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心得范文 >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

时间: 新华 心得范文

写心得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要怎么写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1

在夏风温柔的轻抚下,在鸟儿清脆的鸣啭中,我们一行人乘着画舫,来到了美不胜收的颐和园。

初入颐和园,我们就来到了清代最大的皇家湖泊——昆明湖。昆明湖如同一块在群山怀抱中的碧玉,无风时它像一块静卧着的玉石,有风时便起圈圈涟漪。湖中心有三个小岛,象征着蓬莱、方丈、瀛洲。远看三座小岛犹如三把宝剑直插云霄,近看它们就像碧玉盘里的三颗宝珠一般美丽。

接着,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十七孔桥。十七孔桥从东堤通至南湖岛,它是颐和园中最长的桥。顾名思义,它的桥身有十七个孔。这十七个孔洞不仅看起来美观,而且还可以在发水时疏通洪水。这就和赵州桥的孔洞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它们都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十七孔桥最精致的,便是桥栏上雕刻的那些小巧玲珑、活泼可爱的石狮子了。它们有的在把玩着手中的绣球,有的在妈妈膝下嬉戏玩闹,有的正呆萌可爱地思考着自己的“狮生”呢……真可谓巧夺天工啊!

后来,我们还到了那肃穆的万寿山、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

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出园的时间。走在回程的路上,我一边回味着颐和园中的那些景点,一边不由自主地心生感慨。这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颐和园,不仅是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更是令所有中华儿女们自豪的艺术瑰宝啊!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再次细细游历颐和园!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2

北京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风景秀丽的它,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皇家园林的美。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如镜的昆明湖。

微风轻轻拂过,湖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太阳照向湖面,湖面金光闪闪,五光十色,在湖面上,有几艘小船在荡漾,犹如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为一望无际的昆明湖平添了几分色彩。湖岸边,争芳斗艳的荷花尽情地绽放,一朵朵的荷花仿佛在说:“快来看看,我美不?”

随着三五成群的游客们走向十七孔桥,十七孔桥的桥头上有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狮子,并且这544只狮子,神态各异,姿态不同,看上去惟妙惟肖,每个桥墩上都雕有瑰丽的图案,这些图案美观大方,十分和谐,就连桥的里面都雕刻的十分古朴。

再往里走,就来到了长廊,长廊总共有一百多间,长廊的柱子上天花板上都刻有古代画家的名画,还有些提诗提词和人物,非常的生动。如果累了,还可以在长椅上休息一下,长廊两旁,百花盛开,粉的似霞,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绚烂无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美不胜收……

出了颐和园,我还久久沉浸在这园子的美当中,颐和园真真地让人流连忘返呀!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3

颐和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真不愧为皇家园林。

北京颐和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风景秀丽的它,向世人展示中国皇家园林的美。

我们刚进颐和园,一座极有园林特色的,由白玉汉石砌成的拱桥就出现在眼前:石拱桥护栏雕着许许多多的龙,栏柱上雕刻着一只只威武的,形态不同的小石狮子。经过石拱桥,便看见了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一个大湖,从高处向昆明湖望去,昆明湖就像一个寿桃。昆明湖,是一个人工湖,我想,那该要用多少人力物力呀!

昆明湖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湖水清澈,真令人心旷神怡。

在昆明湖的北岸是一条雕梁画柱的长廊,这长廊长达700多米,有1万2千幅画,并且每幅画都没有相同的地方。

走到长廊尽头,就看见一座倚山而建的阁楼--香阁。香阁是慈禧太后游玩颐和园,在颐和园休息的地方。那里红漆梁柱,金漆木雕,金壁辉煌,里面还有不少奇珍异宝。

最后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一个景点:苏州街。它是将江南民居生活浓缩到园内,苏州街环形而建,街的一边是古色古香的商铺,地是用花岗岩石建成的,另一边是水道,中间有小拱桥,好像回到古时。

颐和园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真不愧为皇家园林。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4

清朝末年,中国仿佛被无边的黑暗笼罩着,伤痕累累,苟延残喘,慈禧太后专权,她挪用了海军的一半来重建颐和园,并在后来将光绪皇帝囚禁在此园内。

行走在这规模庞大的皇家园林内,帝都遗存的斑驳在脚下掠过,一寸又一寸地被磨平。宫殿浮雕大都有些褪色,显露出岁月的痕迹。

累于在人群中穿梭,我在昆明湖边找了块石头歇脚。湖边很是热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川流不息,还有湖上不知名的鸟儿。享受着迎着湖面吹来的暖风,远处山上的佛香阁在朦胧的雾气和树木的掩映中,给人似近非近的神秘感。环顾湖周,大小楼阁林立,配合着横跨水面的玉带桥和游船轻拍水花的声响,给人以一种美感。

不远处林荫大道的尽头,便是当年囚禁光绪皇帝的“玉澜堂”。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在此,不得与外界有所往来。迈过高大的门槛,能看到屋内极少的家具,可悲可叹一代帝王竟然被囚禁于此,哪还有一丝皇帝的威严,仅存的只有荒凉,如此,怎能不叫外国人轻视我国呢?小小的玉澜堂虽然禁锢了皇帝的脚步,但怎能阻挡中国人骨子里的自强不屈?

