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六年级 >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

时间: 秀媛 六年级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68-77页

二、教材分析:

《认识比》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学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过,设置了多种情境图。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够发展对除法与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比的性质、比的应用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和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能够发展学生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及其它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要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六、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在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三角板一副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比

课件出示例1问:图上有什么?(2杯果汁,三杯牛奶)想一想: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牛奶比果汁多一杯;果汁比牛奶少一杯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板书:2÷3=

3÷2=

小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来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新内容——认识比(板书)

2.自主探究,认识比

(1)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

(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

(3)揭示比的意义。观察屏幕上的几个比,想一想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想好以后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分数就是除法,比与除法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问:比的后项能为0吗?

不能

(4)课件出示

3.自主练习,应用比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70“练一练”1、2、3

4.拓展延伸,感受比

你听说过“黄金比”吗?黄金比的比值约等于0.618。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比应用于造塑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因此,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找找看吗?

5.课堂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5=()14=()25=()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你试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例如: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6题。

2、练习二的第8题。

3、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的第5、7、9、11题。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第63页例13

教学目的: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加深学生对两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积算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1.口算。

3825204450904515

5138407720809018

2.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36)458689)720924)7632

3.笔算。

7)7563)310

问: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

二、独立是做,研究算法

1.学习例13:出示283527=

(1)学生独做。

(2)学生说出算法。

(3)讨论那种方法正确。

(4)教师总结算法:当求出商的百位数以后,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13比除数小,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连系学过的知识想:余下的13个十,被27除不够商1个十,要在被除数十位上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练习十四的1---5题。

1.第1题,让学生填书后集体订正。

2.第2题,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第4题,请1名学生口算。

为了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特设计算医院练习题诊断。

129

71)728656)5492

71494

18645

142

44

板书: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例13:283527=105

105

27)2835

27

135

135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运算,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计算,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课堂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2+9÷318÷(12-3)

2、将上题中的数据改为分数,问运算顺序怎样?

3、问: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1、出示例1

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人上黑板,集体说解题顺序。

2、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

3、教学例2

出示例2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口答、老师边板书边提问。

指出:这道题在把除法改为乘法后,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所以我们在混合运算时,每一步计算时,都要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能用简便算法的一般用简便算法。

4、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2题

问:应用了什么定律,要怎样计算?

指出:在除法转化成乘法后,要注意有一些题可以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这节课学习了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谁来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怎样?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十一第1~3题的第一行,第4、5题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简便运算上,基本上同学们还是掌握的不错。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

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3、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   6/30   12/18   14/56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3、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引出新课。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

教学比例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含有国旗的四个情境图,由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意义的教学。

2.比例的基本性质。

先介绍组成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项、内项、外项;分别计算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发现两个乘积的关系;再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发现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教材首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解比例,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教材只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则由学生自己完成。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引出正比例的意义,说明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体积和高度叫做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把正比例的关系进一步抽象概括成(一定)。

教学正比例图像。教材直接呈现例1中体积与高度的正比例关系图像,再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反比例的意义。编排思路与例1类似。

(三)比例的应用

1.比例尺。

教材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

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应用方程求实际距离。

综合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学校操场的`实际长度,画出操场平面图。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材呈现了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等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教学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3.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

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编排思路与例5相似。

【单元教材分析】

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

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教材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

【课时数】

比例(11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训练学生认真审题,能够选择合理简便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第74页第1题。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125 0.3 0.5 0.6 0.25 0.75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以上各题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们已经知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已知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先把小数化成分数,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简单?

提问: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

提问:分数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简便,但这种做法只有小数能够被分数的分母除尽时才最方便,一般情况下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把小数化成分数来做比较简便。)

(二)学习新课

以上这些计算方法是我们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

(板书课题: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小组讨论: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比较简便。)

(2)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通过试做,体会一下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简便?

(3)订正,并且说说这种做法有什么好处?(因为计算分数乘、除法时,有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所以,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1)审题:例5与例4有什么不同之处?(例4是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例5是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想一想,做这道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a.运算顺序;b.选择合理恰当的方法。)

(3)小组讨论:这道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算简便,还是把分数化成小数算简便?(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比较简便。)

(4)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

(5)订正。

(6)小结:我们把题目中的小数都化成了分数,这样在乘除过程中,有时可以先约分,使得做起来比较简便,同时得到的是一个准确的结果。

(7)如果计算的结果允许取近似值,也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进行计算。在本册教材中,一般要求只取两位小数,这种算法在现在电子计算机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社会里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大多数电子计算机都是用小数来计算的。请你用这种方法试做这道题:

≈5.2÷3.2-1.67×0.7(注意:这一步用“≈”)

=1.625-1.169

=0.456

订正此题,并且教师要强调:如果计算的结果允许取近似值,才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小结。

两位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1)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又怎样计算简便?

看书质疑。

(三)巩固反馈

采用分小组巩固练习的形式。

1.用题板做练习,大面积反馈。

举题板订正,再把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不难看出,第二种方法更简便一些。所以解题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如数的特征、运算符号等决定怎样做简便就怎样做,故在掌握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还要灵活运用。

2.互相帮助:1,3,5组同学做题(1);2,4,6组同学做题(2)。之后,同桌同学交换检查,指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学生掌握检查的方法,并养成检查的习惯。

教师出示正确答案,哪组的同学都做对了就给予表扬。

3.全体同学齐做。

把题中的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13×0.56-16.24÷3.5

=7.28-4.64

=2.64

(四)课堂总结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

一、知识扩充

(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20__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师:当我们来到银行的时候,不但会受到存款员的热情接待,而且会拿到一张存款单。存款单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在填写的`过程中一起总结好吗?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利息”、“利率”的概念,并设疑“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呢”?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时间 × 利率。)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公式,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存入银行的1000元,整存整取5年,年利率3.6%,到期时可获利息多少元?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师: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20__年。(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生总结:税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1-20%)。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效果预测: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

1.奉献。

五年一班的张华同学在20__年1月1日把积攒的12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二年,年利率2.7%。她准备把到期后的税后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到期时她可捐钱多少元?

2.理财。

你有压岁钱吗?以小组为单位核算一下,如果把这些钱存起来,你们想怎样存?会得多少税后利息?你们准备怎么使用?

3.帮助。

李大爷认识到了存款的益处,所以决定把自己的1万元存入银行5年,面对“国债3.6%”、“定期3.6%”、“活期0.72%”三种选择,他该怎么办呢?你能按获得利润的多少为李大爷提个合理化建议吗?

4.介绍小知识。(教育储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的三组生活习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效果预测:学生喜欢智慧的挑战,对学以致用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他们一定会用智慧的眼光解决习题中的生活问题,同时在教育储蓄的感召下,进一步感悟党和人民的期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10】

【教学内容】

绿色出行。

【教学目的】

通过计算,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我们一起

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已知量?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学生:

①__年末汽车数量;

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

③__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0.16kg=7939200千克=7939.2吨

7932.2×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

6915.2×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才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检查,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6.讲解第106页阅读材料“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绿色出行

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距离:

20÷60×45=15千米

小明爸爸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

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公顷怎样表示?

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观察图

(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引导得出: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小学六年级教育数学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

板书: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2题。

第五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0页的'例5和例6,完成练习三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新授。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的第7—9题。

87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