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并且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写出优秀的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数 量总 价
钢笔( )元/支( )支( )元
练习本( )元/本( )本( )元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数 量总 价
列车( )千米/时( )时( )千米
自行车( )米/分( )分( )米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2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形成三角形的表象建立三角形的概念,在小组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边的特征。
2、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和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小棒钉子板点子图白纸2号和3号信封
教学过程:
一、呈现生活画面
1、看到画面中的图形了吗?生活中的图形多吗?
小结:的确,生活离不开图形,正是许许多多的图形才构造了生活的美。
「评:通过展示生活画面,使学生感到生活中的图形无处不在,同时感受到图形的美,通过画面的展示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情」
2、抽取图形,抓住已研究的平面图形切入新课教学。
师:这些画面中都有哪些图形?
小结:为了更好的使用图形为我们服务,我们有必要研究它们的特征。
「评:通过对画面中图形的辨认抽取,让学生对已学平面图形的回顾,同时产生对未知领域探究的欲望」
师:(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从哪些方面研究的?
板书:研究内容:边(角)
(2)我们又运用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书:研究方法:量、比、折
「评: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回顾,实质是为研究三角形而进行的一种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渗透」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三角形?
二、动手做三角形
师:(1)想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会做吗?
(2)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做,然后试着做,开始!
1.活动体验:
材料:(1)小棒(2)钉子板(3)点子图(4)白纸
摆围画画或剪或折
2、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1
师:有人用摆的方法吗?老师也摆了一个,大家看看怎么样?
为什么?为什么?
师:三根小棒要怎么放呢?
师:三跟小棒要头尾连接,头尾连接了也就围成了。
板书:围成
师:如果把每根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围成三角形要几条线段?
板书:三条线段
4、汇报展示2
师:有的同学用小棒摆,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围画剪折)
小结:观察你们做的三角形,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吗?
定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
「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的感知并正确建立表象。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摆小棒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辨析中更加清楚的认识三角形;一方面以辨代练;另外,结合教师操作的过程和学生的汇报展示很水到渠成的揭示了三角形的概念。」
三、教学各部分名称
1、示范画一个三角形
师:(1)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几条边?
(2)三角形的边在哪里?用手势告诉老师!
小结:(1)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2)你认为它的角在哪里?
(3)每个角的顶点都有一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评:教师画三角形的过程也是重新解释三角形定义的过程,通过对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共同特征,为后继研究三角形其它方面的特征而奠定基础」
过渡: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共同特征,三角形还有哪些特征呢?能否像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一样来研究呢?
四、动手操作,初步感知边的特征
1、材料:4组三角形
师:先思考一下,你想怎么研究?说说你的计划?
2、操作
师:打开(2)号信封,你可以借助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2边相等,3边相等,3边都不相等
「评:利用长形和正方形的边与角研究的方法初步展开对三角形的研究,一方面建立一种学习方法的迁移,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自主的探究,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下节课研究三角形作出了巧妙的预设」
五、小组研究,深入了解三角形边的特征
1、活动材料:4根小棒一张实验报告
2、活动要求:小组研究一人记录研究结果
3、实现小组汇报
4、活动程序安排
师: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放弃无畏的争辩,用事实说话好吗?)
呈现例题:
操作指导1:
师(1)从4根小棒中任意选择3根,你会选吗?
(2)每次有1根不选
操作指导2:
师:你发现三根小棒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师:用小棒摆的时候千万不要手忙脚乱,先确定最长边,然后把两个短边慢慢往下压,明白吗?
呈现实验表格
(一人读实验要求)
师:打开3号信封,小组合作,组长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最好!
「评:通过教师操作前的指导;更加突出表现了教师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为学生有序的操作实验提供技术支持并节省了学生在操作中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就连表中的数据的从小到大的排列可以看出对教学细节的精心安排。
5、巡视指导
(1)指导小组不要乱操作
(2)4,6,10不作指导
6、汇报研究成果
板书:成功失败
4564610(有争议)
56104510
师(纳闷):(1)4510三根小棒为什么摆不成呢?
我不相信,我要验证一下!
