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幼儿教案 > 大班教案 >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

时间: 新华 大班教案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自信心。怎么写好大班教案数学大全?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大班教案数学大全,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

一、说教材

《5的分解与组成》是未来爱儿坊幼儿园教材系列大班数学上册的学习内容。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我尝试把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选择用“喜羊羊与灰太狼闯关大战”的动画和生活中常见的夹子让幼儿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直观地、快速地掌握5的分解与组成。通过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和游戏环节提出数学问题,从抽象到直观,从易到难,既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又让幼儿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这也正体现了新《纲要》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5的分解与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的排列规律;初步感知5的加法。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分析观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爱学数学的情感。

活动重点:让幼儿掌握5的分解与组成,学会将5有序分解;

活动难点:通过学习5的分解与组成来感知5的加法。

活动准备:《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主题歌曲、《喜羊羊与灰太狼闯关大战》动画课件、小夹子若干。之所以我要把夹子作为活动教具是因为,首先,小夹子是生活中随处可得的东西,贴近幼儿生活,易于操作。同时还能满足我们上课的需要,减轻教师自制玩教具的压力。再者,它还能投放到不同的区域活动中,既弥补玩教具的不足,还可以供幼儿自主操作。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所以,首先我采用的教法有游戏法。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来学习数学是非常枯燥乏味的。目前,提倡快乐学习法,所以我把数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孩子们百看不厌的一部动画片,因此我就利用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制作了《喜羊羊与灰太狼闯关大战》的动画课件,整个教学活动都是通过播放课件来做到环环相扣的,这也正体现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因此我采用的第二种教法就是多媒体教学法。

在引导和启发幼儿时我还用到了谈话法和提问法,在归纳和总结时我又用到了讲授法。

三、说学法

大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开始出现了抽象思维的萌芽,他们对数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不能靠成人灌输,如果幼儿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那么就达不到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强调:“数学关系是一种逻辑数理知识,它不存在于实际物体之中。儿童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不是从客体本身而是通过摆弄他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获得”,所以操作实物对儿童学习数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个教学活动主要体现的学法有:动手操作法、观察法、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1、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律动,谈话导入游戏

第二环节:游戏闯关。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个游戏:喜羊羊邀请小朋友帮助他闯过灰太狼设的三道关卡,从狼堡救出美羊羊。因为这个游戏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所以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非常强。这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我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基本上都能在第二个环节中完成。

第三环节:小游戏“开火车”结束活动。

第四环节:活动延伸

2、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播放歌曲,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舞动。

2、教师谈话导入,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二)、游戏部分

(1)第一关

1、播放课件,出示第一关的任务:请你对数字5进行分解,并说一说有几种分法?

2、幼儿动手操作小夹子,教师将幼儿的操作结果归纳总结进行板书记录,通过孩子们操作和观察就能说出数字5有4种分解方法。

(2)第二关

1、播放课件,出示第二关任务:请仔细观察数字5的分合式,想一想它有什么排列规律?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分合式两部分数字逐个变大和逐个变小的变化,从而总结出依次递增和依次递减的规律。

(3)第三关

1、播放课件,出示第三关任务:学习了数字5的分解与组成你能说一说关于数字5的加法吗?

2、幼儿再次动手操作小夹子,通过动手操作以后老师就要引导孩子们,让他们知道,5的分解与组成和5的加法都可以在分合式中体现出来。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就能很容易的说出关于数字5的加法。

3、播放课件,闯关游戏到此结束。

(三)结束部分

小游戏:开火车。这个小游戏是对5的分解与组成的一个巩固与记忆,也是为后面学习5的加减法做铺垫。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小夹子放回数学角,并且通过在数学角中操作夹子和数字卡片进一步感知数的守恒。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2

活动目标

1、在比较活动中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2、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比较性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区分高矮,掌握区别高矮的简单方法,初步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课件:

数学卡——3—3比较概念,3—4比较概念,3—5比较概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组织幼儿做相反游戏,激发兴趣。老师说“高”,小朋友说“矮”,同时蹲下;老师说“矮”,幼儿小朋友说“高”,同时站起来。

二、展开

1、学会区别高矮。

(1)和同伴比高矮,

请幼儿和伙伴比一比,说出:谁高谁爱?谁和谁一样高?

