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
写心得可以促使人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的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怎样写才正确?接下来给大家整理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1
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内容丰富:有专家的理论讲座;课堂的互动合作;课堂听课观摩;课题研讨;课堂实践授课等等,这么丰盛的大餐,我们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通过这十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也更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下面就说说我这些天学习的一点点收获吧。
一、培训活动让我的思想意识得以提高
开班的第一节课劳文格副主任就跟我们讲:“要以空杯的心态来学习。”是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进步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更是一个真正的教师。
二、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与掌握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听李岳山老师和张国红老师的讲座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的解读与教材分析——学生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从中挖掘教材中蕴含丰富的资源、数学方法,还有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9加几的教学内容,既是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数的组成”通过复习得出新知“用奏10法学习9加几”,又为后面要学的“连加”作铺垫。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弄清知识点前后的内在联系,才能备好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同时,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三、培训活动让我知道互动与合作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听了朱咸晟校长的课及他的讲座,让我真正理解了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地“动”起来。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的互动、合作,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在练习中出示几幅分数图,问:你看这几幅图能联想到几分之几?生说时,可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这些分数,强调表示分子的手要放在上面,表示分母的手要放在下面。这样一来就把整个课堂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也开心。同时,这样的互动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及意义的记忆也很深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在参加这次教学技能培训后,我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接受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应该点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定尽我所能,学以致用。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不断地站在不同的高度上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让孩子们喜欢我的数学课堂,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数学老师。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2
经过几天的培训,我收获很大,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产生了很多疑惑,下面就简单谈一下:
一、谈收获:
培训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青岛版教材的特点:精心选取素材,构成“情境串”和“问题串”,把一个单元的内容串连在一起;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机地整合在“双基”的教学过程中,将评价过程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位老师对每册教材的分析,让我对每一个知识点及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每一个练习题的把握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以后自己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次培训也解决了我的很多疑惑,如果再用多一些时间来答复老师们的疑问,少一些理论的东西我想会更好。
二、谈问题:
我发现青岛版教材对于知识点的呈现不是很集中,练习中新题型太多;表现在很多知识点分布在课后的自主练习中。练习题类型不集中,太散;也就是说,一种类型的题不是顺序出现,而是交错出现,这样学生做起来,容易产生解题方法混乱,而不容易掌握新知识。而且有些题的设计不合理,看似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是情景图却不符合实际情况。课本情境太本土化,有些情境脱离学生认知,本土化主表现在,课本的很多情境都是以青岛本地的一些风景名胜或是特产来引入新课,还有一部分情境,是以学生对青岛的情感引入的,那么不是青岛本地的学生就产生不了这种情感,学习起来就没有很大的兴趣。还有一小部分情境,专业术语太强,学生不宜理解。
三、谈疑惑:
关于0的问题。0表示一个也没有,也表示开始或者分界线。那么2-0=2、0÷3=0,0×3=0这三个算式的意义还大吗?是不是可以直接让学生得出结论:一个数减去0得原数,0乘(或除以)任何数得0呢?学生都知道0不能做除数,老师给学生的解释是0做除数没有意义。那么0做被除数呢?把没有的东西来分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就是如果0能做除数那么0能做分数的分子吗,也就是说分数的分子能为0吗?
我的观点是:
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因此,分数的分子最小应是1而不能为0。
对立面的观点: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子,因为“被除数可以是0”,所以“分数的分子可以是0”。
试问:0除以5能等于0/5吗?
