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巴巴 > 小学教案 > 数学教案 > 四年级 >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

时间: 新华 四年级

教案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这里分享一些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下载,供大家写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参考。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1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004 0.4 0.04

(二)导入新课

1.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对,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挂图):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平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 米……

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 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 )米=( )毫米

  小数的大小变化

  从( )往( )观察  小数点向( )移动

  移动( )位

  ( )米=( )毫米

  移动( )位

  ( )米=( )毫米

  移动( )位

  ( )米=( )毫米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交流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 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察)

(四)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如果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交流

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示例6、7 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 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 )到原数( )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

把0.73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把30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原数变成0.003。

5. 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重点难点: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十进制单位间的换算。

教师准备:

测量记录表

学生准备:

常见的测量工具,需要测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二、量一量

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3、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4、汇报: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再量一量。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汇报结果。

四、试一试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五、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试一试1、2题。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1米=10分米=100厘米 20厘米=0.20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1厘米=0.01米 1分米=0.1米

1千克=1000克 1克=0.001千克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学生完成练习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习,巩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8题

0.45+2.85=17.6+3.9=

6.1-5.78=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三)分层练习

练习单

1.练习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2.练习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束时的体温。

3.练习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4.练习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点拨:要求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5.创编题

①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6.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的方法。

6.智力迷宫(练习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一()=2.76,利用已有经验算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这个数。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8页的第1、3、5题。

《补充习题》第39页6、7.

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3.42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44页。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4

教学内容

课本P48~49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0.65-0.256+0.340.83-0.59.2-62+2.8

3.4-317.6+3.93.6+2.40.45+2.850.73-0.214+3.9

1.6-0.44.5+0.50.82-0.42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3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四、课堂

五、布置作业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5

本课题教时数: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 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7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3、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表格……。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我们____小学____班的同学一起上这节数学课,请大家看大屏幕,老师为了给大家上好这节课,(课件)我用了a天时间备课,b个小时做课件,看到张老师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字母

师:字母表示的是什么?

生:表示的是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字母表示数(板书:字母表示数)。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既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我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生说,对其中一个。)

活动(一)“猜年龄” 在加法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1)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我把你的名字和年龄写在黑板上好吗?(师板书)

去年他几岁呢?前年几岁呢?最小的时候几岁啊?明年____同学几岁?再过一年呢?

观察黑板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比一个大;没有相同的……)这是一些变化的数。

师:还有谁能继续往下说?这么多同学想发言,那张老师就在黑板一直写下去,怎么样?(黑板写不下、麻烦)

既然说不完,又麻烦,谁能想出一个最简洁的办法来表示____同学的年龄呢?、

生:用字母表示。

师:用什么字母呢?

师:你想的办法可真好!用一个小小的字母就把这么多数都概括进去了,他的威力可真大,

师:除了用字母a来表示____同学的年龄,还可以用其他的吗?(b.c.d……)所有的字母都可以。   师: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2、6、9、21、56……)那么这儿的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 n不可能是200,因为人一般活不到200 岁。学生产生争议)

师生总结: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小练习

师:谁还能用字母表示我们身边的数量呢?(生举例)

师:你觉得用字母怎么样?(方便、简洁……)

师:这种方法这么好?想知道是谁发明的吗?(课件)

法国的数学家——韦达

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他确定了符号代数的原理与方法。在欧洲他被称为“代数学之父”。

(2) 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

刚才有几个同学介绍了自己,我也和大家做一下介绍,我叫张丹,来自辽阳市,叫我张老师就可以了,年龄吗?你们猜猜(25、26、28)

到底谁猜得最接近呢?告诉大家,张老师比____大17岁,你知道我今年多大年龄吗?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当____同学10岁时,张老师多大,用式子表示。当____同学12岁时呢?

____的年龄   张老师的年龄

1   1+17

……   ……

10   10+17

11   11+17

12   12+17

13   13+17

…   …

师:你还能继续往下写吗?好,拿出练习本开始写吧。(全班学生写)

师:有的同学已经不再写了,为什么?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师:说说你们组同学的发现。(同学汇报,师板书)

(学生汇报时,1、指导学生边写,边说当____同学几岁时,老师多大。

2、当学生说出当____同学n岁时,张老师n+17岁时,师追问,为什么?

3、学生说出,因为学生的年龄在变化,老师的年龄也是变化的,但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是永远不变的,当____同学n岁时,张老师的年龄就是n+17岁。还谁说一说n+17表示什么?为什么?(强化)n+17既可以表示张老师的年龄,也可以看出老师比同学大17岁。   4、指出在这里,你们把变化的量用字母来表示,不变的量不变。

5、这里的n是同一个数吗?同一道题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小练习

我们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数,张老师n岁时,____同学的年龄就是(n-__),那么上一道题中的n和这一道题中的n表示的是同一个数吗?(总结出不是同一道题,同一个字母表示的不是同一个数。)你也能用我们身边的数量,说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吗?(鼓励学生用加减乘除)

活动(二)填表格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陆续出现三根小棒,组成三角形)同学们看见了什么?(三根小棒组成了三角形)一个小小的三角形里也隐藏着有关字母的秘密,想知道吗?下面请同学完成表格。(课件出示表格)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汇报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发现?(生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个数在不断的变化,小棒的根数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小棒的根数始终不变。我们小组用__表示三角形的个数,用__×3表示要用小棒的根数。)

2、简写方法

师小结:n×3还有更简便的写法,谁见过?