(2)数学卡:3—3比较概念

比一比,两座楼,哪一座高?哪一座矮?两个礼品盒,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厨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哪一个矮?

2、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掌握比较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的两名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高的站在地上;用挡板遮住他们的下半身,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

(2)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小猫爬到树顶,小猫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小猫的话对吗?为什么?

(3)讲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小结:比较高矮时要占站在同一高度。

3、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师注意表述要清楚明白)

(1)数学卡:3—4比较概念三座楼相比:

甲楼同乙楼比,甲楼比乙楼高,乙楼比甲楼矮。甲楼同丙楼比,甲楼比丙楼矮,丙楼比甲楼高。三棵树相比:

引导幼儿说出:乙跟丙比,丙比乙高,乙比丙矮。

(2)讨论:为什么第一次乙高?第二次乙变矮了呢?

(4)小结:一个人或一个物体是高是矮,要看和谁相比,高和矮是会变的。

4、小组4人排队,渗透高矮排序。请幼儿说出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进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尝试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队。

5、音乐游戏“找朋友”

老师播放一首欢快的儿童舞曲,幼儿按节拍拍手,找到朋友后握手、鞠躬、比高矮。

待幼儿均找到朋友后,音乐停止,幼儿说出两人比较的结果。游戏反复进行,朋友不断交换。

三、结束

活动评价,表扬积极参与比较、认真观察的幼儿。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2、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数卡1—10(大的两份,小的两份);单数、双数字卡一份。

2、分别画有1—10个花蜜桶的卡片20张;彩色花20朵。

3、小红旗标志20枚;花泥两块。

4、小蜜蜂的胸饰一个。

5、蜜蜂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蜜蜂采蜜师:小蜜蜂们,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让我们去花园里玩吧!(蜜蜂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蜜蜂飞舞的动作。)

1、师:哇!好漂亮的花朵啊,让我们采些花蜜吧!记住每只小蜜蜂只能采一朵花哦!(幼儿分别采到花蜜后,教师带幼儿坐到位置上)

二、介绍"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1、师:我发现小蜜蜂们都采了好多的花蜜,现在请你们先检查一下自己都采了几桶花蜜呢?

2、那么请采了一桶花蜜的小蜜蜂把花蜜送到我这里来。一桶花蜜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将幼儿送上来的花蜜桶按1—10的顺序摆放成一排,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置于上方,剩余的花蜜桶均按此方法进行,可2—3个小朋友一起送。中间可请全体幼儿一起验证送的对不对,比如送5桶和8桶时。)

3、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用手指来划花蜜桶,看看能不能通过,好吗?(教师从1—10依次用手指通过花蜜桶)

4、教师把可以通过的数字往下移。

概念介绍:

——不可以通过的下面多出了一个,孤孤单单的,我们叫它单数。(同时出示字卡"单数")提问:单数有哪些?

——可以通过的都是一对一对好朋友,我们叫它双数。(同时出示字卡"双数")提问:双数有哪些呢?

5、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3579;双数有:246810(教师边指幼儿边念)

6、现在考考你们,3是单数还是双数?(5、8、10)

7、教师再次进行小结:所以1—10中,单数有:13579;双数有:246810

三、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区别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师:小蜜蜂们真棒!采了这么多的花蜜,还认识了单数和双数。现在老师要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把你们分成两队——A队和B队问题回答对的,那一队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看哪队得到的红旗最多,那队就是冠军,每人将会得到一份小礼物。现在比赛开始,小蜜蜂们加油了!

