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
写教案时,需要注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这里给大家分享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
活动准备:
魔术师的衣服、帽子各一件,三种图形卡片各一张,头饰各一个,不同表情的三种图形卡通挂饰每人一个,三种图形的彩色卡片若干(粘在“图形妈妈”身上),三种图形的标志牌各一个,户外布置好“小商场”,三种不同形状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游戏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打扮成魔术师的样子对孩子们说:“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边说边转一圈,从袖子里拿出三角形)。
提问:(1)我变出了什么?
(2)三角形有几条边?(伸出手点数)
(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形状的?
2、用同样方法,从左兜里变出正方形,提问相似问题。
3、用同样方法,从右兜里变出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图形娃娃找家
1、以魔术师的身份变出图形娃娃,送给孩子们。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把你们变成图形娃娃,看我变变变(从隐蔽的地方拿出卡通图形娃娃挂饰,让幼儿辨认形状),你喜欢哪一个,就自取一个挂在脖子上,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你是什么形状的娃娃?
2、变出“图形妈妈”
(1)师:图形娃娃也有自己的妈妈,你们愿意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做游戏吗?妈妈在哪呢?看我变变变(从屏风后面拉出头戴三角形头饰,身上粘有三角形标志的“妈妈”)
图形妈妈:我是三角形娃娃的妈妈,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哪呢?(三角形宝宝跑到妈妈这,大声地说:我在这里)
(2)用同样方法变出“正方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用同样方法变出“圆形妈妈”,引导幼儿找自己的妈妈。
3、“图形妈妈”带幼儿找自己的家,介绍游戏规则。
“图形妈妈”:今天咱们一起玩一个“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先来看看咱们的家在哪呢?(带幼儿找和自己形状相同的标志牌)
介绍规则:孩子们听音乐跳舞,自己随意表现,音乐一停,就去找自己的家,看哪个宝贝找得又快又准。
4、进行游戏,游戏时可随意变换标志牌的位置,老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随时结束。
(三)结束:
师:孩子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真高兴,我还能给你们变出一个“小商场”,看我变变变,商场在哪呢?请娃娃们到外面看一看。(带幼儿到户外)
“图形妈妈”: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到商场买东西,你们每人去商场买一件和自己形状相同的东西带回家,看哪个宝宝又聪明又能干。(幼儿自取和自己形状相同的物品)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图案的大、中、小。
2、尝试将物体按一定的规律排序,初步体验按规律排序的美感。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范作动物新衣样板
学具准备:小羊、小猪、小狗的操作板,大中小图案的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动物操作板,引出活动。
1、今天森林里要开舞会,很多小动物们都要去参加。
2、小羊、小猪、小狗都在发愁?为什么呀?它们有没有漂亮的花衣服?
二、引导幼儿相互讨论
利用桌上的材料来帮小动物按排序规律来设计新衣服。
1、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来帮助他们呀?
2、桌上的小碗里有很多漂亮的图案,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不同)
3、我们案例尝试一下这个小朋友的方法来给小动物设计的漂亮衣服。按大、中、小的规律来排序。
4、哪么啊有其他的方法来为小动物设计新衣?尝试用小、中、大的规律来给小动物设计新衣。
三、幼儿尝试按照大、中、小或小、中、大的规律来给小动物设计新衣。
1、小朋友的桌上还有许多的小动物在等着大家帮他们设计漂亮的新衣。
2、大家可以尝试用大、中、小的图案来为它们设计,也可用小、中、大的规律来设计。
3、大家一起开动脑筋,为小动物们设计出漂亮的新衣来哦!
