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
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班语言领域教案应该怎么编写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仅供参考。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1】
活动目标:
1.明白如何向别人介绍自我。
2.愿意在团体面前介绍自我,并初步了解班级的其他同伴。
3.乐于和同伴、教师交往,体验作为团体生活中的一员的欢乐生活。
重点难点:
重难点:怎样自我介绍,与同伴交流,体验团体生活。
活动准备:
1.板书
2.白纸、勾线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
2.教师自我介绍,与幼儿交朋友。
a.教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一个新的团体。我是你们的`教师,我们以后就要一齐学习、生活一学年。你们遇到什么困难能够来找我,期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好吗
b.出示板书,向幼儿介绍自我的工作、兴趣、爱好等。
C.教师鼓励幼儿在团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d.师小结:自我介绍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能够介绍自我的姓名、以前所在班级和此刻所在班级等。还有介绍自我的兴趣爱好,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自我。
3.引导幼儿利用纸和笔制作自我的“名片”。
4.幼儿分组与同伴相互介绍、相互了解。
5.每组推荐一名幼儿在团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6.以儿歌“找朋友”的方式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2】
语言活动:听别人说话
活动目的:
1、能安静地听别人说话。
2、能注意听别人对自己说话并作出回应。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点名。
引导语:今天老师来点名,看看哪些小朋友来了。
教师点名,故意说错两三个幼儿的姓名,看看幼儿的反应。
提问:刚才我念错了几个小朋友的名字,是哪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发现的.?
2、游戏说说老师说的话。
玩法:将幼儿排成几个纵队,教师轻声对每组的第一个幼儿说一句简短的话,要求第一个幼儿轻声传给第二个幼儿,一直传到最后,由最后一个幼儿说出来。看看哪个队说得最正确。
3、你说我听。
引导幼儿两三个一起自由交谈,注意提醒幼儿要安静地倾听别人说话,当别人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说话的人,不能随便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话。
4、我说你做。
教师布置一些任务给幼儿,如把红色玩具放到玩具筐里、把黄色玩具小狗拿给__等,引导幼儿倾听并完成任务。
说说做做。幼儿自由组合,由一个幼儿提出任务,其他幼儿听到后完成任务。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3】
设计思路:我这次设计的是大班语言活动,我班幼儿大多是5-6岁年龄阶段,大纲中指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语言领域中应能有序、连贯、清楚的讲述一件事情,从而我给我班幼儿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爱玛与风》
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习运用“先,再,最后”完整的说一句话。并观察画面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依次出示准备好的‘风声”的背静音乐以及一一出现的沙漠,花园,高山,大海,森林等插入式图片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了解与兴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活动过程刚开始教师以引入故事的形式来导入,并请出故事主人公“爱玛”{出示爱玛图},幼儿仔细观察图,它象谁,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自由回答说出爱玛其实是一只大象,一只大象和谁的故事呢,教师放“风声”的背景音乐,从而得知是《爱玛与风》的故事。接着教师继续讲故事;爱玛要去旅行了,可是外面的风真的很大,所有的大象和小鸟都躲在了山洞里,小鸟说:万一被刮跑了怎么办呢,爱玛很镇定,它叫上自己的弟弟走出了山洞,并把弟弟带到了另一个山洞。可是爱玛的弟弟很害怕于是爱玛蹦出了一个想法,它要和大家开一个玩笑,它大叫,哦,这风好大呀,把我都给吹跑了。那么风会把爱玛吹到哪里呢?
