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四年级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

时间: 新华 四年级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规范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好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应该怎么写?快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分享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的写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

2、引导学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能在电脑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积累。

2、通过在电脑画图操作中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欣赏生活中各具特色的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

2、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图案,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和艰辛,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原理设计简单的图案。

2、画图过程中对图形平移距离和旋转度数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1、欣赏学生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思考:(1)你收集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是什么图形平移旋转绘制成的?

2、欣赏老师收集的图案

(电脑出示)。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3、导语:大家刚才说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关图案欣赏的数学课。(揭示课题:图案欣赏)

二、图案欣赏 感悟新知

1、出示教材图1 五角星图案:

观察思考:这个图形是怎样拼摆而成的?

2、观察五角星的旋转过程:(动画演示:呈现由三角形→五角星图案的全过程)。

3、学法指导:对,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可以制作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4、呈现教材中其余五幅图案。(电脑出示)

思考:图2~6是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怎样绘制的?

5、师进行动画演示。

6、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刚才大家共同感知了这几幅图案的排列规律,并且明白了它们的绘制原理,体会到了图形的美。现在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三、动手操作 强化感知

小组活动①:

1、基本图形的制作:大家看前面这个基本图形是怎么得到的?(电脑出示):。

2、小组合作:用这个基本形拼一拼,看谁能制作出美丽的图案,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按一定规律涂色。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同学们拼出的图案真漂亮,富有一定的创意。想不想再利用图形设计一个更漂亮的图案?

小组活动②:

1、这些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电脑出示)

2、选择其中的一个图形设计花边。

3、展示学生作品,你想把它应用在什么地方?

小组活动③:

设计你喜欢的图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知识拓展 发散思维

1、欣赏教师搜集的图案。(电脑出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得到的?

2、总结:古人说“美源于生活”,而我认为“美源于创造”,是人们将心中美好之物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的。希望我们同学也能将今天所学用于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2

教材内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①收集生活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②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③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正数、0、负数之间的大小有个直观的认识。

④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及实际应用能力。

学者分析:

本班有学生62人,大部分属于中上水平,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他们好奇心强,具有创新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策略: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景,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学本节课应注意为孩子们提供众多丰富的生活中的正负数现象,既让学生引起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价值。

(2)借助直观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容易理解负数、正数与0的关系。如何突破难点,直观教学手段是关键。这其中温度计的观察和海拔图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从直观到半直观再过渡到比较抽象地认识到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开展有层次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建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印存折明细记录贴入,观察支出(—),存入(+),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表示( )

“_” 表示( )

他们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还是相反}

2、上网收索今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哈尔滨,和福州的气温数据。

哈尔滨(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们是以(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与—16°表示两个(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比较:+16°( )—16°{填>,<或=}

3、带有“+”的数有-------------叫----数

带有“-”的数有------------- 叫----数

+16读作--------------------—16读作

4、思考:0是正数还是负数?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二、讲授新课

1、检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还是相反}

(2)打开天气预报图

哈尔滨( —9°~~~—19° )表示—----今天气温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间,气侯寒冷,下雪,结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气温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间,气侯较温暖 ,看不见下雪,结冰的现象。------

它们是以( 0 )度为基准,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与—16°表示两个(相反 )意义的量。

哪个地方的气温高,哪个地方的气温低?

补充:认识数轴表示

—16 0 +16

(3)生汇报

带有“+”的数有------------- 叫正数 注:也可省略“+”号

带有“-”的数有------------- 叫负数 注:不可省略“—”号

+16读作-正十六-------—16读作—负十六--------

(4)0是正数还是负数?把你的思考与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5)、举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

例如:盈利与亏选,上车人数与下车人数,地上成数与地下层数,水位升高与下降,相反方向的距离等。

学完这节学生还有疑难问题吗?,提出,由同学,小组解决,最后困难由老师及时解答。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认识公顷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平方米”的联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4

一、童话激趣,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的中间(25.6),再跳到2和5的中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

师:(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它怎么搬家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观看动画:

1.(动画)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它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4.00)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4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数点又往左再搬到了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师: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山羊快餐店从一个客人都没有,到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兴隆。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回来后,快餐价格的具体变化。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归纳:

小数点向左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时,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填书本上40页的试一试 )。

试一试

小数点向右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_________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_________倍;

