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里给大家分享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写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时参考。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
设计说明
1.突出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本设计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例5的问题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也许有的学生认为商品3月份的价格未知,无法解决,也许有的学生会直接根据“降20%和再涨20%”的信息得出价格不变的结论。不管是哪种想法,都要引导学生按照既有思路进一步探究,进而使学生想到用设数法来解题。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与获得数学结论同样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经历思考、猜想、验证等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设计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立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说说另外一个量怎样表示。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
(2)香蕉比苹果多20%。
(3)女工人数占全厂人数的45%。
2.某种商品,3月的价格是100元,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这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
(2)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降低的20%。
(3)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00-100×20%
=100-20
=80(元)
3.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是80元,5月的价格比4月涨了20%,这种商品5月的价格是多少?
(1)引导学生结合复习题2的思路来解答。
(2)列式计算。
80+80×20%
=80+16
=96(元)
4.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习题层层递进,对所学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进行回顾,使学生明确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为探究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究新知
过渡:如果我们把复习题2、3中的.两个量的倍比关系合并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
1.课件出示教材90页例5。
2.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1)题中一共有几个量?
(2)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分析题意,探究解题方法。
(1)提问:你能直接说出5月的价格和3月的价格相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吗?
(不能)
(2)教师启发引导。
①在这两个已知条件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相同的吗?
学生找出关键句分析后明确“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3月的价格;“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4月的价格。
②想一想,题中存在几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4月的价格=3月的价格×(1-20%);5月的价格=4月的价格×(1+20%)]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导学教学法
创新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探究主体性,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教师不要过多提示,主要指导学困生完成探究任务。】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2、初探算法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1/3?)
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
1/3÷54/5÷31/3÷5
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口述算法后)
【设计意图: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涂一涂,进一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通过三组算式来验证提出的假设,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实践应用
1、算一算
9/10÷3015/16÷20_/15÷218/9÷6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指生口头编题,其他学生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快乐吗?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22页练一练
七.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1)4/7÷2(2)4/7÷3
=4/7×1/2
=2/7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一个数乘以分数及其应用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推理方法,形成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概念。并掌握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两地相距4千米,小明行了4/5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2)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照这样计算,20千克大豆含油多少千克?
二、发展练习
(1)六(5)班有45位学生,其中男生占3/5,男生有多少人?
(2)商店有18辆儿童单车,上午卖出了4/9,上午卖出了多少辆?
(3)重量是足球的49,一个足球重1/4千克,一个排球重几千克?
(4)每小时骑车行11千米,这4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
2、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3、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这批煤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4、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吨,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五、作业:练习四第11—15题。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例9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口算各题。
(1)3/8×2/3= 3×1/3= 7/15×15/7= 1/80×80=
(2)3/8×1/3= 3/5×1/3= 7/15×5/7= 1/80×80/93=
二、新课
1、教学倒数的意义
教师:“上面的两组题有什么不同?”(第一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第二组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几不是1。)
教师:“像第一组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教师举例说明:3/8和8/3互为倒数,就是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教师:“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教师:“例如3/8是倒数,能不能这样说?”(不能)
教师再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
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第一组中其他3个算式中两个数的关系,说的时候,注意让学生说出“互为倒数”,同时让学生明确谁是谁的倒数。
教师:“谁还能举出几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例子?”
多让学生说一说,并让其他学生根据倒数的意义来检验是不是正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复习题的第一组算式。
教师:“观察互为倒数的一组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说出它的倒数吗?”让学生适当讨论,并对发现的规律进行归纳.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是互相调换位置的.
(2)出示例题
教师:“怎样找出3/5的倒数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3/5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是3/5的倒数,即:3/5的倒数是5/3
教师板书:
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5 ─────────→5/3
7/2的倒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写.
教师接着问:“自然数3的倒数是多少?3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3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
“那么3的倒数怎样求?”(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3的倒数就是.)
