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一年级 >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

时间: 启权 一年级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1)

教学内容:

3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②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和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使学生经历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口诀规律,寻找的记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若干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小猴吃桃情境图。

师:贪嘴的小猴子想要吃桃子,它该怎么办呀?(生:爬楼梯)

师:瞧,楼梯多高呀,小猴子爬一会就累了要休息一会,(课件演示小猴子爬前3段楼梯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休息的楼梯上的数字分别是3,6,9

生2:上面的数字是3个3个往上加的

生3:楼梯上的数字依次增加了3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下一次小猴子会在那个数字休息呢?

生1:12

生2:9+3=12,所以应该在数字12休息

师课件展示

师:12里面有几个3呢?

生:4个3

谁愿意上台来数一数?(请1名同学上讲台指给大家看,同学们齐声读出:1个3,2个3.3个3,4个3。)

师:接着会在数字几休息?它里面有几个3?

生1:12+3=15,15里面有5个3

师课件展示

师:多完整,谁能像他一样清楚完整的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展示猴子上楼梯过程。

生1:15+3=18,18里面有6个3。

生2:18+3=21,21里面有7个3。

生3:21+3=24,24里面有8个3。

生4:24+3=27,27里面有9个3。

师:小猴子终于吃上美味的桃子了。现在请仔细观察楼梯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1:依次增加了3。

生2:后一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3。

师:也就是说,这组数字都和数字几有关系?

生:数字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3个乘法口诀。师板书课题:3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兴趣是的老师,通过有趣的小猴吃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猴爬楼梯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小猴休息的数字都是3个3个往上递增的,楼梯上的数字和3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下一步编制3的乘法口诀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小组活动摆一摆。小猴每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摆一个三角形,再上3节楼梯休息一次,我们就再摆一个三角形,然后根据你摆的三角形的个数和所用的小棒的根数,完成统计表。

学生活动交流,根据课件摆小棒,并填写统计表。

活动结束请几名学生汇报统计结果,师引导学生总结出:1个3是3,2个3是6,3个3是9……

师: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2和5的乘法口诀,现在就请大家试着自己编出3的乘法口诀,编完后同桌之间交流,看看你们谁编的更合理一些。

学生活动,编制3个乘法口诀,老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学生编制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完善。

请3名学生汇报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学生点评。

师: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生:9句

看看你编制的口诀和老师的是否一样?师课件出示3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

师: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从第3句分开,前2句的“3”在后面,后面几句的“3”在前面。

生2:结果满十的没有“得”字,没有满十的有“得”字

生3:从上往下看,结果依次加3;从下往上看,结果依次减3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掌握了得数的变化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记忆口诀。比如老师忘了“三五”是多少,怎么办呢?

生1:它的前面是三四十二,给十二加三是十五,所以三五十五

生2:也可是想三六十八,十八减三是十五,这样也能得到三五十五

师:你们的方法真不错,现在就用自己的方法快速记住3的乘法口诀吧!

学生自行记忆后齐读口诀两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独立的编制3的乘法口诀,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和创造,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想法,全班交流寻求最合理的口诀形式。在此过程中,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练习巩固

1、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填空将口诀补充完整,使进一步熟悉有关3的乘法口诀。

2、摸石头过河

将乘法口诀和计算相融合,在计算表内乘法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用到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掌握3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3、列示计算,并说出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4、解决问题

一条小船可以坐3人,25人要坐船,8条这样的小船够吗?

先让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5、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故事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和交流的过程中。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联系,不但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全课总结

师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和反思,也是对知识的再次复习巩固,提高了学生的梳理知识脉络,总结知识要点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结果。

2、理解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3、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知识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思想。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看哪位同学学得快,掌握得好。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问题,再计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师提问:每个式题各含什么运算?是什么式题?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在练习本上计算结果。

订正:(1)3600 (2)295 (3)800

教师说明:

小数的这些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并向学生说明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1、初步尝试。

出示例6: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学生默读题目后,指名让学生说出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把这道题做完,教师指名板书计算过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订正答案后,教师提问

(1)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每个数目都是小数吗?是什么式题?