……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 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实践应用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综合应用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1、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85 2850 0.0285 0.00285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扩大__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___移动___ 位。

3、小山羊要去进货,途中要经过一条小河,你能帮它过河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

六、教学反思

1、创设快餐店的情境,为新知识的探索提供了理想的自由拓展的平台。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猜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如:当学生观察发现四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移动时,相邻两个数是10倍关系,很想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乐意继续探索下去。

3、给学生提供讨论、合作、交流的平台。如:学生获取了小数点向左移动时会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索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4、搭建了学生联想的舞台,开放性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放飞,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认识,又使学生的思维获得了提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5

1、 复习旧知识:

(1)口算小数乘法:

0.4__2 0.34 1.2__4 2.33 2.5__2

说说计算的方法

(2)小数点的移动:

①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②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 );

小数点向左移动( )位,这个数缩小到原来的1/100。

2、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街心广场去转转,看看那里有什么样的数学奥秘等我们来探索。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让学生认真看书上的主题图,说一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的面积之间又可能有什么关系?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 引导学生探索0.20.3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计算广场、花坛的面积,并对比他们的长和宽的关系,以及面积的关系。再让学生根据地转与花坛的长和宽的关系估计一块地砖的面积可能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最后,汇报自己找到的好方法,并进行评议,谁的方法更好些。

师小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 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

①利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完成“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然后将结果汇报,进行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乘小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②完成“填一填”,回答: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明确: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和。

③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更了解到积的小数点位置与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以后就可以运用它来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3、完成43页“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6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98页练习十八6、7、8、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及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

2.通过动手画垂线和平行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过直线外的`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教师: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和平行,其中垂直是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要么相交要么平行。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怎样的相交才是垂直?

学生:相交成直角就是垂直。(板书:相交成直角)

教师: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

学生动手操作,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范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然后学生比对是否和老师画法相同。

教师:当两条直线垂直时,它们的交点叫什么?

学生:垂足。

教师在黑板上相应位置标明垂足,同时要求学生也在所画的图形中标明垂足。

教师:那什么又是平行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教师板书:永不相交)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

学生动手操作后,展示优秀作品。

以上环节完成后,形成如下板书:

二、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数学书98页6题。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到台上视频展示台上或上指一指,说一说。

2.数学书98页7题。

同桌交流后,上台在视频展示台或上指一指,说一说。

3.数学书98页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到视频展示台或上汇报展示,说说自己的操作步骤。

三、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数学书98页9题。

学生小组交流后,上台指一指,说一说,最后展示互相垂直的线。

2.数学书98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完成后,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最后展示:平行线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7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方法。

2、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8÷7 1800÷3÷6 480÷6÷8 720÷9÷8

560÷56 1800÷18 480÷(6×8) 720÷(9×8)

2、简便方法计算

609-51-49 846-121-279

3、动手做

24个圆片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体会连续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课:除法的运算性质。

5、出示目标(见学习目标)

二、自互学习:(出示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指名读题。

2、(出示学习指导)

(1)根据题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与书进行交流。

(3)对比一下,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能用语言概括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5)试着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自学时间5分钟。

3、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指导,自学,并完成学习指导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4、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三、精讲要点

1、小组汇报。

2、解决各小组中在自学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

3、小结:除法的运算性质。

4、练习: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当堂检测

1、判断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200÷25÷4 2000÷25÷8 350÷14

3、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8

一、巩固准备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5÷742÷680÷439÷363÷956÷8

45÷596÷854÷672÷664÷451÷3

3×204×1227×245-39

2、谁最棒

47-(23+14)63÷(14÷2)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1)说说我们在计算中,见过那些括号?

(2)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

2、教学例题。

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这道算式,(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⑴认真观察,全班交流讨论

⑵汇报观察的结果,全班交流讨论

⑶教师提问:有了中括号的参与,你明白了运算顺序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规范的进行算式计算的板书

3、算一算、比一比

请学生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三、课堂练习

1、教材上的练一练

2、补充练习

为支援受灾学校的学习,新华小学部分学生开展了捐书活动,四年级捐书120本,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捐20本,六年级捐的书是五年级的3倍,根据新华小学捐书的本数,25所这样的学校可以捐书多少本?

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谁?

