐悲鸿是一个很有名的画家,人们对他及他的绘画作品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那么课文中哪两个自然段是对徐悲鸿的人和他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呢?是怎样评价的?谁知道答案?请你来告诉大家。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
【开头: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什么叫举世闻名?
师:出示课件【结尾一句】 板书:艺术珍品.„„
2、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1)师:那么他画的马,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竟让全世界都公认为是艺术珍品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
出示阅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徐悲鸿画马有什么特点?动笔画出来。】
生:自由读文。
师;读完的孩子动笔画一画,画好了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样吗? 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课件: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师生练习读句子。师指名读。
师:是的,他能抓住不同马的神态来画。在这句中,作者借助一组关联词语“不论、还、不论、还、都”,把徐悲鸿画马的特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些不同神态的马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并解说:【各种马,伴着马蹄声】看屏幕,马已经向我们跑来了:奔马腾空而起,立马侧头远望,单马鬓毛飞扬,双马相映成趣,群马疾驰而过,真是姿态各异。
正如文中所说:他画的马,不论是——,生接读这句。
(2)师:在这众多的作品中,被称为艺术珍品的《奔马图》更是别具特色,请大家再看第四自然段,这幅《奔马图》什么样?文中怎样描述的?谁找到了这句话,站起来读一读? 师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师:来孩子们,艺术珍品难得一见呀。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句子中描述的这幅画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师生交流
师:这样的一幅世界艺术珍品,光读还不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欣赏它,记住它,好吗?
课件【奔马图】:
师:你们看,这就是《奔马图》,画中的马骨骼劲挺,肌肉发达.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从神态气势上看,这真正是一匹骏马。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会战中我军失利,长沙被日本鬼子占领,此时的徐悲鸿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为中国的抗战募捐经费,听到国难当头,他心急如焚,连夜画出这《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力量。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3、回读“当年”,感悟“刻苦”。
(1)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3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
(2)生读文后汇报。 (师生交流)。
(3)师:太专注了,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入了迷”,这入了迷不仅仅表现在他专心地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
师生交流 读第三段。
(4)师: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故事很相似? 生:梅兰芳,达芬奇,安培,牛顿,聂耳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靠自己的勤学苦练,功夫下到了,最后自然就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文中所说的“功到自然成”。
板书设计
功到自然成。
四、拓展延伸,实践导行:
1、师讲解
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而徐悲鸿和他画的那些马却深深地留在我们心中。从徐悲鸿画马获得成功这件事上,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2、师小结
是呀,同学们,“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做事都肯下足功夫,像徐悲鸿那样勤奋、专注,相信我们就一定也能有成功的那一天。因为:(齐读:功到自然成)。
教学反思
纵观整篇文章,第四自然段是写徐悲鸿画马的特点以及《奔马图》的,这一段词句优美,适合训练学生朗读和积累。而这一段在内容上,也是激发学生对徐悲鸿的敬佩之情的一个重要所在,所以在这节课上,我大胆地取舍,在初读、理清思路后,直奔重点,体会“成功”。在此,我采用个人练读,指名读、评读、引读、教师范读等多种读书形式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积累。在读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将图与文结合在一起,看图理解句子,看图朗读句子,看插图理解词语。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
在这节课,我觉得教师的话说得有些多,朗读的指导还应再具体一些。对徐悲鸿画马的“痴迷”理解不够深刻,学生互动交流的比较少,老师的评价语还应加强。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4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
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感悟理解诗意。
情感与态度:
在诵读中了解诗句大概意思,感受如画的田园风光,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了解诗句大概意思,感受如画的田园风光,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准备:
能演绎古诗意境的图画或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设疑导入。
1、读诗题,说说自己的疑问与理解。
2、带着问题来读读古诗吧!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自己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
2、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议读音。
4、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再来读一读古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诵读古诗。
1、让学生说出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古诗。
2、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教师解惑并范读古诗。
3、以自由读、指名读、同位互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感悟理解诗意。
四、品读古诗。
1、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自由诵读古诗。想象一下古诗描绘的画面。
2、交流自己的想象。
五、背诵古诗。
六、识记生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长”。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小伙伴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学习时间:
3课时
学习过程: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说自己的疑问。 |