四、幼儿相互介绍、展示自己做的新衣。
1、请幼儿来介绍一下,你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来为小动物设计新衣的。
2、小动物今天真开心,它们要谢谢大家,设计了这么漂亮的花衣服!他们穿了新衣服去参加舞会喽!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按一定规律排队
2、借助自身的特征来排序,进一步体验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蜡光纸若干。
重难点:
幼儿按照一个特征交替排序,幼儿想象用各种动作来排序。
活动过程:
蜡光纸排队。
——出示蜡光纸,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纸的形状、颜色、大小。
——启发幼儿给他们排排队。
——观察幼儿操作,发现其中交替排序的例子。
——请按两种颜色交替排列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说说自己的.排法。
——全体幼儿再次学习排序。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数量和颜色(或大小)交替排序。如一个大,两个小,两个红,一个黑等。好朋友排排队。
——请两组幼儿男女各四人,分别站成两排。
——请男队和女队间隔排序,把两组的幼儿排成一排。"如:一个幼儿站,一个幼儿站又一个幼儿站一个幼儿蹲。
礼物排排队
——翻幼儿用书,鼓励幼儿独立完成。
——引导幼儿互相检查,交流排得是否正确。
副组活动:
活动名称:
碰一碰
活动目标:
1、感受2拍子的音乐并按其节奏走步。
2、在对碰中享受愉快亲热的气氛。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1、学唱歌曲
——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当唱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时。马上找一位同伴拉起手。
2、跟随音乐游戏
——幼儿在自由空间跟着音乐走步。
——当唱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时马上有找一位你的好朋友手拉手。
二、益智游戏:
活动名称:
口到手到
目标:
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能做到手口一致。
玩法:
口到手到,教师说到哪里就用手指到哪里。如:下巴、脸、漆盖、脖子、脚跟、头发、椅子等。
要求:
幼儿手指的进度要快,不能慢,否则违反规则。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4
一、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用塑料绳在地面上围一个大圆、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大正方形。
物质准备:
1、半圆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各种不同的大型组合积木若干。
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一幅画。
二、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组的画,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娃娃?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讲述,加深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游戏:作客。教师以图形娃娃的身份与幼儿做游戏。邀请幼儿去各个图形娃娃家作客。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形娃娃家去作客吧!来,先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到圆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跳到已划好的圆形中去)再让我们一起学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爬到已划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儿一起跑到正方形)
3、游戏:娃娃请客教师创设游戏情节:图形娃娃邀请小朋友吃饭,把幼儿带到有半圆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形娃娃家吃饭的桌子有哪些形状呀?(幼儿回答)对。图形娃娃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小桌子已经坐不下了,它们要把小桌子变成大桌子,你们有办法吗?(幼儿分组合作拼摆桌子,培养幼儿互助的能力。)教师:“桌子有了,椅子还没有,我们就用积木来拼做椅子吧!不过,圆形的桌子旁要放圆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吧!(幼儿动手来摆放积木,把它们进行拼组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放在所对应的桌子四周。)
4、游戏:送礼物教师:“图形娃娃邀请我们来做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先送一个大蛋糕给它们,不过,圆形娃娃喜欢吃圆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欢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欢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错了,娃娃会不高兴的。幼儿在“生日快乐”的`乐曲中将积木一层层的进行拼搭,体验欢快的情绪。
5、和图形娃娃告别,结束活动。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识。
3、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2、能按要求参加小组活动,学习自己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难点:
认识数字1--3,学习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匹配。
活动准备:
1、动物卡片(分别为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数字卡1--3。
2、幼儿人手1份动物卡(分别为1只鸭子,2只大鹅,3只小狗),数字1--3,小筐,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数量。
⑴师:黑板上有什么?出示动物卡,引导幼儿观察。
⑵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带领幼儿感知卡片上动物的数量并点数。
2、幼儿按序排卡片。
⑴师:请小朋友按数量多少的顺序给小动物们排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引导幼儿给实物卡排序。
⑵师:他是怎么排的?请一位幼儿操作,其他幼儿观察排的过程。
⑶师:他排得对吗?(1只大象,2只猴子,3只小兔子)师生共同检查并带领幼儿从前往后地读一读小动物排队的顺序。
3、认识数字。
⑴师:今天动物卡片想找数字卡片做朋友,1只大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这就是数字1,1是什么样的?(教师依次小结:1像棍子、2像鸭子、3像耳朵)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2、3,及其代表量。
⑵师:1除了可以表示1只大象,还可以表示1个什么?(1还可以表示1只鸭子、1个苹果……教师再依次引导幼儿感知、了解数字2、3的实际意义)。
4、幼儿个别操作。
⑴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动物卡,数数每种动物有几只,给它们排排队,然后分别把它们的数字朋友放在它们的下面。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个别指导幼儿。
⑶师:做好后,请你把动物卡按刚刚排队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数字卡也按同样的顺序收齐放在小筐里面。
5.完成幼儿用书。
⑴幼儿用书完成后,教师展示个别幼儿"圈数字"的操作卡,请其他幼儿共同看看他圈出的数字是对是错。
⑵师生共同检查各种操作材料是否已收放整齐(用过的材料摆成了原来的样子),表扬会自己整理操作材料的幼儿。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6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6以内的点数
来源:寿光世纪学校幼儿园 李桂云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颜色、6以内数量的感知。
2.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
3.体验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红、黄、绿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白色纸花,花心分别为红、黄、绿,花瓣为4、5、6片;音乐磁带《春天》《找朋友》;贴有数字4、5、6的三个花篮。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运动一下吧!幼儿随着《春天》的音乐绕场地转一转! 二、基本部分:
1.发现小花瓣
师:地上这么多漂亮的花瓣,在地上真可惜!我们把他们捡起来,装饰一下我们的衣服吧!
