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数学大全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写出优秀的中班教案数学大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中班教案数学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教师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运用自己的认识,作业’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习;
2、教师讲评,提醒幼儿:凡是数数合起来有8样(种)的物品,饰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活动延伸: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自己探索两组物体(5个以内)的多少。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重叠和对应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会比较两组(5以内)物体的多少。
活动难点:
幼儿自己尝试找出比较物体多少的两种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超市游戏。(碗和勺子)
2、学具准备:超市游戏。(每人手中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
3、颜色不同的`雪花片若干。(每人二组,每组不超过五个,用学具袋装好。)
4、猫和老鼠头饰若干。(各占幼儿人数的一半。)
5、操作册第1册第17-1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今天,老师买了好多的碗和勺子(出示四个碗和五个勺子)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老师看一下碗和勺子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你是怎么发现的呢?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重叠和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在幼儿发现了一种方法后,老师进行及时鼓励与总结,并强调是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比较的;若幼儿没有发现,教师要进行合适的引导。)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玩“超市游戏。”比较学具袋中的两种蔬菜,(每种蔬菜不超过五个。)哪种多一些?哪些种少一些?一样多?
第二组:玩雪花片。比较自己手中的雪花片哪种颜色多一些?哪种颜色少一些?一样多?
第三组:完成操作册中第17-18页的练习。
4、集体游戏:猫捉老鼠。
教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放音乐《一只小小老鼠》。)
每组8-10人,分别戴上猫和老鼠的头饰。(每种头饰不超过五个。)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音乐停止时,要请幼儿说出自己组中猫和老鼠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都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重叠和对应。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小学具袋的门打开,把手中的学具宝宝一个一个装进去,不要忘记把学具袋的门关上!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一下男孩和女孩谁多一些?谁少一些?
2、请幼儿回家后比较一下家中爸爸和自己的衣服或鞋子谁的多一些?谁的少一些?幼儿将学具收拾好。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并知道其代表的实际意义。
2.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若干,动物图片若干,小刺猬背果子,幼儿操作练习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T:(教师身上贴1-5数字):小朋友们看,我的身上有什么?(复习数字1-5)这是数字国王送给我的礼物,他还邀请我们去他的王国玩。开着你的小汽车我们一起出发吧!
2.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
T:数字王国到了,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从我的身上找出数字宝宝送给它。
3.认识数字“6”。
T:(出示小刺猬)谁来了呀?它的身上有什么?瞧:我这儿有许多水果,谁来帮助小刺猬背果子?可以对它说什么?还可以怎么说?(数字5可以表示5个水果,5个水果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T:小刺猬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添上一个水果)你发现了什么?数字5还能不能表示6个水果?6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T:(出示数字6)6像什么呢?知道6里面有6个1,6个1合起来是6。
T:这6个水果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每一种有几个?(1个),共有几个?(6个)6个1合起来是几?6里面有几个1?