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检查预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能把课文读准确吗?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看是否读准确了。 3.同桌共同学习生字。 4.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5.去掉拼音读。 6.开火车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7.读词语。 8.读句子:“不要紧,不要紧……” 9.把生字放回课文,你会读吗? |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看是否读准确了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生字 指名读 去掉拼音读 开火车读 读词语 读句子 自由读课文 |
围绕主要问题,讨论式学习 1.提出问题: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学生自由朗读,用笔勾画相关的语句。 2.围绕问题,小组内展开交流。 3.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指导朗读。 4.练习分角色读2-5自然段。 | 学生自由朗读,用笔勾画相关的语句 小组交流。 学生练习朗读。 |
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1.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 1)一起研读“剧本”。 2)分配角色:小野猪,小象,小袋鼠,旁白 3)学生练习表演,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集体表演,集体评议。 1)最欣赏谁的表演,为什么? 2)想给谁的表演提改进意见? 3)相机引导:表演也要团结合作,发挥各人的长处。 | 小组合作,一起研读“剧本”。 分配角色:小野猪,小象,小袋鼠,旁白 学生练习表演,互相提意见。 小组集体表演,集体评议。 |
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口语表达 1.师感情描述,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小树栽好了,现在,如果你就是那棵小树,你会对三个小伙伴说些什么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4.是啊,团结起来力量大呀!遇到困难,只要小伙伴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说说你和小伙伴一起努力解决了哪些困难。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象。 (团结力量大……) 学生举手说自己类似的经历。 |
写字指导 指导写“伙、伴、拉”三个字。 指导写“起、运、边、围、足”五个字。 | 学生观察字型特点, 看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书写, |
教学反思: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8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专项训练: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有关瀑布的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8个生字,写会5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声音很大,景色很美。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
板书课题
瀑布
【设计意图】由学生的生活感受引入对课文的学习,既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又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识字学词
(一)识字
1.出示生字。
pù dié tān bān yù chèn ping wù sōng zhàng jiǎo zuò chén
瀑 叠 滩 般 喻 衬 屏 雾 松 丈 脚 座 尘
①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②开火车带拼音读(读正确的学生跟读)
③教师正音,衬着(chèn)
④去拼音开火车读(读正确的学生跟读)
⑤教师相机抽读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其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知道怎样才能学好。确保学生自学的时间,使其能自主、自由地学习。
(二)学词
1.出示词语。瀑布 叠叠的浪 岸滩 这般 比喻 衬着珍珠的屏如雾松林千丈青山 脚下 一座 如尘
2.学生自由读。
3.开火车读。(读正确的学生跟读)
4.教师相机点拨。
5.男女分读。
6.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难词点拨。
如烟、如雾、如尘——像烟、像雾、像尘。
千丈青山——很高的绿山。
【设计意图】
通过学语言,达到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目的。
(三)写字
1.学生自主观察田字格生字,同桌交流写法
2.自学写字(步骤:读一读字音、想想生字笔顺、提一提该注意的地方。)
3.强调:“尘”小字中间是竖,两边是点
4.描一描,写一写。
5.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
在学生自主观察、临写、交流与教师范写相结合,提高写字效率和写字能力。
三、熟读感知
(一)熟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教师范读
3.学生再读
4.班内抽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5.同桌互读
6.班内展示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感知内容
本文共有( )个小节,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瀑布的全身()衬着(),仰望瀑布它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的如(),如(),如()。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和文本对话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知内容。
板书设计:
瀑 布 衬 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本文共有( )个小节,瀑布的声音好像( ),又像( )。瀑布的全身( )衬着( ),仰望瀑布它像( ),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的如( ),如( ),如( )。
【设计意图】复习检查,既可以反馈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为本节课做好准备。
二、专项训练——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进行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的专项训练。
(一)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第一小节,练读两遍。再读给同桌听
2.说一说:瀑布的声音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知道的?联系文章同桌互相帮助解答,说说自己的看法。
3.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的?并画出“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二)同桌讨论
(三)组织全班交流
(四)教师点拨
1.(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2.再读第一小节找一找
3.瀑布的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4.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就叫他比喻句
(五)小组小节练习找比喻句
1.小组自读
2.同桌合作完成。
3.全班交流,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找比喻句的方法,为今后的习作练习做好铺垫。
三、展示检测
1.有感情朗读诗歌中的比喻句。
指名读,集体读。
2.同桌互谈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既锻炼了孩子的朗读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
板书设计
瀑 布
声音: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全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仰望:一座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
二年级语文老师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