2.幼儿分散捡花瓣,老师参与幼儿活动。(剩下的纸片教育幼儿放到垃圾桶里)
师:瞧,你们都变成花宝宝啦!
老师提问幼儿:你开了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花?
(如果有孩子捡了很多,数不过来,可以用“许多”表示)
幼儿数好后,说出自己小花的数量,正确的老师给孩子贴一个大大的数字在身上。
3、找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乐,孩子们互相找花瓣一样多的朋友,找到后拉拉手,并给对方数一数有几个花瓣。
4、给纸杯花贴花瓣花
(1)教师发现没有颜色的花
咦!这个篮子里是什么呀?它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有些伤心了!我们帮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引导幼儿按照纸杯花心颜色去粘贴相同颜色的花瓣。
师:瞧,他们的花心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请小朋友们根据花心的颜色去粘贴和它相应的花瓣。
引导幼儿可以用红、黄、绿圆点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贴一个圆点。
(3)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圆点来装饰。
(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
(4)数一数自己的小花有几个花瓣?
5、送花儿回家
现在我们把小花送回家吧!你们看它们的房子上都有数字,这朵花有几个花瓣我们就把他送到写着这个数字的家里好吗?
教师先做示范,再请4个花瓣的小花回家,5个花瓣的小花回家,6个花瓣的小花回家发现有送错的花朵,请幼儿自己纠正。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做了好多事情,你们真能干!现在让我们再到别的地方看看吧!(播放音乐)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扮演小鸡体验在草地上捉虫的快乐。
2、在游戏中根据任务寻找相应的虫子,并能按数、大小、颜色取物。
知识准备:
1、已学会儿歌:小小鸡,早早起;来到花园里,张大眼睛看一看,小虫小虫捉住你。
2、了解小鸡基本的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知道小鸡最喜欢吃虫子,常常会到草地上捉虫子吃。
物质准备:
1、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虫子(撒落于户外的草地上),小鸡头饰
2、三套任务卡片:第一套——上只有数字;第二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第三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及大或小的虫子
3、三种颜色的盒子(任务卡片放在盒子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1、今天天气真好,小鸡都要到草地上去玩啦!(孩子们带头饰,边唱歌边来到草地上,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玩)
2、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去草地上捉虫子吃吧!
二、游戏操作,体验乐趣
大家一起来找虫,每次念完儿歌才能去捉虫。
1、自由找虫
自由念好儿歌开始去找小虫,看谁找的又快又多?(提醒小鸡们取了盒子去找虫)数一数你找到了几条小虫?(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按数找虫
你们吃饱了吗?再去捉点小虫,(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提醒小鸡根据数字找相应的虫子。
3、按数、色捉虫
宝宝们吃饱了,现在帮妈妈也去找点虫子吃吧!可是妈妈要吃的虫子是有要求的哦!(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与颜色)小鸡们根据数、颜色找虫子。
你帮妈妈捉了几条什么颜色的小虫?放在相应颜色的盒子里。
4、按数、色、大小捉虫
我们大家都吃饱了,可是家里的爸爸还没有吃呢,我们一起来给爸爸找些虫子吃吧!爸爸要吃的虫子也是有要求的哦!(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与颜色、大小标记)小鸡们根据数、颜色、大小找虫子。
你帮爸爸捉了几条小虫?什么颜色的?大的还是小的虫?放在相应大小的盒子里。
三、高高兴兴回家
今天我们的本领可真大,自己的小肚子吃饱了,还帮爸爸带了这么多的虫子回家,它一定很高兴,那我们快点回家给爸爸吃吧!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8
活动设计思路:
在当今课程改革中已经把主题式综合课程作为学前教育课程时间的核心。在提倡主题综合教育的同时,需要保留准们的数学活动,如何在综合的主题教育中保持原有的数学只是的关联性、顺序性,这是当前的一个教育热点问题。最近正在开展主题活动——“橘子和苹果”,在孩子认知一些常见水果的基础上,根据小班孩子需要初步掌握按数取物的教学要求,我创设情境性游戏环境,一些可操作的材料,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来复习1—3的数数、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学会简单的数物对应游戏。另外,在这次集体活动后把一些游戏材料投放到来园区域活动中,帮助孩子们进一步复习巩固有关数概念,提高孩子们参与数学游戏的能力,激发孩子对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名称:计算——秋天的水果(小班)
活动目的:
说说、数数秋天的水果,学习“3”以内按数取物,激发幼儿对水果的喜欢。
活动准备:
1、果树:(每棵树上画有2—3个水果。)
2、苹果、梨、桔子若干(有单个的、两个连在一起的、三个连在一起的。)
3、果盆图片:(每个盘中分别画有1—3个不同数量的水果。)
4、害虫图片若干:(每张树叶上分别画有1—3条毛毛虫。)
5、装水果的小筐三个:(在筐上分别贴有数字1—3。)
活动过程:
一、复习1—3的数数
帮助果树踩害虫。
重点提问:
1、今天果农伯伯打电话来说,果园有害虫,有了害虫果树会发生什么事?
