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幼儿教案 > 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学教案

时间: 启权 小班教案

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以及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班级的标志和环境。

2.知道幼儿园是自己的新家,喜欢自己的新家。

活动准备

1.将班级标记(如苹果)贴在活动室门上。

2.小动物(如小象、小羊等)手偶1个。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班级标志。

教师带幼儿来到活动室门口,问:你们知道这是谁的家吗?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门上贴的苹果标记,告诉幼儿贴着苹果标记的就是我们班小朋友的家。

教师操纵小动物手偶,以小动物的口吻说:欢迎小朋友们每天到这里和我一起做游戏,这是我们的新家,你们喜欢吗?

2.参观新家。

带两位教师一个当火车头,一个当火车尾,带幼儿模仿开火车的动作走进活动室。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开火车围绕各个活动区行走,在沿途的每一个区域停留,教师介绍该区域的玩具。

继续以开火车的形式参观盥洗室、厕所、睡眠室、饮水桶等。

3.幼儿自由游戏。

教师:我们的新家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小朋友一定非常喜欢,让我们进去游戏吧!

再次玩“开火车”游戏,沿途路过某一活动区时,教师随意说几个小朋友的名字,说:“你们几个进去玩玩吧!”直到所有的幼儿都进入活动区。

教师到各活动区观察和指导幼儿,用亲切的话语唤起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色游戏区,教师拿着布娃娃说:看这个布娃娃多可爱呀,她一定在说“欢迎你到我们家来!”

笑娃娃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笑脸表达高兴的心情。

2.愿意做笑娃娃,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准备

1.用厚纸板做的表情娃娃,一面为笑脸,另一面为哭脸。

2.没有嘴的笑娃娃头像每位幼儿1个。用较厚的纸板做成,上方打一个孔,可穿绳子。 .

3.剪好的笑嘴若干,供幼儿粘贴。

4.胶棒等粘贴工具。 。

活动过程

1.了解笑脸与哭脸的不同。

出示表情娃娃笑脸的一面,问幼儿: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为什么笑?引导幼儿知道快乐的时候人们会笑,小朋友在幼儿园玩得高兴的时候会笑:

教师分别扮演笑脸和哭脸让幼儿观察,然后问幼儿:你喜欢看笑脸还是喜欢看哭脸?看到笑脸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看到哭脸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

教师边出示表情娃娃的笑脸或哭脸边小结:每个人都喜欢看笑脸,看到笑脸时,我们的心里特别舒服;看到哭脸时,我们心里就不愉快。小朋友笑的时候最可爱,老师最喜欢看小朋友的笑脸。

2.扮演笑脸。

教师:小朋友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小朋友来幼儿园的时候脸上应该是什么样的?你愿意让大家看看吗?

鼓励幼儿扮演笑脸让全班小朋友观察,并说说什么时候自己的表情是这样的,如小朋友帮助自己就笑了等。

3.制作笑娃娃。

引导幼儿观察笑娃娃,发现笑的时候是嘴角向上的。

指导幼儿将事先剪好的笑嘴贴在没有嘴的娃娃头像上,教师帮助写上每个幼儿的名字。

4.佩戴笑娃娃头像。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制作的笑娃娃,看看他像不像自己笑时可爱的样子。

教师在每个幼儿粘贴的'笑娃娃上穿上绳子,让幼儿挂在胸前,引导幼儿说:“我笑娃娃!”

教师:小朋友要每天戴着笑娃娃,和他一样笑着来幼儿园,笑着游戏,笑着回家。

活动目标

1.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名字。

2-知道班上有许多小朋友,愿意认识新朋友。

活动准备

1·用彩色纸剪成的心形卡片每人1张(上面打好孔)。

2.每位幼儿准备1张自己的小照片。

3·活动前,教师自制l张粘有自己照片的名片。 4·胶棒、彩色绳带(穿珠绳或鞋带)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名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拿出自己的名片,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名片上的照片是谁,教师指著名片上的文字告诉幼儿,上面写的是老师的名字。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张自己的名片?激发幼儿学做名片的兴趣。