教师:“任意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应该怎样求?”(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就是以这个自然数作分母以1作分子的分数.)
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数都有倒数?什么数没有倒数?”(0没有倒数.)
“0为什么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作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把0排除在外.最后归纳出书上的结语.
2.做教科书第3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1题.
学生独立填数,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如:“什么样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那么,要填的应该是什么数?”
2.做练习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找,教师巡视,看学生找得对不对,存在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找的.使学生明确,根据倒数的意义,只要看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哪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知道了倒数的那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的3、4、9题。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5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什么是正数、负数?
师:(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象+4、16、3/8、0.5、+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氏度以上和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 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 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3、 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7、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8、 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
9、 圆的半径与周长。
10、 圆的面积与半径。
11、什么样的两个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在书上表格填写。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请观察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根据上表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5、 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读出未知数据再算一算,比较两次结果。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四:练一练。
1、 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 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 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 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 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 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7
20__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姓名:沈金鹏
学号:134080303
院、系:数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20__年1月22日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安排: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1课:位置与方向㈠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
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
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教、学具准备: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
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8
单元备课方案: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常用百分数对事物进行描述、分析、统计、比较。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了百分数,但是对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其应用价值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本单元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分数、小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正式认识百分数。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分数,有关百分数的&39;计算与应用都可以由分数的相关知识迁移过来。由于百分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习百分数对理解和判断生活中相关数据信息以及运用百分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主要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及一般应用,六年级下册教学百分数的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两部分内容的着眼点有所不同,六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及一般性应用;而六年级下册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一些特殊领域的应用,更强调对其实际意义的理解。
备课内容:
备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用百分数表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
2.掌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方法。
3.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4.经历探究百分数意义的过程,积累探究问题的经验。
5.经历探究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类比、迁移等数学思想方法。
6.经历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7.在探究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9.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备重难点:
重点: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方法。
2.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难点: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2.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师:其实,方法非常简单,就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中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谁能说一说,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变换的方法?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
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
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板书设计:
图案设计
对称旋转平移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
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10× 5/8×5 3/7×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揭题:分数乘分数
3、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否相同。
(2)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课本10页例3、“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全班展示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展示
1/5×3/4就是求1/5的3/4是多少; 1/3×1/4就是求1/3的1/4是多少
(2)算法展示
生1:不能约分,直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5×3/4=1×3/5×4=3/20
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
8/9×3/10=8×3/9×10=24/90=4/15
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8/9×3/10 3与9先约分,8与10先约分,再计算。
2)比较二、三两种计算方法,选择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3)错例展示:
错例1:约分后,把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 错例2:学生没把计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4、引导归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课本12至13页练习二第3、6题。
2、生活中的数学
(1)一个长方形长3/5分米,宽1/2分米,它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2)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3/5 分米,那么拼成的新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激励评价。
五、布置作业:
1、列式计算
(1)的是多少?
(2)千克的是多少?
(3)小时的是多少?
2、智力冲浪: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中1/5取出放入乙仓,则两仓存粮数相等.两仓一共存粮多少千克?(A类同学做)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百分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百分数在学生生活、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材中安排了“派谁去罚点球”以及“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两个主题情境,由于学生平时对足球接触甚少,考虑到原教材例1中的素材“罚点球”这一概念可能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用两则熟悉的新闻做铺垫再过渡到罚点球,并通过多元的训练来丰富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真有趣(3分钟)
同学们,老师喜欢打篮球,你们想知道老师最喜欢的篮球明星是谁吗?(姚明)姚明参加NBA、CBA、全明星赛投篮命中率为49.8%、65.1%、52.9%。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看到这些数,你们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意义、读写、作用、异同)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一起探究百分数,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大家有信心吗?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我认真(20分钟)
龙凤小学校园广播室要招聘红领巾小记者,愿意竞聘吗?但有竞聘要求:
新闻一: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
新闻二:据统计,我国在校学生视力不合格人数中,小学生占18%、初中生占49%、高中生占64.2%
新闻三:学校足球比赛中,因罚点球引发了一场争议,飞虎队获得了罚点球的机会,但他们无法抉择,情况如下:
七号球员:罚20个进18个
三号球员:罚10个进7个
五号球员:罚100个进89个
根据招聘组给的新闻:A选择一条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说出新闻中百分数的意思。
B简洁的用一句话说出自己对这则新闻的感受。
学案提示:
1、我选择的新闻是()(填序号)
2、我认为该新闻中百分数的意思表示是()%
3、我的感受是
4、老师要求你们在生活中找百分数,找了多少?举起来,自己看,相互看,找这样的百分数,难找吗?在哪儿找的?你有什么感受?