(一)第一轮:必答题请认真听题:

1、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单数。

2、请两队的两位小朋友找出1—10中所有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二)第二轮:抢答题教师讲解规则:当我说:"预备,开始"后,看哪队的小蜜蜂先举手,就请哪队回答。回答错了,机会就给另一队。

1、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单数。

2、请说出1—10中最大的双数。

3、请说出1—10中最小的单数和双数。

4、请说出比5大的单数。

5、请说出比8小的双数。

(注:对幼儿的回答及时面向全体进行验证)

(三)第四轮:附加题规则:两队各派一位代表进行石头剪刀布,决定哪队先回答,答对加一面红旗。(进行两次)

1、说出我们身体上哪些是单数的?(如一个头,一个鼻子,一张嘴等)

2、说出身体上哪些是双数的?(如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等)

(四)比赛结束,评出本次比赛的获胜方。

四、拓展幼儿的经验

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数字。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单数和双数呢?(门牌号、车牌)

2、(出示门牌号车牌)提问:这是什么?

那么它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教师小结: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其实一个数不管它有多大多长,只要它的尾数(最后一个数)是单数,那么它就是单数。如果它的尾数是双数,那么这一整个数就是双数。

五、幼儿操作联系:停车场

1、(出示停车场)现在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了,所以我们都倡导大家要文明停车,我们也来帮帮忙,把车牌号是单数的车停在一起,把车牌号是双数的车停在一起,你们愿意吗?

2、幼儿操作。

教学反思:

如何将枯燥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世界学前教育之父福禄贝尔最早提出对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主张,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教学活动,拚弃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活动重点:

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

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__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摆放图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两图的相同与相异处,体会放大的意义。

重点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摆放图形。

难点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摆放图形。

活动准备

放大镜,我的数学操作材料,方格纸,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请幼儿拿放大镜看看文字和图案。

--说说通过放大镜看时,图案和文字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变化。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拿放大镜看看左边的图形,看起来如何。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幼儿两人一组,各自在方格纸中画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好后进行交换,并说说哪一种比较好。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比较高矮、粗细,能够按高矮、粗细给10以内的物体排序。

2、感知物体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尝试用不同感官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圆柱体形状的积木(高矮不一)。

2、两个粗细不一的易拉罐。

3、每组一筐粗细不同的瓶子(数量为1~8个,其中有两个一样粗、两个一样高)。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

1、感知高矮的不变性。

(1)教师先请一名幼儿和自己站在一起比高矮。提问:我们俩谁的个子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2)教师和幼儿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进行比较(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提问:现在比比看谁高,谁矮,为什么?

(3)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比高矮?(物体底部要对齐比较)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教师请一名幼儿甲和自己比高矮,再请另一名幼儿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2)提问:怎么一会说甲矮,一会又说甲高呢?到底甲是矮,还是高?

3、寻找发现

(1)提问:想一想,在我们的周边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教师任意出示一个物体(如书,笔筒),请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比它高或者矮的东西。

二、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交流比较粗细的方法。

教师:

1、这2个瓶子有什么不同?(高矮不同,粗细不同)

2、你怎么知道这2个瓶子粗细不一样呢?

3、除了用看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粗细呢?(重叠摆放观察,用手触摸感觉,用线围圈等)

三、寻找发现。

1、从身边的物品中找出几样东西,比一比,谁比谁粗,谁比谁细。

2、教师任意说一个物体(如桌子腿),幼儿在活动室内找找比他粗或细的东西。

3、找一找身上哪些部分粗,哪些部分细,尝试按粗细给他们编号。

四、按高矮、粗细顺序给瓶子排队。

1、每组一筐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数量为7~8个,其中有2个一样粗、2个一样细、2个一样高),请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谁粗谁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2、请幼儿按高矮给这些瓶子排队,想一想一样高的瓶子应该怎样排。

3、每组幼儿说说是按什么顺序给瓶子排队的。

4、两人结伴,拿取3~4个瓶子,一人闭上眼睛按高矮或粗细给这些瓶子排排队,另一幼儿检查。

五、教师引导幼儿做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六、请幼儿找找教室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高矮、粗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由于我准备的教具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可见的,而且接触比较多的,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我展开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粗细和高矮是具有相对性的,经过了幼儿自身的比较,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对性这一抽象的概念,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活动气氛很好。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

学具:数卡、记号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进行观察,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看看小兔和小猫的门牌号码一样吗?它们都有数字几啊?