2.指导幼儿制作自己的名片。

请每位幼儿自选一张心形卡片。

请幼儿将自己的小照片粘在心形卡片上,教师帮助写上名字。教师告诉幼儿这就是你自己的名片,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名片的颜色、形状,念念自己的姓名。

3.幼儿利用名片介绍自己。

幼儿园小班教学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

2.培养自我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景。

2.小零食,玩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猴子和陌生人》

故事大意:一天小猴子和妈妈去公园玩,小猴子特别高兴,一个陌生人走到小猴子面前,说带他去买火车侠,小猴子很开心,就跟着陌生人走了,结果陌生人把小猴子带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小猴子再也回不了家,也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了。

2.组织幼儿讨论

(1)小猴子跟谁走了?

(2)什么是陌生人?

(3)他怎么会跟陌生人走呢?

(4)结果怎么样了?

(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6)为什么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小结:陌生人里有的是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好玩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朋友,把小朋友拐走,让小朋友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情景练习:学习一些简单的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情景一:一个陌生人的阿姨敲门进来,对莫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醒:

你认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小朋友都来想一想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

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陌生人说带你去好玩的地方能不能去?

四、活动结束

提醒幼儿在外不要离开集体或成人,单独活动,遇到陌生人

时,不能轻信他们的话,更不能跟他们走。

五.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园回家后把今天的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讨论或演练情景的情景。

幼儿园小班教学教案【篇3】

游戏目标:

1、能用方块积塑进行插接。

2、能注意构建物体的形象。

3、了解一些家具的用途,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游戏准备:

1、情境创设:家的场景

2、材料准备:软塑小精灵、木头积木、方块积木、各种大小的盒子等

游戏过程: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利用积木积塑有序地建构好十间平面房间。

师:(出示小熊)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熊欢欢。我家搬新房了,可是我却不知该买些什么家具,小朋友你们家有些什么家具呢?

2、幼儿介绍自家的`家具。

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以组为单位,共同建构一个家。

(2)提醒幼儿建构时,注意颜色的搭配。

(3)完成后可轻轻地与同伴介绍一下作品,并将剩余的材料有序地放进筐子里。

4、幼儿分组活动。

幼儿自选材料,以组为单位进行建构。鼓励幼儿注意颜色搭配,表现家具的不同特征,教师全面观察,适时对幼儿进行指导。

5、幼儿作品展示,介绍家具。

(1)请幼儿有序地摆放家具。

(2)幼儿介绍各自家中的家具。

(3)表扬游戏中能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的幼儿。

幼儿园小班教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月亮和星星》教学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荧光笔月亮头饰一个,星星头饰若干,上面分别写上月亮和星星的字宝宝活动过程:

1. 阅读封导入,并学习汉字月亮和星星。

(1)(播放课件封面)咦,你们看这里有什么?(月亮和星星)这是白天还是晚上呢?

(2)晚上的天空中月亮和星星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说说月亮和星星(教师用荧光笔指着月亮和星星的汉字宝宝,引导幼儿认读汉字。)(3)有几个月亮?多少星星?就像妈妈和谁在一起(娃娃)(4)谁是妈妈?(月亮)我们一起说,月亮月亮是妈妈。

谁是娃娃?(星星)我们一起说说,星星星星是娃娃。

(5)月亮和星星在一起会这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图7)月亮的嘴巴怎么样?(笑一笑)我们怎么笑?我们也来学学月亮的嘴巴笑一笑,渗透儿歌,月亮的嘴巴笑一笑,并引导幼儿学做动作。

(6)星星的什么在动?(眼睛)怎么动?(眨一眨)我们也来学学星星眨眼睛。

教师小结:月亮和星星像妈妈和娃娃在一起的事情,用儿歌说一说,儿歌的名字就叫《月亮和星星》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说的.?