5、我会说: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含有百分数的一条信息,用“谁是谁的百分之几”句式描述百分数的意义。
(三)、合作探究我能行(8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真不错,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义,你会读写百分数吗?相信你能行。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2、李大爷家今年收入是去年的120%。
3、今天五(3)班的出勤率为100%。
4、姚明加盟NBA联赛的第一年,投篮命中率为百分之四十九点八。
5、去年我校用水量是前年的百分之九十五。
学案提示:
1、我会读、写百分数
7%读作:
120%读作:
100%读作:
百分之四十九点八写作:
百分之九十五写作:
2、用30秒时间自由书写百分数,老师要求写10个,我能用百分数来表示我的完成情况。
我写了个百分数,写的个数是任务的()%,我发现。
3、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龙凤小学校园广播室在播一则奥运消息:鸟巢是奥运会上最大的比赛场馆,面积是百分之二十六平方千米。
小记者李丽记作:鸟巢面积是26/100平方千米。
小记者李梅记作:鸟巢面积是26%平方千米。
谁对谁错,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为什么?
(四)、达标检测我优秀(5分钟)
1、能说会道
(1)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2%,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8%。
(2)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是98%
(3)80%棉、20%涤纶
(4)100%纯果汁
(5)2002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0.6%
2、火眼金睛
(1)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2)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百分数.()
(4)一根绳子长50%米()
3、成语猜数
百发百中()半壁江山()一箭双雕()
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4、精挑细选
120%100%6%90%
(1)由于全班同学的互相帮助,共同努力,这次考试及格率达到()。
(2)轿车的速度是客车的()。
(3)开展节约活动以来,本月学校的用电量比上月减少了()。
(4)杨村在绿化造林中植树3000棵,成活2700棵,成活率是()。
小结:红领巾招聘小组看到同学的精彩表现,同意招聘503班所有同学为:红领巾小记者
(五)、课后小结我做主(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我对自己表现的满意度为()%。
(2)我(非常、有一点、没有)遗憾,所以遗憾度为()%。
(3)在以后的课堂表现中,我要付出()%的努力!
(六)、知识拓展、我会设计(2分钟)
我能自己设计一幅图案,图案内容是(),整个图案占整幅图案的()%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2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圆锥形小麦堆。
师:看,小麦堆得像小山一样,小麦丰收了。张小虎和爷爷笑得合不拢嘴。这时,爷爷用竹子量了量麦堆的高和底面的直径,出了个难题要考考小虎:你能算出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立方米吗?
这下可难住了小虎,因为他只学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还没有学,怎么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感兴趣的情境,巧妙至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互动新授
1、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
根据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与那种图形的体积有关?
进一步观察、比较、猜测。教师举起圆柱、圆锥教具,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学生可能会猜测: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2倍,3倍,4倍或其他。
2、实验探究。
(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
出示教材例2.
①从准备好的圆柱、圆锥体容器中找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容器来。
②用倒水的方法量一量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布置实验要求:各组根据需要选用实验用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每组发一张实验记录单)
一号圆锥二号圆锥三号圆锥
次数
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
(2)开展实验探究。
①找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
②实验研究。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一边实验,一边收集整理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3)分析数据,作出判断。
①各组说说各种实验结果。
②观察分析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水,也有两次或四次等不同的结果)
③进一步观察分析,什么情况下圆柱刚好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水?
