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幼儿教案 > 大班教案 >

大班免费教案

时间: 新华 大班教案

教案的编排以教学过程的步骤为基础,使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流程,从而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大班免费教案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大班免费教案,供大家参考。

大班免费教案篇1

活动意图: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认识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益处。

2、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比较,并用语言积极表达。

3、感受鸟和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鸟的图片,鸟鸣的背景音乐,歌曲《百鸟朝凤》,鸟的本领的汉字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自然界鸟叫录音,引导幼儿进入鸟的世界。

师:猜猜是什么鸟?

(1)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燕子)

(2)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孔雀)

(3)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啄木鸟)

(4)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猫头鹰)

二、鸟的外形特征

1、分组讨论:观察鸟的图片,说说鸟的外形特征。

2、集中交流:你们发现鸟类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师小结:有羽毛、翅膀、会飞行、会生蛋·······

三、启发性提问

1、师:会飞的动物都是鸟吗?(蝙蝠、蝴蝶)

师小结:蝙蝠是哺乳动物,胎生。蝴蝶是昆虫。

2、师:会生蛋的'动物都是鸟吗?(乌龟、蛇等)

师小结:乌龟是两栖爬行动物,蛇是软体爬行动物,鸭嘴兽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动物。

3、师:有翅膀但不会飞的动物是不是鸟?(鸵鸟、企鹅、鸡、鸭、鹅)

师小结:鸵鸟是鸟,但不会飞,只会在沙漠里跑。企鹅也是鸟,但它也不飞,它善于潜水游泳。鸡、鸭、鹅以前是鸟,但由于人们长时间把它们饲养在家里,造成它们飞行本领退化。现在人们称它们为家禽。

四、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1)幼儿讨论:

师: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交流介绍几种鸟森林医生——啄木鸟捕鼠能手——猫头鹰学舌高手——鹦鹉预测天气——燕子师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益处。有的鸟能为庄稼除害虫;有的能够为树木治病,有的能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动听叫声的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五、结束(歌曲)

师: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多自在呀!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鸟飞飞看。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幼儿欣赏鸟的图片,各种各样的鸟深深吸引了幼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鸟的世界中。接下来,我和幼儿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让幼儿分组探索,根据幼儿的讲述,有机灵活地出现他们讲到的鸟,然后我再补充,其实就是灵活地将幼儿没有讲到的讲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幼儿对鸟的种类有大致的了解后,我带幼儿进入下一环节“鸟的特征”的学习。这一环节运用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上环节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认为还要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大班免费教案篇2

(一)、律动及发声练习

师: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儿开了,许多的小树长出了新芽,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感受美丽的春天吧。(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动作并进行发声练习)

(二)、出示图谱,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师:听,谁也跟着我们唱起歌来了,她的歌声,轻轻的,柔柔的?让我们一起闭上小眼睛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柳树姑娘》)

师:谁来了?(柳树姑娘)教师出示图谱,春天来了,嫩绿的柳枝随风飘舞,像姑娘的什么呢?(辫子)教师出示图谱并演唱,(风儿一吹)老师唱并出示图谱,她的辫子怎么样了?(甩进池塘)洗洗干净,怎么样呢?多么漂亮,对呀,洗洗干净多么漂亮,多么漂亮。(阿里咯)柳树姑娘高兴的欢呼起来了。他怎么欢呼的呀?(阿里咯)

2、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着图谱来把柳树姑娘的故事讲一讲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图谱念歌词)

师:那现在能不能跟着音乐念一念呢?(一边念的时候教师一边出示相应的节奏谱)

师:我们念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个什么?(附点)附点应该怎么唱?还有哪些地方也有呢?那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的音乐呀,(三拍子)我们以前学过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呢?(强,弱,弱)可以怎样表示?(个别幼儿尝试后集体感受)现在我们用小朋友的方法来感受一下三拍子旋律,还要注意这里的附点。(教师和幼儿共同跟着旋律打节奏说歌词)

3、出示声音标记

师:这是什么?(声音标记)它出现的地方我们该唱什么?(衬词)衬词有哪些呢?(啦,啊,喔,哩)今天我们选一个演唱吧,选哪个?(啦),那我们就用衬词啦来演唱吧?(幼儿用啦演唱歌曲)

4、幼儿配乐演唱

师:下面能不能跟着音乐来唱一唱呢?(一遍)

师:我们唱的时候注意三拍子和附点。现在再跟着音乐试一试吧。

(2)幼儿跟随教师边指图谱边演唱。

(3)教师提示:

①幼儿注意唱好三拍子的旋律。(强、弱、弱)