2、说说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板书设计:中括号

47-(23+14)360÷[(12+6)×5]

=47-37=360÷[18×5]

=10=360÷90

3÷(14÷2)=4

63÷7

=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9

教学目标:

学会用网格法来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的数目进行估测。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我们所选的对象的大致个数。

教学难点:

选取适中的格子作为样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画面:木材厂堆放着一批圆木,数一数有多少根木材?

2、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发现:数量太多,数不清楚,怎么办?

3、引导学生画上网格线,进行估算。

用估测的方法算出圆木的数量。

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

数一数一格有多少根。

乘上格数。

凑成整数。

二、小组讨论,发现问题

(1)木材在方格线上怎么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是整十数,还是整百数?

(3)每个人选取的格子一样吗,估算的结果一样吗?

小结

(1)记数对象正好在框线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计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看实际需要。

(3)每个人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在估测前要说明选取的是哪一个。

三、练习提高。

1、书P83,分别选取不同的格子进行估测。(学生独立作业,注意书写格式)

左上格左中格左下格

右中格右上格右下格

教师可先示范“左上格有44根”的计算过程。

2、大约有多少颗糖?

小胖数的是红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二行第一格有3颗,

小亚数的`是绿框线的格子,进行估算。

第一行第四格有6颗,

自己选一个格子,进行估算。

四、全课总结。

五、质疑问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算

(1)记数对象正好在框线上,可以用四舍五入法计算。

(2)凑成什么样的整数,看实际需要。

(3)每个人选取的样本不一样,在估测前要说明选取的是哪一个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10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在列表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节课知识,将为学习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两积之和(差)等实际问题奠定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例题从三个小朋友买相同笔记本的信息,分两次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出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条件并进行整理,通过呈现表格让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随后学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第二个问题。

2、在练习中安排了与例题结构相同的实际问题,学生都能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有大部分同学想不到方法,要从小明的信息算出单价,再用除法求出小军能买多少本。这是本节课的障外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并整理信息,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问题情境中的信息,用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关系,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 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12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74-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媒体)

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师举例动态的圆:水滴落在平静的水面泛起的一个个圆形的波纹,这其实是一个动态的圆。(媒体展示动态的圆)

揭示课题:生活中处处有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尝试探索: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交流画法:

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利用线、图钉画圆

利用圆规画圆

我们来看看体育老师和数学老师上课的时候是怎么画圆的?

比较各种方法

你觉得用什么方法画的圆最标准?(用圆规画的圆最标准)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介绍圆规的构造。

圆规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交流画法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点一点,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点上,捏住圆规的把手,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

(板书:定圆心、定半径、绕一周)

老师示范画圆

小结:

在圆中固定的那一个点叫圆心用字母O表示,圆上所有的点到圆心O都有相等的长度,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板书:圆心、半径)(在黑板上的圆中标出圆心和半径)

(三)尝试画半径是2厘米的圆

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画的过程

同桌相互检验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请学生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两个圆。

出示同心圆,看了这两个圆你有什么想法?

这两个圆一个大,一个小,这是因为两个圆的半径长度不一样。所以会一大一小。

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那这两个圆呢?

这两个圆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这是因为这两个圆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会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因为这两个圆的圆心位置不同,所以会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因为它们的半径长度不一样。所以会一大一小。

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板书)

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知道了很多有关圆的知识。用圆可以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13

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⒈从生活中感知圆,并抽象出圆。

⒉通过不同办法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并认识圆心、半径。

⒊认识圆规并会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⒋通过认识圆、画圆和欣赏圆,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认识圆并建立圆的初步概念,认识圆心、半径。

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PPT)提问:在这些物体中,你都发现了哪个图形?

2。揭题: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圆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贴:圆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尝试用简单工具画圆。

(1)你会画圆吗?你准备怎样画圆?

问:工人师傅是怎样画圆的?

也就是工人师傅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绕着固定点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

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根绳子用女同学的橡皮筋行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说也就是绳子的长度要相等

(2)学生尝试画圆。

你会像工人师傅那样的方法画圆吗?

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图钉和短线,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先画,一人帮忙,开始!

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原来一定要拉紧这根绳子。没拉紧绳子,也就是长度不相等。

(3)老师画圆

老师也来画画看,你有什么要提醒我的?

(4)认识圆心和半径

认识半径:绳子的长度在圆中有个名字,我们叫它半径。

用英文字母r来表示。

问:我们画圆是不是只要定好半径就可以了?