(引导幼儿说出有了害虫果树会生病长不好,小朋友就吃不到新鲜水果了。)
2、怎么消灭害虫呢?(启发幼儿用脚踩)
3、操作要求:边踩边数,说出总数。
(一片叶子上踩死了几只害虫?要边踩边数,大声数出来。)
小朋友们把果园里的害虫都消灭了本领真大呀。
二、手口一致点数
来到果园。
重点提问:
1、有几棵树?没有害虫果树长得可好看了,看,果树开花了,小朋友都知道果树都是先开花后结果的,一朵花结一个果子。
2、猜猜看,两朵花会结两个果子?(2个果子)
3、三朵花会结几个果子?(3个果子)
(幼儿尝试翻花,数数水果。)
4、秋天里除了苹果、梨和桔子还有什么水果?
(可以出示实物或是图片让幼儿讲讲、看看、摸摸。)
5、介绍宝宝、妈妈、奶奶爱吃什么水果?
(出示果盆图片,请幼儿点数每盆水果的数量。)
我们数数的时候要小手来帮忙,一个一个点着数可以数清楚。
三、数物对应
摘果子、找果子。
1、水果熟了需要马上摘下来,然后运送到水果超市,农民伯伯来不及摘,怎么办?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忙采。
2、看,装水果的篮子都准备好了。篮子上有什么?(数字)请小朋友装和篮子上数字一样多的果子。
3、幼儿装水果,老师巡回提示:你们把果子摘下来,要数数,有几个,别送错了!
4、谢谢大家,水果都摘下来了,累不累呀?
我们在摘水果前先要看清篮子上的数字,然后再把与数字数量对应的水果摘好放进篮子里。老师会进行检查如果放错了我们得重新放。
延伸活动:
将活动中的操作材料摆放到来园的游戏区域活动中,可以根据孩子掌握数数的情况开展“捉害虫”和“送水果”活动,不断帮助孩子复习数概念,逐步增加一些难度从而提高孩子数数能力。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9
设计思路:
前几天,我班的陆思为小朋友带来了一罐泡泡水,当他吹出五颜六色泡泡的时候,周围孩子立刻沸腾起来了:他们中有的拍泡泡,有的吹泡泡,有的追泡泡……没想到,第二天,更多的小朋友带来了泡泡水,他们和泡泡玩得很开心,“泡泡”成了孩子们谈话的热点。由此,我想也许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喜欢新奇、好玩、会变的东西,何不凭借着泡泡的特性,预设成一个集体的教学活动,使孩子们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运用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快乐的情绪,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于是,关于泡泡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了。随着主体的开展,许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无法继续玩泡泡游戏。于是,孩子们设法想自制泡泡水,那么用什么来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题就这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我把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一种素材设计了这一次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让孩子简单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充分调动孩子运用以有的经验积极思维,尝试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
2、 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材料,回忆经验。
这几天,我们小朋友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大家还找到了许多会变泡泡的东西,跟好朋友说说你都找到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
二、 分类介绍,丰富经验。
1、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你发现它什么时候变泡泡出来的?
2、(当介绍到幼儿带得较多的材料时,如沐浴露)还有谁带来的也是沐浴露?你带的是什么沐浴露?
三、 运用经验,积极探索。
1、(探索前)材料介绍。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探索时)注意点:(1)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2)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3)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发现;(4)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传递信息。
四、 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游戏:吹泡泡。
我们一起去玩吹泡泡吧!
评析
“泡泡从哪里来”的主题源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经验的关注,并在许多幼儿对此感兴趣的基础上,转换而成的一个预设活动。教师依据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又限于其认知活动具有明显的受情绪支配和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难以理解的年龄特点,将此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趣味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增强对事物变化的有意行性关注。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数量的多、少及一样多。
2、体验解决问题后的快乐。
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手口一致点数数字1-9。
2.物质材料准备:
1、农场动物小鸡和小虫、小狗和骨头、小猫和小鱼图片
2、两组颜色不一样的瓶子,分别为紫色和红色。每一组的瓶身与瓶盖颜色相同,瓶盖的数量可以与瓶身不一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小动物在农场”的歌曲,幼儿跟唱。
老师预先布置成一个农场的场境。教师:“今天,我们要去农场玩,看看农场都有什么小动物?”
