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六年级 >

《统计》数学教案六年级五篇

时间: 巧绵2 六年级

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统计》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统计》数学教案1

一、展示课前调查结果,全班交流汇报

1、谁愿意把你收到的有关人民币储蓄、教育储蓄及国债的相关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

2、老师也收集到一些这方面的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现行利率表 (2)教育储蓄 (3)国债、国库券

二、结合实例 探讨方案

同学们:你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为人父母者无不望子成龙。对于你们来说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习) 是呀,然而未来的教育花销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父母需要提前为你做准备。这节课就让我们运用储蓄的知识帮父母解决一个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实际问题。

1、首先请大家算一算,如果从小学毕业算起你大约还有多长时间才能上大学呢?

2、为了你们能顺利的走入大学校园,如果妈妈打算给你存10000元钱,供你上大学的话,你觉得从什么时间开始存?怎样存收益比较大呢?谁愿意说一说?(能说出你的理由吗?)

(1)独立思考,试一试。

(2)合作交流,议一议。

(3)再次汇报。

3、通过同学们的发言,看得出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明确以下几点(1)什么时间开始存,存期多长时间?(2)每一次存款的本金都是多少?(3)每一次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4)如果是教育储蓄的话,你还要注意每份录取通知书只能用一次,所以你一定要掐好时间。

4、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的算一算,到底怎样存收益比较大。每组的四名同学可以分别选择几种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便于对比。

预设方案:

(1)教育三年+教育三年 3377.24 0 13377.24

(2)国债三年+教育三年 3557.67 0 13557.67

(3)国债三年+国债三年 3740.53 0 13740.53

(4)教育六年 3456 0 13456

(5)国债五年+教育一年 3684.68 0 13684.68

(6)国债五年+教育一年+定期半年+活期 至少3906.99 0 至少13906.99

(7)国债三年+国债三年+定期半年+活期 至少3963.74 0 至少13963.74

5、那么,现在你能给妈妈提出什么建议?你的根据是什么?

三、实际应用 巩固练习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利率3.87% ,到期缴纳利息税5% 。

银行存款定期一年利率5.22% ,到期缴纳利息税5% 。

国库券定期三年利率3.14% ,到期不缴纳利息税。

李叔叔在银行存款50000元,定期三年。如果是你,这50000元你怎么存?到期后能比李叔叔多取回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存款才能获得的收益,初步了解了合理理财。希望同学们帮助父母设计存款方案,并把你的理由讲给他们听。

《统计》数学教案2

一、复习分段整理数据

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懂题目,再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1)是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比如可以每统计一个数据之后把该数据做一记号

(2)交流统计结果,检查自己做对了没有

(3)交流自己统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问题,其他同学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办法

最后要提醒学生注意检查的习惯:数据提供的是20个学生的记录,那在后面的表格中,也应该要有20个“合计”,否则就是遗漏或是重复了。

看统计好的表格,说说你从这表格中读懂了哪些信息?

二、条形统计图:

1、看图:

出示第2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

回答问题一:这一周的用水量,哪天,哪天最低?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回答问题二:怎么评价一周的用水量呢?(一般可用用水总量或是平均每天的用水量)想一想:哪种方法更清楚?怎么求平均每天的用水量呢?请你算一算

算完后问:有没有哪天正好是这个平均数“9吨”的?

从条形统计图上看一看,它在整体中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不高不低)

从这份条形统计图中,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

2、画图:

出示第3题。先请学生说说各类食品具体所指,按要求分类整理,制成统计图。

完成统计表后继续完成条形统计图,注意不要遗漏了制作时间和直条上的数据。

比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说你认为它们各有什么好处?

(统计表能清楚地反映各类数据

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各类的具体数据,还能清楚地看出各类之间的多少关系,更加的直观。)

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出示第4题。判断3个游戏规则:

1、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三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让学生说说是否公平?为什么?

(1和2都有3次出现的机会,是公平的。)

2、正方体的四个面写“1”,两个面写“2”。“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

(1有4次出现的机会,2只有2次,是不公平的。)

3、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朝上的数小于3甲赢,否则乙赢

理解“否则”:小于3的只有1和2,否则就是指剩下的3、4、5、6,有4个,所以是不公平的。

小结:像这样的游戏要判断是否公平,主要看什么?