与玉澜堂相比,慈禧太后居住的乐寿堂就多了几分祥和与奢华。清漪园内,被称为“败家石”的青芝柚屹立在园内,据说明朝太仆米万钟不惜代价想把这块石头搬入家中,却终落得个败家的下场。清朝乾隆不顾皇太后阻拦,执意将巨石搬入园内,但后来的清朝,不正是走向了衰败没落吗。这一块石头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讽刺啊!

昨日的皇家园林,今日的旅游胜地,颐和园承载了太多的荣辱兴衰。每一阵风吹过绿叶的沙沙声都哭诉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苍白无力的过去,一切都在警示我们“勿忘国耻”。

深吸口气,我踏出了颐和园大门。车行驶了好远却仍心有不舍,因为我在憧憬着灿烂辉煌的明天!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5

众所周知,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人说,如果你去北京而没有去颐和园,那你就不算去过北京,十·一长假,我们一家就来到了北京颐和园。

进入东宫门,仁寿殿、知春亭和玉澜堂就呈现在眼前,我立即被他们的外墙所吸引,尊贵的黄色、耀眼的红色和几只栩栩如生的龙组成了美丽的宫墙。

进入仁寿殿,一块硕大的石头映入眼帘。人们说它是一块神石,能够消灾解难,仔细看看,有些突出的棱角已被抚至平滑,像一件精心雕镂的艺术品。人们往石头下的水池里扔钱,然后许一个愿,这个愿望就会实现,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满怀诚恳的投了一块钱,许了一个愿。

仁寿殿的“神石”令我喜爱,而长廊上的壁画又令我叹为观止,一千多幅画,没有一幅画相同,没有一幅画要传达的意思雷同,我愈来愈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水平了,长廊那麽长,我都快累虚脱了才走出长廊,欣赏完近一千多幅壁画。

颐和园的美景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细细品味恐怕几年也看不够,不过这次我虽然只看了寥寥无几的景点,但是我对颐和园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算不枉此行了。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6

颐和园是国家5A级景区,它原名叫清漪园。占地面积为二百九十公顷,是乾隆皇帝为庆祝母亲六十大寿所建,后来被八国联军焚烧,光绪十四年又重建。

今天,我们乘坐画舫来到了颐和园,就是想看看这远近闻名的地方。刚进大门,我就看到了一座拱桥,这桥很拱,天知道这桥是怎么造起来的,桥的下面是一个半圆形的孔,这个孔和它水中的倒影合起来,就像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桥在平静的湖面上静静地躺着,像彩虹一样连接着两岸。整座桥显得很精致!

顺着小路往前走去,两边绿树成荫,柳树垂下了长长的枝条,一阵微风吹过,它们像小姑娘一样摇摆着头发,羞涩地看着我。游客们走累了,就坐在椅子上休息、乘凉,小鸟为他们唱着优美的歌,果然是度假胜地,真是人间天堂!

再往前走,就到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是仿造卢沟桥建造的,有十七个桥洞。走到桥上,会看到许多石狮子,有的狮子脚底下躺着一只小狮子,好像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有的狮子趴在石头上,仰望着天空,耀武扬威,好像天下为它独尊;还有狮子脚下抓着一个绣球,朝着天空大吼,好像在保卫它的家园。

过了十七孔桥,到了湖中心的小岛上,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门,门上有霄凌两个字,这座门五颜六色,画着各种花纹和龙,还有好几座门也是这种形状。接着往右走,就到了广润灵雨祠,这里面摆着好多人的祈福物品。除此之外,还有月波楼、澹会轩等建筑。因为颐和园真的太大了,听导游说要花一天半时间才能走完整个颐和园,所以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北京的颐和园真是个美丽的皇家公园。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7