二、根据情景,发挥幼儿想象力,教师提问,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例:风把爱玛吹到了……这个环节中幼儿表现力都很积极,有的说吹到了天上,有的说吹到了树上,还有的说吹到了幼儿园里等等,大象们听到后都勾着鼻子跑出来看,可是却看不到爱玛它们,原来这只是个玩笑啊。
三、结合依次出示图片画面,让幼儿运用“先”“再”“最后”完整说一句话
爱玛这次真的走出了山洞,走了好远好远,一会就听见大叫的声音,原来这次爱玛真的被风吹走了,可是大风把爱玛吹到了哪里呢,教师依次出示图片,沙漠,花园,高山,大海,森林等,教师提问:风把爱玛吹到了哪里?先去的哪,再去的哪,最后去的哪?幼儿运用“先”“再”“最后”完整的说一句话,
四、活动延伸:
活动最后幼儿自己想象定制一个旅行计划,并运用“先”“再”“最后”说一句完整的。例:我要出去旅行,先去迎泽公园,再去儿童公园,最后去森林公园等等。在这个环节中大部分幼儿能完整的说下来,个别幼儿需再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以上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流程。
反思:这节语言活动,〈爱玛与风〉从整体上效果还是不错的,这次活动可以说我并没有运用什么特别的.活动教具和教法,但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的表现力还是很显而易见的,很适合我们大班这个年龄阶段的,虽然有些幼儿回答问题不是很正确,但他们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还是很宝贵的,值得小朋友们去学习,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班孩子把握的也不错,想象力真的很丰富,我觉得唯一不足的就是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如果他们能够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表现的更好,更出色,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注重这方面的的培养,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4】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并参与讨论,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2、大胆创编小狗战胜老虎的情节,并认真倾听同伴的讲述。
3、通过对比、感知老虎与小狗的强弱之差,从小学会关心弱小。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四张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张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上有些什么?
2、师:花轿里会坐着谁呢?(掀开帘子)喔!原来是只大老虎。它想坐着花轿到山里去看风景,于是请来了8只小狗来抬它。老虎为什么要让8只小狗来抬花轿呢?
教师放音乐,让幼儿初步体验抬轿子的节奏感,体验大老虎座得很舒服。为下文小狗为何挨打做铺垫。
3、我们来学学老虎是怎么叫的。老虎连叫声都这么响,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虎啊?
4、这只凶猛的老虎坐在花轿里看上去怎么样?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5、老虎这么舒服,抬轿子的小狗看上去是什么样的呀?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讨论、创编故事情节。
1、小狗吃力地抬着轿子往山上走,只听见“哎呦”一声,发生了什么事?(找个小朋友来说说,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究竟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往下看(出示图二)图片上面讲了什么呢?
3、小狗忍受老虎的欺负吗?怎么办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帮小狗吧!
4、 幼儿讨论小狗战胜大老虎的办法,老师参与幼儿的活动,聆听幼儿的讲述,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讲述。
5、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
6、像你们说的一样吗?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图三、图四)(体验“抛”的感觉)为什么小狗气的汪汪叫,老虎却还睡得着。(突出老虎的目中无人,凶恶)
7、是图片上小狗的办法好还是刚才__小朋友想的办法好呀?
8、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9、如果小狗当时摔跤路,大老虎没有打小狗,而是原谅路小狗,那么又会怎么样呢?(幼儿自由讨论)
10、教师总结。
(三)、初步学习儿歌
1、教师把故事编成了儿歌一起来听听吧!