(决定输赢的次数是否相等)

四、思考:

小明和小刚同时各抛一枚硬币,这两枚硬币落地后如果朝上的面相同,算小明赢;朝上的面一正一反,算小刚赢。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的时候,适当板书:

正正、正反;反反、反正有2次出现是一样的,2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是公平的。

《统计》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红球和黄球的个数相等时,任意摸一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会是相等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红球3个 黄球3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装有3个红球的袋子

(1)谈话:如果从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一定摸出红球)

(2)往口袋里加入3个黄球,如果从这样的口袋里摸一个球呢?(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

2、揭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会不会发生难以确定,只能说具有可能性。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摸球。

(1)猜测。

(出示上述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透明口袋)

谈话:不看球从这个口袋中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出以后把球再放回口袋,一共摸40次。猜一猜,红球和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自由猜测

(2)验证。

谈话: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做?(摸一摸)

①明确活动要求。

谈话:摸前先把袋中的球搅一搅,然后不看球从中任意摸一个,摸出后进行记录,把球再放入口袋中,如此,一共摸40次。

②明确统计方法。

提问:怎样能记住每次摸球的结果呢?

以前我们用过哪些方法来记录?(画“√”、涂方块…)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引导说出画“正”字的方法)

怎样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呢?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相出示“摸球结果记录表”,向学生介绍。

讲解示范:一画“一”表示1次,1个“正”字表示记录5次。

红球

黄球

③明确分工。

谈话:活动时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帮助,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工活动。

④活动体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

①各小组交流汇报统计结果,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

② 提问:统计的结果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吗?我们再将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同样多,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一些,有的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少一些)如果继续摸下去,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会怎样?

讲述:这就说明从装有3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会和摸到黄球的会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摸球结果的?你觉得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好不好?(记录简便、整理迅速)记录之后我们又对数据作了怎样的处理?(填入统计表)可见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实验和统计得到了什么结论?(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内化交流。

1、抛小正方体。

教师出示小正方体,问:知道小正方体有几个面吗?在6个面上都写有数字,小组成员仔细观察有哪些数字?各出现了几次?

如果把小正方体抛30次,那么“1”“2”“3”各字朝上的次数会怎样呢?

验证。

明确活动要求: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抛小正方体,并记录朝上数字的次数。

在小组内明确分工。

活动体验:学生先分组实验,再统计结果,填写下列表格。

朝上的数字123

次数

归纳。

各小组汇报统计结果,教师将数据填入下表。

朝上的数字

123

合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提问:仔细观察统计表,统计的结果和你估计的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

反思。通过这一活动,你又明白了什么?为什么1、2、3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讲述:根据合计栏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那么抛一次,向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这三种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相等)

三、拓展深化

谈话:如果要在装有红球和蓝球的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相等,可以怎样放球?

学生各抒己见

谈话:为什么可以这样放?(因为红球和蓝球的个数相同,所以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蓝球的可能性相等。)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小组讨论,再展示交流,说说想法。

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统计与可能性

3个红球 3个黄球

当口袋里红球与黄球一样多时,摸到红球与黄球可能性是相等的

《统计》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六、品牌电视事例,课堂延伸

《统计》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重点难点:

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投影片。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收集数据,统计表。

师:我们班要和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 姓名、性别。

② 身高、体重。

③ 兴趣爱好。

(1)调查表。

为了清楚地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种个人情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身高/cm 体重/kg

最喜欢的学科 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最喜欢的图书 长大后最希望做的工作

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特长

① 填一填。

② 用语言描述清楚还是表格记录清楚?

(2)统计表。

为了帮助整理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你认为用统计表记录数据有什么好处?你对统计表还知道哪些知识,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做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① 条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出各科数量的多少。

② 折线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③扇形统计图。

特征: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

(2)教学例题。

①认真观察例题中的图表。

②指出各统计图的名称。

③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如:从扇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

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什么是平均数?什么是中位数?什么是众数?

(2)出示例题。

身高/m 1.40 1.43 1.46 1.49 1.52 1.55 1.58

人数 1 3 5 10 12 6 3

体重/kg 30 33 36 39 42 45 48

人数 2 4 5 12 10 4 3

①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如果在全班学生中任意抽取一人,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下可能性大还是39千克及以上可能性大?

a.找出中位数和众数。

b.计算平均数。

②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③你认为用什么数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4题。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