②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洗洗干净,多么漂亮”……

3、学唱衬词,练习二声部唱。

(1)这次演唱请小朋友唱歌词,每两小节歌词的后两拍教师用“沙沙沙”衬词演唱,从第9小节开始至结束师幼合唱。

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2)幼儿分组轮唱衬词(教师参与),练习二声部唱。

大班免费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从教师和同伴传递的信息中尝试学习二方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2、通过设计单独纹样,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3、感受创造学习的快乐,体验剪纸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二方连续纹样的剪纸作品若干张。

2、长方形白纸、彩色长条纸每人2—3张,剪刀、水彩笔人手一份,纸篓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1、圆圈舞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徐老师来给你们上课,高兴吗?(高兴)那我们听着音乐来跳个圆圈舞吧。

师幼集体跳圆圈舞。

2、变魔术,再次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跳的是什么舞呀?(圆圈舞)我们是怎样变成圆圈的?(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小朋友本领真大。徐老师也想来变个圆。

2)、出示白纸。师:瞧,这是什么?(长方形纸)闭上眼睛,我要变魔术了。看,变出了什么?(圆形)几个圆形?(1个圆形)好,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又要变了。这次变出了几个圆形?(四个圆)这四个圆怎么样?(连在一起的)谁来猜猜这四个连在一起的圆是怎样变出来的?

3、引导幼儿探索四个连续圆的制作方法。

1)幼儿讨论。

2)幼儿自由探索四个连续圆的制作方法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分析、讨论正确的制作方法。

4)幼儿再次操作。

4、教师小结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

师:今天我们自己开动脑筋,探索、尝试,学会了一个新本领,会剪二方连续纹样了。象这种由一个基本的图案(圆)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有规律地重复而组成的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叫什么?(二方连续纹样)。

5、设计并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1)电话铃响,教师接到熊猫先生的电话。

师:熊猫先生打电话来说它的服装店明天开张,可还有一批衣服没完成,因为没有好看的图案装饰,他很着急,怎么办呢?

师:我们用刚学的新本领来帮助它,剪一些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在衣服上肯定很漂亮,好吗?

2)欣赏教师作品

师:可以设计一些什么纹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是人物纹样,这是动植物纹样,还有简单的几何图形纹样。

师:看过这些,你想设计什么纹样?

幼儿自由发表。

3)幼儿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6、作品展示,集体评价。

大班免费教案篇4

活动目标:

认识半点,能正确辨认并叫出它的名称。

活动过程:

1、出示大钟面,认识半点:

教师出示大钟面,把分针、时针分别拨至8:30、9:30幼儿平时在幼儿园游戏、运动、学习等活动时间。

教师报时间,幼儿拨时针、分针。

2、学习认识半点:

——“假如现在是10:00点,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呢?”

(1)、幼儿讨论、尝试拨钟,教师告知正确的表达方法。

(2)、幼儿听教师报时间,拨出相应的半点。

(3)、请个别幼儿演示。

3、看卡片拨半点:

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相应的半点。

4、幼儿书面练习:

幼儿做《认识半点》的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每个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

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大班免费教案篇5

设计思路:

按照孩子们的要求,我在美工区里绘制钟表用于网络图的装饰,在绘画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对比,孩子们发现,他们制作的钟表,款式不同,名称不同,钟面的结构不同,他们发现原来有许多小朋友还不真正了解。于是,我们决定在数学区开展——认识钟面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钟的特征:钟面,指针;

2、要求幼儿能说出时钟的名称,知道时针、分针、秒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3、知道时钟是计时工具。

4、通过观察、制作、游戏等活动,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识时钟。

活动准备:

制作钟面的材料。剪刀、笔。实物钟。

活动实录:

1、认识钟面:提问引导幼儿观察钟面:

(1)仔细看看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数字,还有2的指针,)一共有几个数字?(12个)

(2)时钟面的数字是这样一来排列的?中间最上面的数字是什么?与12相对,下面的数字是什么?(中间的数字是12,下面的数字是6)

(3)连根针一样长吗?(一枚长,一枚短)长的一枚叫分针,短的一枚叫时针(幼儿学讲:时针和分针)

2、教师讲解演示时针与分针的关系。

(1)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他们都朝一个方向走。

(2)分针刺走一全,时针从前一个数字走到后一个逐字,这就叫一个小时。

3、教师出示时钟,问: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时钟?为什么许多的地方都有时钟?它有什么用途?