2、幼儿依照画面跟诵二遍。(教师可用动作提示)
3、可尝试幼儿独立朗诵,教师用动作提醒。
(四)、延伸。
根据儿歌内容表演,请“一只老虎”、“八只小狗”其它人念儿歌。根据音乐有节奏的表演。再次体验台轿子的节奏感以及座轿子的舒服。
活动反思:
语言课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老师来说,如果不认真备课,设计一些能调动起幼儿积极性的方法,课就会上得毫无生气,死气沉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八只小狗抬花轿》是幼儿园大班的一节语言课。“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一只小狗跌一跤,老虎对它踢一脚。小狗抬轿到山腰,想个办法可真妙,嘘,一、二、三,往上抛!老虎摔了一大跤,哈哈哈!”这首童谣不长,内容也简单。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首先,通过听赏让幼儿知道童谣讲述了什么事情。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我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打算一边朗诵一边用身体动作把内容表现出一些来。然后分段学念儿歌,这个过程中也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来帮助学习,之后通过带头饰表演来复习巩固童谣。最后还有一个讨论: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如果你是小狗,你会怎样教训这只老虎?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肢体语言:抬、坐轿摇扇、跌跤、踢、睡觉、想办法、嘘、抛、摔、大笑等一系列动作,果然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当我很有语气又加身体动作的把童谣读完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开心的笑着,他们一边学着某一句话一边学着动作,积极性特别高。这样带着动作学习,孩子们不仅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学习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在学念到“一、二、三,往上抛”这一句时,一名幼儿念完后加了一个象声词:“咣!”原来干瘪无味的“跌跤”,立刻变得有血有肉,丰满了许多我听后既出乎意料,又非常高兴,觉得这是这名幼儿创新火花的闪现,也正是所有幼儿创新的一个好机会。于是我灵机一动,对他大加赞扬,我想:再读时肯定所有幼儿都会加上一个象声词。果然不出我所料,每个幼儿读到此时都加上了一个不同的象声词,而且脸上都洋溢着创造的快乐。我欣慰地笑了。
由此我觉得,身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适时、恰当的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在“表演”这一环节,我担心幼儿自己设计不好,就把我的思路说出来让幼儿们去表演,虽然他们每个人都为能够表演感到高兴,但是却显得很被动,我说怎么演就怎么演,他们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我想,如果我能够大胆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表演,那么他们也许会设计出多种思路,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讨论时,孩子们基本都能回答出前面的问题,而在回答后面的问题时却不尽如人意。他们只是回答和书上类似的方法,如“把它摔个大跟头”等,没有把思路打开。课后我仔细想了想,找到了症结所在。因为孩子们都知道了书中的方法,受其影响和束缚,只能想出以它为例子的类似的方法。如果我改变一下方案,把这一环节放到“听赏”之中,在念完前半段之后便讨论,此时孩子们还不知道书中的结果,那么他们就能充分发挥想象,一定会想出各种不同的办法来。所以在备课时,应该考虑的全面一些,减少类似情况发生。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5】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通过多重问题的设置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2.情感与人格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加强幼儿的共情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3.理解这一童话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重点:
使幼儿融入到故事角色中,在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中完成对故事的表述。
活动亮点:
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组织语言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1》 精简故事情节课件《卖火柴的小女孩2》 贫困家庭的生活图片 配乐歌曲: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单》 小蓓蕾组合《卖火柴的小女孩》
活动过程 :
一、用问题语言导入,激发幼儿欣赏作品的兴趣。
你们喜欢过年吗?每年的除夕夜都是怎样过的?
二、第一次欣赏故事画面,幼儿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中描述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引导幼儿尝试进入角色体会小女孩的处境。
有一个小女孩和你们一点也不一样,她穿着很单薄的衣服,圣诞节的晚上在雪地里站着卖火柴。
她为什么不回家呢?
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为什么光着脚卖火柴呢?光脚踩在雪地上是什么样的感觉?
她透过别人家的窗户看到了什么,这些属于她吗,她是怎样的心情?
别人家都在过节了,屋子里温暖又有好吃的,小女孩回家了吗?她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蜷缩在墙角里?
我们来观察一下她的手和她的脚,她这时候的感觉是怎样的,她会想些什么?
她太冷了,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暖和一点呢 。
小女孩划亮了一根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火炉?看到火炉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火柴熄灭了,火炉很快就消失了,小女孩拿出了第二根火柴,她为什么要拿出第二根火柴呢?她又看到了什么?这是一顿怎样的年夜饭?小女孩会说些什么?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6】
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神奇和趣味。
2、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不怕黑暗,知道黑暗对人及动物的重要性。
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难点:
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不怕黑暗,知道黑暗对人及动物的重要性。
准备:
PPT、故事书《吃掉黑暗的怪兽》
过程:
一、导入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们来说一说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白天还是晚上?
3、我发现了喜欢白天的孩子多,喜欢晚上的孩子少,那我们不要黑夜好不好?
二、讲述故事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非常神奇有趣的故事,名字叫“吃掉黑暗的怪兽”。
1.晚上到处都是黑黑的,有位名叫球球的小朋友躺在了床上,看看,他怎么了?他害怕什么?这个怪兽长得怎么样?