T: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4.操作活动
T:数字国王带来了两张神奇的卡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T:数字国王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神奇的卡片,快去玩一玩吧!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4、出示三角形组合的挂图: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左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进行粘贴。)
活动反思:
在这堂课上幼儿是被理解、尊重、接纳。是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小小的自主发展。
在这堂课上教师是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是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的发展。师幼配合很好,教师能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泡泡排队(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能按大小颜色等交替重复的规律玩排序游戏。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吹泡泡”
2、学具准备:”吹泡泡“;橡皮泥若干,彩笔、各种颜色的短毛线若干。
3、《操作侧》第四册第5-6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大家一起来拍手,第一个幼儿拍1下,第二个幼儿拍2下,第三个幼儿拍3下,第四个幼儿拍4下,依次拍下去。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樱子和小柚子给我们送来了他们自己吹的泡泡(教师出示教具“吹泡泡”)。
(1)全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樱子组,一组为柚子组。2组幼儿分别操作学具中的红色泡泡和蓝色泡泡排列出有规律的图案。
(2)教师:小樱子和小柚子吹的泡泡到了天空中混合在了一起,我们一起给他们的泡泡排排队吧。
幼儿操作学具“吹泡泡”,按颜色、大小交替的规律排序。
(3)交流小结,展示有创意排序的幼儿作品。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搓糖珠”的游戏。
第二组:做涂色练习。
第三组:玩“结绳“游戏。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5、完成《操作册》第四册5-6页的活动。
活动提示:
排序学习不要太机械,教师要变换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注意游戏性和趣味性,可适当增加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四册第9-12页的活动。
2、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如糖果、瓜子让孩子练习排序,增强找规律的能力。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6
活动目的:
1、认识等号,理解等号的含义。
2、能用等号表示两个集合数量的相等关系,并用语言表述。
3、能表达等量判断的结果,解释使用等号的理由。
活动准备:活动单18、等号印章,活动夹、数字印章、印台、铅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观察派派麦麦的宝贝登记单”为情景,观察、记录两边宝贝的数量,判断是否等量、讨论怎样表示相等关系,认识等号,要求“相等的盖等号,不等的不盖”。简介平行活动。
1、比较集合
出示派派、麦麦手偶,将活动单18置于派派麦麦的下方教师讲解操作规则
2、认识等号
师:数量相等,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3、演示规则
4、介绍平行活动
二、分组操作
1、分组操作
教师有序请幼儿自选活动,开始操作
2、观察指导
教师巡视各组幼儿的操作活动,重点指导新活动组,帮幼儿理解操作规则,观察幼儿的操作策略、分析其发展水平,因人而异适时提供指导。
3、鼓励换组
三、交流评价
1、交流
2、评价
3、整理活动内容2:数学——它们的数量相等吗?(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执教:潘杰
活动目的:
1、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含义和用法。
2、能正确使用大于号、小于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并用语言表述。
3、能表述和理解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活动单20符号印章、数字印章、印台、铅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上节课的活动单引出“如何表示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的问题,介绍“大嘴鱼(大于/小于号)”的用法,强调“大嘴要对着大的数”。简介巩固活动。
1、学习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
它的大嘴始终要对着大的数,尖头要对着小的数,这样就可以表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读的时候要说:“7大于6”,请幼儿复述。
2、总结规则
盖完数字以后,如果两个数相等还是盖等号印章,但是今天我们有了大嘴鱼,所以如果两数不相等就要盖大嘴鱼印章,注意,大嘴鱼的嘴一定要对着大的数
3、介绍巩固活动
二、分组操作
1、分组操作
教师有序请幼儿自选活动,开始操作。提示幼儿:今天做完活动单以后,请小朋友读一读自己的活动单,做错的可以用铅笔划去再改
2、观察指导
3、鼓励换组
三、交流评价
1、交流
2、评价
3、整理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比较高矮、粗细,能够按高矮、粗细给10以内的物体排序。
2、感知物体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尝试用不同感官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圆柱体形状的积木(高矮不一)。
2、两个粗细不一的.易拉罐。
3、每组一筐粗细不同的瓶子(数量为1~8个,其中有两个一样粗、两个一样高)。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不变性和相对性。
1、感知高矮的不变性。
(1)教师先请一名幼儿和自己站在一起比高矮。提问:我们俩谁的个子高?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2)教师和幼儿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进行比较(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提问:现在比比看谁高,谁矮,为什么?
(3)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比高矮?(物体底部要对齐比较)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1)教师请一名幼儿甲和自己比高矮,再请另一名幼儿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2)提问:怎么一会说甲矮,一会又说甲高呢?到底甲是矮,还是高?
3、寻找发现
(1)提问:想一想,在我们的周边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教师任意出示一个物体(如书,笔筒),请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比它高或者矮的东西。
二、出示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交流比较粗细的方法。
教师:
1、这2个瓶子有什么不同?(高矮不同,粗细不同)
2、你怎么知道这2个瓶子粗细不一样呢?