在乘法算式中,当字母与数字相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乘号简化为一个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当省略乘号时,数字应写在字母的前边。例如:n×3写作3.n或3n。

小练习:8×x简写成 67×y简写成

是不是所有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能简写呢?(生总结出:加号、减号和除号不能省略。)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到快乐广场去轻松一下(课件)

1、同学们能看懂线路图中的x米和y米,分别表示什么吗?你想去哪?从人口出发,要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2、生活馆

(1)一件上衣a元,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2)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一个作业本要1元,笑笑买了a本,要用( )元。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来有15人,到新街车站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4)有m个苹果,每盘6个,可以装在( )个盘子里。

3、音乐吧

随音乐说儿歌。

生: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

4、图形馆

用字母a表示我的长,用字母b表示我的宽,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长,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积,你能试着写出我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C=2(a+b) s=ab

用字母a表示我的边长,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长,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积,你能试着写出我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C=4a s=aa=a2

5、智慧屋

用小正方形摆图形,并寻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正方形数的规律。

同学们你们在快乐广场里玩的高兴吗?(高兴)

四、总结

结束语:那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如果用a表示非常满意;用b比较满意;用c表示有点遗憾。请你对自己今天这堂课的表现的满意程度做个选择,说说满意在哪里,遗憾在哪里,有什么希望。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的第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

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图: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2、教学例3:

(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 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 、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五、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9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4)“0.1米= 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 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概括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过度: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五、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学生自学课本后讨论交流,尝试练习。

(3)引导探究: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4) 同桌讨论: 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六、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米 0.30元 500米 1.80元 0.70米 0.04元 600千克 20.20米

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   0.06   700   3.0   908   104.03   150   10.01   42.00

3.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   1.850   2.900   0.080   12.000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小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9   30.04   5.4   8.18   14

5.判断.

5.00元=5元( ) 7元=0.7元( ) 8米=8.00米( )

2.04吨=2.4吨( ) 4.5千克=4.500千克( ) 0.60升=0.6升( )

6.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价钱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3元2角、6角、8元、1元零3分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小数中间的零不能去掉。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10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9单元教案(精选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9单元篇1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学生讨论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年份 1998 1999    

降水量 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2北京__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70 260 240 200

3北京__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90 45 300 320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预测:从__年和__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__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预测身高

在书上完成例2,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植树问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答题卡。

课前准备:

首先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来学做一节手操,好吗?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导入:刚才,在做手操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小手特灵活,哎,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了解一下吗?

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2.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看,这是同学们利用课余正在彩排节目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2个小朋友之间牵着一根彩带,用了几根彩带,把一根彩带看成一个间隔,那6个小朋友之间是几个间隔?

过渡语: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

3.再次感知,找到规律。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那么8棵树、9棵树之间又有多少个间隔呢?

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

谁来汇报一下?

边板书边说: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停顿)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从头到尾有10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

那20棵树呢?

看来,告诉你们植树的棵数,让你们说出间隔数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接下来,如果一排树之间有22个间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树吗?

那30棵呢?(2人说)

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

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新授:

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

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5.交流。

6.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基本练习:

师:近几年南昌市容有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一个个休闲广场的建立,一条条街道的逐步亮化,南昌市已成为一座具有内涵与魅力的花园城市。最近,我了解到有关胜利路步行街有这样一些信息。

那同学们能根据题中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第二步为什么要加1?

师:刚才这道题同学们解答得很顺利。

师:现在把这道题做了一些改变,看看你们是不是还能很顺利的解答?

师问:第一步求到的是什么?

师:虽然邓老师对这道题做了一些改变,但是还是没有难倒同学们,那刚才在做这两题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题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可以先思考再讨论)。

咱们班的同学们不仅会解答,而且还能比较它们的不同,的确这两道题都运用了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第一题是根据总长找到间隔数,再利用间隔数求出路灯的盏数,而第二题是根据路灯的盏数找到间隔数,再利用间隔数求出总长,它们的关键都是要先找到间隔数,正因为它们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要注意审题哟!

2.变式练习:

师:__年最受关注的两个人物,你们知道是谁?他们就是航天英雄聂海胜和费俊龙,神六号的成功发射,让人们欢心鼓舞,作为一名中国人也为之自豪。你们知道吗,宇航员叔叔他们是每2小时(师读题)。

听了这3位同学的想法,你们会支持谁?说说理由!

3.综合练习。

师:中国的体育界也有一位英雄,猜猜他是谁?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那精彩的瞬间,再一次为他助威、呐喊!根据信息,学生讨论,借助计算器算出刘翔一共跑了多少米?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具准备:3×3格、4×4格、5×5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

课前准备:课桌围成“回”字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谜:十九乘十九,

黑白两对手,

有眼看不见,

无眼难活久。(打一棋类名称)

[设计意图:用引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抢答: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

(3)动手验证: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xkb1.com

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           2×4=8

3×3-1=8           3×4-4=8          直接点数。

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游戏: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

[设计意图:这一游戏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摆放方法,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把所学知识运动到游戏中。]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5)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汇报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4)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通过抢答、验证、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

三、总结规律

(1)师: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你能根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小组合作完成)

每边放的个数 最外层总数

… 

1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例3:出示围棋格子图。问: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总结规律::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3)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

四、运用规律

1.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拓展思维:如果一个五边形,怎么算?一个三角形呢?(集体口答)

2.做第121页第三题。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主归纳问题;教师在关键之处疏通点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请你参加:

12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在教室内围一围。)

4.请你思考:(课件出示同学开联欢会时的欢乐情景。)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四<1>班同学准备开联欢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如果每边做14人,(如下图),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每边都有8张课桌,一共要多少张课桌?

