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一年级 >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 启权 一年级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生数一数

师:习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近咱班的王爽学习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同学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84页单元主题图。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从这幅情景图中你都知道些什么?

主要引导学生回答出图中的文字信息。

教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出这些算式:27+845+4532-17+12等。

教师:这些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复习旧知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改编的例1情景图:把其中的有8辆客车改为有2辆客车。

教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停车场货车有27辆,客车有2辆。

教师:一共有多少辆车呢?解决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

学生:27+2。

教师:为什么这么列式?

学生: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

教师:27+2又该怎么算呢?

学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7和个位上的2加起来等于9,9再加上20就是29,所以27+2=29。

2.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

教师:看来小朋友对以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停车场,你发现有变化没有?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出:这幅情景图中的问题和小男孩说的话都没有变,只是小女孩说的话由原来有2辆客车变成了8辆客车。

教师:现在要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27+8。

教师:27+8和27+2在计算方法上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猜想: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我想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追问:同学们这个猜想是有道理的,由于它们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所以它们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都要从个位加起。但是同学们在用这个方法计算27+8时会遇到新的问题,究竟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你们试着算一算就知道了。

学生试着计算后,引导学生回答出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在算27+8时,个位上的7+8得15,这个结果比10大,不知结果该怎么处理?此处如果学生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可请学生来讲,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果学生不知道结果该怎么处理教师则作如下引导:

教师:是呀,这个比10还大的结果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不可以用学具小棒来帮助我们呢?现在请你用小棒摆出27+8,然后算一算它们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2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学生:合起来有35根小棒。

教师追问: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如果你能边演示边说那就更好了。

学生: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满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教师多抽两个学生说一说这个过程。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你们通过摆小棒解决了我们这节课上遇到的新问题。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操作的方式解决了进位的问题,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配合操作过程想一想,先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写在竖式上。然后从哪一位加起呢?

引导学生发现:从个位加起,7+8=15。

教师:刚才在摆小棒的时候你是怎样解决7+8=15这个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回答:是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新的1捆。也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1个十。

教师:也就是说7+8=15时,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5。在竖式上怎样表示这个变化呢?我们在十位上写上一个小1,表示刚才7+8=15中的1个十,再把剩下的5写在个位上。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教师:在这里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儿为什么不把1个十直接写在结果的十位上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十位上的数还没有加,现在进上去的1就把十位占了,一会儿十位上加起来的数就不知写在哪儿了。因此这个进到十位上的1只能记在心里,为了不至于忘记,在十位上写一个小1作记号。

教师: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接下来要把十位上的2和进上来的1相加,2+1=3,在十位上写3。

教师:通过刚才的探讨,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加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加法个位相加没有满十,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

教师小结:这样看来,我们还应该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上面补充一句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这样加法的计算方法才全面。

教师板书: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自主练习,深化理解

教师:27+8小朋友们已经会算了,请看大屏幕上这道算式,你会算吗?

多媒体课件显示:8+27=。

教师:这道算式和27+8相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完全相同,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方法应该也是完全相同的。

学生自主练习计算后汇报结果。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9+75=。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计算过程再全班汇报,汇报时重点要求学生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1,2,3题。

五、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在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用数学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利用“一个加数增加,而另一个加数同时减少同样的数,和不变”和“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样的数,差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策略。

3。激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和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巧算的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题,你能发现这几组题中的秘密吗?

生:第一组,第一加数每次增加10,第二加数不变,和每次增加10。

第二组,第一加数每次减少1,第二加数每次增加1,和不变。

第三组,被减数每次减少1,减数每次减少1,差不变。

师:你们都发现了这些题的秘密,真厉害!

我们今天就要来用这些小秘密!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些秘密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二、新授与探究

师:看,小胖他们看到一座美丽的海岛,他们要解决栈道上的数学题,才能登上海岛去游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探究一

出示:26+18=□问:26加18怎样算可以容易一些呢?

学生讨论,请你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尝试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①一个加数增加1,另一个加数减少1,和不变。

②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

③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师:对,做加法时,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这就是“巧算”。

(出示课题:巧算)

小结:在两数相加时,我们可以把最接近整十数的那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另一个加数相应变化,这样进行计算会变得更容易。

探究三

1、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计算?

出示:82-67=□-□=师:小朋友们,这道题要怎么巧算呢?