3、除了用看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粗细呢?(重叠摆放观察,用手触摸感觉,用线围圈等)
三、寻找发现。
1、从身边的物品中找出几样东西,比一比,谁比谁粗,谁比谁细。
2、教师任意说一个物体(如桌子腿),幼儿在活动室内找找比他粗或细的东西。
3、找一找身上哪些部分粗,哪些部分细,尝试按粗细给他们编号。
四、按高矮、粗细顺序给瓶子排队。
1、每组一筐高矮、粗细不同的瓶子(数量为7~8个,其中有2个一样粗、2个一样细、2个一样高),请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谁粗谁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2、请幼儿按高矮给这些瓶子排队,想一想一样高的瓶子应该怎样排。
3、每组幼儿说说是按什么顺序给瓶子排队的。
4、两人结伴,拿取3~4个瓶子,一人闭上眼睛按高矮或粗细给这些瓶子排排队,另一幼儿检查。
五、教师引导幼儿做幼儿用书上的练习。
六、请幼儿找找教室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高矮、粗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由于我准备的教具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可见的,而且接触比较多的,所以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特点我展开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粗细和高矮是具有相对性的,经过了幼儿自身的比较,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相对性这一抽象的概念,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活动气氛很好。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8
活动过程:
一、引入并简单认识钟及其作用。
1、引入并简单认识钟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师调闹钟闹铃引入
提问:⑴你们猜猜是什么声音?(闹钟的闹铃)
⑵家里还有哪些钟?是什么形状的?
(有闹钟,手表,挂钟和大座钟)
⑶钟有什么作用?
(钟不停的走,告诉人们几点了,人们就按照时钟上的时间进行学习休息)
2、简单认识钟面。
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总结:有两根针和12个数字。
提问:⑴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长度不同)
教师: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我们在看看数字,
提问:⑵正上面的是数字多少?(12)
⑶正下面的是数字多少?(6)
二、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教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摘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回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
提问:⑴谁跑的快?(分针)
议论: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他们之间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总结:分钟走一圈,时钟走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三、认识整点。
BRPP教师:那么分针和时针指的数字又表示几点呢?别急,老师来告诉你。看钟的时候,先看时针,在看分针。当时针正指着一个数字时,分针有正指着12时,就表示“几点了”边拨钟边和幼儿一起“一点钟,两点钟,三点钟……六点钟”
拨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拨,顺时针的方向就是钟面上的数字从小到大的方向。
四、请个别幼儿练习。
练习拨7点,8点,9点,10点……12点
五、全体练习。
活动目标: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2、动物手偶
3、实物钟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9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生字,理解“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3、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生物节律现象、特性以及生物节律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多彩的生物界的好奇心和探研大自然的奥秘的愿望。
4、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的方法,领悟课文中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5、理解递进、选择等复句关系,会用关联词“不仅……而且……”“除……还有……”“不是……而是……”造句。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节律现象、特性的内容。
教学难点
揣摩课文表达顺序,了解课文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了解有关生物节律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节律现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设疑。出示(投影或挂图)课文P87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提问:在一幅海边招潮蟹图上添画一个钟面,你不觉得奇怪吗?对此你有什么猜想?
2、揭示课题。招潮蟹和时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了解。板书课题:17、有趣的生命时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三读课文,在书上勾画批注相关内容。
一读(放声读),读准音、读顺句,不好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多读几遍。
二读(小声读),思考:什么是生命时钟现象?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命时钟现象?
