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那么关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小组讨论: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2、小组内观察书中P16页的13幅图形面积。
3、你是怎么知道的,用哪种方法判断的?
4、汇报:1=3 2=5=6 5+6=8 1+3=4=7 9+10=11=12=13
5、判断方法:直接比较法、平移法、数方格法、拼凑法、割补法。
(二)练习:练一练P17
1、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1一样大?(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2、 3题(用拼凑法来判断)
3、 4题(用割补法来判断)
(三)总结
四、板书设计
比较图形的面积
直接比较法
平移法
数方格法
拼凑法
割补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是按照学生自学的形式开展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图形间的'关系,能判断出图形面积的大小。但用的方法最多的是数方格、平移和割补,学生掌握的情况一般。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课题:
《统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二册第七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2.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完成统计图表。
3.在统计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图表中反映出的数据关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给以解决,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与同伴交流思想。
5.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知识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关系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小桶、小红旗、旗座、玻璃珠
教学过程:
(课前交待插红旗的个人成功体验与小组团结协作!)
一、大象生日事例,巩固统计认识
1、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入课
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那天吗?生答
今天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动物园里正准备给一位小朋友过生日。他是谁啊?(直接入课)
这么多的客人,他们正给大象胖胖唱生日歌呢。我们也一起来吧!(一起唱生日歌)。(营造气氛)
2、统计客人数量,完成统计表
让我们找找,都来了那些客人?(学生指出,老师点出来形成象形统计图)
数一数各有多少?师课件填表。
3、问题与解决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提出问题,再解决。
二、摸珠子事例,教学可能性大小
1、介绍游戏做法
(投影仪投影)游戏方法;游戏规则。
裁评方法:做得又好又快。
2、小组玩并做好统计,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巩固统计图的记录方法
3、结果分析,导出结论
请一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图表,你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次数最多?)再看实物论证。
再次发言,引导形成结论意识。
小组同学根据图表,推测哪种颜色球的多少,再实证。
三、水果事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提出问题
老师有一个水果店,卖了这几种水果(课件出示)。
你喜欢吃那些水果?生答
好的!大家到时来的时候,老师请客!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调查一下,把你们喜欢吃的水果都记下来?
2、学生调查
小组活动,完成统计表格。
3、学生发现情况,解决问题
根据你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现在生意特好!我呢,就想再进一点水果?你认为现在可以去进点什么水果才是最好卖的?
四、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统计呢?
班上的同学,看一看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统计学校的老师,知道学校是男老师多还是女老师多!
看看什么东西好卖!(市场调查,进货)
天气调查,帮助农业生产!
比多少!
…
五、学习情况事例,就地挖掘教材
1、统计学习情况
学生清理小红旗的面数,完成数据收集。
完成统计表(课件)
2、学生发现
你可以看出什么?
3、教师总结
六、品牌电视事例,课堂延伸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测量活动”这一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在教室里进行测量活动的一个情境。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课桌等物体来进一步感受体会小数的意义。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学生将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通过活动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这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学习有关小数的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生通过近四年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的测量方法,因此,本节课知识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板书课题)。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我们的课桌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学生测量后汇报:
小组1:长6分米,宽45厘米。
小组2:长60厘米,宽45厘米。
小组3:长6分米,宽4分米5厘米 。
……
(师板书记录)
(二)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结果,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生1:三个小组的结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结果不同,而是单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见,因为三个小组使用的单位不同,所以我们一眼看不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只有将他们的结果化成同一个单位才能看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
师:这个同学的意见很好,同学们想一想长度单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还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师:请同学们用“米”为单位表示出课桌的长和宽。
(小组内讨论活动)
交流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宽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们用厘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宽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质疑)课桌的长怎么一个是0.6米,一个是0.60米?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所以小数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写,就像我们过去学习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巩固应用
师: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然后把测量结果填入表格。(师每组发一张表格)
名称
测量结果
用米作单位
长
宽
长
宽
长
宽
(学生立刻投入到活动中去,气氛活跃)
活动完毕,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纠正错误,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1.称质量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同学们掌握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现在同学们在小组内用天平称一下数学课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来。
(生自由活动,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小组1:数学课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师: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1:我们认为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是一样的,因为1千克=1000克,数学课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其他小组表示认同)
2.猜体重。
师:大家来猜一猜我的体重是多少?