5.请你设计:(课件出示美丽的校园情景。)

学校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改变校园环境,想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园花坛设计方案。有以下三种,请每组同学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如果每边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再动手画一画,展示在黑板上,看哪一组做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具体情境中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总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一) 复习概念

(二) 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缩小10倍   b扩大10倍   c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 讲评第六单元试卷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 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

练习:12.376÷10=(   )×100=(   )÷1000=(   )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 综合练习

课本p125小数       p128 1、2、3

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33?3+1 6?7+5

1、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 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 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总复习——三角形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 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 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 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 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 三边相等

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 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 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

复习目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复习过程:

1、复习概念:

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一) 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

(二) 填空:

1、一个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和(   )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       )、(   )(         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         )

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

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 判断:

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

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

(四) 画高:

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

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 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

2、 要标上垂直符号

(五) 计算

1、 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 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1、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 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 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 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结合练习卷5

5、 课堂小测

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总复习——统计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 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__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 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 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p127统计9、根据1997-__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 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变化情况)

(3) 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 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14 根据我国1997—__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总复习——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一课三练》p52-p55 

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综合的输理,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

复习过程: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63+37+22   (2)8__(11__125)  (3)25__11     (4)72__125

(5)54__99+54      (6)3900/25/4      (7)(100+4)__25  (8)16__43-43__6

分析:(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

(2)注意8和125的关系,8__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所以25__11=25__(10+1)=25__10+25__1

(4)注意72__125,看到125想到要找个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__9)__125=(8__125)__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

3、递等式计算

强调计算准确,并在稿纸上列竖式检查

4、填空

1、2、3、4、为小数的基本题,再次强调公式重要性。

5、6为小数提高题,应用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

5选择:

(1) 下面数量中与1.2分米不相等的是

0.12米     1.20分米     1.02分米       12厘米

分析:此题考核小数的性质和单位换算,小数点的移动。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再次复习这几个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2) 下面每组3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分析:考核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只要每组答案三个度数和是180度的就是正确的

(3) 下面每组三个角,不能为成三角形的是

分析:此题考核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6、实践操作

(1) 位置与方向

注意:强调要先找出观测点,在观测点上画十字。先看所去地点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标上角度和线段

(2) 统计图

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先描点再连线,并要标上数字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9单元教案篇2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9单元教案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的:●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怎样分?

二、新课:

1小组活动:

(1)出示小片子,观察每个三角形.可以动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据你发现的特点将三角形分类。

2按角分的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进行分类

(1)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

3按边分的情况:

我发现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还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师:我们把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一条边叫底。

师: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分别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从红领巾、三角板、慢行标志中找一找哪里有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2.87页7题猜一猜小组同学模仿练习

(四)作业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要求:●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教学用具:每个学生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二、教学新课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我们一定能弄清这个问题的。

6.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

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

7.请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想一想,怎样折可以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试一试。

8.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师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一个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两个内角的度数,你能求出另一个角是多少度吗?怎样求?

13.出示教材85页做一做。让学生试做。

14.指名汇报怎样列式计算的。两种方法均可。

∠2=180°-140°-25°=15°

∠2=180°(140°+25°)=15°

三、巩固练习

1.88页第9题

这一题是不是只知道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角是多少度,从哪看出来的?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还可以怎样算?

2、88页第10题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两底角相等)

②列式计算180°-70°-70°=40°或

180°-(70°×2)=40°

2.88页第10题

①连接长方形、正方形一组对角顶点,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两个什么图形?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

布置作业

图形的拼组

1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让学生明确:

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就能拼成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四边形

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

两个相同的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用三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2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  第95~97页例1、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        -493

2、 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 教授新课

1、 创设情景:__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 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 复习巩固:

1、 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 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 提高解题能力。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 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 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

二、 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

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三、 解决问题

1、 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 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四、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100页例3。

课   型:新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二、新课:

1、 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 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 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2、 小组合作要求:

(1) 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 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 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 汇报。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决问题:

(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第104页例5和例6。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

1、 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口算:(投影片或口卡)

0.35+0.5    0.26-0.16    0.25+0.17    5-2.5    

7.2+6.8     8.5-5       3.6-1.6       2.1+7.9    

13.5-2.4    6.7-2.3      4.8-2.8       7.1-4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430-121-79

36+11+64+89         85-(15+64)      

3、 引入: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二、授新课

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

2、小组合作完成

(1) 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

(2) 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

3、汇报:

(1)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

4、 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

5、 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复习巩固

1、 练一练

4.36+14.8+5.64+5.2

38.2-7.09-20.6-2.31

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

⑵指名汇报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

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简   算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 16.88+8.54+8.58       =(8.42+8.58)+(8.46+8.54)

=25.42+8.58             =17+17

=34(秒)              =34(秒)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   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 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 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8-1.6

二、简算练习

1、 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

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三、解决问题

1、p105 4

__年春季运动会田径思念机组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

(见书)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2、p106 5

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3、p106 7(按以下步骤组内交流完成)

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⑷独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4、p106 8

⑴通过观察图、计算,你知道__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使多少?

⑵通过计算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5、p1069

完成表格。说说每轮动作后,这三对选手的的分及排名情况

四、作业:第134页7题

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复习课.

教学目的:

1、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 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

3、 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2.计算:  

4.2+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

二、练习:

1.计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

2、 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

(1).9.26-3.96+8.905=       (14.475  14.205 13.809)

(2).9.09+11.1-19=            (20  1.1  1.19)

(3).40-9.05-(3.8+6.02)=    (21.13  33.35  20.95)

3、 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

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  8.43+2.87+0.57+0.13

4、 列式计算:

(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

(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

三、解决问题:

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

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

3、有两个粮食仓库,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

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

第七单元 统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__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__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__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__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__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p110~1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教学后记: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练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指导

1.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48户,小高层楼每幢住128户,高层楼每幢住236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多层楼共可住( )户

16幢小高层楼共可住( )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

(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

(2)学生用竖式计算236×5和48×16。

(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2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乘1,所得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揭示课题

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住128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

128×16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例1 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

启发128×16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

(1)指名板演,展示学生做的,让板演学生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提问: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

(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 128乘16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得数的末尾应该和哪一位对齐?(指算式)这个128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算出的2048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

(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

(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

(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老师还没有教,你们是怎么会做的?(引导学生说清计算方法)教师再给你们两道题,会做吗?