总结:虽然它们的门牌号码都有数字3和5,但由于它们数字排列顺序不同,门牌号码也不同。

二、第一次操作,学习3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师:我来考考我们小朋友了,小熊家的门牌号码含有1、3、5三个数字,你们可以排出哪些门牌号码?

幼儿自己排列数卡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小结规律,总结3个数字的6种排列组合。

三、第二次操作,加深幼儿对3个数字排列规律的印象。

师:周老师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呀?可是这个手机号码没有写全,其中号码中未写出的数字是由5、6、8这三个数字组成的,小朋友排排看,这三个数字有几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进行4个数字的排列组合。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8

大班数学《顺数倒数》活动教案(通用2篇)

大班数学《顺数倒数》活动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3、情感上: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活动难点】

学习倒数、倒接数

【活动准备】

1、1—10磁性数字卡2套、方向箭头1个

2、青蛙10个,荷叶若干个

3、相同火车头图片2个(区别:车牌号不同)

4、高楼模型1栋、1—10粘贴数字1套

5、《开火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教师,表达认识新朋友的愉悦心情。

(二)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青蛙,及要去参观青蛙的新楼房的主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进行知识铺垫。

1.通过拍手游戏感知数量之间多1与少1的关系。

2.数字感知多1与少1的关系:如:比2多1的数是几?比9少1的数是几?

大班数学《顺数倒数》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

3、培养观察、比较和逆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扑克牌若张、地垫10块、烟灰壳若个、数字卡若张。

活动指导

1、学习10以内的顺数。

(1)以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楼梯图,引导幼儿懂得观察数字与楼梯砖块数量关系。

(2)教师示范搭楼梯,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上阶梯的时候,砖块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上一级比下一级多1块)教师指着阶梯旁边的数让幼儿练习顺数。

(3)教师小结:1、2、3……10,像这样数数就叫顺数。顺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2、学习10以内的倒数。

出示ppt图片。幼儿边观察小猴吃桃子边结合数字学习倒数10、9、8……1,像这样数数就叫倒数。倒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

3、练习顺数和倒数。

教师报一个数幼儿接着往后数到10(或倒数到1)。

4、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熟悉玩法后分组游戏。

第一组:跳房子幼儿从数字1-10或10-1有序双脚、单脚、小兔、蛙跳。

第二组:翻数字卡幼儿俩人合作幼儿一人持有卡片数字1-10放在桌面另一人翻,翻到数字几就顺数到10或倒数到1。

第三组:抽扑克牌幼儿俩人合作一人持有数字1-10的扑克由另一人抽俩次再进行顺数和倒数。

第四组:搭楼梯巩固顺数逐一增加和倒数逐一递减。

活动延伸

数学区:把材料放在数学区让幼儿玩区域时可以继续练习顺数和倒数。

案例分析:

一、活动目标分析

1、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情感目标过于笼统,建议指向性要更明显,简单一点,比如对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顺数和倒数的游戏。)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认识目标明确,但是还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情况,侧重的引导一项,进行教学重点。)

3、培养观察、比较和逆向思维能力。(技能目标太过笼统。)

二、活动环节分析

由于教师把认知目标定位为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环节的安排上这两个技能的掌握环节,比较拖沓,重点不够突出,有个别幼儿概念混合。建议应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置明了简单的教玩具,把顺数和倒数的概念利用道具简单明确的告诉孩子。

三、分组活动环节

分组操作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本活动中的技能,因此建议提供的物品要适当,不是越多越好。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2、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幼儿做出相应动作。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认读座位票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幼儿:"三排四号。"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三、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幼儿:"电影院。"

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幼儿:"好!"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在数石头游戏中,比较动物的轻重并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的乐趣及感受毛毛虫的智慧。

重点难点

1.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并尝试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轻重记录卡、铅笔、橡皮擦;动物排序图片。

2.经验准备:认识跷跷板,知道跷跷板是平的、翘高翘低表示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借绘本故事,引入谁先吃桃子问题。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看,都有谁呢?一共有几位?