(各组互相观察各组的圆柱圆锥,发现只要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都是圆锥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④是不是所有符合等底等高条件的圆柱、圆锥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教师用标准教具装水实验一次)
(4)总结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圆柱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3、启发引导推导公式
师:对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你能否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呢?
生: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所以我们可以用1/3sh表示圆锥的体积。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就用1/3sh表示圆锥的体积。
计算公式:V=1/3sh
师:(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回答,师做总结
4、简单应用尝试解答
例1:(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
1、试一试
一个圆锥形零件,它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练一练
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3、实践性练习
师:请你们将做实验时装在圆柱容器里的水换成沙(或米)试一试,看结论是否一样。然后把它倒出,堆成一个圆锥形沙(米)堆,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它的体积。
4、开放性练习
一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根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讨论)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1、上了这些课,你有什么收获?(互说中系统整理)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方法进行猜测、验证、交流,从而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整个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2、通过练习,巩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重点难点: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教学第46页内容。
教师出示表格(见书),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②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③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②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二、练习讲授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电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
师生共同订正。
(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
①出示下表,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②填表并思考发现了什么?
③教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④教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⑤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
2、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做,后由老师抽查。在抽查第(1)小题时,多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做第(2)小题时应多让学生们交流。第(3)小题汇报时要求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估计的思维过程。
(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①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
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b.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提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断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判断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三、课堂作业
1、根据x和y成正比例关系,填写表中的空格。
2、看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变?
(2)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3)不计算,从图中看出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
教师: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正比例图像
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4
教学通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的增加学生对于利息和成数的认识,课堂以学生和老师的互动结合,加深学生对利息成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第1—5题,练习三的第1—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利息、成数等概念有进—步的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解答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将百分数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
一、等概念
1.做“整理和复习”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加以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提问:“同学们准备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及时表扬那些准备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学生,适时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2.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义是什么?”
“利息是怎样计算的?”
让几名学生回答.然后将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用幻灯显示,请学生齐读一遍。板书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做“整理和复习”第4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分别对两个问题加以回答。
4.做练习三的第3、4题。
把全体学生分或两组.一组做第3题,另一组做第4题,答案直接写在课堂练习
本上: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中间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二、复习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
1.做“整理和复习”第3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要求利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在题中找出本金、利率、时间 各是多少。)
“计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最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三的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教师无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计算利息。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许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样把零用钱节省下来存入银行,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可以把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为贫困地区的儿童献一份爱心。
3.做练习三的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说明:购买建设债券是支援国家建设的另一种方式,和储蓄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储蓄。
抽取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等全体学生做完以后,集体订正。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到期时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记把本金加上。
4.做“整理和复习”第5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一成五是多少?”
“这道题里单位‘1’是谁?”
“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哪种方法更简便?”(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
分别请两名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分别用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进行解答,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5.做练习三的第5题。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三的第6题。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5
下面是《圆锥的体积》范文,欢迎参考!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五、相应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难点:⑴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⑶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学具准备:⑴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⑵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准备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实验操作法。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实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逐步从具体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语言。
2、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三法优化组合。几何知识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做实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讨论法、发现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让学生讨论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说学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实验转化法
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准备,也就是各自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一定量的沙;其次,告诉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发现、总结。这样,通过实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概括归纳等能力。
2、尝试练习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节课在学习例五时,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自己去发现、总结、归纳,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
1、谈话导入
⑴出示圆柱:如果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怎么办?
⑵出示圆锥:如果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怎么办?
2、教学例五
⑴引导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⑶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估计?
⑷分组验证;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操作验证。
⑸交流:说说自己小组是怎么验证的,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⑹讨论:①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这个圆锥的容积是这个圆柱容积的三分之一,那能不能说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为什么?应该怎么说才准确?②那怎么算出这个圆锥的容积呢?③推导出圆锥体积的公式(师板书)。④如果已知r和h圆锥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计算?如果已知d和h圆锥体积公式怎样计算?