(2)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你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进行类推。

计算下列各题。

(1)72×0.81+10.4 (2)7.06×2.4-5.7

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在订正答案时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订正:(1)68.72(含有乘法与加法两种运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与减法两种运算,先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板书: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意图:本环节利用迁移,让学生将整数的运算顺序类推到小数,尝试完成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复习。

教师提问:我们在学习整数乘法时曾学习过几个运算定律,谁还记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贴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问学生:乘法交换律中两个数的范围是什么?结合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分配律中三个数的范围是什么?(这些数的范围都是整数。)

2、观察讨论。

教师用投影出示两组算式,学生口答结果,然后教师用○将左右两组算式相连。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算式,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一样?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将得出如下结论

①三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

②第一组是把两个相乘的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与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一样。第二组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相等,与乘法结合律一样。第三组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与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求和,结果不变,与乘法分配律一样。

③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教师提问:我们分别比较这三组算式左右两侧的式子,哪一个式子在计算中更为简便?(第一组写成竖式,右边的比较简便,第二组不明显,第三组左式比右式简便。)

3、教师小结:通过观察讨论,我们发现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并且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更简便。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意图: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每组两个算式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等关系,并且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同样可以使一些计算更加简便,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应用了哪个运算定律。(填在书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计算下面各题。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师巡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存在问题。

3、判断对错。

(1)50.4×1.95-1.9 (2)3.76×0.25+25.8

=50.4×0.05 =0.9776+25.8

= 25.2 =26.7776

全体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出错误原因。

4、应用题。

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种西红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计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订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运算顺序错误。改正:(2)计算错误。改正

50.4×1.95-1.9 3.76×0.25+25.8

=98.28-1.9 =0.94+25.8

=96.38 =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学意图:

本环节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分别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与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这两部分知识进行巩固。其中第二题的六道计算题,各题目计算结果小数部分位数较多,除了注意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3)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5-46练习九1-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数学小资料:

1、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于1631年(距今三百多年)在其著作《数学之钥》(clavis mathematicae)中首次以“×”表示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

2、在五百年前,有一位德国数学家,叫魏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了一个竖,成为“+”,他用这个符号表示增加的意思;他又在加号上去掉一个竖,成为“-”,表示减少.兄弟两个就诞生了.但是“+”和“-”正式被大家所公认,用来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是从1541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的,以后逐渐普及,沿用到现在

教学策略:

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

教学步骤:

一、口算。

12+24= 36+6= 42+14= 32+16= 15+25= 35+10=

复习加法的知识。+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号,它是怎么产生的。加号前面的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也叫做加数,算出来的结果叫做和,表示两个加数的总数。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加法算法:2+2 表示什么意思,2个2相加

2+2+2呢, 3个2相加

2+2+2+2呢 4个 2相加

2+2+2+2+2呢 5个 2相加

这组加法算式与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加数都是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有2个或者2个以上。

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总数的意思。

如果这样的2有50个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写?2+2+2+2+2+......

全部写下来会很麻烦。所以古代的数学家,想了个聪明的办法,把这样的加法算式改写成新的一种算式,哪个小朋友知道,你来介绍下。

2、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把加号改成乘号“×”,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把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

2+2 写成乘法算式是 2×2 读成 2乘2

2+2+2写成乘法算式是 2×3 读成 2乘 3

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 2×4 读成 2乘 4

2+2+2+2+2写成乘法算式是 2×5 读成 2乘 5

3、拓展深化。50个 2相加呢?写成乘法算式是 2×50 或者 50×2,因为得数都是 100。所以都可以写。

4、归纳乘法的意义。把几个几相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有什么好处?可以把写得很长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很短的乘法算式。

那么 2+2 写成 2×2,有简便吗,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长的算式有简便的意思。

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不能,因为 2+3表示 把 2和 3合起来的意思。不是表示几个几的意思。

三、下面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能的话请说出乘法算式

3+3 4+4+4 5+5+5+5 6+6+6+6+6 7+7+7+7+7+7+8 3×2 4×3 5×4 6×5

(不能完全用乘法算式来写出,可能会有写出 7×6+8当然要表扬了。)

说说这些乘法算式的意思, 2个 3, 3个4,5个4, 6个5,()如果学生说成是3个2,4个3,4个5,5个 6也可。)

12×2 表示什么意思,13×3

14×4

15×5

16×6

17+18

四、归纳小结乘法的意义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求总数的意思

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法的有的算式比较长,乘法的算式比较短,有比加法简便的地方,乘号与加号的样子也差不多,是把加号转一点过来的意思。所以说古代的数学家也很聪明的,把加法与乘法的相差不多的关系通过符号表达出来了。

五、生活应用

1、小朋友最喜欢去公园玩了,游乐场里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结合今天上课的内容,说说这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吗。

(1)摩天轮上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怎么算,用乘法怎么算。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激流勇进有几个小朋友?

(3)过山车上有几个小朋友?

(4)把几把小椅子?

2、通过摆小棒来说说乘法算式。

摆 3个 五角星用了几根小棒,摆 4把 小伞呢,摆 6个 三角形呢。

3、说说生活中的乘法算式。

如每个人左手有 5根手指头,2个手共有几根手指头?