4、美工区利用纸板制作钟面。(不写数字,用与数学区拼摆)

5、教师小结:时钟是用来计时的工具。它能告诉我们时间,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

教育反思:

对于时钟的认识并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因此,在美工、数学区域中,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钟面继续投放,让他们有时间在进区活动当中不断深入发现问题。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大班免费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ABC三段体的表现形式,乐于参与音乐游戏。

2、学会用____︱XO︱和____︱____︱︱-︱X0︱的节奏进行念白。

3、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体验自主游戏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

2、各种颜色的手圈若干,手鼓一只。

3、课前幼儿了解过水果沙拉的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热身:围绕____︱XO︱的节奏进行问候游戏。

师:“小朋友你好!”,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回应。

二、游戏:《魔法大变身》

1、幼儿尝试用水果的名称进行念白。

提问:你爱吃什么?(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回答)

2、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并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并示范。

①重点练习“____︱____︱︱-︱X0︱”的节奏型。

②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并示范玩法:跟着鼓的节奏,说两遍自己爱吃的水果,然后念出咒语(芝麻开门,芝麻开门,变变变!)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创意水果的造型。

(2)幼儿集体游戏:《魔法大变身》。

三、音乐游戏:《水果沙拉》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及表现形式。

(1)初步欣赏音乐,熟悉音乐的ABC三段体曲式结构。

师:“你们变出了这么多好吃的水果,我来教你们做水果沙拉吧,仔细看好哦!”教师随音乐表演。

提问:我是怎么做水果沙拉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哼唱相应的段落,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曲式结构。

(2)再次欣赏音乐,掌握音乐的表现形式。

提问:我按什么步骤来做水果沙拉的呢?

2、幼儿进行《水果沙拉》自主游戏。

(1)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手圈,讲解并示范游戏玩法。

①引导幼儿根据水果的颜色来选择手圈。

②游戏规则:放入自己爱吃的水果;再用力的搅拌它们;最后加上自己喜欢的调味料,一道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就做好啦。音乐结束变回水果造型。

③幼儿集体随音乐游戏。

(2)两人合作自主游戏。

师:一种水果做沙拉口味有些单一,我们邀请一个好朋友一起来做吧!

(3)多人合作自主游戏。

师:想让沙拉的味道更好吗,那我们多邀请一些朋友一起来做吧!

四、结束:幼儿有秩序的离开。

师:今天做了这么多水果沙拉,都有些累了。我们去休息一会!

【活动反思】

活动效果评析:通过“我会做水果沙拉”健康活动的开展,我班幼儿有了很大变化。家长反映幼儿吃饭吃得香,不挑食,不挑菜,也爱吃水果了。家长说这项活动帮助孩子养成了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优势:

(1)、选材实际,来自于熟悉的生活环境;

(2)、通过看、说、尝、做、吃一系列参与活动环节,达到活动目标。

(3)、符合小班幼儿心理特征及教育。

(4)、增长了一些生活知识。

不足之处:

(1)、活动衔接不连贯;

(2)、组织和设计活动时,留给孩子自由空间较小;

(3)、活动气氛差。

今后改进:考虑活动的衔接、氛围,幼儿活动时的主动性。

大班免费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安全应注意些什么,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冬季安全的重要性。

2、教育幼儿在冬季为了身体和生命安全要增强防滑和防坠冰的意识。

3、教给学生一些自救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寒冬来临了,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自由谈话)

二、观看图片,认识危险性

师:冬天来了,天气变冷了,小河里的水都怎么样了啊?

师:有的小朋友就会跑到冰面上去玩,这样安全吗?(幼儿自由讨论)

虽然我们看到的河面结冰了,但是结的冰还不是很厚,如果我们上去玩的话很容易掉到水里,这样就会有生命危险。

欣赏图片(溺水图片)

师: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掉到水里呢?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溺水?

三、自我保护方法

师:小朋友要做的就是要保护好自己,千万不能独自一个人到河边玩耍。

(1)教育幼儿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严禁到江河、池塘、无盖的水井边等处戏水、游泳。不能独自或结伴到池塘边钓鱼、游泳、玩水。

(2)教育幼儿在来园、离园的途中千万勿去玩水,下江游泳。

(3)我们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很多同学都不会游泳,如果发现有幼儿不慎掉进江河、水库、池塘、水井里等,我们不能擅自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或拨打“110”。

四、小结:

生命安全很重要,寒假马上就要来了,千万要保护好自己,不做危险的事,不到河边、没有人的地方玩耍。如果要去的话,一定要有大人的陪伴。

大班免费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掌握20元的钱币兑换,进一步体验钱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商品,制定购物计划,并愿意把自己的购物计划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超市里带价格的商品图片,复印的钱币若干(包括1元、2元、5元、10元、20元)

2、记录表格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小储蓄员”,复习10元以内钱币的兑换。

导语:“你们都是最棒的储蓄员,怎么能把我的钱换成比它小的呢?”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钱币,引导幼儿用自己操作盘中的钱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干个1元、2元、5元的钱币)进行正确兑换。

提问:

①“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2元的,请问怎么换?”