下午,我们前往著名的颐和园,不巧,天气骤变,下起倾盆大雨,虽然打着伞,还是被雨打湿了衣服,感到有些凉意,爸爸赶紧买了一件简易的雨衣给我披上。

我们在东宫门下车,一下车就能看到一个高高的牌楼,正面写着“涵虚”两字,背面写“罨秀”两字,我不理解这两个词的涵义,妈妈说,“涵虚”两字大致是“湖波浩渺” 的意思,“罨秀”两字大致是指园林清幽。妈妈还说进了园子就会深刻体会到这两点。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我最感兴趣的是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那只铜制麒麟,只见它脚下踩着个球,身披一件金黄色的铠甲,昂着头,神气的站在那里,像一位英勇的大将军。导游告诉我们,这只铜麒麟是圆明园的遗物,原来有一对,是在火烧圆明园的时候,丢了另一只。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接着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只龙和一只凤。奇怪的是,凤的脚下踩着江山和玉玺,而龙的脚下却什么也没有。原来,是慈嬉太后故意这样做的,因为,一直以来都是龙在上,凤在下,她想让龙在下,凤在上,所以故意安排做成这样的。再往前走,我看到了以前光绪皇帝被慈嬉太后软禁起来的那间屋子,透过窗子我看到了屋子的正中央有三个大字,上面写着“景阳宫”可是,奇怪的是,这“景阳宫”的“景”字上面的“日”字少了一横,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景”字是太后故意漏掉的,是慈嬉太后想让光绪皇帝永不见天日。哎,母子都要这样争斗,看来在皇宫里真的只有权势,没有亲情了。看完了景阳宫,我们又来到了慈嬉太后住的屋子。只见屋子里到处都是一口一口的大缸。导游介绍说:“这里面原来都是装新鲜的南方水果,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闻香气的,而且每天都要换掉。”“哼,慈嬉太后也太浪费了!”我想。导游还告诉我们,就连中国的第一盏电灯也是在慈嬉太后的屋子里呢。

出了院子,眼前一亮,只见昆明湖水天空阔、旖旎动人,实在是美极了。在雨雾中,远处的十七孔桥迷迷蒙蒙,若隐若现,湖中岛也犹如蓬莱仙岛,显得有些飘渺。我们撑着伞沿着湖边漫步,也有几分情趣。可惜的是大雨磅礴,我们不能泛舟湖上,也没法登上万寿山,只走了颐和园的七分之一,实在太遗憾了。妈妈安慰我:“不要紧,等天晴了,我们再来。”想到下次还要来游玩,我又兴奋起来。走出大门时,我忍不住说了一声:“改天再见!”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8

自从学了《颐和园》这篇课文,我就对它充满了向往。今年暑假,我终于零距离领略了它独特的美。

走进颐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昆明湖。湖面上波光粼粼,著名的十七孔桥就架在昆明湖上,连接着南湖岛。桥墩上雕刻着许多石狮子:有的端坐着,似乎在望着桥上的游客;有的低着头,好像在聆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趴睡着,好像在懒洋洋地晒太阳……真是形态各异!

过桥向前走,就来到了长廊。这条长廊长728米,一眼望不到头,它一共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彩画,共有一万多幅,而且没有哪两幅彩画是相同的。彩画中绘画着《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一些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看着这些彩画,我不禁赞叹起画这些彩画的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半山腰上那座高大的八角宝塔形的建筑就是佛香阁。旁边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极目远眺可以看见颐和园的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朱红色的宫墙、碧绿的昆明湖、古老的城楼和白塔……

颐和园不愧是首都北京一颗璀璨的明珠!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9

颐和园原名叫清一园,是圆明园中最大的一个公园。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走过颐和园的大门,便见到了五彩缤纷的长廊,它长700米,分成273间。绿的桩,红的杆,横槛是各式各样的图画,人物、花草、风景,变化万千,古色古香,充满了诗意。

走完长廊,来到了层林尽染的万寿山脚下。抬头望去,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光彩夺目,金碧辉煌,耸立在半山腰。五颜六色却又不失庄重之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公元前,与皇宫融合了,那建筑便是佛香阁。下面是一排排熠熠生辉的宫殿,便是排云殿,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耀眼。

万寿山后便是游人如织的十七孔桥,它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建筑。柱子上是栩栩如生的小石狮子,神态生动,动作各不相同,十分惹人喜爱。栏杆下是一幅又一幅雕刻精细的画,有孔雀,有龙,也有各种人物花草。

十七孔桥下是一潭清粼粼、碧泱泱的湖水,它叫昆明湖。它蓝似天空,却比天空蓝得活泼;它蓝似大海,却比大海蓝得深沉;它蓝似泉水,却比泉水蓝得柔美。昆明湖的水,蓝得那么纯净,像一颗纯真的蓝宝石洒落人间。一阵微风吹来,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龙头船在湖面游过,好一幅画中才有的景象。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10