二、过程:
(一)给农场的小动物喂食物
1.老师:“农场里的小鸡在哪里?”找出小鸡,有序贴在黑板上。(从左到右一个跟一个排好队)“小鸡喜欢吃什么?”(虫子)幼儿找出虫子。师:“小鸡肚子饿了,我们来给小鸡喂虫子吃,一只小鸡吃一只虫子,谁来帮忙?”请一名幼儿给小鸡喂虫子,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鸡吃一只虫子……)“每只小鸡都有虫子吃了吗?还剩下有虫子吗?”
引导幼儿发现虫子比鸡多,并学习说“虫子比鸡多”。
2.教师:“农场里的小狗在哪里?”找出小狗,有序贴在黑板上。(从左到右一个跟一个排好队)“小狗现在肚子饿了要吃东西,小狗最爱吃什么呢?”(骨头)“我们来给小狗喂骨头,一只小狗喂一块骨头……),谁来帮忙?”请一位幼儿协助喂小狗吃骨头。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狗吃一块骨头……)“骨头喂完了,骨头比小狗怎么样?”引导幼儿发现骨头比小狗少,并学习说“骨头比小狗少”
3.教师:“这是什么?(小猫),原来小猫也想和小朋友玩游戏,先帮小猫排好队”。(请一位幼儿操作)“小猫最爱吃什么呢?(小鱼)小猫现在肚子饿了,我们一起给小猫喂鱼吃吧,小猫要开始吃小鱼了(一只小猫要吃一条小鱼……),谁来帮忙?”请一位幼儿协助喂小猫吃小鱼。老师:“她是怎么喂的?(一只小猫吃一条小鱼……),“每只小猫都有一条小鱼吃吗?小鱼喂完了吗?”引导幼儿发现小鱼和小猫一样多,并学习说“小鱼和小猫一样多”。
(二)操作发现,尝试解决。
1、幼儿分组操作一一对应。
(1)第一组:小鸡吃虫。
请小朋友先把小鸡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只小鸡吃一条虫,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虫子比小鸡多,学说“虫子比小鸡多”。
(2)第二组:小狗吃骨头。
请小朋友先把小狗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只小狗吃一块骨头,一一对应的操,
发现骨头比小狗少,学说“骨头比小狗少”。
(3)第三组:盖红瓶子。
请小朋友先把瓶子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个瓶子盖一个盖子,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红盖子比红瓶子少,学说“红盖子比红瓶子少”。
(4)第四组:盖紫瓶子
请小朋友先把瓶子排好队(从左到右),然后要求幼儿一个瓶子盖一个盖子,一一对应的操作,发现盖子和紫色瓶子一样多,学说“盖子和瓶子一样多”。
2、尝试解决“多、少、一样多”
(1)师:“请大家观察小鸡和小虫,看看每只小鸡都有小虫吃了吗?还剩小虫吗?剩下的小虫怎么办?”
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剩下的虫子的问题。
幼:“再找一些小鸡来吃虫子”、“一只小鸡多吃一只虫”。
(2)师:“请大家观察小狗和骨头,看看每只小狗都有骨头吃吗?”(有只小狗没有骨头吃)“有只小狗没有骨头吃,肚子好饿,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小狗没有骨头吃的问题。
幼:“找其他的食物给小狗吃。”“再去找一些骨头来”
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解决“盖子和瓶子”的问题。以此类推,解决四个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于奖品奖励,激励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三、结束部分
收拾整理活动材料。
活动延伸:把学具投放在活动区角,幼儿可在自选活动中继续进行一一对应的操作。
活动反思:
1、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是中小班比较重要的一个活动。
2、中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本次活动中,教师准确把握住了“小班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理念,让幼儿动手操作,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3、此次活动前的各项准备都很充分,能针对幼儿的特点设立事宜的目标,在目标设计上能够尊重幼儿的的主体性,可以看出教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活动中教师设计有趣的农场情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请“小朋友给小动物喂食”的任务展开主动学习,特别是“小鸡吃虫”的教具使用了“连接”的方法,这样的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用“直观的连接”把一只小鸡和一条小虫连接在一起,从动手操作中学习一一对应的概念。
4、数学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见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的解决问题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解决“多、少、一样多”的问题,活动中采用奖励的方法,有效激励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从自己的思维角度解决问题,很是精彩。这是一节生活的科学活动。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1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数。
2、对点数活动产生兴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动物园门票每人一张。
2、幼儿人手一份10以内的操作材料及排序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以去“动物园”游玩的形式,带领幼儿进教室。
点数9个小朋友。
师:我们要到动物园去玩了,请小朋友排队入场。请男孩子排在一起,女孩子排在一起,记住要从小红旗那开始,看谁动作快。
①幼儿自主排队。
②男女小朋友相互点数人数。
师:现在请男孩子来数一数女孩子有几个?记住要从小红旗开始。(男孩子数女孩子)再请女孩子数数有几个男孩子,要求一致。
二、延续情境:练习手口一致点数10以内的数。
(1)示范数10的数。
师:瞧,这是谁呀?让我们看看有几只?
