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心得范文 >

观看电影《音乐课》的心得体会

时间: 徐球 心得范文

2024年观看电影《音乐课》的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写?电影《音乐课》大家看过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观看电影《音乐课》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观看电影《音乐课》的心得体会

观看电影《音乐课》的心得体会篇1

因为竹笛班几个孩子的成绩达标,关闭一阵的竹笛班可再次启动。就在周鸣老师轻轻推开音乐教室门的瞬间,满怀期待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涌入。这一刻,仿佛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而这些农村的孩子,可以借助竹笛这一乐器,踏上探索新世界的旅程。没错,前行,正因为有了目标,才能被赋予力量,才能拥有抗击挫折的能力,不至于迷途不返。

影片开场,一位身着光鲜亮丽的青年悠然坐于颠簸的三轮车上,镜头缓缓拉开,远眺之下,他犹如一个跃动的音符,镶嵌在广袤的乡间田野之中。随着镜头的推进,最终聚焦于天湖山小学的门牌之上,青年也随之驻足。此人,正是影片的主人公——周鸣,一位音乐教师。画面定格在他微蹙的眉宇间,透露出他此行并非心甘情愿。

其实,这一段拍摄得既真实又真诚。人之常情,试想,有多少老师在初入乡村学校,目睹如此艰苦的环境后,内心不会萌生退意,不会想要逃离呢?周鸣老师也不例外。为了早日离开,他选择开设竹笛班,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取得佳绩,从而离开天湖山小学。他带领着竹笛班的孩子,一次次克服困难,最终登上了演出的舞台,也因此获得了调任的机会。

观看电影《音乐课》的心得体会篇2

电影《音乐课》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成长、关于爱的电影。它以音乐为纽带,将不同的人生故事串联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魅力。音乐,在影片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心灵的慰藉。它能够跨越时空、跨越语言,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影片中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心弦,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从激昂的交响乐到温柔的钢琴曲,从欢快的流行曲到深情的民谣,每一种音乐都与剧情相得益彰,让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一场音乐的盛宴。这些音乐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美的享受,更让我们从中汲取了力量和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珍惜身边的人,去热爱生活。

除了精彩的表演和动人的音乐,电影《音乐课》还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思考。它让我们思考梦想的意义,思考成长的代价,思考爱的力量。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忽略了身边的人。而这部电影,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让我们明白,梦想是人生的动力,爱是生活的意义。

观看电影《音乐课》的心得体会篇3

许多情节如今看来略显陈旧,比如玛利亚非传统淑女的汉子格调,特拉普典型白马王子的高富帅模式,像极了近年东亚地区流行的偶像剧套路,而玛利亚作为家庭教师,遭遇特拉普家那群难以驯服、古灵精怪的孩子们,也可见到近年校园剧的影子,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它的魅力,重温过程中,发自内心的快乐油然而生,我始终带着愉悦的笑容,就同当年第一次观看它一样。为什么?因为影片散发的无穷正能量。

女主角玛利亚是名年轻的见习修女,宗教的熏陶和简单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她乐观、单纯的性格,前一刻还在担心无法胜任家庭教师一职,下一刻就YY一切都会好起来,并越想越开心,奔赴特拉普家的路上,甚至手舞足蹈跳起来,其夸张的乐天派性格,在很多人看来有点神经兮兮,为此修道院的修女们担心她的未来何去何从,初见时的特拉普上校更是觉得她是个惹麻烦的家伙,而正是她这种有些夸张的乐天派性格,让生活时时充满了正能量。

玛利亚选取用自己开朗的人生观去影响孩子,而非用死板的说教去管束孩子,如当孩子们情绪低落时,玛利亚引导他们多想想开心的事物,并用歌唱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用最简单的心理疏导方式,教育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情绪,很快孩子们就在她的带领下,得到了童年应有的快乐、简单,他们去郊游、去划船、去爬树,并一路高声吟唱,彻底摆脱了母亲过世后,特拉普上校军事化教育造成的沉闷家庭生活,孩子们的变化和玛利亚的生活热情,渐渐也感染了特拉普上校,让他最终走出了丧妻阴影,重新拥抱感情、拥抱生活。这完全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故事,因而感情、搞笑的部分即便略显过时也无大碍,这本就不是影片的主旨。

影片在最后时分主题升华,应对德国法西斯的强权威胁,特拉普一家毫不妥协,坚决拒绝为纳粹服务,最终在众人的帮忙下,翻山越岭奔向自由,一种追求和平、完美的正能量闪耀剧终。

不论是平凡的生活正能量还是高境界的世界正能量,在人类社会都永不会过时,和平时,我们应乐观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战争时,我们要坚定和平的立场,无穷的正能量是支持人类礼貌进程的动力,也是《音乐之声》经久不衰的秘诀。

观看电影《音乐课》的心得体会篇4

学习使人进步。在闲暇时看书、广泛阅读书籍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大休闲方式,自己也不例外。但大多是看报刊杂志、教育专著、养生保健之类书籍,却很少看音乐教育理论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同学向我推荐了《体验音乐》这本书籍。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著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著。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体验音乐》一书中提到“应该让学生像成年人一样直接进入音乐体验,进行音乐思考,由此将他们引入音乐的主题。”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感受和鉴赏音乐,培养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获得对音乐本质的理解与感悟,进而陶冶情操,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引导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是进行音乐联想与想象的基础。

在《体验音乐》书中,作者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均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律动、歌唱、乐器演奏,尤其指出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听音乐。在教学实践中,每当让学生跟着音乐课前律动时,学生普遍出现脱离音乐而无规律的“乱动”。对于学生体验音乐的方式而言,确实重点就是要强化良好习惯的培养,即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此外用肢体语言感受,通过舞蹈动作帮助理解音乐,创设具有感染力的情境等,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习起来兴趣盎然。

感谢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 感谢《体验音乐》,让我受益匪浅!

观看电影《音乐课》的心得体会篇5

前不久,老师在音乐课上为我们播放了音乐之片——《音乐之声》。看完后,我深有感触。

这是一个发生在战争时期的故事,讲述了年轻活泼的修女玛丽亚到退役海军上校特拉普的家中,照顾他的七个孩子。特拉普上校虽然冷漠严厉,但终究还是抵挡不住玛丽亚的纯洁善良,两人终于结婚,可惜刚刚渡完蜜月,他们的安静生活因被纳粹占领奥地利而破碎了。

全剧都有音乐贯穿始终,其中流传最广的几首经典音乐,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拉普上校演唱的无限深情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调皮可爱的孩子们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都已成为我记忆中最值得珍惜以及细细回味的艺术佳作。

正是因为这一曲曲艺术佳作,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能一直保持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没有对人物的猜疑,有的只是涟漪般的轻快。在这部影片中,观众所能感到的只是人世间那种最淳朴、最简单的友爱和挚爱之情,永远只是那轻松愉快的节奏!

8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