2. 引导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儿歌。

(1)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这首儿歌真好听,我们一起用最好听的声音跟着课件学学儿歌。

(2)小朋友念的真好,现在我们来分角色念儿歌,老师念月亮这句,小朋友念星星这句老师念月亮月亮是妈妈,小朋友们念星星星星是娃娃。

3.表演儿歌播放《闪烁的小星》音乐伴奏,设置配乐朗诵情景,请幼儿带上星星头饰,老师带上月亮头饰,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儿歌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教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P28—29 有趣的拼搭

教学目标

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

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

●这里将教材中“摸一摸”这一教学环节贯穿于整节课中,在学生发言或小组活动评价后都可以进行摸一摸,增强了教学的整体性。在“摸一摸”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将习得的形体表象与手中能触摸到的形体进行一一对应,才能将所需要摸的'一种形体从众多形体中挑选出来,因此一个学生虽然只摸一种形体,事实上对四种形体都进行了识别。

二、活动安排

1、滚一滚

师: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

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

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

●通过滚一滚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曲面与平面的不同:曲面可以滚动,而平面却不可以。从而感知了球、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2、堆一堆

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

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成功。

师: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组各加一分,同意吗?

这时会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教师用这种方式很自然引导学生在思考: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能堆得好,而球与圆柱不容易堆得好,从而体会到曲面的不稳定性与平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

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

3、说一说

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四种形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

如:汽车轮子的形状近似圆柱,为什么不把轮子做成正方体呢?盖房子的砖头是长方体的,为什么不做成球的形状呢?……

●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加强学生对各种形体特征的认识,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4、猜一猜

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如图:

(长方体) (正方体或长方体)

(圆柱) (圆柱)

●这样的练习不做统一要求,目前,学生是通过完整的观察来识别形体,而这里是通过局部的观察识别形体。一部分学生有困难是正常的,但大部分学生可以进行正确的判断。对于第2种情况,如果学生认为可能是正方体,也有可能是长方体,要给予表扬。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思想。

5、搭一搭

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选择积木的理由。如房子为什么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车轮为什么选择圆柱体等等。

6、数一数

如图P29数一数。

这三幅图的出现是按由易—难的层次安排的。在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地数。

三、课堂小结

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评价:

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是否敢于与老师进行辩论;

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

课前准备

1、 4快滚板,4套积木;

2、 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积木、正方体木快、乒乓球、圆柱各10个;

3、 4种形体模具;

4、 准备一个智慧袋,里面装有4种形体各10个;

5、 一个挖空的木版;

幼儿园小班教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要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要让幼儿之间学会互相帮助。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知道玩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5、要让幼儿知道玩了玩具以后,应该把它们收拾好,并放回原来的地方。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玩具,装玩具的框若干,各种“玩具”头饰、“玩具框”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进入主题。

二、基本环节:

1、老师先选出几名幼儿扮演“玩具框”,并戴上相应的头饰。

2、又选出几名幼儿扮演不同的“玩具”,并戴上不同的玩具头饰。

3、让扮演“玩具”的幼儿蹲在地上,团成团,并让其扮演“玩具框”的幼儿手拉着手围着这些“玩具”。

4、老师一声口令:“玩具”出来玩了,这个时候扮演“玩具框”的幼儿就把手放开,让圈里面的“玩具”出来玩耍。

5、玩了一会以后,老师就又发出指令,“玩具”快回到“玩具框”里去。这个时候有一些“玩具”回去了,可有一些“玩具”不知该怎么办就在哪里“哭”了起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有意识的提问:“他们为什么哭呀?”有些幼儿回答:“他们找不着自己的家了。”这个时候呢老师就来到活动场地中间,把刚才“哭”的幼儿牵回“玩具框”里去,这个时候扮演“哭的玩具”的这个幼儿就笑了。老师又提问:“他为什么又笑了呢?”幼儿回答:“因为他找着自己的家了。”最后老师总结:我们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时候,要让玩具回到自己的“家里”去。要让玩具回家。

三、结束环节:

老师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玩具,让幼儿进行玩耍,最后由老师做出指令,让幼儿收拾玩耍的玩具,并放回原有的玩具框内。

四、延伸环节:

要让幼儿学会不管从哪里拿的东西,都要放回原处,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7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