(2)提出操作要求。
师:动物园里这么动物,要请小朋友把它一个一个在排序板上排好队,排一个要大声数一个,看看你一共数到几个动物?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对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指导或帮助。
(4)评价——请几名幼儿点数自己的操作材料。
师:你的是什么动物?请你从小红旗开始用手指一边点一边大声的数给我们看一看有几个?数完后追问:你数到了几个?
(5)挑战:点数15以内的数。
动物园又来了许多动物,可是这么多数也数不清,谁愿意上来帮我数一数?
三、结束情境。
师:时间不早了,动物园要关门了,请小朋友把动物放回笼子,来排队吧!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能够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2、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3片大小不同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出示3片树叶,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1、讨论:这些是什么?数一数有几片树叶呢?(师幼共同点数说出总数)
2、讨论:这些树叶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一片最大?哪一片最小?
二、学习将3片树叶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序。
1、按从小到大排序。
师:树叶们想学小朋友玩排队的游戏,最小的树叶当排头,站在第一个,其他的树叶按照从小到大接在小树叶的后面,应该先排谁呢?
(请1-2位幼儿上来排)
2、请幼儿拿出自己的树叶,先比较出大小,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练习排序,学说:小的,大的,最大的。
三、练习从大到小排序。
1、按从大到小排序。
师:如果把最大的树叶排第一,后面应该怎么排呢?(请1-2位小朋友来尝试排序)
2、请幼儿尝试从大到小排树叶,学说:大的,小的,最小的。
活动反思
经过分析下来发现我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关注点存在着一些偏颇和忽视,也就是说我一般比较关注数学整个活动的趣味性,整体孩子的接受能力,在问与答之间比较多的`采用集体的形式,而对于孩子的能力差异点关注很少,给予孩子的发展机会是不均衡的,这一次我逐一地问孩子们“树叶宝宝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显然有部分幼儿虽然明白了其意思,但未能概括出“从小到大“四个字,美美说“小小的变大大的”。甚至有幼儿口齿还不清楚。这需要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上不但考虑这个数学活动的整体递进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每个环节适合哪层能力的幼儿操作,并进行严密的思索和定位,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提升。
在整个活动中,虽然幼儿能理解了规律的意义,但未能经行举一反三灵活多样操作,我会在以后的区角活动(数学区)中提供材料,继续让幼儿操作排序。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
1、裤子比一比。
a、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条裤子。
教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b、比裤子。
教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2、裤子排一排。
a、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教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b、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c、教师和幼儿讨论长短排序的方法。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3、给物体排排队。
a、讨论活动规则。
教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b、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4
活动目标:
1、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5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相邻数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图纸和1――5的数字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一些小朋友他们今天很开心,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啊?”“他们是数字小朋友,因为他们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们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图片
(1)教师:“这个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们想不想住这样的房子?”
(2)“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座房子,看看数字们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们介绍数字新邻居的方式引出相邻数这个概念。
教师:“数字们见小朋友们来了都非常的高兴,所以都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衣服欢迎我们小朋友的到来。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的新邻居。”
(5)逐个向小朋友介绍数字们的“邻居”,使幼儿直观的了解“相邻”这个概念
(5)介绍完后提问幼儿,使幼儿初步掌握各数的相邻数
3、发给幼儿表格,让幼儿用根据数字画几何图形的方式让幼儿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1)教师:“现在有四个数字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一个忙,想请我们小朋友为他们画上和他们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圆形或其他你喜欢的图形。现在我把这几个数字请到了我们小朋友的桌子上,请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来帮帮他们吧。”
(2)画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挂一张大的挂图亲自进行演示。演示完后请小朋友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5、出示相邻数填空卡,进行一场小竞赛。
“现在数字们想让我们小朋友们来一场小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他们的邻居,而且说出他比他们的邻居是多一还是少一。”
《看谁抓得多》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1、怎样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5
活动目标:
1、认识等号"="、不等号"≠"。
2、认识10以内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1、等号"="、不等于"≠"图片。
2、椅子、铃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椅子排成一个大圆形,教师从中拿走一把椅子,提示幼儿数一数小朋友和椅子的数量是否相等,并向小朋友介绍"="、"≠"。
2、玩抢椅子游戏:请幼儿站起来绕着椅子外缘自由走动,并一起唱歌。听到铃鼓声停止,就要赶快抢椅子坐下来,没有位置的小朋友就要被淘汰出局,并带走自己的椅子,坐到一旁帮大家加油。
3、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被淘汰出局,共拿掉几把椅子,数量是否相等,用"="、"≠"表示数量的多少。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2、学习用简短的句子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猫、小鱼图片和白纸若干
2、猫妈妈头饰1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扮演猫妈妈:“小朋友们好!知道我是谁吗?……你们能不能帮我喂喂我的猫宝宝呀?让我先来教教你们怎么喂猫宝宝吧……”
2、基本活动:
(1)教师示范:
a先给小猫排队向幼儿说明要求,喂小猫的时候要说:“一只猫吃一条鱼”
b引出多和少(猫的图片比鱼的图片多1―2张)提问:为什么这只小猫没有鱼吃呀?幼儿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让做得对做得好的幼儿上台来边做边讲
(4)巩固复习: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3、巩固复习:
(1)教师在黑板上做,但是由幼儿来说操作过程
(2)让部分幼儿扮演小猫,部分幼儿扮演小鱼,让幼儿练习操作过程
(3)“送猫宝宝回家”――让幼儿把自己得作业放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活动延伸: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玩具和器材让幼儿更多的操作比较,加强记忆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7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4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
小结: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那有没有数字“4”表示的(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啊?为什么?