三、反馈展示,质疑释疑

以竖式呈现的四道题:213×32,375×24,309×26,和248×45

(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

(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

(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

四、精讲提升,拓展延伸

1.做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

2.做练习五第2题

先判断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再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提问:计算三位数乘两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五、达标检测,反馈巩固

做练习五第4题

学生独立填表,并组织反馈,说明数量关系式,怎样列竖式。

指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在列竖式计算时,交互两个乘数的位置后再乘比较简便。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36     48     128

× 5    ×16     ×16

比较前两个式子和第三个的联系

区别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12

1、对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吗?)

“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这两种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2、初读教材,我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我的问题一定也是学习者的问题,我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会给学生提供启示。)

三角形有几种?课前收集资料

3、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

1.一个三角形,如果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吗?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4、我认为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参里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 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给学生传递什么信息?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决定!)

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教材,让学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相互之间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三角形的认识,引出课题“三角形分类”。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寻找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样布置预习?(有充分的预习,才有课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几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7、我有哪些资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励思考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三角形平面图 、固体胶、剪刀等。

8、我预设的教学程序有哪些?(模块式主题,不用详述。)

(1)复习铺垫

(2)揭示课题

(3)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

(4)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能按照顺序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3、能用一定的记字方法记住9个生字的字形,写好”追”,”喊”两个字。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看图按顺序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字卡、课前寻找秋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 齐读课题。 `

3、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

4、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2、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

(1)我们从上往下看,秋天的天空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的天空……几朵白云有的像……有的像……小鸟……) 板书:天空。

(2)秋天的农田里,长了哪些庄稼?它们有是什么样子?(稻子金黄,高梁火红,棉花雪白雪白。)

板书:田野

(3)你们在草地上玩了什么呢?

出示:我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板书:游玩)

3、大家说得真不错,现在你能按“天空——田野——游玩“的顺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秋游的经历吗?(指名一生说)

三、初读课文。

1、秋游的经历真令人开心,《秋游》这一篇课文更是生动地记录了同学们的游玩经历过程,现在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 ②读通句子(读3遍)

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了吗?自己先练一练。

出示: 追逐 郊外 白兔 绵羊

老师 喊着 高梁 凉了

棉花 稻子 一望无边

逮蚂蚱 打滚儿 亮嗓子

(1) 自由练读。

(2) 带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3) 去拼音一行一行读,齐读

3、大家的生字词读得这么棒,相信读课文也难不了你们。第一节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谁来读?

(1)来到郊外,同学们看到秋天的天空美极了。(板书:美)谁来读第2节。(请生读,评议)

(2)秋天的田野也很美。(板书:美)谁来读第3节?(请生读,评议)

(3)第4节写同学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板书:开心)谁来读?(请生读)

4、美好的秋天,尽情的玩乐,真令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再次去郊外游玩一番。(齐读课文)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游,玩得都很开心,可课文中的生字却急坏了,它们争着抢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们,今天可别光顾着玩,还得认真写好字呀!”同学们,你们会认真写好字吗?”

2、出示:“ 追”“喊”

(1)先和它们一起打个招呼。

(2)书空这两个字的笔顺。

(3)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4)范写

追:竖笔写在竖中线,两个左框紧贴竖。点的起笔要略低,捺脚运笔重到轻。

喊:口字写得窄而上,一撇写到口字下。一横一口要靠左,斜钩对角拉拉长,最后一笔点在上。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课后希望大家能把这篇美文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熟练。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一式仍然成立。

教具、学具:

天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课前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天平。你了解天平吗?怎么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左右托盘中放入同样重的物品。)

今天我们要利用天平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将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经验基础出发,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能否用一个算式表示:5=5

2、再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右侧也放入2克的砝码或物品。)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

4、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

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6、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生体会到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后,让学生进行猜测和验证,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思维能力。】

7、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8、 120+( )=120+35 234-123=234-( )

345-( )=345-( )

三、解释运用

1、(出示图片)这时候天平平衡吗?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你知道这道题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X+8=10

X+8-8=10-8 方程两边都减去8

X=2

(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

(2)X=2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来证明一下吗?

【设计意图: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自己体会,独立完成解方程的题目,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高效。】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3、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15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2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篇1