三读(默读),边读边想,看看阅读中有哪些问题不太明白,准备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2、检查自读情况,交流自学成果。
(1)小黑板出示生词:精神焕发、盗窃、大螯、花卉。指名读、齐读。出示带生词的句子,逐句指名读;抓“焕”字理解“精神焕发”,联系句子说说在文中的意思;以口头语理解“盗窃”;看图理解“大螯”;用造字法规律理解“卉”进而理解“花卉”。
(2)指名说说不好读的地方,指导学生练习读正确、读顺畅。
(3)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是生命时钟?指名结合课文内容交流,不做深入讨论。
(4)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生物时钟?教师相机点拨:第一段抓总结概述句,第二段抓过渡句,第三四五段抓总起句(中心句)。在学生交流中,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了解各种构段方式。
(5)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老师梳理归结,用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三、结合资料,阅读一段。
1、同学们觉得“节律”不太好理解。请大家读读第一段,联系课文,揣测一下这个词的意思。指名交流后,请学生查查词典,说说词典上的意思。再请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说说什么是生物节律。小结:生物节律是生物在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在体内形成的一种近似钟的机构,它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调节本身生理活动,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和结束。
2、生物节律有两个关键词:时间、活动。再读一自然段,列出课文所述动物、植物的活动时间表,想想作者是怎样说明什么是生物时钟的?
交流,小结:课文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命时钟,同时指出了像这些动植物一样,活动周期接近一昼夜(24小时)的就是昼夜节律。
3、请6名同学分读一二句,齐读第三句,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4、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分号、省略号,领悟课文句间关系。在此基础上,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小结本课,布置练习。
1、课文介绍了关于生物节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第一段时,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问题,通俗易懂。我们在下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种说明方法。
2、当堂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同桌互背、老师抽查)。
第二课时
一、听写句子,引入学习。
1、听写句子。
(1)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2)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
(3)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4)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小黑板出示这些句子,订正。
3、引入学习。朗读听写的句子,回忆课文,说说分别涉及到课文哪些段落?
二、紧扣句子,领悟表达。
1、自读课文,想想听写的4个句子在各自段落中起了什么作用。
2、出示句子:招潮蟹不仅随着潮水的起落觅食,而且随着潮起潮落改变身体的颜色。
(1)这句话讲了哪两层什么意思?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你读出这种关系。指名朗读,请学生在关联词下加着重号,齐读句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这两层意思的?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关于第二层意思,学生理解困难,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关于“潮汐”的资料,帮助理解。小结:招潮蟹觅食、身体变色的周期因与潮汐时间一致,所以叫潮汐节律。
3、像这句话这样表示递进关系的句子还有吗?请你找一找。学生找出后,出示句子:生物除昼夜节律外,还有年周期节律。
(1)读句子,说说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注意提醒学生:课后题标的是“除……还有……”,其实,常见的格式是“除了……还有……”,如采用课文里的格式,应该套用“除……外,还有……”。
(2)课文哪些段讲了昼夜节律?这段要讲什么节律?读课文,说说什么是年周期节律。
(3)仿照第一段的样子,改写本段。
(冬天降临,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避寒;春回大地,燕子又飞回到北方筑巢、觅食、生儿育女。兰花在春天争艳,荷花在夏天盛开,菊花在秋天怒放,梅花在凛冽寒风中散发出幽香……这些生物的活动是按着年的节律周期进行的。)
(4)指名交流、师生评点。
(5)结合收集的资料,你还知道哪些周期的节律?请用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说一说。
4、节律的周期多种多样,那生物节律是不是也变化多端呢?当学生用第三段第一句回答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小结:这些例子说明——出示句子“许多实验都表明,生物的昼夜节律并不是直接由昼夜变化引起的,而是生物体内存在一种生命时钟。”齐读,说说这句话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用什么关联词表示的。你能造一个表示选择关系的句子吗?