2.猜一猜这个怪兽大大的洞喜欢吃什么?
师:这个怪兽它最爱吃的就是黑暗,哪里有黑暗?它要去找黑暗吃,它来到了一个盒子面前,它是怎么做的?它是怎么吃到盒子里的黑暗。
师:一盒子的黑暗都被它吃到肚子里去了,真好吃!可是它还没有吃饱哦!
3.小朋友,告诉怪兽球球家哪里还有黑暗?帮它找找。
4、怪兽听了小朋友的话,就到处去找黑暗,它一边找一边吃。我们来看看,它到哪里去吃黑暗了?(床底下、柜子里、窗帘的褶皱)
出示PPT:怪兽吃了这么多黑暗,越变越大,越变越大,可是它还是觉得饿,于是从球球的家里溜了出去。
5、怪兽会去哪里找黑暗呢?(地窖、阁楼、烟囱)它发明了一种新奇有趣的吃法,做成了面包将和汤料。太好吃了,太美味了!
6、怪兽吃了这么多,它变大了吗?吃饱了吗?
是呀,它还是觉得饿,继续到处找吃的,它又不停地吃不停地找,哪里有黑暗,小朋友再帮它找找。(兔子窝、狐狸洞、大山洞、大森林、火山坑底)
7、怪兽以为把世界上所有的黑暗都吃光了,当看到夜晚来了时候,它是怎么做?(它一口气将夜晚的.黑暗全部吞下去,把月亮和星星周围的黑暗全部吃光。
8、这个怪兽吃了整个宇宙地球的黑暗,它现在变成什么样了?猜猜看!
一起看看这个怪兽有多大!变得大不大。
9、现在所有的黑暗都跑到这个怪兽的肚子里去了,它的周围还有黑暗吗?(没有晚上,只有白天了,到处都是光)小朋友看看,发现了什么?(怪兽在流眼泪)
提问:为什么怪兽会哭?会难过?
小结:因为世界上所有的黑暗都被它吃掉了,它再也吃不到黑暗了,所以它伤心地哭了。
10、正在这个时候,它突然听到地球上传来小朋友的哭声,谁在哭?
11、怪兽听到了地球上传来球球的哭声,那球球为什么哭呢?(睡不着)
12、对了,因为地球上没有黑夜了,球球怎么也睡不着,它很难过,所以它哭了,它拼命地叫妈妈,妈妈呢?
13、妈妈用被子使劲地盖住脑袋,为什么?(因为每天都是白天,太亮了,到处都是亮亮的,妈妈睡不好觉,她啊很想睡觉,于是她用被子使劲地盖住自己的头,她听不见球球的叫声。
14、看到这一切怎么办?
提问:你能帮助球球吗?
15、怪兽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怪兽?
16、怪兽也睡着了,它把球球安安稳稳地抱在怀里,呼噜呼噜睡得好香好甜。这时候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你能从图画上看出来吗?
师:一只小小的、快乐的小不点,躺在一个小男孩的怀里,呼呼大睡。
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17、小朋友,这个故事好听吗?听完这个故事,你喜欢黑夜吗?
小结:听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我们需要白天也需要晚上,晚上有时是会让人感觉害怕,但其实黑夜里是没有真正怪兽的,只是黑夜很神秘,人们会想象出有怪兽,我们不一定要把怪兽想得很可怕,我们也可以把怪兽想象成可爱、善良的怪兽.
18、你们现在是自己一个人睡的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睡的?