在五年级做的练习题中就出现过这样的判断题,那么到底分数能不能为0呢?如果不能为0,在以后学习分数的时候是不是要给学生指出这一点呢,或者在教材中直接指明?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3
20__年8月22日,我有幸去罗庄七小参加罗庄区数学教材培训活动,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也不具备教学专家那样的水平,还不能把课的所有内容原封不动告诉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说得不好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课,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老师讲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教师主要讲了六年级的《比例的性质》和《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内容也是设计的丰富多彩;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是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变化的关系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任课教师把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辙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次公开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或前后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四)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着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羽翼末丰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也祝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4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着力解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意见》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多种渠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五育”并举中健康成长。
见贤思齐,争做时代新人。实施“五育”,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培养树立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采取学生自荐、同学互荐,以及老师推荐的方式,选出一批优秀少先队员、美德少年,并上报上级参加评选。同时在全校开展以“新时代好少年”为榜样,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并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的入队仪式,引导大家见贤思齐,人人争当时代新人。
铭记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利用清明、“八一”、重阳节、国庆等时间节点,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清明节前后,可以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祭扫献花,礼敬英烈先辈,感恩幸福生活;“八一”前后,可以组织学生到人武部参观军营,增强国防意识,提升爱国主义情怀;重阳节,可以走进光荣院,看望慰问革命老前辈,倾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国庆节,可以开展升国旗唱国歌、观看红色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等。
弘扬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组织中小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进校园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邀请传统文化名家和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走进学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深深植入学生心田。
广泛参与,弘扬志愿精神。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培育美好心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围绕学校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等,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社区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亲情关爱、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少年到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及光荣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知识讲解、秩序引导和敬老助老、关爱儿童等活动,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勤于锻炼,丰富体育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不断丰富“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如,开展形式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开设多种体育项目,丰富“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为强健孩子们的体魄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通过举行校园运动会,将趣味项目和竞技项目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组织学生及家长参加马拉松家庭欢乐跑活动等,弘扬体育竞技精神,引领健康美好生活方式。努力创建运动特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勤于锻炼的好习惯。
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推动学校将“劳动光荣”的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集体劳动,选树“劳动小能手”典型,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和永恒主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在学生心中播种下“五育”种子,每一位学生一定会舒展新叶,拥抱美好与阳光!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6
“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数学作业?多年来,笔者潜心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着力探索颇受学生喜爱的集童趣性、适宜性、灵动性于一体的“三元素”作业设计路径,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能,提升学力。
一、趣——彰显作业设计的童趣性
“趣”,即童趣,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大元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心理,将枯燥乏味的作业设计成充满童趣的作业,主动融入多感官体验,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愉悦感。
1.沉浸式作业:突显作业的“诗情画意”
沉浸式作业,是基于新课程理念及教学内容,融合各种先进教学媒体,包含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的作业。沉浸式作业有利于突显作业内容的实用性、普及性和科学性,使学生自觉自愿沉浸在有价值的学习中,享受作业的“诗情画意”,心情愉悦地探索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作业效率与实践运用能力。
2.操作式作业: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操作式作业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由直观走向抽象,从直观体验上升到理性分析,搭建知识结构桥梁来促进知识的理解。这不仅是知识的运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可以使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探秘式作业:权衡作业的“与时俱进”
探秘式作业是针对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内容,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和发现的时空。这种作业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权衡作业的“与时俱进”并加以有价值的筛选。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还扩展了学科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未知、搜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宜——彰显作业设计的适宜性
“宜”,即适宜,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大元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基于学生立场,顾及各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作业的难度、数量、形式等方面,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满足感。
1.爬坡式作业:让作业难度收放自若
