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 >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 新华 三年级

语文老师要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人与语文的关系,让语文喷射出缤纷的色彩。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必须知道如何写语文教案,你也来写一篇和我们分享吧。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0个一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鼓励多种方法查阅资料,感悟文章内容;多种方法识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充分感悟大自然的奥妙,激发学生热爱,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一类正字。

2、了解动植物的生物钟。

教学难点:

1、“熟”“勤”“拜”“貌”“窝”的字型的掌握。

2、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具准备:课本以外动植物生物钟的简介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几点睡觉,起床?通过询问学生类似的生活中的小问题,引出“生物钟”这一话题,并知道其含义。(生物生命活动的周期性规律。)我们也将其称为“自然界的时钟”——读课题

思考:在课文中找出“生物钟”的定义。读一读。为下一步的了解文章内容做铺垫。

二、师范读全文,注意字音

本文一些字音难于掌握,教师要领学生多读。

1、小组合作读文。

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学习一类生字

注意指导几个特殊字:熟 貌 窝 勤 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自然段

1、知道“公鸡报晓”是生物钟的一种表现。

2、理解“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的含义。

二、读二自然段

思考:

1、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 主要介绍了几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

3、 认识分号,并了解其用法。

4、 你还知道哪些花开放及凋谢的时间,仿照书中的写法为大家介绍一下。

5、 有感情读文。

思考:1、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 主要介绍了几种小动物的活动休息时间?

3、 抓住好词佳句为大家讲一讲这样用的妙处。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课后一题中的词语。

二、 学习制作问题树

讲几点要求:

1、敢于针对文章提出问题。

2、把问题归类。

3、将问题写在问题树上。

4、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自然界的时钟

植物 各种花(十种)

动物 百鸟 鸡 老鼠 猫头鹰 >奇妙的活时钟(生物钟)

昆虫 蜜蜂 夜蛾

词语积累:观察 赴约 拜访 机构 辛勤 美貌 皎洁 拜访 熟知 争奇斗艳 绽放笑脸 争奇斗艳 含笑点头 东方欲晓 日落西山 蠢蠢欲动 公鸡报晓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写“咫”字,并通过造句理解近在咫尺的意思。

2、通过析词、朗读、续写,感受小男孩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小男孩的美好善良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本课生字。我想考一考你们的记忆力。我们开火车认读词语。

生读

师:认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小男孩救小鱼的事。

二、多元导悟 学习新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那小鱼到底遇到哪些困难?小男孩是怎样救小鱼的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动笔画出描写被困在浅水洼里小鱼的句子。

师:谁找到了?

生: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儿,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儿都会干死的。

师:你们找到的也是这句话吗?

生:是

师:这句话里有一个四个字的成语,你发现了吗?一起说。

生:近在咫尺

师:这里的“咫”,是我们这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我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尺表意,只表音。

师:这个方法好。你们也能用这个方法记住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个字。在写“咫”的时候,捺要长一些,托住上面的“尺”字,像老师这样写两个。

生:写

师:同学们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哪近在咫尺呢?

生:离大海近在咫尺。

师:注意说话要完整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大海近在咫尺。

师:大海可是小鱼的家呀,所以还可以说……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它的家近在咫尺。

师:家里有小鱼的爸爸和妈妈,所以还可以说……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离它的爸爸、妈妈近在咫尺。

师:小鱼回到大海,又有了生的希望,所以还可以说……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离生的希望近在咫尺。

师:现在我们把“近在咫尺”放入句子中再读一读,体会浅水洼里小鱼的心情。

生读

【点评】:从词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让学生学会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能够透过词语,体会情感,这样不仅读出了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背后的东西。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小鱼的命运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那小男孩是怎样救小鱼的呢?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小男孩救小鱼的句子。

师:谁找到了?读一读。

生:他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儿,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

师:老师也写了一个句子,谁能来读一读?

生:他走得很慢,而且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儿,并且把它们扔回大海。

师:你觉得谁写得好呢?

生:文章写得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文章写得生动。

师:你能通过一个词语说一说怎么写生动了?

生1:从“很慢”这个词语能看出小男孩生怕落下每一条小鱼。可老师的句子感觉不到。

生2:我补充,从中能看出小男孩非常有爱心。

生3:从“不停地”能看出小男孩在抓紧时间抢救小鱼的生命。

生4:我补充:从中也能看出小男孩很累,但仍然坚持,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有爱心。

生5:我从“用力”能看出小男孩生怕力量不够,没把小鱼扔回大海。

师:你们看,作者用这些词把事情写生动、具体了。以后我们在写文章时,也争取用到这样的词语。那我告诉你这段话里还有一连串的动词呢,你能找到吗?

生:走、弯、捡、不停地

师:如果我不说“不停地”干什么,你能做出什么动作?

生:做不出来

师:那“不停地”是动词吗?

生:不是

师:再读一读,看你能发现吗?

生:还有扔

师:对了,你们看,作者用这一连串的动词,把文章写得非常具体,你也会用一连串的动词说一段话吗?

(放幻灯片:小鱼游泳)

生: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他跳出水面,吐出几个泡泡回家了。

师:有补充吗?