2、很棒,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
三、编数数歌
1、好,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
2、教师范念: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你数4,我数4,4只小脚踩水花。
3、好,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4、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4以内的数数,还学了数数歌,你们回家帮这首数数歌编一套动作,明天来幼儿园告诉我好不好啊?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8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能边数边说数字,不漏数。
3、学习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物,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有点数5以内数量物的数学基础以及排序的概念。
2、物质材料:小蛇头饰,故事《鸡妈妈孵蛋》,篓子;蛋宝宝人手5个,蛋蛋盘人手1个。
3、环境准备:活动室有关于5以内数的点卡和玩具的区域设置。
活动过程:
1、拍手共念《五指歌》,感知点数节律。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起数一数,一、二、三、四、五。”教师设置去追小松鼠的情景,带幼儿发现地上散落着很多蛋宝宝,引出活动。
2、“捡蛋”——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的数量物。
(1)自由捡蛋。要求:捡一个数一个。
(2)放蛋入篓。要求:放一个数一个。
(3)再次捡蛋。要求:声音响亮,边捡边数,并把蛋蛋盘的每个洞洞都填满。
3、“数蛋”——学习有序点数5的数量物。
(1)集中点数:盘里的蛋有几个,一边点一边数。
(2)引导思考:我也捡了很多蛋蛋,可是我数来数去,怎么也数不清,是先数这个,还是先数那个呢?到底该先数哪个呢?谁来帮帮我?
(3)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一排蛋蛋盘点数顺序——从最前面的开始数。
(5)引导思考:我发现有的蛋蛋盘和我的不一样,这种两排的蛋蛋盘该怎么数呢?
(5)师幼讨论交流,发现两排蛋蛋盘的点数顺序——一排一排地数。
(6)幼幼互动,巩固点数:找个好朋友数一数,看看他盘子里有几个蛋。
5、偷蛋——巩固5以内的点数。
师幼共同玩游戏“小蛇偷蛋”。师:我是一条小花蛇,没事最爱偷吃蛋,“哧溜”一下偷走你的蛋,请你快快数数看。
5、“孵蛋”——巩固点数,并说出总数。
(1)欣赏故事课件《鸡妈妈孵蛋》,学习在点数的基础上说出总数。
师:孵蛋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听个故事解解闷吧。
(2)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要求幼儿每次都能说出总数,如:鸭妈妈家有几个蛋?怎么数的?一起数一数,有几个?(5个)
6、“剥蛋”——继续巩固5以内的点数,体验活动的乐趣。
师:看看我们的宝宝孵出来没有,轻轻地,别伤着宝宝。看看是什么宝宝孵出来了(鸡、鸭、鸟、乌龟等),数一数你孵出来几个宝宝。噢,原来这些小动物都是蛋宝宝孵出来的。现在,我们把蛋宝宝送出去晒太阳哕!请宝宝把剥下来的蛋壳放到篓子里,收拾干净。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19
教学目的:表演童话歌舞剧片段,引发学生对角色的想象力与表现能力,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的表演。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们在不背台,大声演唱、对话的基础上较生动地表演
教学准备:
1、动物头饰(狗、鸡、熊、猫、狐狸)
2、把演员扮演成故事中的动物角色的各种道具,饰品
3、给每组一份《小熊请客》的剧本
4、将教室的前半活动部份布置成森林一景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动物动作模仿
1、观看“狗、鸡、熊、猫、狐狸”等动物的生活中颇具典型的动作的录像(课前到动物园录制或动物世界中的部份镜头剪辑)约2分钟。
2、请孩子们模仿你喜欢的动物的动作,老师作简评。
三、复习歌曲
《到小熊家里去》、《我才不管你》、《朋友来了多高兴》,并请每一个孩子边唱边把自己想象成歌中角色进行表演。
四、表演
1、全班分成四个组,每一组的各角色的“化妆师”给自己将要化妆的角色进行化妆(每组5个角色,5个化妆师,1个讲解,1个导演)
2、老师将身份转换成总监,提出表演要求:
1)表演的演员大方地表演,声音洪亮
2)表演者不背台
3)要根据剧情合理设计或舞蹈
4)表演开始后,台下每一个学生即成评委,评选最佳演员,最佳化妆师,最佳导演、最佳解说。