提问:让幼儿找一找自己不怕黑夜的好方法。
19、原来黑夜可以让我们舒服地睡觉,白天才能开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相信我们小朋友都不怕黑夜了对吗?那是不是夜晚好,就不要白天了,那也不行,我们需要黑夜,也同样离不开白天。
三、再次欣赏故事后引导幼儿讨论。
师:现在老师完整的说一遍故事,请小朋友试着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提问:小朋友们,如果黑暗被怪兽吃掉了,永远回不来了,你觉得世界会变得怎样?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相互讨论一下。
四、故事延伸,经验拓展
1、人类需要白天和黑夜,小动物也需要黑夜。你知道哪些动物需要晚上活动的离不开黑夜的?猫头鹰、猫、萤火虫)
总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黑夜,如果没有黑夜,整个世界就会很混乱,很多小动物都无法生存了。黑夜并不可怕,相反,夜晚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比如美丽的夜景,只有夜晚才让景色变得更美。
反思:
利用PPT的直观感受,一步一步使幼儿融入故事中。
幼儿们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气氛也很活跃,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整体环节结构比较紧凑,循序渐进。其中,我还通过提问,通过夸张的动作,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怪兽”听到球球哭声以后进入房间,把球球抱起来,我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孩子觉得当时的怪兽并不可怕,反而很可爱,很温暖。
讲完故事,幼儿对黑夜肯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让幼儿说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不那么害怕黑夜。幼儿说到了:可以想些开心的事情、可以抱着洋娃娃睡觉等。使幼儿觉得其实黑夜也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把我在活动中也加入了人性化的设计,允许孩子们想象有怪兽,但怪兽并不都是坏的,也可以把怪兽想象成可爱的温暖的,就像故事中的怪兽可以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等。最后我利用几张苏州的夜景,让孩子感受到了黑夜也有如此美妙的景色。让孩子知道其实黑夜并不仅仅只有黑,还有美的一面。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7】
教材简解:
进入班以来,幼儿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发生了很的变化,引导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启发孩子们思考和理解长的含义,感受自身的变化,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增强自信心。
活动目标:
1、知道并能胆讲述自己在幼儿园三年成长的变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的快乐和自豪。
活动重、难点:
能够胆讲述自己的成长变化,感受自身的不同,增强自信心,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画纸、油画棒、刚入园时的照片、刚到园时的身高记录。
设计理念:
幼儿进入班在各个发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次活动通过谈一谈、做一做、看一看让幼儿发现自身成长的变化,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体验成长带来的快乐。
设计思路:
本活动,以谈话导入,轻松自然的进入主题,通过观看照片直观、形象地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并说说自己的变化之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与教师一起测量身高并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身体上直观的变化,请幼儿说说成长的趣事,感受成长的快乐,通过对理想的谈论,引导幼儿做一个有远理想的人。
活动过程:
一、我长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长的话题:谁还能想得起来自己刚入幼儿园是的样子?现在三年过去了,你们有什么变化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展示幼儿刚入园的照片。
讨论:这是谁?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看看自己长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也来看看老师的变化吧。(教师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让幼儿来分析比较。)
二、探索身体成长的事实。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在前面活动中掌握的测量经验,来验证自己长的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了多少?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老师这里有你们刚入园时的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2、3-4个幼儿贴墙壁站好,老师将他们入园时的身高画在墙壁上,然后在为他们画上现在的身高。
3、请幼儿自看看长高了多少,说说使用了什么测量的工具知道结果的。
三、表达成长的心情。
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3、你还想长得更高吗?如果你长的更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四、引导幼儿谈话“长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了想干什么?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8】
一、活动目标
感知吊桥的特点,体会动物过桥时的心态。
初步感知儿歌押韵的特点。
通过儿歌体会故事,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勇敢面对自己害怕的事情。
二、活动准备
课件,小猪,乌鸦,青蛙头饰,玩具拼接的吊桥
三、活动过程
A、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一张吊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们,请看老师手上的图片,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当我们走在上面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呢?
教师总结:过吊桥的时候,人走在上面,桥会来回晃动。每到这个时候,桥上的人就会害怕,所以在走吊桥的时候,我们要保持身体平衡,慢慢走。
教师念一句,幼儿表演一个动作。如“小吊桥,摇啊摇”,请幼儿想一想,然后模仿动作。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猪在桥上的时候为什么要妈妈抱吗?
小朋友们,在过桥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B、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第一幅图小猪在桥的什么位置。它是什么表情?
第二幅图小猪在桥的什么位置,它又是什么表情?