认识圆心: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用英文字母O来表示。

提问:这个圆中有几条半径?

小结: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

2.认识圆规,学会用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

刚才我们小组合作才画了一个圆,用绳子控制不好,效率比较低。聪明的工人师傅发明了这个工具来画圆,它叫圆规。

(2)尝试用圆规画圆

下面请你用这个圆规来画画看,想想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己尝试画

圆规的两只脚有什么作用?

小结:我们用圆规画圆时首先要定圆心,也就是把圆心固定好;还要确定长度,也就是半径的长度不能有变化;最后绕着圆心旋转一周。

三.巩固练习

1、画圆

(1)随机选取两位学生的作品提问:

小结:原来半径不一样圆的大小也不一样。

(2)现在老师规定好半径的大小为2厘米,你会画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2.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上圆心和半径。

3.接下来,老师请你在刚刚画的那个圆上,或者圆的边上任意画圆,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展示学生作品,如果涂上颜色的话会更漂亮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出示媒体)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新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14

一、情景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2、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内容。

2、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

4、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

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 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巩固应用

1、说说小数点搬家会怎样?

2、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全课总结

1、 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2、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连除计算题中的简便算法。

2.能让学生灵活的计算试题,养成灵活的解题技巧。

3.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除式题中的简便计算方法。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加法、减法、乘法计算的题目,找到了一些简便算法,对于除法式题,有没有简便算法呢?有,是怎样的?想知道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植树画面。

师:植树需要买什么?

生:买树苗。

师: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你会算出每棵树苗多少钱吗?

(2)生小组里交流。生汇报。

生甲:1250÷25÷5    生乙:1250÷25÷5

=50÷5        =1250÷(25×5)

=10(元)       =1250÷125

=10(元)

(3)师:说说,你们先算什么?

生甲:我先算每个小组种的树苗花多少钱。

生乙:我先算25个小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

师:你们说得很好,也算得对。从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里交流。

(4)生汇报。

生丙:我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5)师:你说得真棒!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有几道题你想做吗?

2.试做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1,2题。

出示:2000÷125÷8 1280÷16÷8

生汇报。

生甲:2000÷125÷8    生乙:1280÷16÷8

=2000-(125×8)  =1280÷(16×8)

=2000-1000     =1280÷128

=2         =10

师:你们同意这样做吗?你是这样做的吗?

大家都很聪明,老师非常高兴。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①1280÷16÷8 25×(4+8) 5×99+5

2.小明用3个星期把一本习字本写字,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吗?老师祝贺你.你学会了什么?谁的表现最棒?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16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具:数字卡片。

一、导入课题:

导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一个最重要的符号是什么?(板书:.)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小数点可真是个调皮的小家伙,它告诉同学们,今天,小数点要搬家了,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童话故事)

二、童话激趣,发现变化。

1、动画:

2、(flash动画)小数点来到森林里玩,看见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山羊愁眉苦脸地坐在窗前。小数点看见快餐店门前的价格牌(¥288),上面有它的好朋友数字,就跳了上去(¥288.)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家了!”于是小数点搬到了8和8的中间(¥28.8)。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价格便宜了。)

3、(flash动画)小数点笑着地说:“看来我搬家很值得,那我再搬一次吧!”(¥2.88)。不多久,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师:山羊的快餐店,原来是一个客人都没有,可是现在生意兴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再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生说)

那么从原来的288到28。8再到现在的2.88又是怎样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生说)

假如小数点再往左搬一次家成为0.288,与原来的288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

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探讨。

4、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

5、是不是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我们能想法验证吗?小组交流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根据刚才的故事,你能猜出小数点右移的变化规律吗?你来验证想法严整自己的猜测。

小结:现在我们又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这个规律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神奇的小数点”或“小数点的自述”说一说。(通过学生构思数学作文,整理变化规律)

三、初步应用。

你想试试吗?(游戏)

拿出你的数字卡片,摆一个的三位小数(9。879)扩大10倍,100倍 1000倍。1000倍(引导学生在缺的数位上补0)

摆一个最小的两位小数(0。12)缩小10倍。20倍(学具袋里的0不够用,引导学生几人合作,共同完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我做小法官

(1)0.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原数就缩小了1000倍( )

(2)3.69扩大2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

(3)把23。0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5位后,再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变成了230。5

(4)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

2、下面的数与0。285比,扩大或缩小了多少倍。

3、小花猫要去水果店买水果,可不会做题,过不了河,你能帮助它吗?