生:有一天,小鱼在水里的游来游去,突然他跃出水面,又钻了进去,吐出几个泡泡,摇着尾巴回家了。

师:真厉害,所有的动词都找到了。谁能像扩句那样把这句话表述的更生动一些呢。

生:有一天,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突然他跃出水面,又快速钻了进去,开心地吐出几个泡泡,摇着尾巴回家了。

师:真好,不但表述完整,而且很生动。

【点评】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因此说仿写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主体的再创造,它在客观上能够促使学生扩大阅读知识面,有效激励学生在不断地对比、借鉴中吸取养分,触发灵感,完成“积累——消化——模仿——提高”的知识技能转化过程。它有利于知识积累、思想认识、语言表达以及审美取向的全面提高。

3、学习3—6自然段

师:小男孩的行为被一个男人看见了,他觉得小鱼太多,救不过来,又有些心疼小男孩,所以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现在我就来扮演书中的那个男人,我走到哪儿,谁就扮演小男孩,我们互动一下。

师: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怎么救得过来呢?

生:这我知道。

师: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救,谁在乎呢?

生1:这条小鱼在乎。

生2:这条小鱼在乎。

生齐说:这条小鱼在乎。

师:这条小鱼在乎什么?

生1:在乎自己的生命。

生2:在乎别人把他救出去。

师:难道仅仅是一条小鱼在乎吗?

生:所有小鱼都在乎。

师:就像书中说的那样:“这条小鱼儿在乎!” “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生读

师:同学们,仅仅是小鱼在乎吗?

生1:小男孩也在乎

生2:男人其实也在乎。

师:你在乎吗?

生2:在乎

师:你们都在乎吗?

全班学生:在乎

三、激情演绎 情感升华

师:是啊,动物和人一样都有生命,世间的一草一木都有生命。(看图片放音乐)一粒种子从地面钻出展示了生命的坚强;蝴蝶破茧而出呈现了生命的美丽;狮子妈妈收养小羚羊超越了爱的界限;汽车为了不伤害天鹅一家堵车长达一小时之久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其实每个生命只有一次,就像二月的鲜花美丽而短暂,所以我们应当学会关注生命,热爱生命。(板书:关注生命 热爱生命)

四、发挥想象 读写结合

师:现在小鱼又回到了美丽的大海,生活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放许多小鱼游泳的画面)

师:小鱼又回到美丽的大海,……我们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好吗?

生写

师:谁能把你编的故事读给大家听。

生:小鱼儿得救了,它们被送回了美丽的大海。它们的内心充满了感激,它们在想:谢谢你!小男孩,你救了我们的命,我们一定会报答你的。鱼儿们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自己的伙伴,鱼儿们听过后,都下决心要报答这位善良的小男孩。

有一天,小男孩在海边金色的沙滩上玩耍,一阵海浪翻过,小男孩被卷入大海,鱼儿一看,号召成群结队的鱼儿们都用尽力气把男孩从海里抬了过来,男孩缓过来之后说:“谢谢你们!”小鱼儿们摇摇头,摆摆尾,好像在说:“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师:如果你能加入小男孩被卷入大海后,是如何挣扎?如何呼喊的?会使文章衔接更自然,更生动。谁还愿意来读一读你的文章 .

生:小鱼得救了,又回到了美丽的大海,它们一起在海面上跃出了一条优美的弧线,似乎是在对小男孩表示感谢。望着可爱的小鱼,小男孩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大踏步的向海洋管理处走去,他要向管理人员提出建议,在海边设置防护网,以免有更多的小鱼被卷上岸来。管理处的人员被小男孩的爱心感动了,他们采纳了小男孩的意见。从此海边再也没有见过被卷上岸来的小鱼。

师:老师代表所有小鱼感谢你,因为你这样写不光是要救今天被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你更是采取措施要救整个大海里的小鱼。同学们,掌声表扬我们这位“爱心”大使。

【点评】课文有时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处留下“空白”,有时在故事的结尾处设下悬念,有时在人物对话和动作中安排省略,有时在事件情节之间出现跳跃,这些空白、悬念、省略、跳跃本身是有内容的,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补白”,只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扩大学生的“内存”,这样,学生的语言才会得到发展。

五、通读课文 回归文本

师:小男孩的善良感动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去感受小男孩的善良品质。

生: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找有关关爱小动物的故事,口语交际课时交流。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2周1节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 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陡攀辫决勇

(2)字形难点。

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

(3)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取:吸取。

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

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

集体汇报、小结。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 )向峰顶爬去。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朗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内练习

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

笔陡——石级——铁链

似乎——发颤——奋力——

攀登——终于——纪念——

辫子——勇气——决心

意思——一取得——

┌───┬───┬───┬───┬─────┬─────┐

│要查字│ 音节 │ 音序 │ 部首 │ 再查几画 │ 组两个词 │

├───┼───┼───┼───┼─────┼─────┤

│ │ │ │ │ │ │

│ 陡 │ │ │ │ │ │

├───┼───┼───┼───┼─────┼─────┤

│ 攀 │ │ │ │ │ │

├───┼───┼───┼───┼─────┼─────┤

│ 念 │ │ │ │ │ │

├───┼───┼───┼───┼─────┼─────┤

│ 勇 │ │ │ │ │ │

└───┴───┴───┴───┴─────┴─────┘

三、判断带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似乎 暑假

发颤 应该

四、选字填空。

纪记 年( ) ( )住 日( ) ( )念

作做 工( ) 留( ) ( )( )业

相像 ( )声 ( )片 好( ) 照( )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并按要求回答。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挂下来的,真叫人.——!

1.这一段写天都峰的——。

2.用“,,”把这段话分两层。

3.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暗示——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2、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法与学法:

师:品析重点词句法。

生:读议法、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汲取:吸取。

四、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

(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五、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2.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案一等奖

小学教案模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复习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拔萝卜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教案

小学教案模板

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