教室的电风扇 每个有 3块转板, 5个电风扇共有几块转板?

每个盘里有 4个苹果,6个盘里有几个苹果?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乘号,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的联系和区别,知道了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 1-4做在书上。

八、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放在教学乘法口诀的前面,是很重要的一堂课,但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讲理解乘法的意义比较困难,乘法的数学思想也是比较难建立的。我们高年级的老师在测试小朋友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会把“算2个3相加的总数是多少,”用“2+3”来算,他们多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有加,有总数,就是做加法,也就是说小朋友是从文字来认识建立算式的。而不是从数学思考的`角度来做题目的。说明二年级的小朋友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建立是比较肤浅的。如何帮助二年级的小朋友建立乘法的意义,如果单从文字到文字,从算式到算式恐怕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在设计时考虑到把数学文化结合进去,通过对加号与乘号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因为人类孩童的认知过程也就是人类最初的认知过程,总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实际上升为理论的过程,所以让学生通过对加法符号改写成乘法符号的过程,来促进儿童对数学学习兴趣和热爱。再通过对加法和乘法的比较中来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从复杂到简单来体会乘法思想的精髓。最后从生活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模型,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和应用。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让学生体会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44=

33= 51= 35= 54= 55=

3、把下面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3+3+3改写---------------------------

5+5+5改写---------------------------

2+2+2+2+2+2 改写---------------------------

4+4+4+4+4 改写---------------------------(为什么这个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

那像4+4+4+4+3这样的式子呢,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例5,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 ②3x3+2 ③3x4-1 3

3、全班讨论交流。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怎么来的?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掌声表扬!

(像3x3+2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乘加算式。)

(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4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减1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样掌声表扬!

(像4x3-1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乘减算式。)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

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吗?同学们真棒,像②、③这样的式子,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你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写出来,你们真的很棒!。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5、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四)闯关游戏。

师:乘加、乘减算式比连加算式来得简便,只要你看懂了图意,知道算法,便能很快地列出正确的算式了。现在老师就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了,进入我们闯关游戏的第一关。

1、P58做一做、1(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2、口算题(体现乘加、乘减算法)

3、P58的15题。

4、我会想

小华有4本故事书,小丽、小刚和小华的同样多;小强有5本故事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故事书?

第一种方法:4 + 4 + 4 + 5 =17(本)

第二种方法:34 + 5 =17(本)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①3+3+3+2=11(个)(连加)

②3x3+2=11(个)(乘加)

③3x4-1=11(个)(乘减)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会分步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复合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题关键找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白皮球图6个、花皮球图18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能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24-20=4(个)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1、学习例1【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同时板书: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同时板书: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同时板书.

(1)读题.(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继续演示课件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

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比较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3、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布置作业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

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教师: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学生:正在摆筷子。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1:小兔正在数有几根筷子——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

学生2:桌子上摆了8双筷子,小兔的手里还有1双筷子,一共有9双筷子。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教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

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

教师: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7双筷子有多少根,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

(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

(2)小组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2=4

2+2+2=6

2+2+2+2+2+2+2+2+2=18

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写,写后展示:2×2=42×3=6……2×9=18

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

(板书:2的乘法口诀)

教师:2×2=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结果是4。

(板书:二二得四)

教师: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学生试说,并交流。

(板书: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

教师:请同学们听一听:“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

学生:第二句。

教师:从2×5=10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忆,我们不再用“得”字,直接说成“二五一十”。试着说说2×6=12……2×9=18的口诀。

学生试说并板书。

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

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都是“二”。

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

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诀。

3、教学例2

教师出示滑冰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出:2个小朋友一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

教师:你能用乘法来计算吗?

学生:2×4=8。教师: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学生:用“二四得八”。

教师:还有别的乘法算式吗?学生:4×2=8。

教师:这个式子用哪句口诀算?

引导学生说出:还是用“二四得八”。

4、深化理解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摆一摆(每次摆2根小棒),边摆边说乘法算式和口诀。

(2)游戏:对口令。同桌两人合作,第一种玩法:一生说口诀的前两字,另一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第二种玩法:一生说乘法口诀,另一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学生活动略。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1,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编1,2的乘法口诀,那么3的乘法口诀呢?课后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五、板书

2的乘法口诀

2+2=2×2=4 二二得四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34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设计意图]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根据图形列出乘加与乘减算式,初步体验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能力目标:了解算式各步的含义,算式的意义。

3.情感目标:能够用乘加乘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数学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

教学对象:

小学二年级

教学重点:

从图形中列出乘加与乘减算式

教学难点:

乘减的认识

教学准备:

幻灯片、教案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那么你一定能根据1个乘法口诀写出2个乘法算式,我们一起试试看!大家举手回答。(出示PPT)

(生答)注意点明:四四十六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师:看来大家对口诀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秋天到了,我们的苹果熟了,说出苹果上算式的得数,算对了,苹果才能摘下来!举手回答!