C、幼儿学念儿歌
小朋们真棒,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好吗?
教师完整朗读儿歌,幼儿欣赏
教师逐句朗读儿歌,幼儿逐句跟读。让幼儿熟悉儿歌内容。
D、游戏:小猪过吊桥
教师用半圆形的中型玩具拼成吊桥,请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逐一走过,让幼儿感知吊桥的特点。
E、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感知理解故事中人物交换物品的基本内容。
2.借助图片线索,感知和讲述老奶奶用一篮子梅子最终换得一篮子花生的过程。
3.感知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关心的快乐,愿意用相应的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糕》。
2.教学挂图:《花生糕》。
3.将教学挂图剪成小图片,参考活动过程中的《花生糕》故事线索图。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花生糕。
1.教师:小朋友,你吃过花生糕吗?你知道花生糕是用什么做的吗?
2.教师:从前有一个老奶奶,想用花生做糕,当点心吃。她家里有许多面粉,又有许多白糖,但是一粒花生也没有。在她家的'花园里,种了许多梅树,梅树上结了许多梅子,但是梅子不是花生,不能做糕吃。她就采了一篮子梅子,出门去换花生。老奶奶换到花生了吗?她是怎么换到花生的?
(二) 阅读幼儿操作材料《花生糕》,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幼儿自主阅读故事,并与同伴交流,说说老奶奶遇到了谁,她将自己种的梅子给了谁,得到了哪些东西,又送给了哪些需要的人、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和交流。
3.教师带领幼儿边阅读幼儿操作材料边讲述故事《花生糕》。
(三)借用提问,帮助幼儿梳理线索,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
1.教师提问:老奶奶第一个遇到了谁?她是怎样做的?她得到了什么?后来又遇到了谁?她又是怎样做的?如此这般,引导幼儿讲述,并根据幼儿的讲述梳理出线索图,例如:
老奶奶 女人 一男一女 小姑娘和她妈妈、哥哥 老头儿 老奶奶
梅子 棉花 山茶花 小狗 花生 花生糕
2.引导幼儿观察换花生的线索图,鼓励幼儿跟着教师一起讲述老奶奶一次次将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最终得到了自己需要的花生,做成了香香的花生糕。
(四)围绕故事讨论,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你也会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关心和快乐。
1.教师:老奶奶想要做花生糕,可是她没有花生,她是怎样做的?
2.教师:老奶奶把自己种的梅子送给别人,还把别人送给她的东西又送给了她认为需要的人,拿到东西的人开心吗?老奶奶开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鼓励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讲述,例如:快活、嘻嘻地笑、欢喜、很好很好、说“谢谢”等语言。
4.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奶奶关心别人,最终她也从别人那里得到了快乐。你关心和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关心和帮助你,帮助别人,你会觉得快乐,被关心的人会更快乐!
(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关心或帮助他人的故事。
1.教师:你想做关心别人的好孩子吗?你做过什么好事?你感觉怎样?
2.教师:你得到过谁的关心和帮助,你觉得快乐吗?你想怎样回报别人呢?
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学习用高兴、快乐、幸福、快活、甜蜜等词语,表达自己的心情。
(六)音乐活动:《幸福拍手歌》。
教师: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关心好快乐、好幸福呀!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故事《花生糕》。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学会朗诵诗歌。
2、了解西瓜和黄瓜在生长过程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丰富词汇:瓜藤儿、又大又圆、又细又长。
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胖奶奶和瘦爷爷的手偶各一个;磁带及录音机。
2、诗歌图谱、ppt;笔、纸。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用左右手操纵胖奶奶和瘦爷爷的手偶,通过情景对话引题。
1、胖奶奶:嘿!我是胖奶奶。 瘦爷爷:嘿!我是瘦爷爷。
胖奶奶:我喜欢种瓜。 瘦爷爷:我也喜欢种瓜。
胖奶奶:我种的瓜又大又圆,味道甜又甜。 瘦爷爷:我种的瓜又细又长,清口又松脆。
2、胖奶奶和瘦爷爷都夸自己种的瓜好,你们猜猜他们种的是什么瓜?