②“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5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③“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10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2、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探究20元钱币的兑换方法。

(1)倾听故事:《没零钱的聪聪牛超市》

(2)讨论:“怎样帮助聪聪牛把20元钱换成零钱?”并引导幼儿想出20元钱可以换成2个10元钱。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请两个小朋友一组用操作盒里的零钱随意搭配组成20元钱,组成以后,再数数你用了几个1元?2元?5元?10元钱?把个数填在记录表里。”

(4)探究20元钱的多种兑换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并想出多种20元钱的兑换方法。(如:20元钱可换成10元和5元和2元和2元和1元;还可以换成4个5元的……)

3、制定并分享购物计划

(1)提问:

①这是聪聪牛超市里的商品图片,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商品?

②每种商品多少钱?你想买什么?

(2)出示购物计划记录表,示范讲解记录方法

引导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要买的东西,并把你想买的东西画在记录表上,记下它的价格。(教师指导幼儿用图画或剪贴的方式把选择的商品记下来;选商品时选一样,记一样。)

(3)请小朋友互相讲解购物计划,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根据幼儿购物计划记录表与幼儿一同计算所需的钱数。并根据计划的可行性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活动区活动:

(1)超市:请幼儿用20元钱进入超市购物。

(2)数学区:请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20元以内钱币兑换。附表1:20元组合记表姓名:

钱币面值()个一元二元五元十元

大班免费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兰花草的看、听、学来体验《兰花草》这首作品的音乐美。

2、在看和听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学习演唱这首作品。

3、在会唱《兰花草》这首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现这首作品的美。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表现这首作品。

难点:学唱时把握跨度较大的音程活动准备自制图谱、教学PPT、钢琴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小朋友们有一种很美丽的草本植物叫做兰花草,你们知道吗?

2、(点击PPT:兰花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兰花草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

3、兰花草好看吗?兰花草长得是什么样的?

4、小结:兰花草别名为竹叶草、鸭跖草

二、听赏歌曲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一首歌,歌的旋律也像兰花草一样美,你们想学吗?

2、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歌曲就叫《兰花草》。

3、老师先请大家听一听兰花草这首歌的旋律。

4、(播放《兰花草》)这首歌好听吗?

5、(再听《兰花草》)这首歌非常好听,那么谁能跟老师说说,它的好听、它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啊?

6、(第三次聆听《兰花草》)接下来,老师再请小朋友听一听。不过,在听的时候注意聆听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有什么特点?

三、学唱歌曲

1、这首歌曲这么好听我们来完整的学习一下这首歌。

2、(出示谱曲)能看懂吗?能来说一说这些图谱讲的是那句歌词,你们能来唱出来吗

3、(多种形式学唱)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用

(1)分句学唱:教师唱一句,幼儿学一句。

(2)师生接唱:教师唱第一句,幼儿接唱第二句,然后互换。

(3)完整学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敲节奏,然后配乐完整

4、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唱一唱呢?(请个别幼儿来演唱)

四、音乐表演

1、我们都学会这首好听的歌曲了,下面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去表现这首歌,好吗?

2、尝试表演:试着自己请音乐边唱边表演歌曲内容,表现出米粒跳跃的不同力度。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免费教案篇10

活动目的:

1、帮助家长创造与孩子间的交流平台、交往平台,从而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2、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亲子游戏活动,使孩子在欢乐的游戏中成长。

3、以活动形式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活动时间:

x年6月11日上午午9:30―11:00

活动地点:

x幼儿园室内大厅与音乐教室。

活动参与人员:

x幼儿园中班组全体成员与家长。

活动过程:

1、家长游戏:水果蹲

目的:增加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反应能力。

准备:六种水果头饰。

玩法:六人一轮,每人分别命名为水果的名称(例如苹果,香蕉,橘子,西瓜,樱桃),由主持人开始说,例如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橘子蹲,此时代表橘子的人就要根据节奏蹲下起立蹲下起立,同时嘴里要说橘子蹲橘子蹲完西瓜蹲等等,然后被点名的水果所人就要接着蹲下起立,以此类推。如反应不及,则被淘汰,最后剩下的3人为胜利。

2、亲子游戏:强强父子兵

目的:通过相互配合游戏,增进父子感情。

玩法:父子两人为一组,四组进行比赛,孩子爬在爸爸的背上,爸爸在规定时间内做俯卧撑,数量多着为胜。

注意事项:动作一定要标准。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有意义的父亲节,宝宝们都非常喜爱这样的活动,爸爸们也非常的高兴,还非常感谢我们老师,我们感到很欣慰。

大班免费教案(10篇通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