爬坡式作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基础,遵循“面向全体,兼顾特长,照顾学困”的原则,将作业难度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等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这改变了以往优等生做完了没事干、后进生做不了干着急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数学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发展空间。
2.弹簧式作业:让作业数量伸缩自如
弹簧式作业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发展要求,采用伸缩自如的形式,使作业数量适当、难易适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以弹性发展。对于优等生,可以减少徒劳的作业,甚至不留作业,让其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后进生,可以适当增加基础作业量,打好底子,拾级而上。这样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套餐式作业:让作业形式张弛有度
套餐式作业考虑到各层面学生的思维习惯、个人喜好、生活环境等因素,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以套餐的形式建立作业库,为学生量身定制形式多样的作业,让学生像选套餐一样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既让学生感到自信,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灵——彰显作业设计的灵动性
“灵”,即灵动,也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一大元素。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及延伸点,强化知识的结构与体系,启迪学生的高阶思维,自主建构数学概念,着力精准化提质,让学生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就感。
1.开放式作业:打破作业的“非此即彼”
开放式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等,设计一些问题或条件开放的作业,打破作业固有的标准答案的惯性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灵活应变的能力,使他们主动探索,独立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
2.关联式作业:寻觅作业的“藕断丝连”
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其知识内部的整体性、关联性十分密切。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出发,采用关联式作业,帮助学生在一定的知识系统中明确知识之间的勾连,实现结构化学习。
3.融合式作业: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融合式作业可以彰显数学作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别样之美。几个知识点的有机融合,往往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从而让技能在作业中形成、能力在作业中提升、思维在作业中培养。
综上所述,从“趣、宜、灵”入手,开辟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路径,可以使作业寓练于乐,融入多感官体验,适应个性化发展,着力精准化提质,彰显作业设计的童趣性、适宜性、灵动性,进而让“三元素”作业助力真正的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7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反复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座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2)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努力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自主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再次学习新课标的学习,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8
4月8日,我参加了保亭县数学教研室举办的为期一天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培训学习,通过夏井川教授对三年级下册教材的详细讲解,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就根据我自己这次的培训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得出有关结论。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一方面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教师指明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这次培训夏教授向我们分析了教材中的编排调整,以及改动意图,向我们阐述数学解题的多样性,建议教师们多鼓励学生用自己学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处理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解决问题都要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也要符合算理和数学逻辑,结合实际问题出发。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要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
总之,这次的培训收获良多,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弄清教材的编排,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钻研教材这是我们教师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精彩、更准确到位。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更符合儿童的特点。
新教材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生动有趣,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由原本教师的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更似儿童喜爱的课外读物,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小朋友被这些有趣的课题和漂亮的插图深深吸引着,对数学书简直是爱不释手.通过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做一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10
作业原本是教师学校日常教学的“小事”,但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成为了国家和社会关注的大事、要事。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如何立足“作业”,深化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一、在作业目标上,处理好“学科本位”与“学生立场”的关系
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作业,不仅要促进教学提质增效,同时需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
要从学科本位学生立场系统设计作业。对数学学科,要确保学科难度不超标、内容不超量。“双减”文件明确分类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总量。
在政策范围内,数学学科所能用的时间有了大致的范围,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该做怎样的作业?如何“少而精”,如何体现“能力为重,素养为本”?
比如:布置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作业。刚刚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的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张天孝主编对此特别有经验。他罗列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共369道算式。一般来看,16+7和17+6的价值难分高低。但是在他看来却不一样。像748×7这样的算式会用到进位加法算式28+5和49+3,但是不会出现28+7和49+8这样的进位加法。所以同样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有的只在加法当中用到,但是有的会在后续的乘法中用到,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业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在这369道当中会出现在多位数的乘法当中有60道。所以对于作业设计来说,要把力气花在刀刃上。
当然,不是做得越多、花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学好。在合适的时间内学习“少且重要”的数学才是数学课的理想状态。有时过多机械重复同水平的&39;练习,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甚至迷失好奇心,反而“熟能生厌”。
二、在作业内容上,处理好“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关系
华罗庚曾说:“学数学不做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在信息化的今天,要帮助学生找到“题海”已不是难事,难的是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成长的“题组”。“双减”文件明确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是要面向所有人。对于那些“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可以归为探究型作业。在“双减”之下,为什么还要布置探究型作业呢?