5、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研究生物节律呢?出示句子:生物节律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读句子,略读最后一段。
三、回顾全文,揣摩顺序
1、学完这篇课文,你了解了那些关于生命时钟的知识?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段之间的前后联系。在表明段间联系的地方作简单批注。指名交流。
四、完成练习,适度拓展。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0
活动目标
1.能按不同方向(上下.左右)正确地从一数到十,能正确运用序数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体验基数与序数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引发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2.教学难点: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准备
10个贴绒动物;若干数卡;10个房间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认识十以内的序数
出示一排房子,这是小动物的家,数一数有几间,这是第二间……谁能用数字表示出来,给每间房子标好号。
2.正确运用序数词
天亮了,公鸡起床了,它跳上自己的屋顶大声叫朋友们起床,公鸡站在第几号房顶上?小动物们起床了,老师随意从房间里拿出动物,看__间房子里的____起床了,引导幼儿说出序数词。
小动物们准备做操了,他们从右至左排好队,现在谁排第一,排第二的是谁?……再次吸引运用序数词来说明动物排队的顺序。从左往右数呢?谁排第一?谁排第二……
3.继续练习使用序数词
请小朋友给小动物送红花,你想送花给谁就要说出:“我把花儿送给第几排的____”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小百科:序数原来被定义为良序集的序型,而良序集A的序型,作为从A的元素的属性中抽象出来的结果,是所有与A序同构的一切良序集的共同特征,即定义为{BBA}。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1
目标:
1.感知各种甜食的种类,初步学习分类。
2.体验与同伴共同品尝的乐趣。
准备:
1.每位幼儿带一种甜食来园。
2.桌子排成回字形,室内挂些彩带,以增添气氛。
3.教师自制分类标志(如下图),分别放在每张桌子上。
4.轻松活泼的音乐。
过程:
1.参加甜蜜蜜的聚会。
——幼儿拿出自带的甜食,向同伴、教师介绍它的名称,并说说是什么味道的,吃起来有什么感觉。
——为甜食找家。幼儿根据分类标志,将食品分类放在相应的桌子上。
2.交流品尝的感觉。
——幼儿品尝自己带来的甜食,可以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换品尝。
——你吃的是什么?甜吗?
建议:
1.认识糖果之后,甜食自然成为幼儿探究学习的对象。甜食有不同的种类,将分类与“甜蜜蜜的聚会”的情境相结合,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
2.鼓励幼儿来园后自己保管带来的食品,初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与意志力。
3.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可把甜食分成糖类、饮料类、水果类、糕饼类四大类。
4.教师可准备一些不常见的甜东西,如白糖、红枣等放入品尝区,以丰富幼儿的经验。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2
中学九年级,正是关键时候。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对于优生有的聪明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班的卢昭,她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她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她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她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
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除了这些之外,作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话要和声细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讲课时不管你多生气,多着急,在给学生讲课时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讲解。永远记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差生也“好脸儿”、“爱面子”,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取胜的机会,便自动退出了竞赛,这就达不到激励其志的。目的了。但要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优点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课堂开放过度,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看数字涂颜色。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并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认识数字6、7,知道数字和数量的关系。
活动难点:
理解数字6、7的意义。
活动准备:
1.背景图:果树(每棵树上分别有3串香蕉、5串枇杷、5只梨、7只橘子),数字3、4、5、6、7。
2.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看数字拍手”
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并说出: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二、认识数字6、7
1.回忆数字3、4、5
师:小朋友们,黄老师发现了一片好大的果园,我们来看看果园里都有什么水果呀?(香蕉、枇杷、梨)
师:请你来数一数,每棵果树上分别有几个水果。
3串香蕉用数字3表示,5串枇杷用数字5表示,4只梨用数字4表示。
2.认识数字6
师:咦,这里还藏了一棵大树呢,会是什么数呢?(出示有6个橘子的橘子树。)
师:原来是一棵橘子树呀!快来数一数,树上有几个橘子呢?(6个)
师:6个橘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6)
师:6像什么呀?(口哨)
师:数字6可以表示这棵树上的6个橘子,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动脑筋想一想。(6张桌子、6块糖果等等)
小结:数字6可以表示这么多东西呢!但是呀黄老师发现了,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6个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我说的对不对呀?