(生争先恐后的猜测)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
师:告诉你们吧,老师的体重是58千克300克,谁能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出来?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我觉得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学得很快乐。
生2:我不但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知道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生3:我知道了无论是长度单位还是质量单位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颇有感想:
1.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比如:“称质量、猜体重”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拓展运用。
2.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知识的自主构建。
3.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紧凑,教师角色定位较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关系,由学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点评
在这节课中,教师注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
1.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比如:在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中不必告诉学生单名数。复名数等词语。
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和探索的全过程。
3.在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四(1)班54人、四(2)班55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本册教材重、难点
重点: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认识。
四、教学措施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
(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
(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4、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2、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混合加减运算。
3、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课时:
1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书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运用拓展
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讨在此处键入公式。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为什么?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
2、学生试着解释这些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研究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4、35页的例2、例3、例4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本节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历,在生活中感受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大量的感性知识与数学活动,抽象、概括、提炼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使学生明确小数的数位名称及数位顺序,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从而达到巩固小数意义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的构成及小数各位上的数的含义。
2.掌握小数的读法与写法,会读、写小数,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小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正确地说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计数单位。
教法与学法
1.采用的教法是直观演示法、情景体验法和点拨法。从表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设计层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具体的学法是合作讨论法、尝试与体验法、练习法,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生活情景引入:同学们,有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你们愿意帮忙吗?小红和妈妈逛超市,但她不认识价格表。(课件出示播放超市物品与价格)
观察物品价格,指名说一说。(结合学生回答板书:5.98、0.85和2.60)
超市里的.这些标价有什么共同特点?
揭示课题: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都是用小数来表示的,这些小数该怎样读写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课题)
【品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激趣引入:
抢答题:地球上长的最高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抢答,猜测长颈鹿的身高)
出示教材第34页的情境图,学生读图,找出数学信息,教师板书小数。
【品析:这样的导入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要学的愿望,同时又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具体数据。】
故事引入:今天一大早,熊二就吵着要吃蜂蜜,熊大告诉它,只有回答出它提出的几个问题才会有蜂蜜吃。你愿意帮助熊二吗?
1.读出下面各数。
234 7093 31 10000 38950 0.7
2.回忆一下: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什么?(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整数的计数单位依次是什么?(一<个>、十、百、千……)
3.导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熊二顺利拿到了蜂蜜。你知道吗,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数的数位顺序。
【品析:由学生喜爱的动画故事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复习了整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为研究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观察教材第34页例2的主题图,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师生交流后,板书1.8、5.63、12.378)
(2)观察并思考:这些小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这些小数是由哪几部分构成?
小结:像1.8、5.63、12.378……这样的数都是小数,这些小数都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
(板书: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提问:小数点左边一位是什么位?计数单位是什么?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一位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讨论: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
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1、 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 2、三角板对比的
板书:直角等于90度
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锐角 小于90度
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钝角 大于90度
2.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
3.读一读,平角、周角。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 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平角
你们想当魔术师吗?
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
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 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
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生按顺序展示后,教师板书:1周角=4直角=2平角=360
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让学生试着用活动角转动周角,画周角,然后,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齐读周角的特征,再齐读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三、进一步感受平角、周角。
伸出一条胳膊。旋转平角、周角。同桌互相转,展示转。学生评价。
四、补充钝角范围
师:老师有个问题,180度,360度都比90度大,但他们不叫钝角,再平角上展示活动角,活动角的一条边,在0度90度区域形成的角是锐角,在90度180度形成的区域形成的角是钝角,请学生说一说钝角比谁大?比谁小?