顾泠沅教授有一项研究,将认知目标及其对应能力表现水平描述为“操作、了解、领会和探究”的四层次框架。在组织的大样本区域小学数学质量监测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操作、了解类的目标达成度较好,而领会和探究的目标相对不足。
也就是说,我们常在低水平的层次高频训练,却在高阶思维水平层次低频发展。适当降低这种低阶思维水平的“高频训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更多时间去经历“高阶思维水平”的挑战,应该成为日常作业教学改进的方向。
探究性作业并不是每一课学习之后都需要设计,而是要对整个单元的数学教学目标充分解读,再根据单元的基础性练习内容剖析学生还需要经历怎样的思考过程,进而进行相应的探究性作业设计。
小学生的探究性作业,不一定要探究出一个新的重要发现,而是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去表达,去展现他们个性化的思考结论。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的面积单元,我们经过分析发现这一单元的习题已经把本单元需要落实的知识点和生长点都涉及到了。但是,课题组觉得还可以加强习题的开放度,以提升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设计了一个探究型作业:“画一画,说道理:一个平面图形,周长越长,面积就越大,有道理吗?很有道理,还是毫无道理,还是有一丢丢道理?请画一画写一写,说明白你的道理”。
学生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举例、画图,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不同学力的学生会有不一样的作品呈现,创新火花层出不穷,作品处处现惊喜。这是课堂教学和基础性作业做不到的。
数学家陈省身所说“数学好玩”,数学的作业也可以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的,不仅仅只是做题,可以阅读、实验、游戏、绘本、魔术、可以STEM、可以进行项目化学习。让数学因为作业的形式改变而变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
三、在作业评价上,处理好“作业批改”与“作品展示”的关系
作为日常教学来说,做好作业的评价,完成了批改,才算完成“作业程序”。“双减”文件对此也有细致具体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文件还特别提到:不能要求家长批改和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毫无疑问,批改作业属于教师的工作,“精选、先做、全批”是教师作业布置的基本准则,教师也不会要求家长和学生批改作业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但学生因此就放弃作业的“自我检查”,家长就对孩子的学业“放任不管”,这就是对文件的误读。任何关于学生成长的工作,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自主和家校合作形成的合力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作业的批改看结果也要看过程。老师批改的一个简单的分或者“×”,反映不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和收获,还会掩盖学生作业过程火热的思考、丰富的情感和真切的体验。在批改时,尽量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尊重。有时一句话,足以鼓励学生的斗志;一个符号,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一个图示,能激活学生的思路。
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也主张结合现实生活,要与其他学科跨学科融合。在作业设计和评价上也要与之相匹配,原本单一的“作业”从某种程序开始转向“作品展示”。“一次手工制作的学具”“一次精彩的成果报告”“一个创意的解题思路”“一次项目学习的成果”,用图画、视频、音频或实物作品
记录下来,都可以作为学生作业的作品。
如果我们保持欣赏的眼光,学生的每一份作业都是一件作品,哪怕是一道简单的习题。如在认识圆柱之后,设计“圆柱与长、正方体有异同之处?”这一问题。学生展现出了以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思考路径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要大胆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他们从来都不会让我们失望。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用毛线绕出一朵花、用小木棒搭出一座桥、用纸箱板造出一幢小房子……是数学项目组的作业,也是跨学科综合实践的作品,如下图。
数学课程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作业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人可以做不同的作业,要提高作业的差异化水平和个性化水平。未来,如果有信息技术的支撑,基于大数据的作业设计将会更智能,更能促进学生充分的成长。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11
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工作就要结束了,这学期我们小学数学教研组注入了新鲜血液。虽然本学期新教师较多,对于教学工作和学校事务性工作不太熟悉,但小学数学组的每位教师都是以认真、务实的态度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利用数学组学习活动时间加强新课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使教育工作始终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使我们的教育目标更加明确。透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只有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首位,抓住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学习过程中,透过第一阶段教学检测,全体数学教师对这个阶段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合所任班级的教学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教研、教学计划。
二、做好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工作,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扎实地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
2、进一步抓好备课、听课工作,完善备课、听课制度。做到及时评课或与上公开课的老师及时交换意见,使每位老师的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本学期每个数学老师都上了1节数学公开课,听课都在15节以上。
3、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状况记载,并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同时加强管理,杜绝学生抄袭作业现象,端正学生作业态度。
4、课后辅导、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采用的形式是统批、面批、学生互批、讲评等,每位老师还都利用中午午休及下班后的时间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有发展潜力的进行培优。
三、用心开展教研活动