课题 简易方程课型新授教法讨论、讲解、演示 教学目的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方程的意义。 备课人教具 简易天平、砝码、小方木块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我国的珍稀动物。谁能说一说你了解哪些珍稀动物?出示信息窗一,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信息。学生观察主题图,认真阅读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适当板书,如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等。活动二:探究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x±a=b)师:看了这些信息,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__年的只数与1980年只数的关系吗?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或全班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①__年的只数+300=1980年的只数。②1980年的只数-300=__年的只数。③如果用字母a表示__年的只数,可以写成a+300=400。师:一般情况下,用字母χ表示未知数。我们可以把它们之间的相等关系用χ+300=400来表示。活动三:借助天平理解等式。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把图中数量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了。我们还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等式。师介绍天平功能、结构、使用方法等。1、借助天平理解已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10克+10克=20克2、借助天平理解含有未知量的相等关系。20+χ=503、借助天平示意图理解例题中的相等关系。出示天平示意图:左盘是χ和300,右盘是400,天平平衡,用等式χ+300=400表示。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一说对天平的认识,老师补充完善。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②在左盘再放上1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克+10克=20克表示。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右盘放一个50克的砝码,一成天平平衡,用等式20+χ=50表示。学生根据实验经验理解χ+300=400。活动四:探究用含有χ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aχ=b)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类似的问题吗?学生看信息,自主提问题。可能会提出“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大熊猫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只数的关系”、“怎样用含水量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东北虎__年的只数与__年只数的关系”。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们先来解决“怎样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大熊猫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只数的关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用式子表示出来:①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②用字母χ表示人工养殖的只数,用等式表示为χ×10=1600。出示天平示意图:左盘是10个χ,右盘是1600,天平平衡,用等式10χ=1600表示。活动五:探究用含有字母χ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关系(ax±b=c)师:你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怎样用含有χ的等式表示东北虎__年的只数与__年只数的关系”吗?学生自主探究,然后交流。教师可出示天平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等量关系。活动六:概括方程的意义。师: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式子:χ+300=400、10χ=1600、3χ+100=1000,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谈想法: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相等的式子。生2:我发现每个式子里都有χ。生3:……小结:像χ+300=400、10χ=1600、3χ+100=10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活动七:自主练习1、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师:你认为一个式子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小结:同时具备“含有未知数”、“相等的式子”这两个条件才是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2、看图列方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先找出图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列出方程。(集体交流)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活动八: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χ+300=40010χ=16003χ+100=10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 学 反 思         课题 方程的意义课型练习课教法练习法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结合生活实际,能用方程表示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及关键 用方程表示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备课人教具  天平   授  课  过  程 第4题是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理解方程意义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再进行交流。交流时重点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师要注意:学生所说的等量关系要与所列的方程一致。第5、6题呈现了北京到广州的路程的有关信息和山东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要求学生用方程表示其中的等量关系。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山东省的人口状况,体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练习时,要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第8题是以统计表的形式展示了大豆与豆腐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解决第二问时,学生可能找不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师可提示学生,从表格中寻找数量间变化的规律,根据规律找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大豆数×3=豆腐数,然后再列出方程。第9题是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列出方程的题目。练习时,同样先让学生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然后再列方程。该题既是对方程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又是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巩固。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9、4x=36(5+x)x2=14 教学反思  课题 解方程 课型新授教法讨论、讲解、实验 教学目的 1、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重点、难点及关键 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备课人教具  天平、小物品      授      课       过       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国家的一些珍稀保护动物,你知道吗,金丝猴也是我们国家的珍稀动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关它的一些情况。二、探索方法。1、出示情景图,学生读上面的信息,并说说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说出算式:860-600=260(只)3、如果用未知数x表示增加了得只数,你能用方程表示出__年的金丝猴与1993年的金丝猴的数量的关系吗?学生列出方程:600+x=860看着这个方程,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求x?)4、引导学生借助天平研究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任成立。学生实验(1)x=20  x+10=20+10       (2)x+10=10+10  x=105学生小组合作.在前面实验,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6、师生共同概括得出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7.`给学生介绍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书写格式:先写出“解:设……”,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求方程的解,最后检验、写答案。8.根据以上探索过程,教师向学生说明: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三、解决问题1、__年白暨豚大约有多少只?学生独立解决2、课后练习1:巩固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 布置作业:自主练习2   板 书 设 计  解方程解:设大约增加了x只金丝猴600+x=860600+x-600=860-600      x=260答:__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260只。  教学反思            课题 解方程练习课型练习课教法练习法 教学目的1、巩固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2、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重点、难点及关键 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备课人教具 天平   授    课    过    程       第2题是解方程的题目。练习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解方程的格式,一般情况下先要写“解:”,再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并提示学生别忘了检验。第3、4、6——8题都是利用方程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形式活泼新颖:有对话、有图表、还有文字;内容丰富多彩:有体重、有部分省份的人口数量、有全国小学学校数量、有计算机知识、还有环保内容。这样安排,既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方程,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都需要引导学生先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同时,要求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其中第3题的第(2)题,既可以根据“标准体重+重(轻)的千克数=现在体重”的等量关系列方程,也可以根据“现在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现在体重)=重(轻)的千克数”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6题中“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共计200余种”是多余信息,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列方程。为了扩大学生视野,在用足、用活教材提供的练习素材的同时,还可以密切联系当地实际,寻找身边合适的问题去研究。第5题是选择正确的方程的解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学生既可以用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的方法进行判断,也可以把方程解出来之后再选择。同时,也可以向学生说明方程的解一般写成如“x=2”的形式。 板书设计解方程练习6、解:设二级保护动物有x种54+x=11654+x-54=116-54     x=62答:二级保护动物有62种。 教学反思      课题解方程 课型新授教法演示,实验、讨论 教学目的1、  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  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及关键 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备课人教具  天平,小物品   授      课       过       程               授   课   过   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一下珍稀动物,出示情景图二、自主探索: 1、学生读信息图,说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如:我国现存黑鹳多少只?2       、让学生独立列出方程:3x=1500  看这个算式,你会求出方程的解吗?3、学生小组合作,用天平实验研究此方程的解法。     x=20    __4=20x4    3x=30    3x__3=30__34、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等式的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5       、根据上面的结论学生试着求出3x=1500的解3x=1500         3x__3=1500__3            x=500学生独立检验方程的解6、学生自主解答:我国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有多少只?先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10χ=1600,再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交流时,重点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三、自主练习:1、第1题是判断对错的题目。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对错并改正,然后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明错误的原因及矫正的方法和依据。2、第2题是选择正确的方程的解的题目。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学生既可以用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的方法判断,也可以把方程解出来之后再选择。四、小结:这节课你解决了哪些难题?五、作业:课后3、4         板 书 设 计解方程解:设我国现存黑鹳x只3x=1500         3x__3=1500__3            x=500答:我国现存黑鹳500只。  教学反思        课题 解方程练习课型练习课教法练习法 教学目的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重点、难点及关键 熟练的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备课人教具      授   课   过   程 1、第3、4题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以及解方程的过程和依据。2、第5、6、10题是解方程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充分交流,交流时选择几道典型题目说一说解方程的依据。比如:第5题中的两道题,第6题中的1.2χ-1.4=8.2、2+4χ=3.6,第10题中的χ+28=36、2χ=4.6等等。同时,注意提示学生进行检验,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3、第7、8、9、11、13题都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通过交流进行订正、体会不同的解决策略,同时进行自评和互评。其中第7、9、11题,学生解答时用算术法是可行的,但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应该重视让学生用方程来解决问题。第13题数据比较大,要注意计算的正确性。4、第12题,提供了华氏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公式。练习时,先引导学生弄清f=1.8c+32所表示的含义,解决第1个问题可以用算术法解决,因为这个问题属于顺向思维,可以直接套关系式:f=1.8c+32;第二个问题是已知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属逆向思维的问题,可以用方程解决。  板书设计  解方程练习12、解:设摄氏温度是x1.8x+32=94.11.8x+32-32=94.1-32    1.8x=62.1       x=34.5 教学反思        课题方程解决应用问题课型新授课教法演示、讨论、讲解 教学目的1、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2、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 重点、难点及关键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应用问题备课人教具  多媒体、学具   授      课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上海野生动物园信息图观察信息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这个问题“东北虎和白虎各有多少只?”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有想法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学生交流想法(可能出现算术法和方程,重点介绍方程)教师借助线段图分析解法。设白虎的只数是χ只,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7倍该怎样表示(7χ只)         χ只白虎:                                                                 16只                               7χ只东北虎: 列出方程:χ+7χ=16这个方程该怎么解呢?试着解方程交流解法:先算出7个χ加上1个χ等于8个χ,再算出χ等于2。算出白虎2只再根据7χ求出东北虎有14只。教师强调书写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1、 看图列方程19页第一题,对第二幅图重点引导“40表示的是哪一部分”2、 解方程19页第二题,注意学生的算法,对后进生加强辅导。计算完后提倡检验。四、小结:师:通过研究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五、作业:课后3 板书设计  方程解决应用问题解:设白虎有x只,那么东北虎就有7x只7x+x=16 8x=16  x=27x=7x2=14答:白虎有2只,东北虎有17只。 教 学 反 思         课题 解方程课型练习课教法练习法 教学目的1、巩固用方程解决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及关键用方程熟练解决问题备课人教具  无   授      课      过      程第3题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先确定设为x的量,并说明理由。再找出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第4、7题是循环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第1个问题可以直接根据减法意义解决,第2问是顺向思维,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比较简单。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第4题与第7题的第(2)题进行比较,明确在单一量已知的情况下,用算术法解决比较简便,在单一量未知的情况下,用方程解决比较简便。第8题是一道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解决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如果用算术法解决,很容易出现如845-38+24这样的错误。如果用方程解决,根据图中信息很容易找出“原有人数+转入人数-转出人数=现有人数”的等量关系,把上学期的人数设为χ,列出方程χ+38-24=84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该题用方程解决起来比较容易。第9题是一道星号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做统一要求,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 “我学会了吗?”呈现的是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有关信息,通过解决问题达到综合复习和反馈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目的。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和反馈。板书设计解方程练习9、解:设叶子赢了χ盘。2χ+(10—χ)×1=14      2χ+10-χ=14         χ+10=14             χ=4答:叶子赢了4盘。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2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分析(青岛版)