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带领你们到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观看。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蒋,你们可以叫我蒋导。

游客们,你们知道颐和园的历史吗?“颐和园”以前叫“清漪园”,既舒适又美丽,是清朝皇帝休息的地方。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偷取颐和园里的珍宝, 还 放火烧了颐和园里的大部分建筑物。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竟然从军队里拿出大量钱力、物力,于1888年,重建“清漪园”,并将此园改名为“颐和园”。

好了,游客朋友们,你们听完了颐和园的历史一定很想去看看吧!我们走进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北京有名的“长廊”。长廊长700多米,分成273间,每一件都有五彩的画,画上面的人物、风景、花草都各不相同,几千幅画没有一幅图画相同。

游客朋友们,再往上走就是万寿山了,抬头向上望,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物耸立在半山腰,大家还可以看到闪闪发光的琉璃瓦。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吗?这是佛香阁,下面有一排排金碧辉煌宫殿,那是排云殿。游客朋友们,我们不妨上山看看吧!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湖中心有一个美丽的小岛,大家走过这座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游玩了。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又叫十七孔桥。大家仔细观察,你们会发现桥栏杆上的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些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游客朋友们,我们本次的旅行到此结束,感谢大家对我这次导游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今天愉快的旅行,也祝愿大家今后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11

颐和园是北京之行的必到之地。

一进园门,我们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冬天,长廊边花坛里的花已不见了踪影,唯独长廊里的画还是那样灿烂多姿,有美猴王的故事,有水浒传的故事,有三国演义的故事,还有很多佛教故事,都画得美伦美奂,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下。我们往上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这就是佛香阁。冬天的佛香阁失去了绿树的掩映,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宏伟高大。大家登上万寿山,爬上了20米高的石基往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昆明湖好像一位睡美人,静静地躺在那里。那雪白的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光芒,有许多小黑点在它的衣服上跳跃、舞动!

我们顺着山路走下万寿山,来到昆明湖边。这时,哥哥提议去冰上走走,可大家看到冰面是透明的,有些担心。这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拉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从湖对面的冰上走来。我们马上问:“这冰结实吗?”老奶奶说:“十分结实,有一二米厚呢!”于是,大家才小心翼翼地走到冰面上。哥哥一到冰上,就身轻如燕,脚下像穿着冰鞋一样飞快地前进,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从来没有在冰面上走过,因此十分谨慎,像蜗牛一样前进着。刚想跑几步,脚上开始打滑,重心不稳,只得慢慢地走,不一会儿全身热乎乎的。

我们踏着冰面,来到了颐和园的著名景点十七孔桥下。这里人特别多,有的在滑小冰车,有的在玩冰刀,还有的竟然在冰钓呢!我们在桥下也玩了起来。

冬天的颐和园别有一番情趣!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12

颐和园是清代诸多园林中最亮丽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园明园毗邻,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我也慕名前来一睹颐和园的风采。

走进颐和园的北大门,第一个景点就是 “苏州街”了。苏州街列于宫苑之中,小巧玲珑,依山面水,宛如江南画般点缀在颐和园中,更衬托出颐和园的宁静典雅。张灯结彩的街道,古色古香的房屋,各式各样的茶楼商铺,正是苏州街的特色所在。

颐和园的特色还在于它的牌坊。在颐和园三步五步就能看见一座牌坊,牌坊上雕龙画凤,很是壮观。

在北园,还有一处十分有特色的藏传佛教建筑群。高大的围墙,宏伟的喇嘛寺,红白的完美结合,造就了颐和园中这一方风景。

乾隆皇帝十分热爱佛教,在园内建造了诸多的佛教建筑,佛香阁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南面是昆明湖,北对智慧海,八面玲珑。周围建筑围绕在它的两侧,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在佛香阁一层的大厅中摆放着一尊千手观音,观音面朝昆明湖,好像在说:“我会保护一方平安的!”