生回答后, 板书:而小于180度。
五、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周角、平角。
互相说,展示说,评价。
六、巩固练习.
1.游戏,用纸扇摆角,同桌说角,老师摆角,考同学说角
2.判断:⑴平角是一条直线,⑵周角是一条射线,⑶一个周角等于四个平角,
3.抢答题:⑴从小到大排序:直角、钝角、平角、锐角、周角,⑵从大到小排序:直角、钝角、平角、锐角、周角。
4.再出一个难一点的题:(要求说清理由)
1=752=? 3=? 4=?
七、总结
你们知道了平角、周角,现在让你扮演角色,平角、周角,做个自我介绍吧!
板书设计:
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 周角
比90角小 比90角大 1平角=2直角=180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2、掌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下列两个数:
4000004000000
(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答。
2、在○里填上“>”“<”或“=”。
988○1000765○489566○581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导入:刚才,我们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回顾,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5。
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
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
2、独立思考,完成排序。
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比较和排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比较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进行必要引导。
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三个数都是六位数;再比较位,位大的`数就大。
追问:如果位相同,又该怎么比呢?
生答: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数就大……
方法二: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37>30>25,37万>30万>25万
5、数的改写。
(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
提问:第二种方法可行吗?在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时,要先做什么?(将三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追问: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比较方法,提问:两种比较的方法相同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比较更简便。
(3)小组讨论:怎样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组织交流汇报: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4)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6300000000=()亿
7000000000=()亿
7700000000=()亿
()亿>()亿>()亿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先比较大小,再说说大小比较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按角的特征)
2、教材简析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对三角形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学习了角的分类和线线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自然的引入。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会给三角形进行分类,辨认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在三角形分类的的操作讨论活动中,总结、区别这些三角形的特征。
3、能举出三个以上在生活中见过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4、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区别、总结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
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课件出示)
①锐角、直角和钝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
有边,角,顶点。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基础。)
3、揭示课题
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我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
(板书:三角形分类)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二)实践探究 活动验证
1、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1)学生先是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探索分类。(事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袋:一张表格和一张彩色卡纸)
①学生根据表格对这12个三角形进行观察,再填表。填完表格,再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就能容易地进行分类。
②把分类的结果贴在彩色卡纸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
锐角个数
直角个数
钝角个数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分别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说说自己的分类依据。
(3)展示学生代表作品,学生互评。
(4)师小结归纳(边把分类依据板书出来)
(5)鼓励学生给自己分类的三角形取个名字。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增强学习的信心。
(6)引导学生对三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得出相同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2、游戏巩固
老师在一个袋子里放三个三角形,分别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对于露出的这个角是直角或钝角的时候给予肯定,露出的角是锐角的情况是不能确定角的。答对者,就把里面的三角形送给他。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并对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相同点、不同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指导学生根据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1)请按边分类的同学说出分类的理由。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三角形的边,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2)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在哪也见过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应用 提高技能
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示一些动手操作的习题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技能。
(四)全课总结 梳理知识
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什么事让你开心?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体现了新课标评价的多样性,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三角形分类
按角分 按边分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 有一个角是钝角 有两条边相等 三条边都相等。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口算
25+75 12×4 16+4+23 25×4×2
35+25 60-24 18+22 100-25-10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规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计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示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72-44+85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00+30-16
38+65-45
120-80+72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冰天雪地”情境图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师:“照这样计算”表示什么?