(生答)

二、传授新知

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的苹果都摘下来了。秋天里,不仅苹果熟了,小熊地里的玉米也熟了。我们去小熊的玉米地里看看,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有4个玉米杆。

师:哦,也就是说,一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这是1个3,有4个玉米杆,就是?

生:4个3。

师:那么根据同学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玉米?

师: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一下小李提出的问题!在本子上写出算式。

生:3+3+3+3=1234=1243=12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式子吗?

(生答)

师:你们都列对了吗?列对的举手!好!那我们继续看看小熊地里发生了什么故事!玉米一天天成熟了,小熊把一个成熟的玉米掰了下来。大家看!现在这个玉米杆上有几个玉米?

生:2个

师:那么你能解决小熊的问题吗?现在一共有多少玉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列好的请坐好,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做好了!

(师巡视,寻找学生典型作品)

(呈现学生成果1,教师先展示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做法。让学生首先理解算理,同时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向学生呈现假设原来最后一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而现实只有2个,多加了1个,要减掉。的数学思维。)

师:除了这种做法,你们还能列出其他的式子吗?

(呈现学生成果2,教师选取乘加、乘减分布运算的作品,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从3+3+3=9转化为33=9,加强学生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加法与乘法的阶梯式联系。)

师:大家真是太聪明了!同学们,刚刚我们用了2步解决了小熊的问题,2步麻不麻烦啊?

生:麻烦!

师:那么你能列出比他跟简单的算式吗?

(生做)

(呈现学生成果3,33+2=1134-1=11,第一,此时学生已经能够理解算理以及乘加、乘减的由来,需要锻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的能力。第二,还需要进一步锻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思维。让学生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乘加、乘减算式怎样列出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此环节要进一步让学生发现乘加乘减综合算式与前面两种算式的区别与联系,发现综合算式比较简单方便。)

师:同学们,看着两个算式33+2=11,34-1=11,他们与我们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式子既有乘法,也有加法减法。

师:同学们的眼睛雪亮雪亮的,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这种有乘有加的算式称作乘加,那你们猜猜有乘有减的算式称作什么?

生:乘减!

师:同学们真棒都快成为数学家了!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乘加乘减!

师:好!看大屏幕,小熊的玉米地里又有一个玉米成熟了,小熊把它掰下来了,现在这个玉米杆上还有几个玉米?

生:1个。

师:那么,请你列出乘加乘减算式,我们比比看,谁列的式子又快又正确!

生:33+1=10

34-2=10

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规范学生的表达,理顺学生的解题思路。)

师:列出这2个式子的同学骄傲的举起小手给大家看看!你们真棒!

三、巩固练习

师:明天就是中秋节了,这次我们来到了旅游景点的停车场上,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停车场上一共有多少小汽车?

(此处,直接出示图片,不必模拟小汽车开走了两辆,让学生直接看图列出乘加、乘减算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师:那么你能求出现在一共有多少小汽车吗?自己静静的思考一下,举手回答,怎么列乘加、乘减算式!

生:2x4+2=10

3x4-2=10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一会找人起来说。

生:2x4+2=10先求前两排一共多少辆车,再加上最后一排的2辆。

3x4-2=10假设原来有3排汽车,每排4辆,而实际最后一排只有2辆,多算了2,所以减去2辆。

师:都会了吗?我们做个题试试好不好?(出示PPT)

师:同学们,屏幕上一共有多少个圆形?

生:4X4+3=19

4X5-1=19

师:各部分表示什么含义?

(生答)

之后做题!