冬天的昆明湖煞是好看,阳光洒在湖面上,湖面像一面大镜子,照映着太阳,又像一颗宝石,是那么闪亮。

从佛香阁向南走,要通过一条长长的楼梯,从上往下看,曲径通幽,末尾处仿佛别有洞天。来到尽头,原来是慈禧太后的行宫啊!行宫内摆设十分精美,龙椅、花瓶、屏风,都不愧对“皇家”二字。

顺着长廊走,我开始注意到了长廊上的壁画。“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火烧赤壁”、“关羽千里走单骑”……一幅幅壁画活灵活现,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出现在我面前。

颐和园是中国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我们要去珍惜它、保护它,让它可以永世长存。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13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北京游玩。那里最让我留恋的是美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走进颐和园,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万寿山真峻峭啊!万寿山形状像个大桃子,听说是皇上为母后办寿才把山挖成寿桃形状的,起名万寿山。顺着石阶向上走,前面蜿蜒曲折,石阶的两旁是青翠的树林,精致的楼阁,别致的假山,还有游客的谈笑声。我和妈妈累得满头大汗终于爬到了顶峰。从山顶往下看,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啊!

从万寿山下来,来到了昆明湖。昆明湖真静美啊!我和妈妈坐着龙舟,欣赏昆明湖的美景。昆明湖像一面镜子似的,龙舟划过水面,不留一点痕迹,湖面绿得像一块翡翠。我坐在船上,微风拂过我的脸庞,使我心旷神怡。举目远眺,空中云雾缭绕,亭台楼阁倒映在湖面上,我好象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我把手伸进水里,水里很暖和。我一抓,竟然抓了一把水草,太有趣了,我向妈妈显示我的“战利品”,妈妈用相机把这开心一刻拍了下来。船上还有一个外国小孩儿,他兴高采烈地说:“beautiful,beautiful!”看,连外国人都对我们中国的美景赞叹呢!

下了龙舟,我们来到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真精致啊!这座桥一共有十七个桥洞,桥柱上有好多狮子,每只狮子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有的大狮子仰望天空,好像在思考问题;有的小狮子,可能太淘气了,被大狮子压在爪子底下;有的狮子像模特一样,摆好姿势让我们拍照……

走过了十七孔桥,我和妈妈在林阴小道上散步,两边的垂柳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梳理着她们美丽的秀发。这个大公园非常幽静,我们慢慢地走着,欣赏着,陶醉着……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就是一位格格,带着皇后在这里散步。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出口,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美丽的颐和园。

我爱美丽的颐和园,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14

今天我们去了颐和园,妈妈说这里是皇帝,主要是慈禧太后的后花园。

我们从南如意门进去的,我们先到了十七孔桥,这座桥为什么叫做十七孔桥呢,我来告诉你吧,那座桥又十七个孔,所以叫做十七孔桥。我们再往前面走了点就看见昆明湖,昆明湖的湖水清澈而又透明还很蓝很蓝,我似乎眼前全是蓝蓝的东西。我们走啊走,到了长廊。长廊是给古代的皇宫里的人走、玩、聊天的地方。

后面我们又到了乐寿堂,那里使慈禧太后住的地方,门前有两只仙鹤,两只鹿,和一个花瓶,都是铜的。往前走,就到了佛香阁,那里有一层层高高的楼梯,你站在楼梯的顶端,方圆八里之外都逃不过你的眼睛。登上阁后,阁前的石碑上写着,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的全园的构图中心。

阁内供内铜铸金襄千手观音菩萨站像,像高5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美丽又 庄严,熠熠生辉,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佛香阁是慈禧太后拜佛的地方。里面的千手观音,很多人在那里拜。这座建筑非常雄伟,周围还有其它建筑,有些是矮一点的白塔,后面还有一座众香界,但在高一点的山上,没有开放。真想去看看。我们从后面下来,看到有一条路去苏州街的,就到了北出口。

颐和园真是个好地方,风景优美,亭台楼阁,还有湖,就像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篇15

以前我只在书上看到过颐和园的景色,今天我可以亲眼目睹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园了。

我们从东宫门进入颐和园,经过仁寿殿,来到了昆明湖边。放眼望去,昆明湖晶莹剔透,湖水在清风的吹拂下微微泛起涟漪,再加上七月份正值荷花盛开之际,大片碧绿的荷叶衬着朵朵盛开的荷花,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我不禁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北京的昆明湖并不比我们杭州的西湖逊色多少。

再往前,就是著名的长廊了。长廊长700多米,一眼望不到头。红漆的栏杆,抬头往上看,每一横栏上都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人物、花草……什么都有,但没有一幅是一样的。我想这可能就是它的经典之处吧。长廊里坐满了游客,他们乘着湖面吹来的清风,观赏着昆明湖的美景,久久不愿离去。

走过了长廊就到了万寿山。一眼望去,万寿山满山是古柏苍松,佛香阁就在那里。佛香阁里面金碧辉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我们一直游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颐和园。但颐和园的美景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颐和园旅游心得感悟(内容格式1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6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