师:想想,怎样列出算式?在小组中说说你的算式的解题思路?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 6÷3×987
(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两种解题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道算式的解题思路)
师:说说综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开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并引导学生今后尽量采用综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综合算式,就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注意递等式计算的格式。)
师: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设计意图:教学中选择解决实际问题,是为了避免将四则混合运算题视为单纯的计算问题,产生数学与日常生活无关的错觉,造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则混合运算帮助解题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们改写成综合算式。
150+33=183 183-75=108
274-52=222 222+63=285
200÷4=50 50×3=150
28×2=56 56÷7=8
判断并改错。
155-34+46 240÷40×3
=150-80 =240÷120
=75 =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结思维。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2
【学情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所带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本班的特点在于数学优秀学生比较突出,数量比较多。但数学后进生面积较大,成绩比较落后。数学学习习惯较稍弱些,表现在书写质量、书写习惯、听课习惯、思考习惯、完成作业习惯等方面。本学期教学将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数学思维拓展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二、后劲生情况分析
从整个上学期的学习评价来看,所带的班优秀率(分数在85分以上)为71.4%,虽然没有出现不及格的现象,但相比之下成绩在90分以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细心,总想偷懒,拖拉作业等不良习惯。但是这些学生头脑灵活,学习后劲足。本学期首先还是加强他们的学习习惯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布置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天性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推荐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布置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布置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布置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实验、推算、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培养学生数感,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受到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计算器、作业纸、数学书;
教师准备:
大米(100粒5份)、1千克大米一份、天平、卷尺、第三张表格图及下面的算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经历估计——验证的过程,借助时间体验一亿有多大。
师:这是作业本,老师数一数1、2、3、4、5、6、7、8……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作业本,你估计要多长时间?(学生估计3小时、5小时、24小时……,师板书)
师:同学们估计得怎么样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议一议:怎样能够得到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呢?
小组讨论。(数100本、50本、20本……作业本的时间,再推算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
实验: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数本子,数50本,老师记时。
数50本作业本大概是40~50秒,学生得出数100本作业本大概需要80秒~100秒的时间,从中取一个中间值大概90秒。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推算一下数一亿本作业本所需要的时间。
(课件出示下表)本数时间(秒)90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上表。
师:通过推算我们知道了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是90000000秒,这段时间长不长?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把9千万秒换算成多少年呢?(先把秒换算成分,再换算成时,最后换算成年)出示书上的算式: ( )÷60=( )分 ( )÷60=( )时 ( )÷24≈( )天 ( )÷365≈( )年(学计算,并保留整数。)
师: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
小结:
数一亿本作业本,有的同学估计要……,而实际结果却将近要3年的时间。在这三年里,我们有没有去掉吃饭时间,有没有去掉睡觉时间,也就是说不吃不喝不睡不停的数下去要3年哪,同学们,看了这个漫长的时间,你有什么感受?(一亿实在是太大了、数一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太长了……)
三、再次经历估计
验证的过程,借助长度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课间老师经常发现同学们喜欢手拉手一起玩,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会有多长呢?(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必回答)
师:凭空想象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头道羊岔吧,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不长,老师告诉你,这条公路全长大概是1千米。想一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有没有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那么长呢?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这样的长度?(学生估计2个、4个、3000个……师板书)
小组讨论:怎样能得到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呢?(测量5个、10个、10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推算出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测量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各组组长上来,每三个人一组负责测量,注意方法正确。
其他同学在走廊上手拉手站成一行,站得要又快又安静。
(实验收集数据。实验时注意,从第一个同学的手指尖量到第10个同学的`手指尖,并推算出十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概12米。)
师:刚才我们测量出10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概是12米,下面我们就可以进行推算了。
(出示表格,师生一起推算)
人数10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00长度(米)12120再算一算,这个长度有几个从学校到头道羊岔的公路长?
出示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20000000÷1000=120000 (个)回过头来比较学生估计的数据与实际数据,再次感受一亿的大小。
四、总结方法,指导学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的方法,先估计再推算,最后比较,了解了一亿有多大。)
师:你们会用这样的方法再次体验一亿的大小吗?五、拓展研究大数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借助重量体验一亿的大小。
师:观察一下你们的桌面,看一看我们还可以借助什么的研究来了解、感受一亿的大小?(用天平称100粒大米的重量,推算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学生说说怎样用上面学到的方法进行实验。
分组实验:
学生用天平称100粒大米的重量,得出大概是2.5克。小组合作推算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并用千克作单位,与刚才的估计进行比较,进一。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将图形分两次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
认识沿斜线方向平移的困难
教学方法:
观察、课件演示、讲授等方法
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出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雪橇、滴水、缆车等),回忆是什么数学知识。
2、说说下图分别是怎样平移的。
(1)、重点解决平移的方向
(2)、重点让学生回顾平移的距离是怎样确定的。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演示。
(3)、说说火箭图是怎样平移的?