3.认识数字7
师:看看,现在树上又多出来一个橘子了,那是几个了?还是6个吗?
师:7个橘子应该用数字几来表示了?(数字7)
师:7像什么?(镰刀)
师:7可以表示什么?(7个小朋友、7把调羹等等)
小结:数字7也可以表示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它的数量是7,都可以用7来表示。
三、操作活动
1.巩固数字6、7的认识
出示图片,请幼儿根据方格中的数字6、7给相应数量的方格涂上颜色。
2.看数字涂格子
老师巡视,鼓励能力弱的幼儿读出数字,能力强的幼儿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评析
师幼一起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6和7,请小朋友回家以后在家里找找:你家里的什么东西可以用数字6和7来表示的。
手指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表述6可以表示什么时大多选择了水果,应适时的加以引导。
幼儿操作时可以选择油画棒让幼儿使用,方便涂格子。或者适当减少两个数字。操作环节时间稍长。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4
活动目标:
使幼儿知道,任何7个一组的实物,都可用数字7来表示。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7数字卡片若干套,画有不同数目的图片若干套(两个小人;两件衣服;一个杯子、一顶帽子;3只鸭;一根蚊香、一瓶香水、一枝月季;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对连枝樱桃、一块糖……)。
活动过程:
1.选图片:由教师或一名幼儿向大家提要求,小朋友按要求举起实物图片。如请拿出画有2件能穿的`物品的图片;请拿出画有5个可吃的东西的图片;请拿出画有3个可闻的东西的图片;请拿出一张没人没动物的图片。
2.对卡片:出示数字7,请另一些小朋友拿出相应数目的实物图片。出示7个实物的图片,请另一些小朋友拿出相应数目的数卡。不断改变要求反复玩下去。还可用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请拿相同数目的实物图片与数卡的小朋友面对面握手。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5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圆形铁丝上进行装饰,制作花环。
2.能安静操作,巩固良好的操作习惯。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过程:
一、出示花环范例,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小饰品,看看是什么呀?(花环)
2.提问:花环是做什么用的?谁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3.师:你们想不想用软陶来做一做花环呢?
二、讲解示范。
把软陶均匀的分成很多块,每块要一样多哦!老师喜欢花朵,所以我做成一朵朵花朵,然后贴在铁圈上,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叶子贴在铁圈上,这样美丽的花环就做好啦!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提出要求:做的时候要把桌面弄整洁,注意卫生哦!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价活动。你最喜欢哪个花环,为什么呢?
活动反思:
花环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小饰品,所以小朋友们对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有了之前制作过花朵的经验,小朋友们倾听的非常认真,在制作过程中,大家操作的仔细、认真。但是还有个别小男孩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是特别好,制作好的装饰品不能很好的摆放在铁圈上,小朋友的差异比较大,今后将多加培养。
小百科:花环最初的制作材料是花,草,柳条等天然植物材料,编织成环形戴在头上做为妆饰。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理解5的概念,认识数字5。
2、能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会按一定规律进行点数排序。
3、体验数字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
2、在信封的正反两面分别贴有图案和圆点个数一致的和不一致的各若干个,5个信封当中装有数字1、2、3、4、5,其他都是小小的数字5。
3、若干个箩筐,若干糖果。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播放课件)
原来是喜羊羊(喜羊羊:嗨,大家好,我是喜羊羊,我有一个很漂亮的密码箱,
可是我把密码忘记了,你们能帮助我找到密码吗?密码就藏在三个神奇的箱子里)
2、出示密码箱与三个神奇的盒子。
二、回忆旧知--复习巩固数字1、2、3、4。
1、教师打开第一个盒子,寻找实物图与圆点图一致的信封。
教师:这里有一张提示的纸条,上面说,密码就藏在圆点和图案的数量一样多的信封里。
2、请全体幼儿拿出信封,观察实物图和圆点图的对应情况。
教师:请小朋友拿出椅子底下的信封,如果是一样多的到老师这边来,如果不一样多,
放回椅子底下(幼儿第一次操作)。
3、请图案和圆点一致的幼儿打开信封查看密码。
找到数字:1、2、3、4。
教师:你们信封上的圆点有几个?图案有几个?一样多吗?