四、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相信大家肯定收获不少,那么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9)

一、课堂教学

“活学活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努力营造人文色彩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鉴于课改教材,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体验数学,注重合作交流的意识,我决定实施有目的预习新课,再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己设计问题,合作解答,再针对不同的课时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扬弃”和“继承”相协调,目的是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做到“提前3分钟候课”,“下课铃响不拖堂”等教学校长在课堂常规方面提出的各方面要求。

二、教案更新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在数学的教案格式上,进行重点改革,由原来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程序中的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巩固练习,反馈教学,检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更新教学目标为思想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程序更改为问题情境引入、探所新知、应用新知、巩固所学、综合运用、探究创新、课堂反馈、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在教案上,根据学校课改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层次性,教案设计为:基础课教案和综合拔高课教.适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备课上,体现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的团体精神。按照学校的要求提前一周备课,备学生、备教学内容,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了解教材内容的层次性,更深的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实现教案的创新化。

三、总结教学

争取拿出一部分时间品味教学,更新和梳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坚持写教学日志,积极主动的投入课改,探究课标,领悟课改精神,立意创新,改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由教育者向教研型教师转变。坚持写作,坚持和学生沟通教学,和同行沟通教学方法,改变陈腐的教学观念。更新和摒弃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现象,钻研教材,定格不同教学内容的教法,定位教学,化有形于无形。

四、教学辅导

在教学中,有很多同学不能一次形成技能,针对知识点模糊,对知识的理解不通透,不能全方位的理解知识的现象,有效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做配套练习,巩固所学,拓宽知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充分驾驭知识。辅导学法,引导学生在练习巩固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清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现问题的主要方面,一点即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改掉教学中舍不得现象,相信有舍才有得,抓典型中的典型题,典型题中的典型矛盾,遵循学校领导所提出的注重辅导,有效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通过生活实际,抽象出数学知识,靠拢数学知识点,建立可行的数学模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和空间想象及应用数学意识,数学中这样的题型比比皆是,教育学生留心做过的题型.实现课改,导向生活,贯穿于生活,与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求接轨。

六、批改作业

本学期作业全批全改,并做到及时批改。针对数学的学科特点,批改作业的同时,及时找学生促膝谈心,导向方法及思想,弥补作业中存在的不足,鼓励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欲 望。

七、教学反馈

学习一单元之后,及时反馈教学,及时测评,查缺补漏,切忌急功近利,调整心态,摆正位置,注重过程,轻视结果,相信良好的开端,再加上忍耐和坚持,就会有良好的结果。

总之,工作上:用心做事。生活中:用情作人。与人友善,合作交流,在竞争中,注重人文,体现双赢法则。相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平等和赏识学生,忍耐和包容学生。给他们做孩子、做学生的权利,建立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向名 师迈近脚步,创设一片教育天空,为实验中学的教育事业,洒下汗水,滋润祖国的花朵。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10)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预期的要求,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还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更多的是让他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下去,并逐步引导他们的思维想象、体验所获得的成功给予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共有9个单元,第一单元:南极小客人——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第九单元:儿童乐园——总复习,另外还包括两个数学广场和两个实践活动——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6、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米的含义,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7、在统计活动中,学会初步简单数据整理的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

9、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

四、教学措施

1、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把握课标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将教学的眼光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等显性目标上。

2、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中要注意改变由教师为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

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教学时,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在自主练习时要为学生提供难易、数量不同的题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的完成,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

5、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虽然本教材已构建成以教科书为核心,以教师教学用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和教辅读物为辅助的立体化的课程教材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教师还需因人、因地、因时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6、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加强评价的改革,探索多元化的评价。即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评价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11)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引导新生入数学之门,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知识,针对低龄聋生特点,采用多种手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45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找规律)。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一单元——位置;第二单元——认识钟表;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4、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

5、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能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7、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

8、图形与位置: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9、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结合具体事例,了解整时刚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叫大约几时,初步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10、在现实情境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1元=10角,一角=10分;结合熟悉的购物活动,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五、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认识钟表和人民币。

六、教学难点:

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图形进行比较和排列。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12)

一、教学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这学期我还上一(1)节和一(2)节课。经过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已经对每个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刚进入小学阶段,很多孩子并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经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多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笑和欢笑。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参加学习活动。然而,一班的许多学生被送到托管地,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时间照顾他们的学习。但是他们的学习效果不好,成绩没有提高,这也是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学期更要注意保持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逐渐引导思维的乐趣和成功经验的乐趣。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班有傅志伟、陈一凡、王杰等同学。这些学生意识不够,缺乏努力学习的精神,总是想偷懒。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做生意时不受监督,所以他们被置于托管之下。虽然他们的作业可以完成,但他们的成绩会下降而不是上升。还有傅家豪、小文成、刘玉婷等。前两个学生上课不听,课后不做作业。好像智力有问题,严重影响全班平均成绩。

三、采取的相关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况,利用棍棒、图片等教学(学习)工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听取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

4、结合生活实际和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欢的游戏、童话、故事、漫画等来创造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理念: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应该采用游戏教学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多关注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泛。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思维水平,照顾中学生和思维慢的学生。

3、安排一些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作业,少一些死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家长一些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孩子的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篇1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_人,其中男生_人,女生X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83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