直观演示:
(2)为什么摆不成呢?
板书:4+5<10
(短边相加还没有长边长)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2.掌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下列两个数:
400000 4000000
(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答。
2.在○里填上“>”“<”或“=”。
988○1000 765○489 566○581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导入:刚才,我们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回顾,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5。
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
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
2.独立思考,完成排序。
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比较和排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比较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进行必要引导。
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三个数都是六位数;再比较位,位大的数就大。
追问:如果位相同,又该怎么比呢?
生答: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数就大……
方法二: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37>30>25,37万>30万>25万
5.数的改写。
(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
提问:第二种方法可行吗?在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时,要先做什么?(将三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追问: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比较方法,提问:两种比较的方法相同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比较更简便。
(3)小组讨论:怎样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组织交流汇报: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4)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6300000000=( )亿
7000000000=( )亿
7700000000=( )亿
( )亿>( )亿>( )亿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先比较大小,再说说大小比较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x。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3:
(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五、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并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2.结合实际,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3.使学生能按三角形内角的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形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概念。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能正确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指出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2.什么叫锐角?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钝角?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大家都知道角的两边是射线,下面我在这每个角的两边上分别截取一段(老师在每个角的边上点上一点),这样每个角的两边就成了什么?(线段)我再连结这两个端点,看变成了什么图形?(三角形)今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研究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
(2)指名学生说。老师投影红领巾、三角旗、房梁架图,(覆盖片)再掀掉覆盖层,还原三角形原形。
(3)观察这些三角形,数一数,每个三角形中有几条线段?(板书:三条线段)
(4)是不是只要给你三条线段,都可以组合成一个三角形吗?看投影,这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吗?
(5)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老师接着板书:围成的图形)学生齐读三角形的概念;
(6)能不能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为什么?(指名说)
(7)老师指出: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边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看一看,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板书如下)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投影电线杆、自行车图。大家观察一下图中哪些部位是三角形的?
(2)这些部位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其它形状呢?我这儿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木框,角上都用螺母固定了,下面我请两个同学上来拉给大家看看,你们就明白了。
(3)指名的两同学先拉长方形框,大家观察,发现了什么?(变形)再拉三角形框,又发现什么?(不变形),这说明了什么呢?
(4)老师指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是三角形固有的特性。正因为三角形的这种特性,所以不少东西都采用三角形的结构。
(5)请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教学三角形的分类。
(1)在黑板上贴上一组三角形贴片,请大家说一说每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2)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些三角形的特征,每两个一组,把这些三角形分成三组?
(3)指名回答,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把归为一组的贴片放到一起)
(4)指出:①⑥为一组,因为都有一个角是直角;②④为一组,因为都有一个角是钝角;③⑤是一组,三个角都是锐角。
(5)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6)大家根据我们刚才看这些三角形角的情况,想一想,不管是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它们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特点?(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7)我们把所有三角形作为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就分别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老师边讲解边板书)
(8)尝试练:猜三角形的形状。老师揭下黑板上三角形贴片,在一本大书后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9)重点说明,只露出一个锐角,你能猜出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吗?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和特性?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着重结合三角形的概念说清为什么。
2.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多指名说。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
只指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4.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这个三角形就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就是锐角三角形。()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__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
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59页例1—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运用猜测、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让学生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大胆猜测。
1.通过商品标价2.50元和3.00元这两个小数尾末有零来引起思考,自然地引出两个问题:0.1米、0.10米、0.100米,它们大小相等吗?0.30和0.3呢?
2.猜一猜。
二、利用工具,检验猜测。
师:老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些工具(一把米尺,一张数位顺序表,两张方格纸),请你们利用这些工具来检验刚才的猜测是对还是不对。先请你们四人一组,选一选、议一议:你们选择哪种工具,准备怎样来验证?