师:咦,他们都在看什么呀?这个桃子长得怎么样?

师: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又大又红的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了?

二、幼儿自由分组探讨、操作动物朋友比什么及展示比试结果。

师:动物朋友们决定玩一个“比一比身体特征”游戏,谁排第一,谁就先吃这个桃子。小朋友们,你觉得他们会比什么,最后谁先吃桃子好了?

师:现在我们分三组,和你的伙伴们商量并操作他们比什么,怎么比,结果如何?

师:现在请每组展示探讨、操作结果。

三、利用PPT,有感情讲述绘本故事并学习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嘴巴大小、尾巴长短排序。

(二)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师: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谁最重)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师:那体重该怎么称?有什么好办法?动物朋友决定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2.交流记录方法,幼儿自由记录动物轻重。

3.引导幼儿检查记录表进行动物体重的排序。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记录表,给小动物们排排体重吧!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师:毛毛虫不愿意了,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论谁的个子最小,谁的嘴巴最小,谁的尾巴最短,谁的体重最轻,第一名都是我!说着,毛毛虫高兴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师:毛毛虫大喊: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分享桃子吧。

五、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活动总结

这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这个故事转化为数学活动时,我反复思量绘本与幼儿数学活动的结合点,大胆剪裁,调整着作品与幼儿经验的契入面。总结过程,我有以下两点感想:

1.活动过程生动有趣,自然流畅的蕴含着活动的目标。

2.提问设计恰到好处,推波助澜的激活着幼儿的思维。

3.孩子们活动兴趣高。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大小。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精神,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品质。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画有坐标点和花园的作业纸每人两份;铅笔、橡皮每人一份

2、正方形图形若干;小动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猪)小猪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出示花园)老师要来做回设计师,帮小猪把这个花园打扮的漂亮一些。

二、学习活动小朋友,花园铺好了,漂亮吗?那么这个花园有多大呢?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师再问你,这个花园有多少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呢?

1、小朋友点数正方形(默数)

2、师幼齐数(老师一个个拿下来数)

3、小结: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错小结:这个花园有18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

三、引导实践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园的大小(数正方形)可是这样一个一个的放上去,再一个一个地拿下来数是不是太麻烦了。你们还有其他更简单更方便的办法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鸡、小兔、小猴、还有小羊的花园,我们来试试算算他们的花园都有多大?

1、幼儿尝试。通过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园的面积有多大?并把结果记录在()里。

2、讨论、交流a你算的花园有多大?你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b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错?

c你觉得谁的办法最好?(做标记、标数字)3、再次尝试:用一边数一边做记号或标数字的方法,准确得出花园的大小。

4、总结:原来他们的花园虽然形状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大小都一样。

四、比较大小小兔和小公鸡看到小动物们都设计了一样大小的花园,又给自己的花园做了修改,还铺上了漂亮的颜色,你们想不想看看?(教师出示两个相同个数三角形、不同个数正方形的花园)可是他们却吵了起来,小兔说:“我的花园大。”小公鸡说:“我的花园才大呢!”小朋友我们来给他们帮帮忙,到底他们俩的花园谁的更大一些呢?