⑺完成“试一试”。
3、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
4、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今后注意?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
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
3.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欣赏美丽的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5.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
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
4.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5.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
①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可以是画得好的,也可以是画得不好的)。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②教师系统评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作中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在合作探究中探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者特征分析:
接受教育者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六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感性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真正做到“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2)以实验要求为主线,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的计算方法。
(3)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通过演示、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感念辨析等方式,本课从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每位同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6水槽红颜色水。直尺6把。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课前铺垫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两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提出质疑,引入新课
圆锥有什么特征? 它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 ,获得新知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 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教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发言)
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 学生分组做实验。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砂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教师:同学们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只倒一次,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推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得出用尺子量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里,水高是原来水高的1/3.
小结: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5)应用巩固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教师板书:
1/3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 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立方米 3a立方米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6立方米 3立方米 2立方米
3.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的圆锥体。
五、课后小结,归纳知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哪个同学、哪个小组学习?
六、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1、本节课后第3、4、5题。
2、回去观察你生活身边有哪圆锥物体?测量计算它们的体积。下节课交流汇报。
免费下载六年级数学教案篇18
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106页 例8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税收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计算纳税额.
教学难点: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打过出租车吗?付钱之后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主动向的士司机要发票了吗?
有人人打车要发票,有的人不要,谁能说说要发票有什么好处?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纳税,你们想了解有关税收的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2、各行各业都收,国家收的税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
小结:同学们,道路改造,城市绿化,教育投入,国防建设等都离不开税收,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倘若大家都不按章纳税,我们的城市能这么美丽吗?国家的建设能飞速发展吗?
二、营业税的理解与应用
1、现在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算一笔帐。
出示:“一辆出租车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600元,按国家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5%是谁的5%?(板书营业额)国家按一定的百分率来收税,这个百分率称作税率。
谁能提出个一个问题呢?(每天要交多少的税我们也给它个名称叫应纳税额,板书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怎样算?
题目要求每天要交多少的税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600×5%=30(元)
600,5%,30各表示什么?
2、南京市有许多出租车,如果我们每个人打车都不要发票,猜一猜,国家一个月就会有多大损失呢?
出示教师调查的数据和推算的结果。(720万元)
现在还有很多边远地区的孩子没有学校上学。建一所希望小学大约要20万元,用这些钱可以建多少所得希望小学呢?
720÷20=36(所)
看到这些数据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3、昨天王老师到麦当劳宁海路店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
“麦当劳宁海路店十一月份交5%的营业税9.2万元,该店十一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三、个人所得税的理解与应用
刚才讲的都是营业税,其实税的种类是很多的。
1、王老师工作一个月要拿,工资达到了一定的数额就要缴纳什么税?国家对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是这样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1600元,超出部分500元以内按5%的税率交税
“起征点1600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1600元是?
税率5%是谁的5%?“上个月王老师的应拿工资是1960元,王老师该交多少元的个人所得税呢?
王老师交完税以后实际只能拿到多少钱呢?
2、“王老师的先生月工资不到2100元,11月份他交了22.5元的个人所得税,他三月份实际拿了多少元的工资?”
四、巩固练习
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没有问题的话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1.某公司购买了一批总价400万元的的进口设备,按7%交纳关税,该公司要缴纳关税多少万元?
2.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缴纳了7800元营业税,税率是多少?
3.小明的爸爸看中了一辆标价138000元的本田雅阁,买车还需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购置这辆车一共要付多少钱呢?
4.某商场的10月份的营业额是200万元,按规定缴纳了6%营业税,营业税中的5%用于城市建设,该商场10月份缴纳的城市建设税是多少万元?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师:依法纳税人人有责,依法纳税从我做起,
六、提高练习
(较复杂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题略)
七、课外延伸
计算父母上个月的个人所得税