3、小朋友们猜了这么多,那诗歌里的胖奶奶和瘦爷爷到底种的`是什么瓜呢?请听诗歌《种瓜》。
二、欣赏配乐诗,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诗歌一遍,幼儿倾听。
2、请幼儿说说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各是什么瓜。
3、西瓜和黄瓜也和小朋友一样,都是一点点长大的,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长大的吗?
三、课件演示,了解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
1、看ppt听教师朗诵诗歌一遍。
2、提问:西瓜和黄瓜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四、看图谱学儿歌。
1、教师指着图谱完整朗诵一遍诗歌。
2、幼儿跟着教师看着图谱一起念诗歌。
3、丰富词汇:瓜藤儿、又大又圆、又细又长。
(提问:小朋友们看,刚才胖奶奶和瘦爷爷种的瓜藤各往哪儿爬呀?长呀长呀,胖奶奶种的瓜和胖奶奶一样,怎么样?长呀长呀,瘦爷爷种的瓜和瘦爷爷一样,怎么样?)4、分男女角色念。(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五、拓展想象,巩固理解诗歌内容。
1、胖奶奶和瘦爷爷明年还要种瓜,他们会种什么瓜呢?根据想象,编成诗歌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提操作要求。
3、幼儿边听音乐边作画。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一因多果的扩散,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训练幼儿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2、引导幼儿大胆推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幼儿的挑战性、好奇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小红星若干、题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师生喊口号,进入主题:
T:“非常一加一,欢乐在一起!耶!
T:现场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沈老师。欢迎大家参加本期非常一加一节目。
现在我先来介绍本期的参赛小组。
红队:红队必胜,耶。
黄队:我是最棒的,耶。
蓝队:蓝队第一,耶。
绿队:绿色绿色,健康快乐!耶。
(二) 了解游戏规则
T:今天的活动有三个环节。
1、第一个环节是抢答题。
我说完题目,说开始,你们马上举手,哪一组先举手,哪一组先回答,答对加小红花。
总结得分情况。
2、第二个环节是必答题。
老师这里有十二道题目,每队派一个代表抽取其中的`一道题,如果不会 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或者向客人老师求助。
总结得分情况。
3、第三个环节,请个小组出题给其他小组。
总结得分情况,今天由 组胜出。
T:其他组应该向他们学习,遇事多动脑筋,这样人才会变得聪明。
(三)、结束部分:
音乐起,全体幼儿走到中间,获奖小组站在中间,互相握手、拥抱。
附题目(选四题由幼儿出题,其余做成题卡):
1、 有一个小朋友,他可以几个小时不眨眼睛,他是怎么做到的?(睡着了)
2、 小红和他的妈妈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为什么?(妈妈是老师)
3、 吃苹果的时候,咬了一口发现有一条虫子,觉得特别恶心,看到两条虫子,觉得更恶心,请问,看到几条虫子觉得更恶心?(半条)
4、 什么时候做的事别人看不到?(做梦)
5、 蚊子咬在哪里,你一点也不担心?(别人身上)
6、 明明买了一双新袜子,可是她发现袜子上却有一个洞,怎么回事?
7、 下雨天教室里漏雨了,可是大家都没有被淋湿,为什么?(不在教室)
8、 如果明天你长了一双翅膀,你会做什么?(去医院)
9、 什么人冬天不怕冷?(雪人)
10、 今天早晨,老师手上的戒指掉进了牛奶杯里,为什么戒指没有湿?(杯子里没有牛奶)
11、 有一样东西,大家都不想得,是什么(病)
12、 你的左耳朵最象什么?(右耳朵)
13、 用西瓜和石头打头,哪个比较疼?(头)
14、 有一个老爷爷,人人都知道,但是谁也没见过,他是谁?(老天爷)
15、 能不晕车的最好办法是什么?(不坐汽车)
16、 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孩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老三叫什么?(小明)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12】
教学目标:
1、掌握儿歌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会用简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仿编儿歌
3、理解儿歌优美的意境,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多引导幼儿欣赏有关的文学作品。
物质准备:
1、下雨录音、律动《小青蛙》
2、提供荷花头饰、挂图、荷叶伞等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导语:小朋友们,我是荷花姐姐,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小青蛙,跟荷花姐姐一起去池塘里玩耍?(想)那我们就做好准备一起出发吧。
1、播放律动《小青蛙》,教师扮荷花姐姐,幼儿扮演小青蛙进场。
2、播放打雷下雨的录音
导语:哎呀,不好了,下雨啦,小青蛙们,我们快找地方避雨吧。幸好荷花姐姐带了几把漂亮的荷叶伞,快快快,小青蛙们,快到我的绿伞下躲雨吧!