生1:82-67=80-65生2:82-67=85-70师:这两种都正确,那么你们觉得那一种更容易计算呢?

生:第二种。(请同学们说说理由)

2、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第二种方法是怎么巧算的.。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

①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1,差不变。

②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3,差不变。

师: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二种方法容易计算呢?

生:因为第一种方法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退位,而第二种方法是不需要退位的,好算一点。

师:对呀。我们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3、师:试一试

归纳规律

1、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把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多了。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已经掌握了巧算的方法,我们现在就去海岛上看一看还有什么题目等着我们!

三、练习与巩固

1、师: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巧算的方法,合理的运用,挑选六道小题中的三题完成。

分组完成六道算式。

师:加法的巧算方法与减法的巧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加法:将一个加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减法:将减数变成整十数就容易了。

2、师:这堂课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比赛。

比一比,看谁先拿到红旗。

请做的最快的四名学生汇报答案,并给予小红旗。

师:你们都是小能手,请接受奖励。

四、课堂小结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个位和十位的计数单位,知道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2)能力目标: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说出每个数的数位和数位上的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2)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每个数的数位和数位上的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学会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现在我想考考大家,听仔细呦

1、(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4个十和2个一组成()

(4)3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从51数到100

3、这节课,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它是谁呀?(出示计数器)

复习数位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个、十)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4、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写作:21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新课起航

老师买了一些铅笔作为奖品,要奖会动脑筋的爱举手的小朋友,大家能帮老师一起来数数吗?

1、教学例4。

出示2捆铅笔(每捆10支)和4支铅笔。

问:①我手上拿了几支铅笔?为什么?《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②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说说你拨珠的理由。《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③读一读计数器上的数(指导读)

④写一写这个数(指导写)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例6。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后提问:“再拨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学生边拨边回答。(10个一是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一颗。)

(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后提问:“这9颗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

同桌讨论、交流后回答。(10个十是一百,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一颗。)

(3)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试着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

写作:100读作:一百

比一比谁写得整洁、美观。

(4)对着计数器上的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回答后打开书35页,填在书上。全班齐读两遍。

教师小结并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及数位顺序表。)

课堂练习

1、(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2、练习:第35页做一做第3题。

作业安排

课本第36页第4题。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一、活动导入:

谈话:考一考大家四根同样长短的小棒可以拼成什么样的数学平面图形?三根小棒呢?如果两根小棒呢?(学生准备)你能拼出不同形状的角吗?

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认识这样的角?谁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今天我们先认识直角(板书:认识直角)

二、教学新课

1、认一认:

谈话: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的直角,瞧:这是手帕和一本数学书,你能在它们的面上找出直角吗?请学生指一指

提问: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什么地方也藏着直角?

(注意引导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提问:三角板上有直角。请学生比画出来

小结:直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画一画

提问:怎样画一个标准的直角呢?

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这样的直角两边张开的大小只能凭感觉,不一定是个标准的直角?有更好的办法吗?)

提问:三角板上一共有三个角,为什么用这个角来画直角呢

谈话: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谁来说说方法?

讲述方法:把三角板按在纸上,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确定一个顶点,

然后沿着尺画出两条边。

提问:转动三角板可以画不同方向的直角吗?请学生说一说:准备怎样画?

其他小朋友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吗?请小朋友完成练习纸第1题画一个直角。

小结:瞧老师选了几个小朋友画的,他们方向不同但都是直角。

为了和其他角区分开,人们还给了直角一个特殊的符号?教师示范,我们把他叫作“直角符号”。

学生动手给自己画的直角标上符号。

3、折一折

谈话:我们开动脑筋画了一个直角,现在考考大家这里有一张不规则的纸你能折两折创造一个直角吗?

动手试一试。

提问:交流怎样折呢?讨论一下。

请同学上台演示自己的折法。

提问:同桌两人把折出的直角比一比。再拿折好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通过两次比较,你有什么重大发现?(发现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4、辨一辩

(1)小朋友真厉害,那想问问大家如果给你一些角(挂小黑板),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它是不是直角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象这三个角形状特别不同可以用眼睛直接判断,但有一些角形状比较接近用眼睛判断可不行了怎么办?)

小结:如果要正确的验证直角可以用一个工具:三角板。现在我们跟着电脑博士一起来学一学

学生说方法: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齐,看另一

条边,重合是直角。

学生说一说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教师贴出方法)

(2)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其他两个角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比时教师板画出锐角,钝角)

学生交流。

指出: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这个角呢?