课 题: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一、 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白鳍豚情景图

数学信息:1980年约有400只,比__年多300只

解决问题

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把图中的数量间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我们还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等式。

师介绍天平的功能,结构,使用方法。

1借助天平理解已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2借助天平理解未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借助天平理解例题中的相等关系。

三解决信息窗二的问题:

1能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只数间的关系。

2能在天平上表示出来吗

四、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怎样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东北虎__年的只数与__年只数的关系吗

师可出示天平示意图

五、概括方程的意义

观察黑板上的式子,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六,自主联系

1判断那些式子是方程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看图列方程

七总结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__年的只数与1980年支数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可能有以下情况

__年只数+300=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300=__年只数

字母表示:a+300=400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放不知重量的木块,右盘放50克砝码,天平平衡,得出20+x=50

生表示出例一的关系:

生自己交流:

1人工养殖的只数x10=野生的只数

生自主探究,然后交流。

生自由谈想法:

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生自己概括)

自主练习2,3

让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在进行交流。

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得地方。

关注学生能否独立的思考,合作探索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

关注学生参与操作,观察,试验活动的积极性和归纳概括能力。

关注生能否独立分析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

关注学生的归纳,概括水平。

关注学生能否依据方程的意义来进行判断。

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的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写处方程。

课 题:等式性质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二、 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金丝猴情景图

数学信息:金丝猴的数量从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多只。

解决问题

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求x呢?

二.

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三,那么天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天平会如何呢?

四、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600+x=860吗?

五、同学们能解决出:__年白鳍豚的只数吗?

六,自主练习

七总结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__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金丝猴

学生交流:

1993年只数+增加的只数=__年只数

字母表示:600+x=860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天平平衡,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10克,发现了什么?

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生自己交流,体验。

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生做自主练习1,2

课 题:等式性质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引入对ax=b和ax+b=c这类方程方法的学习。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三、 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黑鹳情景图

数学信息:国外仅存1500只左右,约是我国现存黑鹳只数的3倍

解决问题

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求x呢?

二.

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三,那么天平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天平会如何呢?

四、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3x=1500吗?