本学期学校继续开展了由全体数学教师参与课堂大赛活动,大赛结束后教务处姜主任耐心和我们一齐评课是我们受益匪浅。经过这次活动以及评课活动,我们数学组的各位教师要秉承戒骄戒躁、虚心学习的态度用心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在内部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最终实现我们的团队实力和水平的提升。
四、用心参加教研活动状况
每次市级、区级的教研活动,本组教师用心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我们数学组教师用心多次走出去听课和学习经验。听课后能教师间反馈听课的感受,做到取长补短,改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模式。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在思想上要转变教育观念,把握课改脉搏,让学生乐意学、喜爱学数学。在研究中求发展,开展有效性目标性强的教研工作,让理论对实际工作的帮忙更为有效。不断加强教学实践,立足教材,丰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成绩。
教学常规中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二次批改的工作。总之,在本学期我们数学组进行了切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效果,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我感觉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下一学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12
夏日炎炎,汗流浃背。带着一份渴望的心情,我走进了小学数学培训课堂。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开展课改,那么如何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是摆在我们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数学是一门艺术,同时数学又来源于生活。怎样使数学课堂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呢?听了三位老师的讲座我找到了答案。
刘月兰老师的《对小学数学课评价的思考与建议》,她给我们作了精辟的&39;讲解与指导,让我们明白了评课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一个中肯的分析,她列举了很多案例为我们解答,为我们在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少走弯路
早就听说逸夫教育集团的郑献华老师数学深堂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听了他的讲座果然名不虚传,他的《数学课堂需要动静结合》的观点很有道理,他列举了许多案例为我们讲解了数学课堂中出现的许多突出问题使我终生受益。听课者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短暂的一天培训结束了,带着一份希望与收获,同时又增添了一份紧迫感与危机感,此刻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已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向名师方老儿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为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做到未雨绸缪。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13
曾经参加过许多教材培训会,但从未参加过这种形式的培训。
今天是x月__日———小学数学培训的最后一天,下午会议结束后看到教师们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由升起了一丝不舍。与其说是培训,倒不如说是盛会!
作为小学数学中心团队中的一员,亲身经历和目睹了台前幕后的点点滴滴。有全县教师的艰辛付出和领导的精心策划下,全县的教师这十几天来的付出,让我震惊!
记得第一次听说暑期培训时,我有些担心,老师们能认真地对待吗?会不会变成一种形式。我想有很多人会这样想。但经历十几天的培训,这种担忧早已荡然无存。老师们参与的热情,发言的积极,精心的准备,讨论交流的激烈的场景,让我无不为之感动。我在想这又源于什么呢?
这次培训然我有无数个没想到:没想到会场秩序是那么井然有序;没想到老师们学习的热情那么高涨;没想到老师们进步的愿望如此的强烈;没想到……曾经看到发言教师准备到深夜憔悴的面容,曾经看到老教师腰酸背疼不得已而站着听讲,曾经在深夜收到老师们发来的心得……
我在经历着,也在感受着,更在收获着……有种欲望叫做进步,有种信念叫做执着,我想每个人正是怀揣着这种追求聚在一起,这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这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在这次盛会中我们摄取着自己所需的营养,所以我们累并快乐着!
小学数学心得的例文篇14
读书笔记是大家平时在读书时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内容鉴赏,探讨主题,评论人物,评品语言或者读后感记下来,也可以摘抄下你感兴趣的精美语句,语段,词语。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笔记摘抄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老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老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语言有有声和无声之分,我要说的是有声语言,即老师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无声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数学老师的语言要准。
老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这句话如果说成“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学了。还有诸如“26这个数字”这样的话也不科学,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老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第二,数学老师的语言要精。
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地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老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时间。
第三,数学老师的语言要传情。
老师的语言应该象催化剂一样,深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知识基础之中,与其汇合,发生反应,从而启发学生的心智,振奋学生的神经,促其深入思考,这样的语言对学生才有吸引力,才能开启学生思维。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第四,数学老师的语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
师生之间需要一种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对话。“对话”不是“对答”。“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对话的质量表现为:或者增长见闻,或者增强技能,或者提高认识,或者升华精神。
总之,作为老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