小结:在平移时要考虑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板书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下图
(1)、先指导学生认清原来的'位置和最后的位置。
(2)、思考,可以怎样移动,沿什么方向?
学生汇报,使学生认识到可以向下移动,再向右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再向下移动。
(3)、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平移。
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情况。
(4)、学生汇报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并请他们结合作品进行介绍(注意体现不同的方法)
(5)、了解全班学生完成的情况。
教师小结,并以电脑演示:可以先确定一个点,接着将这个点向右平移6格,连成图形,再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一次移动后的图形向下平移4格。
(6)、思考除了以上两种平移的方法外,还有别的平移方法吗?
教师在图上介绍沿斜线方向平移,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困难。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观察,认清原来与后来的位置,然后尝试解决。
反馈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方法,进行演示。
再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怎样平移?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画图,然后请学生在电脑上介绍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必要的补充和指导。
核对答案,并进行订正。
3、解决实际问题
(1)、思考,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什么地方用到过平移的知识?
引导学生回忆平行线的画法。
让学生根据的平移的知识画出指定距离的平行线。
思考,在画的过程中,谁在平移?
(2)、先指导学生认识必要的方向、路名,然后请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平移才能回家?
哪一条路线,老师会走的多一些呢?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猜测。
四、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对于平移,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掌握的怎样?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教学重点:
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我们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
一、讨论中理解
60÷4+2×3
60÷(4+2)×3
60÷(4+2×3)
通过学生的计算,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这一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
二、尝试中规范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先减再乘最后除
32 × 800 – 400 ÷ 25
(2)先除再减最后乘
32 × 800 – 400 ÷ 25
(3)先减再除最后乘
32 × 800 – 400 ÷ 25
规范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
三、质疑中发展
航模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合唱组有8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先让学生观察这道题,再思考从题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航模组的男生有8人,女生6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合唱组有84人;)
要想知道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首先要知道什么?
(合唱组的人数和美术组的人数)
美术组的人数题中直接告诉了吗?美术组的人数应该怎么做?
(没告诉,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的两倍,列示8+6=14 14×2=28)
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算式84÷28=3
如果列综合算式84÷(8+6)×2对吗?(小组交流)
反馈:不对,因为(8+6)×2是美术组的人数,所以这里要用中括号。
学生独立完成算式,后讨论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四、巩固练习
下面的运算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订正。
36+65÷5-20
=100÷5-20
=0 ( )
320÷[(24-16)×4]
=320÷8×4
=40×4
=160 ( )
48-(36+350÷50)
=48-(36+7)
=48-43
=5 ( )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计算方法,推导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运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
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其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复习任务。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
1、学生看课本47至55页,看看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自己看课本,把主要知识要点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讨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板书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三、达标训练。
1、我会填。
(1)动车组列车每小时可行250千米,记作();小明每分钟走60米,记作()。
(2)347×26的积是()位数,积的个位是()。
(3)在○里填上“﹥”“﹤”或“﹦”。
170×40○17×400 94×280○94×300 73×305○305×71
2、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与350×47的积相等的有(),A、(350×2)×(47×2)
B、(350×2)×(47÷2)C、(350÷5)×(47÷5)
(2)在一道乘法算式,如果两个因数都乘5,积乘()。
A、5 B、10 C、25
3、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17×46= 508×36= 670×50=
4、我们学校有448人去旅游,门票每张19元,用元买门票够吗?
5、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60千米,花了6小时到达目的地。返回时,司机加快了速度,只用5小时。
(1)甲城与乙城之间有多远?
(2)返回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你们掌握了哪些知识要点;对你有什么收获?
2025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7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17、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
解答:5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