3、录音停
导语:小青蛙们,雨停了,雨后的空气真新鲜,让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二、学习儿歌
1、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导语:刚才陈老师是荷花姐姐,你们是谁呀?现在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你们。
提问:刚才天气是怎样的?(下雨了)
雨点落下的声音是怎样的?(哗哗)
小青蛙用什么躲雨?(荷叶)
谁的绿伞借给了青蛙?(荷花姐姐)
得到帮助的青蛙心情怎么样?(很高兴很开心)
2、欣赏儿歌,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师:根据刚才的情景,老师画了幅很美的'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引导幼儿从上到下看图、意图)
老师还给这幅画取了个名字叫“借伞”,你们知道是谁的伞借给你谁吗?(荷花姐姐的绿伞借给了小青蛙)
还编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
(1)教师朗诵诗歌。
(2)教师教幼儿朗诵,提出要求:声音自然、好听,有感情
(3)提问:
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声好像在对荷花姐姐说什么? (谢谢荷花姐姐)
小雨点的“滴答滴答”好听的伴奏声是送给谁的?(荷花姐姐)
为什么要送给荷花姐姐?(因为荷花姐姐把伞借给了小青蛙,她帮助了小青蛙)
(4)老师跟孩子进行上下句对歌的形式来练习朗诵儿歌。
(5)分组朗诵,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
师:有哪些小朋友愿意用优美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儿歌?
(6)集体表演
三、仿编儿歌
1、提问:下雨时荷花姐姐还会把绿伞借给谁?(小鸭子,小蜜蜂等)
2、出示动物图片及背景,引导幼儿仿编,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交流。
3、分享仿编内容。
结束语:小朋友们都说得特别好,现在请小朋友回到教室,我们一起把想到的小动物画上去吧!
附:儿歌《借伞》
下雨啦,下雨啦!哗——哗
荷花姐姐的绿伞借给了青蛙,
青蛙乐得张开嘴巴唱歌,呱——呱-
小雨点敲着绿伞伴奏:滴答,滴答-----
大班语言领域教学教案设计【篇13】
活动目标:
1.听懂并乐意学说溧阳方言儿歌。
2.运用谈话、图谱、动作等方式记忆儿歌内容。
3.体验说溧阳方言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1(图1:尾巴;图2:老鼠;图3:数字“2”;图4:鸡蛋)
2.ppt2(分句儿歌图片)
3.儿歌图谱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用普通话和溧阳话师幼互相问好。
小结:在我们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话,我们叫做方言。溧阳话就是我们溧阳的方言。
2.尝试用溧阳方言介绍自己。
二、看看讲讲。
1. 出示ppt
这是什么?(尾巴)这可能是谁的'尾巴?为什么?
2.出示ppt:(老鼠)
(1)这是谁?溧阳话叫它什么?
3.出示ppt:(数字“2”)
(1)谁来当翻译,说说“2”用溧阳话怎么说?
(2)扩散:说一说2条尾巴,2只老鼠
4. 出示ppt:(鸡蛋)
一起用溧阳话说说“大鸡蛋”。
三、听听学学。
1.初步欣赏
这首儿歌有趣吗?哪里有趣?
2.理解内容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ppt图片,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的理解。
四、看看演演。
1.看大鸡蛋图谱记忆儿歌。
2. 幼儿自由练习。
3.集体表演。
4.欣赏其他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