你是怎么数的?打开信封看一看里面有什么?
密码箱的密码一共由5个数字组成,我们已找到4个数字,还有1个数字藏在哪里呢?
三、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数字5。
1、教师打开第二个盒子,请全体幼儿寻找实物图和圆点图都是5的信封。
教师:让我们一起打开第二个神秘盒哦,这张纸条上说,还有一个数字藏在圆点和图案的数量
都比4多1的信封里,比4多1是几?我们去找一找,到后面的桌子上去找(幼儿第二次操作)
2、教师与幼儿一同出示数字5。
教师:你们找的信封上的圆点有几个?图案有几个?一样多吗?我们一起打开信封,看看是数字几?
3、理解5的概念:5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刚才老师的数字5表示5个萝卜,小朋友的5表示什么?
4、尝试打开保险箱,了解1-5的排列顺序。
教师:我们把五个密码数全找到了,根据5个数字的顺序播放多媒体,出现错误,怎么办?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个神秘盒到底告诉我们些什么?(请幼儿按要求进行密码排序)。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5的数量。
1、打开保险箱,请每位幼儿拿对5颗糖果。
教师:密码箱终于打开了!哇,出现了好多糖果(激发幼儿快乐情绪),刚才喜羊羊悄悄跟我说了一句话:
为了庆祝我们的成功,请小朋友吃糖,每个人拿5颗。
五、结束部分
随音乐跳舞庆祝。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7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活动准备:
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活动反思:
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活动的探索欲望。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8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练习10以内各数的数数、认数,理解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学习接数、默数。
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地上用泡沫板拼成的简易飞行棋地图,大正方体做成的骰子一颗,数卡、小旗若干。
2、分组操作材料:信封、铅笔;“盖印章”作业单、印章;“连线”作业单;曲别针串成的链子、空白小卡片。
3、游戏材料:骰子若干,用硬纸板自制方形棋盘和小学具“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
今天我们用数学上的本领,玩几个大家喜欢的游戏,好不好?
二、游戏“替换”。
1、观察地上泡沫板的不同,寻找没图案的、连续六块排列着的泡沫板。
2、听教师的拍手声(视幼儿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班级人数的平均值灵活决定),幼儿几人一组自由结伴,分别站成一横排。请每组幼儿从左往右由1至几报数,提醒幼儿记住自己的数号。
3、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
4、幼儿游戏:老师出示一张数卡,上面是几,该数号的幼儿等会儿报数时就不能报出该数,要以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代替,其余数序不变,答对组优先入座。如:老师出示数卡“3”,该组幼儿就一个一个从1往下报,第3个幼儿就不能报“3”,而要用“面包”(或蛋糕、糖果、米饭等)代替,接下去幼儿则继续往下报出“4”、“5”。
3、游戏进行,幼儿依游戏情况分组入座呈弧形状。
三、游戏“快乐电报”。
1、告诉幼儿游戏名称,示范游戏玩法,提问:要将你们分成红绿两队进行比赛,该怎么分?怎样分最快最公正?
2、统一分组比赛的方法:将中间两名幼儿作为第一讯息员。教师作为发报员分别在他们的手心点几下(发电报),请他们默数并按此数量分别传给左边或右边的幼儿,如此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传,两个头上的幼儿向“发报员”反馈收到的电报讯息,比比红绿两队哪队传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走飞行棋”。
1、请幼儿观察地上的“飞行棋”图,提问:这象什么?可以怎么玩?我们这
么多人怎样玩最合适?最有趣?