1、说说两个花园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三角形)

2、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分别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填在相应的()里

3、幼儿猜测谁的面积大

4、教师验证结果。老师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来,放成上下两排做对比,得出小公鸡的花园要比小兔的花园大。

5、给小公鸡的花园打上★★,给小兔的花园打上★。

五、幼儿练习(引导幼儿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个数都不一样的花园面积)小公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不服气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园上加了两个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个正方形,现在我比你多两个三角形,这回我的花园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朋友,小公鸡的花园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吗?请你们赶紧仔细想一想。

1、幼儿回坐位操作练习后猜测大小

2、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引导幼儿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大小)3、给小兔也加上一个五角星。

六、活动延伸小朋友,你们知道两个正方形和四个三角形谁大谁小呢?明天告诉你们自己的老师好吗?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2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五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图形,了解其特征。

活动难点:能正确区分各种图形,知道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2、物质准备:奇妙盒子、多媒体课件、操作用的五种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做手指游戏:变变变,稳定情绪。

2、游戏:奇妙盒子里找图形娃娃今天,教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小盒子(出示盒子),大家想不想知道盒子里有什么?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儿歌:奇妙盒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看看里面有什么?)这是什么啊?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娃娃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平时我们见过那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呢?

(2)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图形啊?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呢?我们一起用儿歌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好不好?开动小脑筋想想我们见过哪些正方形物品呢?

(3)奇妙盒子东西多,我请第二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这是什么图形啊?为什么说它是三角形娃娃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呢?那我们见过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呀?

(4)奇妙盒子东西多,我再请第三位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摸出来的是什么?

它是什么图形呢?你怎么知道它是梯形呢?它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我们想想看,哪些东西是梯形呢?

(5)奇妙盒子东西真多,想不想知道盒子里还有什么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瞧!这是什么图形啊?你怎么知道它是圆形呢?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上来表演,我们一起用儿歌说出常见的圆形物品,好不好?

(小结:奇妙盒子里藏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能正确区分它们,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3、教师用拼图及折叠的方式,演示图形的变化。

(1)老师拿了两张什么图形?(正方形)我把它们相拼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

(2)一个正方形,老师用折叠的方法还可以把它变成其他的多种图形。看看它变成什么图形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就说明图形是可以变的。

4、播放多媒体,欣赏动画拼图,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1)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图形娃娃们的精彩表演,看它们相拼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图形?

(2)小朋友们说长方形和圆形拆开后还能变回小汽车吗?我们接着看图形娃娃究竟变回小汽车没?

瞧,它们分开后,又变回了小汽车,图形娃娃真厉害!

5、数数、分类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也准备了一份礼物。看看它是什么?(机器人)你们喜欢它吗?

(1)先来看看机器人是由哪几种图形拼成的?(幼儿说,教师逐一贴出相应的图形。)

(2)一共有几种图形呢?那我们就要找出它的数字朋友6贴在图形的下面。

(3)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请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贴在图形上。

(小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可真棒!当图形娃娃们在一起游戏时,是可以相拼成许多不同的图形。)

6、幼儿操作,自由拼图。

现在,大家想不想和图形娃娃们一起做游戏,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呀?那小椅子轻轻转向桌子,我们比比看,谁的小手最灵巧,拼出的图形最漂亮!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3

[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本节教编排体现以下特点:

1、以动手操作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情感目标:

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正确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深刻地体会“面在体上”。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学生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分一分、说一说、议一议、找一找、画一画、涂一涂、数一数,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经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体验面在体上,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感悟面和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师:瞧,图形乐园到了。(出示:由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等物体拼成的图形乐园)

师:图形乐园漂亮吗?她是用我们熟悉的图形朋友搭成的,谁愿意介绍介绍?(生: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球。)

师:对,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咱们的老朋友,它们呀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乐园里还有许多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4

故事背景:

小朋友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升入小学后。要轮流做值日生打扫教室。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学校里。星期六星期日休息。那什么样安排值日呢。”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就做好了一张值日表。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的概念。

2、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快乐的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值日表。》数字娃娃,星期卡片。星期转盘。

学具准备:星期卡片。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巩固复习。1—7的序数,2—6的相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的数字娃娃,请幼儿帮数字娃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

(2)巩固相邻数: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

例如:老师扮演数字娃娃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值日表》,将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教师:一个星期有几天?分别是哪几天?看一看教室里的值表示怎么设计的?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一起按顺序说出一周分别有哪七天。