学生动手操作、检验:
⑴学生利用直尺验证:0.1米是1分米,0.10米是10厘米,0.100米是100毫米,他们在尺子上所表示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⑵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验证:把0.30和0.3写在数位顺序表中,从数位顺序表中看出,它们的位数虽然不同,“3”所处的位置相同,所以0.30=0.3。
⑶学生利用正方形图验证:0.30是百分之三十,0.3是十分之三。从平均分成100份的正方形图中取其中的30份,就表示0.30。从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图中其中3份,就表示0.3。从图中很明显的看出0.30=0.3。启发学生想一想:十个百分之一是一个十分之一,三十个百分之一是三个十分之一,所以0.30=0.3。
三、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从刚才的操作中,我们已经知道:0.1米=0.10米=0.100米,0.30=0.3。下面请大家观察这两个等式,什么不变,什么变了?为什么数变了后数的大小不变?
四、概括总结,揭示性质。
⑴谁能用一句话归纳出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就叫做“小数的性质”。
⑵请大家一起读“小数的性质”
五、学生质疑。
六、运用性质,化简改写。
⑴学了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请大家自学课本例3。想一想:什么叫化简?什么叫改写?它们的根据分别是小数性质中的哪一句?并举例说明。
⑵教学例4
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①问:0.2和4.08各是几位小数,要把它们改成三位小数应在小数的哪部分添上“0”?各应添上几个“0”?为什么?
②问:整数3改写三位小数,在3的后面添上三个“0”写作3000,对吗?为什么?那么应该怎样写?
③学生汇报结果,师板书:0.2=0.200,4.08=4.080,3=3.000。
七、巩固提高,升华知识。
⑴完成课本“做一做”的题目。
⑵摆数游戏:每个小组利用老师发给的五张数字卡片,按要求摆数:
①用五张卡片摆一个数,这个数中的两个“0”都能去掉。
②用五张卡片摆一个数,这个数中的两个“0”一个能去掉,一个不能去掉。
想一想:怎样摆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八、交流收获,反思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九、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一的第1—6题。
十、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例2:0.70=0.7105.0900=105.09
例3:0.2=0.2004.08=4.0803=3.000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9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时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通园片、纸片、、、等。
五、活动设计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王阿姨到小明家来了。(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上的图,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沏茶的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并选出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尽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那么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设计意图: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环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1、出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请王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并共同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自主设计方案(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如果妈妈、王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B、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卡通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C、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D、学生比较并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E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和最短时间。
F、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这里让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趣味。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王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王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践,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烙3张饼的过程,验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由于时间上的处理前段放长了一些,因此后面在小结时有些匆忙。没有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这一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白计算饼的张数只要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0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1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针对本节课题学习内容的现实性,我是这样设计的。
1.国庆__周年情境引入,通过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分类思想”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思想。我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是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首先,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建立直观表象。然后丰富拓展,归纳1万多的近似数在什么情况下是1万,在什么情况下是2万。理解“四舍”和“五入”规定的合理性,了解“四舍五入”法的道理。
3.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桌合作学习:在本环节中,直接选择一个大一点的六位数,既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加深了数学理解,又在同桌合作突破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集体学习:探究把233482“四舍五入”到不同数位的近似数,归纳推理得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练习巩固,个性化讲解促进个别化指导。从数的分类和求近似数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巩固,并通过个别指导,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清晰所学知识,最终形成技能,促进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39;发展。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__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__,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__、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__、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__、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__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__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__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2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1、填一填。0.1+0.1+0.1+0.1=()×()=()
0.02+0.02+0.02=()×()=()
()×()=()+()+()+()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文具店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板书设计:略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4
一、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位置”在实验教材中的编排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
一下P1第一单元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用两个条件确定)
二上P67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简单的三视图(实物)
三下P2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八个方向及描述线路图
四下P17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及描述线路图
五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三视图(规则图形)
六上第一单元位置坐标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和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和距离来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具体编排如下。
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
三、编写特点
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位置”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空间位置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1)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及“公园定向运动图”,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
(2)注意: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教师也需要做相应的准备。
2.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要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2)“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使学生进一步在图
上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距离。
3.例2。
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注意:可以灵活创设教学的情境;对绘制的具体方法不必做统一要求,可以放手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绘制的方法;最后,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
4.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3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2)“做一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注意:要让学生充分活动。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联结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
5.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
(1)例4,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做一做”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注意: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条路线,并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每一段行进的方向、途经的主要建筑物和相应的距离。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由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线路,描述出行进的线路,供课上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
1、教材选取与生活相关的学习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块知识是有趣、并富有挑战性的。
2、注意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其实就是极坐标的思想,学生开始不习惯,所以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体会用这种方法判断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并掌握其方法。
3、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本单元在确定物体的距离时,经常用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如一段表示50米等,两地之间的距离用几个单位长度来表示。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
注意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六、时间安排:课时划分本单元可以划分为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P18例1P20练习三题1、2
第二课时:P19例2P21练习三题3、4
第三课时:P22例3P24练习四题1、2
第四课时:P23例4P25练习四题3、4、5、6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归纳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数字卡片0、1、2、3和小数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三分钟老师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妇女节这天,丈夫给当教师的妻子发38.00元红包,祝妻子妇女节快乐!妻子收到后——
妻子:“谢谢老公,多了点!”