五、同学们能解决出:

1, 我国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有多少只。

2,__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

六,自主练习

七总结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我国现存黑鹳多少只?

学生交流:

我国现存黑鹳只数x3=1500

字母表示:3x=1500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天平平衡,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4个相同倍数的砝码,发现了什么?

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生自己交流,体验。

得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等式性质二

生做自主练习5,6

生自己感受,在充分体验后提升。

关注学生参与操作,观察,试验活动的积极性和归纳概括能力。

放手让生自己体验。

2是将等式性质一二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知识。

课 题:解较复杂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引入对ax+bx=c这类较复杂方程的学习。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四、 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东北虎情景图

数学信息:截止到__年,一共有成年东北虎和白虎16只,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7倍。

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那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

师提倡同学们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三解决7x+x=16的解法

师适时引导:7个x加上1个x等于8个x

四、总结:线段图的画法和倍数方程的设法。

五,做练习:6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东北虎和白虎一共有多少只?

学生交流:根据设的不同,可能有以下情况7x+x=16 x+x/7=16等等。

生达成共识:7x+x=16,也就是说设白虎的只数为x只,最简单。

生自己探索。得出

让生通过线段图自己得出7x+x=8x

应注意以下几点:1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增加一些单项练习,2遇到未知数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数量设为x

关注学生能否独立的思考,合作探索,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

让学生充分体验出党有倍数关系时,设倍数小的最为简单。

线段图的作用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方程。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16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__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__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

呈现__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准备好了吗?出发!

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

国家 运动员 各论动作得分 总成绩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中国 劳丽诗

李婷 53.40 58.20    

哈特利

海曼斯 49.80 49.20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到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有以下这些答案: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两轮比赛中国队共得几分?

前两轮中国队领先几分?

┅┅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真是了不起,老师就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出示选择的问题: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2、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49.80

谈一谈:这是一道小数减法算式,会做吗?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如何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

如何计算?(从百分位减起,突出十分位上的4减8不够减,从个位退1位的过程)

竖式中的结果3.60与3.6有区别吗?(根据小数点的基本性质可将结果简化)

3、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小明在看到第二轮比赛的成绩时,不禁大叫起来: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是111.6分,爸爸也脱口而出:现在领先12.6分了。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11.6分是怎么得来的吗?12.6分呢?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58.20

试一试: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怎样列出竖式求出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计算中需注意什么?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的爸爸是怎么算出12.6分的?(四人小组议一议、算一算)

交流:(生1:)先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53.40+58.20=111.60,再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49.80+49.20=99 最后把这两个结果相减111.60-99=12.60。

(生2:)先算出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3.40-49.80=3.6,再算出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8.20-49.20=9,最后把两次领先的分数加起来3.6+9=12.6。

师:两种结果12.60和12.6一样吗?为什么?(突出小数性质的应用)

4、概括计算法则:

师:小明看到大家计算的干劲挺足的,特别佩服你们。他想现在大家一定都很清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回想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自由谈一谈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点要对齐,

生: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生: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生: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再减,

生: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深化:

1、继续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跳水比赛的第三轮比赛的成绩:

师:跳水比赛第三轮的成绩出来了,根据这些成绩,小明写下了一些算式,算一算这一些算式的结果,并动脑筋想一想从这些算式你知道有关跳水比赛的哪些信息?出示算式:82.80-76.50 12.6+6.3 82.80+111.6   76.50+99     学生任选两道算式计算后再交流:从第一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第三轮比赛领先了6.3分。

从第二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前三轮比赛共领先18.9分。┅┅

2、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交流各自收集到的__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学生之间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口答出算式。

全班一起列竖式计算。

3、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师:用小数加减法既可解决比赛中的一些计算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各小组四人交流后再汇报:

生:计算生活中的用水、用电、用煤气的价钱;

生:计算购买有关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价钱;

生:计算家里的电话费和上网费一共多少钱?

┅┅

师:小明在购买生活用品中碰到了问题,你能帮小明出出主意吗?原来,小明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可是,他的零用钱只有50元,买什么好呢?出示:

一双运动鞋38.5元                      一根跳绳4.8元

一本课外读物7.65元                    一瓶饮料3元

(独立计算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从今天这一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六:1、2。作业本p4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

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学习小数加、减法。

2.情境设置:同学们交过电话费吧,小兰家一月份的电话费是37.35元,二月份的电话费是40.75元,两个月一共交电话费多少元?

1)学生自主列去式计算,有问题可以同桌讨论(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2)教师提问:得数是78.10末尾的0怎么处理?

3)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4)小组讨论: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提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12.03+0.875

试算,二个人在黑板上板书,老师也板书:

12.03

+ 0.875

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么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迁移法对小数减法进行推导)

出示例一的后一问:二月份经一月份多交多少元电话费?

同桌讨论(二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得数3.40后现的0怎么处理?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40.75-37.3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练一练:7.81-4.075

1)教师提问:这道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大家讨论,发表意见。

2)学生尝试:二人板演,其他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3)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减法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观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样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

三、课堂练习

1.练习课本p97的“做一做”题目

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做对了吗?

2.生活实践题

老师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申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处的奖状吗?