4、小花猫说谢谢,可到了水果店一看,水果店的标价有点奇怪?你都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能找出最贵的两种水果吗?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17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中括号,会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反馈

1.漫谈自学收获: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观看了有关中括号的视频,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交流要点: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2.预习单中的问题交流。

订正错题。这道题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改正?

看来同学们学得很不错。

二、疑难突破

那,在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引导学生提问)

师问:有了小括号,为什么还要引入中括号?也就是中括号到底用在哪儿?是否是只计算来用?

当然不是了,很多时候,咱们学习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服务的,那这节课,咱们就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中括号

三、合作提升

1. 出示情境:面包8元/包,蛋黄派12元/包,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巧克力的单价是多少?)怎样列算式?(出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

小明带了80元,根据这个信息,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买多少盒巧克力?)

2. 那个问题怎样解决?请你列出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将学生的做法写在小板上,贴出来。分步正确的,综合错误的,综合正确的三种)

3. 交流

谁来说说你每步求的是什么?

辨析

80÷ (8+12)×2

80÷[(8+12)×2 ]

哪一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是呀,第一种算式只套了一个小括号,这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而我们应该先算乘再算除,这里已经有了一个小括号了,再不能套小括号,那样就乱了,为了避免混乱,所以就用一个中括号。

是呀,在已经有了小括号的式子里,当再次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这时就需要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就出现了。

对比: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哪种算式书写更简洁?(综合算式)是呀,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发明中括号了,它既能改变运算顺序,同时可以使我们的书写更加简洁。

4. 引申

你会用中括号吗?来试一试吧。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加上一个中括号?

5. 解决问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会运用中括号列出综合算式了,那接下来的几道问题应该都难不住大家。

(1)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4人。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合唱组有72人。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2)小明包了18个包子,小刚包的个数是小明的2倍,小洁包的比小明与小刚的和还多6个,小美包了20个包子。小洁包的个数是小美的几倍?(列综合算式解答)

6. 拓展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能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吗?和同桌说一说吧。

这个对于大家都是小菜了,那咱们加大点儿难度。

象老师这样说

180÷4+2 ×3,我们可以说180与4的商加上2与3的积,和是多少?

180÷(4+2)×3,这道算式可以怎么说呢?

(180÷4+2)×3

180÷[(4+2)×3]

还是这四道算式,如果编成应用题,又可能是什么样的应用题呢?这个留作大家课后思考。

四、梳理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括号是一种运算符号,它的作用在于表明运算的顺序.小括号“( )”是17世纪荷兰数学家吉拉特开始使用的.之前法国数学家韦达使用过中括号“[ ]”。改变运算顺序的除了以前学习的小括号,今天学习的中括号,还可能有什么?大括号?同学们很善于联想。象这个就是大括号,你觉得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是的,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敢于联想,会发现更多知识间的奥秘。

课堂检测

72÷[960÷(245-165)]

(960÷40-10)÷2

小军从家到少年宫走了14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格篇18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

生:玩具车,变形金刚……

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

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

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

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

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怎么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了吗?动手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

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的结果,你是怎么来算的?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

2. 师:刚才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包装一个黄金搭挡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装纸,我想我弟弟收到这么漂亮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在这里老师替弟弟谢谢大家了。现在我想送给第二个亲人,我要送给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女士,细腻红嫩有光泽

师:对,同学们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师想送给我尊敬的妈妈。我要送给她两盒 黄金搭挡。(手势)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了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手势配合指向屏幕)

师:想想看(凝视5-6钞钟)来,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

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不仅是个爱动手,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学生。掌声赠送给他们精彩的解说。

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想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的方法.(第C种)

生1:第C种,因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纸。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

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

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

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找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这两位同学,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说说他的想法)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C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

生反馈。

师板书L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再次尝试,总结规律:

1.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现在老师要送出最后一个礼物,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

师:我想祝我的爷爷,奶奶身体更加的棒,(动作配合)我要送3盒黄金搭挡。

师:看大屏幕,你能回答这的问题吗?(课件呈现)

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

3.小结。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包装出了这么漂亮而精美的礼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集的书,每本书长 、宽、高分别为 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

五、板书设计

7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