五、孩子们表演,老师担任现场伴奏。
六、评委发言,举手表决
七、颁发最佳演员、最佳化妆师、最佳导演、最佳解说各奖项(每人一个“明日之星”)
八、老师(总监)总结并提出来下一次表演要求:你觉得故事怎么发展会更好?更合理?可以分小组排练,下节课再展示
九、下课,在音乐伴奏下离开艺术活动室
小班关于数学的教案篇2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重叠对应的比较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积累有关一一对应的感性经验。
2、学习应用“多些”、“少些”、“一样多”等词。
3、提高观察判断、对应比较、动手操作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学习运用并放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2、难点是能正确判断并说出两组物体谁多谁少。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运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39;一样多。2、材料准备:红皮球4个,绿皮球3个;饭碗3个,小勺3把,盆子4个,小弟弟图像4个,帽子4顶,红花3朵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皮球。
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好玩的东西,(出示4个红皮球)这是什么?(红皮球)对,(教师贴好红皮球,出示绿皮球)这是什么?(绿皮球)我们把红皮球和绿皮球来比一比,(教师边讲边将绿皮球一一对应地贴在红皮球的下面)红皮球和绿皮球哪个多?哪个少?(红皮球多,绿皮球少)小朋友回答得真好,现在老师看哪一个小朋友本领最大,能一个人回答红皮球和绿皮球哪个多?哪个少?(请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出示饭碗,小勺和盆子。
小朋友,这是什么?(饭碗)老师还带来了勺子(把3把小勺分别放在3个碗里)小朋友,你们看。碗和勺子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
现在老师又带来了盆子,边说边拿出4个盆子,一一垫在饭下面。然后用教棒指着一个上面没有饭碗和勺子的盆子问:这个盆子上面有饭碗吗?(没有)那么盆子和饭碗哪个多?哪个少?(盆子多,饭碗少)教师依次问幼儿:饭碗,勺子和盆子哪个多?哪个少?
3、教师出示弟弟、帽子、红花。
小朋友,现在看谁来了?(小弟弟)天气很冷,老师给小弟弟戴帽子了。边讲边把帽子一一对应地戴在小弟弟头上。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弟弟和帽子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一样多)现在我们来给小弟弟戴红花,边讲边给3个小弟弟戴红花。我们来比一比,小弟弟和红花哪个多?哪个少?(小弟弟多,红花少)。
4、引导幼儿看教材做练习。
(1)用一对一的方法,把小狗和骨头连起来。比一比,哪个多,哪个少?
(2)熊猫和竹笋,哪个多?哪个少?
5、延伸活动。
玩“找椅子“的游戏。
把小椅子摆成一圈,幼儿站在椅子后面听教师拍手声,拍手声一停,幼儿立即找到椅子坐下来。第一次教师拿走一把椅子,第二次增加两把椅子,每次游戏结束后提问:什么多?什么少?第三次可让幼儿与椅子一样多。启发幼儿说出“一样多“。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讲的是小班数学比较多少,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
活动开始,我拿出两种颜色的气球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孩子说出是红颜色的多,还是绿颜色的多。大部分孩子都能准确地说出来,接着我进行小结,让孩子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
另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我还准备了小弟弟图像,帽子,红花等教具。帽子四顶,红花三朵。整节课下来感觉课堂气氛比较好,幼儿也较积极的参与,效果较理想,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每位幼儿都操作,还有少部分幼儿没有完全掌握。对于这一点还需改进。
目的是基本达到了,轻度学生基本掌握,中度学生初步掌握,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游戏这一环节,学生的情绪激昂,他们可能注重的是游戏本身的趣味,而忽视了活动能给他们所带来的认识。还有鼓励做得太少,虽然知道有些学生是用猜的,但是也是应该给与表扬,至少参与其中了,不能给予忽视。这节课突出的瑕庇是玩与学的结合不是那么的理想。通过不断的反思,我想今后,我会在教学中不断有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