2、统一玩法:分组比赛,按猜拳的结果决定两位幼儿掷骰子,另两位幼儿分别按同组伙伴掷出的骰子上的点子数往前走几步。如果刚好走到绿色数字几的路牌,则继续往前走几步;走到红色数字几的路牌,则往后退几步。
3、“红绿对抗赛”:每队每次各推荐两名幼儿贴上统一的红色(或绿色)的棋子标记合作参加比赛。老师做裁判,其余幼儿做本队的拉拉队员,比比哪队先到达终点。
五、操作活动:
1、数锁链,做点卡(实物层次):按锁链的曲别针数,制作相应点卡并别在这条锁链的最后一个曲别针上。
2、连线(替代物层次):相同数量的图案连线。
3、盖印章(数字符号层次):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说明:幼儿自持一信封,在上面写上名字或做好标记后,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活动。可以单组玩,也可以三组都去玩。要求将操作后的材料放进自己的信封,最后教给老师。
六、延伸活动:占“棋盘”。
两人一组,每人拿一盘“棋子”(可用扣子、盖子、小塑料物品等替代)和一张画有若干正方形格子的大正方形棋盘。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按每次的点子数量在相应的空格子上摆上相应数量的“棋子”。先把棋盘占满者为胜。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19
活动目标:
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X"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X"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中班教案数学大全篇20
活动目标:
1、运用实物、图片进行操作、比较,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①挂在活动室内、能表示排序规律的彩条若干;②铃鼓一面;③圆形、正方形图形片和花生、豆子图形片若干;④按规律填图的作业纸若干。
2、学具(人手一份):花生、豆子实物若干;圆形、正方形图形片若干;按规律填图的作业纸若干。
3、活动区材料:①自然角内放置树叶、花生、豆子;②美术角内准备印画用的泡沫印章、颜料和白纸;③音乐角里准备三角铁、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
1、请一名幼儿在贴绒板上按教师口述的顺序(一颗豆子,一颗花生)给豆子、花生排队,其余幼儿在座位上同步操作。师生共同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2、请幼儿在座位上按教师口述的顺序(两颗豆子、两颗花生)给豆子、花生排队,请一名幼儿在贴绒板上同步操作。师生共同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二、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排序
1、按“正方形的数量不变,圆形数量递增”的规律排序。
①教师在贴绒板上出示正方形娃娃和圆形娃娃的排序顺序,如图一。
②让幼儿按贴绒板所示的顺序,在桌上摆放正方形和圆形。
③引导幼儿发现规律:正方形的数量不变,圆形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多一个。
2、按“正方形的数量递减,圆形的数量不变”的规律排序。
①教师在贴绒板上出示正方形娃娃和圆形娃娃的排列顺序,如图二。
②让幼儿按贴绒板所示的顺序,在桌上摆放图形娃娃,并就这上次排序与上一次排序的不同之处展开讨论。
③引导幼儿总结这次排序的规律:正方形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少一个,圆形的数量不变。
3、引导幼儿进一步体会“排序方向”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中的彩条,寻找彩条的排序规律,如从左向右看。彩条是按“红、黄、蓝、红、黄、蓝”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的,从右向左看,彩条是按“蓝、黄、红、蓝、黄、红”交替重复的规律排序的。
4、游戏
让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倾听铃鼓声和拍手声,引导幼儿发现“铃鼓声的数量不变,拍手声的数量逐次递增”的规律,并在座位上按这一规律做模仿动作。
5、智力竞赛
①将幼儿分成三组,教师出示智力题,每组做一题,并推荐一名幼儿代表本组到贴绒板上操作。
②让幼儿讲述排序的规律,奖给做得又对又快且讲述清楚的小组一面小红旗。
三、引导幼儿自己设计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排序
引导幼儿根据活动区提供的材料,自由设计物体的排列规律并排序。
活动延伸:
1、在户外锻炼时,让幼儿按一定的身体动作规律进行运动,如按“跨步次数不变,跳步次数递增”的规律运动等。
2、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