2、教师出事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字卡,打乱顺序。引导幼儿按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序。

3、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玩转盘游戏。游戏玩法:

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几。就请小朋友们讲出星期几的两个邻居。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意在突破94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三、操作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制作星期的时间线、毕业照片展。(认识年月日。)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找邻居”游戏。

7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的头饰,扮演星期一到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变说:星期一……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接着星期一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接下来由星期二…顺次提问。游戏反复进行。

(2)请幼儿参观一周食谱,看看周几的食物是自己最喜欢吃的。

(3)教师带领幼儿制作一周课程表。

(4)园内完成《操作侧》第49/50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一星期的值日表以及活动安排表。

(2)家庭完成《亲自册》第49/50页。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5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看两张卡片合并的过程列出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发展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棵大树,各种可以爬到树上的小动物磁教具。

2、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几张。(开火车游戏中教师出示时用)

3、幼儿每人一套学具。

4、布袋一只,内装有各种7以内加法的算式题。(题目要做成各种礼物)

活动过

(一)《开火车》的游戏复习6以内的加法。

教师出示6以内加法的题目,幼儿按座位以开火车的形式答出得数。

(二)看算算是多少。

1、(出示大树)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2、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3、同上形式请全班幼儿练习:3+4=7、6+1=7、2+5=7、1+6=7、4+3=7等算术题。(用学具摆)

(三)游戏(摸礼物)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

小朋友们很能干,小动物玩得很开心,它们有礼物想送给小朋友。请幼儿逐个上来摸礼物,但必须回答对礼物后面的算术题才能得到礼物。

活动反思:

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6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尝试辨认左右位置关系。

2、感知对称,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发展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1、提供对称的实物,图片若干,展示在活动区域。

2、纸、笔、剪刀每人一份。

3、事行画好游戏场地,提供会跳的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以握笔绘画,拿筷子吃饭、敬礼等引出活动主题。

2、游戏活动:看谁点得快又准。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区域的对称实物,说一说它们共同的特点。

4、倾听幼儿的发言,从中选择有价值的观点,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5、请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什么地方是对称的,如眼睛,耳朵等。

6、游戏:动物跳方格。

7、引导幼儿两人一组,以猜拳的形式,决定角色。请扮演小动物的幼儿戴好头饰,站在格子中间的方框内,听口令跳入前后左右四个相应的方格中。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7

《手拉手》这个活动是一节有关美术的艺术活动,主要是目标是让幼儿绘画与好朋友手拉手的亲密

情景;适当的在画中添加背景,表现好朋友在一起的活动场景;同时也回忆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尝试用绘画表达对好朋友的喜爱之情。

为了能使孩子们更快的进入活动,我首先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找朋友》音乐,调动孩子们的积极

性,也能为接下来绘画手拉手的内容做直观铺垫,同时引导孩子们去观察两人手拉手的状态,如两人需

要把一只手拉住好朋友的一只才能不分开;两人应该站的距离要近才能拉手等等。

从孩子们的总结和体验中说出了绘画“手拉手”的重要特征,在进入第二环节示范绘画的时候,我

尽量用孩子们所说的语言来作画,这样能使孩子们更加能理解。由于我们之前已经有画人物的经验,对

于这次画手拉手孩子们还是不觉的很难,大家都很有自信的开展自己的绘画。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很出乎

我们的意料之外,他们用色很大胆,背景用上了一些草地、蓝天等等,作品内容饱满、丰富、富有想象

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

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纲要》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探索,经历、体验探究和发展的过程。教

师是引导者,幼儿是学习主体,所以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亲历实验过程,感知结果。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8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时间序列。

2、强化时间概念,初步学习看日历。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日历。

2、准备枯树叶的过程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明确内容与玩法,以叶子渐变图片为例,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

2、观察日历,鼓励幼儿把自己对日历所知道的知识告诉大家,如日历的作用、样式、特征等。

3、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发言,并进行适当的展示(当幼儿说出日历的品种)提问(当幼儿说出一个月有30天时)可提问"是不是每个月都是30天?"