丈夫想既然嫌多,就给妻子发红包3.80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点!(意思是取掉小数点)。”
丈夫心想还嫌多就又给妻子发红包0.38元。
妻子:“我是说多了一点!”
师:不知道大家听懂这个故事吗?谁来说说?
师:看来大家听懂了这个故事。妻子在这里说的“多了点”,意思让丈夫把小数点去掉(发成3800元),而丈夫理解的却是发的多了。这里的“多了点”,在语文修辞中叫“一语双关”,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表意丰富,值得我们去学习。没想到小数点就在我们生活中作用这么大,而且引出这么有趣的故事。
故事讲到这里,老师的问题也就出来,老师也把问题装在红包里,让我们一起拆开红包。
红包问题:丈夫发红包从38.00元、3.80元、0.38元,钱数是多了还是少了?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生:钱数少了,小数点左移动了。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出示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大家一起读课题
师:(教师板书课题的同时问)同学们,我们先做个猜想:大家猜一猜小数点会向哪个方移动(左右),向哪方移动会变大,哪方移动会变小?好,让我们一起寻找规律,验证猜想。
二:复习旧知讲授新课
1、故事引出新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大家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喜欢吗?(喜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大话西游》的故事: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径庆阳,听说庆阳的香包文化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也分别看中标价为80.00元、8.00元、0.08元和0.80元的四款香包,但他们遇到些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以下问题:
1.化简下列小数。
80.00元=8.00元=0.80元=
2.说出下列各数中每个8所表示的意义。
8080.080.8
3.将下列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8080.080.80
(0.08<0.8<8<80)
小组讨论: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以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右大)
2、独立思考,总结规律。
(过渡句,大家总结的特别好,刚才大家将从左到右观察,如果让大家从右到左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呢?)
独立思考:
观察下列一组小数,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小数点每移动一位,数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08<0.8<8<80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左小)
树立模型思想:右大左小。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同学们能不能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呢?(右大左小。)
同学们,问一问你们喜欢左还是喜欢右,生,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喜欢左还是右?老师喜欢右,因为小时候左手写字,妈妈就批评,所以我喜欢右,而且如果将这38.00元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是不是更喜欢了。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看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什么礼物——砸金蛋,同学们,和平常一样,我们把学生分成三组,谁答对问题加一分,获胜组将的到老师送的意外惊喜哦)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6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旁记补充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4、7
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
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
全班订正
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复习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__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__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数学四年级教案怎么写模板篇18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灵活运用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让学生口算。
145158164254245263156147156+15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160159120
3.笔算下面各题。
33)28038)180
独立试做,反思做法,达到灵活运用
让学生观察复习3得两道题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各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4026=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试商方法进行试商。完成后说说有什么感觉?
(4)小组讨论有没有别的试商方法。然后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5)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种情况板书,让他们比较那种方法简便一些,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选择合适你自己的试商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些?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例题和做一做的题目中除数有什么特点?这类题目用什么方法试商简便些?
使学生认识到:遇到除数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几,这样试商比较简便。
三、练习
练习十五第512题
第5题,全班共同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6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做完后,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讨论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7~11题,实际应用的题目。学生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计算的方法又体会了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第12题,是开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条件,独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