四、作业布置:作业本p4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示: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4.7-0.5   0.56-0.461.2+0.8

1-0.40.39+0.157.7+0.6  3.6-0.8

4.8-35.7+0.20.6-1.6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验算

8.02+15.28108.5-35.05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是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

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2、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②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2、班里要买一个球和一个排球。

3、一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记录和世界记录(截至__年1月)如下表。

它们各相差多少?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作业本p44

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2.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计算

(一)导入

1.口算

0.78+0.06           5.2+0.480.8+0.4

1-0.273.8+6.41.25+0.75

10.5-6.59.8+0.21+2.7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834-(395+988)165+807+994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主题图

2.自读题意(小组交流)

3.观图后提出问题

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4.集体交流解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5.师生互动:

师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483.4-39.5-98.8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6.验证:

叙述各自的检验方法,可用逆运算的方法,也可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

(三)巩固新知

1.判断下列计算题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39.9+(20.1-1054)(2)(3.74+12.6)+268-43.2

=3.99+18.56=16.34+224.8

=22.55=241.14

(四)课堂小结

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学生答)

师强调: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养成做完后检验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p45

(六)板书设计:

例3: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483.4-39.5-98.8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显示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伴随声音响起,下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请四年级各班做好准备。画面分别出示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50未成绩的情况表。

__年校春季运动会径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选手情况:

班级 各位选手的50未成绩/秒 可能的总成绩

第1棒 第2棒 第3棒 第4棒 

四(1)班 8.48 8.54 8.52 8.46 

四(2)班 8.40 8.56 8.61 8.39 

四(3)班 8.32 8.68 8.70 8.36 

四(4)班 8.42 8.67 8.58 8.50 

提问:根据这张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哪个班可能是冠军?四(1)班可能得第几呢?

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几种方法?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在黑板上演算出来。

方法1:8.48+8.54+8.82+8.46     方法2:8.48+8.54+8.52+8.46

=17.02+8.52+8.46                    =(8.48+8.52)+(8.54+8.46)

=25.54+8.46                         =17+17

=34(秒)                             =34(秒)

方法3:8.48+8.54+8.52+8.46

=8×4+(0.48+0.52)+(0.54+0.46)

=32+1+1

=34(秒)

2、在对比中感知较优的算法

师:上述三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优?为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集体回答是第二种,选出几个代表都说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推出加法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班、四(3)、四(4)班总成绩吗?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

四(2)班、四(3)班、四(4)班成绩分别33.96秒、34.06秒、34.17秒(过程略)

师:通过上面4次简便计算,你认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吗?各举3—4例说明。

请1、2名同学将所举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判。通过多个有限的简算实例,帮助学生合情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交代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4.95+3.3=6.7+口+4.95       (3)6.38+1.72+3.62=6.38+口+1.72

(2)(1.38+1.75)+0.25=口(口+口)     (4)(2.55+7.7)+(2.3+7.45)=(口+口)+(口+口)

小结: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现在来谈谈你的感受,你有什么收获?

(找几名学生回答后,老师作一下小结)

作业布置:作业本p46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7.5+3.1+2.510-2.5-2.5

21-7.7-2.38-2.59+3.610-2.4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真上适当的数,在〇里填上“+”或“-”。

3.5+10.06=+3.85

10.24+8.2+1.8=10.24+(〇〇)

18.76-(3.76+0.53)=18.76-〇

32.17-0.46-4.54=32.17-(〇)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讲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三、解决问题

1、p1054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2、p1065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3、p1067(同上)

4、p1068、9

四、作业:作业本p47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17

一、复习

1、口算:

54+26=   88-12=   75+15=   100-68=   38+12=   12+45=   33+57=

18+35=   66+41=   98-64=   35+25=   69-45=   100-25=   36+54=

2、计算

235+516= 8695-4687= 561+687= 1357-898

3、小结笔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目标实施

1、教师引出课题: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A、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与小数打交道。(抽几名学生回答)

B、师出示超市价目表,请一名学生来做“服务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商品价格。

2)、请同学们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商品写在购物单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并写出计算方法,写完以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抽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书他们的购物单,并说一说他们的计算方法。

4)、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5)、老师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用的钱多?多多少?

7)、抽两名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一讲。

8)、学生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9)、老师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10)、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先要小数点对齐)

8.课堂练习

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小小采购员”:老师准备用50元班费来布置教室,你们能帮助我想一想该买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9,布置作业:完成课后联系1、2题

10.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口算卡片

(2)、超市购物小票。

(3)、一些物品如文具类(作为商品)

11、自我问答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从超市购物入手,自由选取物品以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教室装饰物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教案模板四年级数学下册篇1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学会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亿以上数的读写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掌握中间有0的大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数字魔法,有一个数非常难读,你们想试一试吗?

出示:0。

生回答后,师说:这么难的数也会读,真不简单!接下来它要变了,请仔细看:3004,谁会读?真了不起!请继续看,变变变,507000,这个数好大,你们会吗?(生回答)

这么难的数还难不倒大家,看好了,80409000,这下不会了吧?

也会呀,你读吧!你们真聪明!读得又对又快,一定知道它们的读法,谁来说一说亿以内的数如何读。

看来同学们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掌握得很好,在我们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比一亿更大的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2新知探究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读一读下面画横线的数。

2、试读出下面各数。

3、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读出下面各数。

920000000026705000000508040003000300700400

(三)亿以上数的写法

1、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2、试写出下面各数。

3、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为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试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2500000000

四百九十亿六十万写作:49000600000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500407000000

5、读写比较。

读法与写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从高级起,按级读数,写数。

不同点: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巩固提升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有一只机灵的小猴知道了,它有些不服气,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闯关练习。

第一关:学以致用

1.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读作:(三十七亿零五十万)。

2.四亿零五百九十万四千二百。这个数写作:(405904200)。

第二关:火眼金睛

1.6008007200中的每一个0都不读。(错误)

2.由三十、三十万、三十亿组成的数300030030。(错误)

第三关:精挑细选

1.用7个十亿、8个千万、5个万和4个十组成的数写作(D)

A、780050040B、708050040

C、708005040D、7080050040

2.下面各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的是(C)

A、906307000B、1080060000

C、52072004500D、5883000600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同时我们还发现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我们在学习时要做到举一反三,运用旧知识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板书

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2、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