4、出示大的年历卡,认识年、月、日,当老师说出了某一月份时,幼儿在各自的日历卡上指出来。

5、请幼儿找一找今天是几月几日,并在日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做上标志,同伴间可相互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在大的年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并做上标志。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9

活动目标:

1、认识自身的左右,会区分自身的左右。

2、会向左向右做运动,喜欢做运动。

活动过程:

引子:请小朋友向老师们问好!我们的舞蹈室真漂亮呀!今天,我们在这儿玩游戏好吗?

一、认识身体的左右

1、来!请伸出你的这只手,这是什么手?(右手)右手可以干什么呢?(握笔、拿筷子)右手拍拍肩、摸摸脸、摸摸脚。

这是什么脚?(右脚)对!右手这边的脚就是右脚。右踏一踏,右脚踮一踮

2、请伸出你的左手(右手对应的另一只手)

左手转一转、甩一甩、摸摸肚子,摸摸左脚,左脚踢一踢、玩玩脚尖、脚跟。

3、身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分左右?(眼睛、耳朵等)

二、听口令做动作

1、右手大风车,左肩耸起来,头向右摆,向左转,左脚抬起来,右脚跳一跳,右脚抬起来,左脚跳一跳。

2、向左边走三步,向右边跳两步。

3、男女小朋友各分一队,女小朋友右手搭肩,男小朋友左手搭肩,向右跑去,摸墙回来,向左跑去摸墙回来。

三、累了吧,坐下来休息一下

1、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右眼。

2、躺下:向右滚三圈,向左滚三圈。

伸出你的右手右腿,伸出你的左手左腿。

伸出你的左手右腿,伸出你的右手左腿。

四、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很能干,认识了自己的左右,还会向左向右左运动,真是棒极了,自己夸奖一下自己,跟老师再见!

大班教案数学大全篇20

设计背景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结合幼儿教学用书第7页的内容,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难点: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幼儿每人两套操作材料(长短不同的筷子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动物头饰各一套。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不能踮起脚或跳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教师为什么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话题)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1)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一个人是高还是矮?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2)让一个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个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启发提问:这样比高矮可以吗?引出高矮比较应在统一高度平面上进行。

4、比用具

幼儿在活动室中自由寻找两种用具比较高矮:如热水瓶高,杯子矮;组合柜高,小椅子矮……

分组操作: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教师问:哪只高,哪只矮?幼儿:大杯高,小杯矮)将长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师问: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小动物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让高矮不同的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动物,教师可以参与)

将长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师问:哪个最高?哪个最矮?)

活动延伸

1、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2、带回家的活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或是和爷爷奶奶分别比高矮,看看谁高谁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结合《纲要》精神,将知识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特设计了拍气球,举气球,找朋友,排排队等活动,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重视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孩子的情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来怕气球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最后,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来巩固这一内容知识。最后安排了给动物排队来引导儿童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我认为本次活动比较好的是在设计上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愿意参与活动在“玩中学”。教态较自然,能够学习着和孩子进行交流。通过活动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

但因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本次活动中失误较多:首先在游戏活动《找朋友》时没有鼓励孩子动起来,使得有些孩子没有找到自己的朋友,让我有了一点思想负担,以至于在后来不敢放开手脚,仅仅通过教师启发式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充当了主导的地位,而没有很好的引导幼儿自己去想办法怎么比,怎么排。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没有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性,教师没能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设计时虽然希望通过动手操作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准备的材料杯子颜色相近高矮相当,使得材料操作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在活动时忽略了将孩子操作的结果以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活动思路,大胆放开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让他们自己了解高矮的比较,而不是教师给强行灌输。另外还需要增设材料。如: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多数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操作材料准备应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而不是同一颜色等情况,让幼儿有所比较和区别,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问,多学习,甩开大步向前迈进,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8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