学生口答比较情况。

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通过比一比我们认识了怎样的角是锐角呢?那怎样的是钝角呢?

(板书:锐角钝角)

猜一猜:教师出示活动角,学生看角快速回答是什么角?

谈话:小朋友真厉害,不仅认识了三种角,还学会了正确的判断方法。

现在请小朋友完成练习纸第2题用三角板比一比看他们分别是什么角?

三、角的实际应用

(1)谈话:直角,锐角,钝角到底谁能干呢?这样吧,让他们比一比,好吗?

1号楼和地面成直角,2号楼和地面成锐角。你愿意住哪幢房子?为什么呢?

师:那这轮比赛是谁获胜了呢?

(2)进入第二轮比赛:图钉的钉尖分别是锐角和钝角。你愿意用哪一个?如图:师:这场比赛锐角又胜出了

(3)第三场比赛开始了,这两把椅子,你会坐哪一把呢?说说你的理由?

师:这回钝角赢了。比赛结束了,你们说说谁的本领大呢?

谈话:是啊,它们在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因为锐角、直角和钝角各有所长,才创造出这样美妙的世界!

四、拓展活动:

用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板拼一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板书设计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直角锐角钝角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0)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有看图说话、游戏、操作等。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1)

一、初步体会,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咱们来玩接龙游戏,好吗?

1、观察题目:你知道接龙的规则吗?

2+3 +1 +0 +2

10-1 -2 -3 -4

2、接龙游戏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创设生活情境,师边讲述边示图。

⑵、讨论图意,指名说说。

⑶、尝试列出算式。

⑷、指名交流:怎么列式的?

4+2+1= 这个式子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怎么计算?

2、即时练

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说,让学生摆小棒:先摆3根小棒,再摆上3根,最后再摆2根。

现在一共有几根小棒?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全班交流。

3、揭示课题

让学生说说今天学的'这个加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连加

4、教学例2——同例1

⑴、创设生活情境,要求根据图意讨论交流。

尝试列出算式,说说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想想怎么计算?

8-3-1=

⑵、即时练

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2小题。

让学生摆摆,算一算。——看书时,帮助理解虚线框的意思。

⑵、揭示课题:连减

师生共同小结:连加连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应用

1、看图列式——第2、3题

这两题中,主要引导学生能正确的看懂图意。

并让学生有条理的说出来。

2、——分桃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学生边看图,边理解,然后再填一填,列式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想想做做第6题。

书写练习。展示优秀作业。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出题好吗?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学课本一年级第二学期12页《路(前后,左右)》

二、设计意图: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在设计时以启发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重视和强调学生学的过程为重点,教师主要起点拨引导作用。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在教学中突出教学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不但能在图上找到最近的路,在生活中也同样如此。

三、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近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五、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4)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并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2.第6页的第4题。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

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

结论结论

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9十=149十=15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转载于:

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

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

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ト醚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コし叫斡兴奶醣擢ナ浅こさ摹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ト醚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フ方形有四条边ナ欠椒降摹⒄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最新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6页至87页《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数学交流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对学生进行文明、环保等品德教育。

课前准备:收集好同学带到学校的各类玩具、学习或生活用品。物品标签牌、售货员、回收员挂牌。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同学们去过超市吗?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售货员阿姨手里拿着是什么呀?

中国的钱叫做人民币。你知道人民币分哪些类型吗?(元、角、分)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幻灯出示样币图片)

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又有哪些?(幻灯出示样币图片)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因为面额太小,现在已经很少用到了。

二、活动准备

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用,我们购物的时候就需要用到它。今天我们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商店,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自己购物的乐趣。我们先进行一个有奖问答的游戏。答对问题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长那里得到一张5元的现金代用卷。

幻灯播放问题,学生回答:

小组讨论问题,汇报:

到商店购物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你是售货员,你应该怎么做。

老师归纳:

三、分小组活动,一部分同学扮演售货员,另一部分同学进行购物。

四、小组之间交流交流,说得好的同学组长奖励现金代用卷,每一小组选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五、角色调换进行第二轮的购物。

六、小结:

数一数回收站收了多少个瓶子。

说一说用剩下的钱应该怎么办?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知识,我们要学以至用,以后可以帮爸爸妈妈买东西,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

8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